钱玲和她的海龙农场

钱玲和她的海龙农场

一、钱玲和她的海龙养殖场(论文文献综述)

戚兴超[1](2020)在《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设施番茄生长和土壤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在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不合理施肥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导致了许多土壤环境问题。我国有丰富的有机肥资源,如秸秆和畜禽粪便等,但不合理的处置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污染了环境。随着国家“化肥减施”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目标的提出,在设施蔬菜生产中探索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配施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基于此,本研究以设施番茄为供试作物,以鸡粪、稻壳和商品有机肥为代表性有机肥,开展了以下研究:(1)不同鸡粪用量下化肥减量施用试验。鸡粪用量设置低(M1)、中(M2)和高(M3)3个水平,分别是15、45和75 t hm-2,化肥用量设置100%(F1)、80%(F2)和60%(F3)习惯用量3个水平。(2)商品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并且总氮减量施用施试验,设置4个有机氮替代化肥氮的水平,分别是20%、40%、60%和100%,2个总氮减量施用水平,分别是15%和30%。(3)稻壳和鸡粪按不同比例混合施用试验,稻壳和鸡粪分别按照质量比1:0、4:1、2:1和0:1进行混合施用。(4)有机肥原位分解矿化试验,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表征稻壳、两种稻壳鸡粪和鸡粪在设施土壤中的原位分解矿化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基础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低的日光温室中,中鸡粪用量处理的番茄平均产量最高,较低和高鸡粪用量处理番茄的平均产量分别增加2.8%和26.3%。高鸡粪用量处理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较低鸡粪用量处理下降低21.5%,差异显着。种植一季番茄,在低、中和高鸡粪用量条件下,化肥减量施用20%和40%对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等基本无显着影响。与低鸡粪用量处理相比,在开花结果期,高鸡粪用量处理0-20cm土层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着增加169.4%、112.1%和206.4%;在第二果穗成熟期,高鸡粪用量处理0-20 cm土层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2.8%、153.8%和164.4%;在拉秧期,高鸡粪用量处理0-20 cm土层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着增加105.5%、102.0%和47.8%。(2)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有机替代并总氮减量处理番茄产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增产的幅度在1.7%15.7%,且总氮减量的幅度越大,番茄的产量越高。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有机替代并总氮减量处理番茄果实中硝态氮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幅度在6.0%57.4%之间;除总氮减量15%并有机氮60%替代化肥氮和总氮减量30%并有机氮20%替代化肥氮处理外,番茄果实中Vc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幅度在7.1%43.9%之间。在拉秧期,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有机替代并总氮减量15%各处理表层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2.2%19.8%、0.5%17.8%和10.2%26.6%,有效磷含量增加4.2%15.4%;有机替代并总氮减量30%各处理表层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9.3%18.6%、4.9%25.7%和112%26.6%,有效磷含量增加7.0%24.4%。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在整个生长期内总氮减量15%并有机氮40%替代化肥氮处理和总氮减量30%并有机氮40%替代化肥氮处理无机氮淋失量分别减少21.1%和26.0%。(3)连续3季均以稻壳鸡粪2处理番茄的产量最高。2018年早春季开花结果中期(基肥施用后一个月),与基肥施用前相比,稻壳、稻壳鸡粪1和稻壳鸡粪2处理表层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了86.3%、55.1%和62.0%,鸡粪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了191.9%;鸡粪处理显着高于稻壳和两种稻壳鸡粪处理。在2018年早春季拉秧期,0-100cm土层的鸡粪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显着高于稻壳和两种稻壳鸡粪处理。在2019年早春季拉秧期,20-100 cm土层鸡粪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仍显着高于稻壳和两种稻壳鸡粪处理;但0-20 cm土层稻壳、稻壳鸡粪1和稻壳鸡粪2处理硝态氮含量与鸡粪处理相比分别高出14.0%、16.9%和31.9%。2018年早春季追施氮肥的条件下,各处理的土壤N2O排放通量均是灌水后的第一天最大,且鸡粪处理显着高于稻壳和稻壳鸡粪处理,随着灌水后天数的增加各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均大幅度降低;不追施氮肥的条件下,随着灌水后天数的增加各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019年早春季拉秧期,与鸡粪处理相比,稻壳和稻壳鸡粪处理土壤孔隙度明显增加,土壤的硬度和容重显着降低。(4)随着试验天数的增加稻壳和两种稻壳鸡粪的有机碳含量、半纤维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均呈现出现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有机氮含量先缓慢增加,在后期特别是第241天后增加的速率明显加快。鸡粪的有机碳含量、有机氮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均在前期快速降低,在后期降低的速率明显变慢。四种有机肥的多酚含量均在第7天时即大幅度降低,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多酚含量降低的速率快速变慢并趋于稳定。在田间培养334天后,稻壳、稻壳鸡粪1、稻壳鸡粪2和鸡粪的有机氮的矿化率分别为-22.3%、-2.4%、12.5%和48.8%。稻壳和两种稻壳鸡粪的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多酚、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累积分解率均是在前29天呈快速增加的趋势,中间的一段时间基本保持不变,后期又快速增加。鸡粪的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多酚、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累积分解率在前29天快速增加,之后呈缓慢增加的趋势。原始的和培养334天后的稻壳和稻壳鸡粪样品中易分解的烷氧碳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有机碳结构;原始鸡粪样品烷氧碳的含量最高,但是经过334天培养后难分解的烷基碳的含量最高。总之,鸡粪施入土壤后能快速矿化并释放出大量养分离子,使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大幅度增加。稻壳的施用激发了强烈的生物固持作用,导致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着降低,同时稻壳中有机氮含量显着增加。与鸡粪+化肥模式相比,稻壳+化肥和稻壳+鸡粪+化肥模式均能大幅度降低下层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高量鸡粪配施化肥存在降低番茄产量的风险。鸡粪与稻壳按质量比1:2掺混再与化肥配施,不仅使土壤速效氮稳定供应,而且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了番茄产量。在土壤基础肥力较高的前提下,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番茄的产量,改善番茄的品质,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无机氮的淋失量,促进了设施农业绿色发展。

汪婉萍[2](2019)在《化学计量学方法在复杂体系谱学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现代仪器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快速发展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大量的观测数据,使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准确快速地从复杂且庞大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针对复杂体系的谱图数据,运用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获得目标组分的定性和定量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脉冲梯度场核磁共振谱技术(pulse field gradien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PFG NMR)是测定粒子扩散系数的重要方法之一,其获得的谱图包含分子衰减和核磁共振信息。由于化学组分的分子衰减信息比较相似,致使数据的共线性严重,使得从PFG NMR原始谱图中计算出化学组分数成为了难点和关键点。本文则是利用共线性数据的信号频率较为相似,且其与噪声的频率有显着性的差异,提出一种低高频能量比值方法(low-and high-frequency energy ratio,LHFER),用于确定化学组分数。该方法是将原始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特征向量,计算每个特征向量中的低频能量和高频能量的比值,当该比值大于阈值时,则认为该特征向量为化学组分的衰减信号主导,而以化学组分信息主导的特征向量的个数即为化学组分数。LHFER方法能够有效抵抗模拟数据中的谱峰重叠、噪声等因素的干扰,也能准确估算出PFG NMR实验数据的化学组分数。2.开放光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open-pat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OP/FT-IR)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无需样品预处理等优点,是研究大气成分的重要方法。由于该技术测量的是大气环境,所得到的光谱信息中既包括了多种复杂物质成分,也含有在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多种干扰。因此,想要获得更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首先要保证光谱的准确度,而影响吸收光谱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背景光谱。本文分析了OP/FT-IR中两种常用的背景光谱(短路径和长路径),通过对比背景光谱的噪声、使用期限等性质,发现使用短路径背景光谱可以有效减少吸收光谱的噪声,抵抗波数漂移、分辨率改变等因素的干扰。此外,我们还探究了在使用短路径背景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可能引入的系统误差,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校正方法。3.研究谱峰漂移对OP/FT-IR光谱定量分析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仪器、不同时间点采集的OP/FT-IR光谱,发现谱峰位置可能会发生偏移。本文研究了在使用偏最小二乘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进行氨的定量分析时,谱峰漂移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数据点的偏移会导致大约4%的定量误差。本文提出一种判断谱峰漂移值的方法,首先计算出系数使得参考光谱和实测光谱的谱峰大小尽量一致,再平移实测光谱直至两者的差谱达到最小,平移点数即为漂移值。根据判断的漂移值平移实测光谱后,定量分析的结果有显着提高。4.建立校正模型是进行光谱定量分析的基础,由于仪器差异、实验条件不同等的干扰因素,在一台仪器上建立好的校正模型通常无法直接用于另一台仪器上。因此,提高校正模型的传递性和适用性是亟待攻克的难题。本文建立了两种方法,实现PLS定量模型在OP/FT-IR仪器间的传递。方法一是以高低分辨率转换方法计算的浓度为参考,使用斜率偏差校正、二次多项式拟合等预测结果校正方法,实现模型传递。方法二是将两台不同的仪器并列放置,挑选在相同时间点采集、浓度相似的光谱组成标准样品集,使用小波变换去除基线,并结合分段直接校正、光谱空间转换等光谱校正方法,实现模型传递。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传递后的模型预测性能较好,方法一简单方便且易于实现,方法二则更为稳定。

郭海月[3](2018)在《中国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行为研究》文中认为近年,中国对外涉农直接投资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截至2016年,中国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达148.85亿美元,约为2005年(5.12亿美元)的29倍多。因此,深入分析中国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的行为规律,对进一步推动农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涉农市场与资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系统回顾了中国对外涉农直接投资的发展历史,利用统计数据、从多角度统计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对外涉农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并基于典型企业案例定性分析了不同类型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的行为特征。实证部分根据投资步骤与逻辑,将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行为分为三个重要阶段:企业是否对外涉农直接投资、对外涉农直接投资企业的目的国选择与进入东道国的模式选择。本文利用商务部的《对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筛选而得的对外涉农直接投资名录样本(1686个样本)、统计局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涉农制造企业样本(28776个样本)以及沪深上市公司对外涉农直接投资样本(55个上市公司的162件投资)构建企业层面数据,并结合各东道国的国家特征数据,从企业竞争优势与东道国特征两个角度就上述三项重要决策分别开展了实证研究。文章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中国对外涉农直接投资的主体、目的国与模式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对外投资主体从以国有涉农企业为主,发展到民营企业与非农企业投资主体也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涉农直接投资的区域起步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逐渐向距离更远的国家和发达国家扩散;目前,企业选择以收购兼并方式开展海外涉农直接投资的比例增加,逐渐替代了以新建投资模式为主进行海外农业生产的模式。第二,基于典型案例的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行为定性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符合国家农业“走出去”战略中利用海外农业资源、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集团的战略定位;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出于资源寻求动机或出于海外市场开发动机也会到海外开展涉农直接投资,还有部分制造企业为寻求多元化发展,到海外收购涉农资产开展相关投资。第三,现阶段中国涉农行业中,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的企业比例还很低。相比于同行业内其他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的企业具有垄断竞争优势与内部化优势。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规模经济以及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并且该促进作用始终保持稳健。此外,研究还发现前往不同类型国家投资的涉农企业在生产率上有区别:生产率高的企业会前往发展中国家投资;而生产率低的企业会倾向于前往发达国家投资。第四,中国对外涉农直接投资具有强烈的农业投入品资源寻求动机及农产品资源寻求动机。除了资源寻求动机,中国对外涉农直接投资也具备强烈的市场寻求动机。首先,东道国当前的市场规模(GDP)能够显着地吸引中国企业对其涉农行业开展投资;其次,东道国人口增长快、居民食物摄入量不足,说明东道国未来的农产品和食品市场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企业会前往这类发展中国家投资。第五,企业的竞争优势会影响企业选择并购还是新建模式进入东道国涉农行业。企业的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越强,越倾向于通过并购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即核心技术强的企业更能够通过并购方式产生协同效应;管理能力高的企业,其采取并购方式之后的整合能力更强,产生的协同效应会更大。第六,东道国特征会通过影响企业进入成本、企业进入后内部管理成本以及企业进入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从而对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东道国的农业发展程度、金融市场完善程度、与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差异、制度环境是否有助于市场经济运行、与中国的制度环境差异等。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的主要发现,总结了中国政府制定针对性政策与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行为相应的启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王丽明[4](2017)在《产业集群视角下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经营组织之一,农业龙头企业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等方面作用突出,为相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会化服务;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且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的理论框架,系统梳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分析农业产业集群对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旨在探索农业龙头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路径,为进一步提高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启示。本文基于产业集群与技术效率相关理论,利用农业部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数据,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测度农业产业集群效率,比较和分析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效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就产业集群对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集群效率差异明显。从时间趋势来看,农业产业集群的效率呈现增加趋势;从不同地区来看,东部农业产业集群的综合效率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从不同的农业产业集群类型来看,企业带动型的农业产业集群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最高;农业产业集群综合效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差异,规模效率差异相对较小。(2)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相对较高,但存在地区、行业、产业集群类型之间的差异;具体来说,中部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粮食类龙头企业技术效率高于畜牧类和其他类型龙头企业技术效率;产业集群内的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高于产业集群外的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效率;不同产业集群的粮食类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差异并不明显,而不同产业集群类型的畜牧类龙头企业技术效率差异明显;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效率从整体、分地区来看,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3)产业集群对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水平的影响显着且为正,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提升了龙头企业技术效率;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对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从具体行业来说,产业集群对粮食类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大于畜牧类龙头企业,园区载体型和产业依托型产业集群对粮食类和畜牧类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均为正,但园区载体型产业集群对粮食类和畜牧类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大于产业依托型产业集群。(4)产业集群可以提升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但农业龙头企业也应注重自身发展。企业规模,与农户的紧密程度均提高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城镇化对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其他因素如企业性质、企业是否上市等对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加大研发投入,形成公共研发和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城镇化发展的趋势;鼓励企业创新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应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财政和金融扶持等。

刘海霞[5](2016)在《肖建国小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肖建国是湖南作家中值得注意的一位,其小说多写湖湘农村的真实生活,故而可将其归入“乡土文学”之中。肖建国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各种社会变革对农村造成的冲击,他的作品真实的反映了农村改革的艰难和农民进城的艰辛。他所书写的民众是一种社会的悲剧,也是一种性格的悲剧。肖建国对待笔下的人物有两种态度:悲悯和批判。同时作者将人物放在浓郁的湘土画卷中,用具有个性的语言,精雕细刻,而别具特色。在这即以肖建国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透过作家笔下的农民形象与乡村历史,分析其中蕴含的人物塑造艺术方式。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肖建国生平及创作道路。肖建国的小说无一例外的属于现实主义写作,且很多作品都取材于作家的亲身经历,因此本章主要叙述肖建国的生活工作经历,三阶段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品,并进行了简单的文学比较。第二部分:肖建国小说的题材分析。文章重点从土腥味的农村书写和和农村人的都市生活两方面展开。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商业慢慢地渗入农村,一层不变的乡村生活开始出现分化,其中既有进城的农民,又有受城市影响要求变革的农民。第三部分:肖建国小说的人物塑造。本章首先从人物形象分析肖建国小说作品。然后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方式分析作品的地域文化特色及“三线式”的艺术方法。

左清秋[6](2016)在《藏狐种群带科寄生虫感染情况研究》文中提出带科绦虫(Taeniidae)包含带属(Tbenia)口棘球属(Echinococcus),能引起致死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这种疾病在全球,尤其是北半球的牧区和山区,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和牲畜的健康。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带科绦虫病的发生或流行,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疫情严重。目前当地有关研究多集中在寄生虫的人类环境的传播途径,而关于野外传播途径的研究较少。藏狐是青藏高原地区棘球绦虫野外传播途径的重要的终末宿主。但目前关于藏狐整个带科绦虫的感染情况仍是未知。研究藏狐带科绦虫的感染情况,有利于了解当地带科绦虫的感染情况,了解带科绦虫的野外传播机制,进而才能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DNA条形码技术,即通过较短的DNA片段进行鉴定和分类的技术,这种技术已在多个物种中得到成功应用。但在藏狐粪便DNA样品中是否适用,且已发表的通用引物有效性如何,仍是未知。本研究的37个粪便样本于2012年采集自青藏高原地区四川省石渠县。在成功提取了粪便DNA,进行物种鉴定为藏狐后,使用DNA条形码技术和种特异引物扩增技术对37份藏狐粪样进行带科绦虫的检测。共检测出多房棘球绦虫、石渠棘球绦虫、泡状带绦虫、多棘带绦虫、亚洲带绦虫5种带科绦虫。同时,梯度实验模拟粪便环境对本实验中所使用的引物的有效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此条件下,DNA条形码和种特异引物扩增目的片段效果无显着差异。

陈青青[7](2009)在《福建省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文中研究表明福建省中药材资源丰富,分布广,种类多,发展中药材生产的历史悠久,拥有着的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潜力巨大。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我省加快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瓶颈。中药材产业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如果不对我省中药材资源的现状进行科学可靠的评价,进而据此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对中药产业而言无异于沙中筑塔,徒劳无功。因此,福建省需要对本省的资源情况掌握最翔实的调查数据与产业研究政策,这对推动福建中药材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通过实地勘查与对相关部门的数据分析,详细阐述了福建省中药材的发展历史、资源与分布状况、中草药产业发展目标与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剖析了制约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中药材中农药及重金属含量超标、原料质量问题突出、野生资源保护不力、GAP建设规模不大、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科学技术应用落后、造假掺假屡禁不止、龙头企业带动不力、GAP建设积极性不高、市场运作不到位等。据此作者结合福建省的省情,提出了编制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品种资源保护和选育、科学布局优势区域、努力提升中药材质量、加强药材示范基地培育、加强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出台药材生产优惠政策、强化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完善组织及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国内外药材产业合作、加强药材行业监督管理、开发动物中草药保健饲料等几项解决措施,并提出建设“海西”医药产业园、福建特色中药材资源圃、特色药材示范基地和扶持急需的应用技术研究等几个重大中药材项目。

李德勇,李南[8](2000)在《钱玲和她的海龙养殖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德勇,李南[9](2000)在《钱玲养海龙发财》文中研究表明

李德勇,李南[10](2000)在《钱玲和她的海龙养殖场》文中研究说明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很难相信这位名叫钱玲的普通农家姑娘是拥有固定资产150多万元的江苏省唯一规模最大的养殖场——江苏省灌云县伊山乡海龙养殖场场长。 1996年以前,钱玲和所有的农家姑娘一样过着艰难的生活,整天埋头于家务和责任田。父母体弱多病,弟妹又要上学,几亩责任田的庄稼收成怎么也抵不住开销,出路在哪里,外出打工,家中又脱不开,经商做买卖又缺资金,无门路

二、钱玲和她的海龙养殖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钱玲和她的海龙养殖场(论文提纲范文)

(1)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设施番茄生长和土壤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设施蔬菜生产现状简述
    1.2 设施蔬菜生产中化肥的过量使用及危害
        1.2.1 化肥的过量使用
        1.2.2 化肥过量使用的危害
    1.3 设施蔬菜生产中有机肥的使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4 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4.1 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现状概述
        1.4.2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基本模式与产量、品质和土壤环境效应
    1.5 化肥减施潜力的研究
    1.6 有机肥氮在土壤中的矿化特征
        1.6.1 有机氮矿化的研究方法
        1.6.2 有机肥氮在土壤中矿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不同鸡粪用量下化肥减量施用试验
        2.1.2 商品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试验
        2.1.3 稻壳和鸡粪混合施用试验
        2.1.4 不同种类有机肥在设施土壤中原位矿化分解试验
    2.2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2.2.1 番茄产量统计与果实大小分级
        2.2.2 果实样品采集与品质测定
        2.2.3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
        2.2.4 生物量统计
        2.2.5 植株养分含量测定和养分吸收量计算
        2.2.6 灌溉水、渗滤水样品采集与测定
        2.2.7 土壤渗滤水体积测量
        2.2.8 土壤氨挥发测定
        2.2.9 土壤排放N_2O和 CO_2气体的采集与测定
        2.2.10 土壤容重、孔隙度和硬度的测定
        2.2.11 有机肥矿化样品采集与相关指标的测定
    2.3 数据计算处理与制图
        2.3.1 CO_2和N_2O排放通量、氨挥发量和氮淋失量计算
        2.3.2 氮素表观平衡计算
        2.3.3 数据处理与制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鸡粪用量下化肥减量施用试验
        3.1.1 果实产量与大小分级
        3.1.2 番茄各部分干物质量、养分含量与吸收量
        3.1.3 番茄果实品质
        3.1.4 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3.2 商品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试验
        3.2.1 番茄产量与大小分级
        3.2.2 番茄果实品质
        3.2.3 番茄各部分干物质量、养分含量与吸收量
        3.2.4 土壤养分含量
        3.2.5 土壤N_2O、CO_2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
        3.2.6 土壤氨挥发和无机氮淋失
        3.2.7 氮素收支平衡
    3.3 稻壳和鸡粪混合施用试验
        3.3.1 番茄产量和大小分级
        3.3.2 番茄果实品质
        3.3.3 番茄各部分干物质量、养分含量和吸收量
        3.3.4 土壤养分含量
        3.3.5 土壤物理性质
        3.3.6 土壤N_2O和 CO_2排放通量
    3.4 不同种类有机肥在设施土壤中原位矿化分解试验
        3.4.1 有机肥及其主要组分累积分解率
        3.4.2 有机碳和有机氮的累积矿化率
        3.4.3 有机肥含碳官能团含量变化
4 讨论
    4.1 不同性质有机肥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4.2 从产量角度分析有机肥施用条件下化肥减施潜力及机理
    4.3 有机肥的施用与番茄产量的增加
    4.4 有机肥的施用与番茄果实品质改善
    4.5 有机肥施用减少了土壤氮损失
    4.6 有机肥性质对有机碳和有机氮矿化率的影响
    4.7 温度和灌水对有机肥总分解率和有机碳、氮矿化率动态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2)化学计量学方法在复杂体系谱学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化学计量学
    1.2 谱学数据结合化学计量学在定性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2.1 数据预处理
        1.2.2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1.3 复杂体系仪器分析
        1.3.1 核磁共振
        1.3.2 开放光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低高频能量比值法估计化学组分数
    2.1 引言
    2.2 原理
    2.3 数据分析
        2.3.1 PFG NMR模拟数据
        2.3.2 PFG NMR实验数据
        2.3.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PFG NMR模拟数据
        2.4.2 PFG NMR实验数据
    2.5 LHFER方法对PFG NMR数据的转置矩阵的分析
        2.5.1 PFG NMR模拟数据
        2.5.2 PFG NMR实验数据
        2.5.3 讨论
    2.6 LHFER软件介绍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背景光谱对OP/FT-IR光谱定量分析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数据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背景光谱的噪声
        3.3.2 背景光谱的有效期
        3.3.3 短路径背景引入的系统误差
        3.3.4 不同仪器的定量分析结果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谱峰漂移对OP/FT-IR光谱定量分析的影响
    4.1 引言
    4.2 原理和方法
        4.2.1 谱峰漂移值的确定
        4.2.2 谱峰漂移的校正步骤
    4.3 实验数据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参考浓度的计算
        4.4.2 PLS定量分析的误差
        4.4.3 谱峰漂移对PLS定量分析的影响
        4.4.4 实测光谱的谱峰漂移情况
        4.4.5 谱峰漂移的校正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型传递在OP/FT-IR光谱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原理和方法
        5.2.1 高低分辨率转换方法结合预测结果校正算法的模型传递
        5.2.2 小波变换去基线方法结合光谱校正算法的模型传递
    5.3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高低分辨率转换方法结合SBC算法用于旧模型的改进
        5.4.2 高低分辨率转换方法结合预测结果校正算法进行模型传递
        5.4.3 小波变换去基线方法结合光谱校正算法进行模型传递
    5.5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中国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提出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总体研究思路
        1.3.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可能的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跨国直接投资的经典理论
        2.1.2 跨国直接投资的其他理论视角
        2.1.3 小结
    2.2 涉农产业国际直接投资研究现状及述评
        2.2.1 全球视角的涉农产业国际直接投资研究
        2.2.2 东道国视角的涉农产业国际直接投资研究
        2.2.3 母国视角的涉农产业国际直接投资研究
        2.2.4 小结与评述
    2.3 中国对外涉农直接投资研究现状及述评
        2.3.1 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研究
        2.3.2 影响中国对外涉农直接投资的因素研究
        2.3.3 中国对外涉农直接投资的国内外影响研究
        2.3.4 相关研究方法综述
        2.3.5 小结与评述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对外涉农直接投资概况
    3.1 中国对外涉农直接投资历史
    3.2 中国对外涉农直接投资宏观现状
        3.2.1 农业“走出去”相关国家政策
        3.2.2 投资总量趋势
        3.2.3 投资主体的国内区域分布
        3.2.4 投资目的国分布
        3.2.5 投资细分行业分布
        3.2.6 主要投资模式
    3.3 基于典型案例的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行为定性分析
        3.3.1 典型国有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行为分析
        3.3.2 典型民营涉农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行为分析
        3.3.3 典型民营非农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行为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企业竞争优势与对外涉农直接投资决策
    4.1 引言
    4.2 研究分析框架
    4.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3.2 计量模型与变量构建
    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4.1 涉农行业总体结果
        4.4.2 细分涉农行业结果
        4.4.3 不同投资目的国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东道国特征与对外涉农直接投资目的国选择
    5.1 引言
    5.2 研究分析框架
    5.3 计量模型与变量构建
        5.3.1 条件Logit模型
        5.3.2 负二项回归模型
        5.3.3 变量构建
    5.4 数据来源与处理
        5.4.1 对外涉农直接投资数据
        5.4.2 东道国特征数据
    5.5 结果分析与讨论
        5.5.1 主要投资目的国的资源与市场情况
        5.5.2 总体涉农行业结果
        5.5.3 细分涉农行业结果
        5.5.4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企业竞争优势、东道国特征与对外涉农直接投资进入模式
    6.1 引言
    6.2 研究分析框架
        6.2.1 企业竞争优势与对外涉农直接投资进入模式
        6.2.2 东道国特征与对外涉农直接投资进入模式
    6.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6.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6.3.2 计量模型与变量构建
    6.4 结果分析与讨论
        6.4.1 东道国特征与投资模式
        6.4.2 企业竞争优势、东道国特征与投资模式
        6.4.3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启示
        7.2.1 政策启示
        7.2.2 企业实践启示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4)产业集群视角下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产业集群
    2.2 农业产业集群
    2.3 产业集群效应
    2.4 技术效率
    2.5 产业集群与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
    2.6 小结
第三章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和挑战
    3.1 农业产业化内涵
    3.2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现状
    3.3 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4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3.5 小结
第四章 农业产业集群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1 典型农业产业集群
    4.2 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与作用
    4.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4 农业产业集群效率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时空演变和地区收敛
    5.1 测度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方法
    5.2 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时空演变
    5.3 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地区收敛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产业集群对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6.1 农业龙头企业情况简述
    6.2 实证模型与数据来源
    6.3 实证结果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产业集群对典型行业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7.1 粮食类和畜牧类龙头企业的现状
    7.2 研究方法与样本分布
    7.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5)肖建国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肖建国生平及创作道路
    第一节 从知青到作家
    第二节 肖建国创作的三个阶段
第二章 肖建国小说的题材分析
    第一节 土腥味的农村书写
    第二节 农村人的都市生活
第三章 肖建国小说人物塑造
    第一节 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
    第二节 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6)藏狐种群带科寄生虫感染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lrad
第一章 绪论
    1.1 带科绦虫概述
        1.1.1 绦虫的分类
        1.1.2 常见绦虫的特征
        1.1.3 绦虫的生活史
    1.2 带科绦虫病的概述
    1.3 全球带科绦虫调查现状
    1.4 青藏高原地区带科绦虫研究现状
    1.5 藏狐和带科绦虫流行病学关系
    1.6 带科绦虫检测现状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青藏高原地区藏狐种群带科寄生虫感染情况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采集
        2.1.2 提取粪便DNA
        2.1.3 宿主的物种鉴定
        2.1.4 虫种鉴定
        2.1.5 带绦虫基因树的建立
        2.1.6 梯度PCR实验
    2.2 实验结果
        2.2.1 DNA提取和物种鉴定
        2.2.2 虫种鉴定
        2.2.3 带绦虫ND1和COI的基因树
        2.2.4 梯度PCR实验
    2.3 讨论
        2.3.1 棘球绦虫
        2.3.2 亚洲带绦虫
        2.3.3 泡状带绦虫
        2.3.4 多棘带绦虫
        2.3.5 藏狐带科绦虫感染情况分析
        2.3.6 DNA条形码在粪便中的应用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3.1 研究的主要结论
        1) 藏狐的带科寄生虫感染情况
        2) DNA条形码技术于藏狐粪便带科绦虫检测的适用性
    3.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福建省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发展中药材具有重要意义
        1.1 发展中药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大方向
        1.2 发展中药材业者的经济效益显着
        1.3 发展中药材产业凸显福建特色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福建省中药材的历史渊源
        2.2 福建省的中药材资源与分布
        2.3 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2.4 福建中药材生产存在的问题
        2.5 福建中药材产业发展措施
    3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福建省中药材历史渊源
    1 建国前中药材应用历史概况
        1.1 福建中药材的利用
        1.2 福建中药材的管理与流通
        1.3 福建中药材进出口贸易
        1.4 福建的着名中成药
        1.5 福建的医学专家与医书
    2 建国后中药材产业发展历程
        2.1 组织机构
        2.2 产业规划
        2.3 药材管理
        2.4 药材推广
        2.5 药材企业
        2.6 药业效益
        2.7 药材进出口
        2.8 闽台合作
        2.9 着作教材
        2.10 科技教育
第三章 福建省的中药材资源与分布
    1 福建省中药材资源
        1.1 福建区域内中药材分类
        1.1.1 根据中药材的入药部位分类
        1.1.2 根据中药材的药性分类
        1.2 福建省的本地地道药材
    2 福建中药材的地理分布
        2.1 水平方向分布特征
        2.2 垂直方向分布特征
    3 福建省中药材资源普查情况
第四章 福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 福建中药材品种概况
        1.1 野生转家种
        1.2 引种与驯化
    2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3 中药材经济效益显着
    4 科教平台基本形成
    5 先进技术推动发展
    6 GAP 基地建设情况
    7 产业发展不断深化
    8 闽台港澳合作优势凸显
第五章 福建发展中药材产业目标、意义
    1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目标
        1.1 要实现中药材产业现代化
        1.2 要确保中药材可持续发展
        1.3 要保障原药质量稳定可控
        1.3.1 实施各类产品质量认证
        1.3.2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1.4 要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
        1.5 要发展各种产业化组织形式
    2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义
        2.1 利于化解化学药物副作用及耐药性的影响
        2.2 利于人和动物疾病的防治
        2.3 利于增加出口和提高农民收入
        2.4 利于中药材资源的保护
        2.5 利于传播福建中药材文化
        2.6 利于闽台药业发展和优势互补
第六章 福建中药材产业存在的问题
    1 中药材中农药重金属含量超标
        1.1 农药残留严重
        1.2 重金属含量超标
    2 原料质量问题突出
        2.1 原料药材种植栽培技术低
        2.2 品种改良工作滞后
        2.3 其他
    3 野生资源保护不力
    4 GAP 建设积极性不高
    5 GAP 建设规模不大
    6 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7 科学技术应用落后
        7.1 科研经费有限
        7.2 科研人员数量少
        7.3 科研手段与水平不高
    8 造假掺假屡禁不止
    9 龙头企业带动不力
    10 市场运作不到位
第七章 福建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1 编制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2 加强品种资源保护和选育
        2.1 建立种质基因库
        2.2 建设中药资源保护圃
        2.3 加强良种选育与繁育
        2.4 重视原产地保护
        2.5 有规划地开发利用
    3 科学布局优势区域
    4 努力提升中药材质量
        4.1 实行“三品”认证
        4.2 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4.3 其他
    5 加强药材示范基地培育
    6 加强加工技术研究开发
    7 出台药材生产优惠政策
    8 强化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
        8.1 加强先进技术开发
        8.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9 完善组织、信息服务系统
        9.1 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9.2 建立中药材相关协会
        9.3 设立信息咨询中心
        9.4 创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9.5 创建销售服务平台
    10 加强国内外药材产业合作
    11 加强药材行业监督管理
        11.1 种植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11.2 中药知识产权监督管理
    12 开发动物中草药保健饲料
    13 建议重点发展的中药材项目
参考文献
附件1 福建 53 家单位被批准为第二批良好农业规范(GAP)试点项目
附件2 中药材 GAP 示范基地建设企业名单
附件3 福建省部分中药材图片
致谢

四、钱玲和她的海龙养殖场(论文参考文献)

  • [1]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设施番茄生长和土壤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D]. 戚兴超.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8)
  • [2]化学计量学方法在复杂体系谱学数据分析中的应用[D]. 汪婉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08)
  • [3]中国企业对外涉农直接投资行为研究[D]. 郭海月. 浙江大学, 2018(01)
  • [4]产业集群视角下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研究[D]. 王丽明.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8)
  • [5]肖建国小说研究[D]. 刘海霞.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6(04)
  • [6]藏狐种群带科寄生虫感染情况研究[D]. 左清秋.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9)
  • [7]福建省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D]. 陈青青. 福建农林大学, 2009(02)
  • [8]钱玲和她的海龙养殖场[J]. 李德勇,李南. 吉林农业, 2000(05)
  • [9]钱玲养海龙发财[J]. 李德勇,李南. 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0(05)
  • [10]钱玲和她的海龙养殖场[J]. 李德勇,李南. 华夏星火, 2000(04)

标签:;  ;  ;  ;  ;  

钱玲和她的海龙农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