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共识与意见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共识与意见

一、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共识与浅见(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平,杨永平,丁惠国,林明华,张明香,陈良,邓存良,邬小萍,李用国,林锋[1](2021)在《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诊疗专家共识》文中提出本共识基于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1],对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进行补充,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ALT持续正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治中做出合理的诊疗决策。本共识中的证据分为A、B和C 3个等级,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表1)。2014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HBs Ag阳性率为5.0%~6.0%,慢性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0万~3000万例,4岁以下儿童HBs Ag阳性率为0.3%,5~15岁为0.9%,16~29岁为4.4%。全世界病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患者约88.7万例/年,

胡晓[2](2021)在《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估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开展完全随机对照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方案临床研究,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48周,对照组给予单药恩替卡韦治疗48周,检验及记录各个观察点(0周、24周、48周)两组患者HBs Ag(定量)、肝功能(ALT、AST)、HBV-DNA、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结果:1.两组患者HBs 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比较:接受治疗24周,观察组和对照组HBs Ag阴转率均为0,治疗48周后,两组HBs Ag阴转率仍为0。经治疗24周、4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HBV-DNA阴转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24周、48周后,观察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0.00%、96.67%,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76.67%、86.67%,两组患者ALT复常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比较两组治疗24周后ALT复常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ALT复常率仍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HBs Ag滴度比较:治疗24周,两组HBs Ag滴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48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比较:治疗后第24周、48周,观察组与对照组ALT、AST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第24周时,观察组AS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8周,观察组ALT、AST仍低于对照组且P<0.05。4.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24、4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佳,P<0.05。5.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用药4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的安全性比较:治疗期间,试验组2名患者出现腹泻,未经其他药物治疗,腹泻症状可在3日内缓解痊愈,不考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余未发现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HBs Ag定量,改善肝功能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说明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中国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3](2020)在《六味五灵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1 形成共识推荐意见/共识建议共识达成10条共识推荐意见,1条共识建议,见表1、表2。2 范围共识规定了六味五灵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疗程、不良反应及禁忌证。适用于从事肝病诊疗的三级、二级医院的临床医生使用六味五灵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 药物基本信息3.1 药物组成六味五灵片由五味子、女贞子、连翘、莪术、

马德明[4](2020)在《替诺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孕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文中指出一、目的:评价替诺福韦酯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孕妇的疗效及安全性。二、方法:(1)收集2016年01月至2019年10月间,中期妊娠期时于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首次诊断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阳性、HBV DNA>5×102 IU/ml、ALT>5×ULN)的203例孕妇及其子代的相关资料。(2)将常规保肝降酶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替诺福韦酯的108例孕妇设为研究组;将仅接受常规保肝降酶药物治疗的95例孕妇设为对照组。治疗后当孕妇复查ALT<2×ULN时,将其保肝降酶的静脉用药改为口服,并予以出院,研究组孕妇继前口服替诺福韦酯至产后4周转肝病科继续治疗。(3)收集两组孕妇在基线、治疗后(4周、8周、12周)、产时、产后4周AL1T及其它相关检验指标在基线和产时的数据,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于孕妇ALT转归、病毒载量、肾功能、钙磷代谢、凝血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将两组孕妇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住院时间和费用、围产期母儿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终止妊娠时间和方式、母乳喂养情况予以记录分析;收集两组活产儿出生时及8个月龄时HBsAg、HBVDNA及身高、体重的数据,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于乙肝母婴阻断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对相关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影响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孕妇选择替诺福韦酯治疗的相关因素。(4)统计方法:对全部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则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于计数数据,以频数与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结果(1)研究组孕妇产时HBV DNA水平较基线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两组孕妇在产时HBV DNA水平及其转阴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研究组孕妇在启动治疗后不同检测节点上的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孕妇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两组孕妇在产后4周均出现了 ALT水平的波动。(2)研究组孕妇产时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孕妇产时血小板、血钙、血磷、血清肌酐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研究组孕妇终止妊娠的平均时间晚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早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孕妇其它围产期母儿并发症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研究组孕妇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研究组活产儿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两组活产儿出生时及第8个月龄时身高、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费用支付方式、肝功能异常史、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相关知识、服药必要性信念为影响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孕妇选择替诺福韦酯治疗的独立因素(P值均<0.05)。四、结论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孕妇接受替诺福韦酯治疗,有助于其促进乙肝病情恢复、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改善妊娠过程及结局,并可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学效益,且对母儿未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减少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将有助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孕妇选择替诺福韦酯治疗。

王贵强,王福生,庄辉,李太生,郑素军,赵鸿,段钟平,侯金林,贾继东,徐小元,崔富强,魏来[5](2020)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临床和预防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王贵强,段钟平,王福生,庄辉,李太生,郑素军,赵鸿,侯金林,贾继东,徐小元,崔富强,魏来[6](2020)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临床、预防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王贵强,王福生,庄辉,李太生,郑素军,赵鸿,段钟平,侯金林,贾继东,徐小元,崔富强,魏来[7](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文中研究说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05 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1 版),并分别于2010 年和2015 年进行了更新。近4 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HBV 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更好地规范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助力实现WHO 提出的"2030 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再次更新本指南。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

ChineseSocietyofInfectiousDiseases,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8](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临床、预防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ChineseSocietyofInfectiousDiseases,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9](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临床、预防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10](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 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 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 更新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共识与浅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共识与浅见(论文提纲范文)

(1)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诊疗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ALT正常值上限
    1.1 对ALT认识的现状
    1.2 各国推荐ALT的ULN
2 流行病学
    2.1 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
    2.2 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病理改变
    2.3 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线ALT水平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
3 临床评估
    3.1 年龄
    3.2 家族史
    3.3 实验室检查
        3.3.1 APRI评分
        3.3.2 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
        3.3.3 肝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
        3.3.4 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l(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
        3.3.5 其他
    3.4 影像学检查
        3.4.1 瞬时弹性成像(TE)
        3.4.2超声/CT/MRI
        3.4.3 其他
    3.5 病理学检查
    3.6 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
4 治疗
    4.1 干扰素
    4.2 核苷(酸)类似物
        4.2.1 恩替卡韦
        4.2.2 替诺福韦
        4.2.3拉米夫定
    4.3中药保肝药物
    4.4 其他治疗
    4.5 治疗前景
共同执笔专家:
编写专家组:

(2)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理论研究
    1.1 慢性乙型肝炎的西医研究
        1.1.1 慢性乙型肝炎的概述
        1.1.2 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1.1.3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自然史分期
        1.1.4 慢性乙型肝炎的西医治疗
    1.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研究
        1.2.1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概述
        1.2.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1.2.3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
        1.2.4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 临床研究
    2.1 研究资料与方案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标准
        2.1.3 实验方案
        2.1.4 观察指标
        2.1.5 疗效评价
        2.1.6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
    2.2 研究结果
        2.2.1 两组患者HBs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比较
        2.2.2 两组患者HBsAg滴度比较
        2.2.3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2.2.4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2.5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
        2.2.6 治疗的安全性及不良事件
        2.2.7 脱落病例分析
3 讨论
    3.1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难点和挑战
    3.2 补肾健脾方临床疗效探讨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附表1 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六味五灵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成共识推荐意见/共识建议
2 范围
3 药物基本信息
    3.1 药物组成
    3.2 功能与主治
    3.3 政策准入情况
4 临床问题清单
5 共识推荐意见及建议
    5.1 适应证
    5.2 慢性乙型肝炎
    5.3 乙肝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诊断及治疗
    5.4 用法用量及疗程
6 安全性
    6.1 不良反应
    6.2 禁忌症
    6.3 注意事项

(4)替诺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孕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术 语
    1.慢性HBV感染:
    2.CHB:
    3.HBV再激活(HBV reactivation):
    4.HBeAg阴转(HBeAg clearance):
    5.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 seroconversion):
    6.乙型肝炎康复(resolved hepatitis B):
    7.病毒学突破(virologic breakthrough):
    8.病毒学复发(virologic relapse):
    9.耐药(drug resistance):
二、流行病学和预防
    (一)流行病学
    (二)预防
        1.保护易感人群:
        2.管理传染源:
        3.切断传播途径:
三、病原学
四、自然史及发病机制
    (一)自然史
    (二)发病机制
五、实验室检查
    (一)HBV血清学检测
    (二)HBV病毒学检测
        1.HBV DNA定量:
        2.HBV基因分型:
        3.耐药突变株检测:
    (三)HBV新型标志物检测
        1.抗-HBc抗体定量:
        2.HBV RNA定量:
        3.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
    (四)血清生物化学检查[71]
        1.ALT和AST:
        2.总胆红素:
        3.血清白蛋白:
        4.PT、PTA和INR:
        5.血清γ-GT:
        6.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
        7.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及其异质体L3:
        8.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
六、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
    (一)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评分
    (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rosis 4 score,FIB-4)
    (三)其他指标
    (四)肝脏硬度值测定
七、影像学诊断
    (一)腹部超声检查
    (二)CT
    (三)MRI
八、病理学诊断
九、临床诊断
    (一)慢性HBV携带状态
    (二)HBeAg阳性CHB
    (三)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105-106]
    (四)HBeAg阴性CHB
    (五)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 Bvirus infection,OBI)[107]
    (六)乙型肝炎肝硬化[108-109]
十、治疗目标
十一、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十二、NAs治疗
    (一)NAs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1.恩替卡韦(entecavir,ETV):
        2.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
        3.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
        4.其他药物:
    (二)NAs的选择
    (三)NAs耐药的预防和处理
        1.初始治疗患者:
        2.治疗中:
    (四)NAs治疗的监测
        1.治疗前相关指标基线检测:
        2.密切关注患者治疗依从性问题:
        3.少见或罕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4.耐药监测及处理:
十三、干扰素-α治疗
    (一)Peg-IFN-α治疗的方案及疗效
        1.Peg-IFN-α初治单药治疗:
        2.Peg-IFN-α与NAs联合治疗:
        3.Peg-IFN-α进一步降低HBV相关HCC的发生率:
    (二)Peg-IFN-α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因素
    (三)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6, 112-113]
        1.流感样综合征:
        2.骨髓抑制:
        3.精神异常:
        4.自身免疫病:
        5.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
    (四)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6, 112-113]
        1.绝对禁忌证:
        2.相对禁忌证:
十四、其他治疗
    (一)抗炎、抗氧化、保肝治疗
    (二)抗纤维化治疗
十五、慢性HBV感染者的监测和随访管理[6, 112-113]
    (一)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的管理
    (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1.应用Peg-IFN-α的患者:
        2.应用NAs类药物的患者:
    (三)抗病毒治疗结束后的随访
十六、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一)应答不佳患者
        1.CHB患者:
        2.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二)应用化学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三)妊娠相关情况处理
    (四)儿童患者
    (五)肾功能损伤患者
    (六)HBV和HCV合并感染患者
    (七)HBV和HIV合并感染患者
    (八)HBV相关肝衰竭患者
    (九)HBV相关HCC患者
    (十)肝移植患者
十七、尚待研究和解决的临床问题

(6)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术语
二、流行病学和预防
    (一)流行病学
    (二)预防
        1. 保护易感人群:
        2. 管理传染源:
        3. 切断传播途径:
三、病原学
四、自然史及发病机制
    (一)自然史
    (二)发病机制
五、实验室检查
    (一)HBV血清学检测
    (二)HBV病毒学检测
        1. HBV DNA定量:
        2. HBV基因分型:
        3. 耐药突变株检测:
    (三)HBV新型标志物检测
        1抗-HBc抗体定量:
        2. HBV RNA定量:
        3.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
    (四)血清生物化学检查[71]
        1. ALT和AST:
        2. 总胆红素:
        3. 血清白蛋白:
        4. 凝血酶原活动时间(prothrombin activity time,
        5.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
        6. 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
        7. 甲胎蛋白及其异质体L3:
        8.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rotein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II,PIVKA-Ⅱ):
六、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
    (一)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评分
    (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rosis 4 score,FIB-4)
    (三)其他指标
    (四)肝脏硬度值测定
七、影像学诊断
    (一)腹部超声检查
    (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
    (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nane iamge,MRI)
八、病理学诊断
九、临床诊断
    (一)慢性HBV携带状态
    (二)HBe Ag阳性CHB
    (三)非活动性HBs Ag携带状态[105-106]
    (四)HBe Ag阴性CHB
    (五)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infection,OBI)[107]
    (六)乙型肝炎肝硬化[108-109]
十、治疗目标
十一、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十二、NAs治疗
    (一)NAs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1. 恩替卡韦(entecavir):
        2.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
        3.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 tablets,TAF):
        4. 其他药物:
    (二)NAs的选择
    (三)NAs耐药的预防和处理
        2. 治疗中:定期检测HBV DNA定量,以便及时发现病毒学突破,并尽早给予挽救治疗(表5)。对于NAs发生
    (四)NAs治疗的监测
        1. 治疗前相关指标基线检测:
        2. 密切关注患者治疗依从性问题:
        3. 少见或罕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4. 耐药监测及处理:
十三、干扰素-α治疗
    (一)Peg-IFN-α治疗的方案及疗效
    (二)Peg-IFN-α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因素
    (三)Peg-IFN-α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6,112-113]
    (四)Peg-IFN-α治疗的禁忌证[6,112-113]
十四、其他治疗
    (一)抗炎、抗氧化、保肝治疗
    (二)抗纤维化治疗
十五、慢性HBV感染者的监测和随访管理[6,112-113]
    (一)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 Ag携带状态患者的管理
    (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三)抗病毒治疗结束后的随访
十六、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一)应答不佳患者
    (二)应用化学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三)妊娠相关情况处理
    (四)儿童患者
    (五)肾功能损伤患者
    (六)HBV和HCV合并感染患者
    (七)HBV和HIV合并感染患者
    (八)HBV相关肝衰竭患者
    (九)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
    (十)肝移植患者
十七、尚待研究和解决的临床问题

(7)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术语
    1.慢性HBV感染:
    2.CHB:
    3.HBV 再激活(HBV reactivation):
    4.HBeAg 阴转(HBeAg clearance):
    5.HBeAg 血清学转换(HBeAg seroconversion):
    6.乙型肝炎康复(resolved hepatitis B):
    7.病毒学突破(virologic breakthrough):
    8.病毒学复发(virologic relapse):
    9.耐药(drug resistance):
二、流行病学和预防
    (一)流行病学
    (二)预防
        1.保护易感人群:
        2.管理传染源:
        3.切断传播途径:
三、病原学
四、自然史及发病机制
    (一)自然史
    (二)发病机制
五、实验室检查
    (一)HBV 血清学检测
    (二)HBV 病毒学检测
        1.HBV DNA 定量:
        2.HBV 基因分型:
        3.耐药突变株检测:
    (三)HBV 新型标志物检测
        1.抗-HBc抗体定量:
        2.HBV RNA 定量:
        3.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
    (四)血清生物化学检查[71]
        1.ALT 和AST:
        2.总胆红素:
        3.血清白蛋白:
        4.PT、PTA 和INR:
        5.血清γ-GT:
        6.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
        7.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及其异质体L3:
        8.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
六、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
    (一)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评分
    (二)肝纤维化4 因子指数(fibrosis 4 score,FIB-4)
    (三)其他指标
    (四)肝脏硬度值测定
七、影像学诊断
    (一)腹部超声检查
    (二)CT
    (三)MRI
八、病理学诊断
九、临床诊断
    (一)慢性HBV 携带状态
    (二)HBeAg 阳性CHB
    (三)非活动性HBsAg 携带状态[105-106]
    (四)HBeAg 阴性CHB
    (五)隐匿性HBV 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107]
    (六)乙型肝炎肝硬化[108-109]
十、治疗目标
十一、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十二、NAs 治疗
    (一)NAs 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1.恩替卡韦(entecavir,ETV):
        2.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
        3.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
        4.其他药物:
    (二)NAs 的选择
    (三)NAs 耐药的预防和处理
        1.初始治疗患者:
        2.治疗中:
    (四)NAs 治疗的监测
        1.治疗前相关指标基线检测:
        2.密切关注患者治疗依从性问题:
        3.少见或罕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4.耐药监测及处理:
十三、干扰素-α 治疗
    (一)Peg-IFN-α 治疗的方案及疗效
        1.Peg-IFN-α 初治单药治疗:
        2.Peg-IFN-α 与NAs联合治疗:
        3.Peg-IFN-α 进一步降低HBV相关HCC 的发生率:
    (二)Peg-IFN-α 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因素
    (三)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6,112-113]
        1.流感样综合征:
        2.骨髓抑制:
        3.精神异常:
        4.自身免疫病:
        5.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
    (四)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6,112-113]
        1.绝对禁忌证:
        2.相对禁忌证:
十四、其他治疗
    (一)抗炎、抗氧化、保肝治疗
    (二)抗纤维化治疗
十五、慢性HBV 感染者的监测和随访管理[6,112-113]
    (一)慢性HBV 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 携带状态患者的管理
    (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1.应用Peg-IFN-α的患者:
        2 .应用NAs类药物的患者:
    (三)抗病毒治疗结束后的随访
十六、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一)应答不佳患者
        1.CHB 患者:
        2.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二)应用化学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三)妊娠相关情况处理
    (四)儿童患者
    (五)肾功能损伤患者
    (六)HBV 和HCV 合并感染患者
    (七)HBV 和HIV 合并感染患者
    (八)HBV 相关肝衰竭患者
    (九)HBV 相关HCC 患者
    (十)肝移植患者
十七、尚待研究和解决的临床问题

四、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共识与浅见(论文参考文献)

  • [1]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诊疗专家共识[J]. 陈永平,杨永平,丁惠国,林明华,张明香,陈良,邓存良,邬小萍,李用国,林锋.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10)
  • [2]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 胡晓.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六味五灵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中国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0(05)
  • [4]替诺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孕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 马德明. 苏州大学, 2020(02)
  • [5]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王贵强,王福生,庄辉,李太生,郑素军,赵鸿,段钟平,侯金林,贾继东,徐小元,崔富强,魏来.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20(01)
  • [6]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王贵强,段钟平,王福生,庄辉,李太生,郑素军,赵鸿,侯金林,贾继东,徐小元,崔富强,魏来.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0(01)
  • [7]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王贵强,王福生,庄辉,李太生,郑素军,赵鸿,段钟平,侯金林,贾继东,徐小元,崔富强,魏来. 肝脏, 2019(12)
  • [8]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ChineseSocietyofInfectiousDiseases,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9(06)
  • [9]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ChineseSocietyofInfectiousDiseases,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9(12)
  • [10]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9(06)

标签:;  ;  ;  ;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共识与意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