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川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武晓宇[1](2021)在《蓝狐、银狐、貉优质种源数据管理系统研制》文中提出种源数据的保存、管理与利用是动物育种中一项重要而又基础的工作,广泛而全面的品种资源储备是寻找和培育高品质、适应性强、符合人类需求狐、貉种源的基础。国内狐、貉养殖业信息管理多以人工记录、整理等方式为主,需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甚至个别养殖场无数据记录或是信息管理十分混乱,血缘不清、种源退化等现象普遍存在,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受到较大波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畜牧业朝着现代化、规模化方向飞速前进,加强狐、貉养殖业信息化管理,引入准确而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是适应养殖业新发展进程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本研究基于大量相关知识积累及对规模化狐、貉养殖场的多次实地调研,结合养殖场内各项基本工作流程进行系统需求与可行性分析,并完成了系统整体功能设计及开发工具的选择,运用B/S架构、Linux操作系统、Java、JS、HTML、CSS编程语言、IntelliJIDEA编程工具、Redis数据库、Solr搜索服务器等最终实现了蓝狐、银狐、貉优质种源数据管理系统的构建。本系统整体结构由基本信息管理、成年公兽管理、成年母兽管理、幼兽管理、个体变动管理、疾病免疫管理、遗传管理、统计分析管理八个模块组成,运行于网络环境中,支持信息实时共享,可规范化保管狐、貉生产中所涉及的相关资料,多模块均具有编辑、删除、搜索、导出等功能。运用所存储数据可实现近交与亲缘系数计算、个体育种值估计、选种与配种计划制定、统计分析、免疫预警等功能。系统还设计了不同的用户角色,操作权限会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而不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本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养殖者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助于管理者作出科学决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狐、貉养殖业种源管理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狐、貉养殖业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进程,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内存在的种源退化严重等问题,有利于实现狐、貉优良品种的改良及培育,促进我国狐、貉养殖业逐步走上健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潘耀[2](2020)在《mtDNA和TYR基因在区分貂、狐和貉组织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水貂、狐狸和貉是重要的毛皮经济动物,近些年来,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被大量人工饲养。除作为裘皮加工业原材料外,去皮后产生的胴体,由于其价格低廉,时常被非法加工成畜禽产品,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建立毛皮动物组织的分子鉴别检测技术,对维护毛皮动物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利用Cytb基因从常见肉制品中鉴别貂狐貉组织,并进一步利用TYR和12S rRNA基因对不同品种的水貂进行区分,最后利用mtDNA中D-loop区的差异性对相同品种不同水貂个体进行鉴别。首先,本研究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水貂、狐狸和貉的Cytb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及酶切验证,并对各引物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交叉性进行分析。同时,优化退火温度并构建多重PCR,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进行试验验证。其次,选取水貂的TYR基因和mtDNA中的12S rRNA基因,对三种不同品种的水貂进行基因扩增、回收、测序,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选取水貂mtDNA的D-loop区全长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回收、纯化、克隆、挑菌、测序,随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出貂292 bp、狐859 bp、貉561 bp的目的条带;灵敏度均能达到1.0 pg/μL。(2)利用水貂TYR和12S rRNA基因设计的引物对短毛黑、红眼白和铁灰三个不同品种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比对发现,红眼白貂TYR基因在137位点的位置发生错义突变(TGT→TGA);铁灰水貂12S rRNA基因在883位点的位置发生错义突变(CTG→CTA);结合TYR和12S rRNA两个基因突变位点可以区分短毛黑貂、红眼白貂和铁灰水貂三个品种。(3)D-loop区扩增的全长为1184 bp,测序结果显示,A+T碱基含量为最高,符合脊椎动物的mtDNA的D-loop区碱基组成;其中,短毛黑貂个体差异在0.2%9.5%,红眼白貂个体差异在0.1%4.7%,铁灰水貂个体差异在1.1%5.0%。以上结果表明:(1)成功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水貂、狐狸和貉组织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强;(2)利用TYR基因和12S rRNA基因区能区分出水貂的三个不同品种:黑色水貂、红眼白貂、铁灰水貂;(3)通过mtDNA中D-loop区能鉴别相同品种不同水貂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李海健[3](2020)在《兰州大尾羊GHSR基因克隆与生长性能的关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GHSR)是由36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由两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组成,拥有7次跨膜结构。GHSR对垂体前叶释放生长激素和调节机体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T-PCR克隆了兰州大尾羊GHSR基因全长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了一个插入缺失多态性位点,检测了该位点在三种绵羊中的多态性及其与体重、体长等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通过qRT-PCR检测了GHSR基因在小尾寒羊和兰州大尾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期为绵羊的分子育种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兰州大尾羊GHSR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兰州大尾羊GHSR基因核苷酸序列编码区全长为1101bp,编码366个氨基酸,与绵羊(兰勃羊)、牛、野猪、马、白犀、大鼠、小鼠、人、大猩猩同源性分别为99.64%、95.82%、91.11%、91.73%、91.55%、90.83%、89.92%、89.65%和89.83%,基因的保守性较高。兰州大尾羊GHSR蛋白序列有7个跨膜α螺旋,且没有信号肽。2.不同绵羊品种GHS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在GHSR基因的第一内含子上存在24 bp的插入缺失突变,3个绵羊品种中均存在AA、AB、BB 3种基因型。该位点的多态性与3种绵羊的8个生长性状指标关联分析显示,兰州大尾羊AB基因型的个体体高、十字部高显着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小尾寒羊AB基因型的个体胸宽和体重显着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AA基因型的个体体高、十字部高显着高于BB基因型(P<0.05),滩羊AB基因型的个体体斜长、体重显着高于AA基因型(P<0.05),BB基因型的个体体高显着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3.GHSR基因在兰州大尾羊和小尾寒羊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GHSR基因在兰州大尾羊的大脑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脾脏、肠组织、肺脏和心脏,在肌肉、睾丸中表达量最少。GHSR基因在小尾寒羊的大脑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肺脏、肠组织和脾脏,在肌肉、睾丸中表达量最少。GHSR基因主要在两种绵羊的脑组织中表达。在肺脏组织中,小尾寒羊的表达高于兰州大尾羊。在肌肉组织中,两种绵羊的表达量相似。结论:兰州大尾羊GHSR基因表达的蛋白属于跨膜蛋白且不属于分泌蛋白。在GHSR基因的第一内含子上发现的24 bp插入缺失突变且与绵羊的生长性状相关,等位基因A可能影响绵羊的体高与体重,GHSR基因在绵羊脑中表达量较高。
何玉华[4](2019)在《吉林省高水平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的研究——以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例》文中指出文章以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例,以培养适应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经济动物产业发展为目标,提出了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的目标和内容,落实"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修订了1套符合国家专业质量标准,适应生产一线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出1套有利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3+1"教学体系,打造金课、SPOC课程。努力提高师资水平,构建多种功能、互利合作、开放共赢的服务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产业的平台,将学校专业建设成为培养区域产业和生产一线需要的高水平应用技能人才的摇篮;积极开展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根本性变革,强化实践教学,开展问卷调查、访谈,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积极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郭玲[5](2019)在《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畜禽养殖行业不断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规模化养殖导致产生的粪污量大且集中,未经处理利用的粪污直接排放,造成大气、土壤和水环境污染严重。排污许可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最基础的制度,国务院于2016年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随后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印发排污许可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明确了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及思路,接着又印发《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中的行业企业,于2020年完成相应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而畜禽养殖行业就在名录管理范畴内。本文主要从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证的发放范围、纳入许可证中的污染物指标及许可排放限值如何确定三个方面对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对实现养殖行业规范化管理,促进畜禽养殖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对我国养殖的畜禽品种进行统计分析,建议将养殖量大、产污量大的全国性养殖品种生猪、家禽(鸡、鸭、鹅)、肉牛、奶牛和羊纳入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证,从国家层面对其进行许可管理;其他地方性养殖品种由各地方政府根据环境管理需要确定是否纳入排污许可进行管理。全面分析我国不同情况下提出的畜禽养殖规模标准,通过数据对比、文献调研及管理现状分析等手段,建议发放排污许可证的畜禽养殖规模为生猪年出栏量≥500头、肉牛年出栏量≥100头、奶牛存栏量≥100头、蛋鸡存栏量≥10000只、肉鸡年出栏量≥50000只、肉羊年出栏量≥100只的规模化养殖场。2、根据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行业标准,确定纳入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进行浓度控制的污染物指标包括:COD、BOD5、氨氮、总磷、悬浮物、粪大肠杆菌及蛔虫卵;根据畜禽养殖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与当前水环境污染物主要类型,结合我国水环境管理要求,建议将COD、总氮、总磷、氨氮4种污染物作为总量控制指标。3、建议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污染物指标浓度限值为《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的排放限值,地方根据环境质量需求颁布了更严格标准的从其标准要求。根据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特点和现阶段环境管理状况,结合国内已实施排污许可管理的行业许可限值计算方法,提出了畜禽养殖行业排污总量许可限值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计算方法。基本原则是在满足水环境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从严确定许可排放量限值。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许可排放量确定流程为:(1)确定许可证发放规模(2)确定许可排放量限值计算公式(3)数据收集和材料审核(4)识别数据漏洞,剔除无效数据(5)现场调研养殖场,对养殖场生产及粪污处理工艺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6)参考养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污染物浓度排放限值(7)根据公式算出许可排放量,对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统计数据、排污申报登记数据和总量控制数据等,综合确定排放量限值(8)判断初步确定的排放限值是否满足水质要求,若不满足则计算基于水质的排放量限值,从严确定许可排放量。
泮山[6](2019)在《引进芬兰蓝狐繁殖力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文中认为繁殖力是种狐评估的重要指标,也是种狐选育的基础。养殖生产中评价狐繁殖力的方法除了科学性,更重要的是有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以引进的线性无偏预测系统(Visual Sampo-PC software)和生产实践为基础,初步建立了繁殖力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引进芬兰蓝狐(Alopex lagopus)及纯繁后代,直接评定其亲代与后代在繁殖力水平上的表现情况,补充与修订了蓝狐相关繁殖力指标评估体系,为我国蓝狐育种生产与实践提供参考。繁殖力指标评估体系应用于2015年引进的90只(AB两个家系)原种和210只纯繁一代、436只纯繁二代,采用远缘、同质、优优组合选配原则进行,结合后裔测定,通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国内蓝狐核心种群培育的管理评估体系。由于配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因此没有涉及性本能的作用。为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后裔测定针对选定的核心种群进行评估,得出三个世代之间种公狐与种母狐的繁殖力变化的曲线。种公狐的繁殖力评估主要依据是体型、毛皮质量、精液品质(包括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有效精子数)等指标。其中体型和毛皮面积与精子活力无相关性(P>0.05);公狐单位精液量原种为1.06±0.64ml,纯繁一代为0.96±0.63ml,纯繁二代为0.90±0.53ml,呈降低趋势(P<0.05);精子密度原种为(1524.05±774.43)×106 个/ml、纯繁一代为(1844.63±947.10)× 1 06 个/ml,纯繁二代为(1931.47±755.53)× 106 个/ml,呈上升的趋势(P<0.05);精子活力原种为0.90±0.05,纯繁一代为0.89±0.06,纯繁二代为0.89±0.05,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有效精子数原种为(1227.25±655.88)×106个精子,纯繁一代为(1260.31±664.08)×106 个,纯繁二代为(1229.14±633.50)×106 个,纯繁一代优于原种与纯繁二代,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三个世代之间种狐精液品质没有明显差异。种母狐的繁殖力评估主要依据其体重、发情时间、受配率、妊娠率、产仔率、窝产仔数、21d仔兽成活数(母性)及性情行为等指标。其中配种前体重对繁殖力具有显着影响(P<0.05);发情时间比较稳定,集中在3月15日至4月1日之间;发情受配率三个世代均为100%;妊娠率原种为88.00%,纯繁一代为83.13%,纯繁二代为83.99%;产仔率原种为80.00%,纯繁一代为81.88%,纯繁二代为82.30%;平均窝产仔数原种为8.26±3.14只,纯繁一代为6.15±2.85只,纯繁二代为7.53±3.33只,其中纯繁一代与原种间差异不显着(P>0.05),与纯繁二代差异显着(P<0.05),纯繁二代与原种间差异不显着(P>0.05);21d仔兽成活率(母性)原种为84.99%,纯繁一代为80.08%,纯繁二代为81.01%;窝产仔数与21d仔兽成活数(母性)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45),与分窝体重呈负相关(P<0.05,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13);性情行为中温顺型的比例也有所改善(36.00%、54.38%、59.83%)。纯繁后代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三代仔狐育成率,纯繁一代育成率为96.03%,纯繁二代育成率为96.97%,纯繁三代育成率为97.65%;仔狐日增重纯繁一代为0.0962 kg/d,纯繁二代为0.1009 kg/d,纯繁三代为0.1054 kg/d,三个世代仔狐日增重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本文所建蓝狐繁殖力评估体系适用于引进芬兰种蓝狐的选育,引进原种狐与纯繁后代之间的繁殖力没有发生改变。种公狐的精液品质是评价其繁殖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正常的表观性状(体型)与繁殖力没有直接相关性;种母狐繁殖力体系是性情温顺、配种前体重不超过9 kg、发情时间集中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窝产仔数不低于6只、21d仔兽成活数高于4只等。繁殖力体系完善和修订后最低标准为:繁殖种狐谱系清楚、健康;选配原则采用远缘、同质、优优组合;公狐精子活力≥0.7,单次采精有效精子数≥700×106个,与配母狐数≥50只;种母狐发情时间集中在3月下旬~4月上旬,发情受配率≥90%,妊娠率≥80%,产仔率≥80%,窝产仔数≥6只,21d成活率(母性)≥80%,育成率≥96%,母狐配种前体重≤9kg,性情温顺比例≥36%。
卫功庆[7](2018)在《试论“经济动物”的产生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索经济动物的概念、经济动物在我国动物生产、科学研究及行业高级人才培养方面的地位与意义,文中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咨询,对经济动物的概念进行追溯、辨析和界定,并对经济动物生产的地位和意义、经济动物的科研系统、经济动物的人才培养体系、经济动物的未来发展之路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期为经济动物正名,并为同行提供参考。
付励强,立言伍叶,程鲲[8](2018)在《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生态扶贫策略探析》文中研究指明生态扶贫是实现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双赢的有效途径,在自然保护区社区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彝族贫困山区,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程度低,部分群众仍处于贫困状态,面临的扶贫问题非常突出。笔者借鉴和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各地区生态扶贫模式和扶贫项目案例,并结合社区现状探讨各个扶贫模式中适宜社区开展的生态扶贫项目,为保护区实施生态扶贫策略提供参考。
姜东晖,崔凯,马泽芳[9](2016)在《山东省毛皮动物和兔产业经济运行分析》文中指出山东省是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大省,特别是貂、狐狸、家兔的养殖,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山东省特种经济动物创新团队通过对山东省的实地调研,在问卷调查及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毛皮动物和家兔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目前还处在低谷之中,针对目前存在的困境和问题给出了合理建议,特种经济动物产业经济运行的研究对推动产业升级有重要意义。
谭亭亭[10](2016)在《专业分工与养殖规模演进 ——基于山东特种动物养殖户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工起源于人们互通有无的愿望,市场规模决定分工程度,分工深化同时又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农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对于市场规模扩大的根本诱因——农业分工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产品的易腐性等特点,农业分工存在天然的内生障碍,农业分工有限性的论断长期以来占据了理论研究的上风。但世界范围内现代农业通过分工深化,改善农业经营效率的实践说明,通过分工深化和市场发展,改善中国农业经济效率仍不失可能性。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家庭农户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因此,农业分工对农业经营效率的改善在微观上主要表现在农户经营效率的提高上。本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的狐狸和水貂特种动物养殖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研数据,研究专业分工与养殖户生产决策的内在逻辑关系。目的在于验证在农业生产中农业分工与农业市场规模的互动关系,研究的逻辑思路遵循“分工产生—养殖户的专业化分工决策—养殖户经营效率改善—养殖户规模调整—市场发展”的路径进行,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分析如下:首先,基于农业分工与农业规模经营相关理论与文献的梳理,本研究结合特种动物养殖的生产特性,重新梳理了农业分工与农业规模经营的互动关系。通过对山东潍坊特种动物养殖业发展的时序数据发现,市场规模与分工演化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养殖户规模演化则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即养殖户规模分布先出现两极分化而后呈现规模普遍增大的趋势。其次,关于专业化分工对养殖户生产决策影响,本研究利用实地调研数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第一,养殖户专业化分工决策的决定因素。养殖户的要素禀赋和要素交易成本共同影响其专业化分工决策。相对于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和资本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外包概率更大;即便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外包成本和不确定性趋于降低,养殖户仍倾向于选择内化技术提供;第二,专业化分工与养殖户经营效率的内在关系。目前养殖户的综合技术效率为0.729,最优技术效率比仅为5.88%。80.4%的养殖户无法通过减少土地规模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土地要素的约束已经成为制约养殖户经营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专业化分工可以显着提高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而对纯技术效率改进作用不显着,说明分工对技术效率的正向作用是通过配置效率改善而非技术溢价来实现;第三,专业化分工与养殖户规模调整。70.6%的养殖户希望通过扩大养殖场面积,意愿规模(7.05亩)较实际养殖面积(1.94亩)增加5.11亩。专业化分工通过提高技术效率而增加养殖户的规模化经营意愿,同时,养殖户的劳动力禀赋结构、风险认知等因素都会影响其规模调整路径。最后,本研究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养殖户的分工决策对规模演进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养殖户通过不同的分工模式实现分工溢价,当外部市场不发达时,家庭内部分工可以通过家庭劳动力的专业化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养殖户的分工决策将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而出现变化;专业化服务市场的发展程度影响养殖户通过生产外包获得的分工溢价,市场发展越成熟,养殖户通过生产外包获得的分工溢价越大,相反,自营相应生产环节对养殖场的规模化进程更有利;相对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分工决策对规模化进程的影响更大。本研究利用特种动物养殖的实证数据验证了分工与市场规模演进的互动关系,意义其一在于将特种动物养殖业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其二在于从分工视角重新审视农业规模经营的路径选择,为农业规模经营突破土地制度壁垒提供新的思路。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研究认为通过以下制度供给,或可提高农户参与分工的积极性:第一,通过校企合作、构建技术交流平台等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第二,通过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双重渠道减少农业经营风险;第三,通过对土地要素的合理规划、统筹布局鼓励农户的长期投资。
二、四川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川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蓝狐、银狐、貉优质种源数据管理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国内外狐、貉养殖业现状 |
1.2 国内狐、貉繁育概况 |
1.2.1 狐、貉选种标准 |
1.2.2 狐、貉选种方法 |
1.2.3 狐、貉选配方法 |
1.2.4 我国狐、貉繁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3 计算机技术在国内外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应用 |
1.3.1 计算机技术在国外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应用 |
1.3.2 计算机技术在国内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应用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蓝狐、银狐、貉优质种源数据管理系统构建基础 |
2.1 系统开发环境 |
2.1.1 硬件环境 |
2.1.2 软件环境 |
2.2 系统体系结构 |
2.2.1 C/S结构 |
2.2.2 B/S结构 |
2.2.3 C/S结构和B/S结构比较 |
2.2.4 体系结构选择 |
2.3 系统开发工具 |
2.3.1 编程工具 |
2.3.2 编程语言 |
2.3.3 Web服务器 |
2.3.4 系统数据存储与搜索 |
2.4 系统总体架构 |
2.5 系统需求分析 |
3 蓝狐、银狐、貉优质种源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
3.1 系统整体设计 |
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2.1 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 |
3.2.2 成年母兽、成年公兽、幼兽管理子系统 |
3.2.3 个体变动管理子系统 |
3.2.4 疾病免疫管理子系统 |
3.2.5 遗传管理子系统 |
3.2.6 统计分析管理子系统 |
3.3 系统其他功能设计 |
3.3.1 系统用户角色 |
3.3.2 系统用户中心 |
4 蓝狐、银狐、貉优质种源数据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登录界面 |
4.2 系统主界面 |
4.3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
4.4 成年母兽、成年公兽、幼兽管理模块 |
4.5 个体变动管理模块 |
4.6 疾病免疫管理模块 |
4.7 遗传管理模块 |
4.8 统计分析管理模块 |
4.9 用户中心 |
5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2)mtDNA和TYR基因在区分貂、狐和貉组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国内外貂狐貉养殖发展概况 |
1.1.1 国内貂狐貉养殖概况 |
1.1.2 国外貂狐貉养殖概况 |
1.2 毛皮动物养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1.2.1 优良种源的利用差 |
1.2.2 副产品开发缓慢,竞争力不足 |
1.2.3 饲料原料种类繁多且配制技术落后 |
1.2.4 科技技术支持不足 |
1.2.5 胴体处理不当 |
1.3 常用于物种鉴别的基因 |
1.3.1 mtDNA的结构与特点 |
1.3.2 TRY基因的结构与特点 |
1.4 动物肉类鉴别技术及应用现状 |
1.4.1 动物肉类鉴别技术种类与原理 |
1.4.2 动物肉类鉴别技术在畜禽中应用现状 |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样品 |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1.3 试剂配制 |
2.2 方法 |
2.2.1 貂狐貉肌肉的单一PCR和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2.2.2 利用TYR基因和12S rRNA基因区分水貂不同品系 |
2.2.3 利用mtDNA的 D-loop区区分水貂相同品系不同个体 |
3 结果分析 |
3.1 鉴别貂狐貉肌肉单一PCR方法的建立 |
3.1.1 通用引物PCR验证样品DNA模板 |
3.1.2 单一PCR扩增及产物酶切结果 |
3.1.3 单一PCR退火温度优化结果 |
3.1.4 单一PCR特异性试验结果 |
3.1.5 单一PCR灵敏度试验结果 |
3.1.6 引物交叉试验结果 |
3.2 鉴别貂狐貉肌肉多重PCR方法的建立 |
3.2.1 多重PCR及退火温度优化试验 |
3.2.2 多重PCR特异性试验结果 |
3.2.3 多重PCR灵敏度试验结果 |
3.2.4 多重PCR稳定试验结果 |
3.2.4.1 相同物种不同品系试验结果 |
3.2.4.2 样品混合试验结果 |
3.3 区分水貂不同品系的试验结果 |
3.3.1 水貂TYR基因和12S rRNA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
3.3.2 TYR基因和12S rRNA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
3.4 区分水貂相同品系不同个体的试验结果 |
3.4.1 水貂mtDNA的 D-loop区 PCR扩增结果 |
3.4.2 水貂D-loop区质粒酶切鉴定 |
3.4.3 水貂D-loop区测序结果分析 |
4 讨论 |
4.1 检测貂狐貉肌肉的多重PCR方法的建立 |
4.2 水貂TYR基因和12S rRNA基因区分不同品系 |
4.3 水貂mtDNA的 D-loop区区分相同品系不同个体 |
5 结论 |
6 创新点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3)兰州大尾羊GHSR基因克隆与生长性能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资金来源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 生长激素分泌受体(GHSR)基因 |
1.1 生长激素促分泌素(GHRELIN)基因 |
1.2 GHSR基因简介及功能 |
1.3 GHSR基因研究进展 |
2 三种绵羊简介 |
2.1 小尾寒羊 |
2.2 兰州大尾羊 |
2.3 滩羊 |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兰州大尾羊GHSR基因的分子克隆 |
2.1 材料 |
2.1.1 样品采集 |
2.1.2 试验用品与试剂 |
2.2 方法 |
2.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2.2 总RNA的提取 |
2.2.3 总RNA的检测 |
2.2.4 RT-PCR |
2.2.5 PCR产物的胶回收 |
2.2.6 目的基因的连接与转化 |
2.2.7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3 结果 |
2.3.1 基因克隆 |
2.3.1.1 组织总 RNA 的提取 |
2.3.1.2 兰州大尾羊GHSR基因克隆 |
2.3.2 GHS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2.3.3 蛋白结构预测 |
2.4 讨论 |
2.4.1 试验方案可行性探讨 |
2.4.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5 小结 |
第3章 绵羊GHSR基因多态性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样品总DNA的提取 |
3.1.3 引物设计 |
3.1.4 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 |
3.1.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3.2 结果 |
3.2.1 总DNA提取结果 |
3.2.2 GHSR基因PCR扩增分析 |
3.2.3 序列测定与分析 |
3.2.4 GHSR基因多态性位点分析 |
3.2.5 GHSR基因型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绵羊GHSR基因组织表达谱的构建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 |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4.1.3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
4.2 试验方法 |
4.2.1 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 |
4.2.2 实时荧光定量PCR |
4.2.3 建立标准曲线 |
4.3 结果 |
4.3.1 组织总RNA的提取 |
4.3.2 GHSR基因在两种绵羊的9种组织中相对MRNA表达量 |
4.3.3 小尾寒羊不同组织中GHSR的表达量 |
4.3.4 兰州大尾羊不同组织中GHSR的表达量 |
4.3.5 两个绵羊品种种间比较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吉林省高水平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的研究——以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目标 |
2 建设内容 |
2.1 落实“以本为本” |
2.2 推进“四个回归” |
2.3 修订1套符合国家专业质量标准、与社会需求契合度较高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4 优化出1套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
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2.6 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 |
2.7 将学校专业建设成为培养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区域人才基地 |
2.8 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
3 建设途径 |
3.1 强化实践教学 |
3.2 开展问卷调查 |
3.3 访谈 |
3.4 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
4 小结 |
(5)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证发放范围研究 |
2.1 排污许可证发放管理的畜禽品种研究 |
2.1.1 不同畜禽养殖量分析 |
2.1.2 不同畜禽产污量分析 |
2.2 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发放规模研究 |
2.2.1 不同省份畜禽养殖划分标准 |
2.2.2 畜禽养殖出栏量占比分析 |
2.2.3 规模养殖粪污消纳有配套土地 |
2.2.4 不同粪污处理模式下的许可证发放 |
2.2.5 畜禽养殖环境监管能力及治理现状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指标研究 |
3.1 排污许可证中许可浓度的指标分析 |
3.2 排污许可证中许可排放量的指标分析 |
3.2.1 我国水环境质量状况 |
3.2.1.1 地表水环境主要污染物 |
3.2.1.2 湖库主要污染物指标 |
3.2.1.3 重点水利工程污染物指标 |
3.2.1.4 地下水主要污染物指标 |
3.2.2 纳入养殖业排污许可管理进行总量控制的指标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畜禽养殖排污许可限值确定方法 |
4.1 许可限值核算方法的研究 |
4.2 许可排放量的核算方法体系构建 |
4.2.1 具体步骤 |
4.2.2 许可限值确定具体流程图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之处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引进芬兰蓝狐繁殖力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国内外养狐业现状 |
1.2 繁殖力 |
1.2.1 繁殖力概念 |
1.2.2 繁殖力评价方法 |
1.2.3 狐的繁殖性能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繁殖力评估体系构建 |
2.1 种狐纯繁基地的建立 |
2.2 育种技术引进 |
2.2.1. 选种原则 |
2.2.2 选配原则 |
2.2.3 繁殖规划 |
2.2.4 种狐的选种标准 |
2.2.5 后裔测定 |
2.2.6 核心种群的培育管理 |
2.3 Visual Sampo在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
2.3.1 繁殖力指数 |
2.3.2 表型指数 |
2.3.3 档案管理 |
2.4 构建繁殖力评估体系 |
2.4.1 狐繁殖力评价指标 |
2.4.2 狐繁殖力评价指标的依据 |
2.5 本章小结 |
3 繁殖力评估体系应用 |
3.1 体系应用对象 |
3.2 繁殖力测定指标 |
3.2.1 种公的繁殖力指标 |
3.2.2 种母的繁殖力指标 |
3.2.3 其他相关指标 |
3.3 应用体系结果分析 |
3.3.1 经配种公狐 |
3.3.2 经产种母狐 |
3.3.3 育成狐 |
3.4 繁殖力情况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讨论 |
4.1 繁殖力体系 |
4.1.1 蓝狐与其他动物繁殖力的比较 |
4.1.2 Visual Sampo的作用 |
4.2 种公狐应用繁殖力指标分析 |
4.3 种母狐应用繁殖力指标分析 |
4.4 育成狐繁殖性能 |
4.5 繁殖力体系的其他指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7)试论“经济动物”的产生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动物”一词的来历、演化与传播 |
1.1 起源一 |
1.2 起源二 |
2“经济动物”的界定 |
3 经济动物生产的意义 |
4“经济动物”的科研系统 |
5“经济动物”的人才培养体系 |
6“经济动物”的发展之路 |
6.1 产业发展之路 |
6.2 科研与技术发展之路 |
6.3 人才培养发展之路 |
(8)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生态扶贫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保护区周边社区贫困情况 |
2 保护区周边社区对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
2.1 采笋 |
2.2 放牧 |
2.3 采薪柴 |
2.4 采药 |
3 生态扶贫模式分析 |
3.1 生态建设型扶贫模式 |
3.2 生态产业型扶贫模式 |
3.3 生态移民型扶贫模式 |
3.4 生态补偿型扶贫模式 |
4 保护区生态扶贫策略 |
4.1 生态建设型扶贫项目 |
4.2 生态产业型扶贫项目 |
4.2.1 生态畜牧业 |
4.2.2 生态旅游业 |
4.3 生态补偿型扶贫项目 |
(9)山东省毛皮动物和兔产业经济运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毛皮动物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
(一)国际毛皮销售形势 |
(二)国内毛皮销售情况 |
(三)山东省毛皮动物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
(四)山东省毛皮动物产业经济运行建议 |
二、兔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
(一)山东省兔产业发展现状 |
(二)我省兔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
(三)推动我省兔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
三、总结 |
(10)专业分工与养殖规模演进 ——基于山东特种动物养殖户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
1.3.1 研究对象 |
1.3.2 概念界定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结构框架 |
1.6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2.1 分工演进的理论基础 |
2.1.1 分工的起源 |
2.1.2 市场分工与规模效率 |
2.1.3 市场分工与交易成本 |
2.1.4 市场分工的演化 |
2.2 农业分工演进的有限性 |
2.2.1 农业分工的有限性 |
2.2.2 农业分工演进的实证研究 |
2.3 农业规模经营 |
2.3.1 理论探源——规模经济理论 |
2.3.2 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方式 |
2.3.3 农户(场)规模决策 |
2.4 研究述评与启示 |
3 调研设计 |
3.1 产业背景 |
3.1.1 特种动物养殖业发展背景 |
3.1.2 山东省特种动物养殖现状 |
3.1.3 潍坊市特养产业演化 |
3.2 数据获取 |
3.2.1 问卷设计 |
3.2.2 调研实施 |
3.3 数据说明 |
3.3.1 关于微观数据的特别说明 |
3.3.2 样本基本信息描述 |
3.4 本章小结 |
4 专业分工决策的决定因素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1.1 理论分析 |
4.1.2 研究假设 |
4.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
4.2.1 模型设定 |
4.2.2 变量说明 |
4.3 计量结果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专业分工与技术效率 |
5.1 养殖技术效率 |
5.1.1 DEA模型原理 |
5.1.2 效率指标 |
5.1.3 技术效率评价及分析 |
5.2 分工决策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 |
5.2.1 理论分析 |
5.2.2 模型设定 |
5.2.3 变量说明 |
5.2.4 计量结果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专业分工与规模调整意愿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1.1 理论分析 |
6.1.2 研究假设 |
6.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
6.2.1 模型设定 |
6.2.2 变量选择 |
6.3 计量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市场发展、专业分工与规模演进 |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7.1.1 专业分工与规模演进的经济学分析 |
7.1.2 市场发展与养殖规模演进 |
7.2 案例选择与分析 |
7.2.1 案例选择 |
7.2.2 案例分析 |
7.3 进一步地讨论 |
7.4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启示 |
8.3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附表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
四、四川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蓝狐、银狐、貉优质种源数据管理系统研制[D]. 武晓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2]mtDNA和TYR基因在区分貂、狐和貉组织中的应用[D]. 潘耀.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9)
- [3]兰州大尾羊GHSR基因克隆与生长性能的关联分析[D]. 李海健.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4]吉林省高水平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的研究——以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例[J]. 何玉华. 贵州畜牧兽医, 2019(06)
- [5]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管理研究[D]. 郭玲.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6]引进芬兰蓝狐繁殖力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D]. 泮山.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7]试论“经济动物”的产生与发展[J]. 卫功庆. 经济动物学报, 2018(03)
- [8]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生态扶贫策略探析[J]. 付励强,立言伍叶,程鲲. 四川林业科技, 2018(04)
- [9]山东省毛皮动物和兔产业经济运行分析[J]. 姜东晖,崔凯,马泽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0]专业分工与养殖规模演进 ——基于山东特种动物养殖户的实证研究[D]. 谭亭亭. 浙江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