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卫星通信技术与应用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彭木根,张世杰,许宏涛,张梦菲,孙耀华,程瑛[1](2022)在《低轨卫星通信遥感融合:架构、技术与试验》文中指出低轨卫星系统是获取空间信息和破解宽带数字鸿沟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通信与遥感融合是解决现有遥感和通信分治、卫星重置、应急业务响应不及时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概述了低轨通信和遥感卫星系统的现状,针对通信和遥感融合需求,提出了通信遥感融合方案及体系架构,阐述了基于该体系架构的硬件组成及融合试验方案,最后探讨了相关挑战和未来发展。
尼凌飞,胡博,王辰,谷尚铭,孟萌,张剑寅[2](2022)在《5G与卫星网络融合演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卫星网络在覆盖、可靠性和灵活性等方面与地面5G网络具有融合互补的优势,3GPP和ITU等国际标准组织正在推进5G与卫星网络融合标准的制定。梳理归纳了5G与卫星网络的融合场景,分析了5G与卫星网络融合演进不同阶段的特征和组网问题,对融合演进涉及的核心网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对5G与卫星网络融合演进的产业合作发展进行了展望。
谢珊珊,梁晓莉[3](2021)在《国外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发展分析》文中提出传统卫星通信频谱资源有限,为更好地满足激增的数据传输需求,国外开始发展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该技术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21年,美国太空发展局发射4颗"下一代太空体系架构"关键技术验证卫星,验证星间及卫星与无人机之间的激光通信技术。因此,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已成为构建天基信息网络的重要技术途径,其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王天乐[4](2021)在《低截获卫星通信技术及其抗侦测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卫星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低截获卫星是该领域的技术产物之一,在社会中取得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其抗侦测性能是保证其具体应用的效果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就低截获卫星通信技术及其抗侦测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可以为实现卫星低截获通信提供有效的建议以及参考。
赵志明,翟峰,付重,张红亮[5](2021)在《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展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主要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应用技术的原理性或工程性试验验证。文章总结了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如美国、俄罗斯/苏联、中国等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的发展历程,对美国的"新盛世"计划、战术试验卫星系列,俄罗斯的"生物"卫星系列、"光子"系列,中国的实践卫星系列、科学实验卫星系列等有代表性的试验卫星项目的试验目的和试验成果进行了介绍,对试验卫星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未来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主要规划、未来发展主要特点等。
孙韶辉,戴翠琴,徐晖,康绍莉,缪德山[6](2021)在《面向6G的星地融合一体化组网研究》文中提出面向6G的星地一体化网络通过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的优势互补、紧密融合,将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升网络整体效率,从而实现全球立体无缝覆盖网络。概述了星地融合网络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了星地融合网络发展路径,从过去的业务融合到现在的体制融合再到未来的系统融合。指出了面向6G的星地融合一体化组网中网络架构、空口传输、组网方式以及频率管理方面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孙翱,金晟[7](2021)在《海域无人平台体系通信技术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日益迫切的海上无人平台体系可靠通信需求,对卫星、短波、微波宽带、水声、激光通信等的技术优势和可行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利用对流层散射通信在海上的优良传播特性,提升大型无人艇平台远距离通信能力。依据现有陆基站技术,论证了无人艇艇载散射通信的可行性,分析了动平台散射天线对准、信号抗衰落、基于认知的自适应变速率传输等关键技术解决途径;提出了宽带微波加系留无人机的无人艇之间、无人艇与有人船之间通信方案,描述了未来水声通信和激光通信应用前景。
于杰,王玉云[8](2021)在《基于低轨互联网星座的卫星通信新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卫星通信作为航天技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以低轨互联网星座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卫星通信领域应用极为广泛。文章针对低轨互联网星座技术展开论述,探究低轨互联网星座技术的发展进程与现状,深入分析低轨互联网星座在卫星通信中的新应用,以此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吴流丽,廖建华,苏怀方[9](2021)在《卫星通信系统安全风险分析及防御对策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卫星通信是构建全球无缝互联通信网络的重要手段。随着其重要地位的日益凸显,卫星通信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严峻。从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卫星通信系统不同物理组成部分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护技术。
吴飞龙,杨庆波,陈端云,李杰,宋启明,林毅,陈翔[10](2021)在《远海风电场控制通道灾备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当前大规模远海风电场控制通道通信手段单一,在复杂海域环境应对通信灾备能力不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VSAT卫星、高通量卫星和微波通信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利用微波通信在容量带宽、传输时延、融合组网、投资费用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在原有SDH海底光纤传输网络上叠加光电混合STM-1环网保护灾备控制通道,采用空间分集提高跨海微波可靠性、减少天线口径方便安装。在工程项目实际应用中,采用微波作为远海风电场灾备控制通道非常实用,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二、卫星通信技术与应用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卫星通信技术与应用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2)5G与卫星网络融合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5G与卫星网络融合场景分析 |
(1)无地面网络部署区域场景 |
(2)地面网络连接密度低区域场景 |
(3)地面网络连接速率低区域场景 |
(4)无本运营商地面网络区域场景 |
2 5G与卫星网络融合演进架构 |
2.1 演进阶段分析 |
2.2 演进阶段架构 |
(1)演进初期架构 |
(2)演进中期架构 |
(3)演进远期架构 |
3 5G与卫星网络融合演进关键技术 |
3.1 各融合演进阶段对5G核心网影响及挑战 |
3.2 通信协议优化 |
3.3 移动性管理 |
3.4 业务连续性保障 |
3.5 QoS控制 |
3.6 UPF和MEP上星 |
4 结束语 |
(4)低截获卫星通信技术及其抗侦测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 |
2 低截获卫星通信的关键技术分析 |
2.1 增大扩频增益 |
2.2 增大通信卫星的接收天线增益 |
2.3 选择较高的工作频段 |
3 对抗电子侦察卫星截获性能的深入分析 |
3.1 电子侦察卫星截获卫星通信信号分析模型 |
3.2 抗电子侦察卫星截获的具体情况研究 |
3.3 抗同步轨道电子侦察卫星截获情况 |
4 总结 |
(5)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展综述 |
1.1 美国 |
1)“新盛世”计划 |
2)战术试验卫星系列 |
3)“轨道快车”计划[7] |
4)空军“试验卫星”系列 |
5)导弹预警试验卫星计划 |
6)空间科学与实验卫星计划 |
1.2 俄罗斯/苏联 |
1.3 日本 |
1.4 欧洲 |
1.5 近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国外科学卫星任务 |
1.6 发展特点和启示 |
2 中国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展 |
2.1 实践系列卫星 |
2.2 试验系列卫星 |
2.3 科学实验卫星 |
2.4 企业自主试验卫星 |
3 发展展望 |
1)各国按照各自空间科学计划稳步推进科学试验卫星任务 |
2)技术试验卫星规模化、系列化、平台标准化 |
3)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模式 |
4)试验参与更趋广泛化,入轨机会更趋便捷化 |
(6)面向6G的星地融合一体化组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星地融合网络发展现状 |
1.1 卫星通信的崛起 |
1.2 卫星通信的体制标准 |
1.3 星地融合发展新趋势 |
1.4 星地融合标准进展及趋势 |
1)服务连续性: |
2)服务普遍性: |
3)服务可扩展性: |
2 星地融合网络发展路径 |
2.1 过去:业务融合 |
2.2 现在(5G):体制融合 |
2.3 未来(6G):系统融合 |
1)体制融合: |
2)网络融合: |
3)管理融合: |
4)频谱融合: |
5)业务融合: |
6)平台融合: |
7)终端融合: |
3 星地融合一体化 |
3.1 星地融合的网络架构 |
3.1.1 弹性可重构星地融合网络架构 |
3.1.2 高效的多域多维度网络管理架构 |
3.2 星地融合的空口传输 |
3.3 星地融合的组网方式 |
3.4 星地融合的频率管理 |
4 结束语 |
(8)基于低轨互联网星座的卫星通信新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低轨互联网星座概述 |
2 低轨互联网星座技术发展进程及现状 |
3 低轨互联网星座在卫星通信中的新应用分析 |
3.1 目标优化设计 |
3.1.1 基本星座模型 |
3.1.2 多目标优化模型 |
3.1.3 约束条件分析 |
3.1.4 星间链路情况 |
3.2 具体应用场景 |
3.2.1 在科考探险中的应用 |
3.2.2 在自然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3.2.3 在海上通信中的应用 |
3.2.4 在智能导航中的应用 |
3.2.5 在卫星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
4 结语 |
(9)卫星通信系统安全风险分析及防御对策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卫星通信系统特点 |
1)物理环境恶劣 |
2)卫星节点暴露且信道开放 |
3)卫星节点能力受限 |
4)网络拓扑动态变化 |
5)网络节点升级维护困难。 |
2 卫星通信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 |
2.1 空间段 |
2.1.1 物理攻击 |
2.1.2 网络入侵攻击 |
2.2 地面段 |
2.2.1 物理攻击 |
2.2.2 网络入侵攻击 |
2.3 链路段 |
1)窃听攻击 |
2)干扰攻击 |
3 结束语 |
(10)远海风电场控制通道灾备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远海风电场控制通道 |
1.1 承载业务 |
1.2 海底光纤灾备能力不足 |
2 卫星通信灾备通道 |
2.1 VSAT卫星通信 |
2.2 Ka频段高通量卫星 |
3 微波通信灾备通道 |
3.1 SDH微波通信优势 |
3.2 减少海面反射波技术措施 |
4 工程应用 |
4.1 光电混合STM-1保护环 |
4.2 空间分集技术应用 |
4.3 互联互通灾备通道 |
5 结语 |
四、卫星通信技术与应用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低轨卫星通信遥感融合:架构、技术与试验[J]. 彭木根,张世杰,许宏涛,张梦菲,孙耀华,程瑛. 电信科学, 2022
- [2]5G与卫星网络融合演进研究[J]. 尼凌飞,胡博,王辰,谷尚铭,孟萌,张剑寅. 移动通信, 2022(01)
- [3]国外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发展分析[J]. 谢珊珊,梁晓莉. 中国航天, 2021(12)
- [4]低截获卫星通信技术及其抗侦测性能研究[J]. 王天乐.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1(12)
- [5]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展与展望[J]. 赵志明,翟峰,付重,张红亮. 航天器工程, 2021(06)
- [6]面向6G的星地融合一体化组网研究[J]. 孙韶辉,戴翠琴,徐晖,康绍莉,缪德山.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6)
- [7]海域无人平台体系通信技术分析与设计[A]. 孙翱,金晟. “第四届水下无人系统技术高峰论坛”——有人/无人协同技术论文集, 2021
- [8]基于低轨互联网星座的卫星通信新应用分析[J]. 于杰,王玉云. 无线互联科技, 2021(22)
- [9]卫星通信系统安全风险分析及防御对策初探[J]. 吴流丽,廖建华,苏怀方. 航天电子对抗, 2021(05)
- [10]远海风电场控制通道灾备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J]. 吴飞龙,杨庆波,陈端云,李杰,宋启明,林毅,陈翔.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