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线宽带技术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孟浈浈[1](2020)在《中俄战略伙伴语境下媒体合作基础、障碍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俄媒体合作与国际舆论话语权构建研究》(17ZDA289)其中的内容之一。旨在探讨与分析中俄战略伙伴背景下两国媒介开展合作的基础、障碍与解决对策。论文由四个核心内容组成,甄别相关概念,探讨中俄媒体合作基础与合作依据,分析两国媒体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及对策。第一部分借助跨学科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国际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知识,对中俄媒体合作基础及障碍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两国媒体的合作背景、目的与意义,政治、经济与社会基础,以及可借助的区域性组织平台。此外,还运用系统分析法,深刻剖析了中俄媒体合作与国际传媒格局、两国政治建设、经济发展与社会交流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第三部分重点梳理中俄媒体合作发展历程,两国政府、业界及学界之间已建立起的媒体合作交流机制,并对两国媒体合作的现状进行系统总结。第四部分使用比较研究法,分析中俄在媒介体制、媒介政策、媒介技术及受众语言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对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俄媒体开展合作具有比较稳固的基础与广阔的空间,但是,两国媒体开展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合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障碍,这就需要两国政府及其他合作实体不断采取创新性、建设性的解决办法。
吴圆圆[2](2019)在《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视对农服务一直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高度关注且付诸实践的重要范畴之一。本论文史论结合,富有独到见解地把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理论框架,全面系统深入的从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数字电视时代为电视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广播电视政策对推进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等多重维度,揭示了我国对农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两个核心要素,共同形成合力,推动对农电视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全方位构建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对农节目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格局。同时,对融合媒体时代,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优化发展予以了若干建设性思考。本论文首先从媒体科技史的研究视角,将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史划分为传统电视时代(即模拟技术时代)和数字电视时代两个部分,通过对传播科技与传播内容相互关系的把握,梳理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与发展。阐明了传统电视时代的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对农节目从无到有,经历了栏目化、频道化的升级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数字技术进入电视实操领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采编播各环节走向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电视服务应用空间有力拓展,使传统电视对农节目从形式、内容到服务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传输系统的升级与新媒体传输渠道的拓展使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得到突破。论文继而从政策推动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政府如何通过惠农政策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供有效的保驾护航。“三农问题”主导了我国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在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方面,政府都有特殊考量和优惠政策。在具体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建构和生产体系上,惠农政策直接推动对农节目生产完整体系的建立,形成从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全方位全体系的对农服务平台。从原来节目的生产,节目中包含一部分对农服务要素,再到专门对农服务栏目再到专业对农频道,再到央视即将把原军事·农业频道分离,单独成立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这都是基于更好的从层级上显示出对农服务政策优惠的国家考量。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一步实行电视惠农,从县级平台到省级乃至全国平台,来发挥拓展基层第一线的传播影响,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服务农民的新需求,以融媒体中心平台作为依托将基层的、个体的需求放大到更大的层面,从而为点上的农村和农民服务。正是在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两个核心要素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对农电视从四级覆盖、村村通、户户通、再到落实到人的电视扶贫产业政策,逐步形成当下我国对农传播的基础设施格局,同时,又在对农节目生产方面,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对农服务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一个完整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体系。论文进而在上述论述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笔者结合电视媒介的供求理论和传播学受众理论指导,基于东中西信息传播的“数字鸿沟”、四级广电媒体网络的平台差异的遴选原则和调研的可行性分析,遴选典型地区、典型节目展开实证调查研究。遴选了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富有代表性的《致富经》、《乡约》栏目(国家级对农频道典型)、安徽亳州电视台(市级专业对农频道)及亳州姜屯村(传统村庄)、浙江磐安电视台(县级频道)及磐安管头村等(特色乡村旅游村)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新变化的认知。在深入阐释调研发现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新变化的基础上,对依托科技创新更好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移动优先理念下传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更大面积地实现基层的对农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俞灵灵[3](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提出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强月新,熊燃[4](2011)在《变革 扶持 普及 承担——2010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民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国内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传媒业发展稳中有进。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传媒业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开始全面回暖,稳重有进。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媒体发展日益迅猛,传统媒体急须谋求一条变通之路,而新媒体在技术的日趋成熟下,盈利模式日渐明朗。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信息产业发展以及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仍是媒介规制的主题。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突发事件,传统媒体应对更加从容、自信,而网络媒体的参与也越发积极。
本刊编辑部[5](2011)在《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服务我国应急通信建设——“2011全国应急通信研讨会及应急通信系统设备展”在上海成功举办》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10月12日~13日,由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的"2011全国应急通信研讨会及应急通信系统设备展"在上海世博主题馆成功举办。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新华通讯社通信技术局的指导下,《数字通信世界》杂志社与PDT数字集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具体承办了本次大会,并得到了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10月12日,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长牛晋主持的"2011全国应急通信研讨会"开幕式隆重举行,总参通信部
苏建东[6](2008)在《经历变迁 创造历史——零售流通业信息化改革开放30年回顾》文中认为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零售业大发展的30年。从以夫妻店、个体店为主,国有商场凤毛麟角,到今天外资、合资、国有、民营多种成分并存,最主要的是零售业的经营业态和经营模式发生了本质的变革和提升,零售业正在成为时尚生活方式的一种代言,成为体现国民经济与国民生活品质的一个窗口。当然,我们这里说的零售业的变革也包括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在内。零售业的提升不仅带给千家万户生活品质的提升,同时也造就了一批现代的营业额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大型连锁和零售企业。推进零售业进行现代化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离不开IT系统、IT的支持和辅助。无论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三大现代零售发展要素,还是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管理,数据分析与决策、购物篮管理等现代零售经理管理理念与方式,都少不了IT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强月新,谭泽锋[7](2005)在《盘点与回望——’2005中国媒体年度发展报告》文中提出 媒体经营盘点传媒市场走势政府媒体规制建设新媒体发展回望媒体发展动向与走势预测2005年,中国传媒市场风起云涌,出现众多新动向。纵观整个传媒产业的经营和发展,真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报业出现"拐点",平面媒体广告增长率大幅降低;广播媒体注重深层开发和内容的拓展创新;电视媒体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成为广告投资新的热点;出版业步入调整期;跨媒体、跨行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跨地区办报则处于政策性的停滞状态;报业集团改革进入新阶段;面对纸媒利润渐薄
罗以澄,吕尚彬[8](2004)在《盘整资源与激情释放——2003~2004中国传媒市场盘点》文中认为 传媒市场的对外开放明显提速市场规制的建设显着加快传媒市场主体成长迅速传媒参与国际竞争的势头勃起传媒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新闻传播建构生活、监视环境的能量得到释放传媒市场的走势预测中国传媒市场的演进史上,2003、2004年必将留下流光溢彩的华章。在这两年里,以盘整资源和激情释放为主旋律,中国的传媒市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景观。这些变化与景观,进一步改变着中国传媒市场的结构,优化着中国传媒市场的生态环境,建构着中国传媒市场的主体、规则和运作机制,从而也昭示着中国传媒的市场化进程不可逆转。
程大章[9](2004)在《无线宽带技术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文中研究表明 在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社区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下,上海电子制造行业协会智能化设备专业委员会和上海电子学会建筑智能化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03无线宽带技术应用研讨会"于2003年11月26日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业内资深专家和100
周莹[10](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二、无线宽带技术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线宽带技术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中俄战略伙伴语境下媒体合作基础、障碍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选题价值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节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概念 |
一、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
二、战略伙伴关系价值 |
三、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特征 |
(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 |
(二)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特征 |
第二节 中俄媒体合作基础概念 |
一、合作基础内涵 |
二、中俄媒体合作基础界定 |
三、中俄媒体合作基础特征 |
第三节 中俄媒体合作障碍概念 |
一、合作障碍内涵 |
二、中俄媒体合作障碍界定 |
三、中俄媒体合作障碍特征 |
第二章 中俄媒体合作基础 |
第一节 两国媒体合作背景、目的与意义 |
一、合作背景 |
(一)不平衡的国际传播格局 |
(二)相似的国际舆论环境 |
(三)合作维度拓宽,合作程度深化 |
二、合作目的 |
(一)促进文化互鉴,深化民心相通 |
(二)提供信息支持,促进经贸发展 |
(三)提升国际话语权,创造立体声效应 |
三、合作意义 |
(一)增强政治互信,保持两国关系友好态势 |
(二)展现全面立体信息,矫正片面国家形象 |
(三)扭转马太效应,构建国际信息与传播新秩序 |
第二节 两国媒体合作基础类型 |
一、政治基础 |
(一)政治互信程度加深 |
(二)政策趋向一致 |
(三)媒体合作政策支持 |
二、经济基础 |
(一)宏观经济态势良好 |
(二)后续资金支持良好 |
三、社会基础 |
(一)民意基础扎实 |
(二)互相吸引力提升 |
(三)互联网发展规模扩大 |
第三节 两国媒体合作平台 |
一、上海合作组织 |
(一)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概况 |
(二)“大舞台”唱响中俄媒体合作“大戏” |
二、“金砖五国”组织 |
(一)“金砖五国”组织发展概况 |
(二)“金砖五国”框架下的中俄媒体合作机制 |
三、“一带一盟” |
(一)“一带一盟”创立历程 |
(二)“一带一盟”战略对接中的媒体使命 |
第三章 中俄媒体合作现状 |
第一节 中俄媒体交往与合作 |
一、两国媒体交往大事记 |
(一)中俄媒体接触期 |
(二)中俄媒体合作规范期 |
(三)中俄媒体合作扩展期 |
(四)中俄媒体合作繁荣期 |
二、两国媒体交流平台 |
(一)中俄媒体合作论坛 |
(二)中俄电视合作论坛 |
(三)东北地区与远东地区媒体定期交流活动 |
(四)中俄网络媒体论坛 |
三、两国媒体合作现状 |
(一)合作内容丰富,但领域失衡 |
(二)交流平台不断发展,但仍有待完善 |
(三)垂直性、立体化与健全化的合作模式尚未完全建立 |
第二节 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 |
一、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概述 |
二、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性质 |
(一)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的副总理级官方组织 |
(二)一个能够自我完善、不断升级的灵活性组织 |
(三)致力于促进中俄人文各领域合作机制性组织 |
三、中俄媒体合作分委会的责任与使命 |
(一)为中俄媒体合作引领方向 |
(二)为中俄媒体合作提供平台 |
第三节 中俄大众传媒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一、设立背景 |
二、运行机制与责任 |
三、发展历程与成效 |
第四章 中俄媒体合作障碍与对策 |
第一节 中俄媒体合作障碍分析 |
一、两国媒介体制不同 |
(一)媒介体制含义 |
(二)两国媒介体制存在差异 |
二、两国媒介政策不同 |
(一)媒介政策概念 |
(二)两国媒介政策存在差异 |
三、两国媒介技术不同 |
(一)媒介技术内涵 |
(二)两国媒介技术存在不同 |
四、两国受众语言不同 |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二)中俄语言存在差异 |
第二节 中俄媒体合作障碍消解对策 |
一、两国媒介体制上求同存异 |
二、两国媒介政策上互学互鉴 |
三、两国媒介技术上创新求同 |
四、两国联合培养多语种新闻传播人才 |
五、两国联手应对国际网络犯罪与舆论安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辞 |
(2)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价值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价值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 |
第二章 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 |
第一节 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 |
一、广播对农服务的滥觞 |
二、广播对农节目的社会效应 |
第二节 电视科技促进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 |
一、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导作用 |
二、电视问世催生对农节目多彩新形态——从节目到栏目化、频道化 |
第三章 数字时代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 |
第一节 节目制作环境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 |
一、电视节目采编制作的便捷高效 |
二、数字电视服务的应用空间拓展 |
第二节 数字电视技术促进对农电视新格局的产生 |
一、节目内容生产的多样化与节目形态的变迁 |
二、传输系统的升级拓展有力突破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 |
三、对农传播新格局的形成 |
第四章 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 |
第一节 互联网思维引发重新认识电视及其对农服务节目的传播理念与模式 |
一、“互联网思维”及其在传播业的核心理念 |
二、互联网思维对整个电视传播理念的颠覆与重塑 |
三、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及传播理念与模式的突破 |
第二节 互联网环境引发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生产的变化 |
一、受众的变化:受众构成、需求和审美趣味 |
二、传播环境的变化:从传统电视到三网合一的传输格局 |
三、节目的变化:节目形态、传播渠道与盈利模式 |
第五章 我国广播电视政策对推动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 |
第一节 由“三农问题”主导的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 |
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政策深化 |
二、党和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政策安排 |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惠农政策 |
一、传媒产业化的双重效益目标及其关系 |
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在对农节目生产供给中的特殊考量 |
第六章 从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 |
第一节 典型案例的遴选 |
一、典型案例的遴选依据 |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 |
第二节 传统农民信息需求升级——安徽亳州调研发现 |
一、亳州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
二、具体调研的实施 |
三、调研发现:基层农民对信息需求走向更高层次 |
第三节 “走进来”:基于新型农村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浙江磐安调研发现 |
一、磐安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
二、调研的具体实施 |
三、调研发现:农村新兴产业推动农民对农需求的多样化 |
第四节 国家级对农节目的创新实践——央视《致富经》、《乡约》调研发现 |
一、《致富经》、《乡约》基本情况 |
二、《致富经》的创新探索 |
三、《乡约》的创新探索 |
第七章 总论:对农传播优化发展的思考 |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变化 |
一、电视对农服务须适应农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
二、新兴产业形态下的农民:主动传播需求有待满足 |
第二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县级对农服务节目发展提供新指南 |
一、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解决县级电视媒体发展困境的迫切需要 |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经验 |
三、县级融媒体建设对对农服务持续优化的思考 |
第三节 移动优先理念下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 |
一、“内容为王”升级,大小屏差异化的战略布局 |
二、传统优势对农节目走向移动终端的实现路径 |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实现对农服务节目分级扶持政策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致谢 |
(3)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缘起 |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
2.1.1 不再囿于时空 |
2.1.2 集个性化数据 |
2.1.3 具有聚合效应 |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
2.2.1 表现形式迥异 |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
3.1.2 以案由为参数 |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
4.2.1 是否为前提 |
4.2.2 标准之厘定 |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
5.1.1 填补一般条款 |
5.1.2 明晰认定标准 |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
5.2.1 严格适用程序 |
5.2.2 加强说理论证 |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
5.3.1 提升审判级别 |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
5.3.3 建立案例族谱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目次 |
作者简介 |
(10)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无线宽带技术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中俄战略伙伴语境下媒体合作基础、障碍与对策研究[D]. 孟浈浈. 郑州大学, 2020(03)
- [2]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D]. 吴圆圆. 上海大学, 2019(02)
- [3]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4]变革 扶持 普及 承担——2010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J]. 强月新,熊燃.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11(00)
- [5]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服务我国应急通信建设——“2011全国应急通信研讨会及应急通信系统设备展”在上海成功举办[J]. 本刊编辑部. 数字通信世界, 2011(11)
- [6]经历变迁 创造历史——零售流通业信息化改革开放30年回顾[J]. 苏建东. 信息与电脑, 2008(12)
- [7]盘点与回望——’2005中国媒体年度发展报告[J]. 强月新,谭泽锋.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05(00)
- [8]盘整资源与激情释放——2003~2004中国传媒市场盘点[J]. 罗以澄,吕尚彬.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04(Z1)
- [9]无线宽带技术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J]. 程大章. 智能建筑, 2004(01)
- [10]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标签: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网络新闻论文; 传媒产业论文; 媒介策略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