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Zinser660型粗纱机下龙筋升降齿轮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许峰[1](2015)在《四电机粗纱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棉纺技术的不断的进步,人们对于粗纱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粗纱机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其系统以及精度都存在复杂和精度低的问题,同时人工的数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对于粗纱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现如今,纺织机逐渐的向自动以及连续化的发展,变频器以及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工程控制计算机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分部传动以及在线检测也得到了应用,这都为纺织机的飞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得粗纱机的运行效率以及机电一体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新型粗纱机运动控制系统的开发非常必要。本课题,对传统的粗纱机进行改进,根据其现存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优化,对传动系统进行简化,并且根据其成形以及卷绕的规律进行有效的建模。新型粗纱机运动控制系统采用PLC可编程控制技术,对CAN总线以及变频和伺服控制器对四个电机进行控制,同时使得其能够对罗拉以及筒管和龙筋、整机锭翼进行单独有效的控制,对传统的粗纱机进行有效的改进,使得机械结构得到了有效的简化。在控制的过程中,其主控的核心技术为PLC逻辑控制器,变频驱动实现对于锭翼电机的驱动,无论是系统的前罗拉的牵伸还是筒管的卷绕或者是龙筋的升降的速度都是通过伺服电机来进行控制的,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传动的有效的控制,使得传动的系统得到了有效的简化,增加粗纱自动落纱功能,实现粗纱机到细纱机的自动化、连续化生产,以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研究突破了粗纱机自动落纱技术,提高了粗纱机的自动化水平,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本课题任务来源“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2013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指导性项目。JWF1436型自动落纱粗纱机已于2013年通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陆亚明[2](2014)在《分组驱动控制在粗纱机上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粗纱机是棉纺厂的重要生产设备。棉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粗纱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粗纱机传动系统由于结构过于复杂、控制精度低等缺陷,严重影响了粗纱机的进一步发展。为了简化粗纱机传动系统,提高粗纱机运行效率和机电一体化水平,本文提出采用分组驱动形式的新型粗纱机传动系统。利用PLC技术、CAN总线技术、计算推导、电机伺服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对传统粗纱机传动系统进行改进,用分组驱动形式实现锭翼、筒管传动方式的改革。根据粗纱机的纺纱工艺,设计了采用分组驱动形式的新型粗纱机传动控制系统,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粗纱机的发展状况及粗纱机的工序任务和工艺流程,提出研究的内容。(2)提出分组驱动形式在粗纱机上的运用,设计了分组驱动粗纱机的传动方式。在传统粗纱机主要机构的功能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缺点,以分组驱动粗纱机的机构特点出发,设计了分组驱动粗纱机电气控制方案。并介绍了方案中所使用到的PLC技术、CAN总线技术、电机伺服控制技术等。(3)在分析分组驱动粗纱机优点及课题实施难点的基础上,对采用软件实现及利用数学公式控制粗纱卷绕成形进行了深入探讨,推导满足粗纱机生产运行条件的速度、位置控制公式,并根据公式绘制逻辑框图、编写程序。(4)在介绍同步带的特点及分析同步带振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同步带振动与伺服系统高精度、高相应度间矛盾的方法。设计同步带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最终确定同步带连接方案。(5)通过样机运行情况验证分组驱动控制在粗纱机上应用的可行性与实际产品质量,验证同步带连接方案在分组驱动粗纱机锭翼、筒管传动方式上的速度精度是否满足要求,龙筋反向是否及时,粗纱卷装成形是否符合要求。研究实际运用后所产生的新问题,通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实现、验证。
胡玉才[3](2014)在《FA458型粗纱机卷绕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文中提出探讨FA458型粗纱机卷绕系统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阐述了FA458型粗纱机卷绕传动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作用、工作原理,针对卷绕系统常见故障,如电磁离合器摩擦片磨损、电磁离合器断路、双向吸铁吸力不足以及龙筋升降、行程开关、光电开关、换向齿轮等故障,重点分析了各类故障的表象、产生原因以及处理措施,总结了维修方法和原则。认为:掌握常见的故障维修方法,可以缩短维修时间,提高设备生产效率。
刘蒙蒙[4](2014)在《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传统粗纱机机械结构复杂、控制精度低,不方便纺纱工艺调整,而现代新型粗纱机采用变频或伺服系统,但是工艺调整,特别是卷绕成形还是比较麻烦,两者均不适于教学和科研使用。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现代数字化控制技术,本文设计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教学和科研的粗纱试验机,并就该粗纱试验机的控制系统方案进行了重点设计与实现。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根据粗纱试验机简化机械机构的情况,设计所用的控制系统方案。粗纱试验机的前两个罗拉、后两个罗拉、锭翼机构、筒管卷绕机构以及龙筋升降机构分别采用独立的伺服控制。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伺服系统、触摸屏、串口通信等数字化控制技术,构建了适用于该粗纱试验机的控制系统硬件平台。该控制系统以PLC为主控单元,触摸屏为人机界面,下位机采用伺服系统独立驱动各机械机构。PLC从触摸屏中获取纺纱工艺参数,按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得各伺服电机的转速与位置参数,PLC与伺服系统之间采用RS-485总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完成PLC对伺服电机的控制,从而实现了牵伸、加捻、粗纱卷绕成形以及在线纺纱工艺调整。试验表明,论文所设计实现的控制系统能够满足粗纱试验机的功能。(2)结合粗纱试验机工艺要求,建立了各个伺服电机转速的数学模型。其中罗拉、锭翼数学模型主要根据机构传动推导得来;筒管以及龙筋机构的数学模型涉及粗纱卷绕直径,本文在粗纱层厚度近似地按等差级数递增的规律的基础上,推导了粗纱的轴向、纵向卷绕密度,并引入了根据原料情况的修正系数,建立了筒管卷绕模型。纺纱实践表明,采用论文提出的数学模型,粗纱卷绕成形良好。(3)编制了粗纱试验机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人机界面程序设计、PLC程序设计等,其中人机界面的设计主要实现参数设置、设备操作、运行监控以及张力控制等的功能;PLC程序设计主要实现纺纱工艺计算、纺纱过程控制以及设备故障处理等的功能。通过软件程序的设计和调试,结果表明该软件系统能很好实现粗纱试验机设计的各主要功能。(4)论文对所设计的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进行了程序的调试以及纺纱试验。通过程序调试、优化,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达到了较好的纺纱效果,并给出了各个纺纱工艺参数的设置范围,表明整个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本文设计的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应用在粗纱试验机上技术方案是可行的,硬件选择合适,机器运行稳定;基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编写的程序,各机械机构能够协调运转,纺出的粗纱卷绕成形良好,成纱质量良好:人性化触摸屏操作界面设计,纺纱工艺的调整方便快捷,较好的满足了教学和科研所需。
过明言[5](2009)在《棉纺粗纱机的变迁和分组驱动粗纱机的优越性》文中提出粗纱机的进步从棉纺工程的牵伸改进开始,使粗纱的道数减少;由托锭翼转化成悬锭翼的改变使粗纱机走向高速化;多电动机独立传动,取消铁炮无级变速和差动机构,实现了高速高质量纺纱;锭翼、筒管分组传动,取消了长轴、万向联轴节,颠覆了传统传动结构,使粗纱机实现了更高速、更高质量纺纱。
过明言[6](2009)在《棉纺粗纱机的变迁和分组驱动粗纱机的优越性》文中指出粗纱机是棉纺工程中的重要机种;粗纱机的进步从棉纺工程的牵伸改进开始,使粗纱的道数减少;由托锭翼转化成悬锭翼的改变使粗纱机走向高速化;多电动机独立传动,取消铁炮无级变速和差动机构实现了高速高质量纺纱;锭翼、筒管分组传动,取消了长轴、万向联轴节颠覆了传统传动结构,使粗纱机更高速、高质量纺纱。
袁景山[7](2008)在《粗纱技术创新的进展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简要回顾了粗纱技术进步的历史,从牵伸、卷绕及自动化等3个方面介绍了粗纱技术创新已取得的成果,并对进一步技术创新的方向进行探索。
袁景山[8](2006)在《粗纱技术进步展望》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棉环锭经纺纱系统中粗纱机发展现状,提出粗纱技术进步的探索和建议;牵伸装置是粗纱技术进步的核心;锭翼是粗纱技术进步的关键;多电机传动是粗纱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自动落纱装置是粗纱技术进步的方向。
罗林蔚[9](2005)在《纺纱机械的自动控制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第九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比了自控技术在各类棉纺设备上的应用特点,指出了尚需改进的问题。
秦贞俊[10](2004)在《现代粗纱机的技术进步》文中研究表明
二、Zinser660型粗纱机下龙筋升降齿轮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Zinser660型粗纱机下龙筋升降齿轮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四电机粗纱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粗纱机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粗纱机现状 |
1.2.2 国内粗纱机现状 |
1.3 本课题的意义 |
第二章 粗纱机机械结构的简化以及模型建立 |
2.1 粗纱机的工作原理 |
2.2 新型四电机系统的结构 |
2.3 同步卷绕数学模型的建立 |
2.4 四电机闭环控制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粗纱机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3.1 控制系统方案选型 |
3.2 系统硬件配置 |
3.2.1 系统控制部分 |
3.2.2 系统动力驱动部分 |
3.2.3 信号检测部分 |
3.2.4 人机界面 |
3.2.5 外围信号的输入输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控制通信方案 |
4.1 现场总线选型 |
4.1.1 PROFIBUS总线 |
4.1.2 RS232、RS485总线 |
4.1.3 CAN现场总线 |
4.2 CAN总线的技术规范 |
4.3 TWIDO ECAN模块的接口驱动电路的设计 |
4.4 ECAN通信程序软件设计 |
4.4.1 ECAN模块初始化 |
4.4.2 信息的发送 |
4.4.3 信息的接收 |
4.4.4 初始化程序代码 |
4.5 伺服控制器的CAN通信协议 |
4.6 小结 |
第五章 满纱升头工序的技术创新 |
5.1 满纱成型 |
5.1.1 圈绕成型的方法分析 |
5.1.2 满纱纱线卷绕定型设计方案 |
5.2 自动生头的设计 |
5.2.1 现有自动生头方法的分析 |
5.2.2 新型自动生头方案 |
5.3 小结 |
第六章 纺纱控制实施与验证 |
6.1 纺纱实验目的 |
6.2 纺纱试验平台 |
6.3 试验结果 |
6.3.1 四电机的同步特性 |
6.3.2 四电机系统运行稳定性测试 |
6.3.3 纱线的常规测试 |
6.3.4 满纱卷绕定型和自动生头试验 |
6.4 试验结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课题总结 |
7.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2)分组驱动控制在粗纱机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纺纱机械的发展现状 |
1.2 粗纱机及其发展 |
1.2.1 粗纱机的工艺过程 |
1.2.2 粗纱机的发展 |
1.3 现有粗纱机传动存在的问题 |
1.4 分组驱动粗纱机的优点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分组驱动粗纱机介绍与课题实施的技术难点 |
2.1 分组驱动粗纱机的传动形式 |
2.2 课题实施的技术难点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分组驱动粗纱机电气控制方案及元器件选择 |
3.1 分组驱动粗纱机电气控制方案 |
3.1.1 电机控制方式的选择 |
3.1.2 分组驱动粗纱机同步方式的选择 |
3.1.3 锭翼电机、筒管电机的驱动方式 |
3.1.4 分组驱动粗纱机的控制方案 |
3.2 分组驱动粗纱机控制系统元器件的选择 |
3.2.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选择 |
3.2.2 电机的选择 |
3.2.3 运动控制器的选择 |
3.2.4 PCC与伺服驱动器间的通讯选择 |
3.3 ACOPOS伺服驱动器间的同步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组驱动粗纱机控制程序编制及粗纱成形 |
4.1 分组驱动粗纱机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4.1.1 显示区域功能及按键定义 |
4.1.2 主要人机界面介绍 |
4.2 分组驱动粗纱机粗纱卷绕及成形公式推导 |
4.2.1 分组驱动粗纱机各运动轴间的关系 |
4.2.2 分组驱动粗纱机粗纱卷绕公式推导 |
4.2.3 分组驱动粗纱机粗纱成形公式推导 |
4.2.4 分组驱动粗纱机各电机公式 |
4.3 分组驱动粗纱机卷绕、成形公式的软件编制 |
4.3.1 分组驱动粗纱机卷绕、成形公式的软件流程图 |
4.3.2 分组驱动粗纱机卷绕及成形公式的代码编写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同步带在分组驱动中的作用 |
5.1 同步带在分组驱动与传统粗纱机上安装的区别 |
5.2 同步带传动的特点 |
5.3 同步带的振动 |
5.3.1 同步带振动的原因 |
5.3.2 同步带振动的分析 |
5.4 减小同步传动的振动 |
5.5 跳齿现象与S曲线的应用 |
5.5.1 同步带的跳齿现象 |
5.5.2 三段式S曲线的应用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验与实验分析 |
6.1 实验设备 |
6.2 罗拉与龙筋速度的精度实验 |
6.2.1 罗拉与龙筋速度精度的要求 |
6.2.2 罗拉与龙筋速度精度的实验方法 |
6.2.3 罗拉与龙筋速度精度的计算方法 |
6.2.4 罗拉的速度精度 |
6.2.5 龙筋速度精度 |
6.3 锭翼、筒管同步带张力的影响实验 |
6.3.1 实验数据采集方法 |
6.3.2 实验说明 |
6.3.3 实验1:不同锭翼转速、不同步带张力下电机的位置误差 |
6.3.4 实验2:不同锭翼转速、不同同步带张力下驱动器输出电流 |
6.4 分组驱动粗纱机锭翼、筒管、罗拉的同步精度实验 |
6.4.1 分组驱动粗纱机的同步精度 |
6.4.2 数据采集方法 |
6.4.3 同步精度的计算 |
6.4.4 实验纺纱参数 |
6.4.5 实验数据及分析 |
6.4.6 实验结论 |
6.5 分组驱动粗纱机的纺纱实验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附录一 电机轴速度及龙筋换向点位置代码(C语言编写) |
附录二 S曲线的源代码(VB语言编写)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3)FA458型粗纱机卷绕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论文提纲范文)
1 卷绕传动系统组成及作用 |
2 卷绕传动系统工作原理 |
3 落纱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4 卷绕系统典型故障分析与处理 |
4.1 电磁离合器故障 |
4.1.1 电磁离合器摩擦片故障处理 |
4.1.2 电磁离合器断路故障处理 |
4.2 龙筋换向装置故障 |
4.2.1 双向吸铁故障 |
4.2.2 换向接近开关故障 |
4.2.3 换向齿轮故障 |
4.3 行程开关故障 |
4.4 光电开关故障 |
4.5 龙筋升降故障 |
4.6 差速箱齿轮故障 |
5 粗纱机维修保养的原则 |
6 结语 |
(4)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纺织机械行业背景 |
1.2 粗纱机工作原理及主要机械机构 |
1.3 国内外粗纱机的发展现状 |
1.4 传统粗纱机以及新型粗纱机存在的问题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整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
2.1 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2 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3.1 锭翼电机转速数学模型的建立 |
3.2 罗拉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3.3 筒管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3.4 龙筋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人机界面程序设计 |
4.2 PLC程序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粗纱试验机程序调试与纺纱试验 |
5.1 粗纱试验机程序的调试 |
5.2 纺纱试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5)棉纺粗纱机的变迁和分组驱动粗纱机的优越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在棉纺工程中粗纱机仍是不可缺少的机种 |
2 纺纱工程牵伸系统的改进使粗纱道数减少 |
2.1 3罗拉双短皮圈气动或弹簧摇架加压牵伸 |
2.2 4罗拉双短皮圈牵伸气动或弹簧摇架加压牵伸 |
3 从托锭到悬锭的变迁使粗纱机实现高速 |
3.1 托锭粗纱机 |
3.2 悬锭粗纱机 |
4 多电机独立传动实现了高速高质量纺纱 |
4.1 多电动机传动粗纱机优势明显 |
4.2 多轴驱动棉纺粗纱机的种类 |
4.2.1 保留差动装置的无铁炮粗纱机 |
4.2.2 无差动装置、无铁炮无级变速器的棉纺粗纱机 |
5 新型分组驱动棉纺粗纱机的优点 |
5.1 多轴驱动棉纺粗纱机存在的几个难题 |
5.2 分组驱动粗纱机的优点 |
6 新一代棉纺粗纱机的展望 |
(7)粗纱技术创新的进展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粗纱技术创新的主要技术特征 |
二、牵伸装置的技术创新与思考 |
1. 后区采用压力棒牵伸 |
2. 牵伸罗拉优化设计 |
3. 加压机构 |
4. 牵伸传动机构 |
5. 清洁机构 |
三、加捻卷绕机构的创新与思考 |
1. 无纱疵锭翼 |
2. 免维护锭翼 |
3. 节约能源和资源 |
4. 翼导锭翼 |
5. 电锭 |
四、粗纺工序自动化 |
1. 功能自动化 |
2. 落纱自动化 |
3. 粗纱的输送 |
4. 粗纺工序全自动化 |
五、结语 |
四、Zinser660型粗纱机下龙筋升降齿轮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四电机粗纱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许峰.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5(03)
- [2]分组驱动控制在粗纱机上的应用研究[D]. 陆亚明. 东华大学, 2014(03)
- [3]FA458型粗纱机卷绕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J]. 胡玉才. 棉纺织技术, 2014(05)
- [4]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研究[D]. 刘蒙蒙. 东华大学, 2014(05)
- [5]棉纺粗纱机的变迁和分组驱动粗纱机的优越性[J]. 过明言. 上海纺织科技, 2009(11)
- [6]棉纺粗纱机的变迁和分组驱动粗纱机的优越性[J]. 过明言. 纺织机械, 2009(05)
- [7]粗纱技术创新的进展与思考[J]. 袁景山. 纺织导报, 2008(03)
- [8]粗纱技术进步展望[A]. 袁景山. 2006中国棉纺织行业技术进步战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
- [9]纺纱机械的自动控制技术[J]. 罗林蔚. 纺织机械, 2005(02)
- [10]现代粗纱机的技术进步[J]. 秦贞俊. 江苏纺织, 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