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磷石膏两步法生产硫酸钾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聪[1](2021)在《气体硫磺协同高硫铝土矿预分解磷石膏制硫铝酸盐水泥》文中研究指明磷石膏是湿法生产磷酸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副产物,磷石膏产用不平衡致使堆存量逐年增加,磷石膏资源化利用难题亟待突破。利用磷石膏部分分解制备硫铝酸盐水泥是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即部分磷石膏分解生成的氧化钙作为钙源替代石灰石,其余未分解的磷石膏直接作为有效矿物组分,参与无水硫铝酸钙的形成。论文以气体硫磺预分解磷石膏为突破口,对磷石膏的分解特性及分段煅烧制备硫铝酸盐水泥进行研究,以提高磷石膏在制备硫铝酸盐水泥时的利用率,达到大量消纳磷石膏的目的。论文采用低温预分解——高温二次分解加烧结两步法,实现分解磷石膏并制备硫铝酸盐水泥。配料完成后,在低温预分解段,以气体硫磺预分解部分磷石膏生成CaS;再通过高温二次还原和烧结,CaS与其余大部分的CaSO4反应生成CaO,进而高温烧结形成硫铝酸盐水泥。在气体硫磺预分解磷石膏的高温分解特性研究中,发现硫磺与CaSO4的摩尔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磷石膏分解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比中试系统与实验室小试条件下的结果,发现在中试系统内热利用效率、硫磺的利用效率和反应的速率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在中试系统的磷石膏与硫磺体系中,当n(S)/n(CaSO4)在0.4~0.52之间,采用N2-(850℃~870℃)-(2~45 s)煅烧制度,磷石膏分解率达到23%左右,符合既定的二步反应物料配比设定值。在磷石膏的高温二次分解研究中,将分解率为23%的磷石膏用于磷石膏高温二次分解试验。采用N2-1200℃-0.5 h的煅烧制度,磷石膏分解率为91.97%。实现水泥生料中磷石膏分解率的定量控制。同时磷石膏在两步分解过程中,SO2气体理论浓度可达18.32%,达到收集制备硫酸的浓度要求。将磷石膏分解率为91.97%二次分解料,采用Air-1300℃-3 h的煅烧制度,烧制得到的熟料主要矿物组成为C4A3S、C2S和C4AF和少量C2AS。掺入12%的天然石膏配制出的水泥,其净浆的1 d抗压强度可达到31.75MPa。利用部分分解磷石膏制备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相比传统的硫铝酸盐水泥熟料配料方案,每生产1t熟料,可利用0.75t磷石膏,磷石膏的消纳量提高了近6倍,而且完全替代了石灰石。
魏兴[2](2021)在《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的制备及产品研发》文中提出磷石膏是磷矿与硫酸反应生产磷酸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每生产1吨磷酸将产生4~5吨磷石膏。我国是全球磷酸生产大国,磷石膏的排放量也是最多的国家。现今,全球磷石膏的储量已高达60亿吨,每年磷石膏的排放量仍以1.5亿吨的速率增长。我国磷石膏的储量就达3亿吨,磷石膏的排放量以每年5000万吨的速率增长,磷石膏的利用率不到15%。目前主要采用“堆存并用”的方式处理。磷石膏中含有少量重金属、可溶磷、可溶氟等杂质,大量的堆存放置不仅会对周边土壤、地下水、大气、植被等造成巨大污染,而且还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每年对堆放场进行修复造成经济消耗。因此解决磷石膏的利用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匮乏,而磷石膏中含有丰富的钙、硫资源,将磷石膏再生利用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磷化工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意义。论文研究大宗化利用磷石膏为目的,以未经煅烧的磷石膏、以及经800℃煅烧的无水石膏、热焖钢渣和P.Ⅱ 52.5水泥作为原材料,添加少量增效剂制备出一种软化系数高、高附加值的水硬性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并对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机理进行初步探究。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是一种耐水性好,性能上满足P·C32.5水泥标准,可以在某些领域内替代水泥使用。此外,本文在研究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的基础上加入骨料,设计并制备普通C30混凝土和干混砂浆,混凝土和干混砂浆在建材行业属于消耗量较大的产品,将磷石膏利用在其中可以快速解决磷石膏的堆存问题。本论文通过试验研究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的配料组成、并进行优化改性。在已优化胶凝材料的基础上设计研发C30混凝土和干混砂浆产品,由此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研究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最适宜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磷石膏与钢渣、P·Ⅱ 52.5水泥复配,经无水石膏改性制备胶凝材料,经试验结果得出各物料质量配比为m(磷石膏):m(无水石膏):m(钢渣):m(P·Ⅱ 52.5水泥)=35:5:10:50,胶凝材料软化系数0.88,3 d抗折抗压强度分别达到4.9 MPa和35.3 MPa,28 d抗折抗压强度分别达到6.9 MPa和51.5 MPa。2.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增效剂对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的影响试验表明:0.3%水玻璃(SL),0.3%硫酸钠(LN),0.4%硅渣(GZ)和0.8‰木质素磺酸钙(MG)复配,胶凝材料3 d抗压强度提升22.3%,28 d抗压强度提升20.2%。对已优化出的胶凝材料制备胶砂试验得出:3 d抗折抗压强度分别为4.33 MPa,24.7 MPa,28 d抗折抗压强度分别为7.2 MPa,36.5 MPa,初凝时间245 min,终凝时间310 min。其结果满足国家标准所规定的P·C32.5等级要求。3.通过XRD、扫描电镜对胶凝材料微观分析得出;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中有CaSO4·2H2O、AFt(钙矾石)、C-S-H(水化硅酸钙)、CH(氢氧化钙)、CaCO3。磷石膏中CaSO4·2H2O能与水泥和钢渣中Al2O3、CaO反应生成AFt。添加增效剂试样和未添加增效剂试样比较,3 d和28 d XRD图谱中C-S-H和AFt衍射峰强度明显增强,说明增效剂的加入促进水化产物的生成。通过扫描电镜看出,胶凝材料水化产物早期形貌主要是纤维状、棒状、板块状互相交接在一起,随着水化龄期增长,纤维状和棒状长大,整体形成一个致密的大板块结构,增效剂的加入水化产物结构上更加致密。4.通过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制备C30混凝土试验,探究砂率和水胶比对混凝土的性能的影响发现:砂率的选择与粗细骨料对应指标以及胶凝材料物理性质和实际施工有关。本论文研究的胶凝材料在制备混凝土试验中,随着砂率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降低,力学性能增强。水胶比的增大导致坍落度和扩展度增大,水胶比过低和过高都会造成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反应而影响强度。本试验中砂率选择36%、水胶比0.46最合适,混凝土性能最好。5.通过不同胶砂比制备干混砂浆,试验结果得出胶砂比越大砂浆物理力学性能越好。因此,胶砂比高配比下可以配制高等级砂浆,胶砂比低配比下可以制备低等级砂浆。保水剂的加入使得砂浆保水率提高,胶砂比大时随着保水剂的加入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胶砂比小时随着保水剂量的增加强度下降。
谷守玉,苗俊艳,侯翠红,王艳语,王好斌,许秀成[3](2020)在《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及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建议》文中提出磷石膏是磷酸工业生产的副产物,堆放量逐年增加,给环境和农业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介绍了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分析了磷石膏生产水泥、制备硫酸铵、硫酸钾、碱性土壤调理剂的机理,建议开展磷石膏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研究以及加大磷石膏源头减排技术研发,实现磷石膏无害化、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
陆定会[4](2020)在《磷石膏制备硅钙钾镁肥的反应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不经任何处理而随意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钾长石富含硅、铝、钾等元素。将磷石膏和钾长石结合起来煅烧生产硅钙钾镁肥,对实现磷石膏的高效利用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在氮气气氛中,以焦炭为还原剂,研究了氧化铝、二氧化硅、碳酸钾及钾长石为添加剂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并优化出最佳煅烧条件。对钾长石添加下的煅烧样品进行了硅、钙、钾、镁等元素的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焦炭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时间、焦炭添加量及温度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得出磷石膏分解率与时间、焦炭用量及温度呈正比关系。并借助XRD检测手段对煅烧样品进行物相分析,煅烧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越有利于CaO的形成。而焦炭与磷石膏质量比大于0.07时,固相产物中CaS越多。(2)研究了钾长石中的主要杂质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本文以氧化铝、二氧化硅及碳酸钾为添加剂,焦炭为还原介质,在氮气气氛中对磷石膏进行煅烧。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焦炭及添加剂用量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得出以氧化铝、二氧化硅及碳酸钾为添加剂时,在优化条件下磷石膏的分解率都达到99%以上。并借助XRD、SEM-EDS等检测手段,研究不同添加剂对磷石膏分解产物的主要物相及形貌分析。磷石膏分解产物随着添加剂的不同而生成对应的铝酸盐及硅酸盐,促进了磷石膏分解。(3)研究了钾长石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借助XRD、TG-DSC、SEM-EDS等检测手段,对煅烧产物进行分析。与未加入钾长石相比,磷石膏分解速率分别在1355°C及1150°C达到最大,钾长石降低了磷石膏的分解温度及改变了磷石膏的分解路径,钾长石结构被破坏,钾离子与磷石膏里的钙离子发生交换,使磷石膏分解出更多SO2,且固相产物主要为Ca2Al2SiO7、Ca2SiO4及Ca3SiO5等硅酸盐矿物。借助HSC 8.0对磷石膏+钾长石+焦炭反应体系的平衡组成分析,通过试验对理论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拟合性,可以作为实验进行的理论基础。(4)研究了磷石膏制备硅钙钾镁肥的最佳工艺条件。当煅烧温度为1150°C、反应时间为25 min、焦炭与磷石膏质量比为0.07、钾长石与磷石膏的质量比为0.43时,磷石膏分解率达99.4%,二氧化硅活化率为72.86%,氧化钙含量为39.54%、氧化钾含量为4.10%,氧化镁含量为2.21%。煅烧样品中元素含量符合硅钙钾镁肥的行业标准。
朱志伟,何东升,陈飞,张可成,王乾元,张泽强[5](2019)在《磷石膏预处理与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磷石膏的大量堆存,不仅会对企业带来经济负担,而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阐述了磷石膏中的杂质类型及其预处理的方法,其中磷、氟类杂质可通过水洗、酸碱中和改性、筛分、煅烧等方法去除,有机物类杂质通过水洗、浮选、煅烧、陈化等方法脱除,钠、钾类碱金属可用适量石灰来抑制;介绍了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包括生产硫酸、硫酸钙晶须、硫酸钾、硫酸铵、造纸填料和涂布颜料、建筑原料及产品、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筑路材料、充填材料,回收硫、稀土元素。磷石膏综合利用前景广阔,但需要努力的方面还很多,要加快磷石膏的资源化合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高新愿[6](2018)在《磷石膏制硫酸钾第一阶段反应动力学研究》文中指出磷石膏是磷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任其随意堆放会污染环境,占用土地,还造成磷石膏中钙、硅、硫元素的浪费,综合利用磷石膏一直是清洁生产关注的焦点。利用相关工艺,将磷石膏转化为硫酸钾,不仅能解决环境问题,还能让资源得到回收。近年来,硫酸钾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升,硫酸钾市场前景广大。本实验以磷石膏为原料,采用两步转化法制备硫酸钾。第一阶段磷石膏与碳酸氢铵反应得到硫酸铵和碳酸钙,第二阶段硫酸铵与氯化钾反应制备硫酸钾和氯化铵。实验进行了磷石膏制硫酸钾第一阶段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并对两步转化过程的部分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①第一阶段反应过程,以碳酸氢铵转化率为目标,研究了反应温度、碳酸氢铵初始浓度、磷石膏粒径、搅拌转速对碳酸氢铵转化率的影响。磷石膏制硫酸铵反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9.1459.977kJ·mol-1,该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控制;转速≥450rpm时,消除了外扩散的影响,过程适用颗粒大小不变的缩芯模型,属于碳酸钙固膜扩散控制,动力学模型:kt(28)1-3(1-xB)2/3(10)2(1-xB)。适宜液固比w(H 2O):w(CaSO4)(28)1.2。②对第一阶段反应过程,以硫酸钙转化率为考察目标,实验研究了该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模型。过程适用颗粒大小不变的缩芯模型,属于固膜扩散控制,验证了动力学模型。反应的活化能是12.007kJ·mol-1,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k(28)0.0239 exp(-12007/RT)。用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转化率与实验值相比,结果表明相对误差均小于5%,说明所建动力学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性。③第二阶段反应过程适宜的操作条件是:配料比n(2KCl):n((NH4)2SO4)=11.1,反应温度4050℃,反应时间60min。产品硫酸钾达到农用硫酸钾一等品要求,副产物氯化铵含量均在80%左右,还含有钾。实验得到的第一阶段反应过程动力学模型,为磷石膏制硫酸钾工艺的开发、工业设备的设计及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邓林[7](2015)在《磷石膏两步转化制备硫酸钾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磷石膏两步转化制备K2SO4的工艺条件:第一步反应的最佳试验条件为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约90 min以上,n(Ca SO4)/n(2NH4HCO3)为0.9,该条件下磷石膏转化率η(SO2-4)达到59.86%;第二步反应的最佳试验条件为反应温度约50℃,反应时间约60 min,n[(NH4)2SO4)]/n(2KCl)为1,氯化钾转化率η(k+)为30.12%,该条件下产品中w(K2SO4)约69.3%。
刘忠华,唐建华,沈思,毛盾,康礼全[8](2015)在《磷石膏两步法制备硫酸钾工艺研究》文中提出对以磷石膏、(NH4)2CO3、KCl为原料的两步法制备K2SO4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讨论了第二步反应中(NH4)2SO4与KCl物质的量比(物料配比)、(NH4)2SO4溶液初始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有机溶剂种类及用量等工艺参数对原料转化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到适宜工艺条件,反应时间1.5h,反应温度50℃,物料配比[n(NH4)2SO4∶nKCl]为1.05∶2,(NH4)2SO4初始质量分数40%,有机溶剂质量分数为40%,该条件下使K+转化率达到80%以上,产品K2O质量分数达50.89%,K2SO4质量达GB20406-2006国家农用K2SO4一等品的标准。
陆田玉,杨本宏[9](2014)在《磷酸工业固体废弃物磷石膏及其处置现状》文中研究表明概述磷酸工业磷石膏的来源、危害以及磷石膏的综合利用途径,并分析磷石膏的处理现状,提出合理建议。
夏举佩,任雪娇,阳超琴,李国斌,张召述[10](2013)在《磷石膏、钾长石制备硫酸钾的新工艺初探》文中认为在分析目前硫酸钾的主要生产工艺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磷石膏、钾长石制备硫酸钾的新工艺构想,实验结果表明:在1200℃下焙烧,硫酸钙分解率达85.56%时,钾转化率可达92.17%,继续升高温度,二者没明显变化。焙烧温度低,易实现磷石膏分解率要求,同时生产硫酸钾和硫酸,更具工业化应用前景。
二、磷石膏两步法生产硫酸钾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磷石膏两步法生产硫酸钾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气体硫磺协同高硫铝土矿预分解磷石膏制硫铝酸盐水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现状 |
1.2.1 磷石膏在农业领域的利用 |
1.2.2 磷石膏在化工行业的利用 |
1.2.3 磷石膏在建材领域的利用 |
1.3 磷石膏分解特性研究现状 |
1.4 磷石膏分解特性研究现状课题的提出、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本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原材料和配料计算及试验方法 |
2.1 试验原材料 |
2.1.1 磷石膏 |
2.1.2 高硫铝土矿 |
2.1.3 其他原材料 |
2.2 试验药品、设备及分析仪器 |
2.2.1 主要试验药品 |
2.2.2 试验设备及分析仪器 |
2.3 硫铝酸盐水泥配料计算 |
2.3.1 配料参数 |
2.3.2 配料计算方法 |
2.3.3 生料配料 |
2.4 试验方法 |
2.4.1 磷石膏预分解的实验室小试试验 |
2.4.2 磷石膏预分解的还原炉中试试验 |
2.4.3 磷石膏二次分解试验 |
2.4.4 水泥的制备 |
2.4.5 化学分析 |
2.4.6 微观分析 |
2.4.7 宏观特性分析 |
第3章 磷石膏高温分解与分段煅烧的实验室研究 |
3.1 磷石膏分解的热力学计算 |
3.2 气体硫磺预分解磷石膏试验研究 |
3.2.1 n(S)/n(CaSO_4)对和分解温度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 |
3.2.2 反应温度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 |
3.2.3 磷石膏分解产物组成 |
3.3 预分解磷石膏的二次分解试验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磷石膏高温分解与分段煅烧的中试研究 |
4.1 磷石膏在氮气中的热分解试验 |
4.2 磷石膏-高硫铝土矿体系在氮气中的热分解试验 |
4.3 气体硫磺预分解磷石膏试验研究 |
4.3.1 n(S)/n(CaSO_4)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 |
4.3.2 还原温度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 |
4.3.3 磷石膏分解产物组成分析 |
4.4 磷石膏二次分解试验研究 |
4.4.1 分解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磷石膏二次分解率的影响 |
4.4.2 分解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磷石膏二次分解产物的影响 |
4.5 磷石膏-硫磺体系产生的SO_2 理论浓度计算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硫铝酸盐水泥制备研究 |
5.1 熟料烧成试验 |
5.1.1 矿物组成分析 |
5.1.2 熟料矿物计算 |
5.2 磷石膏制备硫铝酸盐水泥的性能 |
5.2.1 硫铝酸盐水泥的力学性能 |
5.2.2 硫铝酸盐水泥水化产物的矿物相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的制备及产品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磷石膏概述 |
1.1.1 磷石膏的来源 |
1.1.2 磷石膏的性质 |
1.1.3 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 |
1.2 磷石膏胶凝材料概述 |
1.3 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应用研究 |
1.4 影响磷石膏利用的瓶颈问题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试验原料和方法 |
2.1 试验原料 |
2.1.1 磷石膏 |
2.1.2 无水石膏 |
2.1.3 P·Ⅱ52.5 水泥 |
2.1.4 钢渣 |
2.1.5 混凝土、干混砂浆所用砂石和碎石 |
2.2 试验主要化学药品 |
2.3 试验所用主要设备和分析仪器 |
2.4 试验内容 |
2.5 试验技术路线和试验方法 |
2.5.1 试验技术路线 |
2.5.2 试验方法 |
第3章 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的制备 |
3.1 磷石膏替代部分水泥制备PS胶凝材料 |
3.2 钢渣替代部分水泥制备PSG胶凝材料 |
3.3 无水石膏替代部分磷石膏制备PSGW胶凝材料 |
3.4 PSGW胶凝材料胶结过程研究 |
3.4.1 PSGW试样物理力学性能 |
3.4.2 PSGW试样XRD分析 |
3.4.3 PSGW试样FTIR分析 |
3.4.4 PSGW试样SEM分析 |
3.5 PSGW胶凝材料水化机理探讨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增效剂对PSGW胶凝材料的影响 |
4.1 无机盐类增效剂对PSGW胶凝材料的影响 |
4.1.1 水玻璃对PSGW胶凝材料的影响 |
4.1.2 氯化钙对PSGW胶凝材料的影响 |
4.1.3 硫酸钠对PSGW胶凝材料的影响 |
4.1.4 硅渣对PSGW胶凝材料的影响 |
4.2 表面活性剂类增效剂对PSGW胶凝材料的影响 |
4.3 增效剂复配对PSGW胶凝材料的影响 |
4.3.1 正交试验的优化 |
4.3.2 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的微观分析 |
4.4 添加增效剂胶凝材料的胶砂试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产品研发 |
5.1 C30 普通混凝土研发 |
5.1.1 C3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5.1.2 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制备C30 混凝土 |
5.1.3 C30 混凝土配合比校正 |
5.2 建筑干混砂浆产品研发 |
5.2.1 胶砂比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
5.2.2 保水剂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
5.2.3 干混砂浆的微观分析 |
5.2.4 干混砂浆的操作实例 |
5.3 本章小节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发明专利 |
(3)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及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 |
2.1 磷石膏在水泥工业上的应用 |
2.1.1 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 |
2.1.2 磷石膏制水泥缓凝剂 |
2.1.3 过硫磷石膏矿渣水泥 |
2.2 磷石膏在建材上的应用 |
2.3 磷石膏作矿井充填胶凝材料 |
2.4 磷石膏在化工方面的应用 |
2.4.1 制备硫酸铵 |
2.4.2 制硫酸钙晶须 |
2.4.3 磷石膏制硫酸钾 |
2.5 磷石膏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
3 磷石膏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研究的建议 |
4 结语 |
(4)磷石膏制备硅钙钾镁肥的反应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磷石膏 |
1.2 磷石膏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
1.2.1 磷石膏制备土壤调理剂 |
1.2.2 磷石膏制备硫酸氨及硫酸钾 |
1.3 磷石膏制硅钙钾镁肥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主要试剂与设备 |
2.1.1 实验主要试剂 |
2.1.2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
2.2 实验原料与处理方法 |
2.3 化学分析检测方法 |
2.3.1 分解率的测定 |
2.3.2 全氧化钾的测定 |
2.4 表征测试方法 |
2.4.1 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 |
2.4.2 同步热分析仪(TG-DSC)分析 |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SEM-EDS)分析 |
2.5 热力学分析方法 |
第三章 杂质对磷石膏+焦炭复合体系的反应研究 |
3.1 焦炭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 |
3.1.1 时间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 |
3.1.2 焦炭添加量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 |
3.1.3 温度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 |
3.1.4 磷石膏+焦炭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
3.2 氧化铝对磷石膏+焦炭复合体系中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 |
3.2.1 不同反应条件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 |
3.2.2 磷石膏分解率的最佳条件确定 |
3.2.3 氧化铝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研究 |
3.3 二氧化硅对磷石膏+焦炭复合体系中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 |
3.3.1 不同反应条件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 |
3.3.2 磷石膏分解率的最佳条件确定 |
3.3.3 二氧化硅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研究 |
3.4 碳酸钾对磷石膏+焦炭复合体系中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 |
3.4.1 不同反应条件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 |
3.4.2 磷石膏分解率的最佳条件确定 |
3.4.3 碳酸钾对磷石膏分解率的影响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磷石膏制备硅钙钾镁肥的研究 |
4.1 硅钙钾镁肥的制备 |
4.1.1 硅钙钾镁肥制备条件的优选 |
4.1.2 焙烧产物营养成分分析 |
4.2 磷石膏制备硅钙钾镁肥的反应研究 |
4.2.1 焦炭用量对制备硅钙钾镁肥反应的影响 |
4.2.2 温度对制备硅钙钾镁肥反应的影响 |
4.2.3 钾长石添加量对制备硅钙钾镁肥反应的影响 |
4.2.4 反应时间对制备硅钙钾镁肥的影响 |
4.3 钾长石对磷石膏+焦炭复合体系影响的机理分析 |
4.3.1 样品的TG-DSC的分析 |
4.3.2 样品的SEM-EDS的分析 |
4.4 磷石膏+钾长石+焦炭混合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磷石膏预处理与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磷石膏的性质 |
2 磷石膏预处理 |
2.1 磷、氟类杂质的处理 |
2.2 有机杂质的处理 |
2.3 其他杂质的处理 |
3 磷石膏的利用 |
3.1 磷石膏制硫酸 |
3.1.1 FLASC法制硫酸 |
3.1.2 硫磺分解磷石膏制硫酸 |
3.2 磷石膏制硫酸钙晶须 |
3.3 磷石膏制硫酸钾、硫酸铵 |
3.4 磷石膏作造纸填料和涂布颜料 |
3.5 磷石膏制建筑原料及产品 |
3.5.1 磷石膏制备建筑胶结料 |
3.5.2 磷石膏制备水泥 |
3.5.3 磷石膏制备水泥缓凝剂 |
3.5.4 磷石膏制砖 |
3.5.5 磷石膏制备新型建筑材料 |
3.6 磷石膏改良土壤 |
3.7 磷石膏作肥料 |
3.8 磷石膏作筑路材料 |
3.9 磷石膏充填 |
3.1 0 磷石膏制纳米羟基磷灰石 |
3.1 1 从磷石膏中回收硫 |
3.1 2 从磷石膏中回收稀土 |
4 问题与建议 |
5 结语 |
(6)磷石膏制硫酸钾第一阶段反应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 |
1.2.1 水泥缓凝剂 |
1.2.2 石膏建材 |
1.2.3 制硫酸联产水泥 |
1.2.4 土壤改良剂和农用肥 |
1.2.5 制备硫酸钾 |
1.2.6 制硫酸钙晶须 |
1.3 硫酸钾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1.4 硫酸钾的研究进展 |
1.4.1 曼海姆法 |
1.4.2 芒硝转化法 |
1.4.3 缔置法 |
1.4.4 硫酸铵法 |
1.4.5 石膏法 |
1.5 课题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
1.5.1 课题研究内容 |
1.5.2 研究目标 |
1.5.3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实验总工艺 |
2.1 实验原理 |
2.1.1 平衡常数和动力学 |
2.1.2 热效应 |
2.2 实验方案 |
2.3 实验材料及器材 |
2.4 实验方法 |
2.4.1 第一步反应实验方法 |
2.4.2 第二步反应实验方法 |
2.5 分析方法 |
2.5.1 CaSO_4含量测定 |
2.5.2 NH_4~+含量测定 |
2.5.3 Cl~-含量分析 |
2.5.4 K~+(K_2O含量)分析 |
2.5.5 NH_4Cl含量分析 |
2.5.6 游离氨含量分析 |
2.6 样品表征 |
第3章 磷石膏制硫酸铵反应动力学模型 |
3.1 实验装置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2.2 碳酸氢铵初始浓度的影响 |
3.2.3 外扩散的影响 |
3.2.4 磷石膏粒度的影响 |
3.3 副产物碳酸钙 |
3.3.1 碳酸钙质量 |
3.3.2 CaCO_3样品表征 |
3.4 结论 |
第4章 磷石膏制硫酸钾第一阶段反应动力学 |
4.1 反应模型选择 |
4.2 试验部分 |
4.2.1 试验方法 |
4.2.2 实验装置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4.3.2 动力学模型检验 |
4.4 结论 |
第5章 硫酸铵制硫酸钾第二阶段过程研究 |
5.1 实验装置 |
5.2 实验数据分析 |
5.2.1 反应物配料比对K_2SO_4质量的影响 |
5.2.2 反应温度对K_2SO_4质量的影响 |
5.2.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5.3 K_2SO_4样品表征 |
5.4 产品质量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磷石膏两步转化制备硫酸钾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试验材料与方法 |
1. 1磷石膏成分分析 |
1. 2两步转化法原理 |
1. 3数据处理 |
1. 磷石膏的转化率 |
2. KCl的转化率 |
2结果与分析 |
2. 1第一步反应 |
1. 物料比的影响 |
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4. 液固比的影响 |
2. 2第二步反应 |
1. w[( NH4)2SO4]的影响 |
2. 物料比n[( NH4)2SO4]/n( 2KCl) 的影响 |
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4. 反应时间的影响 |
5. 氨水中的w( NH3) 的影响 |
3结论 |
(8)磷石膏两步法制备硫酸钾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和仪器 |
1.2 实验步骤及流程 |
1.3 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物料配比的影响 |
2.2 (NH4)2SO4初始质量分数的影响 |
2.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2.3反应时间的影响 |
2.4 不同有机溶剂的影响 |
3 结论 |
(9)磷酸工业固体废弃物磷石膏及其处置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磷石膏的综合利用 |
2.1 预处理 |
2.2 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 |
2.2.1 磷石膏在水泥和建材行业中的应用 |
2.2.2 磷石膏制备化工产品 |
2.2.3 磷石膏作为土壤改良剂 |
2.2.4 磷石膏制备新材料 |
2.2.5 磷石膏的其它用途 |
3 磷石膏综合利用途经分析及建议 |
3.1 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分析 |
3.2 磷石膏综合利用的建议 |
(10)磷石膏、钾长石制备硫酸钾的新工艺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磷石膏、钾长石制备硫酸钾的新工艺 |
2.1 研究现状 |
2.2 磷石膏、钾长石制备硫酸钾的新工艺理论依据 |
3 磷石膏、钾长石制备硫酸钾实验研究 |
3.1 实验原料 |
3.2 实验方法及结果 |
4 磷石膏、钾长石制备硫酸钾的新工艺特点 |
5 结 语 |
四、磷石膏两步法生产硫酸钾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气体硫磺协同高硫铝土矿预分解磷石膏制硫铝酸盐水泥[D]. 王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的制备及产品研发[D]. 魏兴.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及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建议[J]. 谷守玉,苗俊艳,侯翠红,王艳语,王好斌,许秀成.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03)
- [4]磷石膏制备硅钙钾镁肥的反应特性研究[D]. 陆定会. 贵州大学, 2020
- [5]磷石膏预处理与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朱志伟,何东升,陈飞,张可成,王乾元,张泽强.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9(04)
- [6]磷石膏制硫酸钾第一阶段反应动力学研究[D]. 高新愿. 南昌大学, 2018(12)
- [7]磷石膏两步转化制备硫酸钾工艺研究[J]. 邓林.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15(04)
- [8]磷石膏两步法制备硫酸钾工艺研究[J]. 刘忠华,唐建华,沈思,毛盾,康礼全. 化学工程师, 2015(02)
- [9]磷酸工业固体废弃物磷石膏及其处置现状[J]. 陆田玉,杨本宏. 安徽化工, 2014(04)
- [10]磷石膏、钾长石制备硫酸钾的新工艺初探[J]. 夏举佩,任雪娇,阳超琴,李国斌,张召述. 硅酸盐通报,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