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0岁以上离休干部卫生保健的相关性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胡洁蔓[1](2021)在《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结直肠外科广泛开展,患者住院时间显着缩短。直肠癌临时造口多为回肠造口,造口排泄物稀薄量大且腐蚀性强,造口护理难度大。如何让临时造口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造口护理技术成为当前临床造口护理工作的难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临时造口还纳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关于造口护理的实践和研究均集中在造口建立期,尚缺乏还纳后患者的护理方案。研究目的:描述并分析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在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护理循证证据;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患者需求、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4个环节开展研究。1.患者需求: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会聚平行混合方法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进行需求分析。分别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开展同期的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在定量研究部分,分别对长春市两所三甲医院行ERAS理念下直肠癌根治术和临时造口术的造口建立期患者,以及行造口还纳术的造口还纳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简版癌症支持性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和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还纳期患者调查问卷还包括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在质性研究部分,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个阶段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合。2.证据综合:采用系统检索的方法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对符合纳入排除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提取和总结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推荐强度划分,最终形成最佳实践信息册或总结。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归纳。3.证据传播:基于前期对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阶段患者需求分析的结果,以及关于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循证证据的最佳实践信息册和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结果,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通过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开展专家会议法对该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稿。4.证据应用:通过在吉林省两所三甲医院开展前瞻性同期类实验研究,一所医院采用上述护理方案,另一所采用ERAS理念下常规护理方案,并在患者造口术后1个月、3个月和9个月继续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评估以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1.患者需求: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68,四分位间距为19.75,且都有着广泛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其中信息需求、支持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分最高,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57.95(47.73)、50.00(50.00)和47.50(40.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造口护理相关信息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支持需求主要为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自卑、无力感、内疚和担忧是该阶段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95,四分位间距为35,略好于造口建立期患者。信息需求和支持需求是该阶段患者得分最高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72.73(36.36)和40.00(45.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支持需求包括医疗团队的支持和同伴支持。2.证据综合阶段:通过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指南和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最终分别纳入指南文献5篇和系统评价7篇,以及指南文献9篇和系统评价3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汇总以及专家小组的论证,最终形成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最佳实践信息册。因缺乏造口还纳期护理指南,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总结归纳出9个方面的系统评价结果。3.证据传播阶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经研究小组反复讨论,构建了《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两阶段护理子方案以及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子方案三个部分。通过专家论证法将该方案进行简化和修订,形成终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三个部分,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延续性护理三个方面。4.证据应用阶段:除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外,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在性需求维度外,干预组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时间以及LARS的严重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造口护理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2.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和同伴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3.构建的《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应用于我国结直肠ERAS临床情境中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并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李枞[2](2021)在《我国糖尿病医疗保健公正性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是世界各国采取行动优先应对的四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具有患病率逐年上升、患病人群年龄跨度大、并发症种类多且风险高、易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等特点。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多学科综合系统分析的方法,以全球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流行趋势以及相关卫生支出为背景,呈现我国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严峻形势,即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且65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也是居于首位,但人均医疗费用偏低,且存在医疗不公正的现象。阐述本研究的相关核心概念,包括对公平、公正、正义的概念辨析,并在本研究框架下界定医疗公正以及健康公正。阐释罗尔斯的社会正义理论,在分析作为公平的正义和正义的原则基础上,探讨罗尔斯正义论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可借鉴性。论述丹尼尔斯的医疗保健公正理论,包括平等主义的公正观、医疗保健公正的原则、程序的公正。最后,提出糖尿病医疗保健的公正意涵及其基本原则,糖尿病医疗保健的基本原则包括糖尿病的基本医疗保险平等原则、获得针对糖尿病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机会平等原则、满足糖尿病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以外其他需求的差别原则、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道德自觉原则。分析了糖尿病医疗保健过程中不公正的表现。首先,分析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对象的社会分层,指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由于身份不同也会导致享有不同的医疗保障待遇,但这却不符合社会阶层界域中社会公正的基本规则。再从健康权视角论述基本医疗保障对象的社会分层是对糖尿病患者平等健康权的挑战。其次,根据优质医疗资源的分类——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论证符合糖尿病健康管理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从而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糖尿病医疗保健中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情况存在差异,说明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稀缺挑战了糖尿病患者机会平等。再次,从个人健康投资及其影响的理论研究入手,分析医疗保健支出能力对个体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并强调糖尿病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公平和医疗保健市场的获得方面的公正性受到挑战,特别是难以实现丹尼尔斯构想的公正医疗保健市场的第二层次,即患者缺乏为其他医疗需要而投入的自愿的私人保险市场的能力。最后,剖析糖尿病可能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包括药物指导、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运动干预、医患沟通、社区健康干预、个体的道德责任等,指出公正获取上述因素的机会受到阻碍,会出现丹尼尔斯所谓的“人们实现特殊选择和人生任务的能力以及幸福就会减少”;以及如果糖尿病患者个体失去健康道德自觉,则会对该领域内其他个体的健康公正形成挑战,从而影响对医疗公正性的追求。面对上述种种糖尿病医疗保健中的公正性问题,进一步分析其成因。首先,论述社会公正是公共生活领域及其公共结构的基本价值诉求,指出公正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亦符合这一价值诉求,但我国目前根据基本医疗保障对象不同进行的社会分层导致公正地保障糖尿病患者“福宁”和“福利”的获取难以实现。其次,根据糖尿病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以及我国糖尿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存在资源配置层次不均衡、资源配置城乡“二元化”、资源配置区域不均衡等问题,指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与需求之间难以达到平衡。再次,论述糖尿病的健康管理要素包括健康教育、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培养良好的自我行为、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监督作用,指出由于不同群体的糖尿病患者在健康管理能力及保障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糖尿病医疗保健的效果不同。最后,基于我国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体系不健全、政府对糖尿病医疗保健的投入不均衡以及对各部门的协调与监管责任缺失,论证糖尿病管理中政府责任缺失。提出糖尿病医疗保健公正性实现策略。第一,提出实现糖尿病医疗保健的制度公正,通过政府制定以同等的福利惠及全体成员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糖尿病患者公正地享有健康权、治疗权等权利,均等化地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具备自我健康管理的义务,公正地分配医疗卫生资源,论证制度道德化的可行性。同时,正视不同群体的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天然差别,提出以补偿原则缩小彼此间的差距。第二,通过实现基本医疗保险“普惠而适度”和“三保合一”、取消城乡居民医保“一制多档”、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加强医保政策的基层倾斜,逐步实现糖尿病患者基本医保待遇的统一。第三,鉴于我国糖尿病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存在的城乡差异、地域差异,提出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医联体管理模式的应对策略。第四,主张应特别关注糖尿病患者中的弱势人群的权益,为防止其受到不公正的医疗待遇,提出减弱家庭灾难性支出的风险的对策,同时还要保障健康饮食供应、鼓励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第五,在糖尿病的管理中,政府的职责不可或缺,因此应通过增加对糖尿病管理的财政投入、加强糖尿病医疗保健领导体制建设、完善糖尿病健康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糖尿病医疗保健工作,强化糖尿病管理中的政府职责。
袁源[3](2021)在《社区中老年人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证候分布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社区范围内中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相关资料的横断面研究,分析社区中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睡眠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医学提供最新的睡眠障碍流行病学依据,更好地指导社区中老年人睡眠障碍的中西医预防和干预措施,提高社区中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本课题运用调查问卷,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上的常住中老人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既往史、生活方式、近1个月用药情况、睡眠相关社会因素、体育锻炼情况等信息,并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睡眠质量,广泛性焦虑量表评估焦虑程度,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程度,中医症状调查表调查睡眠障碍患者中医症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社区中老年人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睡眠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得出社区中老年人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睡眠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结论。结果1社区中老年人睡眠情况:调查对象的PSQI总分均值7.29±5.76,睡眠正常者(PSQI总分≤7)165人,睡眠障碍者(PSQI总分>7)83人,睡眠障碍患病率33.47%。睡眠障碍组睡眠时间因子、睡眠效率因子、睡眠障碍因子、催眠药物因子、PSQI总分平均得分更高(因子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睡眠质量更差。睡眠障碍组上床时间更早,入睡时间延长,起床时间更早,睡眠时间更短,睡眠效率更低。2社区不同特征中老年人睡眠情况统计结果: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职业、既往疾病、使用药物、出现睡眠问题可能原因、体育锻炼、焦虑、抑郁者的睡眠障碍发病率差异显着(P<0.05),而不同性别、月收入、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者睡眠障碍发病率差异不显着(P>0.05)。3睡眠质量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文化程度、体育锻炼总频率、每周体育锻炼频率、焦虑、抑郁、睡眠环境不适、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重大事件、婚姻满意度、家庭关系和谐度、睡前不良习惯、午睡时间过长、其他因素(如生闷气、睡前想太多、照顾孩子等)是睡眠质量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其中年龄、焦虑、抑郁、睡眠环境不适、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重大事件、对婚姻不满意、家庭关系不和谐、睡前不良习惯、午睡时间过长、其他因素(如生闷气、睡前想太多、照顾孩子等)的OR>1;而文化程度、体育锻炼总频率、每周体育锻炼频率的OR<1。4睡眠障碍中医证候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中医证候因子分析归纳总结出6个中医证候,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肝郁脾虚证(24.1%)、肝郁肾虚证(21.7%)、肝郁化火证(14.6%)、心肝脾虚证(13.2%)、阴虚火旺证(13.2%)、心脾两虚证(13.2%)。聚类分析归纳总结出6个中医证候:肝郁化火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心肝肾虚证、肝肾阴虚证。结果与因子分析结果类似。结论1北京市朝阳区社区中老年人睡眠障碍总体患病率33.47%,睡眠障碍组睡眠时间因子、睡眠效率因子、睡眠障碍因子、催眠药物因子、PSQI总分平均得分更高(因子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睡眠质量更差。睡眠障碍组上床时间更早,入睡时间延长,起床时间更早,睡眠时间更短,睡眠效率更低。2年龄、文化程度、体育锻炼总频率、每周体育锻炼频率、焦虑、抑郁、睡眠环境不适、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重大事件、婚姻满意度、家庭关系和谐度、睡前不良习惯、午睡时间过长、其他因素(如生闷气、睡前想太多、照顾孩子等)是睡眠质量的独立相关因素。3睡眠障碍中医证候,按照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肝郁脾虚证、肝郁肾虚证、肝郁化火证、心肝脾虚证、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主要病位在心、肝、脾、肾,病性以虚为主,虚实夹杂。
于洁[4](2020)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构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社区阴虚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成功老龄及中医体质健康教育的态度及看法,根据研究结果及文献查阅,进一步构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区阴虚质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为探索促进成功老龄的护理干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根据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16名济南市社区阴虚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质性内容分析法中的归纳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纳入标准选取16名函询专家对初步构建的《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区阴虚质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进行两轮专家函询。采用SPSS21.0对专家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根据质性研究的结果得出:对成功老龄的态度归纳出4个主题,分别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精神,社会幸福感和时间性。生理健康主题下包括身体健康、保持独立、注意饮食、运动锻炼4个类别。心理健康与精神主题下包括积极的态度、接受并适应、知足、信仰4个类别。社会幸福感主题下包括家庭幸福、个人成就、社会参与、经济保障、良好的环境5个类别。时间性主题下包括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希望长寿2个类别。2.根据质性研究的结果得出:对中医体质健康教育的态度归纳出4个主题,分别是对中医体质的认识、感知健康行为障碍、感知健康行为益处、健康知识的来源和需求。3.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构建了《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区阴虚质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7.5%,两轮函询问卷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4和0.861。在第一轮专家函询后,合并1项一级指标、1项三级指标,修改2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增加1项二级指标、5项三级指标,删除1项三级指标。在第二轮专家函询后,修改1项二级指标、2项三级指标,删除1项二级指标。各指标重要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40、0.107、0.162,可行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47、0.134、0.178。在第二轮专家函询后,各指标重要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60、0.134、0.117,可行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59、0.132、0.120,且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终确定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结论】1.社区阴虚质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成功老龄的态度包含多个维度,主题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精神,社会幸福感和时间性。提示我们可以从可改变的维度(如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成功老龄水平。从一定程度上为方案的形成提供了依据。2.社区阴虚质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中医体质缺乏认识,说明中医体质的普及率在社区老年人中应亟待提高。有老年人表示虽然健康教育是有益处的但对于健康教育的接受存在障碍,首要在于思想上要有足够的认识。提示我们应该增强他们的信念,根据他们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去给予他们需求的知识。3.构建的《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区阴虚质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具有必要性、可靠性和可行性。根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选取的16位专家涉及多个领域,覆盖范围广,结构全面,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均较好。最终该方案包括目标、干预内容、方式、时间及测量指标等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可以为探索促进成功老龄的护理干预方法提供参考。
卢霞[5](2020)在《济南市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与老年衰弱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当前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深入洞悉社区老年人对久坐行为的体验和看法,同时分析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和衰弱的相关性,探讨久坐行为在老年衰弱筛查中的最佳临界时间值,为社区老年护理工作者制定有针对性的久坐行为干预措施奠定基础,为老年衰弱的管理和干预提供价值参考。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及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自理量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自填式长卷)、衰弱身体表型量表选取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历下区、槐荫区的10个社区为调研地点,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64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50份,有效回收率达94.7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与老年衰弱的相关性。采用目的抽样法中的最大差异抽样策略,从参与过第一阶段的量性调查的老年人中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4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进一步深入挖掘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的影响因素以补充量性研究中无法获取的因素,访谈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中的7步分析法。结果1.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的时间平均为6.90±1.60小时/天。老年人乘交通工具久坐行为的时间平均为0.67±0.81小时/天;工作日久坐行为的时间平均为6.25±1.59小时/天;休息日久坐行为的时间平均为6.25±1.61小时/天。250名老年人久坐行为的时间均在4小时以上,其中每天久坐行为的时间达4~6h的有84人,占总人数的33.6%;每天久坐行为的时间达6~8h的有84人,占总人数的33.6%;每天久坐行为的时间≥8h的有82人,占总人数的32.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状况、医疗保险、雇佣状态、健康自评、患病种类数、日常生活能力(ADL)情况上的社区老年人在久坐行为的时间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对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产生显着负影响(P<0.01,P<0.01),年龄、雇佣状态、健康自评、日常生活能力(ADL)对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产生显着正影响(P<0.01,P<0.05,P<0.05,P<0.01)。3.质性访谈进一步挖掘了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的影响因素,质性访谈结果显示,部分社区老年人认为老年人独居可导致久坐行为的增加,部分老年人认为静态的兴趣爱好、固有习惯、惰性、动机缺乏、认知不足的个体因素均可导致久坐行为的增加,部分老年人认为自身健康状况差、身体功能下降的躯体健康因素可导致久坐行为的增加,部分老年人认为认知功能减退可导致久坐行为的增加,部分老年人认为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于老年人存在的刻板印象、社交的需要、社会支持不足、家庭角色承担减少,物理环境中天气原因和环境不适宜、政策环境的限制均可导致久坐行为的增加,部分老年人认为心理空虚、心理孤独等心理因素可导致久坐行为的增加。4.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为13.6%,衰弱前期发生率为40.8%;在衰弱发生的各个指标中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握力低(36.4%),身体活动量低(31.2%),疲乏(22.8%),步速缓慢(19.2%),体质量下降(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非衰弱组(5.48±1.10小时/天)、衰弱前期组(7.56±0.86小时/天)相比,衰弱组久坐行为的时间(9.39±1.01小时/天)明显延长(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状况及4个衰弱指标自感疲乏、握力降低、步速缓慢、低体力活动量表评分与久坐行为的时间呈显着正相关(r=0.803,P<0.01;r=0.440,P<0.01;r=0.579,P<0.01;r=0.495,P<0.01;r=0.688,P<0.01),提示久坐行为的时间越长,老年衰弱水平越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久坐行为的时间是衰弱状况及4个衰弱指标自感疲乏、握力降低、步速缓慢、低体力活动的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久坐行为的时间可以作为筛查社区老年人是否衰弱的潜在指标。曲线下面积显示久坐6.5小时/天是鉴别社区老年人是否衰弱的最佳临界时间点。其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9%。结论1.目前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较为普遍,久坐形势较为严峻。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的时间平均为6.90±1.60小时/天,大部分老年人久坐行为的时间均在每天4小时以上。2.单因素分析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状况、医疗保险、雇佣状态、健康自评、患病种类数、日常生活能力(ADL)情况上在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的时间上存在显着差异。多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雇佣状态、健康自评、日常生活能力(ADL)是导致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增加的影响因素,即男性、文化程度低、高龄、非雇佣状态、健康自评差、日常生活能力(ADL)障碍越严重均会促使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的增加。3.通过质性研究深入挖掘出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还受到包括老年人独居、个体因素、躯体健康因素、认知功能、环境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4.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为13.6%,衰弱前期发生率为40.8%。与非衰弱组、衰弱前期组相比,衰弱组久坐行为的时间明显延长。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和衰弱状况及衰弱的4个指标(自感疲乏、握力降低、步速缓慢、低体力活动)呈显着正相关。久坐行为是衰弱状况和4个衰弱指标(自感疲乏、握力降低、步速缓慢、低体力活动)的危险因素。久坐行为可以作为老年衰弱筛查的标志,久坐行为筛查老年人是否衰弱的最佳临界时间点是6.5小时/天。
苟弘历[6](2020)在《非医嘱离院患者离院原因及政策保障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成为全面提升国民生命和生活质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全民健康”则开始视作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本文通过关注患者群体中的非医嘱离院患者,探索其离院背后的原因、反思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及患者福利间的层层联系。本文采取混合研究法:质性研究方面,对广州市某基层医院的21位有非医嘱离院情形的患者与4位医务工作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得出患者离院原因包括个人情况、经济状况、病情状况、相关政策及医疗服务质量;量化研究方面,对四川省2015-2017三年11种疾病病案首页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结合2017年一年数据对AMA患者中人口统计学相关变量建立OLS回归模型以分析AMA患者离院原因的影响性因素,结论得出其与经济状况(未购保险患者、全自费支付患者)、个人情况(未婚患者、职业类型:普通员工、农民、学生及军人、自由职业者及个体经营者、退休及离休人员、女性患者、年龄)因素有关。最后,从混合研究中合并得出的五个离院原因并引申出的相关法律政策以论证其是否保障患者的福利、健康、利益、权益与权利。结果显示针对失业类患者人群,相关保险政策在保障患者福利水平上还不足;健康保障制度方面,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覆盖范围有限,维护居民的健康程度有待加强;医疗保险政策中的大病与慢病保险政策,一定程度保障了患者利益。相关法律对于AMA案件的责任比例判罚上也更多补充患者权利。转诊政策在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与患者需求不对称、多元主体利益冲突等问题上都未完全保增偿权益。
杜灿灿[7](2020)在《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方案的构建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制定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干预方案,并探讨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方案的实施效果,为国内进一步开展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的远程照护提供一定的实证基础。方法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农村失能老人及照护者的远程照护认知体验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2名农村失能老人、12名农村失能老人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深度挖掘农村失能老人及照护者对远程照护的认知、需求的期待体验,探讨远程照护方案的部分主题,以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第二部分:农村失能老人照护者对远程照护的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分析及实地调研将课题组前期修订的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使用意愿问卷,通过预调查确定其内部一致性。便利选取276名农村失能老人照护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失能老人照护者对远程照护的使用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第三部分: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干预方案的构建通过查阅文献、访谈结果分析和照护者使用意愿调查,初步制定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方案,通过Delphi专家咨询法进一步完善修订,形成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的实施方案。第四部分: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方案实施效果评价①此部分为类实验研究,依据干预方案构建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平台,选取10个村庄的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进行配对,并按照村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对,干预组以远程照护平台为依托实施远程照护方案,对照组常规村医对农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及健康管理。在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老年身体虚弱筛查表、老年人生活空间测评量表(Life Space Assessment,LSA)收集两组失能老人的数据资料。②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5名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第一部分:针对农村失能老人及照护者对远程照护认知、需求及期待的访谈分析,提炼出5个主题,17个亚主题对远程照护的认知不足、对远程照护有应用意愿、对远程照护模式有具体期待(照护内容应实用、照护方式应多样化、村医应介入远程照护、远程照护交流中应语言通俗、远程照护平台应操作便捷、远程照护中能随时沟通)、对远程照护内容有具体期待(远程健康教育、远程在线咨询、远程护理查房、远程健康管理和紧急在线救援);对远程照护实施保障的期待(组建多学科交叉专人负责的团队、以村医为“纽带”进行线下随访、发挥村委会的作用)。第二部分:农村失能老人照护者远程照护使用意愿得分68~163分,平均(115.84±17.32)分,条目的平均(3.13±0.47)分,使用意愿较高。远程照护使用意愿得分在与老年人的关系、子女数量、家庭月收入、老年人自理情况、是否使用过网络获取健康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自理能力及是否使用过网络获取健康知识为重要影响因素(P<0.05)。第三部分:初步制定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干预方案后,经2轮Delphi专家咨询,最终构建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干预方案共15个条目。包括远程在线咨询、远程健康管理、远程护理查房、远程健康教育4个模块。第四部分:①类实验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失能老人基线资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为期3个月干预结束后,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干预组的简明健康状况得分、老年生活空间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虚弱得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配对样本t检验,干预组失能老人简明健康状况得分提高,老年虚弱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质性研究:分析出农村失能老人及照护者参与远程照护的体验相关主题4个,依次为:提高主动参与学习健康知识的积极性、改善焦虑紧张情绪、增强照护意识、能够降低失能老人的孤独感。结论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失能老人的虚弱状态、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能力,这为国内开展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提供新的照护途径及措施,建议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开展失能老人远程照护。
韩丽娜[8](2020)在《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化态度对积极老龄化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现况调查,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老化态度和积极老龄化现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老化态度在社会参与对积极老龄化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在2019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延吉市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3份,问卷有效率是97.31%。研究工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社会参与发展状况调查问卷、老化态度问卷、中文版积极老龄量表。采用Excel、SPSS24.0进行数据录入、编辑及分析。结果:(1)社区老年人的一般情况:本研究中,男性有139人(54.9%),女性有114人(45.1%);自评健康为好的老年人有161人(63.7%):有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有179人(70.8%),有医疗保险的老年人有241(95.3%);人均月收入为1000~元的老年人有124人(49.0%);对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满意的老年人有151人(59.7%);对社区公共服务满意的老年人有166人(65.6%);对家庭成员赡养满意的老年人有217人(85.8%)。(2)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分数为9.35±2.06分,在性别、年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对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满意度、对社区公共服务满意度上存在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社区老年人老化态度:一般老化态度的分数为25.60±4.70分,自我老化态度的分数为63.17±8.24分;心理社会丧失的分数为18.68±7.34分;生理变化的分数为30.89±4.73分;心理获得的分数为28.57±4.15分。在性别、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目前居住地、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确诊慢性病数量、养老保险、收入来源数量、人均月收入、对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满意度、对社区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家庭成员赡养满意度上存在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分数为99.22±13.69分,在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户口类型、目前家庭住地、医疗保险、收入来源数量、人均月收入上存在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化态度与积极老龄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社会参与和老化态度(生理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r=0.142,P<0.05);老化态度(一般老化态度/自我老化态度/生理变化/心理获得)和积极老龄化存在正相关关系(r=0.216/r=0.344/r=0.507/r=0.301,P<0.05);社会参与和积极老龄化存在正相关关系(r=0.294,P<0.05)。(6)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化态度对积极老龄化的影响:社会参与预测积极老龄化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着性意义(F=7.73,P<0.001),社会参与和老化态度(评价对象视角/内容视角)共同预测积极老龄化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着性意义(F=8.30/F=12.70,P<0.001)。总效应c(社会参与对积极老龄化)为0.294,直接效应c’(社会参与对积极老龄化)为0.227,中介效应ab(老化态度的生理变化维度)为0.067。其中,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为22.9%。结论:(1)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化态度、积极老龄化均处于中等水平。(2)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化态度、积极老龄化在部分人口学特征上存在差异。(3)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化态度(内容视角:生理变化)、积极老龄化三者之间两两正相关,老化态度在社会参与和积极老龄化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于睿智[9](2020)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IPF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关系进行讨论,分析影响IPF患者生存质量的有关因素,为提高IPF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研究方法与思路。方法:研究对象为确诊的IPF门诊及住院患者,研究时间区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研究中心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不进行病例的重复收集。采用疾病普遍适用性量表(SF-36量表)、疾病特异性量表(SGRQ量表)、自研QOL量表(TCM-IPF量表)和中医证型与一般信息采集表对60例确诊为IPF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SF-36量表由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构成,SGRQ量表由症状、活动受限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构成,TCM-IPF量表由中西医症状、生理功能、情致/心理领域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构成;中医证型与一般信息表由患者的中医证型、基本信息和疾病相关信息构成。结果:(1)一般情况:研究对象男性33人,占比55%,女性患者27人,占比45%,男女比例约为1.2∶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平均年龄(70.7±9.11)岁,其中50岁-59岁年龄段占比为10%,60-69岁占比为43.33%,70岁-79岁占比25%,80岁以上占比为21.67%。由于年龄因素,研究对象退(离)休人员占比为75%,其余对象中,脑力劳动者占比5%,体力劳动者占比为5%,无职业人员占比为15%,在对退(离)休人员曾经职业的非数据统计中发现,体力劳动者(工人、农民等职业)占比为64.4%,明显多于脑力劳动者的占比35.6%,居住地于农村的占比35%,于城市的占比65%,吸烟占比为31.68%,暴露环境接触史(粉尘或油烟)占比为25%。(2)研究对象中阴虚肺燥证占比为41.67%,肺气虚证占比为21.67%,肺肾气虚证占比为36.67%,兼痰湿证占比为31.67%,兼血瘀证者占比为48.33%。在中医证型相关因素分析中,各证型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年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型与其它一般情况比较,各证型间环境暴露史(粉尘和油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证型变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本次调查60例IPF患者SF-36量表生存质量总评分为(389.606±146.327),SGRQ量表加权平均分为(12.636±5.137),TCM-IPF量表加权平均分为(30.677±6.788),通过QOL量表得分不难看出IPF患者生存质量普遍较差,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理问题和心理问题;生存质量分析中,在年龄上IPF患者生存质量SF-36量表总分、SGRQ量表加权平均分、TCM-IPF量表加权平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分析,在SF-36量表评估中,不同证型对于SF-36量表躯体活动功能(PF)、躯体功能对角色功能的影响(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自评(GH)、社会功能(SF)、情绪对角色功能的影响(RE)共6个维度呈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6个维度中,4个维度属于躯体健康方面,2个属于心理健康方面;在SGRQ量表评估中,不同证型对于SGRQ量表症状评分(SO)、活动受限评分(LA)、日常生活的影响评分(DL)共三个维度均呈现出显着差异(P<0.05);在TCM-IPF量表评估中,不同证型对于TCM-IPF量表中西医症状(证候)领域(SY),生理功能领域(PH),情致/心理领域(PS)共四个维度均呈现出显着差异(P<0.05),由此可知IPF患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SF-36量表、TCM-IPF量表、SGRQ量表各维度得分而言,不同证型对于生存质量影响程度不同,其中肺肾气虚兼瘀血证与其他证型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得分最低。(4)影响IPF患者SF-36量表总分、SGRQ量表加权平均分、TCM-IPF量表加权平均分的因素中,以SF-36量表总分、SGRQ量表加权平均分、TCM-IPF量表加权平均分为因变量,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肺肾气虚兼血瘀证、年龄)为自变量做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肾气虚兼血瘀证、年龄是降低SF-36量表总分、TCM-IPF量表加权平均分,升高SGRQ量表加权平均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对QOL评分的影响最大。结论:(1)研究结果显示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并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IPF患者中以中高学历为主要发病人群,职业中以退(离)休比例最高,一般诱因则以既往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吸烟、环境暴露接触粉尘或油烟影响为多。(2)证型构成中以阴虚肺燥证(主证)、瘀血证(兼证)为主,其次为肺肾气虚(主证)、痰湿证(兼证),其中组合证型肺肾气虚兼血瘀证对生存质量影响最大,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应予以重视,治疗IPF患者的过程中应注重补肺益气、滋阴补肾,活血通络。(3)IPF患者受疾病影响而生存质量较差,其生存质量也会因中医证型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上应结合其中医证型制定诊疗方案,从而提高IPF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4)IPF患者在饱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除了应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还应该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李潇[10](2020)在《云南农村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患病、疾病经济风险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云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患病现状、生活行为方式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测算云南农村地区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的疾病经济风险;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云南农村地区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数量及疾病经济风险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识别出慢性病预防及干预的重点人群和脆弱人群,提出改善与控制慢性病的管理对策。[方法]研究是横断面研究设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833名≥60岁的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经济状况、五种常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生活行为方式、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和医疗卫生支出(住院费、门诊费、药费、住宿费、交通费和营养费)。并通过体格检查测量当地农村老年人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和血压。采用χ2检验比较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相关行为方式、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及因病致贫发生率;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经济风险和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position,SEP);采用Amos22.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数量及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1.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50.6%、糖尿病10.2%、冠心病5.5%、脑卒中6.4%、COPD5.4%和共病的16.1%。其中女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男性,而男性COPD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COPD和共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家庭财产差的老年人其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COPD和共病的患病率高于家庭财产好的老年人(P<0.01)。医疗服务可及性差的老年人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COPD和共病的患病率高于医疗服务可及性好的老年人(P<0.01)。随SEP的升高,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COPD和共病的患病率降低(P<0.01)。2.在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的老年人中,吸烟、饮酒、肥胖、中心性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睡眠质量差、有慢性病家族史和SEP好的比例分别为21.2%、15.2%、6.6%、52.8%、51.1%、46.7%、20.3%和40%。吸烟、饮酒、肥胖、中心性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睡眠质量差和有家族史的老年人,其患1种、2种和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患病率高于没有吸烟、饮酒、肥胖、中心性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和睡眠质量差及没有家族史的老年人(P<0.05)。3.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的两周就诊率在22.5%-33.6%之间,以COPD患者最高;应就诊而未就诊率在34.1%-44.7%之间,以糖尿病患者最高;年住院率在30.8%-48.7%之间,以脑卒中患者最高;应住院而未住院率在3.9%-11.3%之间,以冠心病患者最高。4.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COPD的老年人的年人均直接疾病经济负担分别为2210.3元、3232.0元、4125.4元、3783.4元和3483.8元;冠心病、脑卒中和COPD的疾病经济风险:相对风险度和校正相对风险度高于整体调查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COPD的医保报销前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分别为32.7%、38.5%、39.3%、41.4%和39.7%,医保报销后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分别为26.3%、30.8%、37.1%、37.3%和35.1%;因病致贫发生率在医保报销前分别为28.1%、27.7%、35.1%、32.8%和39.3%,在医保报销后分别为 11.3%、15.4%、17.9%、18.0%和 13.7%。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家族史、生活行为因素、SEP和性别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除起到直接作用外,还有间接作用,其总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22、-0.08和0.03。其中慢性病家族史通过影响体型,生活行为因素通过影响体型和缺乏体力活动,性别通过影响体型、生活行为因素和SEP导致慢性病患病数量增加;SEP通过影响睡眠质量可减少慢性病患病数量。体型、缺乏体力活动和睡眠质量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起到直接作用,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24、0.08和-0.09,其中体型和缺乏体力活动可增加慢性病患病数量,睡眠质量好可减少慢性病患病数量。年龄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只有间接作用,通过影响缺乏体力活动和SEP导致慢性病患病数量增加,其总路径系数为0.06。6.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住院情况、年门诊就诊次数和是否患慢性病共病,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60、0.16和0.14。糖尿病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情况和年门诊就诊次数,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61和0.11。冠心病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情况、人口学特征和门诊就诊次数,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58、0.17和0.17。脑卒中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情况、慢性病共病和年门诊就诊次数,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65、-0.21和0.23。COPD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患者住院情况,其路径系数为0.41。[结论]1.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老年人的高血压和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国内其它地区;糖尿病、冠心病和COPD的患病率低于国内其他研究。慢性病患病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的分布中存在差异。2.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慢性病家族史、生活行为因素、SEP和性别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除起到直接作用外,还有间接作用;体型、缺乏体力活动和睡眠质量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起到直接作用;年龄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只有间接作用。各因素构建出复杂的路径网络对慢性病患病数量产生综合影响。其中慢性病家族史、生活行为因素、体型、缺乏体力活动、女性和年龄增长可导致慢性病患病数量增加;SEP好和睡眠质量好可减少慢性病患病数量。3.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患五种常见慢性病的农村老年人,两周门诊就诊率均低于国内其他研究;应就诊未就诊比例高于国内研究,特别是患糖尿病老年人;1年内住院率高于国内研究,特别是患脑卒中老年人;应住院未住院率低于国内研究。4.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患冠心病的老年人直接疾病经济负担最重,其次为脑卒中和COPD的老年人;患冠心病、脑卒中和COPD的老年人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因病致贫发生率和相对风险度最高。5.不同疾病的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在各个模型中存在差异,但是五种疾病的住院情况都是导致直接疾病经济负担增加的不利因素,其中影响较大的为住院天数和住院医院级别。
二、70岁以上离休干部卫生保健的相关性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0岁以上离休干部卫生保健的相关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核心概念界定 |
1.2.2 相关理论 |
1.2.3 ERAS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 |
1.2.4 ERAS在结直肠外科治疗护理中的应用的文献回顾 |
1.2.5 癌症患者需求测评工具 |
1.2.6 结直肠癌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的文献回顾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患者需求 |
2.1 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研究结果 |
2.2 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
2.2.1 研究目的 |
2.2.2 研究方法 |
2.2.3 研究结果 |
2.3 讨论 |
2.3.1 造口建立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
2.3.2 造口还纳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证据综合:系统评价 |
3.1 成立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护理循证实践小组 |
3.2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研究结果 |
3.3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
3.3.1 研究目的 |
3.3.2 研究方法 |
3.3.3 研究结果 |
3.4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
3.4.1 研究目的 |
3.4.2 研究方法 |
3.4.3 研究结果 |
3.5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
3.5.1 研究目的 |
3.5.2 研究方法 |
3.5.3 研究结果 |
3.6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 |
3.6.1 研究目的 |
3.6.2 研究方法 |
3.6.3 研究结果 |
3.7 讨论 |
3.7.1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
3.7.2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
3.7.3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证据传播: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
4.1 成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制定小组 |
4.2 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
4.3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的专家论证 |
4.3.1 研究目的 |
4.3.2 研究方法 |
4.3.3 研究结果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证据应用:临床试点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5.2.1 研究对象 |
5.2.2 研究方法 |
5.2.3 评价指标 |
5.2.4 资料收集 |
5.2.5 质量控制 |
5.2.6 伦理许可 |
5.2.7 统计分析 |
5.3 研究结果 |
5.3.1 失访情况 |
5.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5.3.3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5.3.4 干预方案对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5.3.5 干预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5.3.6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造口相关并发症比较 |
5.3.7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造口还纳时间比较 |
5.3.8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LARS严重程度比较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节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造口建立期患者问卷调查表 |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三 造口建立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
附录四 造口建立期患者访谈提纲 |
附录五 造口还纳后患者问卷调查表 |
附录六 造口还纳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
附录七 造口还纳期患者访谈提纲 |
附录八 中文版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 |
附录九 AMSTAR评价清单及说明 |
附录十 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 版) |
附录十一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2)我国糖尿病医疗保健公正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基本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 |
(一)学术思想创新 |
(二)学术观点创新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一)公平、公正、正义的辨析 |
(二)医疗公正 |
(三)健康公正 |
二、罗尔斯社会正义理论 |
(一)作为公平的正义 |
(二)正义的原则 |
(三)罗尔斯正义论在医疗领域的可借鉴性 |
三、丹尼尔斯医疗保健公正理论 |
(一)平等主义的公正观 |
(二)适度的最低限度医疗保健的权利 |
(三)医疗保健资源公正分配与获得 |
四、我国糖尿病医疗保健公正性的理论构建 |
(一)糖尿病医疗保健的公正意涵 |
(二)糖尿病医疗保健公正性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 糖尿病医疗保健中的公正性问题 |
一、糖尿病患者医保类型差异挑战公平的正义 |
(一)基于医保类型对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分层 |
(二)糖尿病患者社会分层的公正性评价 |
(三)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分层挑战平等健康权 |
二、优质医疗资源稀缺阻碍糖尿病医疗保健机会平等 |
(一)优质医疗资源及其稀缺性 |
(二)糖尿病健康管理所需优质医疗资源 |
(三)糖尿病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表现 |
(四)糖尿病医疗保健中优质医疗资源稀缺挑战机会平等 |
三、糖尿病患者个体的差异限制弱势群体多样医疗需求 |
(一)糖尿病患者个人健康投资能力及其影响 |
(二)糖尿病患者医疗保健支出能力及其影响 |
(三)糖尿病患者个人健康投资与医疗保健支出水平的差异 |
(四)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差异导致机会均等下的不公正 |
四、患者身份与履行道德责任的差异导致不同疾病转归 |
(一)糖尿病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 |
(二)不同人群糖尿病转归影响因素的差异 |
(三)糖尿病转归的不同挑战结果公正性与正义德性 |
第四章 糖尿病医疗保健中公正性问题的成因 |
一、糖尿病患者的基本医保待遇有待完善 |
(一)社会根本价值的实现需要公正的基本医保制度 |
(二)糖尿病患者社会根本价值的实现遇阻 |
二、糖尿病的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与需求尚未平衡 |
(一)糖尿病所需医疗资源分配的整体情况 |
(二)糖尿病患者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 |
(三)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与需求失衡影响糖尿病医疗保健 |
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保障存在差异 |
(一)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机会不同 |
(二)糖尿病患者医疗资源利用的差异 |
(三)糖尿病患者自我行为能力不同 |
(四)糖尿病患者家庭监督能力不同 |
(五)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保障能力不同 |
四、糖尿病管理中政府责任缺失 |
(一)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体系不健全 |
(二)政府部门对糖尿病医疗保健的投入不均衡 |
(三)政府部门对糖尿病管理的协调责任缺失 |
(四)政府部门对糖尿病管理的监管职责缺位 |
第五章 实现糖尿病医疗保健公正的策略 |
一、实现糖尿病医疗保健的制度公正 |
(一)确保糖尿病医疗保健制度道德化 |
(二)保障糖尿病患者享有公正的基本医疗权利 |
(三)以补偿原则缩小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天然差别 |
二、逐步实现糖尿病患者基本医保待遇的统一 |
(一)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普惠而适度”的基本医保 |
(二)逐步实现“三保合一”惠及糖尿病患者 |
(三)取消城乡糖尿病患者医保的“一制多档” |
(四)提高医保统筹层次,降低糖尿病致贫风险 |
(五)通过医保政策倾斜引流糖尿病患者回归基层 |
三、合理配置糖尿病管理的医疗卫生资源 |
(一)合理配置城乡糖尿病医疗卫生资源 |
(二)推进糖尿病管理的医联体模式 |
四、为弱势人群开展多种糖尿病管理渠道 |
(一)减弱糖尿病患者家庭灾难性支出的风险 |
(二)保障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供应 |
(三)鼓励糖尿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 |
五、强化糖尿病管理中的政府职责 |
(一)增加对糖尿病管理的财政投入 |
(二)加强糖尿病医疗保健领导体制建设 |
(三)完善糖尿病健康教育体系 |
(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糖尿病医疗保健工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3)社区中老年人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证候分布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睡眠障碍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1 睡眠障碍定义、分类和诊断工具 |
2 睡眠障碍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
3 睡眠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睡眠障碍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候分布研究进展 |
1 睡眠障碍中医病名溯源 |
2 睡眠障碍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3 睡眠障碍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方案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分布规律 |
2.2 焦虑、抑郁情况 |
2.3 社区不同特征中老年人睡眠情况统计 |
2.4 社区中老年人不同焦虑、抑郁者睡眠情况统计 |
2.5 社区中老年人睡眠质量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
2.6 社区中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因子分析 |
2.7 社区中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
3 讨论 |
3.1 社区中老年人睡眠情况分析 |
3.2 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 |
3.3 睡眠障碍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附录3 广泛性焦虑量表 |
附录4 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 |
附录5 中医症状调查表 |
个人简介 |
(4)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构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文献综述 |
1 成功老龄 |
1.1 成功老龄的概念 |
1.2 成功老龄的质性研究进展 |
1.3 成功老龄干预的研究进展 |
2 2型糖尿病与中医体质 |
2.1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 |
2.2 中医体质的概论 |
2.3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 |
2.4 中医体质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
3 中医体质与生活质量、中医体质与成功老龄、成功老龄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
3.1 中医体质与生活质量 |
3.2 中医体质与成功老龄 |
3.3 成功老龄与生活质量 |
4 理论基础:健康信念模式 |
老年人成功老龄态度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Meta整合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纳入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结果 |
2.3 Meta整合结果 |
3 讨论 |
3.1 本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3.2 Meta整合结果分析和启示 |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和中医体质健康教育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料收集 |
2.2.2 资料整理与分析 |
2.2.3 伦理 |
2.2.4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对成功老龄的态度 |
3.3 对中医体质健康教育的态度 |
4 讨论 |
4.1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成功老龄的态度 |
4.2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中医体质健康教育的态度 |
4.3 成功老龄与中医体质健康教育的共通之处 |
德尔菲法专家函询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确立课题组 |
2.2 确定函询专家 |
2.3 设计函询问卷 |
2.4 统计学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专家的基本情况 |
3.2 专家的积极程度 |
3.3 专家的权威程度 |
3.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3.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3.6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
3.7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
4 讨论 |
4.1 构建方法的探讨 |
4.2 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构建方案的框架,使方案更系统 |
4.3 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的必要性 |
4.4 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的可靠性 |
4.5 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的可行性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性 |
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5)济南市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与老年衰弱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理论综述 |
1 老年衰弱的相关研究 |
1.1 老年衰弱的定义 |
1.2 社区老年衰弱的测评工具 |
1.3 老年衰弱影响因素的研究 |
2 久坐行为的相关研究 |
2.1 久坐行为的定义 |
2.2 久坐行为的测评工具 |
2.3 久坐行为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
2.4 老年人久坐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
3 老年人久坐行为和老年衰弱的相关研究 |
3.1 老年人久坐行为和老年衰弱关系的研究 |
3.2 久坐行为影响老年衰弱的可能机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样本量 |
2 研究工具 |
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
2.2 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量表) |
2.3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 |
2.4 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自填式长卷) |
2.5 衰弱身体表型(frailty phenotype,FP) |
2.6 质性访谈提纲 |
3 研究方法 |
4 数据整理及统计学分析 |
5 质量控制 |
6 伦理考虑 |
结果 |
1 社区老年人的一般资料 |
2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发生现状 |
3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1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与人口社会学资料 |
3.2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在人口社会学资料上的多重比较 |
3.3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与健康相关指标 |
3.4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在健康相关指标上的多重比较 |
3.5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 |
3.6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上的多重比较 |
3.7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与认知功能 |
4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
5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影响因素质性访谈结果 |
5.1 受访老年人一般资料 |
5.2 访谈内容转录稿 |
5.3 社区老年人质性访谈的结果 |
6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与老年衰弱的相关性分析 |
6.1 社区老年人的衰弱发生现状 |
6.2 非衰弱、衰弱前期和衰弱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
6.3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与衰弱状况及其指标的相关性 |
6.4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和老年衰弱的单因素分析 |
6.5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在衰弱状况上的多重比较 |
6.6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和衰弱状况及其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6.7 久坐行为筛查老年衰弱能力的ROC曲线分析 |
讨论 |
1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的现状 |
2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影响因素的量性结果分析 |
2.1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2.2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3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访谈结果分析 |
3.1 老年人独居可导致久坐行为的增加 |
3.2 个人因素可促使久坐行为的形成 |
3.3 躯体健康因素限制可导致久坐行为增加 |
3.4 认知功能减退可导致久坐行为增加 |
3.5 环境因素的限制可导致久坐行为增加 |
3.6 心理健康因素的限制可导致久坐行为增加 |
4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和老年衰弱的相关性研究 |
4.1 社区老年衰弱的发生现状 |
4.2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与老年衰弱呈正相关 |
4.3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是老年衰弱的危险因素 |
4.4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可以作为老年衰弱的筛查指标 |
结语 |
1 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点 |
2.1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影响因素混合研究 |
2.2 鲜见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和老年衰弱关系的研究 |
3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6)非医嘱离院患者离院原因及政策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价值与创新 |
(二)非医嘱离院行为的国内外研究 |
1.非医嘱离院定义 |
2.国内外综述 |
(三)理论基础 |
(四)研究内容、方法、设计与限制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3.研究设计 |
二、非医嘱离院患者描述统计 |
(一)数据来源 |
(二)患者入院医疗机构信息 |
(三)患者基本个人信息 |
(四)患者入院情况信息 |
三、非医嘱离院患者出院行为肇因 |
(一)质性研究 |
1.访谈结果描述与结论 |
2.研究原因讨论与剖析 |
(二)量化研究 |
1.研究结论与讨论 |
四、非医嘱离院行为之政策保障 |
(一)个人基本情况与患者福利支持 |
1.患者失业状况描述 |
2.患者购买保险情况描述 |
3.讨论与建议 |
(二)健康保障政策与患者健康维护 |
1.患者健康与健康保障的逻辑环 |
2.健康保障与医疗保障的共生圈 |
3.健康保障与健康促进的合力管 |
4.讨论与建议 |
(三)医保报销制度与患者利益保障 |
1.慢病保险系统与AMA的支撑性 |
2.大病保险系统与AMA的关联性 |
(四)相关法律法规与患者权利补充 |
1.案件判决信息汇总 |
2.案件判决相关讨论 |
(五)中国转诊政策与患者权益增偿 |
1.首诊制度与患者满意欠协调 |
2.服务质量与患者需求不对称 |
3.双向转诊与主体利益相冲突 |
五、结语展望与研究限制 |
(一)结语展望 |
(二)研究限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AMA患者质性访谈提纲 |
致谢 |
(7)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方案的构建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立题依据 |
1.2 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理论依据 |
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农村失能老人及照护者的远程照护认知体验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农村失能老人照护者对远程照护的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方案的构建 |
1 研究目的 |
2 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方案初稿的设计过程 |
3 形成专家咨询表 |
4 结果与分析 |
第四部分 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远程照护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化态度对积极老龄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文献回顾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及调查内容 |
2.4 资料收集 |
2.5 统计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问题 |
2.8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社区老年人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情况 |
3.2 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现状及在一般人口学上差异比较 |
3.3 社区老年人老化态度现状及在一般人口学上差异比较 |
3.4 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现状及在一般人口学上差异比较 |
3.5 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化态度与积极老龄化的关系 |
第四章 讨论 |
4.1 社区老年人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
4.2 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现状分析 |
4.3 社区老年人老化态度现状分析 |
4.4 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现状分析 |
4.5 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化态度对积极老龄化影响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综述) 积极老龄化测评工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1 量表信度、效度及相关性分析 |
2 一般情况 |
3 IPF患者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
4 IPF的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 IPF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2 量表得分分析 |
3 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
4 量表总分的影响因素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西医临床研究及中医生存质量评估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10)云南农村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患病、疾病经济风险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与现状 |
2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3 研究目标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1 调查人群的一般情况 |
2 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现状、生活行为方式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
3 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的疾病经济风险分析 |
4 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数量和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1 结论 |
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疾病经济风险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70岁以上离休干部卫生保健的相关性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 胡洁蔓. 吉林大学, 2021(01)
- [2]我国糖尿病医疗保健公正性问题研究[D]. 李枞.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2)
- [3]社区中老年人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证候分布调查研究[D]. 袁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构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D]. 于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济南市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与老年衰弱关系的研究[D]. 卢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非医嘱离院患者离院原因及政策保障研究[D]. 苟弘历. 广州大学, 2020(07)
- [7]农村失能老人远程照护方案的构建及效果评价[D]. 杜灿灿. 郑州大学, 2020(02)
- [8]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化态度对积极老龄化的影响[D]. 韩丽娜. 延边大学, 2020(05)
- [9]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相关性分析[D]. 于睿智.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云南农村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患病、疾病经济风险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研究[D]. 李潇. 昆明医科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