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下泵结构及应用改造

液下泵结构及应用改造

一、液下泵结构及应用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海翔[1](2021)在《基于Flexsim的液下泵装配线仿真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

元宇鹏[2](2021)在《新型带自吸罐地坑泵在脱硫系统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吸收塔地坑泵是脱硫系统中将吸收塔区域地坑收集的浆液及各类冲洗水泵送回吸收塔的设备。传统的地坑泵为液下立式泵,该类型地坑泵故障率高、维护量大。介绍了新型带自吸罐地坑泵的原理,阐述了广东粤电靖海发电有限公司1000 MW机组脱硫吸收塔地坑泵改造项目的实际案例,为类似工程案例提供参考借鉴。

孔志伟[3](2020)在《基于CMAC燃煤电站脱硫系统建模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为满足国家燃煤机组超低排放要求,燃煤电站过去数年中快速广泛地搭建了众多烟气洁净处理装置。这些设施服役后逐渐暴露出设计裕量大、改造过度等问题,致使相关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能源浪费。面对这一问题,传统的PID技术针对复杂系统调节能力的不足、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电站的快速推广使得众多学者致力于相关系统的智能优化研究。本文利用人工智能相关算法基于2×44640组数据对湿法脱硫系统展开了预测模型搭建、模型误差分析和结构确定以及工况优化三方面研究。预测模型搭建过程以系统出口SO2浓度和能耗为模型双输出,基于44640组数据,以小脑模型为基础,利用灰关联熵分析法辅助确定模型输入参数,依靠均匀设计法及其误差分析体系展开模型搭建实验与分析,提出并尝试利用小脑模型特征地址数进行误差拟合和分析预测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采用这一方法确定了平均误差小于1%的预测模型结构参数。最后,基于已确定模型结构,采用95%和5%的建模与验证数据分配比进行了模型验证。为比较小脑模型不同的误差分析方法以便模型搭建过程结构参数的确定,同时对特征地址数分析法展开进一步研究,基于另外44640组数据,利用均匀设计原理设计了4组实验组和1组预测组,对多元线性回归、多元二次回归、特征地址数分析、实际地址数拟合等方法展开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特征地址数分析法具有预测范围广、精度高、参数调节简单等明显优势,适合用于确定模型结构参数。此外,文中还对特征地址数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研究。在预测模型搭建和模型结构确定方法研究结束后,利用遗传算法和人工蜂群算法对具体工况进行寻优优化。寻优结果显示,与原始数据最佳运行状态相比,遗传算法和人工蜂群算法所得最佳运行参数下能耗削减幅度分别为30.38%和58.47%。

李虓[4](2019)在《强自吸离心泵机械密封热动力学行为研究及优化》文中指出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大量含油污水被集中回收后需经泵输送至污水处理装置进行统一处理,地下污水池中的含油污水一般都是通过长轴液下泵进行提升外送。近年来,因长轴液下泵故障导致的事故频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大部分是由于长轴液下泵的结构设计缺陷所致。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国内大部分化工企业开始停止使用长轴液下泵输送含油介质。一种新型的强自吸式离心泵被用来替换大量长轴液下泵。由于不同生产装置的污水池深度差异较大,机泵安装后使用并不理想,尤其机械密封泄漏故障频现,严重影响装置安全生产。本文针对芳烃抽提装置雨水调节池污水新安装的强自吸泵机械密封失效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本文根据强自吸泵的运行原理,将失效机械密封的工作状态划分为灌泵和正常运行两个阶段。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自吸泵机封的动环温度场进行了研究,又对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变形和热-力耦合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单端面机械密封在强自吸泵中使用时,由于在灌泵阶段发生干摩擦,干摩擦产生的摩擦热是导致机封发生失效的根本原因。机械密封在高温下发生环热裂,失去了密封效果,强自吸泵无法完成灌泵。根据失效机械密封的分析结果,文中对密封进行了优化设计,着重解决密封环热裂失效问题。重新对密封进行了选型,由单端面改为双端面,并增加了冷却分液。同时,借助ANSYS Workbench对新机械密封的温度场、热力耦合变形进行数据模拟验证优化效果。最后,经实际现场的使用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密封完全符合使用要求,彻底解决了强自吸泵在低液位苛刻环境下的运行难问题。

刘凯[5](2018)在《锅炉烟道气水膜除尘系统烟尘吸收液输送泵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锅炉烟道气水膜除尘装置烟尘吸收液输送工况环境分析,引出设备选型思路,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的材料性能及输送泵的结构。

张晓东[6](2018)在《液下泵在氯气处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氯气干燥工艺中,改用液下泵完善硫酸使用流程,并改造了使用的卸酸槽。改造后,降低了人员操作强度,提升了操作环节安全性,缩短了卸酸时间,提高了生产稳定性,从而实现生产效益提升。

刘琦[7](2016)在《硫磺液液下泵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硫磺液下泵是石化工业应用的过程设备,由于液态硫磺只能在135℃-145℃之间运输,所以对泵保温结构的要求很高。硫磺液下泵的结构特殊性也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性能差、振动大等问题。针对液硫运输过程中泵出现的问题,亟需对硫磺液液下泵进行设计,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试验,以降低出现问题事故的风险,降低成本。本文根据现场工艺条件确定设计参数,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套硫磺液下泵。本文以速度系数法进行过流部件的水力设计,采用先进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对设计过流部件仿真计算,以确定设计的准确性。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泵主要参数,通过设计获得了各过流部件的主要尺寸,利用Pro/E三维建模软件进行三维造型,然后使用ICEM CFD软件划分模型网格,利用先进的水力仿真软件CFX进行仿真计算,为之后的分析处理提供了基础。通过对泵保温结构以及轴强度进行了设计和校核,确保了泵运行的稳定性。此外,对轴及叶轮进行转子动力学研究,获得其固有频率,验证设计的可靠,并防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失效;对不同轴承支撑条件下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支撑下的振动情况。对液下泵进行试验研究,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并获得泵的性能曲线以及振动情况,试验结果证明了计算机仿真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武小伟,缐述娟[8](2015)在《自吸泵在污油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以某石化公司隔油池液下泵改造项目为例,对长轴液下泵和自吸泵在隔油池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并进行了相关计算。

杨燕[9](2015)在《乙炔P1812B污泥泵故障分析及改造应用》文中认为分析了乙炔车间清污分流装置65FY-80A污泥泵故障频发的原因,初步改造后效果不理想。经调研提出了以NTP80-36-80A气液混输同步排吸泵代替现有污泥泵的改造方案。通过技术改造,同步排吸泵使用效果良好,完全满足装置连续生产需要。

崔正军,赵锦文,蔺继英[10](2013)在《高效防爆自吸式液下泵在石化行业的应用》文中提出分析了市场上常见的长轴液下泵、普通自吸泵的主要结构原理及缺陷,介绍了一种专利高效防爆自吸式液下泵的始构型式、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使用安装方式,通过对高效防爆自吸式液下泵的性能优势和应用情况的说明,该系列专利产品是长轴液下泵和普通自吸泵的替代产品,具有高效、防爆、防冻、节能、环保的特点,标志着液下提上技术进入新时代。

二、液下泵结构及应用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液下泵结构及应用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2)新型带自吸罐地坑泵在脱硫系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坑泵改型更换论证
    1.1 改造前设备概况
    1.2 新型带自吸罐地坑泵原理
    1.3 带自吸罐地坑泵的特点
2 自吸式地坑泵更换施工
3 结束语

(3)基于CMAC燃煤电站脱硫系统建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工作及结构
第二章 脱硫系统数据处理与建模方法
    2.1 引言
    2.2 CMAC小脑模型
    2.3 SG滤波法
    2.4 灰关联熵分析法
    2.5 均匀设计与多元线性回归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脱硫系统CMAC预测模型搭建
    3.1 引言
    3.2 双循环湿法脱硫系统
    3.3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3.4 预测模型搭建实验与结果分析
        3.4.1 模型参数与评价指标确定
        3.4.2 实验组设计与分析
        3.4.3 预测组设计与验证
        3.4.4 CMAC特征地址数误差分析法
    3.5 预测模型结构确定与验证
        3.5.1 预测模型结构确定
        3.5.2 预测模型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MAC模型结构确定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参数确定与实验设计
    4.3 CMAC误差分析与结构确定
        4.3.1 多方法拟合与分析
        4.3.2 线性回归结构确定法
        4.3.3 特征地址数结构确定法
        4.3.4 实际地址数结构确定法
        4.3.5 特征地址数结构确定法的局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脱硫系统CMAC模型工况寻优
    5.1 引言
    5.2 遗传算法工况寻优
        5.2.1 遗传算法在CMAC中的应用
        5.2.2 遗传算法寻优案例
    5.3 人工蜂群算法工况寻优
        5.3.1 人工蜂群算法实践原理
        5.3.2 人工蜂群算法寻优案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参与发表作品

(4)强自吸离心泵机械密封热动力学行为研究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本研究的工程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P-503A/B泵参数
        1.1.3 P-503A/B泵的特点
        1.1.4 P-503A/B泵工作原理
        1.1.5 运行效果
        1.1.6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进程和趋势
        1.2.1 端面密封温度场研究进程
        1.2.2 端面密封设计研究进程
        1.2.3 发展趋势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现有机封测绘/参数计算
    2.1 机械密封主要参数
    2.2 端面比压计算
        2.2.1 I阶段端面比压计算
        2.2.2 II阶段端面比压计算
    2.3 PV值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密封环失效数值模拟分析
    3.1 ANSYS简介
    3.2 计算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
    3.3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3.4 温度场求解
        3.4.1 摩擦热热流密度计算
        3.4.2 热量分配
        3.4.3 温度场边界条件加载
        3.4.4 温度场数值模拟
        3.4.5 热力耦合数值模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械密封的优化设计
    4.1 密封系统布置
    4.2 优化设计方案
        4.2.1 总体方案
        4.2.2 具体结构设计方案
    4.3 机械密封的优化设计计算
        4.3.1 材料选用
        4.3.2 确定主要零件尺寸
        4.3.3 弹簧比压及端面比压计算
        4.3.4 平均滑动速度ν
        4.3.5 pcν值求解
    4.4 新动环尺寸图绘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优化后机械密封可靠性数值模拟
    5.1 计算模型的假设条件
    5.2 温度场分析
        5.2.1 摩擦热热流密度计算
        5.2.2 对流换热系数计算
        5.2.3 热量分配
        5.2.4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5.2.5 热边界条件加载
        5.2.6 温度场分析
    5.3 热力耦合分析
        5.3.1 边界条件加载
        5.3.2 热应力变形分析
    5.4 泄漏量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自吸式离心泵双端面机械密封现场试验
    6.1 机械密封测试现场准备
    6.2 机械密封试验测试技术
    6.3 试验步骤
    6.4 试验数据分析及结果判定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示的论文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成果信息

(5)锅炉烟道气水膜除尘系统烟尘吸收液输送泵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烟尘吸收液输送泵的技术要求
3 烟尘输送泵的材料选择
4 烟尘输送泵的结构选择
5 烟尘输送泵的实际应用
6 结语

(6)液下泵在氯气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基础
2 现状分析
    2.1 硫酸干燥工艺
    2.2 现工艺存在的问题
3 硫酸卸酸工艺改造方案
    3.1 液下泵的结构特点
    3.2 液下泵的缺点
4 改造卸酸槽
5 改造后运行效果
6 结语

(7)硫磺液液下泵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硫磺液下泵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转子动力学研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硫磺液液下泵的水力设计
    2.1 特性参数
    2.2 叶轮的水力设计
        2.2.1 叶轮主要尺寸的确定
        2.2.2 叶轮水力模型
    2.3 蜗壳的水力设计
    2.4 硫磺液下泵三维模型的建立
        2.4.1 叶轮流道三维模型
        2.4.2 蜗壳流道三维模型
        2.4.3 其它流道三维造型及泵内流道装配图
    2.5 硫磺液下泵的网格划分
    2.6 性能计算
    2.7 模型内部流动特性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硫磺液液下泵的结构设计
    3.1 结构设计
    3.2 保温结构设计
    3.3 轴的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
        3.3.1 轴的强度校核
        3.3.2 轴的临界转速计算
    3.4 转子动力学分析
        3.4.1 转子的振动模态模型
        3.4.2 模型建立及模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硫磺液液下泵的试验
    4.1 试验台的搭建
    4.2 特性曲线试验
    4.3 振动试验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自吸泵在污油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长轴液下泵的结构
2 新型自吸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 实例计算
    3.1 入口管路阻力损失
    3.2 该地区最大吸上高度
4 结束语

(9)乙炔P1812B污泥泵故障分析及改造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概况
2 液下泵故障原因分析及初步改造方案
    2.1 液下泵故障原因分析
    2.2 液下泵初步改造方案
3 同步排吸泵替代液下泵改造设计
    3.1 气液混输同步排吸泵的主要特点[4]
    3.2 同步排吸泵的工作原理
    3.3 气液混输同步排吸泵的适用范围
    3.4 气液混输同步排吸泵结构分析
4 同步排吸泵的应用情况及结论

四、液下泵结构及应用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lexsim的液下泵装配线仿真与优化[D]. 海翔.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
  • [2]新型带自吸罐地坑泵在脱硫系统的应用[J]. 元宇鹏.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11)
  • [3]基于CMAC燃煤电站脱硫系统建模优化研究[D]. 孔志伟. 东南大学, 2020(01)
  • [4]强自吸离心泵机械密封热动力学行为研究及优化[D]. 李虓.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3)
  • [5]锅炉烟道气水膜除尘系统烟尘吸收液输送泵的研究与实践[J]. 刘凯. 天津化工, 2018(02)
  • [6]液下泵在氯气处理中的应用[J]. 张晓东. 氯碱工业, 2018(02)
  • [7]硫磺液液下泵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刘琦.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8]自吸泵在污油系统中的应用[J]. 武小伟,缐述娟. 石化技术, 2015(12)
  • [9]乙炔P1812B污泥泵故障分析及改造应用[J]. 杨燕.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15(02)
  • [10]高效防爆自吸式液下泵在石化行业的应用[A]. 崔正军,赵锦文,蔺继英. 第二届全国炼油化工工程技术与装备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13

标签:;  ;  ;  

液下泵结构及应用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