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转换膜棉应用试验示范总结

光转换膜棉应用试验示范总结

一、棉花应用转光膜试验示范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王楠,焦子伟,李东育,陈晓露,王念平[1](2021)在《我国绿色设施农业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设施绿色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关键栽培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示范与应用。本文基于我国绿色设施农业生产现状和栽培关键技术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绿色设施农业种苗技术上如育种、育苗技术措施,模式栽培上如无土栽培和有土栽培措施,肥水管理上如施肥技术、灌溉技术和其他技术措施,病虫害防治上如法律法规保障、预测预报、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治方法与措施,现代智能化装备与技术上如机械智能化装备、现代智能化技术等措施,对其栽培关键技术进行集成与归纳总结,并对今后我国绿色设施农业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马兆嵘,刘有胜,张芊芊,应光国[2](2020)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现状与环境污染分析》文中提出农用塑料薄膜(农膜)作为设施农业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促进农业增产和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农膜使用量巨大且逐年不断增加,20多年来年使用量已增长4.05倍,从1991年的64.2万t增长到2017年的252.8万t。农膜的长期大量使用和缺乏有效的回收处理已导致"白色污染"加剧。本文介绍了农膜种类、组成成分和使用状况,分析了农膜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生态效应。提出了农膜的生产标准制定、正确使用以及有效的回收处理与再利用是降低农膜环境污染的主要方法,对农膜环境污染防控和构建农业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蔡鹏[3](2018)在《植物光合组分的分子组装及其光电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光合作用被认为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和发展,光合作用已形成了一套高效固定和转化太阳能的机制。然而,植物的实际光能利用率并不高。并且,农业生产中,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受光照条件的影响也很大。在已经开展的研究中,利用植物光合组分作为构筑基元组装光活性电极,通过纳米材料杂化及共组装手段从微观尺度上在体外模拟并调控光合作用,被认为是太阳能利用率问题最有潜力的解决途径之一。光系统Ⅱ(PSⅡ)作为光合作用的核心组件,由于其独具分解水的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本工作报告采用分子组装策略,以PSⅡ及相关光合器官类囊体膜(TM)作为构筑基元,可控制备了多种光活性复合膜,对复合膜的组装行为和光电性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特定化学环境变量对复合膜中PSⅡ光电子传递行为的影响,并对在光活性组分中极具应用潜力的喷涂层层组装方法进行了开发。1)首先通过水相合成法,制备了荧光发射峰位于680nm的水溶性碲化镉量子点。利用层层组装技术,将CdTe量子点与聚烯丙基氯化铵(PAH)共组装修饰到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表面,得到具有红色荧光的多孔薄膜,进一步在此多孔膜上吸附PSⅡ得到PSⅡ-PAH/CdTe复合膜。研究发现,当PSⅡ含量较低时,在波长为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所得复合膜的光电流密度比单纯PSⅡ薄膜的高10%-20%。这可归因于接触紧密的量子点与PSⅡ之间发生辐射能量传递,从而引起了光电流密度的提高。2)通过“一步共组装”将TM与氧化石墨烯在ITO表面制备得到复合膜修饰的光阳极,对其间接电子传递(MET)光电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氧化石墨烯所带的表面电荷可以提高局部电子传递体的浓度,从而提高MET光电流密度。当复合膜中氧化石墨烯与叶绿素质量比为2:1时,MET光电流密度最大,为单纯TM薄膜的近2.5倍。不同活性组分的抑制实验表明,该体系电子的传递路径为 PSⅡ→质体醌→[Fe(CN)6]3-/4-→ITO 电极。3)自主搭建可用于LbL的喷涂装置,运用LbL技术,成功地组装了 PAH/PSS聚电解质多层膜,研究了不同组装参数下多层膜的生长行为。通过对组装层数、溶液的聚电解质浓度、溶液的离子强度以及喷涂时间的改变,可在纳米尺度内精确的调控多层膜的厚度。

张朝[4](2018)在《东北地区农村蔬菜大棚保温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东北地区蔬菜大棚目前存在高能耗、低效率、低品质等问题,已经不能与目前的经济建设相适应,已经不能满足群众对蔬菜供给的要求。蔬菜大棚产业与其它产业相比,是一切产业的基础,关系到地区群众的菜篮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传统的蔬菜大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能够推动蔬菜大棚产业的现代化,需要在技术、管理、设备等多方面去改善,现代的蔬菜大棚产业必将会不断提升,占据大部分市场,从而实现东北地区蔬菜的自给。目前我国的蔬菜大棚产业刚刚起步,从国家层面还是各省市都在政策和技术上对其大力推广和支持。给农业劳动者补贴去改造现有的大棚,参加农业产业论谈会和学习新的管理技术。现代化的蔬菜大棚主要集中北上广等科研院所,在东北地区的蔬菜大棚产业发展极其缓慢,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和投入不是很多,主要的原因是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环境对于蔬菜大棚围护结构的保温、防冻等技术方面要求很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蔬菜大棚升级改造。本文从东北地区蔬菜大棚的实际出发,对于传统的大棚从大棚的发展过程和不同时间段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针对东北地区上特殊的气候条件,在传统的保温技术上进行分析,对于蔬菜大棚能耗和节能方面进行研究。最后针对蔬菜大棚维护结构墙体、前坡面、后坡面、地面等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性设计。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为东北地区农村蔬菜大棚保温技术研究再后续的研究上提供有力支撑,在现有的蔬菜大棚理论研究上作为补充。作者的研究能力和知识结构有限,希望国家能支持和推动蔬菜大棚产业的现代化,更好的服务好广大群众,形成一套适合东北地区农村蔬菜大棚保温技术研究上的一手资料。

周广胜,何奇瑾,汲玉河[5](2016)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和农业措施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气候变暖采取稳健的适应措施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该文综合了当前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进展及已有的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措施,指出适应资金严重不足,技术研发、应用与转让难以实施,以及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实施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着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有效实施;关于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仍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示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需要重点开展的研究任务,即农业气象灾变过程的新特点及其风险管理,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大数据决策管理系统研发及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气候区划与减灾保产技术研究,以切实推进农业适应气候变化,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课题组,贺登才,查迎新,李锦莹,洪涛,朱守银,程庆新,刘改芝[6](2013)在《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文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提出并研究农村物流问题,是关系到"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回顾、分析和研究了我国农村物流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报告里,您可看到以下五部分内容:农村物流在"四化同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基本形势我国农村物流的基本特点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农村物流当前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王刚[7](2012)在《不同施肥处理对骏枣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揭示骏枣叶绿素荧光参数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机制。以新疆阿克苏地区3年生骏枣为试验材料,分别以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处理;不同有机肥处理;不同浓度中量元素处理;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采用Handy PEA植物荧光效率仪测定骏枣在花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叶片的荧光参数,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荧光参数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方差分析和均值比较,在不同的氮磷钾施肥配比方案中,施用D配比(萌芽期施氮0.176kg/株、施磷0.123kg/株、施钾0.040kg/株;花期施氮0.132kg/株、施磷0.123kg/株、施钾0kg/株;果实膨大期施氮0.132kG/株、施磷0.123kg/株、施钾0.040kg/株。)骏枣的最大荧光产量和PSⅡ光能转换效率及PSⅡ电子传递活性最高。2.对不同有机肥施肥处理分析表明:骏枣花期D处理(农晨微生物菌肥+羊粪)表现出F0低,Fv/Fm高。在骏枣膨大期B处理(北京世纪万业源生物有机肥+羊粪)表现出F0相对较低,Fv/Fm较高。在骏枣成熟期则是C处理(新疆大海腾惠科技有限公司生物有机肥)F0相对较低,Fv/Fm较高。3.不同浓度中量元素施肥处理过程中,0.9g/L的硫浓度在骏枣的各个生育期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和PSⅡ最大光能转化潜力都表现出较高水平;1.0g/L的钙浓度花期的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和PSⅡ最大光能转化潜力较高。0.6g/L的钙浓度膨大期和成熟期的Fv/Fm和Fv/F0较高;0.5g/L的镁浓度花期和膨大期的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较高。成熟期则为1.0g/L的镁浓度较高。4.不同浓度微量元素施肥处理过程中:铁浓度为0.1g/L花期的最小荧光(F0)较低,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较高,铁浓度为0.2g/L膨大期和成熟期的最小荧光(F0)较低,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较高;锌浓度为0.1g/L花期和膨大期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较高。成熟期0.2g/L的锌浓度Fv/Fm值较高;硼浓度为0.15g/L花期和成熟期的Fv/Fm最高,膨大期0.3g/L的硼浓度Fv/Fm较高。

李桂亭[8](2010)在《稀土叶面肥等对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及葡萄十星叶甲与其天敌关系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进展并运用生态学、统计学、分类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肥东县和萧县不同处理葡萄园的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与天敌的关系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两地4种不同处理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肥东店埠镇葡萄园钕肥处理区共发现节肢动物35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6种,中性昆虫2种,捕食性天敌17种;镧肥处理区共发现节肢动物37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7种,中性昆虫2种,捕食性天敌18种;醋肥区共发现节肢动物35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7种,中性昆虫1种,捕食性天敌17种;清水对照区共发现节肢动物35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6种,中性昆虫1种,捕食性天敌18种。萧县葡萄园钕肥处理区共发现节肢动物31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6种,中性昆虫1种,捕食性天敌13种,寄生性天敌1种;镧肥处理区共发现节肢动物37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7种,中性昆虫5种,捕食性天敌14种,寄生性天敌1种;醋肥处理区共发现节肢动物34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9种,中性昆虫3种,捕食性天敌11种,寄生性天敌1种;清水对照区共发现节肢动物29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4种,中性昆虫3种,捕食性天敌12种,寄生性天敌1种。两地4个处理区的共同主要害虫是葡萄十星叶甲。另外,肥东县葡萄园主要害虫还有大蟋蟀、短额负蝗和葡萄天蛾,而萧县葡萄园主要害虫还有葡萄二星叶甲、黄潜蝇、葡萄瘿蚊、葡萄斑蛾和白星花金龟。两地4种处理葡萄园共同的主要天敌有草间小黑蛛、拟环纹狼蛛、粽管巢蛛、八点球腹蛛、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肥东葡萄园还有主要天敌鞍型蟹蛛,萧县葡萄园还有主要天敌中华草蛉和桃蚜茧蜂。肥东葡萄园钕肥区、镧肥区和醋肥区与清水对照区群落之间物种数、个体数、物种丰富度、植食性昆虫和天敌相对丰富度差异均不显着;萧县葡萄园只有镧肥区与对照之间物种数差异显着,其余差异不显着。2.通过对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4种处理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分析,得出各处理与清水对照的个体数之间相关,表现出时间上与对照的同步性,物种数之间不相关。萧县喷镧和喷钕处理与清水对照之间,物种数差异显着,两地其余处理与清水对照之间,物种数和个体数差异均不显着。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植食性昆虫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是群落的主导因素,其次是捕食性天敌的物种数和个体数,群落的时间结构的最优分割表明,肥东喷镧和喷钕处理区分段相同,其余均不相同。萧县4个处理第1和第2段相同,其余不同。3.为了明确施用稀土镧和钕的叶面肥对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系统调查和t检验得出,肥东县和萧县两地镧和钕与清水(CK1)和醋液(CK2)之间,捕食性天敌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植食性昆虫物种数和个体数和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着。总群落物种数与个体数的比值(稳定性值),肥东镧和钕与CK1之间t值为0.5592和1.0922,与CK2之间t值为1.2407和1.9178;萧县镧和钕与CK1之间t值为0.3533和0.8969,与CK2之间的t值为0.7067和0.4484; t值均小于to.05(2.07),其群落稳定性差异均不显着,表明镧和钕叶面肥对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影响不显着。对12次调查的捕食性天敌和植食性昆虫的物种数比值(Sn/Sp)进行分析,肥东喷镧和喷钕处理与CK1之间Sn/Sp的比值t检验的t值为0.5111和0.1499,与CK2的t值为0.1146和0.2466,CK1与CK2的t值为0.3476;萧县喷镧和喷钕处理与CK1之间Sn/Sp的比值t检验的t值为0.0976和0.0547,与CK2的t值为0.0975和0.1749,CK1与CK2的t值为0.2337,t值均小于t0.05,他们之间差异均不显着,表明两地两种稀土叶面肥对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内食物网络关系的复杂性影响不显着。对12次调查捕食性天敌和植食性昆虫的个体数比值(Sa/Sb)进行分析,肥东喷镧和喷钕处理与CK1之间Sa/Sb的比值t检验的t值为0.9427和0.9727,与CK2的t值为0.5023和0.5342,CK1与CK2的t值为0.4957;萧县喷镧和喷钕处理与CK1之间Sa/Sb的比值t检验的t值为0.8820和0.0345,与CK2的t值为0.0741和1.0572,CK1与CK2的t值为0.8571,t值均小于t0.05,它们之间差异均不显着,表明两地两种稀上叶面肥对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内食物网络关系的益害比影响不显着。4.为阐明稀上叶面肥对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和食饵功能团组成的影响,通过系统调查和数学分析得出,稀土元素镧、钕和醋(CK2)对肥东葡萄园节肢动物总群落、植食性昆虫亚群落和捕食性天敌亚群落的物种数、个体数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均不显着。稀土叶面肥对萧县总群落的物种数影响显着,镧对总群落物种丰富度影响显着,其余影响不显着。镧和钕元素对两地葡萄园中性昆虫亚群落的物种数和物种丰富度影响极显着,对个体数影响不显着,CK2对中性昆虫亚群落的物种数、个体数和物种丰富度影响均不显着;肥东县葡萄园镧肥区、钕肥区和CK2与CK1之间食饵功能团物种数的t值为3.4384、2.3911和2.0528,镧肥区和钕肥区与CK2之间食饵功能团物种数的t值为1.6397和0.6357;萧县葡萄园镧肥区、钕肥区和CK2与CK1之间食饵功能团的物种数t值为2.2909、2.3223和0.3674,镧肥和钕肥区与CK2之间的t值为2.7533和2.7744,表明镧肥和钕肥对两地食饵功能团的物种数影响均显着。肥东县镧肥区、钕肥区和CK2与CK1之间食饵功能团的个体数t值为1.3047、1.0338和0.2300,镧肥区和钕肥区与CK2之间的t值为1.6014和1.1835;萧县镧肥区、钕肥区和CK2与CK1之间食饵功能团的个体数t值为1.0431、1.0245和0.7369,镧肥区和钕肥区与CK2之间的t值为0.9495和0.9490;两地处理与CK1和CK2之间食饵功能团的个体数t值均小于t0.05,表明稀土叶面肥对两地食饵功能团个体数影响不显着。稀土叶面肥对肥东葡萄园食饵功能团物种丰富度影响很小,萧县镧肥和钕肥与CK2之间物种丰富度的t值为2.1709和2.0226,差异显着。综上所述,稀土叶面肥对葡萄园中性昆虫亚群落和食饵功能团的物种数影响显着。5.为了在运用葡萄丰产栽培措施的同时,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进行葡萄十星叶甲的综合防治,对萧县和肥东县两地四种处理葡萄园十星叶甲与其主要天敌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和生态位分析法对两者之间在数量、时间和空间格局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经综合排序得出,萧县喷水处理区十星叶甲主要天敌是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和拟环纹狼蛛,喷醋处理区十星叶甲主要天敌是拟环纹狼蛛、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喷钕处理区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喷镧处理区主要天敌是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草间小黑蛛。肥东县喷水处理区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和拟环纹狼蛛,喷醋处理区主要天敌是拟环纹狼蛛、草间小黑蛛和龟纹瓢虫,喷钕处理区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拟环纹狼蛛和八斑球腹蛛,喷镧处理区主要天敌是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和拟环纹狼蛛。萧县和肥东县两地之间各处理的十星叶甲主要天敌的种类和位次差别明显。6.通过分析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差异及喷施醋肥对葡萄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为葡萄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两地喷水(CK)和喷施醋肥葡萄园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对照区之间葡萄二星叶蝉差异极显着(t=2.9891),两地喷施醋肥区之间,葡萄短额负蝗及葡萄二星叶蝉差异显着(t值为2.2789和2.5170),天敌三突花蟹蛛(t=2.1712)差异显着。肥东对照区和喷施醋肥区之间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差异均不显着,萧县对照区与喷施醋肥区之间各种害虫种群差异均不显着。两地醋肥与对照区之间物种数和个体数之间差异均不显着,表明喷施醋肥对葡萄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影响较小7.为了推广镧肥和钕肥等葡萄增产措施,明确两种稀土肥料对葡萄园害虫和天敌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和系统检验,结果表明:(1)两地葡萄园主要害虫是葡萄十星叶甲、葡萄二星叶蝉、黄潜蝇和大蟋蟀。(2)两地葡萄园主要天敌为拟环纹狼蛛、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粽管巢蛛、龟纹瓢虫和蚜茧蜂。(3)喷钕、喷镧、喷醋和喷水处理区之间,葡萄十星叶甲的F值肥东的为0.3656,萧县的为0.9404,萧县葡萄二星叶蝉的F值为0.4596,黄潜蝇的F值肥东的为1.3820,萧县的为0.0167,大蟋蟀的F值肥东的为0.219,萧县的为0.9704,F值均小于F0.05(3,44)(2.80)。表明两种稀土叶面肥和醋液及清水四种处理之间四种主要害虫的差异不显着。即稀上叶面肥对主要害虫种群数量影响不显着。(4)喷钕、喷镧、喷醋和喷清水处理区之间,拟环纹狼蛛的肥东F值为0.1332,萧县的F值为0.1649;草间小黑蛛的F值肥东为0.0239。萧县的为0.5654,八点球腹蛛的F值肥东的为0.5654,萧县的为0.1246;粽管巢蛛的F值肥东的为0.6518,萧县的为0.3682,龟纹瓢虫的F值肥东的为0.0235,萧县的为0.3559,蚜茧蜂的F值萧县的为0.0258,F值均小于Fo.05(3,44)(2.80),表明四种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即稀土叶面肥对天敌种群数量影响不显着。(5)喷钕、喷镧、喷醋和喷清水处理,两地之间拟环纹狼蛛的t值依次是0.97、1.36、0.65、和0.47,早间小黑蛛的t值依次是0.12、0.90、1.42和0.783,八斑球腹蛛的t值依次是2.03、1.76、0.47和0.25,粽管巢蛛的t值是0.71、0.87、0.47和0.49龟纹瓢虫的t值依次为1.26、1.60、1.47和1.37,蚜茧蜂的t值依次为1.00、1.21、1.05和1.20,两地同一处理之间5种主要天敌的t值均小于t0.05(2.07),差异均不显着。两地之间喷钕、喷镧、喷醋和喷清水处理黄潜蝇的t值为1.76、1.18、1.39和1.49;大蟋蟀的t值为1.43、1.43、0.86和1.62,表明黄潜蝇和大蟋蟀同一处理之间t值均小于t0.05,差异不显着。两地葡萄十星叶甲喷醋处理的t值为4.58,t>t0.01(2.82),差异极显着,其余处理的t值小于t0.05,葡萄二星叶蝉喷钕处理的t值为2.52,喷醋处理的t值为2.51,t值均大于t0.05(2.07)差异显着,喷水处理的t值为2.89,t值大于t0.01(2.82),差异极显着,萧县葡萄园的葡萄十星叶甲和葡萄二星叶甲种群数量均大于肥东葡萄园,差异可能是生态环境不同所致。

郑有才[9](2008)在《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的增温保墒及其产量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将人造农田微工程和地膜全地面覆盖相结合,集农田微域集水和地膜覆盖两大技术优点于一体的作物栽培新技术。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垄型,覆膜方式,地膜类型和揭膜时期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的增温保墒及其产量效应,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1.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有显着影响,各处理之间差异显着,全膜双垄沟栽培单株平均薯重达584g,产量最高为28479.01kg/ hm 2,对照露地产量最低只有22697.87kg/hm2。草膜双覆栽培模式商品率最高,达到了82.89%,全膜双垄沟栽培商品率较低为77.53%,低于草膜双覆栽培马铃薯处理5.36%,对照露地商品率最低仅有70.08%;全膜双垄沟栽培技术较露地栽培技术可显着缩短马铃薯生育期,实现提早成熟。全膜双垄沟马铃薯栽培技术使马铃薯生长发育加快,长势旺盛,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三个处理。纵观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各处理不同土层贮水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全膜双垄沟栽培处理含水量最高。不同土层土壤温度的变化,四个处理土壤温度在四个土层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土壤温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生育前期,全膜双垄沟栽培各耕层地温均高于其他三个处理,较对照露地栽培的土壤温度平均提高了2.3℃差异显着;生育期后期,各处理间土壤温差较小差异不显着。在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地上、地下各部分干物质积累遵循慢—快—慢的变化规律,整个生育期内各部干物质积累全膜双垄栽培模式显着高于对照露地。2.转光地膜覆盖栽培加快了马铃薯生长发育的进程,生长势最为旺盛,各生育期较对照露地提前,生育天数缩短为118d,提前成熟。转光地膜覆盖栽培出苗率最高为83.24%。能提高耕层温度,尤其是在苗期。转光地膜覆盖单株平均薯重最重,达558g;转光地膜覆盖产量最高为28750.71kg/ hm2,较露地对照增产26.42%,达到极显着性差异;商品率黑色地膜覆盖处理最高为78.43%,略高于转光地膜覆盖栽培处理。3.全生育期覆膜、现蕾期揭膜、膨大期揭膜处理较露地对照出苗提前12d,全生育期缩短,成熟期提前。不同处理间土壤含水量和土温在时空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在时间上各层土壤水分含量和土温差异随生育进程前期逐渐升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空间上各层土壤水分含量和土温差异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各处理间差异随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进程而递减,发育前期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大,而到后期差异逐渐缩小。各处理土壤温度在五个土层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即土壤温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浅层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较大,20cm,25cm处的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温度与气温变化趋势相一致。从齐苗期到盛花期,处理全程覆膜、现蕾期揭膜、盛花期揭膜间土壤温差较小,较露地栽培土壤温度高2~2.5℃。生育后期,四个处理间土壤温度差变幅较小,差异不明显。在各生育时期,全生育期覆膜的地温、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露地地温、土壤含水量相比最低;以全生育期覆膜处理的产量最高,达27957.27kg/hm2,较露地种植增产23.17%,较盛花期揭膜较之减产。商品率现蕾期揭膜处理最高,为85.43%,略高于盛花期揭膜处理3.15%。较全生育期覆膜处理高9.99%,差异显着;现蕾期揭膜可解决商品率低和白色污染问题。

王峰,余璐[10](2004)在《农业科技推广的排头兵——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文中研究指明

二、棉花应用转光膜试验示范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花应用转光膜试验示范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绿色设施农业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1 种苗技术研究进展
        1.1.1 育种技术
        1.1.2 育苗技术
    1.2 模式栽培研究进展
        1.2.1 无土栽培
        1.2.2 有土栽培
    1.3 肥水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1.3.1 施肥技术
        1.3.2 灌溉技术
        1.3.3 其他技术措施
    1.4 病虫害防控研究进展
        1.4.1 法律法规保障
        1.4.2 预测预报
        1.4.3 农业防治技术
        1.4.4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1.4.5 生物防治
        1.4.6 化学防治
    1.5 现代化、智能化装备与技术应用进展
        1.5.1 现代化、智能化装备应用
        1.5.2 自动、智能化技术
2 绿色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

(2)农用塑料薄膜使用现状与环境污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农膜种类、成分及特性(Types,consti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plastic film)
    1.1 农膜种类
        1.1.1 棚膜
        1.1.2 地膜
    1.2 农膜组成成分
    1.3 农膜特性
        1.3.1 耐久性
        1.3.2 光学特性
        1.3.3 红外传输
        1.3.4 抗滴防雾性
2 农膜的使用状况(Use of agricultural film)
    2.1 棚膜使用状况
    2.2 地膜使用状况
3 农膜的环境污染(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film)
    3.1 土壤污染
    3.2 植物和作物污染
    3.3 塑料和微塑料污染
    3.4 其他污染
4 农膜的处理、防治与管理(Treatment,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4.1 农膜的回收处理
        4.1.1 焚烧
        4.1.2 填埋
    4.2 农膜的防治技术
    4.3 农膜的管理政策
        4.3.1 国内
        4.3.2 国外
5 结论与建议(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3)植物光合组分的分子组装及其光电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合作用
        1.1.1 光合作用概述
        1.1.2 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
        1.1.3 太阳能的高效利用
    1.2 光系统Ⅱ与光合电子传递
        1.2.1 光系统Ⅱ的结构
        1.2.2 发色团
        1.2.3 放氧复合物OEC
        1.2.4 光合作用分解水及光合电子传递
    1.3 光系统Ⅱ的分子组装
        1.3.1 光系统Ⅱ蛋白复合物的提取与纯化
        1.3.2 电极的纳米结构化
        1.3.3 利用自组装单层膜固定PSⅡ
        1.3.4 利用氧化还原聚合物包埋PSⅡ
        1.3.5 层层组装多层膜
    1.4 层层组装技术
        1.4.1 层层组装技术概述
        1.4.2 层层组装技术的分类
        1.4.3 层层装技术的潜在应用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光系统Ⅱ/荧光量子点共组装复合膜及其光电性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
        2.2.2 测试仪器
        2.2.3 富含PSⅡ的类囊体膜的提取
        2.2.4 水溶性碲化镉量子点的制备
        2.2.5 复合膜光阳极的组装
        2.2.6 光阳极光电性质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近红外荧光量子点的合成
        2.3.2 富含PSⅡ的类囊体膜的提取
        2.3.3 复合膜的组装
        2.3.4 复合膜的光电性质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类囊体膜/氧化石墨烯共组装复合膜及其光电性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
        3.2.2 测试仪器
        3.2.3 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3.2.4 类囊体膜的提取
        3.2.5 复合膜在电极表面的组装
        3.2.6 光阳极光电性质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组装材料的制备
        3.3.2 电极的组装
        3.3.3 复合膜的光电性质
        3.3.4 电子传递路径
    3.4 本章小结
    附图
第四章 喷涂层层组装制备聚电解质薄膜及其生长行为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
        4.2.2 聚电解质多层膜的组装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多层膜的形貌及吸光度表征
        4.3.2 聚电解质浓度以及喷涂时间的影响
        4.3.3 离子强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站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获得的项目资助

(4)东北地区农村蔬菜大棚保温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现状
        1.3.1 国外大棚发展概况及保温性能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大棚发展概况及现状
        1.3.3 国内节能型大棚的发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东北地区农村蔬菜大棚保温技术综述
    2.1 蔬菜大棚定义
    2.2 蔬菜大棚保温原理
    2.3 保温措施
        2.3.1 保温被
        2.3.2 改善墙体结构
        2.3.3 建造防寒沟
        2.3.4 调控室内的环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北地区蔬菜大棚保温性能的关键技术研究
    3.1 控制性指标限定值确定
    3.2 蔬菜大棚围护结构优化设计
        3.2.1 大棚墙体保温设计
        3.2.2 迎光面保温设计
        3.2.3 背光面保温设计
        3.2.4 防寒沟保温设计
        3.2.5 地面热交换系统设计
    3.3 采暖与节能技术措施优选
        3.3.1 采暖措施优选
        3.3.2 节能技术措施优选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北地区蔬菜大棚保温技术案例分析
    4.1 工程项目概况介绍
    4.2 既有工程存在的问题
        4.2.1 温度分布不均匀
        4.2.2 棚膜使用时间过长
    4.3 主要改造方案
        4.3.1 大棚后墙和背光面
        4.3.2 大棚迎光面改造
        4.3.3 大棚地面改造
    4.4 环境测试
        4.4.1 试验内容及方法
        4.4.2 大棚的CFD数值模拟模型
        4.4.3 控制方程的离散和求解
        4.4.4 CFD计算软件介绍
        4.4.5 大棚温湿度场的CFD数值模拟
    4.5 模拟实验验证
    4.6 既有项目改造施工图纸
    4.7 保温技术经济性及其应用前景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5.2 课题展望
        5.2.1 蔬菜大棚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5.2.2 蔬菜大棚环境间题研究
        5.2.3 与蔬菜大棚配套的栽培技术
    5.3 前景分析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致谢

(6)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物流在“四化同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农村物流的概念及相关问题
        1. 农村物流概念的内涵
        2. 农村物流概念的外延
        (1) 农村物流与农产品物流。
        (2) 农村物流与农业物流。
        (3) 农村物流是复合型物流。
        3. 农村物流的特点
        季节性。
        生物性。
        分散性。
        多样性。
        复杂性。
        层级性。
    (二) 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的关系
        1. 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的区别
        (1) 空间覆盖不同。
        (2) 季节影响不同。
        (3) 市场主体不同。
        (4) 服务对象的不同。
        (5) 物流客体的不同。
        (6) 物流水平的不同。
        2. 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的联系与融合
    (三)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物流
        1. 城镇化与农村物流
        (1) 推进农村物流网络布局科学化。
        (2) 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3) 创新现代农村物流服务模式。
        2.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物流
        (1) 农村物流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四)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物流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 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在农村物流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北斗” (GPS) 技术在农村物流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3. RFID智慧感测技术在“云端化”农村物流平台的应用
    (五) 大力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
        1. 统一城乡物流发展规划, 发挥城市物流对农村物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2. 内部发展与外部引进并举, 培育农村物流有效经营主体
        3. 加大对农村物流发展的财政与金融支持力度
        4. 积极探索城乡物流对接的新模式
二、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基本形势
    (一) 农业生产资料物流
        1.农业生产资料物流的基本状况
        (1) 化肥。
        (2) 农机。
        (3) 农膜。
        (4) 农药。
        2.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创新特点和亮点
        (1) 农资物联网技术得以在“新网工程”中实践应用
        (2) 供销合作社农资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模式
        (3) 中邮物流与农资企业模式
        (4) 农资物流园区集成物流服务商业模式
        (5) 电子商务双向流通的“上农网”模式
    (二) 农产品物流
        1. 农产品物流基本情况
        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为农村物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 粮食物流加快物流中心建设。
        (2) 棉花物流推动疆棉外运。
        (3) 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升级改造。
        (4) “农超对接”继续快速推进。
        (5) 探索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2. 农产品市场建设进展与特点
        (1) 市场布局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 市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3) 市场服务功能逐步配套。
        (4) 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5) 市场管理向信息化现代化推进。
    (三) 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
        1. 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基本状况
        2. 农村日用品物流特点
    (四) 再生资源物流
        1. 再生资源物流的基本情况
        (1) 回收总量基本情况。
        (2) 回收总值基本情况。
        2. 再生资源物流发展的特点
        (1) 再生资源行业社会贡献大。
        (2) 网上交易发展迅速。
        (3) 循环经济效益凸显。
        (4) 行业竞争性比较充分。
        (5) 国家支持力度大。
三、我国农村物流的基本特点
    (一) 国家对农村物流高度重视,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二) 物流 (产业、加工) 园区建设成为农村物流建设的热点。
    (三) 电子商务、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等, 推动农村物流进一步升级。
    (四) 冷链物流成为农村物流发展的新动力。
    (五) 农村物流成为物流界研究探索的“热点领域”。
    (六) 经营型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的融合助推农村物流拓展。
    (七) “终端兼营”与“一网多用”是农村物流最显着的特色。
    (八) 供应链理念得到有效普及和自觉性应用。
四、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五、发展农村物流当前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 抓住机遇, 用好政策, 推动农村物流快速发展。
    (二) 科学规划, 改革创新, 推动农村物流资源整合优化。
    (三) 适应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需求, 推动农村物流转型升级。
    (四) 提高科技装备水平, 提升农村物流整体素质。
    (五) 构建农产品供应链, 提高农村物流整体竞争力。
    (六) 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 拓展农村物流功能。
    (七) 强化管理, 努力降低农村物流成本。
    (八)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农村物流健康发展。

(7)不同施肥处理对骏枣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荧光分析技术的概念
    1.2 荧光诱导动力学及其参数
    1.3 国内外对植物荧光特性逆境条件下的研究
    1.4 国内外对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1.5 本试验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骏枣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分析
第3章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骏枣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第4章 叶面喷施中量元素对骏枣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分析
第5章 叶面喷施微量元素对骏枣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分析
第6章 讨论
    6.1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骏枣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
    6.2 不同有机肥对骏枣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
    6.3 不同中量元素对骏枣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
    6.4 不同微量元素对骏枣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稀土叶面肥等对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及葡萄十星叶甲与其天敌关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群落生态学
        1.1 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意义
        1.2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研究
        1.2.1 群落组成
        1.2.2 群落的结构
        1.3 群落的功能
        1.4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2 群落水平的害虫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
    3 群落水平上昆虫生态学的数学分析
    4 稀土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5 醋肥在农业中的应用
    6 葡萄的发展和生产现状
    7 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及稀上元素对病、虫害影响的研究
第二章 稀土叶面肥等对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生态条件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和抽样方法
        1.3 试验处理的安排
        1.3.1 试验处理
        1.3.2 喷施时间和方法
        1.4 调查方法
        1.5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葡萄园节肢动物种数差异
        2.2 不同处理葡萄园节肢动物个体数差异
        2.3 不同处理的葡萄园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差异
        2.4 不同处理葡萄园之间植食性昆虫功能团相对丰盛度差异
        2.5 不同处理葡萄园之间捕食性天敌功能团的相对丰盛度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稀土叶面肥等4种处理的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时间结构与动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生态条件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和抽样方法
        1.3 试验处理的安排
        1.3.1 试验处理
        1.3.2 喷施时间和方法
        1.4 调查方法
        1.5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地不同处理的节肢动物群落的时间结构变化
        2.2 各节肢动物群落的主分量分析
        2.3 各昆虫群落时间的最优分割
    3 小结
第四章 稀土叶面肥对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生态条件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1.3 抽样方法和试验处理的安排
        1.3.1 试验处理
        1.3.2 喷施时间和方法
        1.4 调查方法
        1.5 数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动态
        2.1.1 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差异
        2.1.2 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的时间格局变化
        2.2 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变化动态
        2.2.1 两地4种处理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
        2.2.2 各亚群落的多样性差异
        2.3 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相对稳定性的变化
    3 小结
    4 讨论
第五章 稀土叶面肥对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和食饵功能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生态条件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1.3 抽样方法和试验处理的安排
        1.3.1 试验处理
        1.3.2 喷施时间和方法
        1.4 调查方法
        1.5 数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稀土微肥等对葡萄园总群落物种数、个体数的影响
        2.2 稀土微肥对总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2.3 稀土微肥对中性昆虫亚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影响
        2.4 稀土叶面肥对中性昆虫亚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2.5 稀土叶面肥对食饵功能团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影响
        2.6 稀土叶面肥对食饵功能团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不同处理的葡萄园葡萄十星叶甲 Oidesdecempunctata与其天敌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生态条件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和抽样方法
        1.3 试验处理的安排
        1.3.1 试验处理
        1.3.2 喷施时间和方法
        1.4 调查方法
        1.5 数学分析方法
        1.5.1 葡萄十星叶甲与其天敌在数量关系上的灰色系统分析
        1.5.2 时间及空间生态位分析
        1.5.3 空间格局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地不同处理的葡萄园害虫及其天敌发生状况
        2.2 两地不同处理的葡萄园葡萄十星叶甲与其主要天敌的数量关系
        2.3 两地不同处理的葡萄园葡萄十星叶甲与其天敌在发生时间上的关系
        2.4 两地不同处理的葡萄园十星叶甲与其天敌的空间关系
        2.5 两地不同处理之间的十星叶甲与其天敌关系的比较
        2.6 两地不同处理的葡萄园十星叶甲与其主要天敌聚集程度的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醋肥对黄河故道和江淮丘陵葡萄园害虫、天敌种群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生态条件
        1.2 试验处理的安排
        1.3 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地喷水处理的植食性昆虫的差异
        2.2 两地喷醋肥处理的植食性昆虫种群数量的差异
        2.3 喷水处理与喷醋肥之间害虫种群的差异
        2.4 两地喷水处理的葡萄园天敌种群数量的差异
        2.5 两地喷醋处理的葡萄园之间天敌种群数量的差异
        2.6 喷水和喷醋肥处理的天敌种群的差异
        2.7 两地两种处理之间植食性昆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稀土叶面肥等对葡萄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生态条件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1.3 抽样方法和试验处理的安排
        1.3.1 试验处理
        1.3.2 喷施时间和方法
        1.4 调查方法
        1.5 数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地葡萄园不同处理之间植食性昆虫种群数量
        2.2 两地不同处理之间主要害虫的差异
        2.3 两地葡萄园不同处理的天敌种群的数量
        2.4 两地不同处理的天敌种群数量差异分析
        2.5 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园相同处理的害虫、天敌种群之间的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和主持的项目

(9)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的增温保墒及其产量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1.2 我国北方旱作农田水分高效利用技术发展状况
    1.3 全膜双垄沟栽培技术概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和材料
    2.3 试验观测内容与测定方法
    2.4 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态生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3.1.1 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对地温的影响
        3.1.2 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1.3 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时期的影响
        3.1.4 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3.1.5 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3.1.6 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动态分析
    3.2 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栽培产量效应分析
        3.2.1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栽培对马铃薯生育时期的影响
        3.2.2 马铃薯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栽培对土温的影响
        3.2.3 马铃薯不同地膜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3.2.4 马铃薯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对产量的影响
    3.3 全膜双垄沟栽培不同时期揭膜对马铃薯生态生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3.3.1 马铃薯不同时期揭膜对耕层温度的影响
        3.3.2 马铃薯不同时期揭膜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3.3 不同时期揭膜对双垄覆盖马铃薯生育时期的影响
        3.3.4 马铃薯不同时期揭膜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10)农业科技推广的排头兵——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大科技推广,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二、与时俱进, 加快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
三、“三农”协作, 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1. 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始终坚持
    2. 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交流和培训。
    3. 大力开展技术普及宣传活动。

四、棉花应用转光膜试验示范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绿色设施农业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王楠,焦子伟,李东育,陈晓露,王念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21(18)
  • [2]农用塑料薄膜使用现状与环境污染分析[J]. 马兆嵘,刘有胜,张芊芊,应光国. 生态毒理学报, 2020(04)
  • [3]植物光合组分的分子组装及其光电性质研究[D]. 蔡鹏.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11)
  • [4]东北地区农村蔬菜大棚保温技术研究[D]. 张朝. 长春工程学院, 2018(04)
  • [5]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和农业措施研究进展[J]. 周广胜,何奇瑾,汲玉河. 应用气象学报, 2016(05)
  • [6]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J]. “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课题组,贺登才,查迎新,李锦莹,洪涛,朱守银,程庆新,刘改芝. 中国合作经济, 2013(09)
  • [7]不同施肥处理对骏枣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D]. 王刚. 新疆农业大学, 2012(04)
  • [8]稀土叶面肥等对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及葡萄十星叶甲与其天敌关系的影响[D]. 李桂亭. 安徽农业大学, 2010(07)
  • [9]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的增温保墒及其产量效应研究[D]. 郑有才. 甘肃农业大学, 2008(09)
  • [10]农业科技推广的排头兵——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J]. 王峰,余璐. 兵团工运, 2004(12)

标签:;  ;  ;  ;  ;  

光转换膜棉应用试验示范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