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工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丁明珉,魏洋,李国芬[1](2021)在《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基础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文中指出基础工程是土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对基础工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过程中,如何提高基础工程课程的育人效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实践和创新需要、课程建设需要不断充实与改进、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等问题。基于成果导向理念,开展教学改革并挖掘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探讨教学资源融入最新科研成果、教学方法注重启发与案例实践、建立思政案例库等教学改革措施,并进行了实践探索。
赵中华,刘爱霞,马丽珠[2](2021)在《基于产教融合的基础工程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产教融合的基础工程课程建设目的是实现课程建设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基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本文主要对基础工程课程建设进行研究,认为高校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产教协同优势,深入建设产教融合的基础工程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等。实施"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特色。
卢谅,刘朋,卢黎,王经天[3](2021)在《基于工程认证背景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认为在工程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培养面临更高的要求。作为土木工程大类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课程,传统土力学和基础工程课程存在教学内容多、学时少、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制约了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导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各项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专业工程认证要求。基于工程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四点毕业要求,相对应提出四点课程培养目标,结合教育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对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进行深层次、多方面地讨论,提出课程改革方案并加以实施,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分析总结具体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了教学改革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采取的具体改革措施较为有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思考能力、实际工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水平。
刘文豪[4](2021)在《基础工程教学软件的开发与扩展》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基础工程课程缺少课程设计环节问题,加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大连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经多年不懈努力,开发完成了“建筑基础智能选型3D教学仿真系统”教学软件。本文在该软件的基础上,运用WPF编程技术开发了题库及练习,运用restful风格接口及“四层架构”等技术开发了考试系统;结合基础工程在实践中的运用,运用了视频链接技术开发了虚拟实习,运用自动捕获异常技术捕获异常并彻底修复。主要工作如下:(1)在原软件的基础上,新增题库练习、考试系统、虚拟实习三大模块,进一步完善了软件面向教学的属性;(2)在桩基础设计模块中,新增群桩受水平荷载下的设计功能,完善了桩基础设计功能,使得软件功能与基础工程教学内容相匹配;(3)软件的Bug修复与界面优化。由于多模块间连接、数据库定义、模块间流程等存在大量连接问题,导致软件问题较多,经与软件公司合作,投入大量精力解决Bug问题,并对原系统的UI界面重新设计,使之具备基础工程特色;(4)软件推广。在大连理工大学基础工程班级本科生群体和从事基础工程教学教师群体中推广,并收集反馈问题,再进行整改。
顾琳琳,王振,章杨松[5](2021)在《建设契合时代精神的“基础工程”教学课堂》文中研究表明"基础工程"是土木应用型专业本科学生的主要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跨度大,涉及交叉学科多的特点。长期以来,该课程一直沿用以课堂教学为主,期末考核为辅的教学模式,缺乏实用性,已无法满足现今社会日益更新的工程应用的需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该文通过对"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等几个方面,探索"基础工程"课程的发展新方式。寻找课程教学中的创新点,打造时代新课堂,达到培养创新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的目的。
李彦龙,杜书廷[6](2020)在《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高校应用型课程建设——以基础工程课程为例》文中认为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成果导向教育OBE围绕着定义预期学习目标、实现预期学习目标、评价学习产出展开,有利于实现教育范式由内容为本向学生为本的根本转变。首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三方面,指出了基础工程课程中亟待改革的问题。其次,基于OBE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并提出了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措施,以及具备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双重功效的课程评价体系。进一步,建立了课程的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包括课程成绩评价、学生满意度调查和第三方评价。最后,介绍了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措施以及应用型教材的编写情况。
卢谅,何林耀[7](2020)在《现阶段“基础工程”课程突出问题及教学改革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介绍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原理,以及施工与监测的相关知识,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勘察测绘工程等专业教师重点教授、学生须认真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但目前基础工程课程普遍存在学生积极性差、教学质量不高、实践性不够突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本文将教学工作中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思考和讨论,以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思维为重要手段,深化基础工程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从基础工程的教学现状入手,以培养创新型、综合型人才为目的,通过调查问卷等方法分析可能造成现阶段教学问题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达到教学预期教学效果。
苏永慧[8](2020)在《默会知识视角下培养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培养学生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是工程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然而,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调查显示,工科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仍然偏弱,这是工程教育今后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研究表明,解决工程问题时所运用工程技能、经验、直觉和工程伦理等方面大多属于默会知识的范畴,其习得和传递方式依据默会知识的规律而进行。因此,提高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必须增强默会知识的传习。本文以提高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通过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探索如何从默会知识的视角出发,改进当前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培养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需求。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五个维度阐释了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依靠默会知识,进而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默会知识传习规律的认识,总结出默会知识需要在真实问题情境中“默而识之”,在实践中去锻炼、巩固和提升。笔者接着分析了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默会知识的适切性,剖析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中默会知识的获取路径,决定将经典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按照默会知识的传习规律做出改进,引入工程教育,以培养学生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改进的过程,是以最初医学领域教学中经典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为基础,以默会知识视角下的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改进,使其更加适用于工程教育学科教学的需要和发展,并且详细解释了该教学模式实施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实施条件、以及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的优势特色等。最后,在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的《基础工程》课程中实施该教学模式,制定详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流程,通过获得学习结果和研究数据来分析改进的教学模式的效果,为培养学生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寻找新思路。
唐仁华,夏力农,欧名贤[9](2020)在《“新工科”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文中认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突出"应用"二字;新工科建设突出一个"新"字,即要有新颖性、创新性、交叉融合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注重课程教学在持续改进的基础上支持其"培养目标"的达成.以上三方面在《基础工程》课程教学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但是必需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在分析现有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教学内容的融创性、教学方法的实用性、考核方式的全面性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曹志刚,马力,洪义,国振,李玲玲[10](2019)在《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基础工程建设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基础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工程已应用到海洋、交通、能源和环保等领域,传统课程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结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对浙江大学基础工程课程改革进行探索研究。一是将基础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案例拓展到海洋、交通、能源和环保等新领域;二是引入情景激发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课程参与感,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新时代的基础工程建设培养视野新、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的新型土木工程人才。
二、《基础工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础工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基础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一)理论教学内容较难适应学生工程实践的需求 |
(二)在线课程需要不断丰富和改良 |
二、“基础工程”课程改革目标与建设思路 |
(一)课程建设目标 |
1. 确保先进的教学内容 |
2. 采用一流的教学方法 |
3. 完善线上线下课程建设 |
(二)课程建设思路 |
1. 优化课程教学资源 |
2. 建立“基础工程”课程思政案例库 |
3. 教学方法更新 |
4. 教学模式改革 |
三、教学实践探索 |
四、结语 |
(2)基于产教融合的基础工程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产教融合的基础工程课程建设措施 |
(一)制订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建设目标 |
(二)建设突出产教融合的教学内容 |
1. 实施“两个突出”教学内容建设 |
2. 建设“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教学设计 |
(三)共建校企结合的教学条件 |
1. 校企共建基础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
2. 校企共编应用型基础工程教材 |
(四)深化产教融合的教学方法改革 |
1. 教学模式改革———多元化教学 |
2. 教学手段改革———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
3. 评价方法改革———重过程性评价的双重考核 |
(五)加强教学团队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
二、产教融合的基础工程课程建设特色与作用 |
(一)产教融合特色 |
(二)辐射引领作用 |
三、结语 |
(3)基于工程认证背景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1 课程内容多、杂且课时少,学生对学科知识掌握效果不佳 |
1.2 教材内容和工程实践相脱节 |
1.3 教育模式老化 |
1.4 缺乏思想品德及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 |
2 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及具体实施方案 |
2.1 以助教为引导的课内课外协同教学 |
2.2 增加工程案例学习,加强工程实践分析 |
2.3 深化实验改革,自主设计试验方案 |
2.4 组织微视频研讨,提高课程知识理解 |
3 教学改革成果 |
4 结语 |
(4)基础工程教学软件的开发与扩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2 系统设计方案 |
2.1 原系统介绍 |
2.1.1 原系统三大特性 |
2.1.2 原系统三大功能 |
2.2 新系统设计思路 |
2.2.1 题库练习 |
2.2.2 考试系统 |
2.2.3 虚拟实习 |
2.2.4 功能优化与漏洞修复 |
2.3 本章小结 |
3 开发技术及相关工具 |
3.1 VS开发工具集 |
3.2 四层架构 |
3.3 restful风格的接口 |
3.4 版本更新 |
3.5 用户自定义控件 |
3.6 本章小结 |
4 新增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 题库练习 |
4.1.1 闯关练习模块开发与应用 |
4.1.2 随机抽题模块开发与应用 |
4.1.3 题库管理模块开发与应用 |
4.2 考试系统 |
4.2.1 考试系统设计 |
4.2.2 服务器搭建 |
4.2.3 考试系统开发与应用 |
4.3 虚拟实习 |
4.3.1 虚拟实习设计 |
4.3.2 虚拟实习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5 软件优化与漏洞修复 |
5.1 功能优化 |
5.1.1 水平荷载下的群桩基础设计计算 |
5.1.2 原系统功能优化 |
5.2 漏洞修复 |
5.2.1 Bug处理 |
5.2.2 自动捕获异常 |
5.3 界面美化 |
5.4 软件推广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建设契合时代精神的“基础工程”教学课堂(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概况 |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课时短,内容多 |
(二)课程内容跨度大,学习难度大 |
(三)教学内容陈旧 |
(四)教学方式传统、师生互动不足 |
(五)考核手段单一 |
(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
三、课程思政建设 |
(一)课程育德目标 |
(二)课程与思政的融合 |
(三)预期成效 |
四、教学体系创新 |
(一)土木工程行业发展导向教学设计 |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 |
(三)问题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相结合 |
(四)倡导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
(五)课程学习中融入课程思政 |
五、教学模式改革 |
(一)教学内容重组 |
(二)教学方法改革 |
(三)教学手段改革 |
(四)考核方法改革 |
六、结语 |
(6)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高校应用型课程建设——以基础工程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中亟待改革的问题 |
(一)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且针对性不强 |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且教学手段单一 |
(三)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不合理 |
二、课程改革措施 |
(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
(二)教学方法改革 |
1.教学模式改革———案例式教学 |
2.教学手段改革 |
3.课程评价方法改革 |
4.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 |
三、保障条件 |
(一)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措施 |
(二)应用型教材建设 |
四、结语 |
(7)现阶段“基础工程”课程突出问题及教学改革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 目前教学存在的各种显着问题 |
(一) 教材内容未与时俱进 |
(二) 教学方法的单一 |
(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
二 问卷调查 |
(1)首先是调查对象的选择。 |
(2)问卷问题的设置以及结果。 |
三 针对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
(一) 不拘泥教材形式 |
(二)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多元化 |
(三) 将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结合起来 |
四 教改成果 |
五 结束语 |
(8)默会知识视角下培养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与缘起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默会知识 |
1.3.2 问题解决 |
1.3.3 教学模式 |
1.4 研究综述 |
1.4.1 默会知识概述 |
1.4.2 培养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1.5.3 研究技术路线 |
1.5.4 研究总体框架分析 |
第二章 培养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研究 |
2.1 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依靠默会知识 |
2.1.1 元认知维度默会知识 |
2.1.2 价值观维度默会知识 |
2.1.3 情感维度默会知识 |
2.1.4 人际维度默会知识 |
2.1.5 专业技能维度默会知识 |
2.2 基于问题的教学促进默会知识的获取 |
2.2.1 基于问题的教学提供情境基础 |
2.2.2 基于问题的教学提供认知途径 |
2.2.3 基于问题的教学中默会知识获取过程 |
第三章 默会知识视角下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构建 |
3.1 经典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概述 |
3.1.1 基于问题的教学界定 |
3.1.2 基于问题的教学缘起与发展 |
3.1.3 基于问题的教学经典实施模型 |
3.1.4 经典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的启示 |
3.2 依据默会知识改进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
3.2.1 理论基础 |
3.2.2 教学目标 |
3.2.3 实施条件 |
3.2.4 实施流程 |
3.2.5 教学实施中的默会知识 |
3.3 改进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
3.3.1 强调默会知识的获取 |
3.3.2 强调知识经验的演变过程 |
第四章 案例研究:《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
4.1 《基础工程》课程定位 |
4.2 《基础工程》课程默会知识分析 |
4.3 《基础工程》现有教学现状分析 |
4.4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
4.4.1 重整教学内容 |
4.4.2 教学主题 |
4.4.3 学情分析 |
4.4.4 教学目标分析 |
4.4.5 教学过程设计及默会知识分析 |
4.5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
4.5.1 试卷成绩分析 |
4.5.2 试卷默会知识成分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局限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基础工程教学大纲》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新工科”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基础工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 基础工程教学改革措施 |
2.1 教学内容突出一个“新”字,开展“融创性”教学研究 |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应用”二字 |
(1)以典型的工程案例为载体,将理论教学融于工程应用中 |
(2)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
2.3 构建课程考核标准体系,丰富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手段. |
(1)制定《基础工程》的课程培养目标 |
(2)教学实施和过程评价 |
(3)课程达成度评价 |
3 结语 |
(10)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基础工程建设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
(一)教学内容传统陈旧 |
(二)教学方式多为机械式灌输 |
(三)缺乏工程场景教学 |
(四)课程考核过于依赖笔试 |
二、基础工程课程建设举措 |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
1.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 |
2.教学内容精品化 |
(二)教学理念的转变 |
(三)基于“情景激发”的新教学模式 |
1.“情景激发式教学”之师生互动模式 |
2.“情景激发式教学”之课程设计与展示 |
3.“情景激发式教学”之工程实践演示教学 |
4.“情景激发式教学”之企业设计人员指导实践教学 |
(四)创新评价考核体系 |
三、基础工程课程建设效果评价 |
四、结语 |
四、《基础工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基础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丁明珉,魏洋,李国芬. 大学, 2021(43)
- [2]基于产教融合的基础工程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 赵中华,刘爱霞,马丽珠. 大学, 2021(35)
- [3]基于工程认证背景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卢谅,刘朋,卢黎,王经天.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1(04)
- [4]基础工程教学软件的开发与扩展[D]. 刘文豪.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5]建设契合时代精神的“基础工程”教学课堂[J]. 顾琳琳,王振,章杨松. 教育教学论坛, 2021(06)
- [6]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高校应用型课程建设——以基础工程课程为例[J]. 李彦龙,杜书廷. 高等建筑教育, 2020(03)
- [7]现阶段“基础工程”课程突出问题及教学改革措施[J]. 卢谅,何林耀. 教育现代化, 2020(48)
- [8]默会知识视角下培养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D]. 苏永慧.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9]“新工科”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J]. 唐仁华,夏力农,欧名贤. 长沙大学学报, 2020(02)
- [10]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基础工程建设探索[J]. 曹志刚,马力,洪义,国振,李玲玲. 高等建筑教育,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