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并联键防雷

输电线路并联键防雷

一、送电线路的并行重点防雷(论文文献综述)

万保权,史兴华,冯华,方玉群,秦威南,何旺龄[1](2022)在《平行架设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在输电走廊紧缺的地区,特高压线路架设时难免会与其他特高压或超高压线路平行架设,走廊附近区域电磁环境较为复杂,需要深入研究。通过建立三种不同形式平行架设交流输电线路模型,对平行架设区域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线路间距减小会使强电磁环境区域减小,但幅值会有一定提高;平行架设线路高度对工频电磁场分布的影响大于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总体来说,特高压输电线路平行架设产生的电磁环境与导线高度和平行线路间距相关,在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限值达标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平行架设线路的间距。研究成果对线路走廊紧张地区的特高压线路设计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陈文栋[2](2020)在《具有CMD逻辑复用功能的高压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目前,超高压、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国网电力公司电网基础建设将实现智能化、大容量、大跨度输送电力等功能,与此同时,对于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的任务也在相应加大。由于客观原因,大量的高压输电线路都分布在户外,并且覆盖面积广,容易受到恶劣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损害,另外电压等级越高的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概率也越高。因此有效的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状态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人工检测不仅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而且也无法做到实时检测,工作效率差,检测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现有的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模式尚存在一定的弊端,无法适应输电线路的高速发展。本文对目前的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了高压输电线路运维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了威胁高压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基于对我国现有的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水平和巡检工作的情况,总结了当前面向高压输电线路的巡检方案和管理模式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具有通用模块定义逻辑复用功能的高压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该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多维数据联合检测,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采集输电线路线路护区图像和线路温度信息,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温度越限告警,能够及时发现输电线路运行隐患,提高巡检效率;2)通过手机微信、手机APP随时随地进行远程巡检,接收隐患告警信息,实现输电线路护区范围内作业违章的语音或自动声光告警,有效避免突发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3)具有接入多种类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信息的扩展能力,将在线监测状态量与护区图像信息融为一体;4)具有分布式处理及系统级联功能,利于市级、省级多级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方便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本文对具有CMD逻辑复用功能的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从工作原理、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等方面进行论述对该系统在充放电管理及切换、图片/视频拍照传输、功耗等方面进行实验,结果达到设计要求,在大规模安装使用后的一段时间内,跟踪统计本系统的监测效果,实验结果与统计数据印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李籽剑[3](2020)在《多管道结构压爆气流冲击熄弧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张,输电线路的受雷概率也逐渐增大,雷击跳闸导致的停电停工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与人民正常生活的稳定。传统防雷方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受到雷击强度、雷击类型、雷击方式等不可控因素的制约,在雷电冲击过电压下还是较容易引起闪络。后续工频电弧的持续燃烧不仅会造成线路跳闸还可能引发电气设备的永久性损坏,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现阶段亟待提出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断线率和事故率的新型防雷措施,以应对日益严重的雷害威胁。本文所研究的多管道灭弧装置具有多个电弧压缩管道,每个管道中部有引弧电极用来控制电弧路径,相邻管道构成灭弧室与气流喷口。装置采用了“冲击疏导,工频阻塞”的防雷理念,在雷电过电压下允许冲击闪络,但是不允许工频稳定建弧。在冲击电弧阶段,装置能够利用冲击能量触发膨胀压爆气流并作用于还未发展完全的工频电弧,有效地将工频电弧扼杀在极早“萌芽期”,避免线路雷击跳闸。本文通过理论建模、数值解析、仿真分析和一系列检测试验对多管道灭弧装置的冲击熄弧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并得出相应结论:(1)对电弧在多管道结构中的发展特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对交流电弧基本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有利于电弧熄灭的条件。建立了单元管道电弧发展和传热模型,得出电弧被压缩后急剧温升并将热量传导给管道空气是产生压爆气流的原因。总结出过零熄弧和冲击熄弧是多管道结构的两种灭弧方式,其中冲击熄弧占主导地位。(2)结合电弧磁流体力学理论和欧拉高速气流场模型,建立了多管道结构中电弧耦合压爆气流的简化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近似求解。解析结果表明:温度的变化滞后于电弧电流的变化。冲击电弧过后电弧电流出现了短暂的回升,但在气流的持续作用下,电弧最终熄灭。管道中部是压爆气流的发展起点,在电弧发展极早期此处就可产生速度840m/s,压力0.9Mpa的高速、高压的气流。冲击分量衰减的同时,气流和压力也从管道中部逐渐向两端发展偏移。电弧熄灭后,两端出现了负向速度通量。(3)利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多管道结构的灭弧过程和灭弧室几何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其中,灭弧仿真结果显示,温度的瞬时变化是产生压爆气流的关键因素。从速度、温度和电导率分布云图上看,灭弧室内空气被急剧加热后,气流速度峰值可达900m/s。高速压爆气流吹带电弧从灭弧室喷出形成电弧喷射现象,0.2ms左右电弧能量断口基本已形成,尔后电弧电导率急速下降,在0.31ms附近完全熄灭。灭弧室几何结构优化分析显示,灭弧室的宽度和深度可以影响电弧的散热;减小管道偏转角可以增大起弧难度;灭弧室数量的提升有利于降低整体结构的电流密度。多管道结构在灭弧过程完结后会吸入新的空气介质,这种回流特性使其能够有效防护多次回击。(4)通过试验测试了10k V多管道灭弧装置的主要性能。其中,放电电压试验和雷电冲击伏秒特性试验确定了多管道灭弧装置的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和工频湿耐受电压,得到了装置的伏秒特性曲线,验证了装置在雷电过电压下能够保护绝缘子不发生闪络。大电流冲击试验验证了多管道灭弧装置能够切分冲击大电弧,压爆气流的触发具有快速性。工频续流遮断试验波形显示装置可以快速切断系统续流且不会重燃。冲击-工频联合灭弧试验表明,装置动作速度极快,在0.01ms时就能产生高速压爆气流。工频电弧被深度抑制,最终工频电流起弧峰值仅有1k A左右,电弧在0.35ms左右熄灭。通过500k V绝缘配合试验获得了组合使用时灭弧装置的最优绝缘配合比。(5)通过对安装多管道灭弧装置前后的建弧率和雷击跳闸率进行计算得出,装置能够将线路雷击跳闸率大幅降低近85%。实际运行情况表明,多管道灭弧装置取得了较好的防雷效果,部分雷害严重的线路雷击跳闸率在安装装置后趋零。

高银龙[4](2019)在《兴安科右前旗红旗66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土地和线路走廊的资源越来越稀缺。因此,推广和应用电网建设的先进技术迫在眉睫。电网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电网输配电能力,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减少网络损失,减少投资。输变电工程建设具有投资大,资源需求大,资金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输变电建设项目具有上述这些特点外,项目本身也应该在能源政策和节能减排两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兴安盟右前旗供电公司供电需求的分析,并综合考虑了科右前旗发展趋势,科右前旗的地理条件,做出输变电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强调了建设输变电工程的必要性。在该公司建设1座66kV变电站,并行接入电网中。本文在进行电力系统设计时,首先讲述了本课题有关领域的国内、国外研究现状,规划与设计了科右前旗红旗66kV输变电工程的总体方案,主要包括该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电力系统一次设计、电气参数的选择及电气主接线方式。然后对该工程电力系统二次进行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电能计量装置、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及站内通信进行了规划与设计。对变电站一次系统、二次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对线路工程路径进行选择并进行论证。最后对社会稳定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对电力系统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证明了该66kV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对项目建设做出了必要的指导,使项目决策更加合理,科学,客观,更符合以经济和环境效益为中心的现代企业投资原则。

王硕[5](2019)在《喷射气流截断灭弧防雷研究》文中指出雷击作为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装设防雷保护装置和采取防雷保护措施是预防和限制雷击输电线路危害的主要措施。输电线路防雷的基本理念大多是抑制绝缘闪络,也就是“阻塞式”防雷,通过遏制雷击闪络,来降低线路的雷击跳闸率。近年来,随着“疏导型”防雷方式的出现,防雷点也从“抑制绝缘闪络”转化为“允许雷击闪络、抑制工频、续流”。本文对“疏导型”防雷装置——喷射气流截断灭弧防雷装置的防雷参数和设计进行了研究。本文介绍了喷射气流截断灭弧防雷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影响该防雷装置的重要因素——爆轰弹丸和灭弧筒的规格进行了重点研究。首先对爆轰产物的起爆和起爆后爆轰产物运动进行分析,对爆速与装药直径的关系、装药底盘端部冲量与装药量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爆速与装药半径呈正相关,端部受到的冲量与装药密度也呈正相关。最终将定量关系与查询的试验数据结合,确定了爆轰弹丸装药的直径与长度范围:圆柱状爆轰弹丸的长度为15mm,底面半径为8mm。其次,对喷射气流截断灭弧防雷装置的结构提出了改进措施,包括:灭弧筒采用喇叭状并在外部设有伞裙、在灭弧筒内设置反冲管、与压缩灭弧防雷器配合使用。最后,基于等离子体的基本假设,对不同直径灭弧筒的喷射气流截断灭弧过程进行了仿真,确定了较为合适的灭弧筒直径为10cm。并通过雷击实验、实际挂网运行得到喷射气流截断灭弧防雷装置的灭弧效果:上述尺寸的喷射气流截断灭弧防雷装置,可在继电保护动作时间内切断电弧,且自身装置不会因冲量受到任何不可逆损坏。

成思晋[6](2019)在《扎鲁特换流站至长岭变500kV线路工程(吉林段)初步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蒙东地区特别是通辽地区电网的进一步增强,“十三五”期间,吉林省220kV电网将与通辽地区电网解列运行,吉林省电网将通过黑吉省间4回500kV线路、吉辽省间4回500kV线路及与兴安地区2回500kV线路进行电力交换。若考虑在冬大方式,全省火电机组少备用,风电机组出力6%,预计到2018年,吉林省将多电约9300MW。结合目前黑吉省间及吉辽省间运行输电能力要求(黑吉省间通道输电能力3000MW,吉辽省间通道输电能力4000MW),同时考虑到受兴安甜水线路热稳极限影响(导线截面为4×400mm2,环境温度为30℃时线路热稳极限为2614MW),以上述电力交换通道能力为基础,吉林省盈余电力送出最大约3600MW,不能满足全省实际电力送出需要,需要新增电力外送通道,缓解电网运行压力。本文主要是对扎鲁特换流站至长岭变500kV线路工程(吉林段)进行初步设计。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输电线路设计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对备选路线的比较分析,确定最终路径走向,并对最终路线沿线的气象条件进行研究分析,进行导地线、绝缘子、金具等选型设计,最终完成本文的初步设计工作。该项目的建设将提高吉林省盈余电力的出口能力,加强扎鲁特换流站的网络结构,有利于盈余电力的汇集,加强白城和松原地区电网结构,缓解地区外送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建设意义。

谢家力[7](2019)在《ZQ供电局220千伏输电线路防雷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雷电是一种自然灾害,输电线路架设于野外且多位于崇山峻岭之上,极容易遭受雷击。输电线路在遭受雷击后将会受到巨大的过电压和雷击过电流冲击,轻则造成线路跳闸,绝缘子串闪络,重则会引起导线、架空避雷线断线,引发停运故障甚至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本文将ZQ供电局防雷改造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于项目进度管理的主要情况,找出当前在项目进度管理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并基于工作分解结构理论相关措施,针对ZQ供电局防雷改造项目中的项目进度管理工作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确保进度计划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精细化的开展。加强对项目进度管理工作,并围绕项目进度管理,开展成体系、有步骤、讲方法的相关保障方案,对于ZQ供电局防雷改造项目的推进有着重大作用。本文在绪论中对ZQ供电局防雷改造项目的整体情况做了概括陈述,对该项目的进度管理工作情况和总体规划进行了阐述。基于ZQ供电局防雷改造项目的整体实施方案以及实施现状,通过WBS分解整体的项目方案,从而真正使项目进度管理责任分解到各个进度流程中,切实承担起推进项目进展的责任,并对项目的整体进度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设计进度规划图。根据当前ZQ供电局项目推进的现有情况,有针对性地对项目进度的控制采取必要的措施。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本文针对ZQ供电局防雷改造项目制定了全面进度监控体系,从而更好地掌握项目进度的完成情况,采用挣值法来评估项目实际进度和规划进度的偏差情况,根据整体工期安排,对接下来的整体工作进度进行优化,更好地把控项目进度的同时也促进项目成本的管控。最后从资源、制度、技术等方面来保障ZQ供电局防雷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的顺利实施。本文对ZQ供电局防雷改造项目的研究,对于同行业220kV输电线路防雷改造项目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丰富了防雷改造项目领域的理论研究。

卢智武[8](2019)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直流合成电场测量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大功率、远距离输电工程方面直流输电系统有着交流输电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特高压直流输电网络的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网络在保障我国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同时也给输电线路邻近环境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运行会使周围空间的直流合成电场增大,对附近区域的电子通讯设备产生电磁干扰以及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地不断增强,公众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要求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本文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直流合成电场测量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针对现有直流合成电场测量仪器在进行现场测量的弊端,利用已有的电场测量原理、嵌入式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开发出具有操作方便、精度高、便于专家进行数据分析的直流合成电场测量系统。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和对比不同电场测量方案各自的优缺点,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采用适合系统的电场测量方案,然后制定出系统总体方案。(2)依据既定的系统总体方案,在借鉴前人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对电场传感器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达到提高电场传感器测量的灵敏度和精度的目的。(3)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分别进行设计,实现对直流合成电场的准确测量、实时显示、存储和统计分析等功能。(4)搭建标准直流合成电场实验平台,对测量系统进行标定实验。针对实验过程中测量结果受湿度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运用MEA-BP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修正,为后续分析工作提供更为准确的测量数据。(5)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下进行实测,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表明系统适用于特高直流输电线路直流合成电场的测量。本文将从系统总体方案、电场传感器设计、系统软硬件设计及系统调试等方面进行详细叙述。

关淞元[9](2018)在《辽阳龙头66千伏输变电工程设计》文中认为供电系统直接关系着当地人们的正常生活,能够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社会的安全和发展,因此可以说供电系统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经济环境息息相关。现在对电力能源需求在不断增长,传统的小电荷的变电站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这就要求在传统供电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一个能够进行稳定运行的变电站,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尤其是在“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的提出在在我国建设一个高科技的智能化变电站,将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等应用到变电站的建设中,从而建设一个变配电一体化的智能化系统,从而为输送电提供便利条件。本次设计的就是辽阳市北河镇的一座66kV降压变电站。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变电站部分,另一部分为输电线路部分。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变电站的一次侧设计。在确定接入系统方案基础上,进行了无功补偿计算、短路电流计算、接地电阻及接地网截面计算和校验,并对变电站的变压器、开关、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无功补偿电容器、避雷器、站用变各种站内用导线等设备选型,全部根据目前反措要求进行选择,排除有家族缺陷等情况出现。(2)变电站二次侧设计。对元件保护方式、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系统调度自动化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了设计。首先对主变保护进行设计,然后提出在10kV的配电线路、母线线路和10kV并联电容器保护所涉及到的几种常见保护措施。具体来说包括两台主保护两台主变保护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及非电量保护,10kV线路配置微机型电流速断保护、过流保护及三相重合闸,母线分段配置微机型电流速断及过流保护。10kV并联电容器保护配置微机型电流速断保护,过流保护,以及过压、失压保护。(3)输电的设计主要包括合理路径的选择、周围自然环境、水文等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最终设计选择出了最合理的输电方案。总之,在本次的研究中主要是对变电站的进线到输出等一个完整的工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设计,并根据我国在电网建设中的相关规划进行建设,按照生产规划在2019年为设计水平年,2024年为远景水平年根据负荷增长情况分析预测,工程的实施完全可以解决该地区的供电问题,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刘晨阳[10](2018)在《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文中提出本文首先分析了接地电阻的测试工作对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接地电阻测试仪,对目前国内正在应用的接地电阻测试仪分析了优点与缺点,课题为解决目前接地电阻测试仪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方案,详细地介绍了课题所研制的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实物,阐述其结构组成,对其内部元件和外部元件分别做了较为详细的原理说明,对其各部件的功能进行技术分析。并说明测试仪的测量参数、及其特点,对其现场的接地方法及测试仪的操作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本课题验证了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应用部分,课题通过对实际现场作业会遇到的各类情况(如出口处杆塔、同杆架设杆塔、非同杆架设杆塔、新建杆塔等)进行大量的数据对比试验,证明了在电力理论上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所测得的接地电阻数据是可靠的、正确的。同时课题在输电的实际工作中采集并记录了大量的试验数据,用于分析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用ZC-8摇表法、钳型电流法、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三种测试方法做同组试验比对,根据数据结果证明罗氏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先进性、智能性和高效性。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为国网抚顺供电公司送电线路计算耐雷水平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对抚顺地区的防雷评估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送电线路的并行重点防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送电线路的并行重点防雷(论文提纲范文)

(1)平行架设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平行架设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计算模型
    1.1 工频电磁场计算方法
    1.2 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
    1.3 可听噪声计算方法
2 1 000 k V输电线路杆塔典型参数
3 平行架设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计算结果及分析
    3.1 两条1 000 k V平行架设单回线路的电磁环境
    3.2 单回1 000 k V线路与同塔双回1 000 k V线路平行架设
    3.3 1 000 k V与500 k V线路平行架设时的电磁环境
4 结论

(2)具有CMD逻辑复用功能的高压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压输电线路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2.1 传统高压输电线路监测技术
        1.2.2 基于机器人技术的高压输电线路监测技术
        1.2.3 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
    1.3 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意义
    1.4 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特点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机理分析及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2.1 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因素分析
        2.1.1 雷电因素
        2.1.2 风灾因素
        2.1.3 冰雪因素
        2.1.4 污闪因素
        2.1.5 线路自身缺陷因素
        2.1.6 外力破坏因素
    2.2 高压输电线路雷电故障机理分析
        2.2.1 雷电过电压的发生机理
        2.2.2 雷电放电模型
        2.2.3 杆塔模型
        2.2.4 接地电阻模型
        2.2.5 输电线路绕击计算
    2.3 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2.3.1 减少避雷线保护角
        2.3.2 减小杆塔接地电阻
        2.3.3 安装线路避雷器
        2.3.4 利用输电线路自动重合闸技术
    2.4 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2.4.1 输电线路图像/视频监测
        2.4.2 输电线路在线覆冰监测
        2.4.3 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
        2.4.4 输电线路导线微风振动监测
        2.4.5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具有通用模块定义逻辑复用功能的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设计
    3.1 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3.1.1 物联网技术
        3.1.2 大数据分析技术
    3.2 复用技术
    3.3 基于图像处理的故障
        3.3.1 机器视觉系统
        3.3.2 数字图像处理
        3.3.3 基于图像处理的输电线路故障检测
    3.4 基于通用模块定义逻辑复用功能的智能检测系统
        3.4.1 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设计原则
        3.4.2 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工作原理
        3.4.3 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的功能及技术特点
        3.4.4 故障类型判别与定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压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的具体实现
    4.1 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技术技术要求及指标
    4.2 系统整体技术方案
        4.2.1 前端功能板技术方案
        4.2.2 前端控制板方案
        4.2.3 副摄像机技术方案
        4.2.4 声光告警及远程喊话方案
        4.2.5 导线测温模块方案
        4.2.6 PC服务器软件技术方案
        4.2.7 手机视频监控软件技术方案
    4.3 实验
        4.3.1 充放电管理及切换实验
        4.3.2 图片/视频拍照传输实验
        4.3.3 设备功耗实验
    4.4 与传统图像CMD方案对比
    4.5 现场安装及软件使用情况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多管道结构压爆气流冲击熄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输电线路防雷现状
        1.2.1 “阻塞型”防雷措施
        1.2.2 “疏导型”防雷措施
        1.2.3 “组合型”防雷措施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弧在多管道结构中的发展特性分析
    2.1 交流电弧特性分析
        2.1.1 交流电弧伏安特性
        2.1.2 交流电弧的温度
        2.1.3 交流电弧的直径
        2.1.4 交流电弧弧柱电位梯度
        2.1.5 交流电弧的熄灭与重燃
        2.1.6 交流电弧的近阴极效应
    2.2 电弧发展的弧柱通道模型
    2.3 压爆气流触发模型
        2.3.1 弧柱压缩模型
        2.3.2 “电弧喷射”与“压缩抽吸”
        2.3.3 压爆气流的形成
    2.4 多管道结构熄弧方式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压爆气流耦合电弧发展过程分析与求解
    3.1 MHD理论与可压缩电弧磁流体模型
        3.1.1 MHD磁流体力学理论
        3.1.2 可压缩电弧磁流体模型
    3.2 高速气流场动态模型
    3.3 气流-电弧耦合发展过程分析、建模与求解
        3.3.1 压爆气流多点截断电弧机理分析
        3.3.2 气流纵吹电弧数学模型
        3.3.3 纵吹气流耦合电弧求解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管道结构熄弧仿真与优化分析
    4.1 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介绍
    4.2 基于MHD理论的气流熄弧控制方程组
    4.3 仿真几何建模及参数设置
    4.4 仿真结果分析
    4.5 多管道结构优化
        4.5.1 仿真设置
        4.5.2 压爆气流发展过程分析
        4.5.3 灭弧室结构对灭弧效果的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管道灭弧装置试验研究
    5.1 10kV多管道灭弧装置基本技术参数设计
    5.2 放电电压试验
        5.2.1 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试验
        5.2.2 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5.3 雷电冲击伏秒特性试验
        5.3.1 试验步骤
        5.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工频续流遮断试验
        5.4.1 试验回路
        5.4.2 试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5.5 冲击-工频联合灭弧试验
        5.5.1 试验回路
        5.5.2 试验步骤
        5.5.3 试验结果分析
    5.6 机械性能试验
        5.6.1 试验要求
        5.6.2 试验步骤
        5.6.3 试验结果
    5.7 500kV绝缘配合试验
        5.7.1 试验回路与设备
        5.7.2 试验步骤
        5.7.3 试验结果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管道灭弧装置的应用研究
    6.1 压爆气流灭弧扰动下的建弧率和雷击跳闸率分析与计算
        6.1.1 压爆气流灭弧扰动下的建弧率
        6.1.2 压爆气流灭弧扰动下跳闸率计算分析
    6.2 挂网运行案例分析
        6.2.1 10kV线路运行案例分析
        6.2.2 其他运行案例分析
        6.2.3 多管道灭弧装置的优势与不足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兴安科右前旗红旗66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电力系统一次方案设计
    2.1 电力系统概况
        2.1.1 电网现状
        2.1.2 科右前旗电网存在的问题
    2.2 电力负荷预测
        2.2.1 变电站周边概况
        2.2.2 负荷现状
        2.2.3 负荷发展预测
    2.3 工程建设必要性
        2.3.1 满足地区负荷增长的需要
        2.3.2 提高供电可靠性
        2.3.3 顺应电力体制改革
    2.4 工程建设方案及计算分析
        2.4.1 外部条件及分析
        2.4.2 接入方案的拟定
        2.4.3 主要设备选择
        2.4.4 电气计算分析
        2.4.5 方案的选择
        2.4.6 无功补偿
        2.4.7 调压计算
        2.4.8 短路电流计算
        2.4.9 中性点接地方式
    2.5 电气参数选择
        2.5.1 主变参数
        2.5.2 无功补偿容量
        2.5.3 短路电流水平
    2.6 电气主接线方式
    2.7 电力系统一次部分结论
        2.7.1 变电工程
        2.7.2 线路工程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系统二次方案设计
    3.1 系统继电保护
        3.1.1 系统一次概况
        3.1.2 保护配置方案
    3.2 调度自动化
        3.2.1 调度组织关系
        3.2.2 远动系统
        3.2.3 相关调度端系统
    3.3 电能量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
        3.3.1 现状及存在问题
        3.3.2 电能量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
    3.4 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
    3.5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3.6 站内系统通信
        3.6.1 系统概况及调度关系
        3.6.2 通道要求
        3.6.3 通信系统现状
        3.6.4 光缆建设方案
        3.6.5 通信电路建设方案
        3.6.6 通道组织
        3.6.7 设备配置方案
        3.6.8 调度交换机
        3.6.9 通信设备供电系统
        3.6.10 动力环境采集单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电站工程设计部分
    4.1 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4.1.1 建设规模
        4.1.2 电气主接线
        4.1.3 电气设备选择
        4.1.4 中性点接地方式
        4.1.5 电容器选择
        4.1.6 导体选择
        4.1.7 配电装置及总平面布置
        4.1.8 避雷器选择
        4.1.9 绝缘配合
        4.1.10 站用电系统及站区照明
        4.1.11 防雷接地
    4.2 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4.2.1 管理模式
        4.2.2 设备配置
        4.2.3 与其它设备接口
        4.2.4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4.2.5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
        4.2.6 直流系统
        4.2.7 不停电电源系统
        4.2.8 直流变换电源系统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输电线路路径及工程设计
    5.1 系统概况
        5.1.1 线路工程概况
        5.1.2 变电站进出线
    5.2 线路路径方案
    5.3 线路工程设计
        5.3.1 导线和地线
        5.3.2 绝缘配置
        5.3.3 防雷接地
        5.3.4 挂线金具
        5.3.5 相序及换位
        5.3.6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喷射气流截断灭弧防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我国输电线路防雷主要的防雷措施
    1.3 并联间隙防雷方式的发展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喷射气流灭弧防雷装置灭弧过程分析
    2.1 喷射气流截断灭弧防雷装置的工作机理
    2.2 爆轰弹丸的起爆及其影响因素
    2.3 爆轰产物分析——冲击波和爆轰产物
    2.4 影响灭弧效果的因素研究
        2.4.1 装药药柱直径与爆速的关系
        2.4.2 装药量对装药底盘端部的冲量影响
    2.5 喷射气流截断灭弧的灭弧优势
第三章 安装灭弧防雷装置的防雷性能计算
    3.1 喷射气流截断灭弧防雷装置绝缘配合
    3.2 灭弧参数计算
第四章 喷射气流耦合弧柱等离子体仿真分析
    4.1 Fluent软件简介
    4.2 电弧等离子体的电磁特性
    4.3 电弧等离子体的基本假设
    4.4 电弧放电的解析模型
        4.4.1 圆柱形电弧的温度分布
        4.4.2 外场中长电弧的动力学
        4.4.3 描述等离子体的基本方程组
    4.5 Fluent仿真
        4.5.1 参数设置
        4.5.2 仿真结果
第五章 防雷装置的结构改进及其应用情况
    5.1 喷射气流灭弧防雷装置的改进措施
        5.1.1 灭弧筒结构优化
        5.1.2 增加叠加类防护能力的装药方式
        5.1.3 与压缩灭弧防雷装置相配合
    5.2 输电线路灭弧防雷性试验及耐弧性能测试
        5.2.1 冲击高电压试验
        5.2.2 工频耐压试验
    5.3 挂网运行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扎鲁特换流站至长岭变500kV线路工程(吉林段)初步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线路工程设计发展现状
    1.3 项目工程概况
        1.3.1 工程建设规模
        1.3.2 导线换位及换相
        1.3.3 线路路径长度、沿线地形分布
    1.4 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第2章 线路路径设计
    2.1 线路路径选择的原则
    2.2 线路路径选择方法
    2.3 影响路径选择的因素
    2.4 线路路径规划
        2.4.1 南方案
        2.4.2 北方案
        2.4.3 南、北方案比较
    2.5 所选路径方案(北方案)概况
        2.5.1 路径优化
        2.5.2 推荐方案路径描述
        2.5.3 重要交叉跨越及“三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气象参数确定
    3.1 气象参数确定方法
    3.2 最大设计风速确定
        3.2.1 设计依据
        3.2.2 风速资料的统计计算
        3.2.3 大风调查
        3.2.4 本工程附近的线路风速取值
        3.2.5 设计风速选择结论
    3.3 设计覆冰、气温和雷暴日
        3.3.1 覆冰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3.3.2 冰厚统计与订正
        3.3.3 邻近线路冰厚取值与运行情况
        3.3.4 覆冰厚度
        3.3.5 气温及雷暴日
    3.4 设计气象条件成果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导线和地线选型及其“三防”措施
    4.1 导线选型
        4.1.1 导线初选
        4.1.2 导线电气性能比较
        4.1.3 机械特性比较
        4.1.4 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比较
        4.1.5 导线选择结论
    4.2 地线选型及分布
        4.2.1 地线选择总体原则
        4.2.2 普通地线型号选择
        4.2.3 复合光缆架空地线(OPGW)参数选择
        4.2.4 导、地线选型结论
    4.3 导线及地线“三防”措施
        4.3.1 导、地线防振原则
        4.3.2 导、地线防振措施
        4.3.3 导线防舞措施
        4.3.4 防鸟害设计
    4.4 导线对地距离和交叉跨越距离
        4.4.1 导线对地距离和交叉跨越距离
        4.4.2 跨树设计原则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绝缘配合、金具、防雷设计
    5.1 绝缘配合及绝缘子选择
        5.1.1 绝缘配合设计原则
        5.1.2 线路沿线污秽情况
        5.1.3 绝缘子型式的选择
        5.1.4 绝缘子强度选择
        5.1.5 绝缘子片数选择
        5.1.6 塔头间隙
    5.2 金具选择
        5.2.1 导、地线用金具串选择
        5.2.2 预绞式防振锤选择
        5.2.3 间隔棒选择
    5.3 防雷和接地
        5.3.1 国内防雷保护设计及运行情况简述
        5.3.2 本工程拟采用的防雷保护措施
        5.3.3 接地设计
        5.3.4 石墨基柔性接地降阻技术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ZQ供电局220千伏输电线路防雷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路线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本文理论基础
    2.1 项目及项目管理理论
        2.1.1 项目
        2.1.2 项目管理
        2.1.3 改造项目特点分析
    2.2 项目进度管理理论概述
        2.2.1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定义
        2.2.2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技术
        2.2.3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技术
    2.3 进度控制工具
        2.3.1 横道图法
        2.3.2 里程碑事件法
        2.3.3 线性计划技术
第三章 ZQ供电局概况与项目详情
    3.1 ZQ供电局概况
        3.1.1 ZQ供电局经营概况
        3.1.2 项目管理概况
        3.1.3 项目进度管理难点分析
    3.2 项目施工主要内容
        3.2.1 项目规模
        3.2.2 项目工程量
        3.2.3 项目进度管理特点分析
第四章 220kV输电线路防雷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
    4.1 进度管理现状
        4.1.1 进度管理目标
        4.1.2 进度管理现状
    4.2 进度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4.2.1 进度计划不够细致
        4.2.2 控制体系不健全
        4.2.3 进度控制责任落实不到位
第五章 220kV输电线路防雷改造项目进度控制计划的编制
    5.1 改造项目任务WBS分解
    5.2 改造项目计划网络图制定
        5.2.1 项目工作先后关系确定
        5.2.2 工作时间估算
    5.3 改造项目责任分配
        5.3.1 业主单位管理组织职责
        5.3.2 施工单位现场人员职责
第六章 220千伏输电线路防雷改造项目进度控制实施
    6.1 防雷改造项目进度控制的内容及措施
        6.1.1 项目进度控制主要内容
        6.1.2 项目进度控制主要措施
    6.2 防雷改造项目进度监测
        6.2.1 监测机制的构建
        6.2.2 项目定期监测
    6.3 防雷改造项目进度计划更新
        6.3.1 项目进度偏差影响分析
        6.3.2 项目进度计划更新途径
    6.4 防雷改造项目进度管理保障措施
        6.4.1 资源保障
        6.4.2 制度保障
        6.4.3 技术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直流合成电场测量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电场限值情况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直流合成电场测量系统总体方案及电场传感器设计
    2.1 电场测量方案选择
        2.1.1 电学测量
        2.1.2 光学测量
        2.1.3 MEMS技术测量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 电场传感器设计
        2.3.1 工作原理
        2.3.2 改进设计
        2.3.3 干扰分析
    2.4 传感器非线性误差
        2.4.1 误差分析
        2.4.2 误差补偿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直流合成电场测量系统硬件设计
    3.1 数据采集前端硬件架构
    3.2 微处理器选型
    3.3 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3.3.1 I-V转换电路
        3.3.2 滤波电路
        3.3.3 PGA电路
        3.3.4 相敏检波电路
    3.4 其他功能模块设计
        3.4.1 温湿度模块
        3.4.2 存储模块
        3.4.3 无线通信模块
        3.4.4 电源模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直流合成电场测量系统软件设计
    4.1 Keil开发环境介绍
    4.2 主程序设计
    4.3 子程序设计
        4.3.1 温湿度获取程序
        4.3.2 电机转速控制程序
        4.3.3 PGA电路控制程序
        4.3.4 ADC采集程序
        4.3.5 无线通信程序
    4.4 软件抗干扰
    4.5 数据采集终端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直流合成电场测量系统调试及实测应用
    5.1 测量系统的标定
        5.1.1 标定方法介绍
        5.1.2 标定过程及结果
    5.2 测量数据修正
        5.2.1 修正的必要性
        5.2.2 MEA-BP神经网络
        5.2.3 MEA-BP神经网络数据修正模型
    5.3 线路实测应用
        5.3.1 监测概况
        5.3.2 监测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辽阳龙头66千伏输变电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辽阳市北河镇电力系统概况
    1.2 龙头66kV输变电工程分析研究
        1.2.1 负荷增长分析
        1.2.2 供电情况分析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龙头66kV变电站电力系统一次设计
    2.1 接入系统方案选择
    2.2 主变压器选型
    2.3 线路型式及导线截面选型
    2.4 无功补偿计算
    2.5 短路电流计算及电气主接线
    2.6 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2.6.1 短路开断电流的选择
        2.6.2 污秽等级的选择
        2.6.3 本站66kV设备选择
        2.6.4 本站10kV设备选择
    2.7 防雷接地设计
        2.7.1 入地短路电流的计算
        2.7.2 接地电阻及接地网截面计算和校验
    2.8 站用电
        2.8.1 变电站计算
        2.8.2 照明用电
        2.8.3 电缆设施敷设
    2.9 电力系统部分结论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龙头66kV变电站电力系统二次设计
    3.1 继电保护设计
    3.2 元件保护设计
        3.2.1 主变压器保护设计
        3.2.2 10kV线路及母线分段保护设计
        3.2.3 10kV并联电容器保护设计
        3.2.4 10kV站用变保护设计
        3.2.5 自动装置设计
    3.3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
        3.3.1 系统组成
        3.3.2 交直流电源设计
        3.3.3 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设计
        3.3.4 直流变换电源装置设计
        3.3.5 一体化电源系统总监控装置设计
    3.4 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
        3.4.1 远动系统设计
        3.4.2 电能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设计
        3.4.3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计
    3.5 系统及站内通信设计
        3.5.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5.2 系统通信方案
    3.6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3.6.1 设计原则
        3.6.2 监控范围
        3.6.3 系统网络
        3.6.4 通信标准
        3.6.5 设备配置
        3.6.6 网络结构
    3.7 其他二次系统
        3.7.1 全站时钟同步系统
        3.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3.7.3 智能辅助控制系统
        3.7.4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
        3.7.5 火灾报警系统
        3.7.6 环境监测子系统
        3.7.7 联动控制
    3.8 互感器二次参数选择
        3.8.1 对电流互感器的要求
        3.8.2 对电压互感器的要求
        3.8.3 对断路器的要求
    3.9 二次设备组屏及布置
        3.9.1 二次设备模块组成
        3.9.2 二次设备布置
        3.9.3 二次设备屏体原则
        3.9.4 组柜方案
        3.9.5 光缆/电缆选择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电站站址及送电线路路径选择
    4.1 拟选站址概述
        4.1.1 方案一
        4.1.2 方案二
    4.2 站址区域概况
    4.3 站址水文气象条件
        4.3.1 水位条件
        4.3.2 气象资料
    4.4 站址工程地质
    4.5 线路路径方案
        4.5.1 路径方案描述
        4.5.2 线路沿线等情况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10)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况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及趋势
        1.2.1 国外杆塔接地电阻测试的研究
        1.2.2 国内杆塔接地电阻测试的研究及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杆塔接地电阻测试理论分析
    2.1 接地电阻的含义及标准
        2.1.1 接地电阻的含义
        2.1.2 接地电阻的测量
        2.1.3 接地电阻的相关规定
    2.2 输电杆塔的接地装置
    2.3 接地电阻测试的方法及原理
        2.3.1 测试杆塔接地电阻的基本原理
        2.3.2 测量方法对接地电阻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状分析及目标规划
    3.1 接地电阻测量方法现状分析
        3.1.1 电压电流比率法
        3.1.2 钳形电流表法
    3.2 目前存在的问题
    3.3 设定的目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的研制
    4.1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测试技术分析
        4.1.1 杆塔及架空地线模型及等值参数
        4.1.2 注入电流在杆塔上的分流模型
        4.1.3 杆塔分流模型建立
        4.1.4 试验频率与杆塔分流的计算
    4.2 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的组成
    4.3 罗氏线圈电流传感器
    4.4 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4.4.1 测试仪软件的总体设计
        4.4.2 仪器测试原理
    4.5 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实物
        4.5.1 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参数
        4.5.2 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的优点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检测与应用
    5.1 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测试过程
        5.1.1 现场接线
        5.1.2 罗氏线圈测量时的安装位置
    5.2 测试仪的检测
        5.2.1 接地电阻准确性验证
        5.2.2 分流比例验证
        5.2.3 现场布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验证
        5.2.4 采用罗氏线圈判定连通情况验证
    5.3 输电杆塔实际应用数据分析
        5.3.1 无同杆架设接地电阻测试
        5.3.2 同杆架设的接地电阻测试
        5.3.3 辽友线杆塔接地电阻测试
        5.3.4 热友线杆塔接地电阻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四、送电线路的并行重点防雷(论文参考文献)

  • [1]平行架设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特性研究[J]. 万保权,史兴华,冯华,方玉群,秦威南,何旺龄. 浙江电力, 2022(01)
  • [2]具有CMD逻辑复用功能的高压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设计[D]. 陈文栋. 山东大学, 2020(04)
  • [3]多管道结构压爆气流冲击熄弧机理研究[D]. 李籽剑. 广西大学, 2020
  • [4]兴安科右前旗红旗66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D]. 高银龙. 长春工业大学, 2019(03)
  • [5]喷射气流截断灭弧防雷研究[D]. 王硕. 广西大学, 2019(01)
  • [6]扎鲁特换流站至长岭变500kV线路工程(吉林段)初步设计[D]. 成思晋. 长春工业大学, 2019(12)
  • [7]ZQ供电局220千伏输电线路防雷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谢家力.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8]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直流合成电场测量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卢智武.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9]辽阳龙头66千伏输变电工程设计[D]. 关淞元.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10]罗氏线圈接地电阻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D]. 刘晨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输电线路并联键防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