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MRI诊断

疼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MRI诊断

一、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MRI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谢卓婷[1](2021)在《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分析及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新治疗》文中认为目的:对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并针对其中3例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实施新的手术治疗-即鼻内镜下眶上裂区域性减压,恢复受损的动眼神经功能。方法:收集2013年-2020年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入院的216例确诊为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对其中3例行鼻内镜下眶上裂区域性减压术的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病例报道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排名前四的病因分别为外伤(32.87%)、糖尿病(21.3%)、颅内动脉瘤(13.89%)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变(13.42%),其他病因还包括痛性眼肌麻痹、占位性病变、感染等。外伤病因多见于中青年人群,糖尿病病因多见于中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完全性麻痹中,外伤、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占绝大多数且易伴瞳孔受累,糖尿病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完全性麻痹较少;所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均为孤立性麻痹。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易伴Ⅱ、Ⅳ及Ⅵ颅神经受累,糖尿病病因的患者易伴Ⅵ颅神经麻痹。定位诊断方面,外伤性患者病变部位最多见于蛛网膜下腔及眶尖区域;颅内动脉瘤为病因的患者病变部位均为蛛网膜下腔;痛性眼肌麻痹的患者病变部位均为海绵窦区域;未知定位患者共32人,其中外伤性患者占大多数。出院时病因占比排前四位好转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糖尿病(86.9%)、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5.5%)、颅内动脉瘤(50%)及外伤(45.1%),组间两两比较外伤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与外伤组、颅内动脉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动脉瘤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病因占比排前四位的痊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糖尿病(96.2%)、颅内动脉瘤(93.3%)、缺血性脑血管病(45.5%)及外伤(35.3%),组间两两比较外伤组与糖尿病组、颅内动脉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与外伤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组均有统计学差异;颅内动脉瘤组与外伤组有统计学差异(P<α’,α’=0.0125)。3例行鼻内镜下眶上裂区域性减压术的外伤性病因患者,其中2例在术后2个月的门诊复查中发现ONP症状达到完全恢复,1例患者术后1个半月上睑下垂改善明显,眼球内转功能改善,瞳孔功能恢复,仍门诊随访中。结论:ONP的病因复杂,临床医生需要对此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根据患者临床特征综合分析,尽早进行病因学诊断及有效的干预,不能局限于单个学科,避免漏诊、误诊。外伤、糖尿病、颅内动脉瘤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为ONP主要的病因,各个病因预后不同,总体欠佳,其中外伤性ONP相对于其他病因预后较差,糖尿病性ONP预后较好。本研究提出了外伤性ONP新的损伤机制,也提出了创新性的手术方式即鼻内镜下眶上裂区域性减压术,可有效使动眼神经功能恢复,但研究病例数目有限,仍然需要更大的样本量及更长时间的随访从而进一步深入研究。

何望凯,谢文君,胡华[2](2021)在《Tolosa-Hunt综合征1例》文中指出Tolosa-Hunt综合征是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附近硬脑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或肉芽肿相关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后及眶周顽固性疼痛,疼痛数日后出现眼肌外肌麻痹,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均可受累。由于活检限制及MRI敏感性及特异性问题,THS的诊断较为困难。本文通过个案报道分享痛性眼肌麻痹的诊疗思路,采用病史及体格检查尽可能精确定位、辅助检查手段验证及排除相关疾病的方法,尽可能的节约医疗费用及提高阳性病灶的确诊率,减少误诊及漏诊。治疗上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辩证论治,针药并用,能起到扶正驱邪、减轻激素副作用、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及调理全身等作用。

王玲,陈滨,仲彦霖[3](2019)在《痛性眼肌麻痹8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痛性眼肌麻痹即Tolosa-Hunt综合征(THS),是指局限于海绵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附近硬脑膜部位的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病变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眶周痛或头痛伴同侧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眼交感神经麻痹及三叉神经眼支和上颌支分布区感觉减退,其临床较少见,易被误诊或漏诊。该文对THS 8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该组8例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个别患者有前驱症状,如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头痛常为首发症状,可累及眼球或眶部或二者同时累及,也可累及半侧头部,疼痛多呈持续性,伴眼球肿胀、畏光、流泪及恶心、呕吐等症状;眼肌麻痹多在疼痛发作后出现,表现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中的全部或部分神经受累;颅脑MRI检查显示3例海绵窦发生异常改变,呈不规则扩大,海绵窦壁可见异常软组织,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均匀一致的强化,边缘清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满意,头痛症状多在治疗后72 h内显着改善或消失;眼肌麻痹症状恢复较慢,多在数日至数月内完全缓解。该研究提示,应结合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激素治疗效果和临床影像学随诊等对THS进行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发生;糖皮质激素治疗对THS有效,确诊后应及早治疗,并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激素剂量和维持时间,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段燕萍[4](2019)在《痛性眼肌麻痹》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对本科收治的1例痛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在认真分析其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并明确诊断后,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在确诊痛性眼肌麻痹后,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能够改善预后,但易复发,宜早期进行综合治疗。

刘学[5](2019)在《儿童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painfulophthalmoplegia syndrome/Tolosa-Hunt Syndrome)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提高儿科医生对THS患儿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详细分析1例Tolosa-Hunt综合征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12岁,因间断头痛4月,口眼歪斜3天就诊。头痛以左侧为着,左侧眼眶稍疼痛,查体可见左眼眼裂小,左眼睑闭合不全,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右侧,治疗约3天后出现左眼视力下降、继而眼球运动受限,以外展受限为着。头颅MRI+DWI+增强+MRA结果示:左侧海绵窦稍大,左侧眶尖及左侧眼眶内脂肪异常信号,左侧小脑幕硬脑膜增厚。眼科全面检查及视觉诱发电位、头颈部淋巴结、头部DSA未见明显异常。先后辗转于4家医院就医,最终诊断为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给予激素治疗好转后出院,院外继续口服激素。随访应用激素4周后复查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激素逐渐减停(激素总疗程约12周),分别于停药2月、3月后门诊复查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停药7个月后电话随访无临床症状。结论:1儿童Tolosa-Hunt综合征发病率低,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组织活检,但受病变的特殊位置和患者的依从性因素的影响,目前极少有条件行病理活检,诊断关键在于灵活应用ICHD-3最新诊断标准,完善相关病史资料、辅助检查,排查其他可同时致头痛和眼肌麻痹的原因,积极的随访观察。2儿童Tolosa-Hunt综合征诊断较为困难,误诊、漏诊率较高,注意与眼肌麻痹性偏头痛、血管瘤、肿瘤、感染性疾病等其它造成疼痛性的眼肌麻痹的疾病鉴别。3儿童Tolosa-Hunt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早期、足量、足疗程、逐渐减量的原则。4儿童Tolosa-Hunt综合征预后好,但易复发,复发后糖皮质激素治疗仍然有效。

陈素英,刘刚,徐瑱,崔胤,刘现忠[6](2018)在《海绵窦病变眼肌麻痹伴疼痛症状病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伴疼痛症状的眼肌麻痹病例,探讨海绵窦病变引起眼肌麻痹的因果关系。方法回顾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4例伴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的眼肌麻痹患者,对颅脑MRI、MRA、MRV进行分析,研究海绵窦相关病变的不同影像表现与眼肌麻痹的因果关系。结果伴疼痛症状的眼肌麻痹可由不同病因引起,海绵窦相关病变是引起眼肌麻痹的常见原因。MRI检查海绵窦相关的异常影像可为病变诊断提供依据。结论海绵窦病变是引起眼肌麻痹的常见原因,其引起的眼肌麻痹可伴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MRI及增强检查是诊断海绵窦病变的有效方法。

董晓敏,贺经,王飞[7](2018)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并副鼻窦炎误诊为痛性眼肌麻痹》文中认为目的加强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认识,减少临床误漏诊。方法对1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并副鼻窦炎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老年男性,有2型糖尿病史10余年,以左侧头痛伴左眼睁眼受限1月余入院。病初我院及外院诊断为左眼痛性眼肌麻痹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效果不佳,再入我院。影像学检查提示副鼻窦炎,海绵窦区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症状,糖尿病史多年,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效果不佳,认为眼部症状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所致,头痛与副鼻窦炎有关。确诊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并副鼻窦炎,给予积极控制血糖、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当糖尿病患者以头痛并眼肌麻痹症状就诊时,临床医生应拓宽诊断思维,考虑到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合并副鼻窦炎的可能。

陈静,林彦琛,钟士江[8](2017)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painful ophthamoplegia syndrome,THS)亦称为Tolosa-Hunt综合征,特指因海绵窦、眶上裂或眶尖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导致的痛性眼肌麻痹,该病通常认为是眶上裂或海绵窦区非特异性炎症,以眼球后痛为主,具有独特的病理及临床表现,主要累及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等损害,且病因多样,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该病在临床中较少见[1],故容易误诊。本研究总结了

袁祖旭,李剑波[9](2016)在《21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08 21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均采用MRI检查,观察其临床表现。结果患者均是单侧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病侧海绵窦形态出现变化,TIWI上具有等值或稍低的信号表现,T2WI具有稍高信号,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缘状态,颈内动脉被包绕,管腔形成一定的变窄症状,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得到强化。结论 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发生异常变化,经MRI检查效果明显,对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张春琳[10](2015)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olasa—Hunt syndrome,THS)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经过及病情转归,并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4例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4例患者均有头痛症状及眼肌麻痹体征。血沉及血浆γ球蛋白增高1例,头颅MRI显示海绵窦区异常软组织影并有强化1例。4例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1例患者因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而提前终止激素治疗,遗留眼肌麻痹后遗症。结论: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病因为免疫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症,诊断强调排除性诊断,需根据头痛及眼肌麻痹表现,结合相关影像学及生化检查结果,排查其他可同时至头痛及眼肌麻痹的疾病后方可下诊断。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有复发及自行缓解倾向,糖皮质激素有效。

二、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MRI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MRI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分析及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新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综述 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断
        1.2.1 动眼神经的解剖及定位诊断
        1.2.2 异常再生现象
        1.2.3 周期性麻痹
        1.2.4 神经性肌肉强直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资料收集
        2.2.1 临床资料
        2.2.2 治疗及预后情况
    2.3 分析方法
        2.3.1 病因判定标准
        2.3.2 预后判定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2.5 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新手术方式
第3章 结果
    3.1 总体病因分布
    3.2 具体病因分布
    3.3 病因与年龄分布
    3.4 病因与ONP的一般特征
    3.5 ONP伴有其他颅神经受累的情况
    3.6 病因与定位分布
    3.7 出院时前四位病因好转率对比
    3.8 出院6 个月前四位病因痊愈率对比
    3.9 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新治疗3 例病例报道
        3.9.1 病例一
        3.9.2 病例二
        3.9.3 病例三
第4章 讨论
    4.1 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分析
        4.1.1 外伤性ONP
        4.1.2 糖尿病性ONP
        4.1.3 颅内动脉瘤致ONP
        4.1.4 缺血性脑血管病致ONP
        4.1.5 痛性眼肌麻痹
        4.1.6 其他原因所致ONP
    4.2 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新治疗
        4.2.1 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新机制
        4.2.2 关于新手术治疗方式的探讨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Tolosa-Hunt综合征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3)痛性眼肌麻痹8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 方法
    1.3 结果
        1.3.1 症状和体征
        1.3.2 临床检查情况
        1.3.3 治疗情况
2 讨 论

(4)痛性眼肌麻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病例介绍
    1.1 主诉
    1.2 病史
    1.3 既往病史
    1.4 查体
    1.5 诊断处理
    1.6 随访讨论
2 点评

(5)儿童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海绵窦病变眼肌麻痹伴疼痛症状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7)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并副鼻窦炎误诊为痛性眼肌麻痹(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特点
    2.3 诊断分析

(8)糖皮质激素治疗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辅助检查
        1.2.2治疗方法
        1.2.3疗效评价标准
2结果
3讨论
    3.1痛性眼肌麻痹的病因
    3.2临床表现与病变结构分析
    3.3诊断与鉴别诊断
    3.4治疗注意事项

(9)21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辅助检查。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病因。
    3.2 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MRI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分析及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新治疗[D]. 谢卓婷. 吉林大学, 2021(01)
  • [2]Tolosa-Hunt综合征1例[J]. 何望凯,谢文君,胡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1(08)
  • [3]痛性眼肌麻痹8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 王玲,陈滨,仲彦霖. 人民军医, 2019(11)
  • [4]痛性眼肌麻痹[J]. 段燕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5)
  • [5]儿童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 刘学.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6]海绵窦病变眼肌麻痹伴疼痛症状病因分析[J]. 陈素英,刘刚,徐瑱,崔胤,刘现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10)
  • [7]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并副鼻窦炎误诊为痛性眼肌麻痹[J]. 董晓敏,贺经,王飞. 临床误诊误治, 2018(01)
  • [8]糖皮质激素治疗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J]. 陈静,林彦琛,钟士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09)
  • [9]21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J]. 袁祖旭,李剑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22)
  • [10]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J]. 张春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4)

标签:;  ;  ;  ;  ;  

疼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MRI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