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视野下的数学教学初探

建构视野下的数学教学初探

一、初探建构观下的数学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辜博[1](2021)在《高中生椭圆认知水平的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椭圆是高中数学的必学内容,作为三大圆锥曲线,椭圆一致备受关注,但这些“关注”主要集中在解决椭圆的各类题目,对涉及学生椭圆的认知水平的较少,再进一步探究学生椭圆认知水平发展的研究就更少了。因此,本文以高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学生椭圆认知水平的测试框架,探究学生椭圆认知水平的发展情况,以期发现学生椭圆认知水平的发展规律,进而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教学。首先,通过梳理已有的认知水平的测试框架,分析其优缺点,阅读目前已有的进行数学认知水平测试的文章,最后结合SOLO分类理论与威尔逊目标分类理论构建出椭圆认知水平的测试框架,再选择最近八年的高考试题,形成问题库,制定出椭圆认知水平的测试卷与评分方案。其次,将制定的测试卷对四川省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Z1班进行预测试,对测试卷进行修订,将修订过后的试卷对同年级的Z2班进行第二次预测试,验证修订过后的试卷是否合格。在试卷合格后,将试卷对该校高二年级X1班进行跟踪测试,通过对该班级学生在学习椭圆的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测试,探究学生在学习椭圆过程中认知水平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如下的研究结论:(1)计算、分析层次的发展是呈直线型的,两者的区别在于计算层次一开始就处在较高的位置,而分析层次则处于较低的位置;领会、应用层次呈折线型发展,一开始的增速较快,后续增速放缓;(2)男、女生在学习椭圆的过程中关于椭圆的认知水平方面并没有显着差异;(3)测试班级的数学教师在教授椭圆的整个过程中对各阶段学生椭圆认知水平的情况的把握都较为准确;(4)椭圆认知水平测试框架能够准确的衡量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变化情况。最后,通过梳理文献、建立框架、实施测试,发现了学生在学习椭圆过程中认知水平的发展规律,建构了一个可以用于检测教学效果的框架,并得到了高中生椭圆认知水平发展的相关结论。

孙煜颖[2](2020)在《七年级学生课堂数学交流能力的调查研究 ——以X初中为例》文中提出数学交流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能力之一,一直备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课堂中的数学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从而切入问题的本质以澄清模糊的认知。因此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课堂数学交流能力的情况,对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显得至关重要,也能为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数学交流提供事实依据。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编制了以学科性和互动性为特点的课堂数学交流能力分析框架;运用课堂观察法,以浙江省某初中七年级某班为调查对象,录制七节常规数学概念课;利用对应的编码表,分别对课堂数学交流能力的五个因素进行0-3四水平划分。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是:七年级学生课堂数学交流能力的表现情况,以及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课堂数学交流能力的关系。在数据整理与分析后,得到以下研究结论:第一,七年级学生的课堂数学交流能力总体水平较好,基本达到水平2。在课堂数学交流的内部四因素中,学生“信息理解”和“数学语言”这两因素的水平较高,但“解释说明”和“交流意愿”水平较低,解释数学思维的清晰度和逻辑性有待提高,参与交流的主动性有待增强。另外研究发现,学生对数学思维解释说明的能力与其数学语言和信息理解的水平有一定关系。第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其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影响学生课堂数学交流能力的情境因素。教师创设的问题越具有挑战性,能促使学生详细解释说明数学思维后的逻辑与依据,选择合适的数学语言来澄清与表达,越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或任务时,要关注问题情境是否利于学生主动交流、是否影响对解决问题方式的选择和说明机会。本研究根据以上调查结论以及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给出了培养学生课堂数学交流能力的课堂教学建议。

陈小萍[3](2020)在《初中数学运算学材与教学的两点探索》文中认为中国当代教育名家李庾南先生倡导"三学"教学法,强调"学材再建构"必须以生为本,适合学生的建构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有效促进知识的生成.教学实践中,在"学材再建构"观下针对初中数学运算进行了两点探索:一是提出需要对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重组;二是尝试用一种"总—分—总"的学材再建构方式进行初中数学运算教学,这样使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基础上,更容易获取新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素养.

吴媛媛[4](2019)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圆锥曲线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圆锥曲线模块作为解析几何的重要篇章,其内容较多,由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该模块的要求较高,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然而该模块学习难度较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对目前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知识观、数学学习观和数学教学观,对目前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的教学进行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出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在现有的数学知识或者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从根本上主动掌握知识内容。笔者还在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教学实践,并通过对实践结果的分析,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结合笔者的实习经历,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圆锥曲线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措施。本文创新点在于结合提到的四个原则,分别是创设情境性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概念性教学的原则、互相协作性原则,从六个方面给出了圆锥曲线的教学措施,分别是教师需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圆锥曲线知识引入过程中的问题情境引入、重视数学文化引入、结合信息技术引入;圆锥曲线知识理解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直觉猜想;在圆锥曲线知识应用过程中,渗透学生数学思想、加强学生实际应用;圆锥曲线知识的系统化过程以及教师学生课后反思的建构过程。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合到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以实例为支撑,为圆锥曲线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张凌雅[5](2019)在《建构观下圆锥曲线的教学策略》文中认为圆锥曲线这一部分的知识和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和考试中是重点内容,所以所占分值和比例也较大,对于学生这部分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查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当前圆锥曲线的内容教学和教学策略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符合考点的变化。目前根据考点和考情的变化,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做出调整后形成的新型理论就是建构理论,建构理论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本文基于建构观对圆锥曲线教学意义和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李亦婧[6](2017)在《建构观下高中数学学习模式探究 ——以郑州市第106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一直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方面。经过多位研究者的研究和一线老师的实践,我们在探索数学高效学习方式的道路上已经收获了诸多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就题论题”、“掐头去尾烧中断”等传统低效的学习方式普遍存在,这极大地影响了师生教学数学的热情和信心。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背景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实验研究结果为依据,力求提出一套契合高中生认知能力和数学学习规律的学习模式。这套学习模式,将数学课前准备、课堂表现、课后巩固提高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对新型学习方式的探索,改变数学学习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充分发挥和锻炼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索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在第一章中首先简述了高中数学传统教学的弊端。目前,高中数学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递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只能产生被动式的接受学习,无法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新的学习方式需要新的理论做基础,建构学习以其明显的优势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接下来阐述了国内外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研究现状,肯定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第二章系统地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核心思想是:数学学习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而应该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进行的主动建构。建构观下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观念转变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本文在第三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信心、方法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关联性;(2)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改善和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高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四种策略:(1)攻心为上,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2)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以自学和预习为抓手,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4)提升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在第四章中,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提出了高中数学课“自学探究-信息反馈-课堂交流-回顾提高”的学习模式,并以“函数的奇偶性”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案例设计。为了验证建构主义学习模式的有效性,本文在第五章开展了实验研究。具体做法如下:在高一年级随机选取两个平行班,一个班为实验班,采用本文提倡的学习模式,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通过前测和后测结果可以看出,原本水平相同的两个班级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别,实验班在各个方面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班。这一实验结果说明,本文提倡的“自学探究-信息反馈-课堂交流-回顾提高”的学习模式具有以下显着优势:(1)能够促进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2)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知识的意识的提高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3)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的提高和问题解决等数学能力的培养。

杨亭辉[7](2015)在《升学班与就业班中职生在数学学习自我决定与内在动机方面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经济正处于持续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对高技术含量工作岗位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因此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育在中职学校中起着培养中职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面对时代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需要不断深化调整,中职生的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目前中职学校主要有升学班与就业班两种划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这两种不同班制的学生需要有系统的研究比较,以期在教育教学中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职学校升学班与就业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关于自我决定和内在动机方面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对这两种班制的学生在自我决定和内在动机方面中的各维度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剖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中职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出建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无论升学班还是就业班学生都有被逼无奈的情绪,就业班学生对负面情绪的控制力远不如升学班学生,面对学习数学时的焦虑也要高出升学班的学生许多。(2)就业班学生对学习数学时的自我定位不清晰,他们更倾向于受外部因素支配。中职生在数学学习中自我决定和内在动机水平的程度均较低,升学班学生也只是勉强达到中等水平。(3)中职生对学好的数学的重要性都普遍认同,但在自觉选择方面普遍水平不高,对于学好数学的压力在中职生中普遍存在,其中就业班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时表现得更加紧张和不安。(4)中职学校学生在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对于能力与知觉方面表现出矛盾的一面,普遍对自身估计存在偏差。(5)就业班学生自身之间在面对数学学习时,在自我决定和内在动机水平的各维度之间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有分化两极的趋势。依据调查结果提出促进中职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建议:(1)针对中职生关于数学学习中自觉选择能力差的情况加强对其学习方法及学习意义的指导;(2)面对数学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培养学生的自信和不屈不挠的精神;(3)激发中职学生的内部动机;(4)充分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

赵婷[8](2014)在《建构观下的圆锥曲线的教学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在历年来的高中数学教学及考试中,圆锥曲线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对于知识点的考查也越来越深入,因此在圆锥曲线的教学策略上要根据考点变化适时调整.建构理论是目前根据考查内容所进行调整的一种学习理论,它所侧重的是学生本身对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本文就建构观下的圆锥曲线的教学意义及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讨.

周良菊[9](2014)在《浅议数学教学中有效策略的理解与运用》文中研究表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基本的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教学也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只有把握有效教学的策略,课堂教学方法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兴趣浓了,才能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充分参与,其基本原则是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此,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有效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的日标。

刘庭华[10](2011)在《浅议数学建构性教学》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教学应是建构地学与教的统一,建构观下的数学知识应包含数学经验知识和建构策略知识,相关的数学学习和教学应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建构主义"应成为指导数学教学的行动纲领。建构主义不排斥其它学习理论,建构性教学并非数学建模教学。

二、初探建构观下的数学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探建构观下的数学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椭圆认知水平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认知水平的界定
    2.2 圆锥曲线的相关研究
3 测试工具的制定与预测试
    3.1 测试工具的制定
    3.2 预测试
4 正式测试
    4.1 测试时间与地点
    4.2 测试对象与基本情况
    4.3 第一次测试与访谈
    4.4 第二次测试与访谈
    4.5 第三次测试与访谈
5 研究结论
    5.1 高中生椭圆认知水平发展规律
    5.2 学生椭圆认知水平测试框架的科学性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的不足之处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预测试试卷A
附录2:预测试试卷B
附录3:预测试试卷C
附录4:正式测试试卷A
附录5:正式测试试卷B
附录6:正式测试试卷C
致谢

(2)七年级学生课堂数学交流能力的调查研究 ——以X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交流的重要性
        1.1.2 数学交流的研究发展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交流的界定
        2.1.1 交流与数学交流
        2.1.2 数学交流的内涵探析
    2.2 数学交流的方式
    2.3 数学交流能力的评价
    2.4 数学交流能力的研究现状
        2.4.1 课堂数学交流现状的研究
        2.4.2 各年级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研究
    2.5 课堂数学交流能力的界定及其因素
        2.5.1 课堂数学交流能力的定义
        2.5.2 课堂数学交流能力的因素
第3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
    3.1 研究方法
        3.1.1 课堂观察法
        3.1.2 录像分析法
        3.1.3 会话分析法
    3.2 研究流程
    3.3 研究对象
    3.4 数据收集
    3.5 研究工具的编制
        3.5.1 分析框架的制定
        3.5.2 数据编码标准与整理
    3.6 研究信效度
        3.6.1 研究信度
        3.6.2 研究效度
    3.7 数据分析
        3.7.1 量化分析
        3.7.2 质性分析
第4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
    4.1 学生课堂数学交流能力总体情况分析
        4.1.1 平均课堂数学交流能力水平分析
        4.1.2 在不同因素上能力水平的表现分析
    4.2 学生课堂数学交流能力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2.1 学生的信息理解能力与解释说明能力的相关性
        4.2.2 学生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与解释说明能力的相关性
    4.3 问题情境与学生课堂数学交流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4.3.1 问题情境与对信息的理解能力无关
        4.3.2 问题情境影响数学语言的应用
        4.3.3 问题情境影响解释说明的水平
        4.3.4 问题情境影响主动交流的意愿
    4.4 研究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研究结论
        5.1.1 七年级学生课堂数学交流能力的表现
        5.1.2 教师在课堂数学交流中的作用
    5.2 研究建议
        5.2.1 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提问的水平
        5.2.2 锻炼学生解释说明能力
        5.2.3 提升学生数学交流的主动性
    5.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录像文本转录标准
    附录2 教学片断示例
致谢

(3)初中数学运算学材与教学的两点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学材再建构”观下对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运算部分内容分解重组的探索
2“学材再建构”观下对初中数学运算部分内容课堂教学的探索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圆锥曲线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圆锥曲线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1.1.2 圆锥曲线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3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1.4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研究现状
        1.2.2 国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情况
        1.2.3 国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1.5.4 实验研究法
        1.5.5 测验法
    1.6 研究意义
        1.6.1 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
        1.6.2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6.3 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效果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历史发展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数学学习观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数学教学观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
第三章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4 学生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
        3.4.1 对圆锥曲线内容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3.4.2 对圆锥曲线内容难点和易错点的调查分析
        3.4.3 对圆锥曲线内容学习方法的调查分析
        3.4.4 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查分析
    3.5 教师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
        3.5.1 对圆锥曲线教学内容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3.5.2 对圆锥曲线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调查分析
        3.5.3 对圆锥曲线教学难点的调查分析
        3.5.4 对圆锥曲线数学思想及情境引入的调查分析
        3.5.5 对圆锥曲线综合应用的调查分析
    3.6 教师学生访谈结果
        3.6.1 学生访谈结果
        3.6.2 教师访谈结果
    3.7 调查结果分析
        3.7.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3.7.2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圆锥曲线的教学原则
    4.1 创设情境性原则
    4.2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4.3 重视概念性教学的原则
    4.4 互相协作性原则
第五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圆锥曲线的教学措施
    5.1 教师需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
    5.2 圆锥曲线知识引入的过程
        5.2.1 利用问题情境引入
        5.2.2 重视数学文化引入
        5.2.3 结合信息技术引入
    5.3 圆锥曲线知识理解的过程
        5.3.1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5.3.2 鼓励学生直觉猜想
    5.4 圆锥曲线知识应用的过程
        5.4.1 渗透学生数学思想
        5.4.2 加强学生实际应用
    5.5 圆锥曲线知识的系统化过程
    5.6 教师学生课后反思的建构过程
第六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圆锥曲线的教学案例
    6.1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案例
    6.2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案例
第七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圆锥曲线的教学实验
    7.1 实验目的
    7.2 实验对象
    7.3 实验设计
    7.4 实验结果与分析
        7.4.1 学生成绩分析
        7.4.2 学生兴趣分析
        7.4.3 实验效果分析
    7.5 实验结论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数学教师对圆锥曲线模块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高中生对圆锥曲线模块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关于圆锥曲线模块教学的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关于圆锥曲线模块学习的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建构观下圆锥曲线的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的意义
二、教学的策略
    1. 设计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2. 建构教学模型, 重视知识展示
    3. 鼓励质疑错误, 巩固学习兴趣
三、总结

(6)建构观下高中数学学习模式探究 ——以郑州市第106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高中数学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1.2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重要性
    1.3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2. 建构主义及其学习理论
    2.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2.2 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
    2.3 建构主义数学教师观
    2.4 建构观下的教学模式
3. 高中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分析
    3.4 提高高中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途径
4. 建构观下的数学学习模式设计
    4.1 建构观下的数学学习模式设计
    4.2 高中数学课四环节学习模式的示例
5. 基于建构观的高中数学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与理论依据
    5.2 实验对象与方法
    5.3 实验假设与实施过程
    5.4 实验结果分析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附录
致谢

(7)升学班与就业班中职生在数学学习自我决定与内在动机方面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关键概念界定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论文架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
    2.1 相关研究现状
    2.2 研究评述
    2.3 理论基础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基本步骤
    3.3 问卷调查研究
    3.4 研究假设
第四章 调查研究
    4.1 确定调查对象
    4.2 实施调查过程
    4.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4.4 调查结果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以及思考
    5.1 讨论
    5.2 研究结论
    5.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问卷一
    问卷二
致谢

(8)建构观下的圆锥曲线的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的意义
二、教学的策略
    1. 设计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2. 建构教学模型, 重视知识展示
    3. 鼓励质疑错误, 巩固学习兴趣

四、初探建构观下的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椭圆认知水平的发展研究[D]. 辜博.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七年级学生课堂数学交流能力的调查研究 ——以X初中为例[D]. 孙煜颖.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3]初中数学运算学材与教学的两点探索[J]. 陈小萍. 数学教学研究, 2020(01)
  •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圆锥曲线的教学实践研究[D]. 吴媛媛. 江苏师范大学, 2019(12)
  • [5]建构观下圆锥曲线的教学策略[J]. 张凌雅. 试题与研究, 2019(10)
  • [6]建构观下高中数学学习模式探究 ——以郑州市第106中学为例[D]. 李亦婧.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1)
  • [7]升学班与就业班中职生在数学学习自我决定与内在动机方面的比较研究[D]. 杨亭辉. 天津师范大学, 2015(02)
  • [8]建构观下的圆锥曲线的教学策略[J]. 赵婷.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13)
  • [9]浅议数学教学中有效策略的理解与运用[A]. 周良菊. 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4
  • [10]浅议数学建构性教学[J]. 刘庭华. 品牌(理论月刊), 2011(Z2)

标签:;  ;  ;  ;  ;  

建构视野下的数学教学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