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技术在档案业务指导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贾琼[2](2021)在《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文中认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意义,能够助推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历史档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清晰系统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加强历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因此,以历史档案资源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内容组织、聚合与开发等相关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不断应用与发展,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数据化应用成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推进的重点领域。一方面,用户对历史文化资源全面获取的需求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政府、社会和个人对历史档案的政治需求、学术需求、文化需求愈发迫切,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等新特征;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格局,数字人文、数据挖掘、知识组织等理论方法正在广泛应用于历史文献典籍的数据化加工、深度组织与实际应用等工作。但是面对卷帙浩繁、异构多元的历史档案资源,其深度聚合、语义互联、知识映射等问题的应用有效性有待解决。基于此,引入关联数据技术,构建实现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解决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在理论层面、技术应用层面和实践层面具有较强的研究空间和应用场景。本研究在历史档案资源价值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系统的梳理了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资源聚合、关联数据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发现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具有进一步挖掘和探索的空间;在明确本研究基本研究概念和范畴的基础上,以档案价值论、档案知识组织、数字人文等理论与方法作为指导,展开系统的研究。首先,提出了关联数据技术驱动下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明确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关联强度、关联维度、关联阶度以及关联粒度四个维度,基于对历史档案资源层级的划分,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整体框架。其次,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对常用的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元数据标准选择的思路和步骤,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描述的元数据方案;在对历史档案知识分类、知识本体层级划分等工作的基础上,以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档案为案例对象进行元数据实例研究,并以盛宣怀档案为例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通过元数据元素识别、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等过程,实现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的构建。第三,基于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进一步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语义化操作与发布流程,强化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方案的可操作性。第四,详尽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的主要功能,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服务平台。最后,针对目前历史档案资源服务现状,提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实施策略。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比较分析、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模型构建、技术方案、实现路径等角度进行讨论和分析,为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对于激活历史档案价值实现,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满足政府、社会及个人的现实需求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崔卓敏[3](2021)在《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随着我们国家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机构改革的推行,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越来越重视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代表之一,更要注重自身档案馆各个层面的建设,努力为党、国家和社会公众提高优质的服务,为中国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因此,目前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现状如何,它能否满足公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是值得去关注的一个重点方向。本篇文章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研究省级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情况。第一章论述了论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等内容。第二章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概念界定具体包括综合档案馆、公共档案馆、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能力;理论基础具体包括新公共服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档案价值理论。第三章是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调查情况,该部分主要论述了调查的思路、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第四章是对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情况的分析。内容主要是从服务主体、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机制、服务环境和服务方式五个方面展开的分析和论述。第五章是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优化策略部分,该部分是从五个方面来论述的:一是从树立公共服务意识,落实行动保障方面来写的;二是从丰富馆藏,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方面来写的;三是从完善服务机制,实现管理良性循环方面来写的;四是注重档案馆形象,优化公共服务环境来写的;五是从有效利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方面来写的。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在研究方法上,文章主要采用了实地调研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三种方法结合进行。首先采用实地调研法,以档案用户的角色亲自去天津市档案馆进行调研,观察、了解和体验档案馆各方面的服务情况,获得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第一手材料,提升研究过程的信度;其次采用访谈法,通过访谈法预先了解社会公众对档案馆公共服务的体验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开展量化研究。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访谈结果进行质性分析获得调查问卷的指标后,设计访谈问卷开展大范围调查,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档案馆在公共服务方面的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周昊[4](2021)在《档案虚拟展览标准规范与平台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档案虚拟展览是“互联网+”时代档案工作走向开放的重要形式,充分体现了档案资源开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当前,国内档案虚拟展览如火如荼,而相关理论总结、标准研制、平台开发等仍处于零散研究阶段。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对档案虚拟展览的相关理论总结、标准研制、平台开发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研究现状及其述评,即第1章和第2章。通过对档案虚拟展览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本文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等。研究中突出档案虚拟展览实践调研和分析。第二部分为研究主体,包括论文第3章、第4章和第5章,是论文的研究重点。第3章主要阐述档案虚拟展览的类型、内涵、特点和技术嵌入视角下的理论架构;第4章主要对档案虚拟展览标准应用现状、研制原则、研制思路和标准结构进行阐述;第5章主要研究档案虚拟展览平台构建,对平台内涵的阐释与建设理念、演变过程、功能与要素、平台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即第6章,以国家电网河南电力公司档案虚拟展览为具体研究对象,对档案虚拟展览标准、平台构建和技术的验证与应用。最后对论文研究的创新性、研究内容和下一步研究方向做了总结。
何淑娴[5](2021)在《基于MAM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行业对数字化档案存储、查询、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档案业务工作方面已经不能满足文化艺术档案的发展要求,也不能统筹文化艺术档案馆的整体信息化建设。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只能实现档案数据的结构化存储,对存储格式、存储量都有一定的限制,而且查询方式单一、不能在线预览。更重要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性差、管理功能固化、再利用形式单一,已经不符合当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要求。再加上多媒体产品日新月异,文化艺术行业每天都会产生各种载体、各种内容的艺术资料,尤其是声像类资料不但种类多而且数据量大,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一方面无法识别种类繁多的载体,另一方面面对呈指数级递增的非结构化声像数据内容无法拓展存储量、快速回迁利用。这些都是文化艺术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在设计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之时引入了MAM(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所谓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就是对多媒体数据的内容进行管理、利用,并且成熟应用于电视、广播等播出媒体的“量身定制”的内容管理系统。通过为文化艺术档案建立一个信息交换平台;使得大流量的视音频档案合理存储;加快多媒体档案资料的制作周期;集中、统一地管理档案资源;提供跨部门、跨单位的数字档案资源获取方式。又因为文化艺术档案多媒体载体种类繁多、声像数据庞大的特性与播出媒体行业的数据特性相仿,而且不论是服务内容的格式、信息的流通、流程的整合、内容的归档,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内容管理都与文化艺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谋而合。为了研究基于MAM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本文对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进行了详实的需求分析:针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明确了档案信息和声像数字内容相结合的统一管理;采集导入方面,兼顾各种档案来源能够直接采集的需求;档案安全存储支持智能归档、备份、回迁的功能;最后档案再利用方面,支持多种检索方式,提高查准率,并且完善档案导出审批流程,方便原始档案回迁输出。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研究档案业务流程之间的的关系以及数据存储的逻辑关系,设计出了不同格式媒体流统一管理、媒体流动态迁入迁出、大流量存储的系统。基于MAM的设计,一方面满足了文化艺术档案数量级存储,从采集、入库、着录、检索、归档、回迁到元数据管理、存储空间管理,所涉及的流程都是媒体内容的管理形式。通过对媒体内容的管理,达到多媒体档案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将管理内容当做馆藏资产对待,提供形式多样的查询下载方式的同时,服务于制作与流通管理。本文采用J2EE架构,使用HTTP模式的流媒体技术、关系型数据库、全文搜索引擎等技术,完成集收集档案、管理档案、档案入库、查询统计、下载利用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本文设计的基于MAM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能够解决特殊载体归档难、大量声像数据存储难的问题,满足传统录像带、光盘的非线性查询、共享和交流,实现将检索出的信息条目,依据使用需求进行整合成为专业信息成果,真正将档案转变为资产,具有便捷性好、查准率高的优点。相信MAM在文化艺术档案行业的应用在不久的将来会越来越广泛。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凃有兵[7](2020)在《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开始主动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舞台剧、音乐会、展览等都成为人们的选择。档案展览作为众多档案利用方式的一种,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如今,许多档案机构都开展了档案展览服务,社会公众通过那些富有历史气息的展品感受当时、当地的文化及历史,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然而,目前的档案用户往往采用去档案馆查档并参观档案展览等实地档案利用方式,随着“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档案展览将成为一种有效且大众更易于接受的方式。网上档案展览相对于实地档案展览来说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以更便捷的方式、更大程度地发挥了档案的价值。高校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许多“双一流”建设高校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聚集了许多文化精华,其档案部门利用自身丰富的馆藏,通过选定主题、收集档案、页面设计等多个环节实现了网上档案展览这一相对新颖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新的档案利用途径。“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继“985”、“211”高校之后提出的,逐渐成为优质高等教育新的代名词,本文以“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解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的基本情况,通过真实的调查数据进行更有力的分析,从而提出相关建议。“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有许多可开发的空间,只有仔细分析现如今办展中的成效与问题并且扬长避短,才能优化“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本选题将分五个部分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在这一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研究背景与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本选题的特点与不足。第二部分首先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和网上档案展览的概念分别进行了界定,然后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则是通过逐一访问“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的网站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介绍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现状,其中首先介绍了调查所得的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的基本情况,再介绍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对网上档案展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经费保障不足、专业人才短缺、未能充分挖掘展览素材、未能建立网上档案展览更新机制、宣传力度不够、展览平台有待开发。第五部分针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的完善。
雷洁[8](2020)在《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和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科研档案管理需要新方法和新手段。针对目前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科研知识关联度差、科研档案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从知识层面将科研档案资源中的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人员等要素与项目任务书、合同、研究报告中抽取的知识单元进行关联和融合,丰富科研档案的语义关系,推进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提档升级,对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支撑科研单位管理决策、科研档案智能管理、档案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与理论等,对科研档案管理模式、收集、加工以及存储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凝练科研档案管理深层次加工、多元化关联以及决策支撑等需求,为基于知识图谱开展科研档案管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支持。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结论,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1)研究了用于科研档案管理的知识图谱构建过程。通过对知识图谱的构建要素(知识单元与语义关系)的综合分析,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总结了知识图谱的适用领域,为科研档案知识图谱的构建以及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2)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通过数据解析、深层次揭示以及实体抽取过程实现科研档案细粒度实体识别。结合Nanopublication与CERIF模型,设计科研档案资源描述体系,构建了科研档案多维度关联模型。基于本体编辑工具Protégé,使用资源描述框架RDF和OWL语言,继承利用EAD、DCMI等现有较为通用的元数据构建科研档案知识图谱模型,将人员、机构、成果等实体与科研档案资源知识层面的研究任务、实施方案等实体语义串联在一起。通过深层次知识融合与推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科研档案语义关联。(3)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原型。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构建了一个覆盖档案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包括数据解析层、智能识别层、语义关联层以及智能管理层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原型。以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为数据源,实现智能化采集与归档、自动抽取与关联以及语义增强等功能,提高了科研档案资源语义关联性,提升了科研档案管理效率。(4)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分析。为验证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用性,从知识识别粒度、知识多维关联度以及知识融合与利用程度等方面将基于知识谱图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与传统的档案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应用效果表明基于知识图谱科研档案管理的具有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孔明月[9](2020)在《数字人文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形成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之中,并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进。非遗档案是非遗的重要载体,通过非遗档案,我们可以了解过去、保护现在、发展未来。非遗档案不能束之高阁,需要深入开发、广泛利用,才能发挥其价值。数字技术已经运用到信息的产生、存储、管理和开发等各个环节,非遗档案的开发方式也亟待转型。从信息时代到数据时代,数字人文作为新兴的研究热点和数据密集型科学环境下的研究范式,其理念、技术与方法可以带给非遗档案开发更多启示。将数字人文的研究优势与非遗档案相结合,可以创新非遗档案开发的方式,实现非遗档案信息的深层次挖掘,推动非遗档案开发工作的发展。本文以非遗档案开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人文视域下非遗档案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章的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相关数字人文研究和非遗档案研究,对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为文章的基础理论部分。在对数字人文与非遗档案开发相关概念、特点、价值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又分析了数字人文对非遗档案开发的作用,为后续的探讨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文章的综合分析部分。当前非遗档案开发方式有传统开发方式、数字开发方式以及传统与数字相结合方式三种。该部分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即开发法规有待完善、开发理念保守落后、开发主体权责难分、开发内容不够深入、开发技术创新不足等。第四部分为文章的核心部分。对数字人文视域下非遗档案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数字人文特点的改进策略。主要从做好开发环境的准备工作,包括完善法律与标准体系、革新管理者开发理念;加强开发主体队伍建设,包括明确各开发主体职责、重视档案机构作用;最后对开发技术应用做了一个流程化设计,包括构建数字人文网络平台、充分整合开发内容、创新应用数字人文开发技术,并对开发过程中的其他注意事项进行了关注。
刘中敏[10](2020)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初中学生学习指导研究》文中指出教育信息化已步入2.0时期,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使教育创新全方位展开。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需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指导理念以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教师进行学习指导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育资源与学习路径的丰富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得以扎根,但是,对于如何指导学生适应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教师身处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要更新学习指导理念,完善学习指导内容,转变学习指导策略,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支持学生适应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教育信息化2.0对学习指导的变革要求,从当前初中教师的学习指导现状入手,挖掘教师指导不力背后的深层原因,依据现代教学理念,尝试建构初中生学习指导体系,为一线教师进行学习指导提供参考。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由,阐述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对学习指导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界定了学习指导的概念,分析了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学习指导的新特征。第三部分通过对教师访谈与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指出了当前初中教师在学习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教师对信息化时代学习指导理解不深刻、对学生线上学习指导准备不足且指导成效低、学习指导内容仅局限于学科知识、教师不能很好地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本文认为,导致学习指导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不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低、学习指导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差以及学校信息化设施不完善。第四部分提出了学习指导遵循的理念有:主导主体理念、差异教学理念、自主学习理念、选择学习理念及合作学习理念,结合教育信息化2.0的要求,提出了学习指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平等中首席原则、尊重差异原则、自主选择原则、自主管理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结构化原则、同伴互助指导原则;拓展了学习指导的内容,即指导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整合教育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指导学生进行沟通与合作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型思维;阐述了学习指导的有效策略,即促进教师线上学习指导能力的提升、借助网络教育资源推送给学生内容多元的课程、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学习指导方式以及指导学生理性使用信息技术。
二、多媒体技术在档案业务指导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技术在档案业务指导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2)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范畴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本文创新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
2.1.2 档案资源聚合 |
2.1.3 关联数据在档案领域的应用 |
2.1.4 研究述评 |
2.2 相关理论 |
2.2.1 档案价值论 |
2.2.2 知识组织理论 |
2.2.3 数字人文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 |
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 |
3.1.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 |
3.1.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流程 |
3.1.3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目标 |
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的多维分析 |
3.2.1 关联强度 |
3.2.2 关联维度 |
3.2.3 关联阶度 |
3.2.4 关联粒度 |
3.3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构建 |
3.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层级划分 |
3.3.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结构框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 |
4.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
4.1.1 常用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比较分析 |
4.1.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思路 |
4.1.3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步骤 |
4.1.4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 |
4.1.5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实例 |
4.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建模 |
4.2.1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分类体系 |
4.2.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的类型 |
4.2.3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 |
4.2.4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实例 |
4.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构建 |
4.3.1 元数据元素识别 |
4.3.2 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 |
4.3.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与聚合 |
5.1 历史档案资源语义化处理 |
5.1.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语义化转换 |
5.1.2 历史档案资源RDF化过程 |
5.1.3 历史档案资源实体语义关联关系识别 |
5.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 |
5.2.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URI命名 |
5.2.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存储 |
5.2.3 基于D2R的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 |
5.2.4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实例 |
5.3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聚合 |
5.3.1 关联数据聚合方法 |
5.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互联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 |
6.1 基于关联数据的聚合服务功能 |
6.1.1 历史档案资源检索服务 |
6.1.2 历史档案资源推荐服务 |
6.1.3 历史档案资源可视化服务 |
6.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服务平台结构设计 |
6.2.1 存储层 |
6.2.2 描述层 |
6.2.3 服务层 |
6.2.4 应用层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策略 |
7.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实施策略 |
7.1.1 实现多源异构历史档案资源采集方法 |
7.1.2 建立多元协作的组织机制 |
7.1.3 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 |
7.1.4 提供泛在化关联数据应用服务 |
7.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的保障机制 |
7.2.1 政策保障 |
7.2.2 技术保障 |
7.2.3 人才保障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
1.5.1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1.5.2 论文研究的难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研究概念界定 |
2.1.1 综合档案馆 |
2.1.2 公共档案馆 |
2.1.3 公共服务 |
2.1.4 公共服务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
2.2.3 档案双重价值论 |
第三章 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调查 |
3.1 调查的目的及设计 |
3.1.1 调查的目的 |
3.1.2 调查设计 |
3.2 调查步骤与过程 |
3.2.1 调查对象 |
3.2.2 资料分析 |
3.2.3 理论饱和度检验 |
3.2.4 问卷设计 |
3.2.5 问卷收集情况 |
3.2.6 调查问卷分析情况 |
第四章 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分析 |
4.1 服务主体能力分析 |
4.1.1 公共服务意识分析 |
4.1.2 工作人员能力分析 |
4.1.3 档案宣传工作分析 |
4.2 档案信息资源分析 |
4.2.1 档案数字化和开放度分析 |
4.2.2 档案编研成果分析 |
4.3 服务机制分析 |
4.3.1 档案馆服务制度分析 |
4.3.2 档案馆评估和反馈机制分析 |
4.4 公共服务环境分析 |
4.4.1 档案馆物理环境分析 |
4.4.2 档案馆人文环境分析 |
4.5 服务方式分析 |
4.5.1 档案馆公共服务提供方分析 |
4.5.2 档案馆服务形式和手段分析 |
第五章 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
5.1 树立公共服务意识,落实行动保障 |
5.1.1 强化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
5.1.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服务能力 |
5.1.3 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增强服务认知度 |
5.2 丰富馆藏,优化信息资源开发 |
5.2.1 推进数字化建设,提高档案开放度 |
5.2.2 扩大收集范围,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度 |
5.3 完善服务机制,实现管理良性循环 |
5.3.1 健全档案馆制度,提高查档效率 |
5.3.2 优化评估反馈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
5.4 注重档案馆形象,优化公共服务环境 |
5.4.1 健全档案馆基础设施,改观物理环境 |
5.4.2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烘托人文环境 |
5.5 有效利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 |
5.5.1 强化社会合作,多样化产品供给 |
5.5.2 加强新媒体建设,促进服务均等化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访谈提纲——关于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情况的访谈问卷(馆内工作人员) |
附录2:访谈提纲——关于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情况的访谈问卷(利用者) |
附录3:调查问卷——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研究成果 |
(4)档案虚拟展览标准规范与平台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档案虚拟展览实践调研 |
2.1 档案虚拟展览实践现状 |
2.1.1 档案虚拟展览建设情况 |
2.1.2 档案虚拟展览技术应用情况 |
2.1.3 档案虚拟展览信息资源类型情况 |
2.1.4 档案虚拟展览传播平台情况 |
2.2 档案虚拟展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2.2.1 档案虚拟展览技术应用层次不齐 |
2.2.2 档案虚拟展览社会影响力差 |
2.2.3 档案虚拟展览类型和资源丰富度不一 |
2.2.4 档案虚拟展览传播平台效果差 |
2.2.5 档案虚拟展览展示效果有待提升 |
2.2.6 档案虚拟展览理论和标准缺失 |
3 档案虚拟展览理论研究 |
3.1 档案虚拟展览相关理论 |
3.1.1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理论 |
3.1.2 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理论 |
3.1.3 技术嵌入理论 |
3.2 档案虚拟展览概述 |
3.2.1 档案虚拟展览的内涵 |
3.2.2 档案虚拟展览的类型 |
3.2.3 档案虚拟展览的特点 |
3.3 技术嵌入视角下的档案虚拟展览 |
3.3.1 技术嵌入档案虚拟展览的可行性 |
3.3.2 技术嵌入档案虚拟展览的过程 |
3.4 技术嵌入档案虚拟展览变革的驱动路径 |
3.4.1 赋能式驱动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
3.4.2 重构式驱动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
3.4.3 技术嵌入从赋能到重构引起的变革 |
3.5 推动技术嵌入档案虚拟展览的策略 |
3.5.1 健全档案虚拟展览标准体系 |
3.5.2 构建档案虚拟展览生态化平台 |
4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研制 |
4.1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应用现状 |
4.1.1 近年来我国档案标准研制的趋势 |
4.1.2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的特点 |
4.2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研制原则 |
4.2.1 规范性 |
4.2.2 适时性 |
4.2.3 适用性 |
4.2.4 可操作性 |
4.2.5 专业性 |
4.3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研制理念 |
4.3.1 构建档案虚拟展览规范体系 |
4.3.2 完善档案虚拟展览业务要求 |
4.3.3 确保档案展品的全过程安全 |
4.3.4 强化展览全流程的规范化 |
4.4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结构研究 |
4.4.1 理念层 |
4.4.2 规划层 |
4.4.3 基础层 |
4.4.4 资源层 |
4.4.5 应用层 |
4.4.6 展览运行层 |
4.4.7 安全保障层 |
5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构建 |
5.1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的内涵阐释与建设理念 |
5.1.1 档案虚拟展览的内涵阐释 |
5.1.2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的构建理念 |
5.2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的演变过程 |
5.2.1 实体型平台 |
5.2.2 单一型平台 |
5.2.3 综合型平台 |
5.2.4 生态型平台 |
5.3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的构建路径 |
5.3.1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功能 |
5.3.2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要素 |
5.3.3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构建方式 |
5.4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的发展趋势 |
5.4.1 平台建设云端化 |
5.4.2 平台展示手游化 |
5.4.3 平台内容精品化 |
5.4.4 平台定制个性化 |
5.4.5 平台发展生态化 |
6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规范与平台构建实证研究 |
6.1 项目概述 |
6.2 建设目标 |
6.3 建设内容 |
6.3.1 打造生态型平台,形成丰富的档案虚拟展览素材库 |
6.3.2 综合技术应用,数字赋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
6.3.3 管理与技术并重,研制档案虚拟展览标准 |
6.4 建设实例 |
6.4.1 档案虚拟展览选题的论证与展览方案设计 |
6.4.2 档案虚拟展览素材库设计 |
6.4.3 档案虚拟展览的系统设计 |
6.4.4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功能设计 |
6.4.5 档案虚拟展览测试、发布并归档 |
6.5 建设效果展示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档案虚拟展览调研统计表 |
作者简历 |
(5)基于MAM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媒体资产核心技术研究 |
2.1 MAM的相关定义 |
2.2 J2EE体系技术构架 |
2.3 媒体资产存储技术 |
2.4 HTTP模式的流媒体技术 |
2.5 全文检索引擎架构——Lucene |
第三章 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
3.1 用户需求概述 |
3.1.1 海量声像档案的存储、管理困难 |
3.1.2 管理无序,管理混乱 |
3.1.3 资料安全缺乏保障 |
3.1.4 查找缓慢,效率低下 |
3.1.5 无法有效快速共享 |
3.1.6 无法形成价值,精细化管理举步维艰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统一管理需求 |
3.2.2 档案采集需求 |
3.2.3 安全保存需求 |
3.2.4 查询共享需求 |
3.3 系统设计目标 |
3.3.1 “泛媒体”项目式管理 |
3.3.2 解决现有档案归档、存档难的问题 |
3.3.3 解决珍贵录像带、光盘存在的问题 |
3.3.4 档案信息再利用 |
3.4 系统设计原则 |
3.5 系统存储对象分析 |
3.5.1 档案数据构架 |
3.5.2 数字化规格 |
3.6 系统总体架构 |
3.6.1 内容采集平台 |
3.6.2 内容管理平台 |
3.6.3 存储管理平台 |
3.6.4 网络管理平台 |
3.6.5 应用服务平台 |
3.7 系统软件框架 |
3.7.1 档案业务层 |
3.7.2 数字资源管理web |
3.7.3 系统管理中心 |
3.8 系统安全 |
3.8.1 数据存储安全 |
3.8.2 系统冗余 |
3.8.3 系统网络安全 |
第四章 系统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
4.1 系统技术架构 |
4.1.1 数字资源管理Web |
4.1.2 主流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 |
4.1.3 支持IE浏览器 |
4.1.4 专业声像处理客户端 |
4.1.5 非编客户端 |
4.1.6 智能存储服务器 |
4.1.7 数字格式转换服务软件 |
4.1.8 归档服务器 |
4.2 系统业务流程 |
4.2.1 档案入库流程 |
4.2.2 档案存储管理 |
4.2.3 档案再利用流程 |
4.3 系统业务关键问题解决方案 |
4.3.1 集群蜂窝式处理与多任务并行 |
4.3.2 档案元数据着录 |
4.3.3 全文检索和档案查找 |
第五章 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模式 |
5.1.1 档案管理模式 |
5.1.2 档案管理对象 |
5.1.3 档案管理组织 |
5.2 档案的创建与采集 |
5.2.1 档案立卷 |
5.2.2 档案采集与上传 |
5.3 格式转换处理功能 |
5.3.1 专业视音频智能转换 |
5.3.2 图片转换与文档转换 |
5.4 元数据定制及在线着录 |
5.4.1 元数据着录结构 |
5.4.2 元数据在线编辑 |
5.4.3 档案整理 |
5.5 文化艺术档案再利用 |
5.5.1 在线查看档案 |
5.5.2 档案的导出 |
5.6 系统管理及数据处理 |
5.6.1 监控与统计 |
5.6.2 档案存储归档 |
5.6.3 档案资源安全 |
5.6.4 流程定制 |
5.7 功能测试 |
5.7.1 测试环境 |
5.7.2 测试结果 |
5.7.3 测试结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1 国内研究状况 |
1.3.2 国外研究状况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特点与不足 |
1.6.1 研究特点 |
1.6.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研究相关概念与应遵循的原则 |
2.1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研究相关概念 |
2.1.1 “双一流”建设高校 |
2.1.2 网上档案展览 |
2.2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应遵循的原则 |
2.2.1 围绕高校重点工作 |
2.2.2 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
2.2.3 育人为本 |
2.2.4 安全规范 |
第三章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的现状 |
3.1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的基本情况 |
3.1.1 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基本情况的调查 |
3.1.2 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基本情况的分析 |
3.2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取得的主要成效 |
3.2.1 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特色鲜明 |
3.2.2 有效地宣传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办学历史和办学传统 |
3.2.3 增强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师生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
3.2.4 提高了“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访问者的档案意识 |
3.2.5 促进了“双一流”建设高校档案基础工作的开展 |
3.2.6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地生根 |
3.3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存在的问题 |
3.3.1 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形同虚设 |
3.3.2 “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水平参差不齐 |
3.3.3 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展品未标注档案信息来源 |
3.3.4 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关注度不高 |
第四章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存在问题的原因 |
4.1 对网上档案展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
4.2 网上档案展览经费保障不足 |
4.3 网上档案展览专业人才短缺 |
4.4 未能充分挖掘网上档案展览素材 |
4.5 未能建立网上档案展览更新机制 |
4.6 网上档案展览宣传力度不够 |
4.7 网上档案展览的平台有待开发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的建议 |
5.1 加强对网上档案展览的重视 |
5.2 将网上档案展览经费列入学校预算 |
5.3 加强网上档案展览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 |
5.4 多渠道挖掘展览素材 |
5.5 加快建立网上档案展览更新机制 |
5.6 加大网上档案展览的宣传力度 |
5.7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科研档案管理方式变革 |
1.1.2 科研档案价值驱动 |
1.1.3 信息技术发展提供条件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科研档案 |
2.1.2 科研档案管理 |
2.1.3 知识图谱相关概念 |
2.2 国内外档案管理研究进展 |
2.2.1 档案管理系统研究进展 |
2.2.2 档案信息化标准研究进展 |
2.2.3 数字化科研研究进展 |
2.2.4 档案语义化研究进展 |
2.2.5 相关管理模型对比与分析 |
2.3 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和主要应用综述 |
2.3.1 构建过程 |
2.3.2 构建要素 |
2.3.3 关键方法和技术 |
2.3.4 主要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及需求分析 |
3.1 科研档案管理调研对象选取 |
3.2 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
3.2.1 科研档案的管理模式 |
3.2.2 科研档案收集与归档 |
3.2.3 科研档案加工与组织 |
3.2.4 科研档案管理与利用 |
3.3 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科研档案资源完整性缺失 |
3.3.2 科研档案资源组织关联方式单一 |
3.3.3 科研档案资源融合与利用程度不高 |
3.4 科研档案管理需求调研与分析 |
3.4.1 深层次加工需求 |
3.4.2 多元化关联需求 |
3.4.3 决策支撑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构建 |
4.1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设计思路 |
4.2 科研档案细粒度实体识别 |
4.2.1 科研档案数据解析 |
4.2.2 科研档案深层次揭示 |
4.2.3 科研档案实体抽取 |
4.3 科研档案多维度关联模型构建 |
4.3.1 科研档案知识组织方式选择 |
4.3.2 科研档案资源描述体系设计 |
4.4 科研档案深层次知识融合 |
4.4.1 科研档案知识图谱模型构建 |
4.4.2 科研档案知识融合与推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原型构建 |
5.1 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现状与需求分析 |
5.1.1 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现状 |
5.1.2 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需求分析 |
5.2 系统建设目标与原则 |
5.3 构建基础与总体架构 |
5.3.1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构建基础 |
5.3.2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
5.4 主要功能与关键技术 |
5.4.1 智能采集与归档 |
5.4.2 语义加工与智能解析 |
5.4.3 实体识别与关系抽取 |
5.4.4 语义增强与知识更新 |
5.4.5 智能审核与个性化推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
6.1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的现实意义 |
6.1.1 助力农业科研信息化发展 |
6.1.2 推动中国农科院档案管理方式变革 |
6.1.3 增强科研档案语义关联与利用程度 |
6.2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
6.2.1 知识识别粒度对比 |
6.2.2 知识多维关联度对比 |
6.2.3 知识融合与利用程度对比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数字人文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数字人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概述 |
2.1 数字人文概述 |
2.1.1 数字人文的概念 |
2.1.2 数字人文的特点 |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概述 |
2.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概念及特点 |
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的概念及价值 |
2.3 数字人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中的作用 |
2.3.1 有利于跨界融合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理念 |
2.3.2 有利于技术更新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流程 |
2.3.3 有利于服务提升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人文内涵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字人文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数字人文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现状 |
3.2 数字人文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存在的问题 |
3.2.1 开发法规有待完善 |
3.2.2 开发理念保守落后 |
3.2.3 开发主体权责难分 |
3.2.4 开发利用平台分散 |
3.2.5 开发内容不够深入 |
3.2.6 开发技术创新不足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字人文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策略 |
4.1 做好开发环境的准备工作 |
4.1.1 完善法律与标准体系 |
4.1.2 革新管理者开发理念 |
4.2 加强开发主体队伍建设 |
4.2.1 明确开发主体职责 |
4.2.2 重视档案机构作用 |
4.3 构建数字人文网络平台 |
4.3.1 平台建设思路 |
4.3.2 平台开发简介 |
4.4 充分整合开发内容 |
4.4.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采集 |
4.4.2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化处理 |
4.4.3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 |
4.5 创新应用数字人文开发技术 |
4.5.1 应用文本挖掘技术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提取 |
4.5.2 应用关联数据技术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检索服务 |
4.5.3 应用GIS与 VR技术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形式 |
4.6 开发过程中的其他注意事项 |
4.6.1 加强对开发主客体的安全管理 |
4.6.2 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流程 |
4.6.3 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知识产权保护 |
4.7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10)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初中学生学习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教育信息化2.0时期,学习指导成为教师的首要职责 |
2.初中生学习自主性开始凸显,教师要及时进行学习指导 |
3.线上学习资源日益丰富,个性化学习指导需求强烈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2.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3.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启示 |
二、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学习指导的内涵与特征 |
(一)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元认知理论 |
3.自主学习理论 |
(二)核心概念的内涵 |
1.教育信息化2.0 |
2.学习指导 |
(三)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学习指导的主要特征 |
1.由关注教授方法向指导学生学习转变 |
2.指导学生选择正确高效的学习路径 |
3.双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
三、当前初中教师学习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分析 |
(一)初中教师学习指导的现状 |
1.教师对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指导理解不深刻 |
2.教师对线上学习指导认识不到位,准备不足,成效低 |
3.学习指导内容单一,仅局限于学科知识 |
4.学习指导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指导 |
(二)初中教师学习指导存在问题的成因剖析 |
1.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不高 |
2.教师信息化学习指导能力低 |
3.教师学习指导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差 |
4.学校信息化设施不完善 |
四、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学习指导体系构建 |
(一)学习指导应遵循的理念 |
1.主导主体理念 |
2.差异教学理念 |
3.自主学习理念 |
4.选择学习理念 |
5.合作学习理念 |
(二)学习指导应遵循的原则 |
1.平等中首席原则 |
2.尊重差异原则 |
3.自主选择原则 |
4.自主管理原则 |
5.因材施教原则 |
6.结构化原则 |
7.同伴互助指导原则 |
(三)学习指导的内容 |
1.指导学生形成内在学习动机 |
2.指导学生整合教育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 |
3.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 |
4.指导学生进行沟通与合作 |
5.培养学生的创造型思维 |
(四)学习指导的策略 |
1.促进教师线上学习指导能力的提升 |
(1)通过网络集体教研提升教师对于线上学习的认知 |
(2)利用思维导图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
(3)借助学习指导愿景板促进师生线上线下双向对话 |
(4)指导学生利用数据分析积极自测自评 |
2.借助网络教育资源推送给学生内容多元的课程 |
3.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学习指导方式 |
4.指导学生理性使用信息技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多媒体技术在档案业务指导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D]. 贾琼. 吉林大学, 2021(01)
- [3]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D]. 崔卓敏.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4]档案虚拟展览标准规范与平台构建研究[D]. 周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21(12)
- [5]基于MAM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何淑娴. 兰州大学, 2021(11)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研究[D]. 凃有兵. 安徽大学, 2020(07)
- [8]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研究[D]. 雷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9]数字人文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研究[D]. 孔明月. 河北大学, 2020(08)
- [10]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初中学生学习指导研究[D]. 刘中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