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5例恶性胸水博莱霉素胸腔内灌注的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邓甜甜[1](2019)在《十枣汤联合顺铂干预恶性腹水、恶性胸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十枣汤联合顺铂对恶性腹水、恶性胸水动物模型的作用及生存期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取40只昆明种小鼠,复制艾氏腹水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中药组、中药+顺铂组。另取10只小鼠作为空白组。中药组灌胃十枣汤,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中药+顺铂组灌胃十枣汤加腹腔注射顺铂,空白组、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第11d处死动物。记录小鼠体质量,测量腹水量及脾和胸腺的重量,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2.取40只昆明种小鼠进行生存期实验,复制艾氏腹水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中药组、中药+顺铂组。给药方式同上,给药直至动物死亡。观察并记录小鼠死亡日期,计算中位生存期和生命延长率。3.取40只Wistar大鼠,复制恶性胸水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中药组、中药+顺铂组。另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中药组灌胃十枣汤,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中药+顺铂组灌胃十枣汤加腹腔注射顺铂,空白组、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第9d处死动物。测量大鼠腹水量及脾和胸腺的重量,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并以CD31、CD34标记胸膜组织微血管,观察其密度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腹水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中药+顺铂组效果最佳。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脾脏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胸腺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顺铂组胸腺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2、IFN-γ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TNF-α、VEGF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生存期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生命延长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中药+顺铂组生命延长率最高。3.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胸水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中药+顺铂组效果最佳。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2、IFN-γ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VEGF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NF-κB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中药+顺铂组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脾脏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胸腺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顺铂组胸腺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D31标记检测胸膜组织微血管密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微血管密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肿瘤微血管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CD34标记检测胸膜组织微血管密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微血管密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中药+顺铂组肿瘤微血管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肿瘤微血管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枣汤与顺铂联用能够明显抑制恶性腹水,其机制可能与升高IL-2、IFN-γ含量,降低TNF-α、VEGF含量有关;十枣汤与顺铂联用能够显着延长恶性腹水小鼠生存期;十枣汤与顺铂联用能够明显抑制恶性胸水,其机制可能与升高IL-2、IFN-γ含量,降低TNF-α、NF-κB、VEGF含量,降低胸膜组织微血管密度,减少浆液渗透面积有关。
杨佳[2](2019)在《牡蛎泽泻散加减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牡蛎泽泻散加减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胸水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毒副反应,评价牡蛎泽泻散加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肿瘤科住院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胸腔内灌注顺铂治疗方案,于D1、D8、D15、D22各腔内注药1次,共四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牡蛎泽泻散加减中药汤剂,D1-D5、D8-D12、D15-D19、D22-D26每日一剂,每日三次,每次100毫升。治疗周期均为4周,结束后采集疗效数据,与治疗前对比,进行疗效判定,并比较两组毒副反应指标,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结果:一、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胸水量、胸水来源、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无显着差异性(P>0.05);二、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胸水ORR分别为治疗组68%、对照组64%,经卡方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胸水DCR分别为治疗组96%、对照组72%,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例数为23例(92%),对照组18例(72%),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组KPS评分疗效提高例数为16例(64%),对照组为8例(32%),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三、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出现心、肝及神经系统毒副反应。两组患者血液学毒性在Ⅱ度及以下,未出现Ⅲ以上骨髓抑制;胃肠道毒性为均出现少量Ⅱ度恶心、呕吐;两组患者均出现少量Ⅰ度肾毒性;血液学、胃肠道及肾毒性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不增加毒副反应。结论:牡蛎泽泻散加减联合胸腔灌注顺铂对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能有效控制胸腔积液量、改善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同时与单纯胸腔灌注顺铂相比,并不增加毒副反应。
夏冬琴,王维[3](2017)在《中药贴敷法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指由肺癌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胸膜原发性肿瘤所致的胸膜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MPE的出现即意味着病灶已局部转移或全身扩散,病变已进入晚期。往往积液量较多、发展迅速、易并发肺不张及反复感染,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循环衰竭。MPE属中医"悬饮"范畴。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以正
刘建丽[4](2016)在《化气利水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化气利水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运用这一中医疗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提供科学的、客观的依据。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拓展思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分成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国药准字H31021074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20mg/片,每次20mg,口服,2次/日];治疗组给予按化气利水法原则组方的加味五苓汤[组成:白术30g泽泻20g茯苓15g猪苓15g葶苈子15g(包煎)桂枝10g桔梗10g葫芦30g大枣10g炙甘草5g煎服法:由云南省中医医院中药房煎药机煎药提供口服汤药,1剂煎3袋,150ml/袋,口服,1袋/次,3次/日]。两组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观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消除胸水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做出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消除胸水有效率(恶性胸水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析: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有效率经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消除胸水的疗效相同。2.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40%,治疗组有效率为80%,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经比较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经统计学检验不存在差异(P>0.05);治疗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经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卡氏评分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生活质量。4.安全性指标分析:治疗组对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大小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1.以“化气利水”治法立意的加味五苓汤治疗少-中量恶性胸腔积液与呋塞米疗效相当,可以加速胸水的排出,防止恶性胸水的大量蓄积。2.化气利水法可以明显改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同时也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化气利水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未见不良反应,提示本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杨洪静[5](2016)在《中医综合方案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评价中医综合方案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2.观察中医综合方案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不良反应;3.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化疗毒副反应等方面的优势。方法:在导师指导下,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完成中医综合方案联合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将54例中、大量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采用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将胸腔积液放净,对照组单纯接受胸腔内顺铂灌注治疗,每周1次,连续4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医辨证施治汤剂,偏于实证之邪犯胸肺型给予小柴胡汤加减,偏于虚证之阳虚水停型予小柴胡汤合桂枝人参汤加减,中药汤剂每日1剂,疗程4周。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评价中医综合方案联合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年龄、性别、原发肿瘤、恶性胸水量、卡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中医辨证分型、血常规、肝肾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②近期疗效评估显示:治疗有效率(总缓解率)方面,治疗组为73.08%、对照组6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稳定率方面,治疗组为96.15%、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临床获益率为88.46%、对照组为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④在卡氏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卡氏评分为74.23±8.57、对照组67.20±8.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在药物毒副反应方面,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迫使治疗终止的心肺毒性、骨髓抑制及肝肾功损伤等不良反应,中医综合方案联合化疗药物胸腔灌注是相对安全的;两组相关数据比较提示治疗组白细胞、血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受局部化疗影响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医药可以减轻胸腔灌注化疗的毒副反应。结论:中医综合方案联合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与单纯胸腔灌注比较,二者治疗有效率相同,均可有效缓解恶性胸腔积液,但在缓解稳定率方面,前者较后者有优势,且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化疗对机体的毒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费鑫法[6](2015)在《鸦胆子油乳联合博莱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鸦胆子油乳联合博莱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有效方法。方法 9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接受胸腔穿刺抽液后,复查胸水B超待积液小于2cm后,治疗组患者接受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博莱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博莱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胸腔内注射每周1次,共注射2次。两组均停药后观察4周,对两组胸水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毒副作用、免疫功能、中医症状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评价及统计分析。结果1.胸水疗效方面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2.2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面比较:治疗结束4周后用Karnofsky评分来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有效率为64.4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毒副作用方面:治疗组发生毒副反应6例,对照组中发生毒副反应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功能方面比较:两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和NK较治疗前均降低,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症状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8.89%。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鸦胆子油乳联合博莱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能够延缓胸水的生长,提高胸腔内化疗的疗效,减轻化疗毒副反应,能改善生活质量及中医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姜子瑜[7](2015)在《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述评》文中指出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榄香烯注射液是以从姜科植物温郁金(莪术)中提取的β-榄香烯为主要成分的抗肿瘤药物,对多种实体瘤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现将我国学者应用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经验述评如下。
王飞[8](2014)在《白细胞介素-2联合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经中心静脉置管胸腔内注射博莱霉素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6例经病理以及细胞学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3组,并行中心静脉置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接引流袋,待引流干净后分别用药,其中A组30例给予胸腔内注射博莱霉素1mg/kg+生理盐水50ml+2%利多卡因200mg;B组34例给予胸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200万U+生理盐水50ml+2%利多卡因200mg;C组42例给予胸腔内注射博莱霉素1mg/kg+白细胞介素-2200万U+生理盐水50ml+2%利多卡因200mg,封管24小时后引流5-7天再次注射,共4次,约1月后评估病情。注药前及4次注药后分别留取30ml胸水,采用免疫微粒电发光法测定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治疗1月后评估疗效,并随访监测。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63.3%,B组为64.7%,C组为85.7%,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P<0.05),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A组KPS评分改善率63.3%,B组64.7%,C组85.7%,三组均有改善,其中C组改善率明显大于A、B组(P<0.05)。3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A组3.7个月,B组2.4个月,C组4.4个月,3组之间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的中位生存期(mOS):A组10.5个月,B组7.8个月,C组12.5个月,3组数据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中CEA、CYFRA21-1水平均有下降(P>0.05),三组无显着差异。三组NSE水平较前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中,少数病例出现低热、胸痛,胃肠道反应、轻度骨髓抑制等,A组发生率13.3%,B组为5.9%,C组为4.7%,A、B、C组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博莱霉素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不良反应轻,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远期疗效。
王浩杰[9](2014)在《恩度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水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恩度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水的疗效、安全性。同时对比恩度联合顺铂组与单药顺铂组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在此之前已确诊病例也包括在内)的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共48例,治疗组共22例,单药顺铂组26例,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12名,女性患者10名,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12例,年龄39至75岁,中位年龄58岁,均曾接受常规化疗的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分别为35和13例,其中治疗组中NSCLC和SCLC患者分别16例、6例,单药顺铂组中NSCLC和SCLC患者分别为19例、7例。所有患者胸腔积液量均为中大量,且大量胸水占绝大多数,其中治疗组22例患者中仅1例中等量胸腔积液患者,单药顺铂组26例患者中2例中等量胸腔积液。患者48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先抽尽胸液,给予止吐护胃药预处理,治疗组22例患者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30mg注入胸腔后并给予20ml生理盐水加顺铂50mg注入胸腔,单药顺铂组胸腔内注入30ML生理盐水加顺铂50mg,术后均给予10ml生理盐水冲管后闭管,嘱患者2h内顺序翻身,以利药物均匀分布,48小时后打开引流管,3天后再次抽尽胸水进行上述注药,后拔除胸导管治疗。两组均一周2次,2次为一疗程,其中注药一次胸水即可控制的不再进行第二次注药,期间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于第二次注药后48小时内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1月后复查胸片或者胸部B超。结果:治疗组22例,胸水完全缓解(CR)4例(18.18%),部分缓解(PR)12例(54.55%),无效(NC)6例(27.27%),总有效率(CR+PR)为(72.73%)。单药顺铂组19例胸水完全缓解(CR)2例(7.69%),部分缓解(PR)9例(34.62%),无效(NC)15例(57.69%),总有效率(CR+PR)为(42.31%)。两组有效率比较有X2=4.481(P<0.05,α=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治疗组生活质量(QOL)改善15例(68.18%)、稳定4例(18.18%)、下降3例(13.64%),总改善率86.36%。单药顺铂组生活质量(QOL)改善者10例(38.46%)、稳定5例(19.23%)、下降11例(42.31%),总改善率57.69%。两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X2=4.742(P<0.05,α=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以及纳差等得到明显缓解。主要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中治疗组出现,3例骨髓抑制,2例肝损害,8例胃肠道反应,4例胸痛,单药顺铂组出现3例骨髓抑制,3例肝损害,9例胃肠道变化,5例胸痛,两组均无心电图异常、腹泻、发热等出现。结论:恩度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引起的胸水疗效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患者对药物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与单药顺铂组比较,恶性胸水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单药顺铂组比较,并未增加不良反应,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恩度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水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
张建斌,李鸿伟,余才华[10](2013)在《榄香烯与博莱霉素胸腔灌注治疗癌性胸水的短期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应用榄香烯注射液与博莱霉素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癌性胸水的短期疗效。方法 90例非小细胞肺癌并发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榄香烯组45例采用榄香烯注射液400mg、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2%利多卡因注射液100mg溶于30mL生理盐水,经胸闭引流管行胸腔内灌注,灌注后夹管24小时后开放,观察3天后效果不理想重复灌注,最多3次。博莱霉素组45例,采用博莱霉素注射液60mg,以同样的辅助药物配比、同样的灌注方法行胸腔内灌注。结果榄香烯组总灌注87次,平均1.9次/例,总有效率53.3%,博莱霉素组总灌注69次,平均1.5次/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榄香烯组15.5%,博莱霉素组1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灌注榄香烯注射液或博莱莓素均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癌性胸水的有效方法,榄香烯组有效率略差,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耐受性更好。
二、15例恶性胸水博莱霉素胸腔内灌注的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5例恶性胸水博莱霉素胸腔内灌注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十枣汤联合顺铂干预恶性腹水、恶性胸水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十枣汤急性毒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药品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药物制备 |
2.2急性毒性实验 |
3 实验结果 |
第二部分 十枣汤联合顺铂干预恶性腹水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药物制备 |
2.2 恶性腹水动物模型建立 |
2.3 动物分组与给药 |
2.4 一般状态观察 |
2.5 腹水量检测 |
2.6 脏器指数检测 |
2.7 IL-2、TNF-α、IFN-γ、VEGF含量检测 |
2.8 生存期观察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一般状态观察 |
4.2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
4.3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小鼠腹水量的影响 |
4.4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 |
4.5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小鼠血清中IL-2、TNF-α、IFN-γ、VEGF含量的影响 |
4.6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
第三部分 十枣汤联合顺铂干预恶性胸水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试剂 |
1.5 主要溶液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药物制备 |
2.2 恶性胸水动物模型建立 |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4 胸水量检测 |
2.5 脏器指数检测 |
2.6 IL-2、TNF-α、IFN-γ、VEGF、NF-κB含量检测 |
2.7 CD31和CD34 表达检测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大鼠胸水量的影响 |
4.2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 |
4.3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大鼠胸水中IL-2、TNF-α、IFN-γ、VEGF、NF-κB 含量影响 |
4.4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大鼠胸膜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十枣汤源流发展 |
2 十枣汤服法特色 |
3 十枣汤临床应用 |
3.1 十枣汤治疗胸腔积液 |
3.2 十枣汤治疗腹腔积液 |
4 十枣汤毒性研究 |
5 恶性腹水实验结果讨论 |
5.1 恶性腹水中医辨证论治 |
5.2 恶性腹水形成机制 |
5.3 恶性腹水与免疫因子IL-2、IFN-γ的关系 |
5.4 恶性腹水与新生血管 |
5.5 对生存期影响 |
6 恶性胸水结果讨论 |
6.1 恶性胸水中医辨证论治 |
6.2 恶性胸水形成机制 |
6.3 恶性胸水与免疫因子IL-2、IFN-γ的关系 |
6.4 恶性胸水与NF-κB/VEGF信号通路 |
6.5 恶性胸水与微血管密度(MVD)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2)牡蛎泽泻散加减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路线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对象 |
4 研究方法 |
4.1 试验设计 |
4.2 诊断标准 |
4.3 纳入标准 |
4.4 排除标准 |
4.5 剔除标准及处理 |
4.6 脱落标准及处理 |
4.7 终止标准 |
4.8 治疗方案 |
4.9 观察疗程 |
4.10 观察指标及标准 |
5 统计方法 |
6 结果 |
6.1 病例完成情况 |
6.2 入组前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患者可比性分析 |
6.3 试验后疗效分析 |
6.4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MPE的认识 |
1.1 文献中对MPE的记载与描述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治疗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MPE的认识 |
2.1 对MPE病因及病理的认识 |
2.2 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认识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MPE进展 |
4 存在的问题 |
5 本研究的立意 |
6 牡蛎泽泻散的特点 |
6.1 牡蛎泽泻散组方特点 |
6.2 牡蛎泽泻散现代药理研究 |
7 本研究结果的分析 |
7.1 治疗后胸水疗效比较 |
7.2 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7.3 治疗后KPS评分疗效比较 |
7.4 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恶性胸腔积液的中西医认识及进展 |
一、恶性胸腔积液的西医研究现状 |
1 胸腔积液产生的定义 |
2 胸腔积液的动力学 |
3 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 |
4 恶性胸腔积液 |
5 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机制 |
6 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 |
7 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 |
8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
9 恶性胸腔积液的预后 |
二、恶性胸腔积液的中医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胸腔积液定量标准 |
附录2 WHO癌性积液疗效规定标准 |
附录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
表1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 |
表2 KPS评分表 |
表3 化疗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
(4)化气利水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病例来源 |
3. 病例选择标准 |
4. 分组及实验方法 |
5. 观察指标 |
6. 疗效评定 |
7. 疗效分析 |
8. 统计学处理 |
临床资料 |
一、性别、年龄及病程 |
二、胸水量 |
三、中医证候积分 |
四、卡氏评分 |
研究结果 |
一、胸水量 |
二、中医证候积分及其疗效 |
三、卡氏评分 |
四、安全指标 |
五、不良反应 |
讨论 |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
二、加味五苓汤的组方 |
三、化气利水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优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中医综合方案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
2.基本资料分析 |
3.研究方法 |
3.1 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图 |
3.2 分组方法 |
3.3 治疗方法 |
3.4 评价时点 |
3.5 统计学方法 |
3.6 观察指标 |
3.7 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标准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结果 |
1.1 病例完成情况 |
1.2 两组患者胸水疗效判定 |
1.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情况 |
1.4 生活质量判定 |
1.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评分比较 |
1.6 毒副反应 |
2.疗效分析 |
2.1 在恶性胸腔积液的控制率方面 |
2.2 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 |
2.3 在毒副反应发生方面 |
第三部分 讨论与结论 |
1.祖国医学对癌性悬饮的认识 |
1.1 恶性胸腔积液与悬饮的相关性 |
1.2 津液代谢失常与多个脏腑有关 |
1.3 小柴胡汤、桂枝人参汤和解调气、温阳通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理论基础 |
1.4 方义分析与现代药理研究 |
2.现代医学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认识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诊断与治疗原则 |
2.3 药效分析 |
3.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
4.结论 |
5.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6)鸦胆子油乳联合博莱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
(一) 病例采集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终止标准 |
(二) 治疗方案 |
(三) 观察指标 |
(四) 疗效标准 |
1. 恶性胸腹水疗效评定标准 |
2. Karnofsky评分标准 |
3. 毒副作用 |
4. 免疫功能 |
5. 中医症状临床疗效 |
6. 质量控制方法 |
7. 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一) 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临床特征 |
(二) 胸水疗效判断 |
(三)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
(四) 化疗的毒副作用 |
(五) 免疫功能的变化 |
(六) 中医症状临床疗效比较 |
三、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胸腔内灌注给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7)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单药腔内灌注 |
2联合其他药物 |
2.1联合化疗药物胸腹腔内灌注 |
2.2联合生物反应调节剂胸腹腔内灌注 |
2.3胸腹腔内灌注联合介入治疗 |
3小结 |
(8)白细胞介素-2联合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主要的药品试剂 |
2.3 主要的试验器械仪器 |
2.4 研究方案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胸腔积液疗效评估 |
3.2 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
3.3 胸水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 |
3.4 远期疗效的比较 |
3.5 三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9)恩度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水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评价标准 |
2.1 疗效的评价标准 |
2.2 生活质量评价(QOL) |
2.3 毒副反应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10)榄香烯与博莱霉素胸腔灌注治疗癌性胸水的短期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疗效 |
2.2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四、15例恶性胸水博莱霉素胸腔内灌注的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十枣汤联合顺铂干预恶性腹水、恶性胸水的作用机制研究[D]. 邓甜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2]牡蛎泽泻散加减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观察[D]. 杨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中药贴敷法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夏冬琴,王维.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01)
- [4]化气利水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D]. 刘建丽. 云南中医学院, 2016(11)
- [5]中医综合方案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D]. 杨洪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6]鸦胆子油乳联合博莱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D]. 费鑫法.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5)
- [7]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述评[J]. 姜子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10)
- [8]白细胞介素-2联合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D]. 王飞. 苏州大学, 2014(04)
- [9]恩度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水的临床研究[D]. 王浩杰. 皖南医学院, 2014(05)
- [10]榄香烯与博莱霉素胸腔灌注治疗癌性胸水的短期疗效比较[J]. 张建斌,李鸿伟,余才华. 浙江实用医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