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颌髁突与关节窝解剖相关性测量和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段振芳,马宇锋,宋琰[1](2021)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与髁突改变的MRI表现及相关性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正常的关节盘-髁突关系对于颞下颌关节的健康十分重要,它的改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MRI)被认为是颞下颌关节盘-髁突关系紊乱及软组织形态成像的金标准,被广泛地用于颞下颌关节特征的评估、协助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中。目前多数研究表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早期阶段可能表现为关节盘的前外侧移位、双凹形态的改变。关节盘形态、位置的改变进一步导致髁突长度、高度及旋转角度等发生变化,使疾病向更严重的阶段发展。TMD患者关节盘的位置和形态改变、髁突的解剖学变化与关节盘移位具有相关性,被认为是引起TMD最常见的原因。
李娜君[2](2019)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的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上下颌骨矫形治疗的疗效以及牙列的改变,从而从三维方向上探讨Twin block矫治器的矫治机理。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31例处在生长发育高峰前期及高峰期的均角或低角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其中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11.9岁,符合纳入标准,采用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矫治前(T1)、治疗后(T2)分别拍摄CBCT,采用Dolphin11.0对骨组织及牙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三维坐标体系,定位22个标志点,测量相关指标,对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后,下颌升支长度(Co-Go)、下颌体长度(Pog-Co)髁突截取面积最大的水平截面前后径和内外径都明显增加,有显着性差异(P<0.01);B-冠状面、B-水平面,距离均增加,有显着性差异(P<0.01),Pog-Id增加,(P<0.05),提示下颌向前,向下生长。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口基骨到矢状面距离左右两侧都有增加,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1)。ANB减小,MP/SN增加,U1/SN减小、L1/MP增加,有显着差异(P<0.01)。其余测量项目在戴用Twin-block矫治器前后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用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后,经CBCT三维测量及Dolphin软件三维重建后测量结果证实可以有效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下前牙唇倾,单独使用对上颌骨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只能增加上颌骨宽度,使上前牙舌倾。
阿西纳夫(ABHINAV SHRESTHA)[3](2019)在《三维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者正颌外科手术前后髁突轴角与前后向位置的变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使用三维方法评估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的正颌治疗效果及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硬组织改变。2.评估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髁突轴角的变化及髁突在关节窝前后向位置的变化。方法该研究包括21名被诊断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成年患者,经过正颌手术治疗,并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头颈部CT检查。收集手术前(T0)和手术后6个月(T1)CT图像。使用Proplan CMF 3.0软件对所有CT的颅面部数据进行三维分析。同时使用头部测量分析所有患者的颌面骨数据。头部测量分析方法参照Condyle Points分析法、Downs分析法、Frankfurt分析法、Steiner分析法和Tweed分析法。此外,SNA角、SNB角、ANB角、左Y轴、右Y轴和下颌平面角是手术变化常用的头部测量值。为了评估正颌手术前后髁轴角度的变化,在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三个平面上评估髁突位置。除了髁轴角度之外,在矢状向角度评估髁突相对于关节窝前后位置的变化。使用WINDOWS系统IBM SPSS 23.0对正颌手术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颌手术后,头部测量指标具有显着的变化,SNB角、ANB角、左Y轴和右Y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这些指标改善显着。下颌平面角的变化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SNA角没有显着变化。2.在对三个平面上的髁轴进行仔细评估之后,在矢状平面上的手术前组和手术后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在水平面和冠状平面上也有差异,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3.在髁突与关节窝的前后位置,右侧髁突与左侧髁突表现出不同的位移。右侧髁突相对于关节窝后移,而左侧髁突则相对于关节窝前移,这主要与骨性Ⅲ类伴偏颌有关。结论这个研究表明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面部轮廓有显着的改善。三维分析比传统方法更有利于外科医生可视化硬组织和软组织。该研究还表明因为骨性Ⅲ类错畸形常伴有下颌不对称,导致髁突倾向于某个方向移动,这可能需要患者髁状突适应新的位置。但是,应注意尽量减少下颌骨髁突的旋转轴的变化,以防止复发和避免颞下颌关节疾病。
孙红[4](2019)在《骨性Ⅲ类双颌手术颞下颌关节变化和正颌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正颌手术用于治疗牙颌面畸形患者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正颌手术在改变了颌骨的形态与位置结构以后,势必会对颞下颌关节(TMJ)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来说,术前可能已经存在TMJ紊乱或髁-窝关系不协调与不稳定,术后随着髁突位置、咀嚼肌方向与功能的变化以及咬合关系的适应性调整,势必会对TMJ产生一定的位置与功能性改变。其中,部分存在关节症状的患者在正颌手术后症状会得以改善,但也有一部分原有症状会加重,而有些术前没有关节症状的患者在正颌术后出现关节不适甚至TMD,说明正颌手术与TMJ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虽然有大量的研究从各个角度分析正颌手术与TMJ的关系,但传统的研究方法尚难以解释二者间的内在联系。而对于正颌术后效果评价,临床上多由治疗医师主导,仅局限于患者形貌观测、影像学对照及口颌功能的客观评价,缺乏的是患者自身的主观评价。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三维(3D)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颌骨形态学研究,可以对TMJ的三维结构进行精确分析。因此,本研究通过获取骨性Ⅲ类患者实施双颌手术前后影像学数据,在构建TMJ三维结构的基础上,观察手术前后的TMJ结构变化,分析正颌手术对TMJ位置的影响。除此之外,社会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疗实践与研究已由单纯的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拓展到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范畴。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正颌患者对自身生存质量的主观评价,多维度探讨正颌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第一部分利用三维叠加映射技术观察手术前后髁突及下颌升支位置与形态变化目的:通过获取正颌手术前后的CT影像数据,利用Mimics、3-Matic软件构建TMJ模型,对比分析手术前后髁突及下颌升支空间位置与形态的改变。方法:收集20例骨性Ⅲ类双颌手术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头颅CT影像资料,利用Mimics软件构建髁突与下颌升支3D模型,以颅底为配准区域进行手术前后模型配准,观察髁突及下颌升支的位置改变情况,进行位移数据分析,并比较手术前后双侧髁突体积变化。结果:多数患者术前的髁突形态左右不对称,但左右髁突体积没有明显差异,手术前后髁突体积也没有明显差异;男性髁突体积明显大于女性(p﹤0.05);术后半年20例患者的髁突及下颌升支的位置与术前相比均有改变。结论:三维叠加映射技术可用于TMJ形态学研究,可精确观察手术前后髁突及下颌升支的位置与形态变化。正颌术后半年髁突及下颌升支均发生轻度的无规律位移。第二部分手术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三维重建及对比研究目的:通过获取正颌手术前后的CT影像数据,利用Mimics、3-Matic软件构建颞下颌关节间隙模型,比较手术前后颞下颌间隙的容积改变。方法:收集20名骨性Ⅲ类双颌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头颅CT影像资料,利用Mimics软件构建颞下颌关节间隙的3D模型,将模型进行分割,计算关节间隙容积并进行手术前后数据分析。结果:双侧关节间隙容积在正颌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其中右侧较左侧更为显着。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正颌手术前后的双侧关节容积成明显正相关。结论:无论术前还是术后,左侧与右侧关节间隙呈正相关关系;术后半年关节间隙容积大于术前,尤其是右侧关节,而对性别的研究没有差异。第三部分手术前后关节窝及髁突关系的研究目的:通过正颌手术前后的CT影像数据,利用Mimics、3-Matic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比较手术前后髁—窝关系。方法:收集20例骨性Ⅲ类双颌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头颅CT影像资料,利用Mimics软件构建颞下颌关节3D模型,将模型进行分割计算,重建下颌关节窝的三维模型,测量关节窝与髁突内外径长度,同时测量关节窝内外极连线与正中矢状平面的交角及髁突轴面水平角,并进行手术前后对比。结果:20例患者髁突的内外径与关节窝内外径有正向相关性;手术前后右侧髁突水平角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左右关节窝水平角有明显差异(p<0.05)。双侧关节窝水平角及术后双侧髁突水平角相关系数分别为r=0.64,r=0.63,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患者髁突的内外径与关节窝内外径有正向相关性,而前后径两者之间则相关性较弱。术后右侧髁突水平角改变明显,正颌手术后髁突水平角轻度变小。第四部分正颌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估目的:通过《口腔健康影响概况问卷》(OHIP-14)和《正颌相关生存质量问卷》(OQLQ)调查,对正颌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方法:通过制式表格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进行正颌手术的85例牙颌面畸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的自我测评结果,并收集96例同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术前总分和各个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术后,术前得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得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前OQLQ各领域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OHIP-14在功能和心理领域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骨性III类双颌手术组术后所有维度的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着变化(P<0.001)。结论: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术前生存质量低于正常人群,正颌手术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提升,其中骨性Ⅲ类患者双颌手术后的生存质量提升最为显着。综上所述:颞下颌关节结构与髁突位置、关节间隙在正颌术后半年与术前均有改变,关节间隙增大,髁突外侧轻度向前内旋转。正颌手术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辜文妍[5](2019)在《反(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收集临床诊疗中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伴反患者,根据反牙齿在口腔中不同的分布情况,与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的分类情况,研究反与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的临床相关性;并利用CBCT进一步研究反牙位与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的影像相关性。方法:收集59例,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伴反患者。将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患者分为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根据反牙位、反牙形态功能、反牙数目、反牙相对中线关系进行分组,运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行卡方分析。整理确诊为颞下颌关节伴单侧反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CBCT影像学检查。根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分为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根据既往临床研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口腔内分组,进行分析。利用Mimics22.0软件重建髁突-关节窝,测量患者双侧关节间隙、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斜度及骨密度。所有患者CBCT图像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健、患侧对比行配对T检验,组间对比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结果:反牙位与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有关,前后牙均有反的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患者与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有关,P<0.05;其余分类均无相关性,P>0.05。2.影像结果:单侧DD伴反患者健、患侧对比,患侧前间隙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牙均反与非前后牙均反组对比,前间隙与上间隙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牙位是TMD的潜在影响因素,疲劳容易诱发DD。反会造成髁突-关节窝影像学改变,患侧前间隙增宽,CBCT能较好地显示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及关节间隙的改变。
尹逸[6](2018)在《不同咬合支持患者的髁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和探讨不同咬合支持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状突—关节窝位置关系和形态特征的差异。方法:选择从2013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患者拍摄的CBCT扫描片,临床资料数据完整,CBCT影像图片采集方法一致的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84人,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5例,平均年龄为(69.25±7.45)在矢状面的影像上对双侧颞下颌关节的前间隙、上间隙、后间隙、关节窝深度与宽度、关节窝顶的厚度以及关节结节的角度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在冠状面影像上进行髁状突的双侧对称性评价。所有数据采用Stata 1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率或者构成比进行描述,用卡方检验或者确切概率法对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对比左右两侧髁状突的测量值,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对比不同咬合支持类型患者髁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的比较用秩和检验对组间进行统计;不同咬合支持类型患者髁突位置的变化用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中男性占比例58.33%,女性占比例41.67%,其中A类咬合支持22例,比例为26.19%,B类咬合31例,比例为36.90%,C类咬合31例,比例为36.90%患者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后间隙分别为2.23±0.79mm,1.98±1.18mm,3.53±0.99mm,纳入患者的左右侧关节间隙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O.05)左侧间隙略大于右侧。A类咬合支持22例,B类31例,C类31例,与A、B类类相比,C类咬合支持的患者,其关节后间隙和上间隙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O.05),而关节前间隙则无统计学差异(秩和检验,p>O.05);C类咬合支持的患者,其关节窝宽度、深度远大于B类咬合支持,远小于A类咬合支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关节窝顶厚度远小于B类咬合支持,远大于A类咬合支持,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关节结节角度三类咬合支持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不同咬合支持的患者,其髁突的位置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Fish确切概率法,P=0.003),C类咬合支持患者,其髁突主要位于后位。患者关节窝深度、宽度及关节窝顶厚度分别为5.82±1.57mm,16.19±2.21mm,4.13±3.19mm,关节窝角度为36.44±12.14度纳入患者的左右测关节窝深度和宽度有统计学差异,左侧关节窝深度和宽度均小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左右侧关节窝顶厚度和关节结节角度,左侧稍大于右侧,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性别分类,男性和女性左、右侧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后间隙以及关节窝深度、关节窝顶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而男性患者左侧关节窝宽度小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牙齿缺失导致咬合支持改变与髁突位置和关节窝的形态有相关性。
赖世翔[7](2018)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序列治疗》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也称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Costen氏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不是特指某一种病,它是泛指发生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骨骼、肌肉、关节部位的一系列功能或者器质性病变,但是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症状的一组疾病总称。数据显示,口腔医学中除了龋齿、牙周病和错颌畸形三大疾病外,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被列为第四位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较轻的患者会有颞下颌关节区张闭口的弹响、开口型异常和关节区疼痛等,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发生器质性病变,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张口受限,无法进食等,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上都带来了困扰。更重要的是,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与许许多多的因素相关,如心理社会因素、咬合因素、免疫因素、关节负荷过重、关节解剖因素,其他因素等等。这些因素又错综复杂,互相交织,互相影响,最终导致了颞下颌关节病的发生。在现阶段,由于其病因机制尚不明确,所以在治疗方法上也是一样,国内外都没有一套标准的治疗方法。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关节科采取序列治疗的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进行诊疗。本研究旨在总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诊疗前后疗效以及患者自我感觉的对比,为广大口腔科医师在临床上遇到这类患者时的诊疗提供参考。并通过部分病例展示回顾性地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疗进行经验分享,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疗的新思路、新途径。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序列治疗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1.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门诊根据研究需要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而且不在排除标准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调取这些患者在我们医院就诊的所有病历、检查等资料。2.收集和整理纳入研究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资料,如何时行何种治疗,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感、关节弹响和自我感觉等。收集和整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和骨吸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其疗效。3.对所有这些患者的治疗手段和疗效进行前后对比,得出治疗计划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的疗效评价,然后查找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客观分析对颞下颌关节患者采取序列治疗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1.成功收集一定例数的各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整理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影像学资料,并对患者的治疗计划、治疗前后疗效、疼痛、弹响和自我感觉进行总结归纳,对比分析。3.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采取序列治疗的方式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诊疗及行为管理,在关节弹响,关节疼痛和患者自我感觉方面都能带来明显的改善,而且影像学分析也表明序列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和关节的骨吸收情况。大部分患者对于该疾病的认识加深,而且对于该疾病耐受阈值较诊疗前有所提高。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序列治疗有一定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以为广大口腔医师借鉴。
黄明娜[8](2018)在《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性、骨性偏斜特征及其相关性的CBCT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正畸治疗对临床医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其牙性、骨性复杂的偏斜特征,导致在矫治该类型错(牙合)畸形时有众多的矫治方案可供选择。故该研究采用锥形束CT对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牙性、骨性偏斜进行测量并分析其偏斜特征,同时评估颞下颌关节髁状突、关节窝的三维位置、形态与第一磨牙三维位置间的相关性,给正畸大夫在矫治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时提供临床理论参考。方法: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寻求治疗的患者,收集其矫治前面像、口内像及牙齿模型,按照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32例(女性:10例;男性:22例;平均年龄:18.6岁)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Mimics三维重建软件对所选研究对象的颅颌面CB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重建模型上选取45个解剖标志点,同时对27个线距和角度指标进行测量。配对样本T检验用来比较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性侧与远中侧测量指标的均值差异;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牙性与骨性测量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安氏Ⅱ类亚类患者中性侧与远中侧下颌第一磨牙牙冠颊舌向倾斜角(P<0.05),上下颌第一磨牙矢状向位置(P<0.01),髁顶高度(P<0.01),髁突垂直高度(P<0.05),关节窝冠状向位置(P<0.01)、关节结节后壁倾斜角(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颞下颌关节髁状突、颞下颌关节关节窝的形态、位置与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位置变化具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结论:安氏Ⅱ类亚类患者远中侧下颌第一磨牙较中性侧位置靠远中、远中侧上颌第一磨牙较中性侧位置靠近中,远中侧下颌第一磨牙牙冠较中性侧舌倾是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牙性偏斜特征;中性侧与远中侧颞下颌关节髁状突、颞下颌关节关节窝的形态、位置的不对称是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患者主要的骨性偏斜;同时,颞下颌关节髁状突、颞下颌关节关节窝的形态、位置的改变与第一磨牙的三维位置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张伊殿[9](2018)在《颞下颌关节髁突及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大小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因其发病率高、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而越来越受到口腔临床医生的重视,其中关节盘前移位是常见的一个病理性改变。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测量颞下颌关节髁突斜矢状截面积和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并引入关节髁突-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比的概念,分析两者面积及面积比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2016-2017年间至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拍摄颞下颌关节磁共振的年龄在20-40岁间的案例,其中33例案例双侧颞下颌关节未见明显异常(男7人,女26人,年龄27.15±5.40),30例有单侧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或不可复性前移位(男5人,女25人,年龄26.73±4.36),23例有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或不可复性前移位(男3人,女20人,年龄25.39±4.82)。测量所有病例双侧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影像中的髁突及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面积,计算髁突-关节窝截面积比。统计分析:(1)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分析单侧关节盘前移位病例中,患侧与健侧的各项特征数据间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2)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正常案例及关节盘前移位病例间的髁突、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及髁突-关节窝截面积比是否具有显着性差异;(3)运用分层卡方检验分析关节斜矢状截面积各项数据与关节盘前移位的相关性;(4)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ADD患者健侧关节及健康案例关节在斜矢状面上髁突、关节窝截面积是否存在差异;运用非参数检验分析ADD患者健侧关节及健康案例关节的髁突-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比的差异性。结果:(1)单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病例中患侧髁突斜矢状截面积显着小于健侧(p<0.05);患侧与健侧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无明显差异;患侧髁突-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比亦显着小于健侧(p<0.05)。(2)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的髁突斜矢状截面积显着小于健康关节(p<0.05);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与健康关节无明显差异(p>0.05);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比显着小于健康关节(p<0.05)。(3)髁突斜矢状截面积大小及髁突-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比大小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大小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间不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4)与健康案例的关节相比,ADD患者健侧关节的髁突斜矢状截面积与髁突-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比显着偏小(p<0.05);ADD患者健侧关节的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与健康案例不存在显着差异性。结论:(1)颞下颌关节髁突斜矢状截面积大小、颞下颌关节髁突-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比大小与关节盘前移位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髁突斜矢状截面积及颞下颌关节髁突-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比偏小的病例,关节盘前移位发生的风险可能较高;但关节盘前移位可能与关节窝大小无关。(2)存在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更易发生髁突的骨质重建,且重建以吸收为主,使得髁突斜矢状截面积稳定在更小的水平上;(3)颞下颌关节无明显异常的个体中,左右侧关节髁突、关节窝截面积大小相关性强,整体对称性较强,但同一个关节中的髁突与关节窝的大小并不存在明显的关联性。(4)颞下颌关节髁突及关节窝的大小与性别无关。
陈浩哲,祝颂松[10](2018)在《利用自体下颌骨重建下颌髁突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下颌髁突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因肿瘤、外伤、骨关节病及发育畸形等导致破坏和缺损,进而引起外形改变、咬合异常,及咀嚼和语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下颌髁突重建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常用的下颌髁突重建方法主要包括自体肋(软)骨和人工关节,但是异位取骨可能导致供区功能障碍、移植骨吸收等问题,而人工颞下颌关节价格昂贵。利用自体下颌骨组织不仅可以重建一个形态和功能俱佳的髁突,且可避免自体肋骨和人工关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对目前使用的自体下颌骨重建髁突的方法进行一综述,并对其适应症及优缺点进行探讨。
二、下颌髁突与关节窝解剖相关性测量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颌髁突与关节窝解剖相关性测量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与髁突改变的MRI表现及相关性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MRI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价值 |
2 TMD关节盘改变的MRI图像 |
2.1 TMD关节盘位置改变 |
2.2 关节盘形态改变及与位置改变的相关性 |
3 TMD髁突的改变 |
4 TMD髁突改变与关节盘移位的相关性 |
(2)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下颌的变化 |
2.2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上颌的变化 |
2.3 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颌间关系的变化 |
3 讨论 |
3.1 Twin block矫治器 |
3.2 Twin block矫治器疗效三维分析的优势 |
3.3 Twin block矫治器的作用机制 |
3.4 下颌的生长 |
3.5 上颌的生长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软硬组织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3)三维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者正颌外科手术前后髁突轴角与前后向位置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实验所用仪器与软件 |
1.3 偏突颌患者术前术后的三维模型重建 |
1.4 使用DICOM颅面图像进行研究 |
1.5 Proplan CMF 3.0 |
1.6 头影测量向导 |
1.7 测量骨骼变化 |
1.8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骨性Ⅲ类双颌手术颞下颌关节变化和正颌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引言 |
第一部分 利用三维叠加映射技术观察手术前后髁突及下颌升支位置与形态变化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手术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三维重建及对比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手术前后关节窝及髁突关系的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四部分 正颌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估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发表文章 |
致谢 |
(5)反(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实验分组 |
3 影像数据测量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不同咬合支持患者的髁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7)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序列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注射治疗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咬合板治疗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节镜微创治疗 |
病例一 |
病例二 |
病例三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开放手术治疗 |
病例一 |
病例二 |
参考文献 |
第六部分 门诊病例汇报 |
综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咬合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性、骨性偏斜特征及其相关性的CB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第一磨牙三维位置的测量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骨性偏斜的测量分析及与第一磨牙三维位置的相关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9)颞下颌关节髁突及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大小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章 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参考文献 |
第7章 临床病例 |
第8章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10)利用自体下颌骨重建下颌髁突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喙突移植 |
2 下颌升支后缘移植 |
2.1 倒“L”形骨切开术 |
2.2“[”形下颌升支后缘骨切开倒置术 |
3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SS-RO) |
4 牵张成骨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 |
5 结语 |
四、下颌髁突与关节窝解剖相关性测量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与髁突改变的MRI表现及相关性研究现状[J]. 段振芳,马宇锋,宋琰. 口腔医学, 2021(12)
- [2]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的疗效研究[D]. 李娜君.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3]三维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者正颌外科手术前后髁突轴角与前后向位置的变化[D]. 阿西纳夫(ABHINAV SHRESTHA).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1)
- [4]骨性Ⅲ类双颌手术颞下颌关节变化和正颌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D]. 孙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5]反(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相关性研究[D]. 辜文妍.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6]不同咬合支持患者的髁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D]. 尹逸.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6)
- [7]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序列治疗[D]. 赖世翔. 广州医科大学, 2018(06)
- [8]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性、骨性偏斜特征及其相关性的CBCT研究[D]. 黄明娜. 重庆医科大学, 2018(12)
- [9]颞下颌关节髁突及关节窝斜矢状截面积大小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相关性研究[D]. 张伊殿. 浙江大学, 2018(08)
- [10]利用自体下颌骨重建下颌髁突的研究进展[J]. 陈浩哲,祝颂松.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