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宝高速交通事故分析

西宝高速交通事故分析

一、西宝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杰[1](2020)在《限制速度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特征速度及安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公路作为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其安全与效率需要合理的限制速度进行保障。然而,由于交通安全、运行速度以及运输效率目标之间存在难以协调的矛盾,合理限制速度一直是限制速度政策制定者和科研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仅考虑单一目标进行限制速度设置,易造成限制速度不合理,与驾驶员期望和道路条件不符,导致社会对限制速度的认可度不高。基于此,本文通过实地速度收集,研究高速公路交通流不同特征速度与限制速度的关系;通过对比限制速度提升前后我国高速公路历史事故数据,分析限制速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找出限制速度与交通流速度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并建立相关关系模型,不仅可以明确限制速度对交通流的全面影响,也可以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合理确定限制速度方案提供一定参考。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西康高速公路限制速度连续变化路段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不同限制速度方案以及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实地交通流速度数据,提出了高速公路交通流特征速度的概念及其表征参数;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利用SPSS以及Origin等软件,建立了限制速度与高速公路交通流特征速度参数V85、V15以及V50的线性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在自由流下,特征速度与限制速度具有很强的线性关系:V85、V50的变化幅度与限制速度值的变化幅度基本相同,但表征重型车的V15变化幅度仅为限制速度变化幅度的50%。此外,为了研究道路条件对模型的影响,本文对下坡路段和隧道路段的速度与限制速度关系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限制速度-特征速度模型的适用范围;全面分析了速度、限制速度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及相关理论,认为“速度致死”和“速差致死”理论是针对微观或者中观层面的交通安全致因理论,不适用于宏观视角下限制速度对安全的影响分析。依据限制速度理念及观点调整情况及调整前后逐年的国家高速公路事故数据,分析了限制速度变化对我国高速公路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限制速度提高不会引起我国高速公路事故率以及严重程度的明显变化。研究成果对于指导高速公路合理限制速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限制速度对高速公路特征速度的影响模型,对于丰富和发展高速公路限制速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付小一[2](2019)在《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对策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高速公路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由于高速公路线路畅通、车道宽广以及全封闭的特点,加之各种有效的交通安全设施,为车辆的出行营造了良好的行车环境,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因为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通出行效率显着提高。毫无疑问,对于国家而言,发展高效、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网络至关重要,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不过,随着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出现了一些安全问题,尤其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个人家庭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无法估量的。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量显着增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修建以及设计起步较晚,人们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认识还比较缺乏。加之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等客观原因,中国高速公路进入了交通事故的高发期。近年来,全国各地高速公路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敏感事件时有发生,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公共危害之一,因此这一问题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严重程度也呈明显增加的趋势。交通事故发生后,由此造成的拥堵持续时间也不断延长,给公众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出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一般道路交通事故相比,人员伤亡更加巨大,而且极易诱发二次事故的发生。固然这些事故的发生有其自然的或是人为的种种因素,但我国目前对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风险控制机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当前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管理水平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交通出行的需要。因此,深入分析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对预防交通事故、提高高速公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事故致因系统论和本质安全论两项理论为切入点,以西安地区的高速公路为例,深入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各方面原因,以及为避免事故发生针对这些原因所应采取的举措,以期为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对策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卢杨[3](2015)在《基于经验贝叶斯法的高速公路事故黑点识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建设,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危害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研究降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危害的方法,识别出占道路里程较少,却集中较大比例交通事故的事故黑点,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降低事故黑点的危害,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高速公路事故黑点识别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高速公路事故黑点识别理论,并详细的分析了几种典型的事故黑点识别方法的技术指标、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并将其分为直接识别法和间接识别法。为避免传统道路单元划分的缺陷,本文结合道路线形指标和交通事故在高速公路上的聚集状态,提出了将道路线形单元法与动态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道路单元二次划分法,可以使危险路段充分的暴露出来。在道路单元二次划分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基于经验贝叶斯法的高速公路事故黑点识别法。首先介绍了经验贝叶斯方法,并借鉴HSM(Highway Safety Manual)中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的建模思路,建立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并将其作为先验分布;由先验分布结合经验贝叶斯法安全估计可得贝叶斯后验估计;以后验估计值作为能真正反映高速公路安全状况的数据,代入质量控制法可得黑点识别阈值;根据安全可提高空间的概念提出路段安全系数作为事故黑点诊治排序指标,并根据路段安全系数对事故黑点诊治进行排序。最后结合西安--宝鸡的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相关数据,运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西宝高速公路进行案例分析,识别出西宝高速事故黑点,并对事故黑点的诊治提供了顺序,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李耘[4](2014)在《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流特性与安全风险分析》文中提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24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7.3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10.5万公里。随着国家高速公路里程增加和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相继进行日常养护、大中修或改扩建,高速公路施工区已成为高速公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速公路施工区通常并不中断日常交通,使得施工区对日常车流形成干扰,引起的交通问题也愈加突出,主要表现在道路通行能力折减和交通事故率上升两个方面,因此施工区也被视为高速公路的瓶颈段之一。高速公路施工区特殊的道路交通环境造成其交通流特征比正常基本路段更为复杂,车辆减速、车流强制性合流、车流重分布以及施工人员和设备与车流之间的相互干扰等对施工区交通特性均有明显的影响,是诱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展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运行规律研究、道路通行能力计算和安全风险分析为交通管理和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以陕西省交通厅科技项目黄土地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关键技术研究子项目四为依托,主体内容分为施工区交通特性研究和施工区安全风险分析两大部分。在施工区交通特性研究方面,本文重点分析了车头时距和车速两项交通流参数,对施工区交通流运行规律和分布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施工区车头时距分布规律方面,根据车流在施工区的集散特征,对车头时距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施工区车头时距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移位韦布尔修正分布模型并对新增移位系数取值进行分析。论文根据车头时距的分布规律确定所研究施工区的交通运行状态,计算施工区道路通行能力并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施工区运行车速分布规律方面,论文根据大量调查数据分别分析了施工区混合车流和单一车流车速分布特性和不同区段、车型之间的车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流参数随着施工区各区段呈现规律性变化,同时道路通行能力比正常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明显偏低,车流极易出现跟驰状态,在上述情况下,车速变化频繁和车流换道是施工区车辆间产生交通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施工区安全风险分析方面,论文以施工区交通特性为研究基础对施工区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包括宏观风险分析和微观交通冲突风险分析。论文基于施工区车速分布规律,宏观风险分析方法和指标,从第85%位车速差V85与相对事故风险度,车速连续性及差异显着性和车速标准差与交通事故率等三个方面进行宏观风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施工区不同区段断面之间车速变化幅度较大和不同车型之间速度差异性较大,造成施工区交通安全的整体水平偏低,尤其是警告区、上游过渡区和作业区的道路交通事故风险度偏高。微观冲突风险分析方面,本文根据车辆在施工区的运行轨迹,对施工区冲突点进行分析并归类为:跟驰追尾冲突、强制性换道冲突和合流挤车换道冲突。对于跟驰追尾冲突,论文引入在车辆减速情况下驾驶人特性的相关研究结果,建立了碰撞时间函数(TTC)与减速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以此对施工区TTC的不同等级进行划分(安全:>12.0s、较为安全:7.012.0s、一般冲突:4.07.0s和严重冲突:<4.0s)。根据划分结果,对施工区的上游过渡区和作业区进行了跟驰追尾冲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上游过渡区和缓冲区的跟驰追尾冲突风险性较高。强制性换道冲突风险方面,论文给出了施工区限速建议值并根据超速车辆的比例进行风险分析。挤车换道冲突风险方面,根据冲突产生的临界条件,结合微观交通流特点和车辆最大减速度分布规律,对不同车速情况下挤车换道的冲突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安全、较为安全、一般冲突、严重冲突)。

张云飞[5](2013)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交通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交通事故死亡率近十年来高居世界首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不仅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限制了高速公路使用性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进行分析及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就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问题展开研究,旨在建立一个有效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不足,采取措施,提前预防,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以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为基础,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对高速公路的人、车辆、道路、交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分析,确定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诱发的主要因素,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和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作量化处理,并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在综合分析比较了各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模型,并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具体实例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王宝蓉[6](2012)在《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交通安全影响分析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交通量迅速增长,部分路段的通行能力已明显不能满足交通量的需求,通行能力与交通需求的不适应性逐渐显现出来。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畅通,对原有道路进行改扩建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本文从高速公路改扩建的概念和改扩建方式入手,首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的交通现状(交通量、行车速度、交通车型组成、交通事故成因等)进行调查、分析和统计,为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的交通安全研究提供基础。其次,在对改扩建作业区人、车、路和交通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交通量与交通安全、运行车速与交通安全、车型与交通安全、异常天气与交通安全的关系进行影响分析;对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运行安全保障技术措施进行研究,提出了作业区限速的方法,对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分析,研究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各作业区段的安全设施设置和效果方法,探讨了交通安全保障措施应用。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的限速方案,并对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的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进行了探讨,采用西宝高速公路咸阳收费站入口作业区作为实例,提出交通组织方案。

谢陈峰,戴娟莉[7](2011)在《交通事故下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改善措施及仿真》文中指出以西宝(西安—宝鸡)高速公路为实例,对VISSIM仿真软件的模型参数进行了校核,以使仿真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阐述了改善交通事故间接影响路段通行能力的交通诱导、利用对向车道行驶等措施,重点对交通事故下通行能力改善措施运用VISSIM软件进行了仿真,并对未采取改善措施和采取改善措施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对向车道行驶是最有效的交通事故下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改善措施。

代冬霞[8](2011)在《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采取“隔一建一”的方式,互通区路段交通量相对增加,道路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路边施工护栏和来往的车辆构成了一个危险而复杂的交通环境,迫使互通立交的服务水平下降,道路安全系数降低。本文以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互通立交处的交通安全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方案,保障互通立交处交通安全畅通,是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保通技术“面”到“点”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本文从互通立交的定义和类型入手,进而介绍了互通立交改扩建工程的定义和方式划分,结合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处的交通特性,对改扩建互通区驾驶人、车辆和道路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收集的相关数据,从交通量、车型组成和行车速度三个方面对互通立交出、入口处的交通安全做了详细的分析,得出改扩建期间交通冲突与三者的关系。随后研究了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安全设施,尤其是临时安全设施的设置,分析了改扩建期间安全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作业区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临时隔离设施等设施的设置;对互通立交出入口处限速标志、指路标志、交通标线和临时安全设施的布设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结合连霍高速公路(G20)西宝段典型互通立交改扩建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其不同改建方式的互通立交处安全设施设置进行探讨,确保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交通安全通畅。

朱百强[9](2011)在《西宝高速公路缘何事故频发?》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 12月 24日,天下着小雪,夜幕早早降临。就在人们欢度平安夜时, 23时许,一辆甘肃的重型半挂牵引车带着拖挂,载着沉甸甸的货物,在西宝高速上由东向西呼啸而来。正当它行驶过蔡家坡出口西,要超越前面的一辆小客车时,没想到却与小客车发生碰挂,货车向左侧翻,在向前

陈勇军[10](2010)在《路网环境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交通组织策略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彼此间及与周围干线公路的网络架构日趋形成。高速公路的日趋网络化对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由于高速公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很可能波及整个路网。为了控制事故影响、降低事故损失,充分发挥路网的整体效益,提高路网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紧急交通组织正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以国家863计划科技项目“路网环境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传播分析与控制”为研究背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及重点,并提出论文框架。接着研究了路网环境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性和紧急交通组织的相关问题。与普通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相比,路网环境让交通事故的影响和事故处置条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紧急交通组织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性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参考现有一般交通组织方案,充分考虑路网环境下高速公路的交通特性等因素,分析了紧急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方法,提出了从路网层和关键点段分别进行紧急交通组织的策略。着重研究了路网环境下高速公路紧急交通组织预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分路网宏观评价、点段微观评价分别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分级标准。最后,选择了一典型的紧急交通组织预案进行仿真评价决策实例分析。

二、西宝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宝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限制速度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特征速度及安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限制速度、特征速度及速度收集
    2.1 限制速度、设计速度及运行速度
        2.1.1 限制速度概念及原则
        2.1.2 国际限制速度设置现状及问题
        2.1.3 设计速度、运行速度与限制速度的关系
    2.2 特征速度及影响因素
        2.2.1 特征速度的概念及参数选取
        2.2.2 特征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2.3 影响因素控制
    2.3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2.3.1 实验方案确定
        2.3.2 试验路段选取
        2.3.3 试验仪器与数据预处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限制速度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特征速度的影响分析
    3.1 高速公路交通流V85与限制速度关系模型
        3.1.1 实测数据正态性检验
        3.1.2 V85与交通量的关系模型
        3.1.3 V85与限制速度的关系模型
    3.2 高速公路交通流V50、V15与限制速度关系模型
        3.2.1 V15与限制速度的关系模型
        3.2.2 V50与限制速度的关系模型
        3.2.3 限制速度-特征速度模型准确性验证
    3.3 限制速度-特征速度模型的适用范围分析
        3.3.1 坡度路段对速度的影响
        3.3.2 隧道路段对速度的影响
        3.3.3 限制速度模型的适用性说明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限制速度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4.1 安全与速度理论及改进模型
        4.1.1 高速下道路安全机理分析
        4.1.2 安全与速度关系理论
        4.1.3 基于Solomon模型的安全与限制速度模型
    4.2 安全与限制速度模型有效性验证与分析
        4.2.1 我国高速公路限制速度调整分析
        4.2.2 安全与限制速度模型有效性验证
        4.2.3 安全与限制速度研究方法分析
    4.3 基于历史事故数据的限制速度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4.3.1 限制速度对事故率的影响分析
        4.3.2 限制速度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分析
        4.3.3 具体路段事故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成果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发表的论文
    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2)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对策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高速公路概念
        2.1.2 道路交通事故的含义
    2.2 相关理论
        2.2.1 事故致因系统理论
        2.2.2 本质安全理论
第三章 西安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现状
    3.1 西安市高速公路交通情况
    3.2 西安市高速公路的特点
        3.2.1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地理特性和道路结构
        3.2.2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交通流的特性
        3.2.3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有关联的高速特性
    3.3 西安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表现
        3.3.1 高速公路尾随相撞
        3.3.2 撞固定物事故
        3.3.3 刮撞行人
        3.3.4 同向刮擦
    3.4 西安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
        3.4.1 低驾龄驾驶人肇事比重较大
        3.4.2 青少年伤亡人数比重较大
        3.4.3 老龄人口死亡人数比重较大
第四章 西安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产生的因素分析
    4.1 道路因素
        4.1.1 高速公路路面质量
        4.1.2 高速公路道路线形几何要素及其组合
        4.1.3 交叉路口与安全行车
    4.2 交通环境
        4.2.1 交通量
        4.2.2 交通信息
        4.2.3 气候因素
    4.3 人为因素
        4.3.1 车速控制
        4.3.2 违章驾车
        4.3.3 疲劳驾驶现象严重
    4.4 管理因素
        4.4.1 高速公路运输法规不够完善
        4.4.2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知识不够普及
        4.4.3 缺乏高素质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专门人才
第五章 国外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防措施分析
    5.1 严格执法,预防交通事故以及打击交通违章
        5.1.1 美国:执法严格,交通事故预防措施针对性强
        5.1.2 加拿大:执法严格,严厉打击酒后驾驶和超速
    5.2 严格规定初学者晋级条件,注重交通安全教育的普及
        5.2.1 美国:重视交通安全教育普及,提升国民的交通意识
        5.2.2 加拿大:严格规定初学者晋级条件,提高考试门槛
    5.3 高速公路设计科学,对相关设施及路段进行整治
        5.3.1 美国:高速公路设计科学,安全设施合理齐全
        5.3.2 澳大利亚:重视事故“黑点”,不断整治危险路段和设施
    5.4 形成公路维修改造机制,完善交通安全措施
        5.4.1 美国:维修改造机制形成,交通事故隐患及时消除
        5.4.2 日本完善交通安全措施
    5.5 实现浮动保险费率,提倡安全驾驶
第六章 西安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防对策
    6.1 驾驶员方面
        6.1.1 超速或低速行驶的预防
        6.1.2 预防疲劳驾驶
        6.1.3 酒后驾车预防
        6.1.4 构建完善交通安全诚信体系倒逼驾驶员遵章守法文明驾驶
    6.2 道路交通条件方面
        6.2.1 隧道路段预防
        6.2.2 互通式立交区域路段预防
    6.3 气候条件方面
        6.3.1 加强特殊天气的预报工作
        6.3.2 建立特殊气候条件的工作预案
    6.4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方面
        6.4.1 优化组织管理体系
        6.4.2 建立完善联勤联动机制
        6.4.3 建立完备的人员、物资保障机制
    6.5 其它方面
        6.5.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6.5.2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经验贝叶斯法的高速公路事故黑点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公路事故黑点识别基础理论
    2.1 事故黑点的概念
    2.2 事故黑点识别指标
        2.2.1 绝对识别指标
        2.2.2 相对识别指标
        2.2.3 其它指标
    2.3 事故黑点识别方法综述
        2.3.1 直接识别法
        2.3.2 间接识别法
        2.3.3 识别方法的优缺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道路单元划分方法
    3.1 传统道路单元划分
    3.2 道路单元二次划分法构建
        3.2.1 基于线形单元法的道路单元初次划分
        3.2.2 基于动态聚类分析法的道路单元二次划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经验贝叶斯法的高速公路事故黑点识别方法建立
    4.1 经验贝叶斯方法介绍
        4.1.1 贝叶斯法的基本观点
        4.1.2 经验贝叶斯法
        4.1.3 经验贝叶斯法在事故黑点识别中的应用
    4.2 基于HSM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
        4.2.1 事故预测模型变量的选择
        4.2.2 路段流量推算
        4.2.3 事故预测模型选择
        4.2.4 修正系数的确定
    4.3 经验贝叶斯法安全估计
    4.4 事故黑点识别阈值的确定
    4.5 事故黑点诊治排序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分析
    5.1 西宝高速公路概况
    5.2 道路单元划分
    5.3 经验贝叶斯法先验估计
    5.4 经验贝叶斯后验估计与改善排序
    5.5 事故黑点的识别与诊治排序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主要成果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4)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流特性与安全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施工区交通特性研究
        1.3.2 施工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1.3.3 施工区安全风险分析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调查方案与数据处理
    2.1 高速公路施工区布局
    2.2 施工区交通特性调查方案设计
        2.2.1 调查地点与时间选取
        2.2.2 调查设备与方案设计
    2.3 调查数据收集与处理
        2.3.1 调查数据收集
        2.3.2 调查数据处理
    2.4 调查数据统计
        2.4.1 交通量统计与交通组成
        2.4.2 车头时距与车速统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施工区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及应用
    3.1 施工区车头时距统计规律
        3.1.1 半幅封闭半幅双向通行施工区车头时距统计规律
        3.1.2 单向外侧车道封闭施工区车头时距统计规律
    3.2 施工区车头时距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3.2.1 交通量与施工区区段的影响分析
        3.2.2 流率与大车混入率的影响分析
    3.3 施工区车头时距概率分布模型
        3.3.1 移位韦布尔修正分布模型
        3.3.2 施工区车头时距概率分布实例应用
    3.4 基于车头时距分布的施工区道路通行能力计算
        3.4.1 半幅封闭半幅双向通行施工区道路通行能力
        3.4.2 单向外侧车道封闭施工区道路通行能力
        3.4.3 施工区道路通行能力计算结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车速分布规律的施工区宏观风险分析
    4.1 施工区宏观风险分析指标
    4.2 相对事故风险度与车速连续性
        4.2.1 施工区混合车流车速分布特性
        4.2.2 第 85%位车速 V85车速差与相对事故风险度
        4.2.3 车速连续性及差异显着性分析
    4.3 车速标准差与交通事故率
        4.3.1 施工区单一车流车速分布特性
        4.3.2 车速标准差与交通事故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施工区车流跟驰追尾冲突风险分析
    5.1 施工区冲突点类型
    5.2 冲突风险分析方法与指标
    5.3 施工区车辆跟驰追尾冲突风险分析
        5.3.1 车辆跟驰追尾冲突行为描述
        5.3.2 施工区车辆跟驰追尾冲突风险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施工区车辆换道冲突风险分析
    6.1 施工区车辆强制性换道行为冲突点风险分析
        6.1.1 施工区车辆强制性换道的临界距离
        6.1.2 施工区车辆强制性换道冲突现象描述
        6.1.3 施工区车辆强制性换道冲突风险分析
    6.2 施工区车辆挤车换道冲突风险分析
        6.2.1 施工区车辆挤车换道冲突风险描述
        6.2.2 车辆最大减速度概率分布
        6.2.3 施工区车辆挤车换道冲突风险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论文主要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
    2.1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性分析
        2.1.1 事故时间分布特性
        2.1.2 事故气候分布特性
        2.1.3 事故形态分布特性
        2.1.4 事故车型分布特性
    2.2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2.3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2.3.1 人的因素
        2.3.2 车辆因素
        2.3.3 道路因素
        2.3.4 交通环境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3.2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3.3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分级标准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流程
        3.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4.2 评价流程
    3.5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模型研究
    4.1 评价方法的选取
        4.1.1 现有评价方法分析
        4.1.2 评价方法确定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4.2.2 构造判断矩阵
        4.2.3 计算指标权重向量
        4.2.4 一致性检验
    4.3 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
        4.3.1 建立因素集
        4.3.2 建立评判集
        4.3.3 建立权重集
        4.3.4 确定隶属函数
        4.3.5 模糊综合评价
        4.3.6 评价结果的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验证
    5.1 西宝高速公路概况
    5.2 西宝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
        5.2.1 计算指标权重
        5.2.2 构建评判矩阵
        5.2.3 一级评价
        5.2.4 模糊综合评价
        5.2.5 评价结果分析
    5.3 提出整改建议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交通安全影响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二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基本特性分析
    2.1 高速公路改扩建概述
        2.1.1 概念
        2.1.2 方式
    2.2 高速公路改扩建路段交通特性分析
        2.2.1 施工路段道路基本特性
        2.2.2 施工路段人的交通特性
        2.2.3 施工路段车辆运行特性
        2.2.4 施工路段交通流特性
    2.3 高速公路改扩建危险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安全影响因素
    3.1 交通量对作业区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3.2 车速对作业区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3.3 车型对作业区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3.4 异常天气对作业区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运行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4.1 限速值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
        4.1.1 安全行驶条件
        4.1.2 作业区限速方法
    4.2 交通标志设置技术研究
        4.2.1 交通标志的版面设计
        4.2.2 基于各个施工作业区划分段的交通标志的布设
        4.2.3 基于不同改扩建方式的交通安全设施布设
    4.3 其他安全设施设置技术研究
        4.3.1 防眩设施
        4.3.2 隔离封闭措施
    4.4 高速公路改建工程中交通安全保障措施应用
        4.4.1 车速控制措施
        4.4.2 大货车分流控制措施
        4.4.3 隔离措施
        4.4.4 夜间安全措施
        4.4.5 事故处理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研究
    5.1 西宝高速公路交通现状调查
        5.1.1 交通量及分布
        5.1.2 行车速度特性
        5.1.3 交通车型组成
        5.1.4 交通安全调查
    5.2 西宝高速公路作业区基本情况
    5.3 西宝高速公路作业区限速方案
        5.3.1 作业区基本通行能力
        5.3.2 计算上游推荐行驶速度
        5.3.3 计算作业区限速值
    5.4 西宝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
        5.4.1 限速标志的设置
        5.4.2 在道路施工时设置安全标志
        5.4.3 设置警告标志与指示标志
    5.6 检验方案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交通事故下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改善措施及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 仿真软件参数校核
    1.1 交通仿真软件参数校核的必要性
    1.2 VISSIM模型参数校核
2 事故间接影响路段通行能力改善措施
    2.1 交通诱导
    2.2 利用对向车道通行
3 改善措施仿真分析
    3.1 仿真道路及参数
    3.2 改善措施仿真效果对比
        3.2.1 未采取改善措施
        3.2.1.1 根据交通流理论推算通行能力、排队长度和延误
        3.2.1.2 仿真分析排队长度及延误
        3.2.2 采取改善措施
        3.2.2.1 采取分流措施后的排队长度及延误
        3.2.2.2 采取利用对向车道后的排队长度及延误
        3.2.2.3 采取分流+利用对向车道措施后的排队长度及延误 (见表4)
4 结语

(8)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互通立交交通特性分析
    2.1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改扩建方式
        2.1.1 互通立交概述
        2.1.2 互通立交改扩建原则
        2.1.3 互通立交改扩建方式探讨
    2.2 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的交通特性分析
        2.2.1 驾驶人交通特性分析
        2.2.2 车辆运行特性分析
        2.2.3 道路特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互通立交出入口交通安全分析
    3.1 互通立交出入口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3.1.1 交通量因素分析
        3.1.2 车型组成因素分析
        3.1.3 行车速度因素分析
    3.2 出口处安全分析
        3.2.1 交通量与交通冲突
        3.2.2 交通组成与交通冲突
        3.2.3 车速安全性分析
    3.3 入口处安全分析
        3.3.1 交通量与交通冲突
        3.3.2 交通组成与交通冲突
        3.3.3 车速安全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互通立交安全设施设置
    4.1 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处交通标志的设置
        4.1.1 交通标志的设置原则
        4.1.2 交通标志的设置类别
    4.2 驾驶人视认模型
        4.2.1 交通标志的参数设置
        4.2.2 基于消失距离的交通标志设置
        4.2.3 基于视认距离的文字高度确定
    4.3 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限速标志的设置
        4.3.1 高速公路出入口限速设置
        4.3.2 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限速控制
    4.4 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处指路标志的设置
        4.4.1 入口指引系列标志
        4.4.2 出口预告系列标志
    4.5 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处标线设置
        4.5.1 交通标线设置原则
        4.5.2 高速公路出入口处标线设置
    4.6 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其他安全设施设置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研究
    5.1 互通立交总体施工序列
    5.2 典型立交安全设施设置案例
        5.2.1 杨凌立交
        5.2.2 兰家村立交
        5.2.3 眉县立交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路网环境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交通组织策略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
    2.1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展规律
        2.1.1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点
        2.1.2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展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2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对路网交通的影响
        2.2.1 道路通行能力下降
        2.2.2 偶发性拥挤和交通延误
        2.2.3 二次事故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网环境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交通组织研究
    3.1 路网环境研究
        3.1.1 路网的普遍联系
        3.1.2 公路网一般形态简述
        3.1.3 公路网对高速公路事故紧急交通组织的影响
    3.2 高速公路事件管理的一般流程
    3.3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交通组织预案主要内容分析
        3.3.1 事故信息服务
        3.3.2 事故条件下的交通管理
    3.4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交通组织原则
    3.5 基于公路网布局的网层交通组织
        3.5.1 网层交通组织必要性
        3.5.2 网层交通流组织的关键问题
    3.6 路网关键点段的交通组织
        3.6.1 事故现场
        3.6.2 应急车道
        3.6.3 分合流节点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紧急交通组织预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1 评价体系结构分析与指标选取原则
        4.1.1 评价体系结构分析
        4.1.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 评价指标的筛选
        4.2.1 路网宏观评价指标体系
        4.2.2 点段微观评价指标体系
    4.3 评价指标的定义与计算
        4.3.1 路网宏观评价指标
        4.3.2 点段微观评价指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紧急交通组织预案评价方法研究
    5.1 单指标评价
    5.2 综合评价
        5.2.1 综合评价的特点
        5.2.2 综合评价的要素
        5.2.3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5.3 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在路网宏观评价中的应用
        5.3.1 逆指标的处理
        5.3.2 交通组织方案的动态综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紧急交通组织预案实例决策评价
    6.1 路网环境分析
    6.2 事故描述及组织预案介绍
    6.3 预案评价决策
        6.3.1 关键点段微观效益评价
        6.3.2 路网整体效益宏观评价
结论
    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二、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西宝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限制速度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特征速度及安全的影响研究[D]. 杨杰. 长安大学, 2020(06)
  • [2]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对策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D]. 付小一. 西北大学, 2019(04)
  • [3]基于经验贝叶斯法的高速公路事故黑点识别研究[D]. 卢杨. 长安大学, 2015(01)
  • [4]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流特性与安全风险分析[D]. 李耘. 长安大学, 2014(12)
  • [5]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及评价研究[D]. 张云飞. 长安大学, 2013(05)
  • [6]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交通安全影响分析及对策[D]. 王宝蓉. 长安大学, 2012(07)
  • [7]交通事故下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改善措施及仿真[J]. 谢陈峰,戴娟莉. 公路与汽运, 2011(04)
  • [8]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研究[D]. 代冬霞. 长安大学, 2011(01)
  • [9]西宝高速公路缘何事故频发?[N]. 朱百强. 宝鸡日报, 2011
  • [10]路网环境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交通组织策略与评价研究[D]. 陈勇军. 长安大学, 2010(03)

标签:;  ;  ;  

西宝高速交通事故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