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6例肺结核球患者的X线特点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万传毅,曹林,阮丽婷[1](2021)在《球形肺炎、肺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及鉴别》文中提出目的探究球形肺炎、肺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收集的85例肺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包括31例球形肺炎、28例周围型肺癌和26例肺结核球,分析三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球形肺炎、肺结核球、周围型肺癌在肺部的分布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形肺炎、肺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病灶大小、病灶边缘、病灶密度、肿大淋巴结、空气支气管征、CT强化特点、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平扫和增强扫描中的球形肺炎、肺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病灶分布位置相当,应通过综合分析对三者进项鉴别。
李玉蕊[2](2021)在《胸部CT影像学特征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胸部CT影像学特征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疾病诊断中应用胸部CT影像学检查,整理诊断结果,分析诊断价值。结果:7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分型详细情况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患者分别为9例、13例、45例、5例和4例;经检查,一叶发病、双叶发病和三叶及以上发病患者依次为13例、13例和50例,三叶及以上发病患者人数更多;在患者病灶形态方面,斑片状影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人数更多。结论:对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诊断,应用胸部CT影像学检查,可以掌握病灶形态情况,初步确定病灶位置,明确病理变化位置和相关类型,进而以此为依据,针对性给予患者治疗,提升治疗有效率。
于开俊[3](2019)在《江源区2013-2015年克山病监测人群异常心电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克山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心电图检测是克山病病区人群筛查最常用的方法,通常是依据监测人群特定的心电改变,确定疑似患者,再对其做进一步相关检查,最后明确诊断。由于其简便易行,便于随身携带,尤其是深入到农村,故在克山病多年的防治工作中,成为克山病诊断的重要工具[1]。为了解江源区病区人群的心电异常分布情况,我区于2013年和2015年选择江源区两个调查点进行了连续两轮监测,
胡徐娟[4](2019)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转归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调查武汉市某专科医院初治肺结核患者肺结核防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制定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式的干预措施;比较该健康教育与常规健康教育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认知、行为的改变及疾病结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传染性疾病的专科医院符合要求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20例,填写“肺结核患者知-信-行调査问卷”和“结核病患者遵医行为评定量表”,并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干预措施;选取结核一、二病区符合要求的患者入对照组,结核三、四病区符合要求的患者入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组运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再次填写“肺结核患者知-信-行调査问卷”和“结核病患者遵医行为评定量表”和进行影像学检查,与第一次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知信行理论模式下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1)两组初治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相关知识比较: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初治肺结核患者各条目的知晓率均较对照组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知晓率可达90.6%;(2)两组初治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得分情况比较:干预6个月后,在医患交流、行为特点、治疗信心、社会支持、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应对方式、记忆力各维度间,对照组与干预组得分总和分别为19.16±3.67 VS28.53±1.60、16.33±3.58 VS 23.47±1.42、14.40±2.98 VS19.03±1.14、16.04±2.76 VS 19.02±1.22、10.28±2.20 VS5.66±1.65、6.33±2.23 VS 9.03±0.88、6.84±1.40 VS9.16±0.83、6.35±1.43 VS 8.63±0.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初治肺结核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査及痰菌转阴率情况比较:实施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肺部病灶显效率分别为78.90%、93.10%(P<0.05);空洞显效率分别为82.46%、96.55%(P<0.05);痰菌阴转率干预组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87.72%(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初治结核病患者防治知-信-行水平。(2)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初治肺结核患者的遵医行为。(3)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转归有积极作用。
魏赣辉[5](2019)在《三维CT值判断肺结核活动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的三维CT值来量化活动性肺结核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差异,达到精确诊断肺结核活动性的目的。方法:(1)以纵隔窗上各向径线均>0.5cm为入选标准,挑选出临床确诊的216个活动性肺结核病灶与128个非活动性肺结核病灶,通过ITKSNAP软件分割出病灶图像,计算它们的三维CT值,再将CT值导入IBM SPSS 25软件中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ROC曲线分析,计算其差异性和阈值。(2)挑选126个肺结核病灶,分别测量其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的三维CT值,进行两组间的配对样本t检验。(3)用卡方检验检测三维CT值判断肺结核活动性和目前CT判断肺结核活动性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并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ROC曲线分析得出216个活动性肺结核病灶与128个非活动性肺结核病灶的三维CT值有显着差异(pp<0.001),ROC曲线分析的AUC为 0.998,阈值为 45.79HU。(2)配对样本t检验示126个活动性肺结核病灶治疗前后的三维CT值有显着性差异(p<0.001)。(3)卡方检验示:以目前CT阅片方法判断肺结核纤维性病灶、结节灶、块状病灶、肺实质钙化与通过三维CT值方法判断这些结核(Tuberculosis,TB)病灶活动性的结果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判断实变两种方法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目前CT判断肺结核活动性方法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为:71.5%、71.8%、71.1%。三维CT值判断肺结核活动性方法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为:97.9%、95.8%、100%。结论:(1)活动性肺结核与非活动性肺结核两组间三维CT值有显着统计学差异;ROC曲线分析显示三维CT值的诊断价值高,阈值为45.79HU。(2)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的三维CT值有显着差异。(3)卡方检验示:通过三维CT值判断纤维性病灶、结节灶、块状病灶、肺实质钙化、厚壁空洞的活动性方法与目前CT判断肺结核活动性方法有显着差异性;而判断实变两者无显着差异性用三维CT值判断肺结核的活动性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现有的CT判断肺结核活动性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将大大提高判断肺结核活动性的准确性。
吴疆[6](2017)在《68例肺结核的X线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充分了解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为肺结核的诊断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肺结核患者X线的特征与规律。结果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期反复的咳嗽、咳痰,部分患者出现咳血,体温升高,盗汗,身体消瘦。肺结核患者的X线表现为病变范围较广,一般表现为浸润性肺结核,双侧肺部存在病变,患者肺叶一般呈现出病变,且大多集中于下肺叶,X线表现为斑条状,云雾状,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钙化现象。结论肺结核患者中老年人的病情更为复杂,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充分利用X线有助于准确诊断,从而进行积极治疗,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李彬[7](2015)在《多层CT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分析多层CT在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102例肺结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结果:对患者进行多层CT进行检查和X线进行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病变分布情况和隐藏部位的显示情况。结果:CT确诊患者占比87.25%(89/102)显着高于常规X线检查确诊患者的47.06%(4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肺结核患者病变部位共279个,多层CT检查的下叶背段、下叶基底段、隐藏部位以及总检查率均明显高于常规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肺结核患者的隐藏病变部位共51个,多层CT检查在病变隐藏部位明确显示上显着高于常规X线检查(P<0.05),并且其在不确定显示和未显示上明显低于常规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CT相较于常规X线在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效果显着,准确率高,对病变隐藏部位的显示更加清晰准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肺结核的临床治愈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伍建林[8](2015)在《合理使用现代影像学技术 有效诊断肺结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例数约为130万(其中传染性的涂阳肺结核约有65万例),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世界第2位;每年因结核病而死亡者约有15万例[1]。因此,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形势仍不容乐观。同时,现今结核病的特点还呈现出耐药患者多,以及儿童与老年患者、糖尿病及艾滋病等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不断增多等趋势[2],更增加了我国结核病防治任务的艰巨性与紧迫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痰检抗酸杆菌阳性率仅为40%左右[3],约有60%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得不到病原学诊断,即所谓的菌阴肺结核患
张益军[9](2015)在《肺结核球的CT影像学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就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肺结核球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肺结核球的CT影像学特征,旨在指导肺结核球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经胸部X线和螺旋CT检查诊断的肺结核球患者47例,男28例、女
周磊,李秋菊[10](2014)在《肺癌、肺结核球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肺癌、肺结核球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肺癌、肺结核球患者160例,均进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特征。结果:肺癌组患者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效应、强化峰值时间显着高于肺结核球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明确诊断,无误诊、漏诊情况发生。结论:肺癌、肺结核球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效应和强化峰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肺癌、肺结核球的鉴别诊断检查方法,对肺结核球、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二、76例肺结核球患者的X线特点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6例肺结核球患者的X线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球形肺炎、肺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及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选取标准 |
1.3 检查方法 |
1.4 图像分析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3组患者病灶分布比较 |
2.2 3组患者CT结果比较 |
3 讨论 |
(2)胸部CT影像学特征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病灶分布情况 |
2.2 病灶形态情况 |
3 讨论 |
(3)江源区2013-2015年克山病监测人群异常心电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调查范围 |
1.2心电图检查与诊断方法 |
1.3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基本情况 |
2.2异常心电图年龄分布情况 |
2.3 8项异常心电改变分布及异常心电指数 |
3讨论 |
(4)“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转归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 |
2.1.2 样本量 |
2.1.3 对象分组 |
2.2 研究工具 |
2.2.1 肺结核患者知-信-行调査问卷 |
2.2.2 结核病患者遵医行为评定量表 |
2.3 制定初治肺结核患者干预方案 |
2.4 方案实施 |
2.4.1 干预前准备 |
2.4.2 对照组实施方案 |
2.4.3 干预组实施方案 |
2.5 评价指标 |
2.5.1 相关定义 |
2.6 数据分析 |
2.7 质量控制 |
2.7.1 设计路线 |
2.7.2 人员培训 |
2.7.3 干预过程 |
2.7.4 资料收集过程 |
2.7.5 数据录入 |
2.8 伦理原则 |
2.9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情况及均衡性比较 |
3.2 初治肺结核患者知识知晓现况 |
3.3 干预前两组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服药和复查方面情况比较 |
3.3.1 干预前两组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服药方面情况比较 |
3.3.2 干预前两组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服药和复查方面情况比较 |
3.4 干预前后两组初治肺结核患者在获取信息渠道方面情况比较 |
3.5 干预前后两组初治肺结核遵医行为各维度得分总和比较 |
3.6 干预前后两组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转归情况的比较 |
4 结论及讨论 |
4.1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了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知识水平 |
4.2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建立了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健康信念 |
4.3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増进了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健康行为 |
4.4 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转归的影响 |
5 结论和创新性 |
5.1 结论 |
5.2 创新性 |
5.3 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5)三维CT值判断肺结核活动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活动性肺结核病灶三维CT值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病灶三维CT值比较 |
3.2 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的三维CT值比较 |
3.3 目前CT判断肺结核活动性方法与三维CT值判断肺结核活动性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6)68例肺结核的X线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病变位置 |
2.2 病灶类型 |
2.3 病灶性质 |
2.4 病灶形态 |
3 讨论 |
(7)多层CT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 1 一般资料 |
1. 2 病例选择标准 |
1. 3 方法 |
1. 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 1 两种检查方法显示病变分布情况统计对比 |
2. 2 两种检查方法对病变隐藏部位显示情况分析 |
3 讨论 |
(8)合理使用现代影像学技术 有效诊断肺结核(论文提纲范文)
一、X线检查 |
二、MSCT |
三、MRI |
四、核医学 |
(9)肺结核球的CT影像学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仪器与方法 |
2 结果 |
2.1 病灶部位 |
2.2 病灶形态 |
3 讨论 |
3.1 肺结核球的CT影像学特征[1, 2] |
3.2 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鉴别要点[3] |
(10)肺癌、肺结核球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76例肺结核球患者的X线特点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球形肺炎、肺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及鉴别[J]. 万传毅,曹林,阮丽婷. 河南医学研究, 2021(27)
- [2]胸部CT影像学特征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 李玉蕊. 影像技术, 2021(04)
- [3]江源区2013-2015年克山病监测人群异常心电图分析[J]. 于开俊.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9(06)
- [4]“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转归的影响[D]. 胡徐娟.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1)
- [5]三维CT值判断肺结核活动性的研究[D]. 魏赣辉. 浙江大学, 2019(04)
- [6]68例肺结核的X线特征分析[J]. 吴疆.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56)
- [7]多层CT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分析[J]. 李彬.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06)
- [8]合理使用现代影像学技术 有效诊断肺结核[J]. 伍建林.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5(03)
- [9]肺结核球的CT影像学特点分析[J]. 张益军.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04)
- [10]肺癌、肺结核球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分析[J]. 周磊,李秋菊. 吉林医学,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