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素质教育角度探讨生化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余思璐[1](2021)在《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 ——以吴忠回民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申文锦[2](2020)在《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青岛市进行了初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的改革,改革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和创新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科学探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紧要的。因此,实验探究能力既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又是初中生科学素养的集中体现。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这一阶段的学习不仅为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起到决定性影响。初中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对其高中化学学习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对中考化学实验改革的现状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课题在研究中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先行组织者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作为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并对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下的重新界定。其次,借助问卷调查法对师生进行了调查,并分析研究了问卷调查结果,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和初中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现状有了一个系统地量化把握,找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本课题研究共分为六个组成部分,对初中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现状及其培养策略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第一个组成部分是绪论,包括四个部分:选题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个组成部分是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对“化学”、“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总结了本学科的指导理论。第三个组成部分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状况调查及分析,以学生、教师和家长为调查对象,借助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初中化学实验的现状有了一个系统地了解。第四个组成部分是问题与建议,通过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和建议。第五个组成部分是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成效、反思以及实践效果。第六部分则是对未来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展望。根据调查结果本文给出以下建议:(1)改善初中阶段化学实验设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资源;(2)完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为中考改革后化学实验课的进行创造更多合理的可能性;(3)提升师生的重视度,只有真正的从思想态度上重视起来,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孙宏宁[3](2019)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鞍山市四所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国家发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并将化学核心素养纳入其中。新课标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时要侧重思维培养、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以及创新培养。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以上各方面能力的最佳途径。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化学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实验教学实施的情况也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经过调查发现,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化学实验教学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这样的原因,本文采用了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以鞍山市几所高中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对鞍山市高中实验教学目前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根据课程标准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全文共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现状、意义及方法。第二部分:介绍化学核心素养理论及化学实验教学理论发展历程。第三部分:介绍鞍山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目前进行的情况。第四部分:介绍鞍山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第五部分:针对实际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便对鞍山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许清[4](2019)在《高中化学163高效课堂实施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高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是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不断探究的问题。在我国目前高中化学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学者提出了 163高效课堂,它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是新高考模式下的客观需求,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内在需求。163高效课堂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163高效课堂的实施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也是一个缓慢前行的过程。尤其是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代表性学科,在改革的过程中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所以在163高效课堂实施和改进的过程中,还需要社会、学校、一线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不断努力与改进,才能推动163高效课堂取得更好的成效。笔者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实地调查、访谈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某实验高中化学163高效课堂的进行调查,分析高中化学163高效课堂的建设情况,找出阻碍课堂实现高效的原因,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给出解决对策,以使163高效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寻求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详细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思路和方法,并对国内外关于高中化学163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2)详细阐述了 163高效课堂、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文章书写提供理论支持。(3)笔者对高中化学163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163高效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切实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对于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有了较高的重视,转变了以往只注重高考成绩的填鸭式教学方式。(4)结合现状调查,发现高中化学163高效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着如忽视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教学任务及教学时间影响化学实验的开设、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5)针对高中化学163高效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如加强教学资源的投入与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延长课时长度,保证实验课时工作量,完善学生化学学习评价制度;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转变教师观念,完善教师考核制度,采用多种实验教学形式;针对学生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多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多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时刻注重学生存疑精神与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6)对本文研究做出总结,并分析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展望。
单超[5](2018)在《化学史融入教学提升高一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师、家长与学生过于注重成绩表现,忽视学生自身全面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近年来,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各界热议,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求及各学科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有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及科学精神与科研意识,而这正是当前教学中所欠缺的。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教育部最新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提出化学课程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等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化学史融入化学教学,以科学家的事迹与经历激励学生,提升学生在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维度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及访谈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与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对化学教师进行调查与访谈,了解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况,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原因。其次,对学生进行调查、访谈,了解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所处的水平。再次,对两个班级的调查结果利用SPSS23.0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教学班级的化学核心素养水平基本一致,可以开展教学实验。随后,提出化学史融入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原则,并对人教版教材中的化学史素材内容进行梳理,选取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实验。最后,再次通过调查问卷对开展教学实验后学生的水平进行分析。对教师的调查与访谈结果显示,7名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化学史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仅有1位。教学实验前,关于“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两个教学班学生测试卷平均得分分别为49.62、49.82,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较为薄弱。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发现,必修教材中的化学史素材相对较少,必修1共计7处,必修2共计5处,而选修教材中的化学史素材较多,选修1中有10处,选修3中有12处,选修4中有6处,选修5中有9处,选修6中有4处,尤以选修2最多,有24处。教学实验后,两个教学班学生测试卷平均得分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化学史进行教学,实验班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班,在“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维度的提升程度高于对照班,相较教学实验前提高14.32%。后测结果显示:将两个教学班级的方差与偏差对比可知,对照班无论方差与偏差都高于实验班,说明对照班的学生在作答时答案的选择更具多样性,即正确率相较于实验班更低,由此可以判断,将化学史素材融入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维度的核心素养有帮助。通过将化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将化学史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专注度、课堂参与度及对化学课程的喜爱程度,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维度的核心素养,学生对与化学、社会相关的时事及热点的关注度有所增加,在理解化学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方面也有明显进步,对求真务实、艰苦探索、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深刻的体会与了解。除此之外,将人教版必修与选修教材中所呈现出的化学史素材进行归纳与梳理,有助于教师检索化学史素材并融入教学,提高备课效率。
伍淑凤,翁锡全,林文弢[6](2014)在《浅谈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文中认为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作为体育院校的一门重要性专业基础课程,在高等体育人才的培育方面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顺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传统的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存在教学模式单调、学生缺乏积极性、过于侧重验证性实验及考核方式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工作坊模式教学及分类教学两种模式的改革。结合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设计需具备多学科的综合性及实用性,在实验中把学科知识与体育运动实践相融合,进而全面掌握了相关知识,以求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
万学东,杨五彪[7](2003)在《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在生化课教学中的探索》文中认为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应将素质教育引入生化教学中。本文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生化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育,多媒体应用等方面入手,探索在生化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对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陈萍[8](2001)在《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素质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伟大教育工程,根据未来社会的特点和发达国家教育改革趋向,素质教育被认为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最佳教育操作模式。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入手,研究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创造、学会协作,为广大中学生物教师进行生物学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1.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综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及其意义。 2.第二部分论证了生物学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生物学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生物学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3.第三部分阐明了国内生物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外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一是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二是使学生树立辩证的科学观,三是强调激发学生科学意识的重要性,四是更加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五是培养学生关心人类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提出了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的评价。 4.论文第四部分研究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案例,如: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和思维能力及相关案例;利用目标探究式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理论依据、特点及相关案例;怎样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相关案例;利用过程式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及相关案例;如何利用生物学实验进行情感教育,等等。 5.第五部分为全文的总结。
李伟明,陈玮莹,吴健谊,陈爱云[9](2000)在《从素质教育角度探讨生化实验课教学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曹勇[10](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指出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二、从素质教育角度探讨生化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素质教育角度探讨生化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2)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化学实验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化学实验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先行组织者理论 |
2.2.3 学习理论 |
3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状况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内容 |
3.3 调查方式 |
3.4 调查对象 |
3.4.1 此次调查研究中教师的基本情况 |
3.4.2 此次调查研究中学生的基本情况 |
3.4.3 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
3.5 教师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 |
3.5.1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 |
3.5.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3.6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3.7 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
4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4.1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实验设施不健全 |
4.1.2 教师专业素养依旧有待提高 |
4.1.3 部分学生重视度不高 |
4.2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及建议 |
4.2.1 改善化学实验设施 |
4.2.2 完善教学模式 |
4.2.3 提升师生的重视度 |
5 中考改革前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对比 |
5.1 教学实验设计 |
5.1.1 实验对比的目的和意义 |
5.1.2 实验对比的设计与安排 |
5.2 教学实验内容 |
5.2.1 化学实验操作题目得分对比 |
5.2.2 化学实验操作次数对比 |
5.2.3 化学教师访谈对比 |
5.2.4 学生访谈对比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6.4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鞍山市四所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过程 |
1.论文研究思路的设计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相关理论界定 |
1.核心素养 |
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3.化学实验 |
4.化学实验教学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1.国内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
2.国外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
三、鞍山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1.问卷调查内容及范围 |
2.调查对象 |
(二)问卷调查结果 |
1.教师情况调查 |
2.学生情况调查 |
3.实验教学资源情况调查 |
四、鞍山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实验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应试教育影响教师观念 |
2.教学内容枯燥 |
3.教师实验技能缺乏 |
4.缺少改良实验的时间 |
5.实验开设率低 |
(二)实验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重成绩,轻能力 |
2.未正视实验教育作用 |
3.能力差,危险大 |
(三)实验教学中实验资源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缺少专职实验员 |
2.缺少药品、配套仪器 |
3.缺少经费投入 |
(四)实验教学中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学校领导层观念封闭 |
2.缺少对教师考核 |
3.缺少对学生考核 |
4.实验教学受学校课程安排的影响 |
(五)缺少践行新课标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信念 |
五、鞍山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
(一)解决教师问题的对策 |
1.深化核心素养转变教师观念 |
2.坚持教师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
3.发展多样教学方式 |
4.组织教师进行创新实验比赛 |
(二)解决学生问题的对策 |
1.加强思维能力训练 |
2.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 |
3.加强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4.定期组织比赛 |
(三)解决实验资源问题的对策 |
1.健全实验员体系 |
2.加强实验室建设 |
3.准备充足药品、器材 |
4.加大投入,完善设备 |
(四)解决学校问题的对策 |
1.改变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时间 |
2.引入平均性别男女教师 |
3.健全教师评价体系 |
4.健全学生评价 |
(五)通过化学实验践行核心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高中化学163高效课堂实施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新高考模式下的客观需求 |
1.1.2 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
1.1.3 学生个体成长的内在需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163高效课堂 |
2.2 认知学习理论 |
2.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3 高中化学163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
3.1 湖北省某实验高中实地调查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实地调查结果 |
3.2.2 问卷调查信度与效度分析 |
3.3 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1 教师访谈记录 |
3.3.2 学生访谈记录 |
3.4 调查访谈结论 |
3.4.1 教师方面 |
3.4.2 学生方面 |
4 高中化学163高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163高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
4.1.1 学校层面 |
4.1.2 教师层面 |
4.1.3 学生层面 |
4.2 客观因素 |
4.2.1 忽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
4.2.2 教学任务及教学时间影响化学实验的开设 |
4.2.3 师资力量薄弱与教学资源不充足 |
4.3 主观因素 |
4.3.1 对163高效课堂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
4.3.2 教师自身教学修养 |
4.3.3 教师缺乏相应的进修学习渠道 |
4.3.4 受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
5 高中化学163高效课堂教学实施对策 |
5.1 针对学校存在问题的策略研究 |
5.1.1 加强教学资源的投入与化学实验建设 |
5.1.2 延长课时长度与保证实验课时工作量 |
5.1.3 完善学生化学学习评价制度 |
5.2 针对教师存在问题的策略研究 |
5.2.1 转变教师观念 |
5.2.2 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
5.2.3 采用多种实验教学形式 |
5.3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 |
5.3.1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
5.3.2 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 |
6 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1.1 学校应该注重理论与试验完美结合 |
6.1.2 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素养与提高教学质量 |
6.1.3 学生应该提升化学素养与学科应用能力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化学史融入教学提升高一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当下教育教学中的“偏向性” |
1.1.2 理论研究基础 |
1.2 问题提出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核心素养概念的发展 |
1.3.2 国外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
1.3.3 国外化学史教育相关研究 |
1.3.4 国内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
1.3.5 国内化学史教育相关研究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调查法 |
1.5.3 访谈法 |
1.5.4 教育实验法 |
1.5.5 测验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概念发展及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化学核心素养 |
2.2 情境教学法 |
2.3 情境学习理论 |
3 中学化学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化学教师融入化学史教学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现状 |
3.1.1 化学教师的看法、态度 |
3.1.2 化学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 |
3.2 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现状 |
4 教学融入化学史提升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
4.1 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提升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原则 |
4.1.1 因材施教原则 |
4.1.2 适时性原则 |
4.1.3 有效迁移原则 |
4.2 化学教材中化学史内容的梳理与分析 |
4.3 课堂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
4.3.1 教学实验前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维度情况分析 |
4.3.2 课堂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
4.3.3 教学实验后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维度情况分析 |
4.3.4 分析讨论 |
5 结论与展望 |
附录 |
附录1 教师调查问卷(访谈提纲) |
附录2学生测试卷1 |
附录3学生测试卷2 |
附录4学生访谈提纲1 |
附录5学生访谈提纲2 |
附录5 教学案例 |
(1)教学设计1 |
(2)教学设计2 |
(3)教学设计3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浅谈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
1.1 教学模式过于单调陈旧 |
1.2 学生未能参加整个实验过程 |
1.3 侧重于验证性实验 |
1.4 实验考核方式存在的不足 |
2 新型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
2.1 工作坊模式的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法 |
2.2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分类教学模式探讨 |
2.2.1 基础性实验教学 |
2.2.2 综合性设计实验教学 |
2.2.3 研究性实验教学 |
2.2.4 开放性实验教学 |
3 结语 |
(7)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在生化课教学中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
2 重视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
2.1 讲好绪论课,激发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 |
2.2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
2.3 探索生化学习规律,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
2.4 追踪科技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拓宽学生知识领域 |
3 改革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
3.1 调整实验内容,增加技能实验比例 |
3.2 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
4 成立科研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教育 |
5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 |
(8)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部分 引言 |
一、 研究内容及意义 |
二、 我国素质教育的研究现状 |
三、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第二部分 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
一、 生物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 |
二、 生物学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三、 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
第三部分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
一、 调查报告--国内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以安徽省为例) |
二、 国外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先进经验 |
三、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
四、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的评价 |
第四部分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及案例 |
一、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观 |
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三、 利用目标探究式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
四、 实证:探究式和验证式实验教学的比较研究 |
五、 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
六、 利用过程式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
七、 利用生物学实验进行情感教育 |
第五部分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
一、背景:设计育人 |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四、从素质教育角度探讨生化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 ——以吴忠回民中学为例[D]. 余思璐. 西南大学, 2021
- [2]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D]. 申文锦.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鞍山市四所高中为例[D]. 孙宏宁. 鞍山师范学院, 2019(02)
- [4]高中化学163高效课堂实施调查研究[D]. 许清.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化学史融入教学提升高一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为例[D]. 单超. 新疆师范大学, 2018(08)
- [6]浅谈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 伍淑凤,翁锡全,林文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07)
- [7]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在生化课教学中的探索[J]. 万学东,杨五彪. 医学教育探索, 2003(03)
- [8]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D]. 陈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01(02)
- [9]从素质教育角度探讨生化实验课教学改革[J]. 李伟明,陈玮莹,吴健谊,陈爱云.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0(04)
- [10]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