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战的“新杀手”(论文文献综述)
赵洋[1](2019)在《基于强化学习的空战微分博弈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具有冲突和对抗性的微分对策问题在军事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强化学习以其良好的学习性能在复杂非线性系统和多智能体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利用极大极小Q学习与模糊Q学习两种强化学习算法,对飞行器追逃博弈这一典型微分对策问题进行求解。首先,介绍微分对策问题求解的难点与强化学习目前面临的问题,对强化学习方法的理论和主要算法进行说明。本文对微分对策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建立飞行器追逃模型,利用相对运动状态对系统进行描述,将状态方程进行降维简化,并分析系统状态与双方控制量的对称关系。接着,利用极大极小Q学习求解追逃双方控制策略。将追逃问题变换为零和对策问题,基于简化的状态方程建立求解模型,在追方已知逃方当前时刻动作的情况下,利用系统状态与双方控制量的对称关系提高Q值学习效率,将极大极小Q学习得到的离线Q矩阵作为双方控制策略的指导。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对追逃双方智能体分别建立非零和模糊Q学习模型并求解最优控制量。模糊Q学习在连续时间系统中能够为智能体生成全局连续动作,克服极大极小Q学习中控制量不连续的问题,且在实际中对策双方无法观测敌机当前时刻控制量,在该条件下,分别建立追逃双方模糊Q学习模型并求解,通过得到的离线Q矩阵计算双方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比说明了模糊Q学习在连续时间系统中的实用性。
朱建锋[2](2015)在《卫星导航信号扩频码构造、优选和增强接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能够为数量不受限的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卫星导航系统成为构成现代化国家和军事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导航信号体制是卫星导航系统成功应用的五项关键技术之一,具有高性能、兼容与互操作、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信号体制是北斗全球系统参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竞争的必要条件。在此背景下,本文选择基于码分多址信号体制的基石——扩频码设计和导航信号增强接收为研究重点,研究扩频码的性能测度、构造方法、优选方法、分配方法和基于信号体制的接收增强技术,形成了完整的扩频码设计、评估和应用能力,并应用于北斗全球系统信号体制设计和公开服务信号接收增强。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用于扩频码设计、评估的通用研究框架和三个基本原则。从通信、测距、抗干扰、安全对抗和知识产权等五个视角分析了卫星导航扩频码的设计约束,综合扩频码设计已有成果和课题研究实践,提出扩频码设计的通用研究框架和基本原则。在通用研究框架中,扩频码设计被分解为四个基本问题,通用研究框架为扩频码设计分解与协同提供了依据,为扩频码和设计方法的评测提供了基准,扩频码设计应当遵循有限目标、分而治之、设计和评估分离原则。2.提出两种适合任意码长、高性能的扩频码构造方法:迭代交织码和真随机数码。为设计具有兼容与互操作、自主知识产权、高性能的北斗全球系统扩频码,提出基于迭代交织和真随机数的扩频码构造方法。迭代交织码以置换群理论为数学基础,基于随机交织和反馈-迭代环路构造,真随机数码是将无限周期、不可预测的真随机序列截断并变换构造的扩频码,这两种方法可产生任意码长、高性能的扩频码而适用于任意导航信号和扩频通信。在4种典型码长下的性能评测表明:采用新方法构造的扩频码方案与GPS、Galileo和北斗的现有方案比较性能相当或更优,可以作为北斗系统公开服务信号的候选方案。3.提出两种多项式时间、高性能的导航信号扩频码优选方法:贪心算法和最大团模型算法。定量分析扩频码优选的复杂度组成,证明以互相关函数为代表的组合性能测度优化是NP复杂度的原因,提出一种基于分治策略的扩频码优选技术路径。提出优化扩频码互相关性能的贪心算法和最大团模型算法,贪心算法依照当前最优准则将互相关优化转化为扩频码字的多次删除,是一种“减法”策略;基于最大团模型的优化算法使用图论描述扩频码的互相关性,互相关优化转化为最大团的迭代搜索问题,是一种“加法”策略。新的优化算法具有多项式时间复杂度,对码长和数据规模没有限制,基于4种典型扩频码的优化实验表明:在候选码字集合相同的条件下,优化扩频码方案性能优于现有方案。4.完成北斗全球系统的上行信号体制设计,提出一种基于卫星配对的扩频码分配方法。为实现高可靠、高安全性,高效率的北斗导航卫星管控,提出一种“双通道三模式”信号结构并完成详细设计,新扩频码方案在抗干扰性能、自相关和互相关性能显着改善。基于导航卫星的星座拓扑和扩频码互相关性差异,提出一种基于卫星配对的扩频码优化方法,给出卫星信号互不干扰的卫星配对概念。北斗全球系统的扩频码分配实验表明:基于卫星配对的方法只需要15组扩频码即可满足27颗MEO卫星需要,上行信号扩频码相关性改善0.3至0.55dB,下行B1I导航信号扩频码相关性改善1.02至1.74dB,导航接收机搜索扩频码的时间降低44%。5.提出两种低复杂度、近最优的BCH码译码算法用于增强北斗公开服务性能。在分析导航信号体制和接收机灵敏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性能评估证明北斗B1I/B2I接口控制文件(ICD)中的BCH码纠错算法无法实现改善接收机性能的目的。提出两种用于增强北斗接收机性能的近最优BCH码译码算法,低复杂度Chase算法通过伴随式计算和判决测度优化将基本Chase算法复杂度降低了约60%,伴随式辅助的列表译码是一种硬判决和软判决结合的列表译码算法,其复杂度低于Chase算法并且不需要排序运算。这两种译码算法在误码率510-时距离最大似然算法分别为0.01dB和0.08dB。
张昌芳,朱启超,匡兴华[3](2014)在《高端战争引领下美军装备和技术发展》文中指出从美军对未来战争的判断出发,分析了未来美军高端战争的特点,总结了高端战争对美军进攻能力、防御能力以及相应支撑能力的要求,进而探讨了在这些作战能力的引领下美军未来装备和技术发展的总体思路,概括了美军海上、空中、空间、网电空间装备和技术以及相关武器的发展重点。
陈和彬[4](2013)在《战场网络新杀手——网络战无人机》文中指出现代军用无人机多被用于执行侦察、搜索以及攻击等任务,但随着无人机和网络技术的井喷式发展,无人机将成为网络战争的急先锋、探密者,从而成为所谓"黑客无人机",利用无所不在的无线信号来实现对无线网络的入侵。战场网络是作战体系的"中枢神经",连接着各个作战单元,体系融合功能日趋凸显,其一旦遭到破坏而陷入瘫痪,将会导致整个作战体系的崩溃。战场网络与民用互联网在技术上有诸多相通共用之处,当然作为军事用途的特殊网络,战场网络在安全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防护措施,绝
郑志娟,刘建[5](2011)在《多站时差定位技术提升野战机场航管与空情监视能力》文中指出在网络中心战条件下,前沿机场有源航管系统的抗毁性面临防空压制的严峻挑战。基于多站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技术的无源航管系统呈现比二次雷达航管系统更为优越的抗毁性。介绍了无源雷达的优缺点,并详细介绍了无源航管系统的核心技术,论述了基于多站TDOA定位技术的无源雷达能使航管系统功能更完善。
王春生,刘娜[6](2010)在《网战武器:锋芒渐露的新杀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6和2008年,美国两次举行代号为"网络风暴"的大规模网战演习,2009年6月又成立了世界上首个网军司令部,从而拉开了信息网络领域军事竞争的序幕。今年3月,全球最大的网络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和全球最大的网络域名注册公司"Go Daddy"相继高调宣布:因遭到来自中国"军方背景"的网络攻击及不满
姜荣凯[7](2008)在《无人机分布式任务规划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无人机协同任务规划是充分发挥多无人机优势、使任务复杂性与无人机能力之间保持良好协调性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将多无人机任务规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任务规划系统的结构,给出了新的任务规划系统结构和多无人机多任务分配、重分配方法。首先,研究了多无人机任务规划系统的内容和结构,提出了完全分布式的多无人机任务规划系统的概念,建立了基于MAS (Multi-Agent System)方法的完全分布式多无人机任务规划系统的结构模型。其次,针对与完全分布式的任务规划系统相适应的完全分布式多任务分配方法,重点研究了基于合同网和MAS方法的多无人机多任务分配方法,提出了基于MAS方法和改进合同网的拍卖方式的多无人机多任务分配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任务分配结果并重复分配过程实现任务重分配的思路,设计了任务重分配方法。建立了分配过程中的通信模型,通过对KQML(Knowledge Query and Manipulation Language)语言的扩充改善了改进合同网的通信效率。实现了完全分布式的任务分配和重分配。最后,仿真验证了任务分配和重分配方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这种任务分配和重分配方法快速有效,重分配方法对动态环境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翟将将[8](2008)在《坦克防护及掷榴弹筒的研究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阐述了现代战场上坦克所面临新的威胁、坦克光电防护的现状及发展,分析了现代坦克防护与威胁的各自发展之道,并根据我军坦克光电防护的特点,提出了新型防护系统的概念,该系统具有光电防护与破片摧毁的综合作用,并且重点对坦克所用掷榴弹筒及防护弹药进行探讨及新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坦克的现代战场生存能力。
汪东林,张彩先,蒋晓彦[9](2004)在《21世纪空中新杀手—无人战斗机》文中提出无人机具有广阔的军事用途,并向无人战斗机发展。21世纪空战武器又增新“杀手”——无人战斗机。本文以美军无人机、无人战斗机为例,对其发展过程、战略需求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分析了21世纪美国无人机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无人战斗机与有人战斗机将并肩称雄世界。
周介群,刘郑国[10](2001)在《新型信息战武器——软性炸弹》文中提出本文简述信息化战场的新杀手—软性炸弹的主要特点、类型、毁伤机理和实战应用。
二、电子战的“新杀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战的“新杀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强化学习的空战微分博弈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2.1 微分对策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2 强化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第2章 强化学习 |
2.1 强化学习理论 |
2.1.1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
2.1.2 强化学习的组成 |
2.2 强化学习的主要算法 |
2.2.1 动态规划 |
2.2.2 蒙特卡罗算法 |
2.2.3 TD算法 |
2.2.4 Q学习 |
2.3 行为选择策略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空战微分对策模型 |
3.1 微分对策的概念 |
3.2 微分对策的分类 |
3.3 飞行器追逃对策模型 |
3.3.1 飞行器相对运动状态描述 |
3.3.2 模型降维及对称性描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极大极小Q学习求解追逃问题 |
4.1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
4.1.1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存在的问题 |
4.1.2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 |
4.2 MINIMAX-Q学习求解模型 |
4.2.1 状态集离散化 |
4.2.2 动作集离散化 |
4.2.3 目标函数的变换 |
4.3 MINIMAX-Q学习步骤 |
4.4 控制量的计算 |
4.5 仿真求解与分析 |
4.5.1 参数选择 |
4.5.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糊Q学习求解追逃问题 |
5.1 模糊控制基础理论 |
5.1.1 模糊集与隶属函数 |
5.1.2 模糊推理系统 |
5.1.3 解模糊化 |
5.2 模糊Q学习算法 |
5.3 模糊Q学习求解模型 |
5.3.1 模糊化 |
5.3.2 模糊规则 |
5.3.3 去模糊化 |
5.3.4 更新原则 |
5.4 模糊Q学习步骤 |
5.5 控制量的计算 |
5.6 仿真求解与分析 |
5.6.1 初始条件 |
5.6.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2)卫星导航信号扩频码构造、优选和增强接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卫星导航信号体制演进 |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
1.2 卫星导航信号扩频码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扩频码性能测度研究 |
1.2.2 扩频码构造方法研究 |
1.2.3 扩频码优选方法研究 |
1.2.4 扩频码分配优化研究 |
1.3 卫星导航信号增强接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 |
第2章 导航信号扩频码设计约束、框架和原则 |
2.1 引言 |
2.2 导航信号扩频码的设计约束分析 |
2.2.1 基于通信的视角 |
2.2.2 基于测距的视角 |
2.2.3 基于抗干扰的视角 |
2.2.4 基于安全对抗的视角 |
2.2.5 基于知识产权的视角 |
2.3 导航信号扩频码通用设计框架与设计原则 |
2.3.1 扩频码设计通用框架 |
2.3.2 扩频码设计的四个基本问题 |
2.3.3 扩频码设计的基本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导航信号扩频码构造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基于迭代交织的扩频码构造方法 |
3.2.1 迭代交织器的随机化效应与数学模型 |
3.2.2 基于迭代交织的扩频码构造实现 |
3.2.3 算法性能分析 |
3.3 基于真随机数的扩频码构造方法 |
3.3.1 真随机数的概念与生成 |
3.3.2 基于真随机数的扩频码构造实现 |
3.3.3 算法性能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导航信号扩频码优选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扩频码优选的复杂度分析 |
4.2.1 数据规模与优选复杂度 |
4.2.2 性能测度与优选复杂度 |
4.2.3 基于分治策略的实现路径 |
4.3 基于贪心算法的扩频码优选 |
4.3.1 扩频码的互相关性能测度 |
4.3.2 基于贪心算法的互相关优化实现 |
4.3.3 算法性能分析 |
4.4 基于最大团模型的扩频码优选 |
4.4.1 互相关优化的最大团模型 |
4.4.2 基于最大团模型的互相关优化实现 |
4.4.3 算法性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北斗上行信号体制设计和扩频码分配优化 |
5.1 引言 |
5.2 上行信号体制设计目标与框架方案 |
5.2.1 上行信号体制的设计目标 |
5.2.2 上行信号体制框架方案 |
5.2.3 上行信号扩频码设计与性能分析 |
5.3 基于卫星配对的北斗系统扩频码分配优化 |
5.3.1 卫星配对的概念定义 |
5.3.2 北斗系统扩频码分配优化实现 |
5.3.3 算法性能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北斗公开服务信号增强接收研究 |
6.1 引言 |
6.2 北斗B1I/B2I信号体制与接收机性能 |
6.2.1 北斗B1I/B2I信号体制 |
6.2.2 导航接收机灵敏度与信号体制关系 |
6.2.3 BCH码在导航接收机中的作用与译码 |
6.3 低复杂度Chase译码算法 |
6.3.1 基本Chase译码算法与复杂度分析 |
6.3.2 低复杂度的伴随式计算和距离准则 |
6.3.3 算法性能分析 |
6.4 伴随式辅助的列表译码算法 |
6.4.1 伴随式辅助的列表译码算法原理 |
6.4.2 基于伴随式辅助的北斗BCH码列表译码实现 |
6.4.3 算法性能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7.2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3)高端战争引领下美军装备和技术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端战争对美军作战能力的要求 |
2 美军装备和技术应对高端战争的发展思路 |
3 美军应对高端战争的相关装备和技术发展 |
3.1 海上装备和技术 |
3.2 空中装备和技术 |
3.3 空间装备和技术 |
3.4 网电空间装备和技术 |
3.5 武器弹药 |
4 结束语 |
(5)多站时差定位技术提升野战机场航管与空情监视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防空压制手段多样化对野战机场抗毁性的挑战 |
1.1 面临多模寻的反辐射导弹攻击的威胁 |
1.2 隐身攻击平台可长驱直入 |
1.3 隐身无人机载HPM武器将使航管系统瘫痪 |
2 无源雷达提升了野战机场抗空中电子攻击的能力 |
3 无源雷达使航管系统功能更完善 |
3.1 用作航管系统的VERA无源雷达 |
3.2 无源航管系统比二次雷达具有更多优点 |
3.3 基于无源雷达的无源航管系统一般配置 |
4 无源航管系统的核心技术 |
4.1 长基线时差定位原理 |
4.2 时差测量方式选择与脉冲配对技术 |
4.3 二次应答信号目标识别技术 |
5 结束语 |
(7)无人机分布式任务规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应用与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应用现状 |
1.2.2 国外研究情况 |
1.2.3 国内应用与研究情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无人机任务规划系统 |
2.1 引言 |
2.2 无人机任务规划的内容与含义 |
2.2.1 任务分配 |
2.2.2 路径规划 |
2.2.3 有效载荷规划 |
2.2.4 数据链规划 |
2.2.5 紧急回收计划 |
2.3 任务规划系统的分类 |
2.3.1 按规划规模分类 |
2.3.2 按规划对象分类 |
2.3.3 按规划方法分类 |
2.4 分布式的任务规划系统 |
2.4.1 分布式系统 |
2.4.2 利用Agent 技术的分布式系统 |
2.4.3 基于MAS 方法的无人机任务规划系统 |
2.4.4 部分分布式和完全分布式任务规划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完全分布式的多无人机任务分配 |
3.1 引言 |
3.2 合同网 |
3.2.1 合同网的概念 |
3.2.2 基于合同网的任务协商 |
3.2.3 合同网的不足 |
3.2.4 多无人机MAS 系统的特殊性以及合同网的改进 |
3.2.5 基于改进合同网的任务协商(拍卖) |
3.3 任务分配的规则 |
3.3.1 分配模型的结构 |
3.3.2 负载系数的引入 |
3.3.3 利用负载系数对合同网任务分配过程的改进 |
3.3.4 任务效能的计算 |
3.3.5 任务拍卖胜出者的选择 |
3.4 通信机制 |
3.4.1 通信模型的建立 |
3.4.2 基于KQML 语言的合同网协议通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任务重分配及任务序列安排 |
4.1 任务重分配 |
4.1.1 任务重分配触发的条件 |
4.1.2 重分配的流程 |
4.1.3 重分配优先级的设定 |
4.1.4 重分配过程中地面控制站的作用 |
4.2 任务序列安排 |
4.2.1 任务序列安排的作用 |
4.2.2 动态规划 |
4.2.3 任务序列重安排 |
4.3 完整的任务分配/重分配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仿真实验及分析 |
5.1 任务分配方法的仿真与分析 |
5.2 任务重分配方法的仿真与分析 |
5.2.1 有UAV 退出的重分配 |
5.2.2 有新任务加入的重分配 |
5.2.3 有新UAV 加入的重分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进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坦克防护及掷榴弹筒的研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当前战争的新形式 |
1.1.2 坦克防护的新发展方向 |
1.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2 目前世界上主流反坦克武器及坦克的主动防护之道 |
2.1 反坦克武器简介——“矛”的锋芒 |
2.1.1 反坦克导弹 |
2.1.2 末制导弹药 |
2.1.3 航空炸弹 |
2.2 “盾”的坚固——坦克主动防护 |
2.2.1 主动防护技术 |
2.2.2 主动防护的种类 |
2.2.3 各国主动防护的发展概况 |
3 坦克光电防护及我军光电防护情况 |
3.1 激光告警 |
3.2 烟幕干扰 |
3.2.1 烟幕干扰机理 |
3.2.2 烟幕防护的运用 |
3.3 我军坦克光电防护概况 |
4 新型坦克光电防护的研究设计 |
4.1 84式烟幕弹发射器可能存问题的分析 |
4.1.1 发射器底部结构的弊病 |
4.1.2 发射器顶部结构的弊病 |
4.1.3 发射器战时使用的隐患 |
4.1.4 在战车上焊接发射器的弊端 |
4.1.5 发射器的耐压强度造成的影响 |
4.2 新型光电防护系统的构想 |
4.2.1 系统构成 |
4.2.2 系统特点 |
4.3 新型坦克掷榴弹筒的设计构想 |
4.3.1 新型坦克掷榴弹筒的设计分析 |
4.4 坦克防护弹药的改进分析 |
4.4.1 坦克防护烟幕弹的分析设计 |
4.4.2 其他防护弹药的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新型信息战武器——软性炸弹(论文提纲范文)
1 微波炸弹 |
2 电磁脉冲炸弹 |
3 逻辑炸弹 |
4 生物炸弹 |
5 碳纤维弹 |
(1) 非常细。 |
(2) 具有极强的导电性。 |
(3) 对人员虽然没有伤害, 但它能粘附在人的皮肤上, 使人感到奇痒无比而无法工作。 |
四、电子战的“新杀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强化学习的空战微分博弈问题的研究[D]. 赵洋.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4)
- [2]卫星导航信号扩频码构造、优选和增强接收技术研究[D]. 朱建锋. 北京理工大学, 2015(03)
- [3]高端战争引领下美军装备和技术发展[J]. 张昌芳,朱启超,匡兴华. 装备学院学报, 2014(03)
- [4]战场网络新杀手——网络战无人机[J]. 陈和彬. 航空世界, 2013(03)
- [5]多站时差定位技术提升野战机场航管与空情监视能力[J]. 郑志娟,刘建. 舰船电子对抗, 2011(04)
- [6]网战武器:锋芒渐露的新杀手[J]. 王春生,刘娜. 环球军事, 2010(08)
- [7]无人机分布式任务规划技术研究[D]. 姜荣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06)
- [8]坦克防护及掷榴弹筒的研究设计[D]. 翟将将.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2)
- [9]21世纪空中新杀手—无人战斗机[A]. 汪东林,张彩先,蒋晓彦. 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4
- [10]新型信息战武器——软性炸弹[J]. 周介群,刘郑国. 舰载武器, 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