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传记的伦理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全展[1](2021)在《2020年传记文学研究着作盘点》文中指出2020年全年出版传记文学研究着作至少7部,包括《中国现当代诗人传记版本辑录》、《中国现当代诗人传记史料问题研究》、《现代传记研究》(第13辑)(第14辑)、《古代作家传记史料述要》、《石上人生:传记文学视域下的唐代墓志铭研究》、《英国传统罪犯传记小说研究》等。这些着作大多具有新视野和新价值,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传记史料研究,标志着传记文学研究新的增长点业已形成。本文对以上着作予以详略不等的盘点。
潘雨菲[2](2021)在《统编本中学教材中传记类文本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冯阿鹏[3](2021)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现代性探析——以20世纪上半叶的传记书写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传记文学作品和理论的影响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推动中国古代传记向中国现代传记文学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无论传记作品还是传记理论都表现出明显的现代性。从传记文学现代性的一般定位、传记文学的书写、传记文学的文化场域三个方面,可以探析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现代性。
斯日,张元珂[4](2021)在《2020年度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发展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传记研究与新时代紧密相连,从现象到热点,传记研究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以自身实践显示了其在新时代的不可或缺性,这再一次表明传记研究一直是及时而富有深度地参与并试图解决时代问题或人文社科领域悬而未决命题的急先锋。在传记基础理论、传记史、传记史料整理与研究方面,从"片传"与"回忆录契约"概念的提出,到年谱编纂理论与传记史料问题的科学阐释,从作家传记写作理论与方法的探析,到带有史论性质的传记史或思潮的研究,均在表明2020年度传记研究的学术含量甚为喜人。同时,传记研究方法"中国化"转向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探索和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和研究方法亦有新收获。然而,在当前包括传记批评在内的文艺批评被委以重任、寄以希望的新时代,2020年度传记批评以凋零或近于失语的境况收场,亦让我们从"收获之年"中生成一种内在隐忧。如何推进新时代传记批评,显然需要学术界共同努力。
曹蕾[5](2020)在《论《舞台生活四十年》中的美德叙事》文中研究表明梅兰芳口述、许姬传等人记录并完成的《舞台生活四十年》,是新中国第一部演员自传。该自传含有丰富的美德叙事。这些叙事与梅兰芳的自我身份认定有关,也有着特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比较中外自传中有代表性的美德叙事,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家的"修身"伦理深刻影响了梅兰芳对美德的认知和自我身份认定,《舞台生活四十年》中的美德叙事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性。
高莹莹[6](2020)在《论茨威格自传中的死亡意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写完自传《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的两年以后,斯蒂芬·茨威格自杀,因此这部自传被看作是茨威格的详细的绝命书。在自传中,茨威格以悲情的笔调回顾了过往的一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太平盛世的繁荣与和睦被战争中的背叛与悲痛所取代,政治强权戕害文明与人性,最终死亡、杀戮、阴谋充斥世界,人生的美好在希特勒的暴政面前戛然而止。茨威格用这部自传向昨日的世界道别的同时也与现在的世界告别。死亡是茨威格自传中的重要内容,对死亡的关注体现出茨威格对生命的关怀,对生存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章是茨威格自传中的死亡书写。压抑性的社会扭曲人性,阻碍个人的全面发展,伪善的社会伦理导致了个人的不幸。战争违背人性残害生命,战争中的死亡是强权政治的牺牲品。纳粹煽动起的仇恨戕害了无数犹太人,犹太人无处可逃。第二章是茨威格自传中死亡意识的艺术呈现。他人之死使茨威格意识到自我无法逃避外在环境所施加的危险,他所追求的理想因此破灭。茨威格用悲情绝望的笔调诉说一代人的命运悲剧,他将历史性与文学性相结合书写死亡,遵循真实性的原则,揭示死亡的不可避免性,以死亡控诉强权的冷酷和罪恶。第三章是茨威格自传中死亡意识的意义空间。茨威格本着作家的责任与道德,以死亡为切入点阐释一代人的生存困境,深入挖掘人性的良善和伟大,以此抵抗社会的不公和时代的黑暗,鼓励宽慰不幸的人们。茨威格以死观生,肯定生命的价值,坦然面对死亡。
张晓芳[7](2020)在《“秋瑾文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秋瑾是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1907年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牺牲不久,文艺界便出现了以秋瑾为题材的时评杂感、诗、词、散文、传记文学、小说、戏剧、曲艺、话剧,二十世纪下半叶,又出现了影视剧等,一百多年来不曾消歇,成为近现代,乃至当代的一种文艺现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便是这些以秋瑾为题材的文艺创作。本文的核心议题在于:“秋瑾文艺”创作何以经久不衰?“秋瑾文艺”的书写者们以何种艺术手法来塑造秋瑾形象?秋瑾艺术形象的发展演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文艺类型为纲,以时间为轴,对秋瑾题材的文艺作品分门别类地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文艺作品的艺术手法及社会价值,“秋瑾文艺”的书写者们对秋瑾的“改编策略”及背后的书写逻辑。贯穿全文的是社会思潮与文化演进影响下的秋瑾形象的演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秋瑾文艺”的创作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便是“秋瑾文艺”的内在书写逻辑,也因此,每个时代呈现出的秋瑾的艺术形象各不相同。晚清民国时期,“秋瑾文艺”推动着社会变革,秋瑾的艺术形象也初次偏离了历史真实,文艺作品中的秋瑾,一面是女学和新学的倡导者,一面是“男女革命”的受害者形象。民国初年,在表彰革命先烈的纪念活动中及辛亥革命的旗帜下,秋瑾的革命功绩得到了承认,其形象也实现了由弱女子向革命先烈的跨越,并成为妇运的一面旗帜和党派斗争的缓和剂。抗战时期,为了动员全民抗战,在民族大义的书写立场下,秋瑾“女革命家”的事迹被广为颂扬,“秋瑾文艺”成为启蒙与救亡的革命范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秋瑾女革命家的身份在人性解放的思潮下得以重置,增添了“女性”“母性”等内涵,为其大义之举增添了悲壮的色彩,但却偏离了基本史实。秋瑾的形象在历史的因缘际会中经多重合力而形成,可以说,时代的需要造就了秋瑾的艺术形象,在动态演变中,秋瑾的形象不断转换新生,文艺作品中的秋瑾形象正代表了秋瑾在国人心中的形象。“秋瑾文艺”创作反映出了文艺的社会属性,这也是“秋瑾文艺”的使命与担当。
王成军[8](2019)在《七十年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名家名作点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为时间范围,重点选取七十年间传记研究领域着名学者代表性专着三十余部,逐一进行评点,尝试在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研究史上给予相应的定位、评价其作用及价值,以期总结当代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名家名作的得与失,以促进当下中国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的繁荣。
樊露露[9](2019)在《“史传传统”与中国传记电影的民族文化特性》文中研究说明依托于"史传传统"的中国传记电影深受本民族史学精神和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传记电影长于展现传主在历史中的命运沉浮,倾向于在人伦关系和社会历史环境中确定个体的生命价值,体现了"史传合一"的创作倾向。"隐讳书写"则促成了中国传记电影的"颂扬模式",与西方传记电影中的"精神分析"和"忏悔意识"形成鲜明反差。根植于伦理型文化传统的中国传记电影,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彰显了"中国电影学派"的内在精神。
许菁频[10](2019)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传记文学》文中指出本文通过探讨"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传记的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力图阐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传记的写作从主题、内容到形式均具有深刻的影响。同时,中国现代传记的问世,促进了文学革命的全方位展开;现代传记为精英人物立传,促进了自上而下的文化启蒙;现代传记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载历史,促进了后人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因此,现代传记文学的发展是对新文化运动的一种呼应与致敬。
二、现代传记的伦理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传记的伦理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3)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现代性探析——以20世纪上半叶的传记书写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记文学现代性的一般定位 |
1.求真。 |
2.不写完人不写神。 |
3.写人而非叙事。 |
4.“文”重于“史”。 |
5.传记是人类的“镜子”。 |
6.凸显个体对于群体的意义。 |
7.凸显个体的独立价值。 |
二、现代传记文学的书写 |
1.材料的获取——自传还是他传? |
2.对材料的取舍和剪裁 |
3.对材料的解释 |
1.为自己“隐” |
2.为别人“讳” |
三、传记文学的文化场域 |
(4)2020年度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年度现象与热点 |
年度新气象:传记理论 |
年度关键词:年谱、版本 |
年度趋向:总结、反思与建构 |
年度之殇:凋零的传记批评 |
结语 |
(6)论茨威格自传中的死亡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综述 |
1. 国外研究综述 |
2. 国内研究现状 |
一、 茨威格自传中的死亡书写 |
(一) 维也纳爱欲遮蔽下的死亡深渊 |
(二) 战争阴影中的死亡狂欢 |
1. 一战硝烟:直面死亡 |
2. 二战烽起:预演死亡 |
(三) 犹太民族的挽歌 |
1. 犹太复国者之死 |
2. 死亡与流浪的永恒宿命 |
二、 茨威格自传中死亡意识的艺术呈现 |
(一) 悲观绝望的情感基调 |
(二) 历史性与文学性结合的书写方式 |
三、 茨威格自传中死亡意识的意义空间 |
(一) 阐释生存的困境 |
(二) 追寻人性的力量 |
1. 苦难中的温情 |
2. 超越死亡:不朽灵魂的永恒价值 |
(三) 向死而生的抗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秋瑾文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秋瑾文艺”概念界定及选题意义 |
二 国内外学术界有关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评析 |
三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难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秋瑾生平、思想与创作研究 |
第一节 秋瑾生平概述 |
第二节 秋瑾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实践活动 |
第三节 秋瑾的革命思想及实践活动 |
第四节 秋瑾的文学创作研究 |
第二章 秋瑾题材的散文研究 |
第一节 时代思潮与晚清的报刊 |
第二节 秋瑾题材的散文创作概述 |
第三节 秋瑾题材时评杂感的叙事特色 |
第四节 秋瑾题材时评杂感的社会价值 |
第五节 纪念与教育:民国后期与建国后的秋瑾题材散文创作 |
第三章 秋瑾题材的诗词研究 |
第一节 秋瑾题材诗词创作概述 |
第二节 激愤与哀思:晚清民国秋瑾题材诗词创作 |
第三节 秋瑾题材诗词创作的价值 |
第四章 秋瑾题材的戏曲及曲艺研究 |
第一节 秋瑾题材的戏曲及曲艺创作概述 |
第二节 晚清民国秋瑾题材戏曲的编创特色 |
第三节 启蒙与救亡的延续——蛰伏期的秋瑾题材的戏曲编创 |
第四节 解读与重构——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秋瑾题材的戏曲创作 |
第五节 个案研究:独具时代风貌的《轩亭冤传奇》 |
第六节 秋瑾题材曲艺作品的编创特色 |
小结 |
第五章 秋瑾题材的小说、传记文学研究 |
第一节 秋瑾题材的小说、传记文学创作概述 |
第二节 秋瑾题材的传记文学的艺术特色 |
第三节 秋瑾题材小说的艺术特色 |
第六章 秋瑾题材的舞台剧与影视剧研究 |
第一节 秋瑾题材的舞台剧与影视剧创作概述 |
第二节 秋瑾题材话剧的时代风貌 |
第三节 记忆与重构:秋瑾题材影视剧研究 |
第七章 “秋瑾文艺”的接受和在今日之价值 |
第一节 常与非常——秋瑾文艺形象的塑造之路 |
第二节 多重合力——秋瑾女革命家形象的成因 |
第三节 “秋瑾文艺”在今日之价值 |
参考文献 |
附录:“秋瑾文艺”作品及研究资料汇编(1907—2019) |
上编·作品卷 |
下编·研究资料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谢辞 |
(8)七十年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名家名作点评(论文提纲范文)
1. 赵白生着《传记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272页。 |
2. 韩兆琦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466页。 |
3. 朱文华着《传记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269页。 |
4. 杨正润着《传记文学史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642页。 |
5. 陈兰村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语文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494页。 |
6. 李祥年着《传记文学概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254页。 |
7. 全展着《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概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296页。 |
8. 俞樟华着《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313页。 |
9. 叶志良着《现代中国传记写作的历史与叙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198页。 |
1 0. 郭久麟着《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409页。 |
1 1. 张新科着《唐前史传文学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326页。 |
1 2. 李战子着《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1 2月出版,446页。 |
1 3. 唐岫敏着《斯特拉奇与“新传记”——历史与文化的透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247页。 |
1 4. 辜也平着《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384页。 |
1 5. 赵山奎着《精神分析与西方现代传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232页。 |
16.梁庆标着《自我的现代觅求——卢梭忏悔录与中国现代自传(1919-193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279页。 |
17.房福贤着《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家传记研究十六讲》,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249页。 |
18.赵焕亭着《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294页。 |
19.杨国政、赵白生主编《传记文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349页。 |
20.朱旭晨着《秋水斜阳芳菲度:中国现代女作家传记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219页。 |
21.李健着《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研究》,新华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331页。 |
22.邹兰芳着《阿拉伯传记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446页。 |
23.许德金着《成长小说与自传——成长叙事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180页。 |
24.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编《传记文学研究》(曾果伟、赵白生、郭锷权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411页。 |
25.汪荣祖着《史传通说》,中华书局,1989年11月出版,375页。 |
26.宋晓英着《身份的虚设与命运的实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300页。 |
27.刘曙雄、赵白生等着《东方作家传记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379页。 |
28.焦小婷着《非裔美国作家自传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212页。 |
29.王成军着《传记诗学》,新华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262页。 |
(9)“史传传统”与中国传记电影的民族文化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史传合一”与中国传记电影的历史重负 |
二、“隐讳书写”与中国传记电影的颂扬模式 |
三、总结 |
四、现代传记的伦理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传记文学研究着作盘点[J]. 全展. 传记文学, 2021(07)
- [2]统编本中学教材中传记类文本教学研究[D]. 潘雨菲.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现代性探析——以20世纪上半叶的传记书写为中心[J]. 冯阿鹏. 中国文学批评, 2021(02)
- [4]2020年度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发展报告[J]. 斯日,张元珂. 传记文学, 2021(04)
- [5]论《舞台生活四十年》中的美德叙事[J]. 曹蕾. 现代传记研究, 2020(02)
- [6]论茨威格自传中的死亡意识[D]. 高莹莹.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秋瑾文艺”研究[D]. 张晓芳.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七十年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名家名作点评[J]. 王成军. 传记文学, 2019(11)
- [9]“史传传统”与中国传记电影的民族文化特性[J]. 樊露露. 电影文学, 2019(20)
- [10]“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传记文学[J]. 许菁频. 现代传记研究,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