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太阴治疗流产疗效观察

固太阴治疗流产疗效观察

一、固胎饮治疗流产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史亚婷[1](2021)在《中医辨证治疗RSA的网状Meta分析及培元补肾安胎方对RSA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对补肾健脾、补肾益气、补肾活血、益气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疗效进行网状Meta分析,证明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性,比较不同治则治法对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性差异,为临床优化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通过观察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1 通过计算机对 CNKI、VIP、WanFang、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 ary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搜索,检索出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制定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出的所有文献进行筛选和纳入,采用Stata14.0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妊娠保胎成功率(超过以往流产时间,或持续妊娠超过12周的有效率),活产率,中医证候评分,β-HCG和P、E2水平,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系统评价补肾健脾、补肾益气、补肾活血、益气养血不同治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2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刘雁峰教授门诊,并符合纳入条件及排除条件的脾肾两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40例,脱落后剩余36例。最终纳入的患者予培元补肾安胎方加减进行治疗,核心方药为:桑寄生、续断、菟丝子、阿胶、党参、生黄芪、白芍、炙甘草、白术、黄芩等,随症加减。从入组5-6周发现宫内妊娠起观察至12孕周。密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超检查、血清β-HCG值、P值、E2值变化,以及总有效率、保胎成功率等情况,以观察培元补肾安胎方对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结果1 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网状Meta分析最终共纳入70篇文献,入选的研究中采用补肾健脾法15篇,补肾益气法13篇,补肾活血法41篇,益气养血法1篇。其中59篇文献研究了临床综合疗效;17篇文献研究了妊娠保胎成功率(超过以往流产时间,或持续妊娠超过12周的有效率);20篇文献研究了活产率,18篇文献研究了中医证候评分;23篇文献研究了激素β-HCG;22篇文献研究了激素P;10篇文献研究了激素E2水平;11篇文献描述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总有效率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与单独西药相比,补肾益气法+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最佳;各中医治法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独中医治法对比西药,补肾健脾法与补肾益气法均优于单纯西药,各中医治法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干预措施的疗效排序(SUCRA值)为益气养血法+西药(80.9)>补肾益气法+西药(73.8)>补肾活血法+西药(62.7)>补肾健脾法+西药(32.0)>西药(0.7);补肾健脾法(85.8)>补肾益气法(67.0)>补肾活血法(44.9)>西药(2.2)。(2)妊娠保胎成功率方面:补肾活血法和补肾健脾法两种中医治法纳入研究。两种治法+西药对复发性流产患者保胎成功率均优于单独西药;间接比较显示,两种中医治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胎成功率疗效排序为补肾健脾法+西药(90.9)>补肾活血法+西药(59.0)>西药(0.0)。(3)活产率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各中医治法+西药干预措施对复发性流产患者活产率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补肾益气法+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最佳;间接比较提示各种中医治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产率疗效排序为补肾益气法+西药(81.2)>补肾活血法+西药(67.7)>补肾健脾法+西药(53.0)>益气养血法+西药(47.5)>西药(0.6)。(4)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补肾健脾法、补肾益气法、补肾活血法3种中医治法纳入研究。补肾活血法+西药在降低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间接比较显示各中医治法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排序为补肾活血法+西药(74.1)>补肾益气法+西药(71.0)>补肾健脾法+西药(46.9)>西药(7.9)。(5)β-HCG值方面:补肾健脾法、补肾益气法、补肾活血法3种中医治法纳入研究。补肾活血法+西药相对于单独西药更能升高复发性流产患者β-HCG水平,其余两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接比较可见各中医治法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β-HCG升高的疗效排序为补肾活血法+西药(85.4)>补肾健脾法+西药(65.7)>补肾益气法+西药(26.6)>西药(22.4)。(6)P值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益气养血法+西药、补肾活血法+西药、补肾健脾法+西药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在升高P值方面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间接组间比较显示,益气养血法、补肾活血法、补肾健脾法均优于补肾益气法。升高P值的疗效排序为益气养血法+西药(91.8)>补肾活血法+西药(72.2)>补肾健脾法+西药(60.6)>西药(14.5)>补肾益气法+西药(11.0)。(7)E2值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各中医治法+西药干预措施与西药相比,对升高E2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间接比较各中医治法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升高E2的疗效排序为补肾活血法+西药(72.1)>补肾健脾法+西药(57.9)>益气养血法+西药(56.2)>西药(33.2)>补肾益气法+西药(30.6)。(8)安全性方面:71项研究中,11篇具体描述了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共计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有143人,其中实验组51人,对照组92人。2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最终纳入36例患者,年龄在26-42岁之间,流产次数为2次-5次,宫腔操作史最多者有5次。治疗结果如下:(1)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值:孕6周、8周、10周的β-HCG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值分析结果显示,孕6周与孕8周、孕8周与孕10周相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6周与孕10周相比,P<0.01,表示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孕6周、8周、10周的E2值两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超声检查:治疗后孕12周胚胎发育小于孕周占16.67%;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者占75%;胚胎停育或无胎心胎芽者占8.33%。(3)妊娠保胎成功率:保胎成功者有33例,保胎失败者有3例,保胎成功率为91.67%。(4)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平均积分为治疗前14.11±5.41,治疗后4.94±3.06。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治疗后痊愈1例,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数34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1 网状Meta分析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补肾益气法+西药与单独西药相比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最佳;在妊娠保胎成功率方面,补肾健脾法+西药和补肾活血法+西药均优于单独西药;活产率方面,4种中医干预措施+西药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其中补肾益气法+西药疗效最为显着;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提高β-HCG值方面,补肾活血法+西药相对于单独西药效果更佳;对于升高P而言,益气养血法+西药、补肾活血法+西药、补肾健脾法+西药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提升E2值方面,各中医治法+西药与单独西药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中医治法在不同结局指标中分别有着各自的优势,但在主要结局指标总有效率、妊娠保胎成功率、活产率方面,补肾益气法和补肾健脾法优势显着,二者均以补肾为要,正与复发性流产的病机特点相符,提示临床实践中要注重补肾为主,兼以健脾益气、养血活血,以此更能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2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培元补肾安胎方能有效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内分泌环境,减轻孕期脾肾两虚证候,提高保胎成功率,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作用明显,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证明培元补肾安胎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值得肯定。

肖毅婷[2](2021)在《固肾安胎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固肾安胎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01月至2020年09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妇科,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固肾安胎饮治疗,对照组予地屈孕酮片口服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HCG值、孕酮(P)值、宫腔积血情况。采用统计学相关分析技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孕龄、流产次数、阴道出血天数、血HCG、孕酮(P)、宫腔积血面积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比较:治疗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4.血HCG值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使血HCG上升良好;治疗前后两组血HCG值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孕酮(P)值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孕酮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疗效相当。6.宫腔积血面积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减少宫腔积血面积;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7.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8.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9.两组治疗期间均无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固肾安胎饮是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缓解相关临床伴随症状,提升血HCG和孕酮(P)水平,促进宫腔积血的吸收。

李冰涛[3](2021)在《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基于脾肾相关理论,通过观察护胎饮联合地屈孕酮对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子宫动脉血流、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改善情况,及胚胎发育情况,探讨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防治先兆流产提供新的诊治思路。方法:选取自2019年3月到2021年1月前来南京市中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符合标准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60例。将所有受试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地屈孕酮片,10mg,q8h,口服)及治疗组(地屈孕酮片,10mg,q8h,口服+护胎饮,200ml,早晚各100ml,温服),每组均30例。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水平的变化与胚胎发育情况,及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的动态变化,评价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优势。2.子宫动脉血流: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子宫动脉RI、PI、S/D值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间S/D值无差异(P>0.05),治疗组的RI、PI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方面更具优势。3.血清妊娠激素: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2、P、β-HC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1)。由折线图可知,两组患者血清E2、P、β-HCG水平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但治疗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血清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E2、β-HC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血清妊娠激素方面更具优势。4.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及综合疗效有效率均达93.33%,对照组达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指标:60例受试者从用药开始至疗程结束,全程未出现毒副反应。安全相关性检验指标无异常。结论:护胎饮可改善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子宫动脉阻力,改善胎盘血流灌注量,升高妊娠相关激素水平,且用药期间无毒副反应,安全系数高。

徐严[4](2021)在《益肾和血安胎饮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轻、中度绒毛膜下血肿肾虚证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益肾和血安胎饮和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轻、中度绒毛膜下血肿肾虚证患者过程中绒毛膜下血肿体积变化、血b-h CG、孕酮、D-二聚体、CA125值变化、阴道流血停止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以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初步探究其作用机理,旨在为早期先兆流产合并轻、中度绒毛膜下血肿肾虚证患者提供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运用完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及病房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合并轻、中度绒毛膜下血肿肾虚证患者,按照本研究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共纳入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予地屈孕酮、维生素E软胶囊、叶酸片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益肾和血安胎饮,7日为一疗程,观察两个疗程,记录治疗前、一周后及两周后患者绒毛膜下血肿体积变化、血b-h CG、孕酮、D-二聚体、CA125值变化、阴道流血停止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以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试验结果。结果:1.一般情况及基线资料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孕前BMI、孕产史、停经天数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阴道流血时间、SCH的病情程度、SCH体积(容量)、SCH体积/孕囊体积、血b-HCG、孕酮、D-二聚体、CA125值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综合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孕14周,所观察病例在观察周期中未出现胚胎停育及自然流产病例。益肾和血安胎饮联合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3.3%;单纯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3.3%,具有显着差异(P<0.05)。3.SCH的体积变化方面治疗一周后及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CH的体积(容量)、SCH的体积/孕囊体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一周后的SCH的体积(容量)小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SCH的体积/孕囊体积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周后的SCH的体积(容量)、SCH的体积/孕囊体积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一周后的SCH的体积(容量)较治疗前略有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SCH的体积/孕囊体积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周后的SCH的体积(容量)、SCH的体积/孕囊体积较治疗前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运用益肾和血安胎饮联合西药能够促进绒毛膜下血肿的吸收,缩小SCH的体积,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者。4.血b-HCG、孕酮、D-二聚体、CA125值变化方面治疗一周后加服益肾和血安胎饮组患者血清b-HCG、孕酮值高于单纯西药组,较治疗前相比,其数值也明显升高,具有显着差异(P<0.05);两周后加服益肾和血安胎饮组患者血清b-HCG、孕酮值仍高于单纯西药组,与治疗前及治疗一周后相比,其数值呈逐渐上升趋势,具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一周后加服益肾和血安胎饮组患者的血D-二聚体值与单纯西药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较治疗前相比,其值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着(P>0.05);治疗两周后加服益肾和血安胎饮组患者的血D-二聚体值低于单纯西药组,较治疗前与治疗一周后相比,其值也明显降低,具有显着差异(P<0.05);单纯西药组患者的血D-二聚体值在治疗前、治疗一周后、治疗两周后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治疗一周后加服益肾和血安胎饮组患者血CA125值低于单纯西药组,其数值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不显着(P>0.05);两周后益肾和血安胎饮组患者的血CA125值稍低于单纯西药组,与治疗前及治疗一周后相比,血CA125值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不显着(P>0.05)。5.阴道流血停止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阴道流血停止时间为5.73±2.43天,对照组患者平均阴道流血停止时间为8.07±2.86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周后加服益肾和血安胎饮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小于单纯西药组,其积分值也小于治疗前,差异显着(P<0.05);两周后加服益肾和血安胎饮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小于单纯西药组,与治疗前及治疗一周后相比,中医证候积分呈逐渐减少趋势,差异亦显着(P<0.05)。6.安全性相关指标疗程观察期间,所有病例安全性相关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1.在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轻、中度SCH肾虚证患者中,增加益肾和血安胎饮在保胎有效率、减少血肿体积及促进血肿吸收、缩短阴道流血时间、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2.增加益肾和血安胎饮组与单纯使用西药组均能升高血清b-HCG、孕酮水平值,但增加益肾和血安胎饮组血清b-HCG、孕酮值升高更明显。3.增加益肾和血安胎饮组在治疗两周后能够显着降低母体的血D-二聚体值,推测益肾和血安胎饮能够降低妊娠血液高凝状态,减少母胎之间血管阻力,改善母胎界面血循环。4.益肾和血安胎饮联合西药组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轻、中度绒毛膜下血肿肾虚证患者安全有效,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艾筑芬[5](2020)在《固胎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评价固胎饮在改善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医证候、血检(P、β-HCG)值、宫腔积液、妊娠结局等方面的疗效,为中医药保胎的优势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问卷调查,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填写中医证候评分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共96例;治疗组用固胎饮联合孕激素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孕激素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腰酸、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及肾虚积分,血检(P、β-HCG)值,妇科彩超宫腔积液,妊娠结局等的改变,评价固胎饮的临床疗效。结果参加研究治疗的病例共有96例,5例疗程不足出现难免流产剔除,1例未遵医嘱治疗剔除,最终按方案治疗的有90例;最终随访到80例患者的妊娠结局,10例因个人原因等失访。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治疗前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86.67%,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着(P<0.01)。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各单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组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两组间的中医证候总评分及阴道流血、腰酸胀痛、小腹坠痛单项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91.1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着(P<0.01)。4.两组患者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比较,治疗组的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着(P<0.01)。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肾虚证素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6.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宫腔积液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组内比较治疗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积液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检P、β-HCG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血β-HC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组的胚胎停育率为4.88%,最终分娩率为95.12%;对照组的胚胎停育率23.08%,分娩率为7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治疗期间,有5例患者(对照组3例,治疗组2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1例患者出现皮下结节,经处理均能继续坚持治疗,余患者均未见异常。结论固胎饮可改善患者阴道流血、腰酸、小腹坠痛等症状及血检(P、β-HCG)值、宫腔积液等,降低患者的胚胎停育率,改善妊娠结局,保胎效果佳。

钟炘燮[6](2020)在《郭志强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郭志强教授诊治先兆流产病例56例,挖掘分析郭老师对疾病的认识,并对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诊治经验,以进一步推广其学术思想,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及疗效。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郭志强教授门诊2014年03月至2016年03月所有先兆流产患者病例资料,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56份。利用WPS EXCEL 2019建立先兆流产患者数据库,应用Excel及Spss20.0对患者基本资料、症状、药物(包括性味、归经、功效)的频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郭志强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规律及诊治经验。结果1.本研究56例先兆流产患者中,年龄资料缺失1例。剩余的55例中,年龄最小为27岁,最大为43岁,以每5岁作为划分,将55例患者分为4个年龄阶段:25~29岁共6例,占10.71%;30~34岁共32例,占57.41%;35~39岁共13例,占23.21%;40~45岁共4例,占7.14%。2.本研究56例先兆流产患者中,11例患者既往无孕产史,占总例数19.64%。剩余的45例患者既往有孕产史,占总例数80.36%,其中有1次妊娠史者12例,有2次妊娠史者14例(1例有过分娩史),有3次及以上者19例(2例有过分娩史);45例患者中,仅有胎停育史的患者共17例,占37.78%;人工流产史患者共6例,占13.33%;人工流产史合并胎停育史的患者共7例,占15.56%。另外,对31例胎停育史的患者胎停周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既往胎停周数主要发生在7周~8周。3.本研究56例先兆流产患者中,无既往疾病史患者16例,共收集剩余病例既往疾病史种类11类,分别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21例,子宫肌瘤14例,甲状腺疾病6例,卵巢囊肿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3例,子宫纵膈、糖尿病、卵巢早衰、宫腔粘连、高泌乳素血症病史及资料缺失各1例。4.通过对本研究56例先兆流产患者的证候进行统计,发现其症状以恶心、乳房胀/痛、小腹疼痛、腰酸/痛、呕吐、阴道少量出血,色褐、食少纳呆、便溏、小便频数、不寐为常见,舌、脉象以舌质暗红或淡红、苔薄白、边齿痕,脉细滑或滑为常见,从而推断郭志强教授认为本病的主要证型为脾肾两虚证。5.本研究56例先兆流产患者,共有处方213个,中药92种,药物使用总频次为3147次。筛选出郭志强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的核心药物(基础方)为菟丝子、续断、桑寄生、白芍、党参、山药、炙甘草、白术、阿胶、杜仲、炙黄芪、苎麻根,性味以甘、平居多,归经以入脾、肝、肾经为主,功效以补虚药为主。结论1.通过对基本资料分析得出:先兆流产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阶段,大部分先兆流产患者既往有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史。本研究中,根据患者既往屡孕屡堕病史、证候进行辨证,再对后续整体药物的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分析反推证型,得出郭志强教授认为先兆流产的主要证型为脾肾两虚证,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冲任不固。2.通过对用药规律分析得出:(1)郭志强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的核心药物(基础方)为:菟丝子、续断、桑寄生、白芍、党参、山药、炙甘草、白术、阿胶、杜仲、炙黄芪、苎麻根。核心药物的性味、归经及功效分别为:性甘、平,归脾、肝、肾经,功效以补虚为主,养血止血为辅。基本治疗原则为补脾益肾、养血止血安胎。(2)郭志强教授治疗先兆流产常用加减药味的组成为:腰酸、耳鸣者,可配伍山茱萸、枸杞子、何首乌等;恶心呕吐,偏气滞者可配伍紫苏叶,偏湿热者可配伍石莲子;食少、乏力、便溏者,可配伍茯苓、糯米等;食少便溏、久泻等气虚下陷者,可配伍葛根、红芪等。

王一雯[7](2020)在《温阳健脾方对URSA模型小鼠母胎界面Foxp3和RORgγt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在姜丽娟教授临床“和畅”思想的指导下探索国家级名中医张良英教授经验方温阳健脾方(白术15g、川续断15g、桑寄生15g、菟丝子20g、淫羊藿15g、黄芪20g、甘草6g、党参20g、茯苓15g、杜仲15g、阿胶15g),通过检测流产模型小鼠蜕膜组织中Foxp3、RORgγt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温阳健脾方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理。方法:1.实验方法:构建CBA/J雌鼠×DBA/2孕鼠作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疾病动物模型,正常妊娠组选择CBA/J雌鼠×BALB/c孕鼠,将10只小鼠编为一组,正常妊娠组为空白对照组,URSA小鼠模型组分为温阳健脾方组、地屈孕酮组、模型对照组,其中温阳健脾方组依据给药剂量随机分为三个剂量组,即(低、中、高剂量)。通过分别给予不同干预后,各组小鼠于孕第14天取其蜕膜组织,进行以下实验:(1)运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其中Th17细胞特异转录因子维A酸孤独受体γt(RORgγt)及Treg细胞特异转录因子叉头样转录因子p3(Foxp3)的表达水平;(2)统计各组小鼠胚胎丢失率;(3)采用多个样本的方差分析方法,用SPSS22.0软件对空白对照组、地屈孕酮组、温阳健脾方组(低、中、高剂量)及模型对照组小鼠妊娠子宫蜕膜组织中叉头样转录因子p3(Foxp3)、维A酸孤独受体γt(RORgγt)的表达水平差异,统计各组胚胎丢失率并进行数据分析。2.阅读古代经典文献,学习滑胎的相关病因病机及治疗经方;查阅近现代中医各流派大家对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研究及发展;通过阅读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相关的中文文献及外文文献,进一步了解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手段,了解疾病的新进展、新方向。结果:1.空白对照组的胚胎丢失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温阳健脾方低剂量组、温阳健脾方中剂量组、温阳健脾方高剂量组、地屈孕酮组的胚胎丢失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地屈孕酮组、温阳健脾方低剂量组、温阳健脾方中剂量组、温阳健脾方高剂量组各组两两相比,胚胎丢失率无统计学差异。2.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ORgγt水平明显升高,(P<0.01),Foxp3水平明显降低(P<0.01);地屈孕酮组、温阳健脾方低剂量组、温阳健脾方中剂量组、温阳健脾方高剂量组各组两两相比,RORgγt与Foxp3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地屈孕酮组、温阳健脾方低剂量组、温阳健脾方中剂量组、温阳健脾方高剂量组中RORgγt水平下降,Foxp3水平上升,其中中剂量组(P<0.05)、地屈孕酮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应用CBA/J×DBA/2小鼠构建流产小鼠模型,经实验证明不同分组的该模型小鼠均存在妊娠子宫蜕膜组织中Foxp3水平下降,而RORgγt水平上升情况。2.不同剂量的温阳健脾方可不同程度上调URSA模型小鼠妊娠子宫蜕膜组织中Foxp3水平,同时可不同程度下调RORgγt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及地屈孕酮组较为显着,而低、中、高剂量组别之间未见明显差异。3.作为Treg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分子之一,当Treg细胞处于优势地位时,Foxp3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蜕膜组织中高表达;而作为CD4+T细胞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分子之一,当Th17细胞处于优势地位时,RORgγt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蜕膜组织中高表达。通过检测各组实验小鼠妊娠子宫蜕膜组织Foxp3、RORgγt表达水平及各组别小鼠胚胎吸收率可推论上调Foxp3表达水平、下调RORgγt表达水平可能是温阳健脾方发挥保胎效用的作用机制。在模型对照组(即URSA小鼠模型)中RORgγt高表达,经温阳健脾方和地屈孕酮干预后,这种优势性的表达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逆转,表现出了Foxp3的优势性表达,由此可见温阳健脾方可使Foxp3的优势性表达替代RORgγt的优势性表达,这使得流产模型中的Th17/Treg比例重新向正常的比例回归。

白幼鹏[8](2020)在《自拟固胎饮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自拟固胎饮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2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自拟固胎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妊娠结局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率、流产率及过期妊娠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足月妊娠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孕酮、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固胎饮联合常规西药可明显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症状,利于妊娠结局的改善。

刘意如[9](2020)在《夏桂成“七、五、三”奇数律理论在护胎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国医大师夏桂成的“七、五、三”奇数律理论,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在孕期的关键时点临床症候、血清P、β-HCG、E2的变化及B超适时的进行动态监测,在以往运用护胎饮治疗先兆流产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夏老理论与护胎饮结合,率先进行孕早期不同关键时点运用护胎饮治疗的动态观察,分析各项指标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以期能够更精确、深层次地研究护胎饮对于早期先兆流产在不同孕周的作用机制,提高保胎的成功率。对象与方法:选择2018年0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妇科门诊及病房的妊娠为5-6周且符合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6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完整病例资料,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护胎饮口服液+地屈孕酮片)与对照组(地屈孕酮片),各30例。治疗持续至妊娠12周。动态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症状变化,监测干预前、孕7周(孕50天)、10周(孕70天)、12周(孕3个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值及盆腔B超胚胎发育情况。同时对相关妊娠结局进行随访。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观察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值在关键时点的动态变化,盆腔B超在关键时点所示胚胎发育情况,分析各项指标与妊娠的相关性,探讨护胎饮对于早期先兆流产在不同孕周关键时点的治疗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提高患者相应时点血清性激素水平,以E2、β-HCG变化更加明显;都可降低相应时点中医症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治疗组在此两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B超所见胎心及胎儿成形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孕早期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保胎成功组与失败组血清P、E2、β-HCG在相应时点进行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保胎成功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在相应时点均有所提高,β-HCG翻倍增长良好,失败组在相应时点血清性激素水平上升迟缓甚或下降。治疗后血清P在相应时点多有波动,血清E2、β-HCG在相应时点差异明显(P<0.05),对不良妊娠反应更灵敏。4、保胎成功组和失败组相应时点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所下降(P<0.05),保胎成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在孕10周、孕12周下降更加明显,与失败组有明显差异(P<0.05)。5、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为93.33%,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综合疗效为93.33%,对照组为86.67%;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综合疗效对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6、统计分析显示,孕早期保胎失败及随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多是在孕50天、孕70天、孕3月左右,甚至孕5月及孕7月。此与夏桂成教授的“七、五、三”奇数律相应。研究结论:课题研究显示先兆流产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或加重的时间及胚胎停止发育的时间符合“七、五、三”奇数律这一规律。护胎饮在关键时点进行干预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疗效显着,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统计结果分析显示在关键时点血清E2、β-HCG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及预测早期先兆流产妊娠结局较敏感。且护胎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无任何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杨明[10](2019)在《保胎中药用药规律及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保胎中药方剂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历代医家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等的用药规律;利用系统药理学技术对保胎常用方寿胎丸中药对菟丝子-桑寄生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相关疾病和代谢通路进行研究,初步对该药对保胎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和分析。为保胎中药理论研究如复方配伍、性味归经、病证关联及经典处方中药对的活性组分筛选、系统靶标发现等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旨在继承和发扬古现代医家诊治胎漏、胎动不安的经验,为提高临床保胎水平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保胎中药医案进行系统研究。通过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汉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及近现代医家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现存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应用EXCEL数据管理软件将方剂归纳、总结并规范化后建立数据库,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中医药数据挖掘系统TCM Miner等数据挖掘统计软件,对所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及关联关系挖掘分析,对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证治规律进行系统研讨,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历代各时期保胎治疗临证思路、用药规律等内涵。2、采用系统药理学方法探索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首先使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永华教授团队的计算机模型筛选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中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Uniport数据库检索药对活性分子预测靶标相应的人源物种的基因以及对应的UNIPROTKB,然后将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化合物候选化合物和预测靶点映射到网络中,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与靶点疾病网络图,其次,将预测靶点映射到KEGG中,构建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治疗先兆流产的靶点-通路网络。所有的网络均由Cytoscape3.5.1软件绘制。成果:1、历代保胎方中药用药规律研究结果(1)频数分析结果:汉唐宋时期出现频数排前五位的保胎药为当归(8.0986%)、川芎(7.7465%)、阿胶(5.9859%)、甘草(5.8099%)、人参(4.3134%);元明清保胎中药出现频数前五的为当归(7.7609%)、白术(6.7351%)、甘草(6.4228%)、白芍(5.9768%)、川芎(5.6200%);近现代保胎中药中出现频数排前五位的是续断(7.4064%)、菟丝子(6.7537%)、桑寄生(6.7253%)、白术(6.5551%)、白芍(6.1578%)。(2)药物分类频数分析结果:汉唐宋安胎方药中补虚药(16.36%)、清热药(11.52%)、活血化瘀药(6.06%)排前三;元明清时期补虚药(22.46%)、清热药(14.97%)、理气药(6.42%)在安胎方剂中排前三;近现代时期安胎方剂中补虚药(28.65%)、清热药(13.45%)、祛风湿药(4.68%)为前三位。(3)因子分析结果:将汉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的保胎方剂分别分成了 9,8,12个因子。基本都提示了保胎需从几个证型辨证论治,病机有肾虚、气虚、脾虚、血热、血瘀等,治疗时应针对不同的病机,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肾虚证治宜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气虚证治宜益气固冲安胎;脾虚宜行气和胃调气机;血虚证治宜补血固冲安胎;血热证治宜清热凉血,固冲安胎;血瘀证治宜祛瘀止血,固冲安胎。(4)聚类分析结果:共总结出18组比较有意义的聚类方,其中汉唐宋时期6组,元明清时期5组,近现代时期7组。汉唐宋时期的6组分别为补益肝肾、补血安胎的保胎丸;理气和胃,止呕安胎的香砂养胃丸;行气理气,散结消滞的厚朴、生姜;滋阴生津,调养肝肾的生地黄、桑寄生;养血补血、止血安胎的胶艾汤以及健脾补胃的糯米、葱白。元明清时期的5组分别为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的杜仲丸;养血补血、止血安胎的胶艾汤;疏肝理气,活血安胎的保气散和安胎和气饮;补血理气,清热安胎的安胎丸以及益气养阴生津的增液汤。近现代时期的7组方中有补肾健脾,益气安胎的寿胎丸;有行气滋肾、补肝安胎的苏梗砂仁汤;滋阴清热、养血安胎的保阴煎加减;有补气养血、固肾安胎的胎元饮等。(5)关联分析结果:汉唐宋时期当归+川芎、当归+甘草、川芎+甘草为排前三位的药对,阿胶、川芎、当归、甘草为强关联药物组合,二阶三阶分析分别在这几味中药中排列组合;元明清时期排名前三的药对为白术+当归、白芍+当归、川芎+当归,其中当归、川芎、甘草、阿胶、白芍、白术、黄芩为强关联;近现代时期中桑寄生十续断、菟丝子+续断、菟丝子+桑寄生为排名前三的药对,三阶以上关联分析在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白术、党参这几味药当中组合。2、保胎方中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作用靶点及作用机理分析结果(1)通过对药材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所有活性分子的ADME性质的计算,得出12个活性分子(OB≥30%,DL≥0.18),通过WES预测12个分子(其中有两个分子无直接靶点)的直接靶点153个,活性分子通过这些靶点发挥其药理活性。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中成分共75种,已经建立其化学成分数据库。(2)通过OMIM数据库共收集先兆流产相关靶标455个,构建T-D网络图进行分析,将其与药对活性成分对应的153个靶标作对比,获得共同靶标31个,即该药对对抗先兆流产的预测作用靶标,主要靶点为NOS3、TNF、L-6、Caspase、PTGS1等。(3)通过靶点-通路网分析,我们发现菟丝子-桑寄生通过MAPKs、PI3K-AKT和TGF-β等信号通路防治流产。结论:1、保胎中药用药规律研究结论(1)汉唐宋及元明清两个时期高频药多为养血活血用药,如当归、川芎,近现代方剂中频率最高的为续断,菟丝子,主要为强肾补益药。(2)不同时期的保胎方药的使用各有侧重:补虚药在三个时期中使用频率都最大,其中补气药(白术、人参)和补血药(当归、阿胶)使用较多,近现代使用补阳药(续断、菟丝子)频率较高;活血化瘀药在汉唐宋时期使用较多,理气药在元明清使用频率较高,而强肾补益在近现代中较常使用。(3)因子分析提示历代及近现代医家认为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的病因可以概括为:脾肾亏虚、气血虚、血热、血瘀等,病机为冲任损伤,肝肾亏虚,而以肾虚为主。(4)聚类分析说明补益脾肾、益气养血等补虚法为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原则,清热凉血安胎法在三个时期中均较常用,而活血化瘀法在三个时期中的使用频率逐渐下降。(5)关联分析显示汉唐宋的强关联组合方类似于胶艾汤和四物汤,元明清时期强关联的方药类似于加减固胎饮子,而近现代强关联组合的方药则类似于寿胎丸。说明汉唐宋医家多以胶艾汤和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元明清时期则以加减固胎饮子作为基本方,而近现代多用寿胎丸为基础方。2、保胎常用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结论(1)通过对药材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所有活性分子及高连接度靶点的作用研究,发现涉及到的保胎作用机制主要为造血、提高机体免疫等。(2)通过构建T-D网络图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对应的靶点中发现有31个靶点与先兆流产直接相关;同时我们通过GO分析也发现先兆流产作为一种复杂的疾病,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从多角度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通过靶标-通路网络富集分析,发现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活性分子作用于多个通路,该药对其作用的机制主要可能通过调节多个信号通路的表达,纠正表达不足或表达过度的状态,维持正常妊娠。我们通过系统药理学发现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对先兆流产产生效果主要通过造血、提高机体免疫等功效实现。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药复方治疗防治流产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二、固胎饮治疗流产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胎饮治疗流产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辨证治疗RSA的网状Meta分析及培元补肾安胎方对RSA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病名溯源
        2 古代中医家对复发性流产病因病机的认识
        3 当代中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4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复发性流产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病因
        3 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网状Meta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资料筛选
        1.4 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2 文献质量评价
        2.3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补肾诸法在不同结局指标中发挥各自优势
        3.2 肾与生殖密切相关,滑胎当以补肾为要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1 研究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筛选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3 疗效判定与评价标准
        2.4 安全性观测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纳入病例情况
        3.2 一般情况
        3.3 治疗结果
        3.4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研究背景
        4.2 中医药治疗滑胎的优势
        4.3 培元补肾安胎方方药分析
        4.4 结果分析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固肾安胎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的来源及诊断标准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伦理学要求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案
        2.3 观测指标
        2.4 疗效判定
        2.5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情均衡性比较
        1.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出血天数比较
        1.3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4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HCG值比较
        1.5 治疗前两组患者孕酮(P)值比较
        1.6 治疗前两组患者宫腔积血面积比较
    2 临床疗效比较
        2.1 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4 两组患者血HCG值比较
        2.5 两组患者孕酮(P)值比较
        2.6 两组患者宫腔积血面积比较
        2.7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2.8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安全性指标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1 西医对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认识
    3 固肾安胎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依据
        3.1 病因病机
        3.2 治则治法
    4 固肾安胎饮的中药组成分析
    5 固肾安胎饮组成的药理研究
    6 选择地屈孕酮片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7 研究结果分析
        7.1 两组治疗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7.2 两组治疗前后血HCG值比较
        7.3 两组治疗前后孕酮(P)值水平比较
        7.4 两组治疗前后宫腔积血面积比较
    8 不良反应分析
    9 安全性分析
    10 本课题的不足及展望
        10.1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
        10.2 本课题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认识
        1.2.1 胎元方面
        1.2.2 母体因素
        1.3 中医治疗
        1.3.1 古代医家对于治疗的认识
        1.3.2 现代医家对于治疗的认识
    2. 西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2.1 病因认识
        2.1.1 胚胎因素
        2.1.2 母体方面
        2.1.2.1 免疫因素
        2.1.2.2 血栓前状态
        2.1.2.3 内分泌异常
        2.1.2.4 解剖异常
        2.1.2.5 感染
        2.1.2.6 全身性疾病
        2.1.3 父亲方面
        2.1.4 生活环境因素
        2.2 治疗进展
    3. 脾肾相关
        3.1 生理相关
        3.2 病理相关
        3.3 治疗相关
        3.4 现代实验研究
        3.5 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运用
    4. 护胎饮的前期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方案设计
        2.1 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药物组成及来源
    3. 观察项目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指标及设备
        3.3 安全性指标
    4. 妊娠结局随访
    5. 疗效评价标准
        5.1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5.2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6. 数据处理及方法
    7. 结果及分析
        7.1 治疗前两组资料比较
        7.1.1 一般资料比较
        7.1.2 疗效指标比较
        7.2 治疗后两组资料比较
        7.2.1 治疗后血清E2、P、β-HCG水平比较
        7.2.2 治疗后子宫动脉RI、PI、 S/DL比较
        7.2.3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7.2.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7.2.5 综合疗效比较
    8. 安全性分析
    9. 随访
    10. 结果
    11.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论依据
        1.1 脾肾二脏在胎孕中的重要地位
        1.2 发病多责于脾肾亏损
        1.3 治疗以补肾健脾为要
        1.4 临床观察指标选用依据
        1.4.1 子宫动脉血流
        1.4.2 血清妊娠激素
    2. 组方分析及药理研究
    3. 疗效及作用机理
        3.1 对中医证候情况的影响
        3.2 对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
        3.3 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3.4 对综合疗效的影响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益肾和血安胎饮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轻、中度绒毛膜下血肿肾虚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一、研究内容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选择
        1.3 病例筛选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2.5 伦理原则
二、研究结果
    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基线资料比较
        1.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各指标比较
        2.1 两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流血停止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H的体积(容量)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H的体积/孕囊体积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b-HCG、孕酮、D-二聚体、CA125 值比较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病例剔除、脱落、中止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三、讨论
    1.现代医学对SCH的研究
        1.1 SCH的发病机制
        1.2 SCH的治疗
    2.历代中医家对SCH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的研究
    3.益肾和血安胎饮方药分析
        3.1 方药组成
        3.2 方药分析
    4.益肾和血法之“和”义探讨
    5.研究结果分析
        5.1 一般情况及基线资料分析
        5.2 两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分析
        5.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H 的体积(容量)、SCH 的体积/孕囊体积分析
        5.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HCG、孕酮值分析
        5.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D-二聚体值分析
        5.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CA125 值分析
        5.7 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流血停止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5.8 安全性相关指标分析
四、结论
五、结语
    1.创新点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绒毛膜下血肿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固胎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疾病诊断标准
        2.2 肾虚证型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3 治疗方法
        3.1 对照组(地屈孕酮、黄体酮注射液)
        3.2 治疗组(地屈孕酮、黄体酮注射液+固胎饮)
        3.3 给药方案
        3.4 排除标准
        3.5 剔除及脱落标准
    4 观察指标及方法
        4.1 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肾虚证素积分
        4.2 妇科彩超
        4.3 血检:P、β-HCG
        4.4 妊娠情况
    5 疗效评定标准
    6 统计方法
结果
    1 研究完成情况
    2 资料均衡性比较
    3 疗效比较
        3.1 综合疗效比较
        3.2 中医证候比较
        3.3 阴道流血停止时间比较
        3.4 肾虚证素积分比较
        3.5 宫腔积液面积比较
        3.6 血孕酮(P)、β-HCG值比较
        3.7 治疗时间分布情况比较
        3.8 妊娠结局比较
    4 用药安全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2 中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3 固胎饮的作用分析
    4 临床疗效分析
结论
不足之处
设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郭志强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略缩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治疗先兆流产的研究进展
        1.1. 古代医者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1.2. 近代中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与研究
        1.3. 近代中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对先兆流产的研究进展
        1.1. 西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1.2. 西医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郭志强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的回顾性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筛选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整理
        2.2. 数据资料的规范及处理
        2.3.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分析
        3.2. 用药规律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先兆流产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1.1. 年龄与先兆流产关系
        1.2. 既往疾病史与先兆流产的关系
        1.3. 郭志强教授对先兆流产病因病机的认识
    2. 郭志强教授治疗先兆流产处方药物分析
        2.1. 核心药物分析
        2.2. 常用药物分析
    3. 郭志强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用药经验之总结
        3.1. 补脾益肾为要
        3.2. 慎用寒凉药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2.1. 不足
        2.2. 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7)温阳健脾方对URSA模型小鼠母胎界面Foxp3和RORgγt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部分
    研究方法
        一、药物
        二、实验动物
        三、造模方法
        四、实验分组
        五、给药方法
        六、测定方法
        七、胚胎丢失率的计算
        八、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一、各组孕鼠胚胎丢失率
        二、各组孕鼠妊娠子宫蜕膜组织中Foxp3含量结果
        三、各组孕鼠妊娠子宫蜕膜组织中RORgγt含量结果
    讨论
        一、立题依据
        (一)祖国医学对滑胎的认识
        (二)导师相关理论
        1.和畅思想
        2.求子-孕期安胎-产后康复序贯调治
        二、组方依据及药理研究
        (一)组方依据
        1.温阳健脾方之溯源
        2.温阳健脾方之传承与发展
        3.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作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四、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1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文献综述: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一、中医对URSA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西医学对URSA发病机理的认识
    三、中医学对URSA的治疗
    四、西医学对URSA的治疗
    五、中西医结合辨证对URSA的治疗
    参考文献 2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期间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致谢

(8)自拟固胎饮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2.3 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
3 讨论

(9)夏桂成“七、五、三”奇数律理论在护胎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中医学对早期先兆流产研究现状
        1.1 追本溯源
        1.2 中医之病因病机
        1.3 中医之论治
    2、先兆流产之西医学研究现状
        2.1 流行病学相关研究
        2.2 发病机制研究
        2.3 西医相关治疗
    3、妊娠相关监测指标
    4、夏桂成“七、五、三”奇数律
        4.1 “七、五、三”奇数律的来源
        4.2 “七、五、三”奇数律与女子胎产
        4.3 “七、五、三”奇数律与妊娠相关监测指标
    5、 护胎饮以往研究基础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案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及主要试剂仪器
        2.4 随访方案
        2.5 疗效评定
    3 、统计学处理
    4 、试验技术路线图
    5、统计学结果及分析
        5.1 年龄分布统计
        5.2 治疗前病情程度分析
        5.3 治疗前血清P、E2、β-HCG水平对比((?)+s)
        5.4 治疗前后血清P、E2、β-HCG比较
        5.5 治疗前后相应时点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5.6 治疗后相应时点B超示胚胎发育情况及孕早期保胎成功率比较
        5.7 保胎成功组与失败组相应时点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中医症候分析
        5.8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5.9 综合疗效评价
    6、安全性分析
    7、相关随访
    8、结论
第三章 讨论
    1、立项依据
    2、脾肾为之责,补肾健脾为之法
    3、护胎饮组方方药及药理研究
    4、“七、五、三”奇数律与护胎饮
    5、课题研究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保胎中药用药规律及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保胎中药方剂古今文献研究
    1.1 历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1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2 唐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3 宋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4 元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5 明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6 清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2 近现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2.1 专方治疗
        1.2.2 名老中医治疗
        1.2.3 验方治疗
        1.2.4 中成药及中药制剂治疗
        1.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二章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研究
    2.1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设计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方法
    2.2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结果与分析
        2.2.1 汉唐宋时期保胎方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2.2.2 元明清时期保胎方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2.2.3 近现代保胎方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2.3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研究讨论
        2.3.1 保胎组方高频药分析
        2.3.2 保胎组方中药分类分析
        2.3.3 保胎方病因病机分析
        2.3.4 历代保胎治则分析
        2.3.5 保胎方药对与药组分析
第三章 保胎常用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以寿胎丸中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为例
    3.1 研究背景
    3.2 系统药理学概况
    3.3 研究方法
        3.3.1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化合物数据库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的筛选
        3.3.2 候选化合物作用靶点的预测
        3.3.3 候选化合物-靶点及靶点-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3.4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保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及分析
        3.4.1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化合物数据库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的筛选
        3.4.2 靶点的识别与网络分析
        3.4.3 GO分析
        3.4.4 通路分析
    3.5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保胎作用机制研究讨论
        3.5.1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的活性成分及主要靶点
        3.5.2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的信号通路
    3.6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保胎作用机制研究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四、固胎饮治疗流产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辨证治疗RSA的网状Meta分析及培元补肾安胎方对RSA的临床研究[D]. 史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固肾安胎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观察[D]. 肖毅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D]. 李冰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益肾和血安胎饮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轻、中度绒毛膜下血肿肾虚证临床研究[D]. 徐严.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固胎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D]. 艾筑芬.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郭志强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的回顾性研究[D]. 钟炘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温阳健脾方对URSA模型小鼠母胎界面Foxp3和RORgγt的影响[D]. 王一雯.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自拟固胎饮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J]. 白幼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04)
  • [9]夏桂成“七、五、三”奇数律理论在护胎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刘意如.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10]保胎中药用药规律及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D]. 杨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标签:;  ;  ;  ;  

固太阴治疗流产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