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井上靖在中国的译介(论文文献综述)
何志勇[1](2021)在《井上靖“中日友好”形象的建构与解构》文中研究说明井上靖1957年创作的历史小说《天平之甍》,因为契合了二战后中日国家关系发展的需求,而被解读为展现古代中日友好的象征之作,井上靖本人因而成为"中日友好的使者"。21世纪初,铁凝的一篇文章将井上靖积极促进中日友好的动机看作对自我战争罪行的内疚与反省,从而打破以往的井上靖形象,同时期国内的文学批评也对井上靖"中日友好使者"的形象不断提出质疑,形成了诘难与赞同既相互背离又难以割舍的复杂的井上靖形象。中国当代语境对井上靖认知起点的一变再变,折射出中国对日本文学的批评仍然处于"战后"这个大的历史时空背景下的事实。
刘慧慧[2](2021)在《井上靖《杨贵妃传》中的〈杨贵妃像〉》文中认为井上靖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作家。他创作了大量取材于中日两国历史的历史小说,在中国和日本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杨贵妃传》是始创作于1963年的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在波诡云谲的盛唐时期,绝代美人杨玉环传奇而悲剧的一生。在《杨贵妃传》一书中,井上靖笔下的杨贵妃形象是非常复杂的、矛盾的、不断成长的。她具有强烈的命运意识,深知宫廷女子的命运由不得自己掌控,却又在成为玄宗的妃子后,努力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智慧争取玄宗的宠爱,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她善妒、冷酷,以自我为中心,她的一切行动,皆是为了在深宫中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地位。然而,井上靖笔下的杨贵妃却存在超脱那个时代女性局限的独特气质,那就是对于政治的关心和对国家的爱。最终对于杨贵妃的死,井上靖以“殉国”一词做出了评判。《杨贵妃传》中的杨贵妃,突破了旧时代女性的局限,对于命运、权力、国家有自己的见解,最终却仍旧逃不过悲剧的结局。她的一生都在围绕“权力”二字而活,服从权力、争取权力、一度大权在握,然而从结局来看却只不过是男性权力斗争的傀儡和牺牲品。由此看来,井上靖笔下的杨贵妃,既舍弃了部分传统杨贵妃形象的特点,又为杨贵妃形象增添了别样的魅力。此前,对《杨贵妃传》的研究多注重于在与井上靖所参考的《新唐书》、《资治通鉴》、《长恨歌传》等中国史传中传统杨贵妃形象作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井上靖笔下的杨贵妃形象的特点,将《杨贵妃传》中的杨贵妃定位为孤独、善妒、政治斗争牺牲品的悲剧女性。经过研究,笔者认为,对《杨贵妃传》的研究,依然存在有待发掘之处。《杨贵妃传》中对杨贵妃等人物的描写,符合井上靖一贯的历史人物形象的创作倾向。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杨贵妃传》的主人公杨玉环的形象构成,与作者井上靖的创作意图有着密切的关联。结合井上靖所着的《苍狼》、《淀君日记》、《额田女王》等其他历史小说来看,井上靖在创作历史人物时,往往以人物生存的时代为背景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命运。《杨贵妃传》这部小说,表面上是在写杨贵妃一生的传奇经历,实际上是通过杨贵妃这一人物形象,来折射唐王朝由繁盛走向衰落的过程。历史上任何一件大事的发生,一个王朝的转折,都是由一段黑暗的政治开始的。井上靖创作《杨贵妃传》,不仅仅是在刻画作者自己心中的杨贵妃形象,而是意在通过描写杨贵妃、唐玄宗等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再现暗流涌动的盛唐时代,揭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笔者认为,这是井上靖创作《杨贵妃传》这部小说的深层意图所在。借历史人物窥探历史的进程,展现时代的兴衰,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的理解,这也是井上靖一贯创作历史小说的手法。本论文意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以中日两国文学史上典型的杨贵妃形象作为参照对象,深刻剖析《杨贵妃传》中登场的杨贵妃的外在和内在,从而更加全面而立体地认识井上靖笔下的杨贵妃形象。此外,通过考察杨贵妃这一历史人物在全书中的定位,探究井上靖创作《杨贵妃传》的深层意图,以此来丰富对井上靖及其历史小说的理解。因此,具体来说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章中,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中日两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杨贵妃形象,分析杨贵妃形象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变迁。并通过考察井上靖对传统杨贵妃形象的取舍和创新,探寻井上靖深层的创作意图。第二章中,以第一章中列举的中日文学史上的杨贵妃形象,尤其是井上靖在创作《杨贵妃传》时所参考的书目中呈现的杨贵妃形象为参照对象,通过剖析井上靖所刻画的杨贵妃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更加全面地理解《杨贵妃传》一书中所呈现的井上靖心目中的杨贵妃形象。第三章中,结合前两章得出的结论,分析杨贵妃在全书中的定位,进一步深化对于井上靖的创作意图的理解。此外,结合井上靖的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小说,考察作者在创作历史人物时的共通性,丰富对于井上靖的历史小说的认识。
李亮[3](2021)在《论井上靖中国题材文学中的丝路文化元素》文中提出日本作家井上靖在他的中国题材文学作品中涉及了大量的与西域、丝绸之路有关的文化元素,它们或是行走、生活在丝路上的历史人物,或是承载丝路文化特征的器物,或是伴随丝路传播的宗教思想,亦或是丝路上的地名古迹,等等。井上靖在他的小说、随笔、纪行文、诗歌中关于西域、关于丝路的想象与描写是其追寻从学生时代就萦绕在他心头的关于未知、迷、冒险的梦幻之旅,丝路文化也得以通过文学的方式传播和弘扬。同时丝路文化也拓展了井上靖文学的文化空间,扩大了井上靖文学的表现领域及形态。
李子贤[4](2020)在《关于井上靖小说《姨舍》的研究 ——以厌世心理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井上靖是日本着名的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被日本评论家奥野健男评价为“近代日本稀有的国民文学者”。代表作品有获得芥川奖的现代小说《斗牛》、以古代中国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敦煌》《楼兰》、以古代日本为舞台的《风林火山》《淀君日记》、以及诗作《北国》《丝绸之路诗集》等。本论文所研究的《姨舍》是其1955年(昭和30年)发表于《文艺春秋》的自传式小说。该小说虽然不属于井上靖小说的主流风格,却是研究井上靖及其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优秀作品。可以说是研究井上靖本人及其作品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作者井上靖的生平、代表作品、介绍《姨舍》这部作品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姨舍》的先行研究。第二章研究日本文学中“姨舍”这个主题在井上靖小说中的流变。从《古今和歌集》《大和物语》等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弃老的社会现象到二战结束后井上靖所作小说《姨舍》中人物的厌世心理的流变。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具体分析研究小说中人物角色母亲、妹妹清子、“我”、弟弟承二和舅舅的厌世心理的表现。从小说角色引申到现实人物,并对其言行进行分析,研究其厌世心理也包含积极的一面的特殊性。第四章分析小说《姨舍》中人物的厌世心理的特殊性。研究其厌世心理与一般情况的厌世心理的不同,以及井上靖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这种特殊的厌世心理。通过研究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人生经历,得出井上靖文学中特殊的厌世心理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终章从姨舍传说故事入手,结合井上靖的人生经历,总结了在战后为时代背景下所创作出的《姨舍》这部小说中人物的独特的厌世心理。
李馨[5](2020)在《自体心理学视域下的《苍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苍狼》是日本当代文坛巨匠井上靖创作的历史小说,这部小说是井上靖根据《元朝秘史》开章有关蒙古族由来的传说,进而虚构出“狼的原理”来解释铁木真不竭征服欲的来源。目前国内研究《苍狼》的论文多从井上靖虚构“狼的原理”引起的争议入手,尚没有论文对小说中塑造的铁木真形象的心理进行研究。《苍狼》创作的主旨,正是作者所言即铁木真那无穷无尽、不知疲倦的征服欲望是从何而来。井上靖充分发挥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将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又创造性地呈现了铁木真的内心世界。井上靖对铁木真心理的描写是小说中具备研究价值的核心部分。故而笔者结合自体心理学理论,对铁木真征战一生的心理根源做了分析。回顾作者井上靖的一生,发掘他塑造铁木真人物形象的缘由和意义。论文第一章笔者首先阐述铁木真的少年经历,苍狼白鹿的传说是他个人志向的启蒙。异母弟弟别克帖儿对铁木真身世的诽谤,让铁木真决心征服世界“变成狼”来证明自己的蒙古血统。命运又一次折磨了铁木真,新婚妻子被抢生下来历不明的儿子术赤,让铁木真对这个儿子的存在爱恨交加。相似的命运是横在父子俩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母亲和妻子均失贞带给自己和儿子身份不明的惨痛事实,进而形成了铁木真将女性当作“玩物”的女性观。美丽坚贞忠诚的忽兰的出现看似融化了铁木真内心爱情的冰河,其实忽兰依旧是铁木真行使绝对控制权和主宰权的客体而已。第二章笔者引入自体心理学理论,由三级自体的结构出发,阐明铁木真在成长阶段的镜映、理想化和孪生需求皆没有得到满足。于是笔者关联到铁木真一系列不服命运的杀伐行为都是因为各种移情形式的自体客体关系导致的。苍狼传说被铁木真赋予完美无缺全知全能的特点,他从变成苍狼这个目标中汲取能量强大自我,所以“苍狼”是铁木真的理想化自体客体。长子术赤和铁木真相似的命运共同的人生目标,和只有术赤能懂的耻辱和痛苦,使得术赤成为铁木真唯一的孪生移情的自体客体。随着铁木真的强大,早期没有被满足的镜映需要愈发凸显出来,应该从母亲身上得到的被确认被赞美的客体需要,铁木真让蒙古帝国的臣民甚至他所征服国家的民众来满足。通过三种类型移情的自体客体的解读,笔者重新归纳出因为铁木真成长早期的自体客体需要的丧失,才让他不知疲倦地用一生的时间来补偿自己情感的缺失。这便是井上靖所说的铁木真征服欲的内在构成。第三章中,笔者首先对上一章中铁木真的心理分析做了总结。三种自体客体需要的缺失,让铁木真成年后通过各种形式的移情来“补偿”自己受损的自尊和爱。而井上靖从小孤独地跟随祖母长大的成长经历,让井上靖在铁木真身上找到孪生移情的投射。铁木真靠自己的奋斗而成就的盖世功业又让井上靖将其视为自身理想化自体客体的寄托。《苍狼》成书于1959年,当时正值日本尚未走出二战的阴云时期,井上靖等日本国民正盼望日本能重整颓势尽快走上经济繁荣国家昌盛的发展道路。铁木真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还带领其建立的蒙古帝国摆脱贫困走向了领土扩张民族融合的兴盛荣景。井上靖热切地期盼国家领导人能像铁木真一样带领日本走出困境,创造美好的未来!写历史题材却不拘泥于历史典籍是井上靖的独到之处。小说《苍狼》是井上靖为探索铁木真征服欲的根源而创作的虚构历史小说。笔者借用自体心理学理论研究铁木真征服欲的构成。自恋需要的缺失,让铁木真用不同的移情形式的自体客体来补偿自我,从而创建了丰功伟绩。井上靖在书中真实而不加评价的战争描写,实质上透视出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无论是作品中呈现的,还是井上靖身体力行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都为《苍狼》的研究奠定了友好和谐的基石!
邵胜男[6](2019)在《A Study of Yasushi Inoue Literature ——Centered on the Novels Related to Chinese Western Regions》文中提出1950年,井上靖在《新潮》杂志上发表以中国历史为题材的小说《漆胡樽》,这也是井上靖的第一部有关中国西域的短篇小说。之后,井上靖发表了一系列以西域为故事背景的小说。本文以井上靖的西域历史题材小说为研究对象,从《西域小说集》的十部作品中选取了《漆胡樽》、《异域人》、《楼兰》、《敦煌》、《洪水》五篇作品,试图探究这五部作品之间的共性。《西域小说集》其他五部作品,其中两部是以唐朝城都长安城(西安)为中心展开的《僧行贺的眼泪》和《天平之甍》,另外两部是中国的边境地区新疆和蒙占为故事背景的《狼灾记》和《苍狼》,一部是以朝鲜半岛为故事背景的《风涛》。所以,真正能称得上西域小说的是以上《漆胡樽》、《异域人》、《楼兰》、《敦煌》、《洪水》五部作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对井上靖小时候对中国西域的向往和成长经历进行考察。井上靖四岁的时候由于父亲工作变动调动工作地点,他就被送到自己的曾祖父井上洁的妾卡乃身边生活。井上靖曾经将这段无血缘关系的亲情称为“同盟关系”。再加上作者大学毕业后十五年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生涯的经历,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童年和工作生涯的井上靖从小就养成了保持冷静客观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一点,对日后创作历史题材的西域小说极其重要。接下来,探究作家的西域梦和西域小说之间的关联性。作为第一篇历史题材小说《漆胡樽》可以说是作家西域梦的开端,《异域人》是这梦的成型,《楼兰》的发表成为这一梦的核心,及至《敦煌》是对表达这一梦的极盛,到《洪水》的完成,作品暗示了这一梦的终结。最后,探究西域小说之间的共同特征。井上靖以同样的题材接连创造了相互独立的小说,作品中呈现的人物形象和中国形象等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将在这一部分详细叙述。通过本研究希望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作者的成长经历和职业生涯对于以中国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帮助。井上靖在历史的基础上添加合理想象创作了西域小说,可以说为西域历史上的空白增添了接近历史的想象。第二,无论是描写英雄人物形象的《异域人》和《洪水》,还是叙述器物和国家命运的《漆胡樽》和《楼兰》,抑或是代表作家西域之梦的一个极盛的《敦煌》,都可以看出作品中的人物背负的命运极具悲剧性。第三,因为中日历史上的交流的原因和作家生活的社会背景的影响,西域小说中所展现的以作家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中国是抱有一种矛盾的观点。也就是说,一方面他们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学问是崇拜的,另外一方面,对当时背景下的战败的中国持有藐视心理。
焦馨卉[7](2019)在《井上靖作品中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研究 ——以《明妃曲》《褒姒的笑》《杨贵妃传》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井上靖是一位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的日本作家,其作品深受中日两国读者的喜爱。他精通中国历史、憧憬中国文化,创作了许多中国题材的历史小说。本论文以《明妃曲》(1963)、《褒姒的笑》(1964)和《杨贵妃传》(1963-1965)为考察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探究井上靖笔下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本论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绪论中,对井上靖及其作品在中日学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明妃曲》、《褒姒的笑》和《杨贵妃传》等中国题材小说仍有研究的空间。第一章,阐述了井上靖与中国的渊源,并指出了井上靖历史小说的特征,即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据,借以合理的想象,使得史实和虚构达到完美的平衡。为了传播中国文化,井上靖以中国历史为题材笔耕不辍,通过《明妃曲》、《褒姒的笑》和《杨贵妃传》,对中国古代美女形象进行了合理的改写。第二章,将《明妃曲》与中国史书、《汉宫秋》进行对比,发现井上靖笔下的王昭君憎恨元帝,是一位敢于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拥有现代意识的女性。第三章,《褒姒的笑》的故事情节与史书基本一致,而褒姒的形象略有变化,她不再是魅惑君王的宠妃,变成一位对人生悲观绝望、冷淡且带有孩子气的女人。第四章,《杨贵妃传》所塑造的贵妃像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大相径庭。杨贵妃变成了一位玩弄权术、善妒、内心孤独,最后沦为政治牺牲品的女性。终章,在汇总各章内容的同时,指出井上靖重新塑造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既包含着中国文化元素,也充满了现代文明的崭新气质,诠释了以中国文化为内核的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何志勇[8](2019)在《“中日友好”主题下《天平之甍》的误读与误译——以楼适夷的两个译本为中心》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天平之甍》被解读为中日古代友好交流的象征之作,但是这种认识是"中日友好"的时代语境对作品的误读与文本翻译转换过程的误译双重作用的结果,并非原作内涵的真实体现。《天平之甍》虽然生成了鉴真形象,但在译介过程中,"鉴真"接受了时代语境的重塑,脱离原作并反过来规约了对原作的解读。同时,楼适夷两个译本中的误译通过对遣唐使、鉴真、日本留学僧的重新建构,突出了古代中国对日关系的主体地位,改变小说的主人公为鉴真,进一步巩固了时代语境对原作误读的合理性。作者井上靖对时代误读的屈服也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原作对译作决定作用的失效与译作反作用原作的可能。
张体勇[9](2014)在《演绎历史烛照当代——试论井上靖历史小说观》文中提出井上靖是日本战后历史小说创作的重量级作家,在近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享誉世界文坛的历史小说作品,同时主导和影响其文学创作的历史小说观亦经历了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因此其不同创作时期的历史小说亦呈现出相异的文学风格、艺术追求和时代高度。
李玲[10](2014)在《以《杨贵妃传》见井上靖的中国历史认知》文中研究说明井上靖是日本现代文坛上的一位巨擘。他极富创新精神,长于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吸收和继承日本文学传统,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他的作品意蕴深邃,题材广泛,几乎触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反映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自1949年始,井上靖以中国史传为蓝本,陆续创作了大量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从这些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体味了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张扬与重塑同时,也不禁对他笔下描绘的古老中国显现的繁华与文弱两种悖逆脱节的现象产生疑惑。井上靖分别以两位唐朝历史名人为主角创作过两部小说,即《天平之甍》和《杨贵妃传》,与前者相比,后者获得的关注度显然无法与之相比肩的。但在笔者来看,《杨贵妃传》有其独到的魅力。这部小说的主要事件与历史史实相近,如杨贵妃认安禄山为养子等,但人物塑造和情节架构上体现了作者的创造力,作者将杨贵妃设定为一个孤儿,精明悍妒又可悲可怜。如此就将杨这一角色赋予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寓意。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文坛的复苏为《杨贵妃传》这类历史小说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在学识渊博的井上靖笔下,以传统的中国女性为视角的《杨贵妃传》展现的不仅仅是杨贵妃这一中国宫闱女性的人生历程,还围绕杨贵妃为读者塑造了唐玄宗、高力士、李林莆、安禄山、杨国忠、虢国夫人、梅妃等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论文意图围绕《杨贵妃传》来发掘和探寻作者通过演绎历史来表达何种思考。在跨文化的语境下,论文将主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井上靖笔下的杨贵妃形象,东瀛流变的杨贵妃形象,与中国史书与文学作品中的相应形象分别进行纵横捭阖的比较,探讨井上靖的《杨贵妃传》所塑造的杨贵妃形象的独特之处,并以文本为中心,从细微之处着手,力求见微知着,诠释出该部作品中浓重的日本化色彩的主人公形象的历史意义,考察文本中唐文化的再现,力求以此探查作者井上靖的中国历史认知。
二、井上靖在中国的译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井上靖在中国的译介(论文提纲范文)
(1)井上靖“中日友好”形象的建构与解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2)井上靖《杨贵妃传》中的〈杨贵妃像〉(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
摘要 |
要旨 |
はじめに |
1.研究対象 |
2.先行研究 |
3.问题提起 |
4.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杨贵妃像の文学史的変迁 |
1.1 中国文学における杨贵妃像 |
1.2 日本文学における杨贵妃像 |
1.3 井上靖の『杨贵妃伝』を创作した意図 |
2.1.1 孤独な人 |
2.1.2 自己中心的な生き方 |
2.2.1 运命意识が高い |
2.2.2 情が薄い |
2.2.3 膨大な権力欲 |
2.3 矛盾した杨贵妃像 |
第三章 井上靖の杨贵妃像の位置づけ |
3.1 悲剧的人物としての杨贵妃 |
3.1.1 「殉国者」としての杨贵妃像 |
3.1.2 権力闘争の犠牲品としての杨贵妃像 |
3.2 风景としての杨贵妃 |
3.2.1 観察者としての杨贵妃 |
3.2.2 唐王朝の暗黒政治の缩図としての杨贵妃 |
3.3 井上靖歴史小説における人物像の共通性 |
3.3.1 井上靖の歴史小説の共通性 |
3.3.2 井上靖の歴史小説における女性像の共通性 |
おわりに |
参考文献 |
附件 |
(3)论井上靖中国题材文学中的丝路文化元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品中出现的丝路文化所涉及的人物 |
二作品中出现的丝路文物 |
三伴随丝路远传日本的宗教精神 |
四丝路地名、古迹——丝路意象的再现 |
结语 |
(4)关于井上靖小说《姨舍》的研究 ——以厌世心理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要旨 |
摘要 |
はじめに |
第一章 作者、作品および先行研究 |
第一节 井上靖の生い立ち |
第二节 井上靖文学の概论 |
第三节 小説『姨舍』についての绍介 |
第四节 小説『姨舍』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 |
注釈 |
第二章 物语「姨舍」中の主题と変容 |
第一节 古典文学中の「姨舍」 |
第二节 姨舍物语の引用と変容 |
注釈 |
第三章 『姨舍』人物の厌世描写 |
第一节 母の厌世観 |
第二节 妹の厌世心理 |
第三节 「私」の孤独意识 |
第四节 弟と叔父の厌世性向 |
注釈 |
第四章 『姨舍』の厌世心理表现 |
第一节 独特な厌世心理 |
第二节 登场人物の厌世心理原因 |
注釈 |
むすびに |
参考文献一覧 |
発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説明 |
谢辞 |
(5)自体心理学视域下的《苍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铁木真的血统囹圄 |
第一节 出身问题困扰铁木真一生 |
一、少年离家突遭变故 |
二、神话萌志信义为先 |
三、血统危机苍狼梦想 |
第二节 长子术赤的出身加剧父子矛盾 |
一、妻子失贞长子蒙辱 |
二、父爱苛责术赤抗争 |
三、死后痛悟追封功名 |
第三节 铁木真对女性的“物化” |
一、生母冷漠母爱缺失 |
二、妻子失贞女性“物化” |
三、爱妃忽兰视为专属 |
第二章 自体心理学视角下铁木真的心理分析 |
第一节 镜映需要 |
一、镜映移情 |
二、父母的自恋障碍 |
三、夸大型自体 |
第二节 理想化需要 |
一、理想化自体客体 |
二、理想化移情 |
三、理想化自恋障碍 |
第三节 孪生需要 |
一、孪生移情 |
二、铁木真的不健康自恋 |
三、铁木真与术赤的不同 |
第三章 井上靖与《苍狼》的连接与升华 |
第一节 自体客体移情对铁木真的影响 |
一、自体客体移情 |
二、铁木真的“补偿心理” |
第二节 井上靖与铁木真的连接 |
一、井上靖与铁木真的异同 |
二、战争主题下的分歧 |
第三节 《苍狼》的社会意义 |
一、形象寄托 |
二、国家希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A Study of Yasushi Inoue Literature ——Centered on the Novels Related to Chinese Western Regions(论文提纲范文)
要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先行研究 |
1.3 研究范囲と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井上靖の生い立さと西域の梦 |
2.1 井上靖の生い立さ |
2.2 井上靖の西域の梦 |
第三章 井上靖の西域小説の相互関连性 |
3.1 运命の无常性 |
3.2 シルクロードの英雄 |
3.3 学问好きの孤独者 |
第四章 井上靖の西域小説に见られる特徵 |
4.1 人间像の悲剧性 |
4.2 中国像の矛盾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谢辞 |
(7)井上靖作品中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研究 ——以《明妃曲》《褒姒的笑》《杨贵妃传》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
摘要 |
要旨 |
はじめに |
0.1 研究意义 |
0.2 先行研究 |
0.3 问题提起 |
0.4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井上靖と中国の縁 |
1.1 井上靖について |
1.2 创作背景について |
1.3 井上靖の中国歴史小説 |
第二章 「明妃曲」における昭君像 |
2.1 「明妃曲」と中国史书などとの违い |
2.2 「明妃曲」における改作 |
第三章 「褒姒の笑い」における褒姒像 |
第四章 「杨贵妃伝」における贵妃像 |
4.1 机略に富み、谋を巡らし |
4.2 権力に崇拝し、欲深い |
4.3 冷酷で情けない |
4.4 新しい登场人物「梅妃」 |
おわりに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8)“中日友好”主题下《天平之甍》的误读与误译——以楼适夷的两个译本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时代语境对《天平之甍》的误读 |
1.1鉴真的发现与转变 |
1.2重译曲折路 |
二、“遣唐使”的误译 |
三、井上靖的“留学僧”与“鉴真” |
1. 作者的主人公:留学僧 |
2. 文明东渐的“物”:鉴真 |
四、“荣叡之死”的误译 |
五、作者的“屈服” |
(9)演绎历史烛照当代——试论井上靖历史小说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结语 |
(10)以《杨贵妃传》见井上靖的中国历史认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杨贵妃传》的创作背景 |
一、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与“丝绸之路”旅游热的兴起 |
二、 历史小说的崛起 |
三、 井上靖的中国情愫 |
第二章 《杨贵妃传》的人物形象分析 |
一、 杨贵妃的形象分析 |
(一) 一个女人的爱情悲剧 |
(二) 权力与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
(三) 封建礼教的囚徒 |
二、 作为皇权象征的唐玄宗形象 |
三、 日本杨贵妃形象的流变 |
第三章 《杨贵妃传》对唐文化的追思 |
一、 “唐朝印象”——华丽与荏弱的反差 |
(一) 绮靡奢华的文化氛围 |
(二) 权力博弈下日渐式微的国祚 |
二、 井上靖心中的中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井上靖在中国的译介(论文参考文献)
- [1]井上靖“中日友好”形象的建构与解构[J]. 何志勇. 人文新视野, 2021(01)
- [2]井上靖《杨贵妃传》中的〈杨贵妃像〉[D]. 刘慧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21(09)
- [3]论井上靖中国题材文学中的丝路文化元素[J]. 李亮.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01)
- [4]关于井上靖小说《姨舍》的研究 ——以厌世心理为中心[D]. 李子贤.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9)
- [5]自体心理学视域下的《苍狼》研究[D]. 李馨. 喀什大学, 2020(07)
- [6]A Study of Yasushi Inoue Literature ——Centered on the Novels Related to Chinese Western Regions[D]. 邵胜男. 延边大学, 2019(01)
- [7]井上靖作品中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研究 ——以《明妃曲》《褒姒的笑》《杨贵妃传》为中心[D]. 焦馨卉.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8)
- [8]“中日友好”主题下《天平之甍》的误读与误译——以楼适夷的两个译本为中心[J]. 何志勇. 中国比较文学, 2019(01)
- [9]演绎历史烛照当代——试论井上靖历史小说观[J]. 张体勇. 枣庄学院学报, 2014(06)
- [10]以《杨贵妃传》见井上靖的中国历史认知[D]. 李玲. 东北师范大学,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