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哮喘难治另有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汤淑清[1](2021)在《血细胞相关变化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血细胞相关变化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及其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期间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儿的血常规及肺功能,设为哮喘组(86例),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又分为重症组(59例)、非重症组(27例);收集同期健康儿童血常规结果为对照组。将血常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eosin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E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绘制ROC曲线评价这些指标在预判哮喘急性发作及重症哮喘的价值,并判断哮喘组NEU、EOS、LYM、NLR、ELR、LMR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间的相关性。结果:1.血常规NEU、EOS、LYM计数(×109/L)比较:a.哮喘组NEU、EOS、LYM计数分别为7.01±3.83,0.45±0.42,2.23±1.03,对照组NEU、EOS、LYM计数分别为3.67±0.81、0.15±0.08、2.66±0.68,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的NEU、EOS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LYM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16,P<0.001;t=-6.515,P<0.001;t=3.193,P<0.05);b.重症组的NEU、EOS、LYM计数分别为8.20±3.70,0.45±0.45,2.10±1.07,非重症组为4.42±2.69,0.44±0.35,2.53±0.87,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后显示,重症组的NEU有显着升高,结果有统计学差异(t=4.758,P<0.001)。2.血常规NLR、ELR、LMR比较:a.哮喘组NLR、ELR、LMR分别为4.74±4.98、0.20±0.17、4.13±2.51,对照组为1.43±0.32、0.06±0.03、6.42±2.06,哮喘组NLR、ELR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升高,而LMR却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着(t=-6.145,P<0.001;t=-8.007,P<0.001;t=6.538,P<0.001);b.重症组的NLR、ELR、LMR计数分别为5.89±5.47,0.21±0.17,3.62±2.39,非重症组为2.21±2.19,0.19±0.16,5.24±2.44,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后显示,重症组NLR有显着升高,而LMR则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7,P<0.001;t=-2.885,P<0.05)。3.NLR、ELR、LMR的ROC曲线评价预判哮喘价值的分析:NLR的最佳临界值为1.922,预判哮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值分别是0.593,0.977和0.713(95%CI:0.628-0.798,P<0.001);ELR的最佳临界值为0.109,预判哮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值分别是0.593,1.000和0.771(95%CI:0.691-0.850,P<0.001);LMR的最佳临界值为3.891,预判哮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值分别是0.593,0.965和0.783(95%CI:0.710-0.855,P<0.001)。结果显示,NLR、ELR、LMR均具有预判价值,其中以LMR的对哮喘的预判价值最高。4.NLR、ELR、LMR的ROC曲线评价预判重症哮喘价值的分析:NLR的最佳临界值为2.551,预判哮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值分别是0.695、0.778和0.773(95%CI:0.666-0.879,P<0.001);LMR的最佳临界值为4.391,预判哮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值分别是0.746、0.667和0.710(95%CI:0.590-0.830,P<0.05),而ELR对重型哮喘无预判价值。其中以NLR对诊断重症哮喘的预判价值最大。5.哮喘组NEU、EOS、LYM、NLR、ELR、LMR与FEV1之间相关性分析:发现NEU、EOS、NLR、ELR与FEV1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491,P<0.001)、(r=-0.329,P<0.05)、(r=-0.398,P<0.05)、(r=-0.486,P<0.001),而LYM、LMR与FEV1之间无相关性。结论:1.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血常规NEU、EOS、LYM计数及NLR、ELR、LMR发生显着变化,NLR、ELR、LMR对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具有初步预判作用,而NLR对儿童哮喘急性重症发作的预判价值最大;2.通过NEU、EOS、NLR、ELR值预估肺功能FEV1变化,可帮助临床及时判断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
周佩,李吉平[2](2021)在《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的免疫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指鼻窦与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其病因学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难治性CRS是指经过规范化的鼻内镜手术和综合治疗3个月以上,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术腔持续存在感染和迁延性炎性反应的一类CRS。通过对CRS免疫机制的研究,找到可能的治疗靶点,免疫制剂或将成为此类患者新的治疗选择。本文针对难治性CRS的单克隆抗体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孙宁[3](2021)在《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中医用药规律及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哮病是一种以突然发作、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喉间发出哮鸣音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以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均可参照其辨证论治。这其中部分支气管哮喘极为顽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约5%会发展为难治性哮喘,尤其是激素依赖性哮喘(steroid dependent asthma,SDA),需要长期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才能控制。现代医学对SDA的治疗措施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撤药与治疗的矛盾,临床多应用中医中药进行干预。然针对其中医证候类型划分、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始终无法得到统一,尚无证候学与治疗学相结合的规范化治疗指南或共识出现,严重困扰着众多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崔红生教授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哮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经验。并重点分析其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治疗SDA的分子机制。最后围绕SDA的中医中药应用过程中尚未达共识的证型、遣方用药及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德尔菲法的调查问卷初探,详细地进行了专家访谈,拟定了关于SDA中医药诊治的量表,供后续指南的拟定提出研究方向与科学基础。方法1.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为计算载体,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的用药规律,通过统计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经崔红生教授诊治哮病的医案,筛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后纳入病历,通过中国科学院研制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录入审核数据,最后利用平台软件以及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总结崔红生教授的用药经验。2.对崔红生教授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治疗SDA进行分子机制研究,分别通过TCMSP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查找加减乌梅丸中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靶点蛋白和人类激素依赖型哮喘相关的作用靶点,构建有效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的网络图;蛋白互作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构建,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有效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验证。3.根据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构建SDA治疗量表初稿,并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治疗量表各级指标,供后续指南的拟定提出研究方向与科学基础。结果1.研究纳入病历2011例/次,共计有效处方1040张。纳入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05,年龄区间8~99岁。医案中处方用药涉及273味,药物四气以寒、凉为主(共占50.52%),其中寒性药使用最多(占45.92%),其次为温性药、平性药;药物五味以以甘、苦、辛为主(共占87.69%);药物归经以归肺、胃、脾为主(共占57.86%)。医案涉及高频用药补虚药使用最多(占总用药比22.86%),其次为止咳平喘药(占总用药比16.37%)。根据统计结果及组方规律,通过频数及置信度统计得出常见药物组合:麦冬-芦根、芦根-黄芩、炙甘草-枇杷叶、麦冬-黄芩、乌梅-白芍。通过基于网络的关联性分析得出纳入医案中运用的核心方药为:乌梅、白芍、黄芩、紫苏子、金银花、麦冬、芦根、薏苡仁、杏仁、生石膏、桃仁、枇杷叶、桑白皮、桔梗、炙甘草、菊花、防风、桑叶、法半夏、蝉蜕、浙贝母。多项结果均显示治疗中多与吾师的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有密切关系。2.经过筛选,加减乌梅丸方中的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豆甾醇等多个关键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在转录因子AP-1(Transcription factor AP-1,JU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细胞肿瘤抗原 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等核心基因表达上参与加减乌梅丸方的治疗。KEGG富集分析所涉及的通路包括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PI3K-Akt 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HIF-1 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NF-kappa B 信号通路(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cAMP 信号通路(cAMP signaling pathway)、Jak-STAT 信号通路(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等。3.建立了 2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及234项三级指标的激素依赖型哮喘治疗量表初稿。结论1.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主要通过祛邪扶正、调补阴阳的治法,提出从肝论治,其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应用频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用药经验。2.加减乌梅丸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作用机制发挥抗炎作用,进而对激SDA起到治疗作用。3.通过德尔菲专家访谈法,分析、整合出适合SDA的治疗量表初稿,对未来指南的拟定提供了研究方向与科学基础。
王建新[4](2021)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目前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本研究拟运用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方法学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南制定手册,系统检索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Cochran系统评价方法,参考当前最佳证据,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制定《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遴选出临床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或专家共识意见高度支持的中成药,解决哮喘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中成药滥用、不合理使用的问题,规范化并推广中成药在成人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并推动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的产生。研究方法:1.形成指南制定小组:指南发起者中国中药协会建立指南指导委员会,指南指导委员会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原则确立指南共识专家组成员、指南秘书处和指南专家顾问。2.指南选题:依据PICO(P:人群;I:干预措施;C:对比;O:结局指标)模式,确定指南范围、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本指南主要关注中成药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优势。通过两轮调查问卷获取临床专家的意见并使用专家共识法完成临床问题的确立和结局指标重要性排序。临床问题通过PICO进行解构,达成共识。结局指标分为关键结局(7-9分)、重要结局(4-6分)、不重要结局(1-3分),由指南小组组员进行打分并有效排序。3.中成药遴选:基于全面的数据库(《国家医保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等药品查询网站)检索和专家推荐意见进行中成药的筛选。4.证据获取与系统评价:制定高效准确的检索策略,运用网络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根据纳排标准,筛选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如果为质量较高的系统评价则直接利用,如果需要更新则在原研究基础上进行更新。如需进行新的系统评价,则严格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指导手册进行。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结局指标相同、数据类别相同的RCT研究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合中医药的特殊性,本指南充分考虑中医古典文献、中医教科书中推荐的中成药并将中医经典方药的汤剂文献也纳入到指南证据当中。5.证据质量分级:对于证据数量充足的中成药,采用GRADE方法对纳入的中成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体进行汇总和质量评价,制定证据总结表和从证据到决策的框架表。证据数量不足、无法进行Meta分析的中成药由秘书组制作共识意见表,通过德尔菲法进行问卷调查,形成基于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根据GRADE方法,专家应在充分考量5个降级因素(偏倚风险、间接性、异质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和3个升级因素(大效应量、剂量效应关系和负偏倚)基础上形成证据总结表,得出初步推荐意见。6.推荐意见形成与共识方法:指南共识小组成员基于当前最佳研究证据,考虑经济学因素、患者偏好和价值观、公平性、可及性等因素就形成推荐意见。对基于临床证据水平的推荐意见采取1次或多次的专家共识法,对于某些中医传统经典名方和根据名老中医验方化裁的中成药,采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1轮调查,形成推荐意见共识。研究结果:1.循证研究:共纳入10种中成药(循证证据支持:8种,专家共识推荐:2种),涉及研究文献69篇,包括13篇小青龙汤研究、32篇苏黄止咳胶囊、3篇玉屏风颗粒、2篇丹龙口服液相关、3篇平喘益气颗粒、喘可治注射液10篇、2篇固本咳喘胶囊、三拗片4篇,另有寒喘祖帕颗粒、止喘灵口服液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共识法纳入指南。2.指南推荐意见:(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遇寒受冷发作,咳嗽痰少或清稀泡沫痰,舌淡苔白(寒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推荐联合使用小青龙制剂(极低质量,强推荐);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咳嗽,咳痰较重(寒哮证)的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寒喘祖帕颗粒(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白清稀、神疲乏力,怕风怕冷(气虚寒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推荐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平喘益气颗粒(低质量,弱推荐)。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黄粘稠、烦热燥渴,舌红苔黄(热哮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推荐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中等质量,强推荐)。(2)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以喘息,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多,痰黄粘稠,舌红苔黄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咳嗽,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期患者,如胸闷、咳嗽较重,兼见痰多,色白或黄白相间,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止喘灵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胸闷,气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症状反复加重,怕风怕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肾虚挟痰证)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喘可治注射液(极低质量,弱推荐);间歇状态或轻度持续患者,如患者不耐受或不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考虑单独使用丹龙口服液、止喘灵口服液或喘可治注射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3)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以出汗多,怕风怕冷,气短乏力,体弱易感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玉屏风颗粒(极低质量,弱推荐);以气短乏力,咳痰,食少,面色萎黄,手脚发冷,腰腿酸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固本咳喘胶囊(低质量,弱推荐);(4)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咳嗽,阵发性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风咳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苏黄止咳胶囊(低质量,强推荐);以咳嗽声重,咳嗽有痰,痰白清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推荐联合使用三拗片(低质量,弱推荐)。3.指南质量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方面,本指南纳入的多数研究质量偏低,严重影响了研究结果的证据水平,因此本指南推荐意见的质量等级较低,只有1项B级(中等质量)、4项C级(低质量)和3项D级(极低质量)。指南方法学方面,基于AGREE-Ⅱ工具的指南评价显示本指南的得分较高,范围与目的得分为96.3%、参与人员为75.9%、制定的严谨性为93.1%、清晰性与可读性为90.5%、应用性为16.7%、编辑的独立性为100%,全面评估方面均为建议使用。研究结论: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本指南的制定,将中成药治疗哮喘从经验用药发展为“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推荐。经专家共识后得出以下推荐意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患者正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小青龙制剂(强推荐,极低质量)、寒喘祖帕颗粒(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气虚寒哮证患者推荐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平喘益气颗粒(弱推荐,低质量),热哮证患者推荐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中等质量,强推荐)。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推荐痰热壅肺证患者使用丹龙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胸闷咳嗽痰多患者使用止喘灵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肾虚挟痰证患者使用喘可治注射(极低质量,弱推荐),间歇状态或轻度持续患者,如患者不耐受或不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考虑单独使用以上中成药(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推荐表虚自汗证患者使用玉屏风散(弱推荐,极低质量)、脾肾气虚证患者使用固本咳喘胶囊(弱推荐,低质量)。咳嗽变异性哮喘,推荐风咳证患者使用苏黄止咳胶囊(强推荐,低质量)、咳嗽声重有痰患者使用三拗片(弱推荐,低质量)。本指南基于循证方法,严格遵循指南制定方法学,但局限于低质量的临床研究和有限的证据,本指南推荐意见证据质量较低,且依赖于间接证据和专家共识意见,因此本指南的推荐意见可靠性较低。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为中成药治疗哮喘提供有力的证据。
王雪珂[5](2021)在《咽喉反流相关性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咳嗽与反流相关,而反流的诊断因缺乏“金标准”常被漏诊、误诊,我院已开展24h Dx-p H监测,目的对咽喉反流相关性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为儿童慢性咳嗽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因慢性咳嗽就诊并住院于我院呼吸科进行24小时Dx-p H监测的80例疑诊咽喉反流(LPR)患儿的临床资料(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根据24小时Dx-p H监测的结果分为LPR阳性组及阴性组,探讨LPR阳性组患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特征。结果:(1)最终纳入80例疑诊LPR的慢性咳嗽患儿,有29例24h Dx-p H检测结果为阳性,LPR检出率为36.3%。(2)29例LPR患儿均为酸性反流,其中直立位反流19例(65.5%),卧位反流3例(10.3%),双体位反流7例(24.2%)。(3)咽喉反流性慢性咳嗽,以干咳为主,阳性组运动诱发比例高于阴性组(?2=6.851,P=0.009);阳性组湿疹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比例也明显高于阴性组(?2=4.579,P=0.032;?2=4.457,P=0.044)。(4)咽喉反流性慢性咳嗽中,食物过敏13例(44.83%),吸入过敏4例(13.79%),混合过敏7例(24.14%),其中阳性组食物过敏的比例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160,P=0.001);咽喉反流阳性组Fe NO值为9.0(6.5-11.5)ppb,较阴性组12.0(8.0-17.0)ppb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3,P=0.022)。结论:2岁以上儿童LPR的发生率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慢性咳嗽中较高,主要反流方式以站立位时酸性反流为主,与年龄增长、性别无关;在临床特征方面,以干咳为主,运动易诱发,在既往有湿疹史、反复呼吸系统感染史的患儿中发生率高;其过敏原类型以食物过敏为主,且Fe NO值无异常增高;积极治疗LPR可以改善咽喉反流性慢性咳嗽患儿的预后。
唐文祥[6](2021)在《规律雾化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规律雾化及未规律雾化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临床资料的差异,以说明规律雾化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伴有支原体感染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喘息程度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0至2019.09期间既往诊断支气管哮喘因MP感染住院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规律雾化治疗分为两组(治疗3个月以上),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有无哮喘急性发作、发作轻重程度、是否为重症肺炎、是否伴有低氧血症,是否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RP、总Ig E;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及肺部影像学有无实变、有无透过度不均改变的差异。结果: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哮喘患儿中规律雾化较未规律雾化的患儿,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伴有低氧血症的病例减少;规律雾化治疗的患儿急性发作次数较不规律雾化治疗的患儿明显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程度轻。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肺功能检查、Fe NO值检测及影像学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规律雾化可有效减轻哮喘急性发作的程度,减少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次数,降低MP感染后的病情严重程度。
李康[7](2020)在《LL-37缓解病毒dsRNA引起的肺糖皮质激素抵抗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糖皮质激素在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气道疾病及肺间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慢性气道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基石。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SV)、人鼻病毒 RNA(Human Rhinovirus,HRV)在内的呼吸道RNA病毒感染是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或发作的主要原因,更可导致机体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性下降,发生激素抵抗。据报道,约有5%-25%的难治性哮喘、大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间质疾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性不佳。RNA病毒感染引起的机体糖皮质激素抵抗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负担。抗菌肽LL-37是人类cathelicidin家族的唯一成员,其具有包括抗病毒活性在内的广泛抗微生物活性,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在慢阻肺模型小鼠中,LL-37可以促进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但目前对LL-37是否可缓解RNA病毒导致的糖皮质激素抵抗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对LL-37缓解dsRNA诱导的糖皮质激素抵抗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体外实验部分:本研究体外实验部分通过使用Ⅰ型(BEAS-2B)和Ⅱ型(A549)肺上皮细胞细胞系来评估LL-37对dsRNA诱导糖皮质激素抵抗的作用并探索其可能机制。研究使用Poly I:C模拟RNA病毒感染。1.通过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验证外源性LL-37是否可以进入肺上皮细胞。2.使用绿色荧光标记的LL-37和红色荧光标记的PolyI:C处理两种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验证LL-37可同dsRNA在细胞内结合;将LL-37和Poly I:C充分混合,通过RNA凝胶电泳验证LL-37可同dsRNA在细胞外结合。3.将细胞分别给予生理盐水、Dex、Dex+Poly I:C、Dex+PolyI:C+LL-37处理后提取细胞总蛋白,使用Western Blot探索LL-37对糖皮质激素诱导抗炎蛋白PLZF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磷酸化的影响。4.将细胞给予相应处理后(同步骤3),使用核质分离分别提取细胞质和细胞核,通过Western Blot探究LL-37对GR由细胞质向细胞核转移的影响。5.将细胞中转染2XGRE质粒,随后给予浓度梯度Dex处理,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lucocorticoid Respond Elements,GRE)激活,验证质粒转染效果并获得最佳地塞米松处理浓度。随后使用浓度梯度PolyI:C处理细胞,给予最佳浓度Dex处理后,检测GRE激活,证实PolyIC可抑制GRE激活,并获得最佳处理浓度。最后,分别在给予最佳浓度PolyI:C处理前、同时或后给予浓度梯度LL-37处理,随后给予最佳浓度Dex处理后,检测GRE激活,研究不同时间及不同浓度LL-37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的影响。6.将细胞给予相应处理后(同步骤3),提取细胞总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k、Akt通路磷酸化,评估LL-37对上述通路的影响。体内实验部分:本部分通过使用LL-37小鼠同源物mCRAMP在哮喘模型小鼠中进行体内验证。1.动物造模:将小鼠平均分为如下7组:健康对照组、哮喘组、哮喘+Bud组、PolyI:C组、PolyI:C+mCRAMP 预处理组、PolyI:C+mCRAMP 同时处理组、PolyI:C+mCRAMP后处理组,后5组均在哮喘造模后给予布地奈德处理。2.研究首先使用有创小鼠肺功能仪对健康对照组及哮喘组小鼠行肺功能激发实验,检测气道阻力变化,确认哮喘模型造模成功。3.将小鼠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肺组织及肺泡内炎症细胞浸润,评估哮喘小鼠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后的气道周围及肺泡内炎症。4.对小鼠行肺泡灌洗,提取肺泡灌洗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评估 BALF 中促炎细胞因子 KC(Keratinocyte-derived Cytokine)及抗病毒细胞因子 IFN-β(Interferon-β)的表达。5.提取新鲜肺组织总蛋白,使用Western Blot对Erk及Akt磷酸化进行检测,将LL-37在Erk及Akt通路中的作用进行体内验证。研究结果:体外实验:1.外源LL-37可穿过细胞膜进入肺上皮细胞中,这为其发挥作用提供可能。2.LL-37可以同dsRNA在细胞内或细胞外结合形成复合物。3.PolyⅠ:C可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PLZF表达(p<0.01),而同单独PolyⅠ:C处理相比,加入LL-37可增加糖皮质激素诱导PLZF表达(p<0.01)。4.PolyⅠ:C可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GRE激活(p<0.01),而无论在PolyⅠ:C处理前、同时或处理后加用LL-37处理均可促进GRE激活。5.Poly Ⅰ:C可抑制GR磷酸化及向细胞核转移(分别为p<0.01,p<0.005),而加入LL-37可增加GR磷酸化及核转移(分别为p<0.05,p<0.01)。6.LL-37可抑制Erk及Akt蛋白磷酸化(分别为p<0.05,p<0.01)。体内实验:1.小鼠乙酰胆碱激发实验显示,吸入浓度梯度的乙酰胆碱后,哮喘组小鼠较正常小鼠中心气道阻力Rn明显升高(p<0.05),证实哮喘造模成功。2.HE染色示Poly Ⅰ:C经气道给药后气道周围及肺泡内炎症浸润明显升高;而无论在给予PolyⅠ:C刺激前、同时、后给予mCRAMP治疗均可减少支气管血管周围和肺泡的炎症浸润。3.无论在给予Poly Ⅰ:C刺激前、同时、后给予CRAMP处理均可降低肺泡灌洗液中KC浓度(分别为p<0.01,p<0.05,p<0.001),但并不不能降低IFN-β表达;在感染早期给予mCARMP可增加IFN-β表达(p<0.001)。4.无论在给予Poly Ⅰ:C刺激前、同时、后加入CRAMP均可抑制dsRNA引起的 Erk1/2(分别为 p<0.05,p<0.005,p<0.01)和 Akt 通路激活(分别为 p<0.05,p<0.005,p<0.001),下调Erk和Akt磷酸化,这同细胞实验结果一致。研究结论:1.LL-37可以通过促进PLZF表达、GRE激活、GR磷酸化及向细胞核转移缓解dsRNA引起的糖皮质激素抵抗。2.LL-37缓解dsRNA引起的糖皮质激素抵抗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同dsRNA结合,下调Erk及Akt通路。3.气道给予Poly Ⅰ:C处理后,糖皮质激素不能抑制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因子分泌发生激素抵抗,加用LL-37小鼠同源物mCRAMP可缓解哮喘模型小鼠激素抵抗。4.哮喘动物模型证实LL-37缓解dsRNA引起的糖皮质激素抵抗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Erk及Akt通路。提示LL-37在慢性炎性肺疾病病毒感染治疗中或可发挥重要作用。
吴燕萍[8](2020)在《靶向嗜酸性粒细胞铁死亡保护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支气管哮喘(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是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一类特异性免疫细胞,也被认为是引起哮喘炎症最为关键的效应细胞之一。在正常生理状态下,Eos的平均生存周期约为2-5天,随后会出现自发性凋亡;而在哮喘炎性部位,因受局部炎症微环境存在的促存活因子影响,Eos生存周期显着延长。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延迟是引起Eos在炎性部位大量聚集的关键机制,这将阻碍哮喘炎症的消退以及组织内稳态的恢复。因此,靶向诱导Eos死亡将有利于哮喘炎症的控制。本研究团队也首次发现利用凋亡抑制蛋白Bcl-2抑制剂诱导Eos凋亡能有效缓解哮喘气道炎症(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7)。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非凋亡性细胞死亡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细胞内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物堆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铁死亡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铁死亡与哮喘之间的关系目前仍不明确。研究显示Eos中的铁离子水平较其他炎症细胞高,结合既往研究发现细胞内铁超载易导致脂质过氧化水平增加从而促发细胞铁死亡,提示Eos中高铁含量贮备可能使其对铁死亡的刺激相对更加敏感。因此,本研究将探讨铁死亡与Eos二者之间的潜在联系,并进一步研究铁死亡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目的:研究铁死亡诱导剂是否能通过靶向诱导Eos铁死亡缓解哮喘气道炎症,并明确其与糖皮质激素是否存在协同调控作用。方法:为检测铁死亡诱导剂体外干预是否能诱导Eos死亡,我们首先分离纯化了哮喘患者与非哮喘患者外周血Eos,以及小鼠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Eos体外培养,分别给予铁死亡诱导剂进行干预,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os存活情况。其次,为明确铁死亡诱导剂介导Eos死亡的具体方式,我们通过透射电镜直接观察Eos死亡后出现的形态学改变,并联合利用细胞凋亡、坏死、自噬及铁死亡相关的小分子抑制剂预处理细胞,分析各类小分子抑制剂对Eos死亡的调控作用。再者,利用C11-BODIPY、CM-H2DCFDA和Mito SOX分别指示铁死亡诱导剂干预Eos后细胞内脂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细胞质ROS和线粒体ROS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应用特异性抗氧化剂检测不同类型ROS在Eos铁死亡中的关键调控作用,最终明确介导细胞死亡的致死ROS类型。最后,为检测铁死亡诱导剂体内应用是否能通过诱导Eos铁死亡有效缓解哮喘气道炎症,我们构建了经典的哮喘小鼠动物模型,腹腔注射铁死亡诱导剂后收集小鼠BALF及肺组织标本,通过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评估铁死亡诱导剂给药后小鼠肺部炎症水平以及BALF Eos的存活情况。此外,我们还进一步将铁死亡诱导剂与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S)体内体外进行联合干预,检测铁死亡诱导剂与激素联合应用在诱导Eos死亡以及缓解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是否存在协同调控作用。结果:本研究发现铁死亡诱导剂体外干预能显着诱导人和小鼠Eos死亡,且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通过进一步探讨具体的细胞死亡形式,我们发现铁死亡诱导剂通过非经典途径诱导Eos发生铁死亡:一方面,从细胞形态学角度分析,铁死亡诱导剂干预Eos后细胞出现的形态改变基本符合铁死亡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并且是一种铁依赖的细胞死亡过程;但另一方面,有别于经典铁死亡通路的是,铁死亡诱导剂干预后细胞内脂质ROS的累积并不是导致Eos死亡的致死原因,通过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细胞质ROS才是促发Eos死亡的关键因素。我们通过构建哮喘小鼠动物模型,发现铁死亡诱导剂体内应用能通过诱导Eos铁死亡有效缓解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更为重要的是,研究结果还显示铁死亡诱导剂与DXMS联合应用体外能协同诱导Eos死亡,体内能协同抑制哮喘气道炎症,大大减少激素用量。结论:铁死亡诱导剂能通过介导Eos发生非经典铁死亡有效缓解哮喘气道炎症,这为哮喘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思路;此外,铁死亡诱导剂与激素的协同治疗作用更是为临床激素耐受或者激素抵抗的难治性哮喘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丛立,曾云,陈丽萍,邬超[9](2019)在《难治性哮喘不同表型的临床特征与外周血细胞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与分析难治性哮喘不同表型的临床特征与外周血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难治性哮喘(88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按照不同的气道炎症表型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及寡细胞型。比较不同气道炎症表型患者肺功能指标、外周血计数。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寡细胞型患者FEV1、FEV1/FVC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型,FeNo明显低于中性粒细胞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嗜酸性粒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患者中性粒细胞明显低于中性粒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寡细胞型患者中性粒细胞明显低于中性粒细胞型,淋巴细胞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难治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有4种,中性粒细胞型患者肺功能较差,外周血细胞中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水平进行判断在评估哮喘炎症表型方面具有相关性。
吴文霞[10](2019)在《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再次治疗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再次治疗的方法和疗效,为慢性鼻窦炎的预后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病例资料回顾性研究。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住院行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成人患者(18-65岁)195例。将所有患者分为初次手术组和再/多次手术组,初次手术组是指首次进行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共124例;再/多次手术组指已经行1次或以上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共71例。分别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是否伴鼻息肉)、病变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随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VAS评分及主诉症状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再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同时对再/多次手术组的客观病情、再次个性化治疗及疗效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VAS评分、哮喘、过敏性鼻炎、病变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临床分型、嗅觉减退及喷嚏等8项因素在再/多次手术组与初次手术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哮喘、过敏性鼻炎、病变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临床分型及嗅觉减退与术后复发明显相关(OR>3)。前期手术病灶的残留也与慢性鼻窦炎术后复发相关,经过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后,其随访1年的总有效率91.5%。结论:哮喘、过敏性鼻炎、病变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临床分型、嗅觉减退是慢性鼻窦炎术后复发主要的相关因素,同时前期手术病灶的残留也是导致复发的重要因素。经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后,能够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二、哮喘难治另有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哮喘难治另有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血细胞相关变化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临床资料的收集 |
2.3 数据入选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血细胞常规分析 |
2.6 肺功能的测定 |
2.7 分组比较方法 |
2.8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血常规NEU、EOS、LYM计数的比较 |
3.2 血常规NLR、ELR、LMR之间的比较 |
3.3 NLR、ELR、LMR的 ROC曲线评价哮喘预判价值的分析 |
3.4 NLR、ELR、LMR的 ROC曲线评价预判重症哮喘价值的分析 |
3.5 哮喘组NEU、EOS、LYM、NLR、ELR、LMR与FEV1之间相关性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性粒细胞与哮喘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中医用药规律及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激素依赖型哮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激素依赖型哮喘概述 |
2 激素依赖性哮喘、激素抵抗性哮喘、难治性哮喘之间的关系 |
3 激素依赖性哮喘的诱因 |
4 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特征 |
5 鉴别诊断 |
6 激素依赖性哮喘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激素依赖性哮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2.1 分期辨证论治 |
2.2 脏腑辨证论治 |
2.3 分型辨治 |
2.4 专方专治 |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6 其他治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三步序贯法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概况 |
1 三步序贯法理论的产生及内涵 |
2 三步序贯法治疗SDA的理法方药 |
3 三步序贯法临床应用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的中药用药规律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1 基本信息统计 |
2 总体方药信息统计 |
3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分析 |
第四节 讨论 |
1 哮病概述 |
2 SDA的中医证治机理 |
3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4 从肝论治治疗哮病 |
5 加减乌梅丸方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加减乌梅丸方治疗SDA的作用机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
1 加减乌梅丸方有效活性成分 |
2 筛选加减乌梅丸方与SDA的共同作用靶点 |
3 关键化学成分-共同靶点网络构建 |
4 PPI网络构建 |
5 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
6 分子对接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1 加减乌梅丸方有效活性成分 |
2 加减乌梅丸方-SDA靶点预测 |
3 加减乌梅丸方中活性成分与SDA基因网络构建 |
4 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
5 GO功能富集分析 |
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7 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
8 分子对接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SDA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的初探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激素依赖型哮喘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方案构建 |
3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4 统计学分析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1 专家积极程度与权威程度 |
2 专家协调程度 |
3 专家咨询建议 |
4 问卷调查评分结果 |
5 构建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 |
第四节 讨论 |
1 拟定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 |
2 拟定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3 拟定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的依据及指导意义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近20年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述评 |
一、前言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方法 |
四、技术路线 |
五、文献综述结果与结论 |
六、文献质量评估结果与结论 |
七、讨论 |
八、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我国中成药发展历程与临床应用分析 |
一、前言 |
二、中成药的概念 |
三、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
四、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 |
五、中成药常见剂型与制备 |
六、中成药临床应用现状——以连花清瘟胶襄为例 |
七、中成药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
八、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 |
一、前言 |
二、研究方法 |
1. 临床问题 |
2. 中成药遴选 |
3. 文献检索 |
4. 纳排标准与资料提取 |
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6. 证据综合分析 |
7. 证据体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 |
8. 推荐意见形成 |
三、结果 |
1. 研究概述 |
2. 推荐意见及其证据描述 |
2.1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
2.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 |
2.3 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 |
2.4 咳嗽变异性哮喘 |
4. 指南质量评价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课题组 |
附录2:临床问题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临床问题调查问卷 |
附录3 常用产品使用临床情况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临床应用指南》常用产品临床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4 慢性持续续期中成药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拟通过专家共识法新增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成药的调查问卷 |
附录5 新增中成药及修改意见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拟通过专家共识法新增中成药品种及修改推荐意见调查问卷 |
附录6 中成药筛选目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咽喉反流相关性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剔除标准 |
2.2 方法 |
2.2.1 24小时咽喉部pH监测 |
2.2.2 分组 |
2.2.3 资料收集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
3.2 咽喉反流检出率及反流特点 |
3.3 咽喉反流性慢性咳嗽患儿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
3.4 咽喉反流性慢性咳嗽患儿的一般临床特征 |
3.5 咽喉反流性慢性咳嗽与过敏 |
3.6 出院后随访及疗效评价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咽喉反流与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规律雾化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定义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差异 |
3.2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 |
3.2.1 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 |
3.2.2 两组患儿确诊支气管哮喘至住院时急性发作频次的差异 |
3.2.3 两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程度的差异 |
3.3 两组患儿肺功能及影像学资料的差异 |
3.3.1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的差异 |
3.3.2 两组患儿影像学差异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LL-37缓解病毒dsRNA引起的肺糖皮质激素抵抗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图形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LL-37缓解dsRNA引起的肺上皮细胞激素抵抗及机制研究 |
1.1 前言 |
1.1.1 LL-37结构及分子学特征 |
1.1.2 LL-37具有抗病毒等广泛抗微生物活性 |
1.1.3 LL-37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
1.1.4 LL-37对内源或外源DNA或RNA的免疫调控作用 |
1.1.5 病毒感染与糖皮质激素抵抗 |
1.2 材料及方法 |
1.2.1 细胞 |
1.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1.2.3 实验试剂 |
1.2.4 实验试剂配置 |
1.2.5 实验方法 |
1.2.5.1 证实外源LL-37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BEAS-2B及A549细胞质中 |
1.2.5.2 证实外源性LL-37可以同dsRNA相结合 |
1.2.5.3 LL-37改善dsRNA损伤的糖皮质激素诱导抗炎蛋白PLZF合成 |
1.2.5.4 LL-37改善dsRNA损伤的糖皮质激素诱导糖皮质反应原件(GRE)激活 |
1.2.5.5 LL-37促进dsRNA抑制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核转移 |
1.2.5.6 LL-37可抑制dsRNA引起的Erk1/2及Akt通路激活 |
1.2.6 统计分析 |
1.3 实验结果 |
1.3.1 合成LL-37可进入A549细胞及BEAS-2B细胞质中 |
1.3.2 在细胞内及细胞外LL-37均可同dsRNA相结合形成复合物 |
1.3.3 LL-37可以提高dsRNA损伤的糖皮质激素诱导抗炎蛋白PLZF表达 |
1.3.4 LL-37可以促进被dsRNA抑制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原件激活 |
1.3.4.1 地塞米松可激活糖皮质反应原件,其程度同地塞米松浓度相关 |
1.3.4.2 dsRNA可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GRE激活 |
1.3.4.3 LL-37可促进被dsRNA抑制的GRE激活,以后给药效果最为明显 |
1.3.5 LL-37可增加GR磷酸化促进GR核转移,改善dsRNA导致的糖皮质激素抵抗 |
1.3.6 LL-37可下调dsRNA引起的Erk及Akt通路激活 |
1.4 讨论 |
1.5 实验结论 |
第二部分 LL-37缓解dsRNA引起的哮喘小鼠激素抵抗 |
2.1 前言 |
2.1.1 哮喘激素抵抗是哮喘难治的原因 |
2.1.2 合并病毒感染是哮喘发生激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 |
2.1.3 LL-37增强增强病毒感染时机体抗病毒作用,并改善病毒感染导致的肺上皮细胞激素抵抗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实验动物 |
2.2.2 饲养条件 |
2.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
2.2.4 实验试剂 |
2.2.5 实验试剂配置 |
2.2.6 实验方法 |
2.2.6.1 动物分组与造模 |
2.2.6.2 肺功能检测 |
2.2.6.3 动物处理及标本收集 |
2.2.6.4 石蜡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 |
2.2.6.5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
2.2.6.6 小鼠肺总蛋白提取检测 |
2.2.7 统计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小鼠存活状况并验证哮喘模型造模成功 |
2.3.2 mCRAMP可缓解dsRNA引起的小鼠气道周围炎症反应 |
2.3.3 mCRAMP可减少肺泡灌洗液中KC促炎细胞因子分泌,而不影响IFN-β抗病毒细胞因子分泌 |
2.3.4 mCRAMP可以下调dsRNA诱导的小鼠肺Erk1/2及Akt通路的激活 |
2.4 讨论 |
2.5 实验结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LL-37在肺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 |
个人信息 |
就读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8)靶向嗜酸性粒细胞铁死亡保护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耗材 |
2.4 实验试剂 |
2.5 实验试剂配制方法 |
2.6 实验方法 |
2.6.1 细胞系培养 |
2.6.2 人外周血标本采集与处理 |
2.6.3 哮喘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干预 |
2.6.4 动物模型的处理及标本收集 |
2.6.5 哮喘小鼠BALF Eos分离及体外培养 |
2.6.6 小鼠外周血Eos分离提纯(NJ.1638小鼠) |
2.6.7 流式细胞术 |
2.6.8 细胞ROS检测 |
2.6.9 透射电镜 |
2.6.10 细胞铁离子检测 |
2.6.11 细胞总谷胱甘肽含量检测 |
2.6.12 CCK-8检测细胞活性 |
2.6.13 Western blot |
2.6.14 肺组织总RNA提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
2.6.15 基因鉴定 |
2.6.16 统计学分析 |
3.实验结果 |
3.1 铁死亡诱导剂体外干预能显着诱导人外周血EOS死亡 |
3.2 铁死亡诱导剂体外干预能显着诱导小鼠外周血及BALF EOS死亡 |
3.3 铁死亡诱导剂通过非经典途径介导EOS铁死亡 |
3.4 细胞质ROS是介导EOS铁死亡的关键因素 |
3.5 铁死亡诱导剂通过不同机制诱导EOS铁死亡,且具有协同调控作用 |
3.6 体内应用铁死亡诱导剂能有效缓解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
3.7 铁死亡诱导剂能通过诱导肺内EOS铁死亡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
3.8 铁死亡诱导剂与GCS体外联合干预可协同诱导EOS死亡 |
3.9 铁死亡诱导剂与GCS体内联合干预可协同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9)难治性哮喘不同表型的临床特征与外周血细胞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方法 |
1.3.2 肺功能指标检查 |
1.3.3外周血细胞计数测量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气道炎症表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不同气道炎症表型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
2.3 不同气道炎症表型患者外周血计数比较 |
3 讨论 |
(10)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再次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资料 |
2.1.2 纳入、排除及诊断标准 |
2.2 分析的相关因素 |
2.3 鼻窦CT平扫 |
2.4 再/多次手术组再次治疗方案 |
2.4.1 手术方式 |
2.4.2 围手术期治疗 |
2.4.3 术后鼻内镜检查及处理 |
2.4.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资料收集方法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相关因素分析 |
3.2.1 性别 |
3.2.2 年龄 |
3.2.3 临床分型 |
3.2.4 是否合并AR |
3.2.5 是否合并哮喘 |
3.2.6 外周血Eos计数及百分比 |
3.2.7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 |
3.2.8 外周血ELR、BLR、NLR |
3.2.9 病变组织中Eos浸润 |
3.2.10 VAS评分 |
3.2.11 主诉症状 |
3.2.12 客观病情评估(再/多次手术组) |
3.3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
3.4 复发的再次多因素分析 |
3.5 再/多次手术组再次治疗的疗效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难治性鼻窦炎相关病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哮喘难治另有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血细胞相关变化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关系的研究[D]. 汤淑清. 南昌大学, 2021(02)
- [2]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的免疫治疗进展[J]. 周佩,李吉平.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3)
- [3]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中医用药规律及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初探[D]. 孙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王建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咽喉反流相关性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征研究[D]. 王雪珂.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6]规律雾化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D]. 唐文祥.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7]LL-37缓解病毒dsRNA引起的肺糖皮质激素抵抗及其机制研究[D]. 李康.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8]靶向嗜酸性粒细胞铁死亡保护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吴燕萍. 浙江大学, 2020(01)
- [9]难治性哮喘不同表型的临床特征与外周血细胞的关系[J]. 丛立,曾云,陈丽萍,邬超. 中国医药导报, 2019(29)
- [10]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再次治疗的疗效分析[D]. 吴文霞. 南昌大学, 2019(01)
标签:哮喘论文; 变异性哮喘的症状论文; 变异性哮喘论文; 哮喘最佳治疗方法论文; 支气管哮喘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