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整体化护理流于形式的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洁,刘秋生,李礼安,肖良成,曾晓静[1](2021)在《加强围手术期术前讨论质控的做法与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针对术前讨论制度执行情况常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方法对200份手术病历按照《病历书写规范》以及该院的《终末病历评分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讨论记录存在很多问题,与术前讨论存在形式化、医师书写病历不规范、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指导作用不强等有关。结论从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保障手术安全;加强培训,规范病历书写;完善病历质量评分标准;强化环节质控,确保内涵质量;落实终末质量检查,提高整体质量等进行改进,提高术前讨论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杨艳[2](2020)在《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肿瘤护理为例》文中认为背景医学回归人文是时代发展趋势,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是时代所迫,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方式难以解决医护人员人文关怀品质的内化,难以激发真正从心底滋生对患者爱与关怀的职业精神,也难以让医护人员有具体举措真正进入患者世界,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医学和护理的叙事转向为解决医学人文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让护患双方在互动中建立信任、和谐的关系,在故事中彼此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寻找生活的意义,获得心理成长,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改善了患者结局指标。近年来,叙事护理渐渐成为关注热点,但属于起步阶段,尤其临床叙事护理开展较少,尚在探索之中,缺乏科学、规范、系统及具有指导性的实践框架。目的从护士和患者角度了解和分析临床人文关怀实践的现状以及对叙事护理的认知和需求;分析国内叙事护理临床实践的问题;构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与实施方案;实施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并不断修正;探讨该模式实施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研究共分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计划、实施计划、评价结果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医学人文从理论到实践落地的困难,而叙事护理作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新方法在临床应用却缺乏科学、规范、系统的指导而质量效果不佳。第二阶段,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了解临床的人文护理实践现象以及对叙事护理的认知和需求;分析国内叙事护理临床实践的问题;第三阶段,研究者应用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专家会议构建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并通过小组头脑风暴构建实践方案;第四阶段,研究选择医院的肿瘤科与乳腺肿瘤外科实施叙事护理方案,运行中通过观察法、质性访谈法收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的反思共同进行模式与方案的修正;第五阶段,研究通过对叙事护理实践者、护理管理者、患者多角度的访谈,评价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对她们的作用和影响,并为今后更为广泛、深入的实践提出参考建议。在该行动中,采用院校结合方式,学校专家团队将前期研究成果(叙事护理课程)应用于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理论培训,为行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行动的参与者包含了临床护士、护士长、护理管理专家和研究者本人。采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专家会议法。结果研究一,在临床人文关怀现状的调查中发现肿瘤患者饱受身心的折磨,亟待护士关怀。护士观察到的患者叙事行为和患者自认为的叙事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表明患者潜意识有需求,并且在叙事之后有情绪释放后的一种轻松的体验,但从主观上认为,疾病之外许多内心的想法,家庭困扰等叙事是一件相对私密的事情,不适合告诉其他人,或者认为这些并非是护理人员职责范畴内的工作,因此往往压抑在心中。从护士的角度发现护士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但缺乏能走进患者心灵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受限于人力资源、工作负荷等问题带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的问题。在对国内文献研究中可见,叙事护理临床实施主要为叙事医学在护理中的应用,且实施零散、缺乏科学、系统、规范的理论依据,可供他人借鉴的具体内容较少,而“叙事护理”作为从叙事医学理论中派生而来的新概念尚未应用于临床。研究二,通过理论研究、文献研究和专家会议法,构建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通过理论研究,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分为哲学基础层、方法层、操作层、技术层。该模式的哲学基础层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社会建构论和医学人类学理论。在该哲学思想支撑下,叙事护理注重的是“关系”;护患双方运用“语言”、“故事”来认知、理解、建构外部世界以及洞悉自己的内心世界;护士与患者在共同面对疾苦时通过见证、解构、理解、共情、尊重、重构等方式与患者构建生命的意义。方法层的理论基础为叙事医学理论,其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提供了叙事能力培养、叙事活动类型设计的依据。操作层是基于叙事护理学理论下的叙事护理实践流程,为护士实施叙事护理提供了操作的步骤。技术层是在叙事治疗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外化、解构、技术文件、重构等。这些技术的理念和思想可为护理人员借鉴,但要具体实施叙事治疗则需经过心理学专业培训或认证。通过文献研究,借鉴了爱尔兰学者Buckley针对老年护理院叙事实践研究形成的叙事实践框架,纳入了“故事”、“先决条件”、“照护环境”、“照护过程”、“护理的叙事方面”等元素,经过整合、摒弃和调整形成了本研究的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框架。最后通过专家会议论证,对叙事护理过程进一步修订,将叙事护理过程中的要点归类与分层,形成态度方面、基本技术和专业技术三个类别。研究三,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实施成果:本行动研究经过两轮行动循环,开展了33学时叙事护理培训,举办了17次叙事护理能力培养的活动,改善了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匮乏,叙事能力不足,人文关怀流于形式的问题,营造了叙事护理环境与氛围,设计了“阅读人生”、“书写人生”、“故事分享”等叙事活动、建设了“心灵病房”叙事平台等,在此过程中,138名患者参与到自由写作和疾病故事写作。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实施丰富了临床人文护理实践的形式,让护士更自觉自愿、更有自信地走进患者世界,为其提供充满温情的护理,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度和满意度。与此同时,叙事护理改变了护士的态度与行为,提高了护士的职业认同。结论:构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能有效地为护士践行人文关怀开辟了新的路径和方法。倾听患者故事丰富了护士对疾病、生命世界的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理解,从而尊重患者,给予安慰与鼓励,信心与支持,提供了直击患者心灵、有温度、有灵性的护理。患者在接受叙事护理后尊重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乃至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内心充满感激和信任,护患关系的良好互动使护士的职业成就感也得到了满足,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精神,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创新了人文护理实践方法,解决了医学人文“空壳化”“漂浮化”困境,丰富了护理学知识体系,临床人文护理的方法与技术。
杨琳琳[3](2019)在《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现阶段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的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初步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体现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特点的培训方案,探讨培训方案的各个要素,以协助护理硕士研究生从学生向临床护士的自然过渡,为全国开展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培训提供参考。方法1.文献回顾以new nurse/newly recruited nurse/new graduation nurse postgraduate/master training/cultivate competency/competency theory及新护士/新入职护士/新毕业护士,硕士/研究生,培训/规范化培训/规培,胜任力/胜任力理论等为检索词,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进行检索,搜集文献并进行详细分析,筛选与本研究相关的要素。2.半结构访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9名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管理者、4名临床带教老师及6名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作为访谈对象,通过半结构访谈了解现阶段各三级甲等医院中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的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以扩充条目池。3.德尔菲专家咨询根据文献回顾及半结构访谈结果初步拟定咨询问卷,从全国选取30名本研究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并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最终确定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4.统计学方法咨询专家的一般资料采用频数(率)、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学描述;研究的可靠性指标采用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协调系数表示;指标的重要程度采用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表示。结果1.文献回顾根据研究目的进行文献检索并筛选,剔除重复、仅有摘要、与本研究不符的文献,最终纳入84篇,经课题组讨论,得出预培训方案相关的要素,如:专业素养、科研素养、整体化护理、抢救与应急、科研设计等共13个要素。2.半结构访谈根据访谈录音及现场记录进行资料整理,反复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按照不同访谈对象将访谈结果分为两部分:(1)护理管理者对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培训现状的态度及期望;(2)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护理管理者对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现状的态度及期望整理后主题为:(1)培训方案不科学、不规范;(2)加强技能操作培训力度;(3)强化综合能力培养意识;(4)重视职业素养培训。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主题为:(1)临床工作流程、制度相关知识的培训需求;(2)综合能力的培训需求;(3)多样化培训方式的培训需求;(4)合理考核的需求。根据半结构访谈结果扩充条目池。3.德尔菲专家咨询来自广东、山东、重庆、湖北、江苏等12个省市的27位专家最终完成了两轮咨询,积极系数分别为90%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8,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58及0.268(P﹤0.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最终形成的培训方案包括五部分内容,分别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操作技能、考核评价,共149个条目。结论本研究初步构建了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专家积极性及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趋于一致。该方案以胜任力为理论基础,关注护理岗位需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各医疗单位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进行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本研究仍需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冉希[4](2015)在《案例教学结合真实性评价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护理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为指导,研究案例教学结合真实性评价的教学干预策略,应用到妇产科护理本科教学中,探讨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重庆医科大学2010级、2011级护理本科生947人为研究对象,2011级护理本科生556人为实验组,2010级护理本科生391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新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结合真实性评价),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成绩,比较两组学生、同行及督导专家对妇产科护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教结果,调查实验组对新教学方式的态度和看法。结果:1.实验组平时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学生、同行及督导专家对妇产科护理教师的实验课课堂教学质量评教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学生对案例教学结合真实性评价的态度和看法总体反馈好。结论:案例教学结合真实性评价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护生核心能力培养,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提高,促进了“教、学、评”的结合和共赢,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李玉莲[5](2014)在《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构建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并确定其权重;了解目前从事介入护理工作的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能力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介入专科护士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课题共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者通过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初步构建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模型。采用Delphi法于2013年2月-4月选择湖南省18名介入护理或护理管理专家对指标模型进行两轮咨询,正式构建出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并确定权重系数。通过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对专家咨询的可信度和代表性进行了检验。第二部分针对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中的理论知识能力部分设计出评价工具进行临床调查。研究者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初步建立介入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大纲,然后采用Delphi法对大纲内容进行咨询审定,在此基础上依据命题原则自行设计调查试卷,采用方便抽样法,以闭卷笔试形式于2013年6月~12月调查湖南省120名从事介入护理工作护士,了解其理论知识能力掌握现状、培养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算术均数、标准差和中位数等进行统计描述,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用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用χ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结果1.指标的构建:构建出的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包括7项一级指标:理论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临床护理管理能力、科研学习能力、指导能力,23项二级指标和56项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88.89%;专家咨询权威系数为0.90,判断系数0.92,熟悉程度0.88,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57、0.401、0.436,卡方检验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各级评价指标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较高。2.试卷调查分析:采用专家咨询法审定介入专科理论知识掌握大纲。专家咨询权威系数0.89,判断系数0.89,熟悉程度0.89,均>0.7,显示本次咨询结果的可信度较高。通过预调查35名从事介入护理工作护士,计算得出试卷难度系数为0.65,各部分试题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69、0.81、0.50、0.58、0.69,均>0.4,难度系数为好;试卷的区分度为0.36,各部分试题的区分度分别为0.36、0.28、0.40、0.37、0.39,均>0.20,区分度较好;信度系数为0.826,>0.70,显示结果可靠。各项数据指标显示试题质量较好,可作为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中理论知识能力掌握评价的工具。本次共调查120名护士,其中获介入专科护士证组45(37.5%)名,未获证护士组75(62.5%)名。调查对象平均总得分为72.09±10.72分,其中获证护士组总分不及格人数为3(6.67%)人,及格人数为42(93.33%)人,平均总得分为74.76±9.78分;未获证护士组总分不及格人数为18(24.0%)人,及格人数为57(76.0%)人,平均总得分为69.41±11.65分。获证护士组平均总得分高于未获证护士组,总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证护士组在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解剖学知识、放射学知识的得分均高于未获证护士护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伦理学知识和第五部分心理学知识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证护士平时参加培训以1-3天短期、不定期培训形式为主,主要为在职培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所学知识主要以介入治疗及护理相关知识、解剖学知识、放射学知识为主。获证护士组得分情况单因素分析中,职称、学历对部分知识得分情况有影响,而专科工作时间及接受培训次数则对得分基本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共包括7项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和56项三级指标,此评价指标可信度较高。2.目前从事介入护理工作护士培训时间较短,次数较少,培训内容与方式不够全。建议强化专科护士培训,促进专科护士发展。
刘伟[6](2011)在《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系统总结分析护理教育等相关状况的基础上,探寻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方法:文献挖掘;比较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规律趋势;通过对11所中医药院校802份调查问卷以及6所院校中医护理相关教学计划的分析,认为应围绕四年制本科主流层次,构建特色突出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结论:提出了六位一体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从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保障体系建设、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新的观点,为构建新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策略支撑。
马习鹏[7](2011)在《手术室护士术前术后访视内容及方法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术前术后访视是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护理向纵深发展的标志。卫生部2008年颁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明确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对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有规范的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制度与程序"。目前我院手术室护士常规访视内容是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向患者宣教手术室环境、手术前的准备(禁食、禁水、义齿、耳环、戒指)等,其中
胡星澜[8](2010)在《三级护理查房现状分析与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娟[9](2009)在《影响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因素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影响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分析总结影响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因素。结果影响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因素主要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不够、护理职业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奖惩制度不明确和病房护理人员短缺等。结论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敬业精神;改革分配制度,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和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对确保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孙丽平,王线平[10](2009)在《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原因及对策》文中认为健康教育是整体化护理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手段。对患者进行评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促使患者自愿的接受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社会功能及人际交往的恢复,现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如下:原因:1病人因素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往往对疾病不能够正确认识,不愿配合治疗和护理,给护士实施健康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开展整体化护理流于形式的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展整体化护理流于形式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加强围手术期术前讨论质控的做法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 |
2 质控实践 |
2.1 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保障手术安全 |
2.2 加强培训,规范病历书写 |
2.3 完善病历质量评分标准 |
2.3.1病案首页 |
2.3.2 病程记录 |
2.3.3 术前讨论记录 |
2.4 强化环节质控,确保内涵质量 |
2.5 落实终末质量检查,提高整体质量 |
3 成效 |
4 体会 |
4.1 规范术前讨论记录管理 |
4.2 鼓励护理人员参与术前讨论 |
4.3 强调急诊手术也需要术前讨论 |
4.4 明确术前讨论范围 |
(2)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肿瘤护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研究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与设计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内容 |
四、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 |
五、收集资料的方法 |
六、分析资料的方法 |
七、伦理问题 |
八、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问题的确认 |
一、文献研究 |
二、临床情景调查与分析 |
三、总结 |
第四部分 构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解决问题之道 |
一、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原则 |
二、叙事护理实践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
三、叙事护理实践模式临床实施的策略研究 |
四、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初步形成 |
第五部分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临床应用 |
一、成立行动小组 |
二、制定行动计划 |
三、第一轮行动过程(2016年4月~12月) |
四、第一轮行动的观察与反思 |
五、第二轮行动过程(2017年1月~7月) |
六、第二轮行动观察与反思 |
第六部分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
一、制定效果评价方案 |
二、实施结果分析 |
三、研究结论 |
第七部分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行动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
一、构建成果 |
二、开展叙事护理的关键因素分析 |
三、提升叙事护理效果的策略与方法 |
四、厘清不同方式的区别 |
五、研究的创新性 |
六、研究的局限性 |
七、研究成果的展望 |
附录 |
附录一 伦理批件 |
附录二 叙事护理实践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
知情同意书(护士) |
知情同意书(患者) |
附录三 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 |
附录四 叙事护理实践入院宣传资料 |
附录五 “心灵病房”叙事平台中的患者故事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一、发表论文情况 |
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三、所获荣誉和奖励 |
致谢 |
(3)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文献回顾结果 |
2 半结构访谈结果 |
3 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
4 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4)案例教学结合真实性评价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基本概念 |
1.2 研究背景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本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及研究对象 |
2.2 研究过程及方法 |
2.3 技术路线 |
2.4 资料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师生访谈反馈结果 |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成绩比较 |
3.3 妇产科护理教师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教结果比较 |
3.4 实验组对教学改革的态度和看法 |
第四章 讨论 |
4.1 师生访谈结果分析 |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成绩情况分析 |
4.3 学生、同行及督导专家对妇产科护理教师的评教结果 |
4.4 实验组对教学改革的反馈情况分析 |
4.5 课题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5)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步骤与方法 |
5. 统计学方法 |
第一部分 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
1. 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 |
2. 评价指标的建立 |
3. 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湖南省从事介入护理工作护士专业理论知识能力掌握情况调查分析 |
1. 介入专科护士专业理论知识试题的设计 |
2. 试卷与试题的质量分析 |
3. 理论知识能力掌握情况调查分析 |
4. 讨论 |
结论 |
1. 结论 |
2. 研究局限性 |
3. 改进设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成果目录 |
致谢 |
(6)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古近代中国护理思想及教育研究 |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 |
一、中医护理学溯源 |
二、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
三、中医护理学在中医学的地位与作用 |
四、中医护理教育与中医教育 |
第二节 中国传统护理思想研究 |
一、"医乃仁术"的护理道德观 |
二、"未病先治"的预防护理观 |
三、"天人合一"的整体护理观 |
四、"相因相宜"的辨证护理观 |
五、"形神共养"的情志护理观 |
六、"阴阳中和"的和谐护理观 |
第三节 中国古代护理教育探析 |
一、先秦中医护理教育 |
二、师承式中医护理教育 |
三、官办式中医护理教育 |
第四节 近代护理教育探寻 |
一、中国近代护理事业的发展 |
二、中国近代护理教育的发展 |
三、近代护理教育的特征 |
第二章 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
第一节 中外护理教育模式的比较 |
一、培养层次比较 |
二、培养目标比较 |
三、课程体系比较 |
四、教学方法比较 |
五、教育评价比较 |
六、思考与对策 |
第二节 国内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
一、国内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
二、国内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
三、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
第三节 构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为适应医学模式的变革发展规律 |
二、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保持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的重要途径 |
三、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成为推动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
第三章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
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质量控制 |
四、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二、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中医护理课程设置现状的文献分析结果 |
讨论 |
一、问卷调查部分 |
二、文献分析部分 |
第四章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 |
第一节 模式构建相关概念界定 |
一、培养模式 |
二、培养目标 |
三、课程设置 |
四、课程结构 |
五、课程内容 |
六、实践教学 |
七、教育评价 |
第二节 模式构建基本思路和主要原则 |
一、基本思路 |
二、主要原则 |
第三节 模式框架设计 |
一、框架构想 |
二、具体内涵 |
第四节 模式的具体构建 |
一、培养目标确立 |
二、课程体系建设 |
三、实训体系建设 |
四、保障体系建设 |
五、评价体系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论文摘要 |
四、开展整体化护理流于形式的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强围手术期术前讨论质控的做法与体会[J]. 杨洁,刘秋生,李礼安,肖良成,曾晓静. 实用医学杂志, 2021(15)
- [2]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肿瘤护理为例[D]. 杨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3]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D]. 杨琳琳. 青岛大学, 2019(01)
- [4]案例教学结合真实性评价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D]. 冉希. 重庆医科大学, 2015(05)
- [5]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D]. 李玉莲.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8)
- [6]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刘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7]手术室护士术前术后访视内容及方法的探讨[A]. 马习鹏. 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 2011
- [8]三级护理查房现状分析与建议[J]. 胡星澜. 农垦医学, 2010(03)
- [9]影响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因素及对策[J]. 李娟. 现代临床护理, 2009(09)
- [10]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原因及对策[A]. 孙丽平,王线平. 河南省健康教育新进展学术交流会暨高级研修班、河南省五官科学术交流暨急危重病人现代护理与发展趋势高级培训班、河南省老年病人安全护理学术交流会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