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废橡胶连续快速再生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吕德军[1](2021)在《基于可控剪切应力场诱导的废橡胶再生机理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废橡胶再生作为一种高效的循环利用方式,受到我国广泛关注,并成为国内主要的废橡胶回收手段,但是再生胶生产过程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制约再生胶工业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可以实现高效再生的可控剪切应力场诱导废橡胶再生工艺,研究过程对剪切应力场诱导的废橡胶再生机理进行分析,探索出新型废橡胶再生设备、配方和工艺,并对再生胶进行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查阅大量废橡胶再生文献,通过分析机械力化学再生机理,阐明剪切应力场诱导的废橡胶再生机理。根据horik理论对断键类型进行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理论的可靠性。2.设计了可控剪切应力场诱导的废橡胶再生装备,对装备的储料部分、喂料部分和作用部分进行优化设计。采用POLYFLOW对不同构型的剪切盘间胶粉压力场、速度场、粘度场以及剪切应力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斜棱式剪切盘作用效果最佳。3.对剪切应力场诱导的废橡胶再生装备进行实验研究,探索了新型再生装备的最佳工艺方案,深入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于胶料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装备最佳工艺为转子转速30r/min、温控温度80℃、碾磨次数20,采用高速搅拌机与密炼机联合预混,设定高速搅拌机保温时间30min、保温温度50℃、密炼机转速50r/min、温度40℃、密炼时间10min。制备再生胶拉伸强度13.48MPa,断裂伸长率297%,门尼粘度93.79,100%定伸应力5.27MPa。4.开展了自制再生胶和工厂生产的优质再生胶的对比共混应用实验,探索了新型再生工艺的制备再生胶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自制再生胶的混入不仅对ATV胎面胶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还改善ATV胎面胶的其它特性。综上,本文对剪切应力场诱导的废橡胶再生工艺进行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将推动再生胶产业装备和技术进步。新型再生工艺实现了废橡胶的高效环保再生,对于突破再生胶产业发展瓶颈,推动技术改革创新,加快我国再生胶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陆永其,陆谦益[2](2021)在《十年来我国废旧橡胶(轮胎)利用专利及启示》文中提出党和政府近几年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建设和保护工作。废旧橡胶利用(含轮胎翻新)是再生资源利用重点行业之一。从数据库中选取2009—2019年废旧橡胶行业专利申请情况,并根据行业现状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业知识产权建设和保护工作的若干建议。在引起废旧橡胶利用(含轮胎翻新)行业重视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知识产权建设和保护工作的发展。
康永[3](2021)在《废橡胶热裂解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文中研究指明废橡胶是继白色污染之后又一大污染——黑色污染,是世界性的又一大难题,其中比重最大的就是废轮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致力于轮胎的回收利用研究。特别是其回收产品的再利用:一方面解决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获取较高的经济价值。经长期的探究,人们发现与翻新、制造胶粉和再生胶、作沥青填料、直接作为燃料焚烧等处理方法相比,热裂解法是目前处理废轮胎的最佳途径之一,它具有处理量大、无二次污染、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等特点,让废轮胎成为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被称为"黑色黄金"。本文将简单介绍废橡胶的回收利用,废橡胶的来源,危害,热裂解的范围,探讨热裂解法回收废橡胶的工艺方法,热裂解产品(热解油、热解气、热解炭、纤维和钢)的应用,以及热裂解技术今后的发展前景。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4](2020)在《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文中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与路面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实际路面工程中所面临的典型问题、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面工程7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智能环保路面技术、先进路面材料、先进施工技术、路面养护技术、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及路面再生技术等。可为路面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威[5](2020)在《XSY有限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回顾我国近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沿用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促使我国仅用三四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两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带来了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枯竭、废弃资源围城、水土污染、雾霾频发等突出环境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我们必须摒弃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在此背景下,循环经济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我国,被各界广泛认同,并进一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XSY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综合利用。公司废旧物资回收在兰州市回收行业占有主导地位。公司经过5年发展,已形成了废纸再造、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多方面的核心业务领域,并拥有完善回收网络体系。随着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发展也面临着企业融资造成股权混乱问题、企业内部产业物质循环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回收网络瓶颈问题、企业管理水平滞后等主要问题。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与管理学知识为指导,运用企业环境分析法对XSY有公司发展现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行业政策、行业特征的宏观分析及同类公司对比的微观分析,明确行业发展前景良好,解析了整个行业发展趋势,找准公司在西北地区市场领先的定位,明确公司在竞争日益加剧的行业市场中存在的回收优势和技术劣势,未来可能遇到被龙头企业兼并的生存危机,成为西北五省遥遥领先的霸主地位挑战机遇,为解决公司发展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对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运用相关管理学知识提出应对策略。从融资,到项目资源整合,从回收网络拓展,到企业文化建设,层层递进,逐步逐层解决公司发展问题。以项目融资或融资租赁模式为主,一个项目一个种模式,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协同发展能力;以公司项目的循环产业链模式为基础,运用产业链资源整理策略,布局二手车交易市场网点,打造闭合产业链条及高利润产品再造产业,实现产业与利润的双重效益;通过滚雪球等多种市场拓展模式开拓目标市场区域,将公司回收体系逐步由甘肃若干地区向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进行回收模式及业务区域双重开拓。最后,利用知识管理与文化建设并行的策略,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为企业长远发展建立良好的制度体系。为保障策略的实施,在人力、财力、物资、宣传等多个方面进行保障,为应对策略的实施保驾护航。
陈士壮[6](2020)在《基于连续式废旧轮胎隧道窑裂解设备的设计及微波能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了废旧轮胎的大量堆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如何环保高效地处理废旧轮胎已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废旧轮胎重要的处理方法,采用裂解方法可以将废旧轮胎分解成裂解油、裂解气和裂解炭黑,达到循环回收利用的目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加入到了废旧轮胎裂解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队伍当中。由于微波裂解技术较传统热裂解具有加热速度快、内外同时加热、加热均匀、易于控制和环保节能等优点,所以被认为是处理废旧轮胎最有前途的技术。本文依据电磁理论和微波技术,研究了微波裂解机理,阐述了微波裂解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影响裂解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各因素,设计了一套连续式废旧轮胎隧道窑裂解设备,设备主要包含进料装置、裂解装置、出料装置、输送装置和油气处理装置。从腔体的布局,材料的选取、密封保温和冷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模型,利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模拟了裂解腔体内微波能分布,对裂解腔体结构及尺寸进行了优化分析。认为,在裂解腔体高度310mm时模式最多,能量分布最为均匀,微波能吸收率最高;确定了腔内平铺胶粉的厚度为40mm时,裂解效率最高。实验结果验证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对裂解产物的分析,判定设备的裂解效率可达95%以上,且物料裂解均匀,证明了腔体内能量分布均匀,能耗低,达到了设计预期,说明所设计的裂解设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张雨昕,谢艳玲,宋攀,张震,王仕峰[7](2020)在《基于不同温度作用下橡胶再生方法与原理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高效、绿色环保的废橡胶再生技术是世界橡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温度对橡胶再生有重要影响,文中根据橡胶交联键断裂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从高温(>200℃)、中温(150~200℃)、中低温(100~150℃)及低温(<100℃)4个温度区间,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废橡胶的脱硫再生方法及机理,系统性阐述了不同再生工艺的发展瓶颈及应用前景,以期为橡胶再生行业技术发展提供借鉴。最后展望了废旧橡胶回收再利用产业的发展方向。
姚玉田[8](2020)在《氯化再生橡胶的结构与性能及其改性CM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废旧橡胶的回收利用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先前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了各种共混技术,而传统工艺制备的再生橡胶由于表面极性较差,难以与聚合物较好的相容,面临较多的应用难题,而再生橡胶经过氯化后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与大多数极性聚合物相容。氯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改性手段,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再生橡胶及其氯化改性技术等问题,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回收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再生橡胶由于表面活性较差,在与其他材料并用制备共混材料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往往会由于再生橡胶与并用材料的相容性不佳,导致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差,难以大规模的有效利用。因此再生橡胶的化学改性技术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内容,氯化也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来改性再生橡胶,可以使再生橡胶表面和内部极性化,提高了再生橡胶与其他材料并用的可能性。本文对采用“水相悬浮氯化法”(SCAP)制备的氯化再生橡胶(CRR)进行了研究,通过傅里叶红外分析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同步热分析仪(TG)等方法对氯化再生橡胶的微观结构及相关的性能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氯化程度对样品的化学结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有很大影响,水相氯化法生产再生橡胶是一种有效方法,提高了CRR与其他材料并用的潜在价值,特别是CRR在制备聚氨酯、环氧树脂等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填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采用共混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不同混炼时间、不同CRR粒径的CM/CRR改性材料,硫化体系采用DCP和TAIC硫化体系,通过扫描电镜(SEM)以及动态热机械分析仪(TMA)等方法研究了CM/CRR的质量比,混炼时间以及CRR的粒径对CM/CRR共混胶的结构、硫化特性、交联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RR已成功转化为极性CRR,但很难与极性CM形成均匀的共混物。从CM/CRR共混胶的SEM照片可以看出,在CM基体中发现了许多CRR微区,使CM/CRR复合材料的硫化网络恶化,综合性能降低。为了获得性能良好的CM/CRR共混物,必须显着减少CRR微观相畴的缺陷,延长共混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硫化网络;将CRR粉碎成细粉,可以更有效地获得硫化网络相对完善、力学性能良好的共混物,提升胶料的性能,使共混胶的综合性能优于纯CM胶料。
唐帆,黎广,路丽珠,强金凤,蒋水金,孙岳红[9](2019)在《机械挤出法在废橡胶还原再生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介绍废橡胶脱硫工艺的发展和废橡胶物理还原再生方法,梳理机械挤出法在废橡胶还原再生中的应用,包括螺杆机械挤出法(单螺杆机械挤出法和双螺杆机械挤出法)、无螺杆(拉伸流变)机械挤出法、磨盘机械挤出法(立式磨盘机械挤出法和卧式磨盘机械挤出法)和组合机械挤出法,指出机械挤出法是废橡胶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方向。
刘昇[10](2019)在《废橡胶典型组分热解及焦油催化提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橡胶产品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废橡胶的产量快速增加,并成为一种急需处置的固体废弃物。目前,热解被视为废橡胶回收处理中最彻底有效的方法之一。废橡胶的热解过程非常复杂,直接研究难以对其热解过程和机理进行分析。因此,本文排除各种次要添加剂的影响,直接对纯橡胶及其硫化橡胶进行热解和催化提质研究。首先,选取三种典型橡胶:天然橡胶(NR),顺丁橡胶(BR)和丁苯橡胶(SBR),并使用单质硫对上述三种橡胶进行硫化制备相应的硫化橡胶(NR-S,BR-S,SBR-S)。采用热重分析研究三种橡胶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NR主要在300-460℃之间进行热解,而BR和SBR的热解可分成两个阶段(350-450℃和450-500℃)。根据热重结果,使用三种不同的动力学方法:Model-Based方法,Model-Free方法和Distribution Activation Energy Model方法,对三种橡胶的热解过程进行动力学模拟。对橡胶热解反应过程中活化能分布进行分析,可以推断橡胶的热解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然后根据热重结果,分别选取四个特征温度作为热解终温,对三种橡胶及其硫化橡胶进行固定床热解。研究橡胶的热解过程以及硫化对橡胶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样品的热解程度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硫化会降低橡胶分子的聚合度,促进其在低温下的分解。三种橡胶样品热解油组分主要为相应橡胶单体的二聚体和三聚体,而硫化橡胶热解油具有更多大分子量,强芳香性的复杂组分。此外,硫化橡胶中的硫主要在低温下释放,而高温下热解油中的含硫组分会部分分解成热解气。最后,在两段式固定床反应器上对三种硫化橡胶样品进行热解-催化提质,研究催化剂对硫化橡胶热解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脱硫作用。催化剂选取微孔分子筛HZSM-5和介孔分子筛MCM-41,并通过等量浸渍法分别将过渡金属Cu和Zn负载在两种分子筛上,制备了四种金属改性催化剂Cu/ZSM-5、Zn/ZSM-5、Cu/MCM-41和Zn/MCM-41。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可以促进硫化橡胶挥发分的裂解,脱氢环化和芳香化反应,使热解油中的极性芳烃含量降低,而茚和萘类组分含量增加。此外,金属改性催化剂通过形成稳定的金属硫化物实现对热解油中含硫组分的脱除,且Zn改性催化剂的脱硫效果优于相应Cu改性催化剂。
二、废橡胶连续快速再生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废橡胶连续快速再生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可控剪切应力场诱导的废橡胶再生机理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废橡胶资源现状概述 |
1.2.1 发达国家废橡胶资源现状 |
1.2.2 中国废橡胶资源利用现状 |
1.3 废橡胶处理办法 |
1.3.1 轮胎翻新 |
1.3.2 制备胶粉 |
1.3.3 制备再生胶 |
1.3.4 热解回收 |
1.3.5 热能利用 |
1.4 废橡胶再生方法 |
1.4.1 物理方法再生 |
1.4.2 超临界流体脱硫再生 |
1.4.3 生物再生法 |
1.4.4 力化学再生法 |
1.5 废橡胶脱硫装备 |
1.5.1 环保型废橡胶脱硫罐 |
1.5.2 常压连续再生装置 |
1.5.3 开炼机再生装备 |
1.5.4 双转子密炼机再生装备 |
1.5.5 螺杆挤出机再生装备 |
1.6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7 本文主要内容 |
2 可控剪切应力场再生装备核心部分设计及模拟分析 |
2.1 装备核心部分设计 |
2.1.1 储料系统结构设计 |
2.1.2 喂料系统结构设计 |
2.1.3 作用系统结构设计 |
2.2 模拟分析 |
2.2.1 物理模型 |
2.2.2 数学模型建立 |
2.2.3 网格划分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2.3.1 压力场 |
2.3.2 速度场 |
2.3.3 粘度场 |
2.3.4 剪切应力场 |
2.4 本章小结 |
3 可控剪切应力场诱导的废橡胶再生机理 |
3.1 废橡胶再生基础理论 |
3.2 可控剪切应力场作用断键理论分析 |
3.3 可控剪切应力场诱导废橡胶再生解联反应 |
3.4 可控剪切应力场诱导废橡胶再生影响因素 |
3.5 本章小结 |
4 实验研究 |
4.1 实验目的 |
4.2 实验原料及设备 |
4.2.1 实验原料 |
4.2.2 实验设备 |
4.3 实验方案 |
4.3.1 可控剪切应力场诱导的废橡胶再生工艺实验方案 |
4.3.2 断键分析实验方案 |
4.3.3 应用实验方案 |
4.4 性能测试 |
4.5 本章总结 |
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实验数据 |
5.2 分析与讨论 |
5.2.1 最佳再生工艺分析 |
5.2.2 断键分析 |
5.2.3 应用实验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研究工作及阶段性成果 |
所得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
(2)十年来我国废旧橡胶(轮胎)利用专利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废旧橡胶(轮胎)综合利用专利现状 |
1.1 专利总量 |
1.2 废橡胶综合利用专利 |
1.3 发明专利 |
1.4 高校专利 |
1.5 企业专利 |
1.6 应用专利 |
2 对我国废旧橡胶行业发展的启示 |
(3)废橡胶热裂解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废橡胶热裂解的概述 |
1.1 废橡胶的种类 |
1.2 废橡胶的危害 |
1.3 废橡胶热裂解的意义 |
2 废橡胶热裂解的工艺 |
2.1 热解工艺 |
(1)制备燃料油的工艺。 |
(2)制备炭黑的工艺。 |
(3)制备燃料气的工艺。 |
2.1.1 常压惰性气体热解技术 |
2.1.2 真空热解技术 |
2.1.3 熔融盐热解技术 |
2.2 催化降解工艺 |
2.3 微波解聚工艺 |
3 热裂解产品的应用 |
3.1 热解气体的应用 |
3.2 热解油的应用 |
3.2.1 热解油的简介 |
3.2.2 应用 |
(1)热解油作为燃料油 |
(2)热解油轻质馏分提取化学品 |
3.3 热裂解炭黑(PCB)的应用 |
3.3.1 PCB的性质 |
(1)粒径 |
(2)结构性和表面化学组成 |
3.3.2 应用 |
(1)在橡胶中的应用 |
a.直接使用 |
b.深加工应用 |
c.PCB在NR中的应用 |
d.PCB在SBR中的应用 |
(2)其他应用 |
4 热裂解的研究前景 |
4.1 热裂解现状 |
4.2 发展趋势 |
5 结语 |
(4)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
0 引言(长沙理工大学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
1智能环保路面技术 |
1.1 自净化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
1.1.1 光催化技术 |
1.1.2 自清洁技术 |
1.1.3 其他自净化技术 |
1.1.4 自净化路面技术发展展望 |
1.2 凉爽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
1.2.1 路面热反射技术 |
1.2.2 相变调温技术 |
1.2.3 其他路面调温技术 |
1.2.4 凉爽路面技术发展前景 |
1.3 自感知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
1.3.1 基于外部手段的感知技术 |
1.3.2 基于感知元件的感知技术 |
1.3.3 基于自感知功能材料的感知技术 |
1.3.4 自感知技术发展前景 |
1.4 主动除冰雪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
1.4.1 自应力弹性铺装路面 |
1.4.2 低冰点路面 |
1.4.3 能量转化型路面 |
1.4.4 相变材料融冰雪路面 |
1.4.5 主动融冰雪路面研究前景 |
1.5 自供能路面技术(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
1.5.1 道路压电能量采集技术 |
1.5.2 道路热电能量采集技术 |
1.5.3 光伏路面能量采集技术 |
1.5.4 路域能量采集技术发展前景 |
1.6 透水降噪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
1.6.1 透水降噪路面材料组成设计 |
1.6.2 路面材料性能与功能 |
1.6.3 路面功能衰变与恢复 |
1.6.4 透水降噪路面发展前景 |
2先进路面材料 |
2.1 自愈合路面材料(由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
2.1.1 基于诱导加热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
2.1.2 基于微胶囊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
2.1.3 其他自愈合路面材料 |
2.1.4 自愈合路面材料发展展望 |
2.2 聚氨酯混合料(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
2.2.1 聚氨酯硬质混合料 |
2.2.2 聚氨酯弹性混合料 |
2.2.3 多孔聚氨酯混合料 |
2.2.4 聚氨酯桥面铺装材料 |
2.2.5 聚氨酯混合料的服役性能 |
2.2.6 聚氨酯混合料发展前景 |
2.3 纤维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
2.3.1 碳纤维 |
2.3.2 玻璃纤维 |
2.3.3 玄武岩纤维 |
2.3.4 合成纤维和木质纤维 |
2.3.5 纤维改性沥青发展前景 |
2.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
2.4.1 多聚磷酸改性剂的制备与生产 |
2.4.2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性能 |
2.4.3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 |
2.4.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改性机理 |
2.4.5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与传统聚合物改性沥青对比分析 |
2.4.6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技术发展展望 |
2.5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
2.5.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制备 |
2.5.2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
2.5.3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相关规范 |
2.5.4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发展前景 |
2.6 桥面铺装材料(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
2.6.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
2.6.2 环氧沥青混凝土 |
2.6.3 桥面铺装材料发展前景 |
3先进施工技术 |
3.1 装配式路面(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
3.1.1 装配式水泥混凝土铺面 |
3.1.2 地毯式柔性铺面 |
3.1.3 装配式路面发展前景 |
3.2 智能压实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
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
3.3.1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理念 |
3.3.2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要点 |
3.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发展前景 |
3.4 大温差路面修筑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
3.4.1 大温差作用下沥青路面性能劣化行为 |
3.4.2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要点 |
3.4.3 大温差地区路面设计控制 |
3.4.4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发展前景 |
4路面养护技术 |
4.1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
4.1.1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病害识别 |
4.1.2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表面构造分析 |
4.1.3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
4.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智能养护(北京工业大学侯越老师提供初稿) |
4.3 功能性/高性能预防性养护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
4.3.1 裂缝处治 |
4.3.2 雾封层 |
4.3.3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
4.3.4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 |
4.3.5 薄层罩面和超薄罩面 |
4.3.6 预防性养护技术发展趋势 |
4.4 超薄磨耗层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
4.4.1 国内外超薄磨耗层发展历史 |
4.4.2 国内外常见超薄磨耗层技术简介 |
4.4.3 超薄磨耗层材料与级配设计 |
4.4.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5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 |
5.1 基于数值仿真方法的路面结构力学分析(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
5.1.1 基于有限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
5.1.2 基于离散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
5.1.3 未来展望 |
5.2 路面多尺度力学试验与仿真(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
5.2.1 基于纳微观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
5.2.2 基于细微观结构观测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
5.2.3 未来展望 |
5.3 微观力学分析(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
5.3.1 分析微观力学模型 |
5.3.2 数值微观力学模型 |
5.3.3 未来展望 |
5.4 长寿命路面结构(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
6固废综合利用技术 |
6.1 工业废渣(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
6.1.1 钢渣再利用 |
6.1.2 其他工业废渣 |
6.1.3 粉煤灰再利用 |
6.2 建筑垃圾(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
6.2.1 建筑固废再生骨料 |
6.2.2 建筑固废再生微粉 |
6.3 生物油沥青(长安大学张久鹏老师提供初稿) |
6.3.1 生物沥青制备工艺 |
6.3.2 生物沥青改性机理 |
6.3.3 生物沥青抗老化性能 |
6.3.4 生物沥青再生性能 |
6.3.5 生物沥青其他应用 |
6.3.6 生物沥青发展前景 |
6.4 废轮胎 |
6.4.1 大掺量胶粉改性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
6.4.2 SBS/胶粉复合高黏高弹改性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
6.4.3 温拌橡胶沥青(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
7路面再生技术 |
7.1 热再生技术(北京工业大学郭猛老师提供初稿) |
7.1.1 高RAP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 |
7.1.2 温拌再生技术 |
7.1.3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洁净化技术 |
7.1.4 热再生技术未来展望 |
7.2 高性能冷再生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
7.2.1 强度机理研究 |
7.2.2 路用性能研究 |
7.2.3 微细观结构研究 |
7.2.4 发展前景 |
(5)XSY有限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企业环境分析法 |
1.5.2 比较分析法 |
1.5.3 调查研究法 |
1.5.4 案例分析法 |
2 循环经济及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 |
2.1 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原则 |
2.1.1 循环经济的概念提出 |
2.1.2 循环经济的内涵 |
2.1.3 循环经济的原则 |
2.1.4 循环经济的三层次发展途径 |
2.2 循环经济相关研究理论 |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绿色发展理念 |
2.3 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 |
2.3.1 融资概念及方法 |
2.3.2 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 |
2.3.3 目标市场拓展战略 |
2.3.4 两网融合模式 |
2.3.5 企业文化 |
3 XSY有限公司现状及发展问题 |
3.1 公司简介 |
3.2 XSY有限公司现状 |
3.2.1 XSY有限公司股份体系 |
3.2.2 XSY有限公司项目体系 |
3.2.3 XSY有限公司的回收体系 |
3.3 XSY有限公司发展问题 |
3.3.1 XSY有限公司融资问题 |
3.3.2 XSY有限公司产业项目问题 |
3.3.3 XSY有限公司回收网络瓶颈问题 |
3.3.4 XSY有限公司管理水平问题 |
4 XSY有限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循环经济产业政策 |
4.1.2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4.2 微观环境分析 |
4.2.1 优势 |
4.2.2 劣势 |
4.2.3 机遇 |
4.2.4 威胁 |
4.3 XSY有限公司发展环境总结 |
5 XSY有限公司发展问题应对策略 |
5.1 XSY有限公司融资及应对策略 |
5.2 XSY有限公司项目体系应对策略 |
5.3 XSY有限公司回收网络体系应对策略 |
5.4 XSY有限公司管理水平问题应对策略 |
6 公司发展保障措施 |
6.1 组织保障,成立公司发展推进小组 |
6.2 人才保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
6.3 资金保障,完善财务运作能力。 |
6.4 技术保障,强化技术更新 |
6.5 宣传保障,营造创业干事氛围 |
6.6 制度保障,强化监督落实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连续式废旧轮胎隧道窑裂解设备的设计及微波能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当前废旧轮胎主要的处理方式 |
1.2.1 直接利用 |
1.2.2 热能利用 |
1.2.3 废旧轮胎翻新 |
1.2.4 再生胶 |
1.2.5 制作胶粉 |
1.2.6 裂解 |
1.3 国内外回收处理现状 |
1.3.1 国外回收处理现状 |
1.3.2 国内回收处理现状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废旧轮胎裂解综述 |
2.1 废旧轮胎裂解原理 |
2.1.1 裂解的实质 |
2.2 废旧轮胎裂解技术 |
2.2.1 传统裂解 |
2.2.2 微波裂解 |
2.3 裂解设备 |
2.4 裂解产物分析 |
2.4.1 裂解产物 |
2.4.2 裂解产物的影响因素 |
2.5 本章小结 |
3 微波与微波裂解 |
3.1 微波技术 |
3.1.1 微波简介 |
3.1.2 微波加热原理 |
3.1.3 微波能在介质中的损耗 |
3.1.4 微波裂解的特点 |
3.2 微波能的应用 |
3.3 微波加热裂解装置 |
3.3.1 磁控管 |
3.3.2 波导 |
3.3.3 裂解腔 |
3.4 本章小结 |
4 废旧轮胎裂解设备的设计 |
4.1 概述 |
4.1.1 废旧轮胎的微波裂解工艺 |
4.1.2 重点关注的问题 |
4.2 结构设计 |
4.2.1 进料系统 |
4.2.2 裂解系统 |
4.2.3 出料系统 |
4.3 设备的保温和冷却 |
4.3.1 设备的保温 |
4.3.2 设备的冷却 |
4.4 油气处理系统 |
4.5 本章小结 |
5 微波能分布的仿真分析 |
5.1 仿真概述 |
5.1.1 有限元法 |
5.1.2 HFSS简介 |
5.2 裂解腔尺寸的仿真分析 |
5.2.1 模型建立 |
5.2.2 仿真结果分析 |
5.3 裂解腔石英玻璃的影响分析 |
5.4 裂解腔负载仿真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连续式隧道窑裂解设备的实验研究 |
6.1 实验目的 |
6.2 实验过程 |
6.2.1 实验材料 |
6.2.2 实验步骤 |
6.2.3 实验数据 |
6.3 实验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腔体模式计算程序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基于不同温度作用下橡胶再生方法与原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再生温度作用原理 |
200 ℃)'>1.1 高温再生(>200 ℃) |
1.1.1 热降解法: |
1.1.2 高温高压烧结成型法: |
1.1.3 高温高压动态脱硫法: |
1.1.4 螺旋高温常压再生法: |
1.1.5 螺杆挤出连续再生法: |
1.2 中温再生(150~200 ℃) |
1.2.1 油法再生: |
1.2.2 水油法再生: |
1.2.3 超临界CO2再生: |
1.3 中低温再生(100~150 ℃) |
1.4.1 低温力化学再生: |
(1) 固相力化学再生: |
(2) De-link再生: |
(3) RRM再生: |
(4) RV再生: |
1.4.2 催化剂再生: |
(1) CuCl2催化剂再生: |
(2) Grubbs催化剂再生: |
1.4.3 微生物再生: |
2 结语 |
3 展望 |
(8)氯化再生橡胶的结构与性能及其改性CM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废旧橡胶的研究概况 |
1.1.1 国外废旧橡胶研究现状 |
1.1.2 国内废旧橡胶研究现状 |
1.2 废旧橡胶再生工艺研究 |
1.3 再生橡胶生产加工工艺概况 |
1.3.1 物理加工方法 |
1.3.2 化学方法 |
1.3.3 超临界法脱硫 |
1.3.4 微生物脱硫 |
1.4 再生橡胶应用前景分析 |
1.4.1 再生橡胶与其他材料并用研究 |
1.4.2 再生橡胶改性技术研究概况 |
1.5 氯化再生橡胶概述 |
1.5.1 再生橡胶氯化方法研究进展 |
1.5.2 氯化再生橡胶与其他材料并用研究 |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6.1 本文研究内容 |
1.6.2 本文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氯化再生橡胶的结构及性能表征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药品与规格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仪器与测试方法 |
2.3.1 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FTIR) |
2.3.2 TG分析 |
2.3.3 SEM及 EDS分析 |
2.3.4 氯含量分析 |
2.3.5 粒径分析 |
2.3.6 力学性能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FTIR图谱分析 |
2.4.2 热性能分析 |
2.4.3 SEM照片分析 |
2.4.4 EDS分析 |
2.4.5 再生橡胶各种氯化方法的对比 |
2.4.6 氯化前后RR颗粒的粒径分布 |
2.4.7 力学性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氯化再生橡胶改性CM的硫化与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药品 |
3.2.2 仪器设备 |
3.3 测试及表征 |
3.3.1 硫化行为 |
3.3.2 力学性能 |
3.3.3 扫描电镜(SEM) |
3.3.4 静态热机械分析(TMA) |
3.4 CM/CRR质量比对共混胶的硫化与性能的影响 |
3.4.1 CM/CRR共混胶的硫化特性及硫化特征参数分析 |
3.4.2 CM/CRR共混胶的力学性能分析 |
3.4.3 CM/CRR共混胶的TMA曲线分析 |
3.4.4 CM/CRR共混胶的SEM照片分析 |
3.5 混炼时间对CM/CRR共混胶硫化与性能的影响 |
3.5.1 CM/CRR共混胶的硫化特性及硫化特征参数分析 |
3.5.2 CM/CRR共混胶的力学性能分析 |
3.5.3 CM/CRR共混胶的TMA曲线分析 |
3.5.4 CM/CRR共混胶的SEM照片分析 |
3.6 CRR粒径对共混胶硫化与性能的影响 |
3.6.1 CM/CRR共混胶的硫化特性及硫化特征参数分析 |
3.6.2 CM/CRR共混胶的力学性能分析 |
3.6.3 CM/CRR共混胶的TMA曲线分析 |
3.6.4 CM/CRR共混胶的SEM照片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机械挤出法在废橡胶还原再生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废橡胶脱硫工艺的发展 |
2 废橡胶物理还原再生方法 |
3 机械挤出法在废橡胶还原再生中的应用 |
3.1 螺杆机械挤出法 |
3.1.1 单螺杆机械挤出法 |
3.1.2 双螺杆机械挤出法 |
3.2 无螺杆(拉伸流变)机械挤出法 |
3.3 磨盘机械挤出法 |
3.3.1 立式磨盘机械挤出法 |
3.3.2 卧式磨盘机械挤出法 |
3.4 组合机械挤出法 |
4 结语 |
(10)废橡胶典型组分热解及焦油催化提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废橡胶热解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样品制备表征及动力学研究 |
2.1 引言 |
2.2 样品制备及表征 |
2.3 橡胶热解动力学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橡胶及硫化橡胶固定床热解实验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装置及方法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3.4 硫化对橡胶热解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硫化橡胶热解-催化提质实验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装置和方法 |
4.3 催化剂表征结果分析 |
4.4 催化热解实验结果分析 |
4.5 分子筛催化剂及过渡金属对硫化橡胶热解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全文总结及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四、废橡胶连续快速再生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可控剪切应力场诱导的废橡胶再生机理及实验研究[D]. 吕德军.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2]十年来我国废旧橡胶(轮胎)利用专利及启示[J]. 陆永其,陆谦益.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1(03)
- [3]废橡胶热裂解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 康永.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21(01)
- [4]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J].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 中国公路学报, 2020(10)
- [5]XSY有限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威.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2)
- [6]基于连续式废旧轮胎隧道窑裂解设备的设计及微波能分布研究[D]. 陈士壮.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7]基于不同温度作用下橡胶再生方法与原理研究进展[J]. 张雨昕,谢艳玲,宋攀,张震,王仕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0(04)
- [8]氯化再生橡胶的结构与性能及其改性CM的研究[D]. 姚玉田.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9]机械挤出法在废橡胶还原再生中的研究进展[J]. 唐帆,黎广,路丽珠,强金凤,蒋水金,孙岳红. 橡胶科技, 2019(09)
- [10]废橡胶典型组分热解及焦油催化提质研究[D]. 刘昇.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