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创云南档案工作新局面(论文文献综述)
李培杰[1](2019)在《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5年10月26日,共享发展理念首次提出。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是解决发展不平衡,推动资源共享的重要方式。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和档案资源共享。本文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从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现状入手,认真研究综合档案馆在推动档案共享发展方面做出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共享意识、加强制度与组织建设、资源共享以及平台搭建等四个方面提出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对策。第一,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分析和总结当前综合档案馆在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二,在对湖南省档案馆实地调研、浙江省档案馆以及福建省档案馆网络调研的基础之上,了解当前我国综合档案馆在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现状,对其做出的成绩做了简要概括,并对目前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做了简要分析,为解决综合档案馆如何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奠定了基础。最后,从宣传培训、建章立制、资源整合、平台建设四个方面提出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对策。笔者认为,应通过加强档案共享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共享意识与能力;通过建章立制,加强综合档案馆在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过程中的制度与组织管理;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夯实档案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丰富档案资源的共享形式;通过技术驱动,构建完整的档案资源共享平台。
廖倩文[2](2019)在《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裴桐是我国卓越的档案学家,同时也是我国档案学人的杰出代表,对我国档案工作、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档案学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财富。2018年恰逢裴桐100周年诞辰,在此之际,选择以裴桐的档案工作思想为论文的研究对象,以此表达对裴桐的敬佩之情。裴桐为档案事业奋斗终生,从事档案工作的时间横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时期。无论是作为档案行政领导还是档案工作者,他的思想如实地反映了中国档案工作发展史的轨迹,是中国档案工作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对裴桐档案工作思想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拓展我国档案工作的研究范围,丰富档案学研究的内容,增加档案学人对裴桐档案工作相关思想的关注、继承和学习,而且可以从中获得经验和启示,推动中国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前进。论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第二章阐述了裴桐的生平、学术成就及其对档案工作的贡献。其中在对裴桐生平进行介绍时,以时间为脉络,全面地分析了裴桐的一生,着重突出裴桐人物经历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事件,以引出裴桐与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打下初步基础。第三、四、五、六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裴桐坚持在档案工作中恪守党领导的思想、坚持档案实体管理创新发展的思想、坚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想、坚持档案工作人员参与历史研究的思想。这四章中详细地介绍了裴桐关于档案工作的理论及思想,并将裴桐与“档案三老”中的其他二老——曾三和吴宝康以及同时代其他档案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思想做对比,以突出裴桐工作思想的特色。第七章总结提炼了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特征、地位及当代启示。该部分是在深入研究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挖掘和评价,展现了裴桐档案工作思想从过去到现在的影响力,以及对中国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论文对裴桐档案工作思想内容的研究,采取将微观个体放置于宏观社会历史背景,并结合对比分析的方法,有助于真实反映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内容、地位和价值,提高对我国档案工作发展史的认识,并从中汲取促进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能量和智慧。
黄婷婷[3](2019)在《文化旅游视角下广西百色市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西百色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红色档案资源。通过对百色市文化旅游中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百色市红色档案在文化旅游中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有利于百色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和红色档案的价值开发利用,促进百色文化旅游发展。目前百色市红色档案在文化旅游中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红色档案精神内涵挖掘不充分,红色纪念品开发缺乏民族特色,红色档案开发缺乏主动性,档案意识薄弱等。百色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建设应通过加强对红色档案的开发力度、提高对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的认知、丰富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形式、提高对红色档案的利用效率、联合各部门科学整合红色档案资源等方式开发利用百色市红色档案。红色档案在人类文明继承历史、保存社会记忆的长河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百色作为红色革命圣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应在充分发掘红色档案历史、文化、文艺、政治价值的基础上,开发红色档案资源,红色档案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互助共赢,形成红色产业链,保障百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黄凤平[4](2019)在《迈入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10月,金秋时节,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它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更为全国档案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云南省各级档案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
雷鲁嘉[5](2018)在《我国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及其保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各具风格与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给我国各族人民的带来各种生活变化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渐渐被现代文明所吞噬。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档案馆等部门面向社会收集的档案类型也在不断丰富与充实,而从少数民族文化“群体记忆,口传心授”的特点出发,通过口述档案的方式来采集民族文化目前已经是少数民族文化抢救的一种方式。本文主要在档案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已有理论和实践成果支持下,对我国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具体阐述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过程以及提出了在采集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保障措施。本文首先通过网络调研与文献调研的方式收集与归纳出了国内外档案学界与历史学界有关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或者少数民族口述历史以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其次通过对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概念的辨析以及相关基础理论的进行总结与分析,明确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及其保障的理论支撑以引出接下来章节的讨论。第三是根据口述档案采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重新梳理总结出了采集的具体流程,并根据采集内容把采集流程分为采集规划阶段、采集实施阶段和采集整理阶段。采集的规划阶段主要包括了组织统筹与具体规划实施,具体实施的内容包括有采集范围、主题、采集对象、访谈提纲、时间地点、设备准备等。采集实施阶段包括访谈前沟通、访谈时、访谈后的具体要求。采集整理阶段包括了口述音视频的转录、相关资料的数字化、采集资料的归档、口述档案的编研出版和口述档案数据库建设等。第四是根据项目管理以及口述档案口述档案采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采集过程中需要有组织性保障与制度性保障两方面来支持口述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基础性保障具体体现在组织保障、人员保障、资金保障与文献保障等几个方面,而制度性保障则具体体现在内部制度保障、标准规范保障与法律保障等几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档案学、历史学等学科关于口述档案及口述历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借鉴,试图为我国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工作搭建出合理规范的采集流程与保障措施,为我国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杨静[6](2018)在《曲靖市乡镇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乡镇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三农”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支撑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农村记忆和文化保存、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维护农民群众权益的重要保障。曲靖市自201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乡镇档案馆建设,迈出了云南省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卓越一步。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并对我国国内有关乡镇档案管理研究的文献情况进行综述,再阐明本论文研究的整体思路、方法、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对曲靖市的乡镇档案及其管理进行概述,对曲靖市乡镇档案的特点及其管理发展沿革作详细介绍。第三部分是结合曲靖市乡镇档案管理的具体案例,从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培养、保管条件和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阐述曲靖市当前乡镇档案的管理现状。第四部分是结合实际情况,参考相关理论成果,对目前曲靖市管理乡镇档案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第五部分是针对问题提出完善曲靖市乡镇档案管理的对策,规划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今后乡镇档案管理提供借鉴。
荀利波[7](2018)在《诗歌的抗战—西南大后方诗歌创作生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南大后方诗歌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背景下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既承续中国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新诗发展的脉络,同时又因全民族全面抗战和争取民族自由独立与解放的伟大现实,担负了抗战救亡、文艺动员的使命而与中国的现实有了更深刻、更广泛的接触,推进了新诗在革命、启蒙与诗歌艺术上的相谐发展,使现代新诗艺术更加成熟。但就学术界研究现状来看,虽然西南大后方诗歌被植入中国现代诗歌的整体发展进程中进行了多角度的叙述,其独特性也不断被发掘,但对“西南大后方诗歌”作为一个整体范畴的研究尚未获得充分重视。为此,本文提出西南大后方诗歌创作生态研究。具体而言,是在西南大后方诗歌生态系统生成的背景下,将西南大后方诗歌文学生态的考察分解到诗歌作为文学活动的要素之中,即以诗人、诗歌创作、诗歌传播为主体,通过对这几个部分的文学生态考察,整体上形成对诗歌创作生态的呈现。主要从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论述战时生态生成与新诗的西南出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以陪都重庆为核心的西南大后方,在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政治背景下,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军事地位,对经济、教育、文化、文学等资源的凝聚具有独特优势,既打破了“五四”以来形成的以北京、上海为中心的现代文学生态,又在西南大后方重构新的生态环境,使西南大后方和西南大后方诗歌以一种独特方式登上了中国现代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舞台。对现实更为深入的了解、体验和思考,使得诗人们对诗歌作为文学艺术自身发展问题逐步形成了新的认识,从而推进了诗歌在创作观念、文体艺术等方面的讨论与变革。第二章论述战火与硝烟中的诗歌主体生态。战争是政治的极端形式,全面抗战时期作为诗歌创作主体的诗人与其所置身的作为客体的空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存在于背离故土、流亡他乡之痛,更重要的是诗人们的生命体验和经历,成为中国现代新诗发展中最为宝贵的资源。战时诗人们从战争爆发初期的流散,到1938年之后在西南渐趋聚集,民族、国家的生存,自我个体的生存,这些问题的纠缠作用于诗歌创作中,促成了诗歌艺术上的多重变化,甚至于奠定了诗歌发展的基调——革命的、大众的、现实的。第三章论述诗歌的接受与传播状态。由于国土的沦陷和西南大后方的空间聚集,在抗战救亡的吁求下,诗歌接受群体更趋丰富,特别是使五四以来就提倡的“文艺大众化”得以以知识分子“俯身”的姿态亲近底层大众,这在某种程度上或可看作是知识分子阶层对知识垄断的再次“革命”,也为诗歌朗诵、街头诗等诗歌传播形式在抗战时期获得发展提供了土壤。抗战时期的出版、传媒业,因战时救亡加强了与社会各界抗日救亡组织及其活动的联系,从而为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阵地,改善了诗歌创作的生态环境,对诗歌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第四章论述诗歌本体的生态适应。因抗战文艺发展的需要和文学生态的变化,西南大后方诗歌延续了“诗体解放”传统,自由体诗在发展中出现了朗诵诗、街头诗、叙事诗、方言诗等诗体上的新变化。在新时代的生态环境下,诗歌体式的变化是抗日斗争的历史现实下诗人们对社会生态作出创作调适的结果,是获取自我生存空间的必然要求,改变了新诗诞生以来发展的走向,也为新诗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第五章论述战时生态下新诗创作活动的变化。贯穿于我国现代新诗发展始终的“西方影响与民族传统”“启蒙救亡与诗歌本体”两对基本矛盾,决定了新诗发展复杂而曲折的局面。全面抗战的炮火真正在最大范围内逼迫诗人们从“上层”走到了大众之中,走向了中国自我的时代之中,它导致的是新诗在诗歌观念、诗歌视野、诗歌创作艺术等方面向中国的现实、向中国自我的现代性情境的靠近。战时诗歌创作生态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中国现代新诗艺术发展空间。虽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全民族抗战的亢奋激情中现代新诗“使命意识”的强化和“审美意识”的削弱,使得新诗在形式、语言、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病症”,但诗歌必然“反映时代精神”,诗歌研究更不能置身于它所生成的社会现实之外。在救亡图存的现实需求下,在文艺大众化、民间形式等的讨论中,在朗诵诗、街头诗、方言诗、叙事诗、政治讽刺诗等诗体的创作实践下,西南大后方诗歌推进了新诗诗歌观念、诗歌视野、诗歌创作艺术等的发展,现实主义诗歌和现代派诗歌创作过程中成长起一批重要诗人,形成一批代表新诗发展新高度的成果,成就了新诗发展独特而重要的一段。
李娅佳[8](2017)在《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文中指出本篇博士学位论文以《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为选题,在总结近年来云南省各级档案部门开展的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做法,试图厘清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概念,梳理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理论,探讨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特色、方法和实现路径,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对推动当前具有云南边疆民族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全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主要介绍了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途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等内容。正文由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依据和意义、云南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特色、方法和途径、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和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依据和意义。界定了档案信息资源、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指出了相关的理论依据:档案资源开发理论、信息资源共享理论、多元文化服务理论、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论、民族档案学理论;阐明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云南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特色、方法和途径。总结了突出普洱茶、旅游档案、医药档案以及重点、珍稀、濒危档案的开发利用、树立精品、品牌意识、注重深度挖掘和学术研究等特色;论述了汇编公布民族档案史料、编辑刊印民族档案画册图片、编辑发行民族档案信息参考、编辑出版民族档案知识读本、拍摄制作民族档案影视专题片、举办民族档案文化展览、实施民族历史记忆工程(云南民族记忆工程)、建设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系统、建立全省范围内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据库等方法;探讨了科学选题、打造品牌、引智借脑、横向联合、内外结合、加强编研、开发产品、扩大宣传、开展教育、举办活动等途径。第三部分: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和特点。笔者选择了8个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开发利用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展现了阿诗玛档案资料、爨氏石刻档案、白族档案史料、彝族档案文献、纳西族东巴档案文献、傣族历史档案、民俗文化档案、壮族档案史料开发利用取得的突出成就和丰硕成果;分析了开发利用主体多元化、开发利用客体社会化、开发利用方法手段现代化、编纂成果数量巨大,类型丰富多彩、编纂成果载体形式趋于多样化、开发利用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较多等特点。第四部分: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根据笔者实地走访、专家咨询和文献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分析了目前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馆藏类型单一、原生性档案少,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缺少科学的方法、.技术和实现路径;缺乏有效的工作模式和创新机制;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理论探讨不够,实践经验不足,相关成果稀少等。第五部分: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些有可行性的对策措施,如:围绕地方民族特色开展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探索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和途径、创新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作机制、打造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利用体系的新模式、加强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学术研究。结语包括研究的几点启示、不足之处及展望、主要参考文献、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致谢。
宋梦青[9](2017)在《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革命是中国近代的主要旋律,形成了卷帙浩繁的档案材料。河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难探索、开拓创新的奋斗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革命历史档案。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是革命斗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财富,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信息资源,是人民革命的真实见证,对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具有重要作用。档案是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在文化传播中发挥关键作用。革命历史档案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对其开发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充分实现革命历史档案的社会价值。红色文化是近代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开发利用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对于传播社会所需要的红色文化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首先在基础理论的支持下,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红色文化传播、革命历史档案和档案开发利用。随后,详细论述分析了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目前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已取得的成绩,系统剖析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滞后因素。针对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实际工作状况制定策略报告书,重点探讨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总体方案和具体措施。笔者积极倡导建立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方法体系,以期为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事业建言献策,实现河北红色文化的永续传承利用。
黄凤平[10](2016)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全面开创档案事业跨越发展新局面——在全省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2月23日)同志们:经省政府同意,今天召开全省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二五"时期档案工作,审议《云南省档案事
二、开创云南档案工作新局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创云南档案工作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认知 |
2.1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与演变 |
2.1.1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 |
2.1.2 共享发展理念的发展 |
2.2 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 |
2.2.1 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 |
2.2.2 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 |
2.3 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意义 |
2.3.1 有利于推动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2.3.2 有利于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
2.3.3 有利于推动政府决策科学与合理 |
2.3.4 有利于满足群众利用档案需求 |
第3章 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现状 |
3.1 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现状调研与分析 |
3.1.1 湖南省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概况 |
3.1.2 浙江省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概况 |
3.1.3 福建省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概况 |
3.2 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取得的基本成绩 |
3.2.1 档案共享资源体系建设工作初显成效 |
3.2.2 档案共享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 |
3.2.3 档案共享形式较为多样 |
3.3 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3.3.1 档案共享意识不强 |
3.3.2 档案共享数字资源建设效果不够理想 |
3.3.3 档案共享范围有限 |
3.3.4 共享平台建设滞后 |
第4章 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对策 |
4.1 宣传培训,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开放共享意识与能力 |
4.1.1 重视档案共享的宣传工作 |
4.1.2 加强档案共享的培训工作 |
4.2 建章立制,加强档案资源共享的制度与组织管理 |
4.2.1 建立完善的开放共享制度 |
4.2.2 加强档案资源共享工作的组织管理 |
4.3 整合资源,夯实档案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 |
4.3.1 坚持存量数字化战略,提高档案馆数字化水平 |
4.3.2 贯彻增量电子化战略,提高档案馆信息化水平 |
4.3.3 扩大档案共享领域,丰富档案共享形式 |
4.4 技术驱动,构建档案资源共享的平台 |
4.4.1 构建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原则 |
4.4.2 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湖南省档案馆调研访问提纲 |
致谢 |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2)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同时代学者的档案工作思想 |
1.2.2 对裴桐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裴桐与中国档案工作的发展 |
2.1 裴桐生平概述 |
2.1.1 裴桐生平 |
2.1.2 裴桐学术成就 |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档案工作创建的贡献 |
2.2.1 参加中国革命,与图书资料工作结缘 |
2.2.2 入职中央材料科,开创党中央的档案工作 |
2.3 新中国时期对档案工作建设与发展的贡献 |
2.3.1 重视档案人才培养 |
2.3.2 推进档案工作法制建设 |
2.3.3 推动档案馆工作发展 |
2.3.4 开创少数民族档案工作 |
2.3.5 持续关注档案学术研究 |
第三章 坚持档案工作恪守党领导的思想 |
3.1 主张党的领导是档案工作发展的保证 |
3.1.1 认为党的领导是档案工作性质和作用的来源 |
3.1.2 提出党的重视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前提条件 |
3.1.3 强调党的建设是档案工作前途的决定性因素 |
3.2 提出档案工作要以政治为导向 |
3.2.1 重视党在档案工作中的绝对领导地位 |
3.2.2 主张践行以党方针政策为纲的工作方针 |
3.2.3 要求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
3.3 倡导档案工作要走群众路线 |
3.3.1 强调树立档案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
3.3.2 主张实行群众路线“四项并重”策略 |
第四章 坚持档案实体管理创新发展的思想 |
4.1 档案收集工作的创新发展思想 |
4.1.1 完善档案接收制度 |
4.1.2 深化档案征集思想 |
4.2 档案整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思想 |
4.2.1 创新档案分类方法 |
4.2.2 重构档案编目体系 |
4.2.3 提出档案鉴定新模式 |
4.3 档案利用工作的创新发展思想 |
4.3.1 持续更新档案利用服务理念 |
4.3.2 要求扩大档案服务主体 |
第五章 坚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想 |
5.1 倡导用信息观点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 |
5.1.1 认为档案是一种信息源 |
5.1.2 提出档案信息具有“三性”特征 |
5.2 提出从广度和深度上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
5.2.1 重视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 |
5.2.2 强调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挖掘 |
5.3 主张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档案信息服务 |
5.3.1 要求档案部门参与国家信息系统建设 |
5.3.2 建议“对症下药”突破影响因素限制 |
5.3.3 主张运用新技术实现档案服务工作现代化 |
第六章 坚持档案工作人员参与历史研究的思想 |
6.1 强调档案工作人员参与历史研究的必要性 |
6.2 认为参与历史研究有助于促进档案工作发展 |
6.2.1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工作水平 |
6.2.2 解决档案“古为今用”问题 |
6.3 建议采用多元路径参与历史研究 |
6.3.1 主张建立健全档案馆工作为编史工作提供服务条件 |
6.3.2 要求打破档案工作人员“只管不研”的旧观念 |
6.3.3 倡导实行内外合作参与历史研究的思路 |
6.3.4 提出结合档案管理环节参与历史研究的理念 |
第七章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特征、地位及当代启示 |
7.1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特征 |
7.1.1 政治导向 |
7.1.2 求实创新 |
7.1.3 利用为本 |
7.1.4 多元融合 |
7.2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地位 |
7.2.1 党中央档案工作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 |
7.2.2 新中国档案工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7.3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当代启示 |
7.3.1 对档案工作发展的启示 |
7.3.2 对档案工作者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裴桐大事年表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文化旅游视角下广西百色市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一、研究难点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文化旅游与红色档案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节 文化旅游的基本内涵 |
一、文化旅游 |
二、文化旅游的特点 |
三、红色文化旅游 |
第二节 红色档案的相关界定 |
一、红色档案 |
二、红色档案的价值 |
第三节 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
一、文化旅游与红色档案的关联性 |
二、红色档案对文化旅游的影响 |
三、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红色档案的意义 |
第三章 百色市文化旅游中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现状 |
第一节 百色市红色档案资源分布及收藏情况 |
第二节 文化旅游中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的成果 |
一、开发百色起义旧址遗迹 |
二、创作百色起义文学艺术作品 |
三、结合民族地域性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
四、结合邓小平档案研究发展红色研学旅游 |
第三节 文化旅游中红色档案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
一、文化旅游中红色档案开发存在的问题 |
二、文化旅游中红色档案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四节 文化旅游中红色档案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红色档案开发领域狭隘 |
二、对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理念滞后 |
三、红色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 |
四、红色档案分散保存 |
五、档案流失现象严重 |
第四章 百色市文化旅游中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的对策 |
第一节 提高对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的认知程度 |
一、提高档案人员对红色档案认知水平 |
二、宣传红色档案提升公众档案意识 |
第二节 联合各部门科学整合红色档案资源 |
一、共同保护利用红色档案资源 |
二、构建红色档案及红色旅游共享平台 |
第三节 加强对红色档案开发力度 |
一、提高对红色档案历史文化价值的利用 |
二、充分挖掘红色档案的精神内涵 |
第四节 丰富对红色档案开发利用方式 |
一、利用红色档案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 |
二、采用多样化的开发利用方式 |
第五节 提高红色档案的利用效率 |
一、加强爱国教育价值的利用程度 |
二、加强对文学艺术价值的利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迈入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论文提纲范文)
强化政治引领 |
1.强化理论武装 |
2.践行“两个维护” |
3.提高政治站位 |
4.压实主体责任 |
完善法制建设 |
夯实业务基础 |
1.规范档案安全管理 |
2.提高档案社会化服务水平 |
3.丰富馆藏资源 |
4.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 |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
(5)我国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及其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理论基础 |
2.1 概念辨析 |
2.1.1 口述档案、口述历史与口述史料 |
2.1.2 少数民族档案 |
2.1.3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 |
2.1.4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 |
2.2 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相关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 |
3.1 采集规划阶段 |
3.1.1 整体规划与统筹 |
3.1.2 具体规划实施 |
3.2 采集实施阶段 |
3.2.1 访谈前沟通 |
3.2.2 访谈执行 |
3.2.3 访谈结束后 |
3.3 采集整理阶段 |
3.3.1 口述转录 |
3.3.2 数字化 |
3.3.3 归档 |
3.3.4 编研出版 |
3.3.5 数据库建设 |
3.4 本章小结 |
4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的基础性保障 |
4.1 组织性保障 |
4.2 人员保障 |
4.2.1 团队人员配备 |
4.2.2 采集人才培训 |
4.2.3 相关专家咨询 |
4.3 资金保障 |
4.3.1 资金来源 |
4.3.2 资金分配 |
4.3.3 设备采购 |
4.4 文献保障 |
4.5 本章小结 |
5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的制度性保障 |
5.1 内部制度保障 |
5.2 标准规范保障 |
5.3 法律制度保障 |
5.3.1 着作权 |
5.3.2 名誉权 |
5.3.3 隐私权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语 |
6.1 研究结论及创新之处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曲靖市乡镇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1.发文量分析 |
2.主题分析 |
(三) 研究过程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
1.研究创新点 |
2.研究难点 |
一、曲靖市乡镇档案管理概述 |
(一) 相关概念阐释 |
1.乡镇 |
2.乡镇档案 |
3.档案管理 |
(二) 曲靖市乡镇档案的特点 |
1.数量增多,内容丰富 |
2.以“三农”档案为主 |
3.区域性特色明显 |
二、曲靖市乡镇档案管理现状 |
(一) 曲靖市乡镇档案的管理模式构建 |
(二) 曲靖市乡镇档案的管理制度建设 |
(三) 曲靖市乡镇档案的管理人员培养 |
(四) 曲靖市乡镇档案的保管条件改善 |
(五) 曲靖市乡镇档案的信息化推进 |
三、曲靖市乡镇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乡镇档案管理制度尚未健全 |
1.缺乏乡镇综合档案室管理制度 |
2.乡镇档案馆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
(二) 乡镇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
(三) 乡镇档案信息化推进不够深入 |
(四) 乡镇档案管理业务环节亟需完善 |
1.档案收集不齐全 |
2.档案整理不规范 |
3.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 |
4.档案利用水平不高 |
四、完善曲靖市乡镇档案管理的发展对策 |
(一) 健全乡镇档案管理制度 |
1.建立乡镇综合档案室管理制度 |
2.完善乡镇档案馆管理制度 |
3.重视档案管理经费保障制度 |
(二) 提升乡镇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 |
(三) 稳步推进乡镇档案信息化建设 |
(四) 优化乡镇档案管理业务环节 |
1.强化乡镇档案收集工作 |
2.规范乡镇档案整理工作 |
3.改善乡镇档案保管条件 |
4.提高乡镇档案利用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诗歌的抗战—西南大后方诗歌创作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战时生态生成与新诗的西南出场 |
第一节 抗战中崛起的西南大后方 |
一、西南大后方区域范围及政治地位的确立 |
二、西南大后方社会整体发展的稳定 |
第二节 现代文学中心的西南重构 |
一、北京、上海现代文学中心的沦陷 |
二、硝烟中流散的现代文学 |
三、抗战时期现代文学中心的西南重构 |
第三节 现代新诗在西南大后方的历史出场 |
一、现代诗人抗战时的西南集聚 |
二、诗歌传播场域在西南的构建 |
三、现代诗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战火与硝烟中的诗歌主体生态 |
第一节 战火中的洗礼:诗人生存状态与诗歌态度 |
一、流散期:吹响民族抗战号角 |
二、稳定期:浴火后的西南聚集 |
三、困难期:向现实的深处掘进 |
第二节 硝烟中的集结:诗歌社群与诗人组织 |
一、“文协”的建立与诗人动员 |
二、《七月》等报刊媒介与诗人组织 |
三、西南联大等校园文学社群与诗人的组织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诗歌的接受与传播状态 |
第一节 接受群体类型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
一、底层的大众:文艺动员中的普通市民和工农 |
二、挑剔的读者:西南大后方城市知识分子群体 |
三、诗歌逐梦者:西南大后方校园中的学生群体 |
第二节 诗歌传播的主要途径与困境 |
一、出版发行机构的发展与诗歌文集出版 |
二、《抗战文艺》等报刊媒介的诗歌传播 |
三、诗朗诵、街头诗等传播途径的发展 |
四、战时环境下诗歌传播的主要困境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诗歌本体的生态适应 |
第一节 朗诵诗等:“使诗歌,成为大众的东西” |
一、高兰等的朗诵诗创作 |
二、田间等的街头诗创作 |
三、沙鸥等的方言诗创作 |
第二节 叙事诗:“新诗的再解放和再革命” |
一、战时生态适应中走向新的抒情 |
二、战时生态适应中的形式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战时生态下新诗创作活动的变化 |
第一节 战时生态下的新诗创作活动特点 |
一、创作目的的工具化 |
二、创作活动的组织性 |
三、接受对象的大众化 |
第二节 战时生态下新诗创作的整体变化 |
一、规定性的“我们”对个体的“我”的超越 |
二、现实性在诗歌现代性构建中的合法性的确立 |
三、多元文化整合对西南大后方诗歌艺术的丰富 |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937 年 7 月至1945 年 8 月出版的主要诗集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研究视角和内容 |
(二) 对研究现状的总结评价 |
三、研究途径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依据和意义 |
一、基本概念 |
(一) 少数民族档案 |
(二) 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 |
(三)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
二、理论依据 |
(一) 档案资源开发理论 |
(二) 信息资源共享理论 |
(三) 多元文化服务理论 |
(四) 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论 |
(五) 民族档案学理论 |
三、目的意义 |
(一) 目的 |
(二) 意义 |
第三章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特色、方法和途径 |
一、特色 |
(一) 突出普洱茶档案和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 |
(二) 深化民族医药档案文献的开发利用 |
(三) 加强重点、珍稀、濒危档案的开发利用 |
(四) 树立精品、品牌意识 |
(五) 注重深度挖掘和学术研究 |
二、方法 |
(一) 汇编公布民族档案史料 |
(二) 编辑民族档案画册图片、信息参考、知识读本 |
(三) 摄制民族档案影视专题片 |
(四) 举办民族档案文化展览 |
(五) 实施民族历史记忆工程(云南民族记忆工程) |
(六) 建设云南非遗资源数据库、历史档案数据库 |
三、途径 |
(一) 科学选题、打造品牌 |
(二) 加强编研、开发产品 |
(三) 引智借脑、横向联合、内外结合 |
(四) 扩大宣传、开展教育、举办活动 |
第四章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和特点 |
一、开发利用的成就 |
(一) 石林阿诗玛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享誉海内外 |
(二) 曲靖爨氏石刻档案的开发利用发现了新史料 |
(三) 大理白族档案史料的开发利用独树一帜 |
(四) 楚雄彝族档案文献的开发利用成就突出 |
(五) 丽江纳西族东巴档案文献的开发利用成果丰硕 |
(六) 西双版纳傣族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成效显着 |
(七) 红河民俗文化档案的开发利用全面开花 |
(八) 文山壮族档案史料的开发利用争奇斗艳 |
二、开发利用的特点 |
(一) 开发利用主体多元化 |
(二) 开发利用模式社会化 |
(三) 开发利用方法手段现代化 |
(四) 编纂成果数量巨大,类型丰富多彩 |
(五) 编纂成果的载体形式趋于多样化 |
(六) 开发利用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较多 |
第五章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
一、馆藏类型单一,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
二、缺少科学的方法、技术和实现路径 |
三、缺乏有效的工作模式和创新机制 |
四、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 |
五、理论探讨不够,实践经验不足,相关成果稀少 |
第六章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 |
一、围绕地方民族特色开展档案开发利用工作 |
(一) 突出抓好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的开发工作 |
(二) 充分挖掘和整合民族民间丰富深厚的档案资源 |
二、探索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
(一) 建立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规范和标准 |
(二) 提出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和技术 |
(三) 加大少数民族档案信息开放公布的进度和力度 |
(四) 加快推进少数民族档案的网络信息查询和其他咨询服务 |
(五) 强化少数民族档案信息的资源整合与社会共享服务 |
三、创新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作机制 |
(一) 资源整合机制 |
(二) 开发合作机制 |
(三) 社会共享机制 |
(四) 人才培养机制 |
(五) 资金保障机制 |
四、打造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的新模式 |
(一)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 |
(二)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 |
五、加强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学术研究 |
(一) 总结实践经验,提升理论高度 |
(二)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档案利用体系 |
(三) 加强“少数民族档案开发利用”专题研究 |
结语 |
附录: 《关于推进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的意见》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9)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研究缘起及意义 |
1.1.1 选题研究缘起 |
1.1.2 选题研究目的 |
1.1.3 选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历史档案研究述要 |
1.2.2 国内革命历史档案研究述要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思路 |
1.4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局限性 |
2 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概述 |
2.1 红色文化传播 |
2.1.1 红色文化传播的内涵 |
2.1.2 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 |
2.1.3 红色文化传播的意义 |
2.2 革命历史档案 |
2.2.1 革命历史档案的概念 |
2.2.2 革命历史档案的类型 |
2.2.3 革命历史档案的价值 |
2.3 档案开发利用 |
2.3.1 档案开发利用的内容 |
2.3.2 档案开发利用的理论 |
2.3.3 档案开发利用的发展 |
3 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3.1 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
3.1.1 有利于挖掘传播红色文化 |
3.1.2 有利于弘扬革命斗争传统 |
3.1.3 有利于推动红色产业发展 |
3.2 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
3.2.1 丰厚的档案资源储备为开发利用提供基本保障 |
3.2.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
3.2.3 广泛的社会现实需求为开发利用提供支撑保障 |
4 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现状 |
4.1 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取得成绩 |
4.1.1 革命历史档案的查阅利用 |
4.1.2 革命历史档案的展览展示 |
4.1.3 革命历史档案的教育宣传 |
4.1.4 革命历史档案的编研传播 |
4.2 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滞后因素 |
4.2.1 政策法规的局限制约了开发利用的持续性 |
4.2.2 工作机制的缺失制约了开发利用的规范性 |
4.2.3 人才资金的匮乏制约了开发利用的可靠性 |
4.2.4 档案资料的散佚制约了开发利用的全面性 |
4.2.5 开发方式的陈旧制约了开发利用的丰富性 |
4.2.6 数字化建设滞后制约了开发利用的广泛性 |
5 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策略 |
5.1 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总体方案 |
5.1.1 健全国家方针政策推动开发利用的贯彻落实 |
5.1.2 构建科学工作机制保障开发利用的开展实施 |
5.1.3 拓宽人才资金来源推进开发利用的有序进行 |
5.2 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
5.2.1 加强收集工作,为开发利用提供档案资源储备 |
5.2.2 推进有序化管理,提高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效率 |
5.2.3 创新开发方式,拓宽传统档案资源的利用渠道 |
5.2.4 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开发散存性革命历史档案 |
5.2.5 推进数字化资源建设,扩展档案开发利用范围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全面开创档案事业跨越发展新局面——在全省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全省档案事业取得显着成绩 |
(一)档案工作外部环境显着改善 |
(二)档案依法管理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
(三)档案资源建设得到有效夯实 |
(四)档案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
(五)档案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加强 |
(六)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创新跨越 |
(七)档案干部队伍得到不断强化 |
二、科学统筹制定规划,推进全省档案事业转型升级 |
(一)关于《云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起草过程 |
(二)关于《云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任务 |
(三)关于《云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特点 |
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全省档案工作跨越发展 |
(一)聚力发展动力,提高治理档案事务能力 |
(二)破解短板难题,夯实档案工作发展基础 |
(三)把牢战略方向,持续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
(四)抓好国家专项,保护开发国家重点档案 |
(五)秉持共享理念,提高档案服务民生能力 |
(六)突出理想信念,打造“忠诚干净担当”队伍 |
四、开创云南档案工作新局面(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档案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对策研究[D]. 李培杰. 湘潭大学, 2019(02)
- [2]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研究[D]. 廖倩文. 上海大学, 2019(02)
- [3]文化旅游视角下广西百色市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研究[D]. 黄婷婷.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4]迈入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J]. 黄凤平. 中国档案, 2019(02)
- [5]我国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及其保障研究[D]. 雷鲁嘉. 南京大学, 2018(08)
- [6]曲靖市乡镇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 杨静. 云南大学, 2018(01)
- [7]诗歌的抗战—西南大后方诗歌创作生态研究[D]. 荀利波.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8]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 李娅佳. 云南大学, 2017(05)
- [9]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河北省革命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究[D]. 宋梦青. 云南大学, 2017(07)
- [10]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全面开创档案事业跨越发展新局面——在全省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的讲话[J]. 黄凤平. 云南档案,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