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涂料产品开始按新标准归口统计(论文文献综述)
王灿[1](2019)在《基于双层标准网络模型的结构演化研究 ——以中国空气质量标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空气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气质量的好坏对人民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空气质量却持续恶化,不断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空气质量环境,那就必须加大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空气质量标准是衡量空气质量好坏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只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空气质量标准体系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空气环境。为了制定完善的空气质量标准体系,我们需要研究当前空气质量标准网络,从网络中找到标准体系的不足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结合社会网络方法与TOPSIS法对空气质量标准引用网络与起草单位合作网络进行研究,并首次运用TOPSIS法对标准与起草单位进行评价分析。从网络节点指标、网络整体指标和综合评价三个方面分别对不同时点的空气质量标准与起草单位进行演化分析。首先通过点度中心度、介数、离心度、聚类系数对空气质量标准引用网络进行演化分析,通过平均距离与网络密度对引用网络进行整体分析,运用TOPSIS法对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网络中核心标准的变化过程;然后,通过设计参与度、合作度和贡献度对起草单位合作网络进行演化分析,通过平均距离与网络密度对合作网络进行整体分析,运用TOPSIS法对起草单位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不同时点比较重要的起草单位。通过研究发现:空气质量标准引用网络与起草单位合作网络随时间变化,规模在不断增大,联系也在增多,但是整体密度较小;网络中核心标准老化;随国家政策重心的迁移,核心空气质量标准也会发生变化;空气质量标准起草单位类型单一,大部分为科研院所;合作网络中起草单位知识传播效率较低。基于对空气质量标准双层网络模型的结构演化研究,本文发现空气质量标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双层网络中节点联系不够紧密,空气质量核心标准老化,起草单位类型单一,起草单位指标差异化明显。从而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网络节点间联系,重视核心标准体系的建立,增强起草单位的多样性,加强起草单位的扶持,希望能够为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过程提供指导。
王瑞[2](2019)在《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是为客户提供上门测量、专业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上门安装、验收和维护等一系列木质家居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生产制造定制衣柜、定制厨柜、木门、木地板、木墙板、木楼梯、木吊顶等主要产品和消费品。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木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明确要求“开展个性定制消费品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是保证消费品质量、推动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技术支撑,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缺乏,产业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重要标准缺失,现行标准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加强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工作,为推动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本论文应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定制木质家居产业为研究对象,开展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标准体系明细表,确定产业发展急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名录,提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工作对策建议。其主要结论及创新点如下:(1)通过对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基本现状研究发现,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已成为木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原辅材料基本支撑产业发展需求,产业技术创新活跃度高;产业发展具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标准化要求高等4个主要特征,具有产业发展进入调整期、绿色环保是产业发展的主题等5个发展趋势。(2)以分析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系统环境为目标,研究了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搜集、整理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欧洲、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定制木质家居标准372项,中国定制木质家居现行标准303项。研究发现,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缺乏,单一产品标准较多,产业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重要标准缺失。分类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成要素,发现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外部分发达国家重视定制木质家居产业绿色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服务类标准,值得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标准体系借鉴和参考。(3)以标准化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根据标准体系构建方法,结合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研究,借鉴国外先进标准,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为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工作奠定技术基础。该体系框架可分为“基础与综合、测量与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安装与验收、维护保养”等6个子体系,标准体系表由393项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组成,其中基础与综合143项、测量与设计9项、生产制造193项、物流运输6项、安装与验收25项、维护保养17项。提出发展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急需制定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46项。(4)针对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重点工作领域及其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相结合的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等5项标准化工作建议,为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决策提供技术参考。
本刊[3](2018)在《2017金属加工行业标准化工作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本刊就铸造、焊接、锻造和热处理等四个金属加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式以及2017年主要标准化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以馈读者。
赵春波[4](2015)在《北京市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很快,然而外资检测机构凭借优势能力对我国检测机构带来很大竞争,促使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整合进程加速,检验检测机构的重新洗牌是当前共同面临的问题,如何能借助改革的力量,使每个机构在行业发展转型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系统分析长期发展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通过学习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从宏观环境、行业的竞争对手、内部条件三个方面进行战略分析,再通过SWOT矩阵分析法,发现化工站的竞争优势、发展劣势、潜在机会和存在威胁,确定化工站的总体发展战略为增长发展战略,即采取联合扩张发展战略、标准检测一体化发展战略、转移提升发展战略和检测专业人才储备发展战略。通过对北京市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发展战略研究,梳理出完整、准确、可操作性强的发展途径,解决了化工站所面临的发展速度、发展瓶颈等问题,为长期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为面临即将整合的国有行业检测机构或中小型检测机构的发展战略研究提供理论应用的案例。
楚杰[5](2014)在《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全新经济模式,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各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是世界第一木材工业大国,2012年,中国木材工业生产总值突破8233.95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39.40%,接近中国国民经济的4%。但快速发展的木材工业产业也呈现出巨大的木材资源、能源消耗及有机挥发物(VOC)、甲醛、污染物排放及雾霾等问题,国际低碳贸易又相继提出木材工业产品低碳出口认证和增加“碳标签”等新课题。长远来看,以标准作为倒逼产业低碳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并依据低碳认证标准体系建立中国碳标签制度,是中国低碳木材工业经济发展的唯一战略途径。然而,目前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还不健全,现有木材工业相关标准缺乏系统的分析和归类,尤其是大量低碳木材工业急需标准缺失,导致中国低碳木材工业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科学引导和规范,木材工业面临着严重的技术壁垒和低碳贸易壁垒。加紧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的制定研究,不仅对加快中国低碳木材工业转型升级,解决中国木制品低碳贸易壁垒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且对完成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低碳林业技术体系的重要任务,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综合对比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系统工程法等方法,应用低碳经济理论和概念,分析中国低碳木材工业经济现状与发展态势,构架完成中国低碳木材工业产业链,并应用标准化体系理论构建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既完成中国低碳木材工业现有标准的系统归类,又对中国低碳木材工业中的缺失、急需标准予以补充,同时为保证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的顺利实施提出政策和建议。(1)木材工业涵盖十三大类产品,加工工艺过程复杂,近30年来中国木材加工生产仍然受限于粗放加工为主的传统工艺模式,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在木材工业生产中的干燥、砂光及产品后期处理等环节能耗浪费严重,木材工业产品甲醛含量超标、有机挥发物(VOC)释放以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一直是木制品出口贸易及行业发展的重要难题。论文研究低碳木材工业经济及其标准体系,不仅为实现中国木材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提供必要基础,而且对于中国构建完善―碳标识‖制度体系及保证中国木材加工出口贸易的国际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2)论文依据中国木材工业的产业特征和低碳发展形势,探索完成低碳木材工业理论和低碳木材工业经济的概念论述。低碳木材工业是在木材原材料采购、木材工艺加工、木材制品贸易流通及回收利用的整个生产生命周期内,减少一次性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木质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原料和能源消耗,实现整个生产环节的低污染、低排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个低碳木材工业发展体系,包括低碳木材工业能源系统、低碳木材工业技术体系和低碳木材工业制度体系。低碳木材工业经济是在木材工业产品全生产过程中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通过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政府配套机制控制,实现从原料林培育、原料采购、到产品生产至消费再利用全过程的低消耗、低污染及低排放,达到木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目的,实现以管理服务的最优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3)以木材工业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完成基于产排污系数的木材工业排污量估算和污染负荷分析。木材加工污染物包括工业粉尘、工业废气、危险废液(砷和六价铬)、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等。中国木材工业颗粒物产生量占中国工业源颗粒物总产生量的4.01%,工业粉尘排放量占中国颗粒物排放总量的79.50%;在主要废气颗粒物排放量行业分布中,木材加工业排名第五,中国木材工业行业各类废液排放量仍居高不下。(4)从低碳木材工业标准化的国际环境出发,完成国外低碳木材工业相关标准的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德国、英国、法国、欧洲、日本以及ISO等已颁布实施的424项低碳木材工业相关标准,认为中国在标准的数量、总类、标准内容等均滞后于发达国家,加强中国低碳木材工业基础标准和低碳产品认证等急需标准研究,是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化发展的主旨和方向。(5)依据中国低碳木材工业产业链和《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原则和要求》(GB/T13016-2009),构建了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体系分为从上至下的三层结构,由原料林培育标准等低碳木材工业标准子体系的282项标准组成,包括国家强制标准4项、国家推荐性标准84项、林业行业标准188项、其他行业标准6项。体系明细表中共有基础标准83项、产品标准76项、方法标准60项、工艺标准16项、管理标准36项、其他14项;以低碳产业链归类划分的低碳木材工业标准包括低碳木材工业基础标准和通用标准6项、原料林培育标准44项、低碳原料采购与生产标准49项、低碳木材产品设计标准16项、低碳木材产品生产标准122项、废弃木材产品与资源回收标准14项、低碳木材产品贸易与流通标准6项、低碳木材产品再生产标准3项和低碳木材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及低碳木材产品认证标准各11项。其中,已经颁布实施标准173项、正在征求意见标准2项、建议和已立项标准计107项。(6)针对低碳木材工业标准化建设工作任务,提出发展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化的对策及建议。工作对策包括构建完整的低碳木材工业产业链,落实以归口单位为主体的标准化项目执行工作,进一步完善低碳木材工业标准化协调机制以及充分发挥低碳木材工业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制定低碳木材工业企业和园区标准实施和评价规范等。建议在标准体系框架完成后,在行业内广泛征求意见,积极争取行业专家和企事业科研人员、生产人员对标准制定实施的具体看法,并建议通过后续研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表和标准名录。
张玉萍[6](2012)在《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木制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木家具、木门、木地板的年产量分别达2.48亿件、1.2亿樘和3.97亿m2,居世界首位,木家具、木玩具的出口量世界第一。然而,我国木制品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标准体系不完善,存在标准交叉重复、关键标准缺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木制品行业的发展。因此,开展木制品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对有效地推动我国木制品标准化工作,进而促进我国木制品行业规范化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界定标准体系适用范围、确定体系目标、分析体系环境、分析体系结构与构成要素、提出构建方案及模型化的标准体系构建方法,系统研究了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截止2012年2月底,我国已颁布并实施木制品标准255项(不包括已废止的标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标准体系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零散地分布在家具、人造板、木材、包装、玩具等标准体系中,由56个部门或单位归口管理;(二)户外木家具标准、木地板功能性能测试等关键标准缺失;(三)部分标准复审不及时,有49.8%的标准标龄超过5年;(四)有20多项标准存在交叉重复现象;(五)个别标准存在语言不规范、技术内容设置不全或不当,起草小组代表性不强等问题。(2)截止2012年2月底,ISO、欧洲、美国和日本各有86项、197项、132项和80项木制品标准。与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相比,ISO标准均按程序进行了复审和修订;欧洲木制品标准之间,基本无交叉重复现象;美国标准,在制修订过程中,企业参与度高;日本标准重视标准的前期研究。另外,ISO、欧洲、美国和日本木制品标准中,有26项标准可供我国木制品标准采用或参考。(3)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结构分为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序列结构和类别结构。根据层次结构,可将木制品标准体系划分为行业通用标准、专业通用标准、子专业通用标准和个性标准四个层次。根据专业结构,可将木制品专业标准体系分为木家具、木门窗、木地板、木包装、木玩具和其他木制品共六个子标准体系。对各子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表明,木制品行业通用标准子体系由9项标准组成,木家具、木门窗、木地板、木包装、木玩具和其他木制品子标准体系分别由102项、39项、46项、24项、16项和54项标准组成。(4)提出了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构建方案,编制了标准体系表。新构建的木制品标准体系,由290项标准组成。其中,国家强制性标准10项,国家推荐性标准125项,轻工业、林业、商检和其他行业标准各有44项、42项、23项和43项,地方标准3项。
高延继,周庆,邵高峰[7](2011)在《中国标准管理概述及工程防水有关的标准》文中指出简要概述了标准的定义、中国标准的分类、不同层级的管理机构,列出了与工程防水有关的标准目录。标准按使用性质分类分为产品标准和工程标准,按法律的约束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按层级分为国家、行业、地方、企业四级。
高延继,周庆,邵高峰[8](2011)在《中国标准管理概述及工程防水有关的标准》文中研究指明简要概述了标准的定义、中国标准的分类、不同层级的管理机构,列出了与工程防水有关的标准目录。标准按使用性质分类分为产品标准和工程标准,按法律的约束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按层级分为国家、行业、地方、企业四级。
董赤[9](2010)在《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是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主要思潮与对人们审美价值取向进行系统性探究的史论性命题。对于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室内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室内设计文化的形成规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重点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文化特征、艺术规律和文化特征,并对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我国设计艺术现代性的转型过程中,设计艺术的价值追求经历了由功能至上到功能与审美大体均衡,再到审美逐渐压倒功能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和行业,在步入21世纪时,设计艺术在社会经济和大众生活中的支撑发展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我国设计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应当说成就卓着,尤其在室内设计方面。但从学界的研究来看,整体上仍停留在总体的历史性框架内,重复性研究较多,亟需立足于发展的视角,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历史性反思。本课题正是在这一视角和背景下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它是一种对过去30年来室内设计艺术发展的把脉,既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探讨。本文在开篇对所选题题目的有关概念、现实记忆、史学思考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与介绍。并从八个方面深入研究室内设计艺术的本质规律。第一章,重点阐述了室内设计自觉意识于新时期初始,其室内设计参与我国对外开放需要和设计师们的思考,也包括作为工艺美术概念下的设计艺术在经济建设中得到的确认。第二章,从中国室内设计教育内容入手,以改革开放的设计理念,分析室内设计教育较早适应社会所需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以“走出去、请进来”为理念,研究确立专业概念,调整艺术教育结构,加强与国际设计教育交流,向社会输送设计人才,传播设计文化,完善室内设计教育模式。第三章,分析了西方艺术思潮的传入,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对对我国室内设计的影响与冲击,以及国内设计界精英们的思考与行动。第四章,主要阐述新时期以来,设计艺术的室内设计在学术上的种种努力,介绍其研究成果,“人的主题”作为设计的本质提出,营建“室内设计”并发展到“室内环境设计”,及竞赛和评价机制的导入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使我国新时期以来,室内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呈现出清晰的思路。第五章,介绍了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室内设计艺术在市场运作中,行业组织、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多年来这一行业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第六章,就室内设计中行业与其它行业之间的联系、影响以及室内设计本身技术层面的支持所带来的产业化进行把脉,以便于我们从中了解室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传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呈现的引领力量和自身的现代性特征。第七章,重点阐释室内设计由为少数人来享用的艺术走向民间生活,成为大众消费的一种方式。专业的室内设计推动了设计文化,从而影响了大众审美取向。政府与行业组织也积极地指导室内设计,充分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也使得设计与消费、健康与审美,规范与标准等方面健康有序地发展。第八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成熟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第九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发展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对我国室内设计学科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温故而知新”,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的研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从中可以获得不少的历史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中国的室内实际进一步发展而追求和探索新的方向。
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常州213016[10](2003)在《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1年~2002年工作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
二、涂料产品开始按新标准归口统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涂料产品开始按新标准归口统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双层标准网络模型的结构演化研究 ——以中国空气质量标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内容及框架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空气质量标准化研究综述 |
一、空气质量标准定义 |
二、空气质量标准研究 |
第二节 社会网络理论分析方法 |
一、社会网络分析法 |
第三节 引用网络与合作网络的结构研究 |
一、引用网络的结构研究 |
二、合作网络的结构研究 |
三、双层网络的结构研究 |
四、网络结构的动态演化研究 |
第四节 TOPSIS法研究综述 |
一、TOPSIS法定义 |
二、TOPSIS法研究综述 |
第二章 空气质量标准现状分析 |
一、空气质量概况 |
二、空气质量标准、起草单位和归口单位统计分析 |
第三章 双层标准网络模型的指标选取及特性分析 |
第一节 双层标准网络的构建 |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
二、时间划分依据 |
三、引用网络与合作网络的构建 |
第二节 标准层结构性评价指标 |
一、网络节点指标 |
二、网络整体指标 |
三、标准重要性评价模型 |
第三节 起草单位重要性评价指标与模型 |
一、网络节点指标 |
二、网络整体指标 |
三、起草单位重要性评价模型 |
第四章 标准层网络结构的演化分析 |
第一节 标准引用网络动态图 |
一、标准引用网络动态图 |
第二节 标准层结构性评价指标动态演化 |
一、网络节点指标演化分析 |
二、网络整体指标演化分析 |
三、标准重要性评价指标演化分析 |
第五章 起草单位重要性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 |
第一节 起草单位合作网络动态图 |
一、起草单位合作网络动态图 |
第二节 起草单位合作网络结构性评价动态演化 |
一、网络节点指标演化分析 |
二、网络整体指标演化分析 |
三、起草单位重要性评价指标演化分析 |
四、合作网络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六章 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问题分析 |
一、双层网络中节点联系不够紧密 |
二、空气质量核心标准老化 |
三、起草单位类型单一 |
四、起草单位指标差异化明显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加强网络节点间联系 |
二、重视核心标准体系的建立 |
三、增强起草单位的多样性 |
四、加强起草单位的扶持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 |
致谢 |
(2)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定制木质家居基本概念 |
1.1.2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范围界定 |
1.1.3 研究背景 |
1.1.4 研究意义 |
1.1.5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6 研究发展趋势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理论和构建方法 |
2.1 标准体系基础理论 |
2.1.1 标准化基本概念 |
2.1.2 标准体系的定义和内涵 |
2.1.3 标准体系的类型 |
2.1.4 标准化系统工程理论 |
2.2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方法 |
2.2.1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定义、属性和范围 |
2.2.2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目标 |
2.2.3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系统环境分析 |
2.2.4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结构分析 |
2.2.5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表编制 |
2.2.6 急需制定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 |
2.3 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基本现状研究 |
3.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主要原辅材料概况 |
3.1.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表面装饰材料 |
3.1.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基材 |
3.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概况 |
3.2.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主要产品 |
3.2.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总体情况 |
3.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技术现状 |
3.3.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科技创新平台 |
3.3.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专利情况分析 |
3.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主要特征与趋势分析 |
3.4.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主要特征 |
3.4.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主要趋势 |
3.5 小结 |
第四章 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
4.1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类型划分 |
4.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 |
4.2.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现状 |
4.2.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重要标准 |
4.2.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特征 |
4.2.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
4.3 国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 |
4.3.1 国际标准体系 |
4.3.2 欧洲标准体系 |
4.3.3 法国标准体系 |
4.3.4 德国标准体系 |
4.3.5 英国标准体系 |
4.3.6 日本标准体系 |
4.4 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对比分析 |
4.4.1 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统计分析 |
4.4.2 借鉴和启示 |
4.5 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 |
5.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依据 |
5.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
5.2.1 总体原则 |
5.2.2 具体原则 |
5.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结构分析 |
5.3.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 |
5.3.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序列结构 |
5.3.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专业结构 |
5.3.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结构间关系 |
5.3.5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结构模型(框架) |
5.3.6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子体系构成要素 |
5.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明细表和编制说明 |
5.4.1 基础与综合子体系 |
5.4.2 测量与设计子体系 |
5.4.3 生产制造子体系 |
5.4.4 物流运输子体系 |
5.4.5 安装与验收子体系 |
5.4.6 维护保养子体系 |
5.5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表统计 |
5.6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急需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名录 |
5.7 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发展对策建议 |
6.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重点领域 |
6.1.1 加强全屋定制总体要求标准化工作 |
6.1.2 加强绿色发展领域标准化工作 |
6.1.3 加强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化工作 |
6.1.4 加强产业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 |
6.2 推进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发展对策建议 |
6.2.1 构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相结合的产业标准体系 |
6.2.2 加强产业基础共性、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 |
6.2.3 建立高效的产业标准化协调机制 |
6.2.4 加大产业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 |
6.2.5 加强产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和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
6.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导师简介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3)2017金属加工行业标准化工作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铸造 |
(1) 铸造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1) 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
2) 铸造材质结构产生变化 |
3) 下游行业铸件需求结构变化明显 |
4) 铸件进出口均价 |
5) 铸造行业转型升级之路 |
6) 国家相关政策对标准化工作提出的要求 |
(2) 铸造行业标准现状 |
1) 国内标准现状 |
2) 标准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情况 |
3) 国际标准现状及国际标准转化 |
4) 相关标准的实施情况 |
(3) 2017主要标准制修订工作 |
1) 标准立项工作 |
2) 标准制修订工作 |
3) 2017年标准批准发布 |
2焊接 |
(1) 焊接行业情况 |
(2) 标准化工作及标准实施情况 |
1) 国内标准现状 |
2) 国际标准现状 |
3) 相关标准的实施情况 |
(3) 2017年主要标准制修订工作 |
1) 标准立项工作 |
2) 标准制修订工作 |
3) 2017年发布标准 |
4) 主要科研工作 |
3锻压 |
(1) 锻压行业情况 |
(2) 标准化工作及标准实施情况 |
1) 国内标准现状 |
2) 国际标准现状 |
3) 相关标准的实施情况。 |
(3) 2017年主要标准制修订工作 |
1) 标准立项工作 |
2) 主要标准制修订工作 |
3) 2017年批准发布标准 |
4热处理 |
(1) 热处理行业情况 |
(2) 标准化工作及标准实施情况 |
1) 国内标准现状 |
2) 国际标准现状 |
3) 相关标准的实施情况 |
(3) 2017年主要标准制修订工作 |
1) 标准立项工作 |
2) 主要标准制修订工作 |
3) 科研工作 |
(4)北京市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逻辑框架 |
1.4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 |
2.2 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方法 |
2.3 国内外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现状 |
2.4 国内检测机构发展战略研究的现状 |
第三章 基于PEST方法的化工检测机构发展分析 |
3.1 政治环境 |
3.2 经济环境 |
3.3 社会环境 |
3.4 技术环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化工站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 |
4.1 化工站的基本条件 |
4.2 化工站竞争对手的分析 |
4.3 化工站的竞争优势分析 |
4.4 化工站的发展劣势分析 |
4.5 化工站的潜在机会分析 |
4.6 化工站的存在威胁分析 |
4.7 化工站的发展战略选择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化工站的发展战略制定 |
5.1 联合扩张发展战略 |
5.2 标准检测一体化发展战略 |
5.3 转移提升发展战略 |
5.4 检测专业人才储备发展战略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5)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国内外低碳木材工业经济研究进展 |
1.1.3 国内外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研究进展 |
1.1.4 低碳木材工业相关政策和法规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木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 |
1.2.2 构建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为中国低碳木材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思路指导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技术路线 |
1.5 小结 |
第二章 低碳经济与低碳木材工业经济 |
2.1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理论内涵 |
2.1.1 “低碳”概念的提出 |
2.1.2 低碳经济的内涵 |
2.1.3 低碳经济相关基础理论 |
2.2 低碳木材工业经济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
2.2.1 低碳木材工业经济的概念 |
2.2.2 低碳木材工业经济的研究内容 |
2.2.3 低碳木材工业标准化研究 |
2.3 小结 |
第三章 中国木材工业产业现状分析 |
3.1 中国木材工业的定义及产品分类 |
3.1.1 中国木材工业的定义 |
3.1.2 中国木材工业的产品分类 |
3.2 中国木材工业产业现状 |
3.2.1 中国木材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
3.2.2 中国木材工业的产业特征 |
3.3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研究 |
4.1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单位产品的能耗消耗量的比较与分析 |
4.2 不同年份木材工业能源消费量的统计及分析 |
4.3 木材工业不同年份的污染物排放分析 |
4.3.1 中国木材工业产品排污量估算 |
4.3.2 中国木材工业主要产品的排污量计算 |
4.3.3 中国木材工业主要产品排污量分析 |
4.3.4 木材工业与其他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对比分析 |
4.4 中国发展低碳木材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4.4.1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发展中的传统问题 |
4.4.2 中国发展低碳木材工业面临的国际贸易新问题 |
4.5 小结 |
第五章 国外低碳木材工业经济标准分析 |
5.1 国外低碳木材工业相关标准类型划分 |
5.2 国外低碳木材工业相关标准 |
5.2.1 英国低碳木材工业相关标准目录及分析 |
5.2.2 法国低碳木材工业相关标准目录及分析 |
5.2.3 德国低碳木材工业相关标准目录及分析 |
5.2.4 欧盟低碳木材工业相关标准目录及分析 |
5.2.5 日本低碳木材工业相关标准目录及分析 |
5.2.6 ISO 低碳木材工业相关标准目录及分析 |
5.3 国外低碳木材工业相关标准统计分析 |
5.3.1 国外家低碳木材工业相关标准统计 |
5.3.2 国外低碳木材工业标准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的构建 |
6.1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的研究基础 |
6.2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的构建依据 |
6.3 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的主要特点 |
6.4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方法 |
6.4.1 中国木材工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 |
6.4.2 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构建方法 |
6.4.3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的层次分析 |
6.4.4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构建过程 |
6.5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框架图的构建 |
6.5.1 构建要求和重点 |
6.5.2 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框架图的构建 |
6.6 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说明 |
6.6.1 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表的类别统计 |
6.6.2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 |
6.6.3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的技术归口范围 |
6.6.4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的其他说明 |
6.7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急需标准 |
6.8 小结 |
第七章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
7.1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化发展对策 |
7.1.1 从中国产业发展实际出发,构建完整的低碳木材工业产业链 |
7.1.2 基于低碳木材工业经济模式,实施低碳木材工业产业发展战略 |
7.2 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的实施建议 |
7.2.1 落实以归口单位为主体的标准化项目执行工作 |
7.2.2 完善低碳木材工业标准化协调机制 |
7.2.3 充分发挥低碳木材工业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 |
7.2.4 制定低碳木材工业企业标准化实施和评价规范 |
7.3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导师简介 |
致谢 |
(6)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标准体系及相关概念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
1.1.1 标准的含义及意义 |
1.1.2 标准化的含义及意义 |
1.1.3 标准体系的含义及意义 |
1.2 开展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研究的重要意义 |
1.2.1 木制品标准体系研究是我国木制品行业发展的需要 |
1.2.2 木制品标准体系研究是我国木制品标准化建设的需要 |
1.2.3 木制品标准体系研究是规范和促进木制品贸易发展的需要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1 标准体系构建理论研究 |
1.3.2 我国木制品标准化现状研究 |
1.3.3 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 |
1.4 技术路线 |
1.5 小结 |
第二章 木制品标准体系的理论与构建方法 |
2.1 标准体系理论 |
2.1.1 系统论 |
2.1.2 标准体系的系统论 |
2.2 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论 |
2.2.1 系统工程方法论 |
2.2.2 标准体系构建的系统工程方法论 |
2.3 木制品标准体系构建的方法 |
2.3.1 木制品标准体系的适用范围分析 |
2.3.2 木制品标准体系的系统目标分析 |
2.3.3 木制品标准体系的系统环境分析 |
2.3.4 木制品标准体系的结构与构成要素分析 |
2.3.5 木制品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案及模型化 |
2.4 小结 |
第三章 我国木制品的行业发展与标准体系现状 |
3.1 我国木制品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3.1.1 我国木家具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3.1.2 我国木门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3.1.3 我国木地板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3.1.4 我国木包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3.1.5 我国木玩具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3.1.6 我国其他木制品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3.2 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标准化体制现状 |
3.2.1 我国的标准体制 |
3.2.2 我国的标准化管理体制 |
3.2.3 我国的标准制定运行机制 |
3.2.4 我国的标准化相关组织机构 |
3.3 我国现行木制品标准体系现状 |
3.3.1 我国现行的木制品标准概况 |
3.3.2 我国现行木制品标准的归口情况 |
3.3.3 我国现行木制品标准的标龄情况 |
3.3.4 我国现行木制品标准的采标情况 |
3.3.5 我国现行木制品标准体系的其他情况 |
3.4 小结 |
第四章 国外木制品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 |
4.1 国际木制品标准体系现状 |
4.1.1 国际标准体制简介 |
4.1.2 国际木制品标准的概况 |
4.2 欧洲木制品标准体系现状 |
4.2.1 欧洲标准体制简介 |
4.2.2 欧洲木制品标准的概况 |
4.3 美国木制品标准现状 |
4.3.1 美国标准体制简介 |
4.3.2 美国木制品标准的概况 |
4.4 日本木制品标准体系现状 |
4.4.1 日本标准体制简介 |
4.4.2 日本木制品标准的概况 |
4.5 我国与国外木制品标准体系差异分析 |
4.5.1 我国与 ISO 木制品标准体系间的差异分析 |
4.5.2 我国与欧洲木制品标准体系间的差异分析 |
4.5.3 我国与美国木制品标准体系间的差异分析 |
4.5.4 我国与日本木制品标准体系间的差异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结构与构成要素分析 |
5.1 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结构分析 |
5.1.1 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 |
5.1.2 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专业结构 |
5.1.3 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序列结构 |
5.1.4 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类别结构 |
5.1.5 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各种结构之间的关系 |
5.2 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
5.2.1 我国木制品行业通用标准子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
5.2.2 我国木家具子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
5.2.3 我国木门窗子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
5.2.4 我国木地板子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
5.2.5 我国木包装子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
5.2.6 我国木玩具子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
5.2.7 我国其它木制品子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
5.3 小结 |
第六章 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构建方案及模型化研究 |
6.1 标准体系模型化的基本方法 |
6.1.1 标准体系模型化与标准体系表之间的关系 |
6.1.2 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原则 |
6.1.3 标准体系表的组成 |
6.2 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构建方案及模型化 |
6.2.1 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表的结构图 |
6.2.2 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标准明细表 |
6.2.3 木制品标准体系表的统计分析 |
6.2.4 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表的编制说明 |
6.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8)中国标准管理概述及工程防水有关的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管理概述 |
1.1 标准的定义 |
1.1.1 标准的基本定义 |
1.1.2 产品标准 |
1.1.3 过程标准 |
1.2 标准的划分 |
1.2.1 按标准性质的类别划分 |
1.2.2 按法律的约束性划分 |
1.2.2. 1 强制性标准 |
1.2.2. 2 推荐性标准 |
1.2.3 按涉及的内容分类 |
1.3 标准的层级 |
1.4 标准的管理 |
1.4.1 国家标准的批准发布与管理 |
1.4.2 行业标准的批准发布与管理 |
1.4.3 地方标准的批准发布与管理 |
1.5 标准的编制 |
1.5.1 标准的立项 |
1.5.2 标准的编制 |
1.5.3 标准的审查与报批 |
1.5.4 产品标准与工程标准格式的区别 |
1.6 标准的出版发行 |
2 与工程建设防水相关的标准 |
2.1 工程标准 |
2.1.1 与工程建设防水相关的国家标准 |
2.1.2 与工程建设防水相关的行业标准 |
2.1.3 与工程建设防水相关的协会标准 |
2.1.4 与工程建设防水相关的地方标准 |
2.2 产品标准 |
2.2.1 与工程建设防水相关的防水卷材类产品标准有63项: |
(9)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概念话语 |
(二) 现实记忆 |
(三) 史学思考 |
一、室内设计的自觉意识 |
(一) “十大建筑”与室内装饰艺术的初生 |
(二) “国际机场壁画”与绘画装饰艺术的发展 |
(三) “广告”对“工艺美术”设计意识的催生 |
二、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崛起 |
(一) 思想解放与理性回归 |
(二) 建筑设计的发展与室内设计理念的生成 |
(三) 室内设计行业的生成与市场化 |
三、探索中前进的室内设计教育 |
(一) 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教育 |
(二) 设计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
(三) 设计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
四、设计艺术的“西学东渐” |
(一) 渐行渐近的国外设计思潮 |
(二) 室内设计的现实走向 |
(三) 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化反思 |
五、设计艺术的学术拓展与反思 |
(一) 概念的确立与演变 |
(二) 在交流中日渐成熟的艺术设计 |
(三) 实践与理论的互促——室内设计的创作与竞赛 |
(四) 室内设计与人的主题 |
六、走向规范化的室内设计业 |
(一) 发展中的行业组织 |
(二) 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 |
(三) 走向规范的必然选择 |
七、室内设计的硬件与软件 |
(一) 各类相关行业间的互动与实践 |
(二) 设计表现与设计艺术的重构 |
八、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
(一) 室内设计走向民众生活 |
(二) 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
(三) “发烧”、反思与务实 |
九、发展期的设计艺术 |
(一) 外来经验的本土转换 |
(二) 生存的欲求与应对 |
(三) 消费时代的室内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10)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1年~2002年工作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制修订工作 |
1.1 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 |
1.2 5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 |
1.2.1 GB/T 2705《涂料产品分类和命名》 |
1.2.2 GB/T 5211.l《颜料水溶物测定 冷萃取法》和GB/T 5211.2《颜料水溶物测定 热萃取法》 |
1.2.3 GB/T 1706《二氧化钛颜料》 |
1.2.4 GB/T《建筑涂料用乳液》 |
1.3 18项化工行业标准的修订 |
2 其它标准化归口工作 |
3 国际标准化归口工作 |
3.1 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表态工作 |
3.2 参加国际标准化年会情况 |
4 行业标准化服务工作 |
5 2003年工作设想 |
5.1 标委会换届 |
5.2 加大采标及国际标准转化力度 |
5.3 加强重要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标准化工作 |
5.4 充分发挥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
5.5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
四、涂料产品开始按新标准归口统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双层标准网络模型的结构演化研究 ——以中国空气质量标准为例[D]. 王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2]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 王瑞.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02)
- [3]2017金属加工行业标准化工作综述[J]. 本刊.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18(06)
- [4]北京市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发展战略研究[D]. 赵春波. 北京化工大学, 2015(03)
- [5]中国低碳木材工业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D]. 楚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1)
- [6]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研究[D]. 张玉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11)
- [7]中国标准管理概述及工程防水有关的标准[A]. 高延继,周庆,邵高峰. 全国第十三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11
- [8]中国标准管理概述及工程防水有关的标准[J]. 高延继,周庆,邵高峰. 中国建筑防水, 2011(02)
- [9]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 董赤. 东北师范大学, 2010(11)
- [10]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1年~2002年工作回顾与展望[J]. 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常州213016. 化工标准.计量.质量,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