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高校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范罗丹[1](2021)在《基于校-院合作构建《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构建并持续完善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方 法]本研究分四阶段进行,即现状调查阶段、行动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反思总结阶段。1.现状调查阶段应用文献回顾法、参与式观察法、团体访谈法(资料分析用Colaizi的描述性现象学七步分析法)、自主学习能力量表(Self-Directed Learning,SDL)对已完整参与《护理心理学》课程学习的2016级本科护生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2.行动准备阶段成立行动研究小组,初步制定解决方案。3.行动阶段通过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的三轮教学行动:第一轮教学行动对象为2017级本科护生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资料分析用Nvivol 1.0软件)分析其对混合式教学的需求采用SDL进一步明确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情况,按初步制定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行动,应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证物法及SDL对教学行动效果进行观察/评价,反思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第二轮行动教学对象为2018级专科及助产班护生,基于第一轮行动反思对认知工具进行调整,采用团体焦点小组访谈法、满意度问卷调查法观察/评价其学习体验及课程满意度,反思本轮和第一轮教学行动中待解决的问题。第三轮教学行动对象为2018级本科护生,在行动中强化校-院合作,组织心理护理教学查房,改良教学模式,采用半结构化访谈、证物法、SDL观察/评价教学行动效果,反思本轮教学行动。4.反思总结阶段,应用归纳总结法,总结三轮教学行动,得出本研究结论。[结 果]本研究构建形成了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1.现状调查阶段:(1)文献回顾法与参与式观察法结果显示,该课程采用传统课堂+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教法单一、护生呈被动接受教师上课传授知识的状态。(2)分析护生对《护理心理学》学习体验的访谈资料得到2个核心范畴:学习感受、学习状态;4个主题群:课堂学习感受、课下学习感受、学习态度、学习效果;8个主题:教学互动局限、教学活动单一、学习工具传统、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时间分配不均匀、评价方式单一、与临床联系不紧密。(3)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调查结果显示2016级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护生SDL总分和除学习动机外的各维度得分显着低于国内常模(p<0.01)。(4)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教学模式传统单一,信息化学习资源缺乏;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联系不紧密;护生学习状态、效果及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2.行动准备阶段:成立行动研究小组,据存在问题初步制定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3.行动阶段:(1)第一轮行动研究:①第一轮行动教学对护生混合式教学需求访谈数据分析显示有3个一级编码:混合式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情景及情感态度;9个二级编码:教学安排、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认知工具、积极态度、混合态度及消极态度;11个三级编码:引导督促式学习、协作探索式学习、情景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评价途径、评价方式、基础资源、辅助资源、情感反应、加强能力及提升专业。②对护生基于校-院合作的混合式教学学习体验分析结果显示有3个一级编码:主体性体验、实践性体验及情感性体验;9个二级编码:学习效果评价、学习建议、教学安排、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策略、认知工具及专业情感反应与感知;13个三级编码:心理护理技能的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内化、线上、线下学习任务适量整合、临床情景内容进一步更新丰富、学习任务增加,课程负担加重(负性体验)、线上学习不够深入资源未充分利用(负性体验)、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不便利(负性体验)学习内容联系临床实践(积极体验)、评价方式丰富,有利用课堂参与(积极体验)、学习策略多样化,课堂互动多元(积极体验)、培养临床思维,憧憬临床实习、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人文关怀及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③护生在教学行动前,SDL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教学行动后,除自我管理维度,其余维度SDL得分和总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行动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课程满意度得分为36.60±11.12分。④反思教学行动中认知工具存在问题,在第二轮教学行动中调整认知工具为学习通。(2)第二轮行动研究:①基于学习通开展《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的学习体验团体访谈分析显示有2个核心范畴主题群:积极体验与负性体验;8个主题:丰富多样的课堂互动功能,提高课堂效率、伴随式的学习评价,动态掌握自主学习情况、简单便捷的使用感,帮助树立学习信心、优化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平台有效融合课程,缓解在家上课的焦虑、网络条件影响,有卡顿现象及娱乐APP的使用频率增加,注意力分散。②应用于《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护生对学习通平台的使用表现出接纳态度,各条目满意度均大于80%。③反思教学行动在本轮和第一轮中未解决的教学问题,改良教学模式,深化校-院合作。(3)第三轮教学行动研究:①基于校-院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体验访谈材料分析得3个一级编码、9个二级编码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一致,13个三级编码:有效迁移利用心理护理技能、积极展开专业理论知识探究、持续更新实时专业学习资源、拓宽校-院合作途径、学习任务安排合理,课堂氛围愉快、学习资源丰富,利于拓展巩固学习、学习内容切合临床真实情景、评价方式多元且具有连续性、教学互动密度大,课堂参与感加强、使用便捷,符合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理解人文关怀、培养临床思维,增强职业认同感及憧憬临床实习,自我效能感提升。②2018级护生教学行动前SDL总分与除沟通交流维度的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行动后除自我管理维度,其余各维度及总分与常模比较均高于常模(p<0.01),行动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行动后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③课程满意度得分为42.1 ±8.63分,对比第一轮行动护生对该课程的课程满意度有效提高(p<0.01)。4.反思总结阶段:(1)总结归纳法从有效教学模式运行和丰富教学资源方面对三轮教学行动取得成果进行归纳;(2)分析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活动功能具有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动机,深化校-院合作机制三方面主要功能(3)反思混合式存在问题及展望。[结 论]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优化了护生的学习体验,提升了护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其学习兴趣且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促进护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有效提高了护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
陈红[2](2021)在《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开展干预研究奠定基础。2.评价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干预效果,为叙事教育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丰富国内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方法。[方法]1.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况调查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关怀能力量表(CAI)、自制一般资料情况调查表编制调查问卷,于2019年7月对我校护理学院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2016级共694名护生进行资料收集。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叙事教育干预研究基于文献研究的基础,通过网络查询收集教学素材,以解释性现象学和人性关怀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叙事教育教学程序,通过专家论证最终确立叙事素材和教学方案。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9月~2020年12月选择我校护理学院2018级全日制护理本科大三学生215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学时学校的随机分组方案,将一大班共108人作为实验组,二大班共107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类型是随机对照实验性研究,以《护理心理学》为教学平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叙事教育进行教学。教学结束,采用关怀能力量表(CAI)、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教学满意度评价、课程成绩、半结构化访谈、反思日记对比分析等质性和量性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叙事教育的干预效果。采用SPSS 25.0对量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分析质性资料。[结 果]1.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况调查研究(1)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状:护生的CAI评分为181.70±16.94,显着低于国内外常模分值(P<0.001),关怀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单因素分析结果:CAI得分在参加社会活动情况、与母亲关系、与同学关系、专业态度4个因素的差异上存在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是否担任职务、与父亲关系、与老师关系3个因素的CA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与同学关系、专业态度及与母亲关系。2.叙事教育干预研究(1)专家论证结果: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叙事教育教学程序及方案无修改内容,部分叙事素材需要修改语句和补充内容,最终构建了叙事教育教学6程序及初步建立了符合心理护理教学的素材库。(2)均衡性比较结果:两组护生在一般资料情况、CAI及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的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的差异上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关怀能力量表(CAI)得分结果:①组间比较:叙事教育干预后,CAI总分和3个分维度的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在总分、理解及勇气维度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耐心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实验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CAI总分、各个分维度的得分上,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CAI总分和3个分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得分结果:①组间比较:叙事教育干预后,量表总分、八个分维度的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除S3(形成人道、利他价值观)维度外,其余7个维度得分、总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5(协助满足基本需要)、S8(帮助解决困难)两个维度的得分、总量表得分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②组内比较:实验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量表的总分、各个分维度的得分上,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量表的总分、S1(灌输信念和希望)、S2(健康教育)、S4(科学解决健康问题)、S6(提供良好环境)、S7(促进情感交流)等5个分维度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3个分维度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教学满意度、课程成绩比较:①实验组护生对教学评价中各项条目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②实验组、对照组的平时成绩为90.64、85.75,得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期末考试成绩分别为83、85,综合成绩分别为85.97、85.09,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教学反馈:对实验组护生的半结构化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3个主题:对叙事教育法教学的态度、对叙事教育法教学的评价、对叙事教育法教学的改进意见;任课教师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出了 3个方面的反馈。(7)反思日记对比分析结果:教学结束后,两组护生的反思日记所表达内容内容均涉及到以下4个主题:意识到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理解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增强同理心;树立职业信念。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护生反思日记的内容还涉及感知和学习人文关怀、对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反思及体会职业价值3个主题。[结论]1.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关怀能力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参加社会活动情况、与同学关系、专业态度、与母亲关系,其中前两者对护生的关怀能力有显着影响;其他影响因素为是否担任职务、与父亲及老师关系。2.本研究构建的叙事教育教学6程序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叙事教育对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性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效果显着,但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需要改进的问题,为今后叙事教育的完善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借鉴意义。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3](2019)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中提出发布时间:2019-09-10来源:科技教育司国卫办科教函﹝2019﹞70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卫生健康系统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措施的通知》(国卫办函[2019]134号)精神,破除形式主义顽疾,推进继续医学教育供给侧改革,缓解工学矛盾,切实为基层减负,现就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具体措施。
王慧慧[4](2019)在《精神卫生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精神卫生专科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为理论依据,借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经验,在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阶段融入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并且与精神卫生专科护士的培训进行衔接,构建与临床接轨、具有专科特色的精神卫生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促进护教协同,推动精神专科护理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其他高校构建其他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方法:1.前期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精神卫生专科护士培养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且参考《精神卫生专科护理》(中华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培训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初步拟定函询问卷。2.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设置针对性的访谈提纲对专家进行访谈,对培养模式的条目进行补充,经小组讨论后,拟定正式的函询问卷。3.采用改良德尔菲法选取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精神专科护理及精神临床医疗领域的资深专家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采用Excel2019和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Mj≥3.5、Cj≥50%、Kj≥20%、Vj<0.25为条目的纳入标准,对两轮的函询结果进行分析和整合,最终确立培养模式;采用比例分配法对四个核心要素的一级指标进行权重的计算和分析。结果:1.参与半结构式访谈的专家均表达了按照专科方向培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可行性,说明了培养精神卫生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要性。2.本研究共进行了两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6.67%、92.31%,权威系数分别为0.863、0.878;总体Kendall’s W分别为0.227(P<0.001)、0.278(P<0.001)。3.经过两轮的函询后,确立的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考核评价4个核心要素下延伸的23个一级指标和157个二级指标。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和对专家的半结构式访谈,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培养精神卫生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要性。参与两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协调程度都较理想,最终得出的培养模式科学合理。此培养模式的探讨为我国各院校精神卫生方向MNS的临床实践培养提供了理论参考,也已经应用于我校MNS的培养当中,后期仍然需要不断地监测培养质量,对培养模式进行适时地调整以期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
顾天颖[5](2019)在《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老龄化不断加深,失能老人数量不断攀升,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社会大众对于长期照护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双重因素下,提升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满足日益提高的社会需求成为当务之急。上海市老龄化程度高、长期照护服务也有初步发展,选取上海市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性。本文以提高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为目标,围绕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及其专业能力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文献阅读与德尔菲法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能力要素。其次,对上海市徐汇区的长期照护服务人员及其服务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剖析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的现状。再次,采用AHP方法构建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管理能力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定,评价得到结果: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总体较差,各分项能力评级结果差异较大,生活照料能力一般偏向较差,医疗护理较差、康复护理能力一般偏向较差,心理护理能力较差,管理能力很差。完成实证调查和评价之后,对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的群体特征和能力特征进行分析,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群体特征表现为人员结构不合理、职业认同感弱、对自身能力认知不足、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特征为能力分布不均衡、理论技能薄弱、操作技能偏重基础、整体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针对这些特征,分析产生的原因,为提升路径的构建提供依据。在进行专业能力提升路径的构建时,主要借鉴日本、台湾地区的经验,并结合实证、特征及原因分析,从时间和重点指标两大方面入手。时间纬度上构建短期、中期、长期的提升路径。短期内拟定行业标准、整理登记从业人员、严查有不良记录的长期照护服务人员、针对薄弱能力进行培训;中期设置准入资格、登记人员实行大数据管理、完善培训体系、提高机构长期照护服务人员待遇;长期实行终生学习制度、实行定期考核制度、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重点指标上从安全保护、情绪疏通、常见病护理、康复训练和制定护理计划入手。安全保护能力要从提升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的安全意识、熟知潜在危险、定期对照排查三方面入手;情绪疏通能力的提升则主要着力于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常见病护理能力和康复训练能力的提升异曲同工,主要是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吸纳新人才相结合;制定护理计划的能力则着眼于全面提升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的能力,通过训练提升思维能力,并以比赛形式激励。本文还在路径构建完成以后,提出对策与建议以保障的路径落实。
杜宪婧[6](2018)在《略论高校医院心理护理工作的新要求》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医院中的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疾病的治愈、医患关系的缓解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护理在高校医院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心理护理要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为了提高高校医院心理护理的效果,应注重与人文关怀、舒适护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
李彦知,杨建宇[7](2011)在《论心理护理对不同病人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讨论心理护理对各科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然后具体各述对急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对妇产科的心理护理以及对手术病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理护理。旨在引起对心理护理的重视,促进心理护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吴燕[8](1999)在《高校医务工作中的心理护理》文中指出文章叙述了心理护理的意义和方法,并阐述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护理
刘萍[9](2021)在《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为依据,充分调研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并结合内容分析法和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水平护理人才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系统检索我国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关文献,运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Johns Hopkins Nurs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JHNEBP)模型中的科研证据评价工具和非科研证据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质量评价等级为A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得出现有培养方案的要素及内容,为本培养方案的构建提供内容来源。采用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14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内的MNS毕业生和8名经验丰富的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使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明晰“需求二元体”视角下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为本培养方案的构建提供能力需求指导。综合文献内容分析和质性研究的结果形成本研究培养方案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对24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使用优序图法确定各种能力的权重,形成最终版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结果1.共纳入42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提取出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的4个要素及内容包括:培养目标(10个主题,40项内容)、课程设置(29种课程)、临床实践(4个主题,30项内容)、考核评价(8个主题,31项内容)。2.通过对14名MNS毕业生和8名护理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得到MNS研究生2个层面8种需求能力,基本需求层面:专业实践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教育指导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软技能;发展需求层面:学科领导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3.共有24名专家完成了两轮Delphi专家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较高(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85.71%和100%,两轮函询提出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为79.17%和33.33%),权威性较好(Cr=0.88),协调程度较好(两轮函询的和谐系数分别为0.160和0.201);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五个部分共236项内容。4.应用优序图法确定2个层面9种能力的权重。9种能力的组合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实践能力(0.1101)、护理科研能力(0.0843)、教育指导能力(0.0615)、护理管理能力(0.0584)、基本非技术技能力(0.0577)、创新实践能力(0.0559)、护理领导力(0.0380)、职业规划能力(0.0380)、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0.0202)。结论1.本研究确定了 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包含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2个层面9种能力,为本研究中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可为今后MNS研究生能力培养相关研究提供借鉴。2.本研究构建了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五个部分共236项内容。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研究内容贴近现实需求,研究结果合理可靠,以期为我国改进MNS研究生培养方案,提高MNS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田双芬[10](2021)在《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在对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较为系统、科学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体系,旨在推进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的标准化建设,提高护理人员临终照护质量,提升生命末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质性研究——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初步构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条目框架;2.运用修正式Delphi法,进行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确定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体系;3.运用优序图法和平均分配法运算各级指标权重;4.调查80名缓和医学科及肿瘤科护士,初步检验信效度。【结果】1.根据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结果,结合理论分析,初步构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条目框架,包括一级指标(5个维度),二级指标(23个条目),三级指标(98个条目)。2.预咨询4位专家,女性3人,男性1人,年龄为45~57(51.75±5.74)岁,工作年限19~36(29.50±8.58)年,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将三级指标删减至83个条目。3.经过2轮Delphi函询后,问卷的回收率、有效率分别为90%、100%,判断依据为0.861,熟悉程度为0.867,权威系数(Cr)为0.864,说明专家积极性与权威性较高;协调系数在0.300~0.515之间(P<0.01),协调性较好,最终形成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73个。4.优序图法确定一级指标所占权重分别为:临床护理(0.2056)、心理护理(0.1944)、职业发展(0.0500)、支持性照护(0.1722)、叙事护理(0.1944)、伦理道德与法律(0.1852)。5.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S-CVI为0.863~0.945,S-CVI/Ave为0.960,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得分与所有指标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9~0.947、0.607~0.835(P<0.05),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较好。整个指标体系Cronbach’sα系数为0.964,信度较好。【结论】本研究确定了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2个概念内涵,形成一套系统、科学地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体系内容,包括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73个三级指标,为安宁疗护的人才培训、学科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提升生命末期病人的生存质量。
二、浅谈高校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高校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校-院合作构建《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行动研宄法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相关概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 研究理论基础 |
5 研究内容和目的 |
6 研究意义 |
第一部分 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况调查研究 |
技术路线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叙事教育干预研究 |
技术路线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叙事教育在我国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落实“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作用 |
二、以需求为导向,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
三、坚持继承创新,改革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 |
四、加强规范管理,切实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
(4)精神卫生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略缩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理论基础 |
1.4 研究设计 |
1.5 论文框架 |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精神卫生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函询问卷的初步确立 |
2.1 成立课题小组 |
2.2 函询问卷草案的形成 |
2.3 确定函询问卷 |
2.4 讨论 |
3 德尔菲法确定精神卫生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 |
3.1 德尔菲法的实施 |
3.2 专家函询的结果 |
3.3 精神卫生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函询结果 |
3.4 讨论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长期照护相关研究 |
1.2.2 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问题渊源 |
2.2 理论基础 |
2.2.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2.2.2 生命进程理论 |
2.2.3 人力资本理论 |
2.3 概念界定 |
2.3.1 长期照护(LTC) |
2.3.2 长期照护服务人员(LTCS-P) |
2.3.3 专业能力 |
2.4 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构成 |
2.4.1 专业能力构成现有研究 |
2.4.2 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构成要素确定 |
第三章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问卷设计 |
3.1.3 访谈设计 |
3.2 调查实施过程 |
3.2.1 调研对象选择 |
3.2.2 调研基本情况 |
3.3 调查结果统计 |
3.4 调查分析 |
3.4.1 基本情况描述性分析 |
3.4.2 要素评分分析 |
3.4.3 访谈内容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评价 |
4.1 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衡量方法 |
4.1.1 AHP建立指标体系 |
4.1.2 模糊综合评定 |
4.2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4.2.2 评价指标选取的说明 |
4.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4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4.2.5 指标权重的计算及结果 |
4.3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的评价 |
4.3.1 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
4.3.2 一级指标对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
4.3.3 评价结果 |
4.4 评价结果分析 |
4.4.1 生活照料能力 |
4.4.2 医疗护理能力 |
4.4.3 康复护理能力 |
4.4.4 心理护理能力 |
4.4.5 管理能力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
5.1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群体特征 |
5.1.1 人员结构不合理 |
5.1.2 职业认同感弱 |
5.1.3 对自身能力认知不足 |
5.1.4 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 |
5.2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的特征 |
5.2.1 各方面能力分布不均衡 |
5.2.2 理论技能薄弱 |
5.2.3 操作技能偏重基础 |
5.2.4 整体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 |
5.3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群体特征及能力特征原因分析 |
5.3.1 上海市长期照护制度处于起步阶段 |
5.3.2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行业标准缺失 |
5.3.3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培训机制不完善 |
5.3.4 社会大众对于长期照护服务人员认可度低 |
5.3.5 多方参与长期照护及人员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路径设计 |
6.1 经验借鉴 |
6.1.1 台湾地区 |
6.1.2 日本 |
6.2 提升路径设计原则 |
6.2.1 以调查研究现状为依据 |
6.2.2 以路径切实可行为标准 |
6.2.3 以提高群体能力为目的 |
6.2.4 以多方主体参与为保障 |
6.3 三大时间跨度提升专业能力的路径 |
6.3.1 短期提升路径 |
6.3.2 中期提升路径 |
6.3.3 长期提升路径 |
6.4 五大重点能力的提升路径 |
6.4.1 安全保护能力 |
6.4.2 情绪疏通能力 |
6.4.3 常见病护理能力 |
6.4.4 康复训练能力 |
6.4.5 制定护理计划能力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保障路径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
7.1 政府主导走向 |
7.1.1 出台相关政策 |
7.1.2 增加财政投入 |
7.1.3 拓宽筹资渠道 |
7.2 加大社会宣传 |
7.2.1 增加宣传方式 |
7.2.2 宣传方法科学 |
7.2.3 减少用人歧视 |
7.3 动员多方参与 |
7.3.1 动员社会组织参与 |
7.3.2 动员志愿者参与 |
7.3.3 动员护理类院校参与培训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6)略论高校医院心理护理工作的新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心理护理的意义和主要任务 |
1. 心理护理的重要意义 |
2. 心理护理的主要任务 |
二、把握心理护理的结合点 |
1. 心理护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
2. 心理护理与舒适护理相结合 |
3.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
三、讨论 |
(8)高校医务工作中的心理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 高校学生的心理护理 |
(二) 高校教师的心理护理 |
(9)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
2.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的现状概述 |
2.3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供给的现状概述 |
2.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关研究的内容分析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确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3.2.2 文献检索策略 |
3.2.3 文献质量评价 |
3.2.4 资料分析与整理 |
3.3 研究结果 |
3.3.1 文献检索结果 |
3.3.2 内容分析结果 |
3.4 小结 |
第四章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需求的质性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 |
4.2.1 纳入标准 |
4.2.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的确定 |
4.3 研究方法 |
4.3.1 制定访谈提纲 |
4.3.2 资料收集方法 |
4.3.3 资料分析与处理 |
4.3.4 伦理学原则 |
4.3.5 质量控制 |
4.4 研究结果 |
4.4.1 受访者一般资料 |
4.4.2 主题提炼 |
4.5 小结 |
第五章 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2.1 专家遴选 |
5.2.2 拟定初始函询问卷 |
5.2.3 函询过程 |
5.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2.5 伦理原则 |
5.3 研究结果 |
5.3.1 专家基本情况 |
5.3.2 专家意见整理 |
第六章 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求能力的权重确定 |
6.1 研究方法 |
6.2 研究结果 |
6.2.1 确定2个层面的能力权重 |
6.2.2 确定9种能力权重 |
第七章 讨论 |
7.1 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分析 |
7.2 方案构建的内容分析 |
7.3 方案构建的意义分析 |
第八章 结论 |
8.1 结论 |
8.2 创新性 |
8.3 局限性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意义 |
5 相关概念 |
6 国外研究现状 |
7 国内研究进展 |
8 理论基础 |
8.1 核心能力理论 |
8.2 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 |
8.3 希望理论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半结构式访谈对象 |
1.2 Delphi法函询对象 |
1.3 问卷调查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研究法 |
2.2 理论分析法 |
2.3 质性研究--半结构式访谈法 |
2.4 Delphi法 |
2.5 优序图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质量控制 |
5 伦理原则 |
6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1 文献研究结果 |
1.1 文献检索与阅读 |
1.2 参考指南、书籍 |
2 质性研究--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
2.1 访谈对象基本资料 |
2.2 提炼主题 |
3 初步形成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框架 |
3.1 指标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 |
3.2 各级指标条目拟定及概念界定 |
3.3 预咨询确定德尔菲函询内容 |
4 Delphi咨询结果 |
4.1 专家函询结果 |
4.2 指标函询结果 |
5 优序图法与比例分配法确定指标权重 |
5.1 确定一级、二级指标权重 |
5.2 确定三级指标权重 |
6 信效度检验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1 科学性与可靠性分析 |
1.1 科学性分析 |
1.2 可靠性分析 |
2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分析 |
2.1 症状、疼痛评估与管理能力是提升生命末期患者生命质量的重点 |
2.2 跨学科团队协作是促进安宁疗护发展的重要模式 |
2.3 叙事护理能力是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极具挑战的能力 |
3 指标体系内容与权重分析 |
结论 |
创新性 |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我国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发展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浅谈高校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校-院合作构建《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D]. 范罗丹.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2]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研究[D]. 陈红.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J].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继续医学教育, 2019(12)
- [4]精神卫生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D]. 王慧慧. 山西医科大学, 2019(09)
- [5]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D]. 顾天颖.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9(06)
- [6]略论高校医院心理护理工作的新要求[J]. 杜宪婧. 课程教育研究, 2018(24)
- [7]论心理护理对不同病人的应用[A]. 李彦知,杨建宇. 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 2011
- [8]高校医务工作中的心理护理[J]. 吴燕. 福州师专学报, 1999(03)
- [9]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D]. 刘萍. 山东大学, 2021(12)
- [10]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田双芬.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