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实验教学应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葛美娟[1](2021)在《三阶项目学习法在高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亚利[2](2021)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与实验拓展的研究 ——以张家口地区高中为例》文中提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推动化学学科发展的有力工具。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化学实验教学不断深化改革,因此,实验教学的功能日益重要。对张家口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实际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分析出影响实验教学的因素,提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与实验拓展的研究课题,以实际案例阐明化学实验创新、化学实验与实践活动的整合设计思路,为教师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参考。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国内外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研究与实验教学改革分析进行综述,梳理化学实验教学相关理论。(2)对地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师生对实验功能的认知以及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态度。(3)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实验创新与化学实践的设计方案:实验创新针对教材中一些现象不明显、成功率较低、污染大、耗时长、原理抽象的演示实验进行有效改进,利用气筒制造压强差的原理改进喷泉实验装置、防倒吸装置、启普发生器装置;铁的吸氧腐蚀装置改进;利用磁力搅拌器改进溴乙烷的消去反应装置。用实际案例阐述了实验创新的设计思路,将实验原理简单化、实验过程可视化,增强实验效果,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实验原理;化学实践的设计以SO2实践活动为例,对化学实验与实践活动进行整合,解决化学疑难问题,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从实际问题出发,尝试找出化学实践方案,将化学教学与社会相结合,充分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为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4)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希望能够激起化学教育工作者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积极探索拓展实验,优化实验设计,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孟鲜颖[3](2021)在《生物学趣味实验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许多研究者都致力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生物学趣味实验是以兴趣驱动学习动机,在传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添趣味性元素,体现为形式上的趣味性和内容上的趣味性,将自然现象、生活常识等内容利用丰富多样的实验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正向迁移。首先,本研究根据大量相关文献,发现在中学教学中,生物学趣味实验的实践研究较为缺乏,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本研究利用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对生物学趣味实验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为了研究生物学趣味实验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在教学中,笔者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分别对石河子某高中高一学生和一线教师进行生物学趣味实验的相关现状研究,发现该校高一年级的生物学实验教学并未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从这一问题入手,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对生物学趣味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和设计思路进行理论分析,以期使生物学趣味实验在教学中取到更好的效果。针对这一原则和思路,笔者设计了五个生物学趣味实验案例,并选取其中四例利用教育学自然实验法,进行教学实践并对结果量化分析,验证了在这一原则和思路下的生物学趣味实验在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教学实践价值,能够帮助学生以兴趣为内部动机,有效的促进学生探索创新、勤于动手、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等各项能力的正向迁移。经过综上所述一系列的分析和实践,本研究得出结论:生物学趣味实验比起现有的生物学实验在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设计和实施需遵循安全性、科学性、趣味性、可实施性的原则,设计思路包括:明确目的-分析学情和实验条件-选取趣味实验的设计策略-趣味实验的实施-总结与反思五个阶段。最后,本研究对整个研究过程提出五点思考。(1)趣味实验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类、分时的措施保证教学进度;(2)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能力应与时俱进;(3)应重视教材的挖掘;(4)注重多学科交叉培养综合素质;(5)学校在趣味实验的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还存在可以深入挖掘之处:(1)该研究后续可以扩大范围,选择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继续深入研究;(2)该研究侧重于生物学趣味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而生物学趣味实验的素材开发和资源库的建立还需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进行。
金铭[4](2021)在《PCK视角下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化学学科肩负着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重任,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要加强化学实验教学,阐述了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学科教学知识(PCK)作为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学科与教学在教育理论上的整合,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会直接影响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的理念和行为,因此,基于PCK理论探讨化学教师实验教学知识值得关注和探讨。为了了解和提升初中化学教师的PCK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应用,首先采用文献法分析了国内外在PCK理论和化学实验教学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借鉴马格努森等学者对科学教师PCK组成成分的定义,结合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化学教师的要求,对化学教师PCK的成分进行了构建。其次采用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与两位化学教师探讨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理解以及具体某一课程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并走入真实的化学实验教学课堂,对两位化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对所研究化学教师教学意识和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不同教龄化学教师的PCK构成有一定的差异,并对差异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案例法,以PCK理论为指导思想,设计由1个学科主题和素养线、知识线、策略线、兴趣线、评价线这五线组成的“1+5”导航框架的新型PCK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模型,并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为学科主题设计了两个教学设计,并将两份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践,通过课堂观察以及学生作业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最后,根据对两位化学教师PCK的差异性分析以及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过程的总结反思,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PCK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该论文得到了以下结论:(1)对初中化学教师PCK的成分进行了构建,将其分为6个部分:化学学科知识、化学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化学兴趣知识、化学教学策略知识以及化学教学评价知识。(2)发现不同教龄化学教师的PCK构成有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青年教师对学生不够了解、语言不够严谨、缺乏系统的课程知识网络、过度依赖其他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进度安排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过于“死板”等。(3)根据“1+5”导航框架的新型PCK教学设计模型,设计了两个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发现将PCK理论设计运用于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中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有助于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进一步研究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4)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PCK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资源、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课堂语言的表述、积极进行实验的创新和改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反思。
海燕[5](2021)在《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民族地区某高中为例》文中认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推进,探究式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提倡要快速发展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而化学学科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探究式实验教学。虽然这一热点得到了师生们的共同关注,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自然环境较差、教育落后的民族地区,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主要以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为例,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对该县三所高中的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依据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策略,并针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教学实践。本文在建构主义、发现学习等理论的指导下,立足要高效地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面对当前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效率不高的局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为高中化学教师进行实验设计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在本论文中界定了化学实验、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概念,综合了国内外对于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以及不同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情况。在这一基础上,确定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针对这一研究目的确立了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这一地区的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实施了调查,调查之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总结问卷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访谈内容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归因。在建构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的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反思多方面进行了设计。并且还提出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流程框图,这一流程框图主要分为六步,首先通过创设情境确定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问题,并依据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本节课的基础内容。接着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探究的主要内容是实验方案设计或者在原有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设计改进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归纳总结,学习实验原理。然后教师布置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迁移运用,最后再次结合迁移知识点对本节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反思。提出这一教学策略后教师将这一策略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并且列举了自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成果展示,检验所提出的教学流程图的可操作性和效果。通过研究表明,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中采用这一教学流程图对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这样也正好体现了我们教育改革的核心,发展素质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杜丽斐[6](2021)在《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实验素养,进而发展科学素养,是新时期科学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对百年来(1919-2019)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在不同时期出版的中学化学教材(主要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为主)中关于化学实验素养演进的考察,对当下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本研究以化学实验教学理论和化学实验方法论为理论依据,首先分析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理论内涵,建构中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其次,基于百年来不同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和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梳理中学化学实验素养内涵体系的百年演进历程,探寻素养演进背后的教育政策和教学改革因素;再次,从学科本体视角、教学视角以及教科书视角分析化学实验素养在内涵结构、内容体系设计以及教科书呈现三方面的演进特征;最后,对百年来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发展历程和演变特征进行反思,提出对当前教材编写和实验教学的启示。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中学化学实验素养是学生在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以及完成实验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可以划分为实验知识和技能、实验思维和方法、实验情意和品行三个方面。对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考察获得以下结论。第一,百年来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引入西方体系和成形期(1919-1949)、模仿借鉴苏联和初创期(1950-1977)、改革发展期(1978-2000)以及自主建构中国特色素养体系(2001至今)四个阶段。中学化学实验素养演进的根本因素在于不同时期育人理念不断革新以及实验教学地位的不断提升,百年来中学化学教育由学科本位不断向学科、社会、学生三位一体转变,实验教学也由辅助教学的地位逐步转变为以科学探究为载体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第二,百年来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演进特征表现为,其一,在内涵结构方面,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将实验知识和技能作为科学探究的综合运用、从注重观察分析能力到渗透高阶化学思维的创新设计、从培养基本的实验习惯到发展科学态度和精神;其二,在内容体系设计方面,呈现从学术性到生活性与探究型的融合、实验开展形式从验证性过渡至以探究为主的多元形式融合、实验过程突破照方抓药模式发展为基于STSE的情境设计、实验评价从单一的纸笔测验发展到基于活动表现的多元评价的转变;其三,从教科书来看,实验陈述风格从单一的学术性逐渐转向科学性、趣味性和人性化。通过对百年来中学化学实验素养演进的系统深入考察,获得以下启示:新时期化学实验改革需科学建构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进一步加强实验素养的内容设计和评价机制;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以全面深化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素养,进而发展科学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功能。
王思源[7](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哈丽达·赛力克大[8](2021)在《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成功召开,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的发展时期作出重大决断,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加快了构建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强国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发展形式下,国家教育部于2018年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该计划全面关注新时期对各类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提出了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这将带领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承此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下半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更是对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工作明确指示要加速推进,次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份发展纲领是国家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深刻贯彻中共十九大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的会议精神,努力加快教育现代化实施进度。全国各地的教育系统、学校和教师锐意开拓进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各地的教育教学设施质量也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中,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因为民族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在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那么民族地区中学如何在此背景与差距下使用现有的、可利用、与实际条件可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急迫解决的问题。本人借助工作机会,在此背景下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开展了本次研究。本研究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历史概况,综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概述了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由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化学实验教学等核心概念及本研究所使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义网络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构成。第三部分:介绍本研究针对民族地区的首府城市乌鲁木齐的第三十六中学学生及乌鲁木齐市各类学校化学教师展开问卷调查,统计和整理该地区高中化学教学实验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通过调研去摸清化学教师是如何看待和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各个学校当前具备的硬件配置和教师所具备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计划辅助教学的水平,从而为探究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奠定基础。第四部分:通过前期调查,提出了三种与民族地区相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实验设计与制作的原则,并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的教学设计方案。第五部分:把设计好的教学实施方案进行对应的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反馈安排统一的考核测试,并对参加测试的班级在开展实践前后的成绩对比分析。第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概述研究总结,提出研究反思和展望。通过本研究调查发现了民族地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走流程、简讲述、压课时、实效差、背实验、吸收弱、操作乱、记忆烂、缺条件、要求低、理念旧、能力差等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化学成绩与科学素养均有了良好改善,得到了运用现有的、可利用、与实际条件可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可以更好地辅助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结论。希望本研究能够使民族地区的老师们尽快适应信息时代的来临,熟练掌握和应用与实际条件相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化学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蒋军泽[9](2021)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教育部提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倡导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强调完善和创新实验教学,倡导“教·学·评”一体化,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实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和发展“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的化学核心观念。笔者研究大量教学案例、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教师讲授化学实验、学生学习时,侧重于知识的讲授,对实验缺乏深度思考,化学实验课程未起到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深度学习”视野下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基于实验的化学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访谈法、课堂观察与实践法、课例研究与行动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研究人教版教材中涉及到的化学实验,提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并在双流中学2016级、2019级进行实践,总结出适合的教学方法,建构教学模型。研究过程及结果从以下七个方面呈现。第一章,前言。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介绍深度学习理论,结合实践情况,对深度学习进行概念界定。本研究认为的深度学习是指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化学学习、深度建构化学知识体系、达到高阶化学学科能力的学习过程,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厘清深度学习概念的基础上,介绍项目式学习方式、活动元设计思路、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过程等相关理论,指导实际教学。第三章,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进行分析。整理统计了教材正文、实验探究、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科学史话、科学视野、资料卡片、思考与交流等板块出现的化学实验。依据实验目的分为七类:(1)物质性质实验;(2)物质组成和结构实验;(3)物质制备实验;(4)物质分离和提纯实验;(5)物质检验实验;(6)反应原理实验;(7)基本操作实验。分析高中化学知识的特点及其与实验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第四章,编制《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和《中学化学教师关于深度学习教学的现状》调查问卷,对双流中学、永安中学、棠湖外国语学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学段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测查,分析深度学习的现状。第五章,思考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化学教学实际,依据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从科学探究能力包含的八个要素进行分析,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第六章,对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建构不同类型实验的教学模型,主要从以下六个类别进行课例展示。1)在性质类实验教学中,以“氮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将教材中氮元素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以实验为载体,基于“教·学·评”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构建性质类实验的深度学习教学模式。2)在制备类实验中,以“海带中碘的提取”为例,介绍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3)在反应原理实验中,以“酸碱中和滴定”为例,分别从“情境线”、“学生活动线”、“核心素养线”三线设计教学流程,总结定量实验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4)对于基本操作类实验,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依据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模式设计活动元,介绍此类实验的教学策略。5)在探究性实验中,以问题链的形式,探究“金属的腐蚀”,通过层层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涉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凝练探究性实验中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追问策略。6)对于在课堂教学中操作难度大、危险性高、耗时长的实验,比如“浓硫酸的性质”、“氯气的性质”等,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实验教学情境、实验目标、实验操作、实验演示、有待解决的实验问题、实验结果、教师点评等做成系列微视频,结合学情,将微课合理的运用于教学中,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具象化。第七章,总结与展望。本文以凸显思维方法、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为载体,采用三重表征、思维导图、创新实验、真实情景、概念转变、微课等方式,结合教材、课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建构了性质类实验、制备类实验、反应原理实验、基础操作实验、探究性实验、不易操作实验六类教学模型。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实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相长的过程,化学实验还有许多知识需要探索,学生获取、加工、处理知识的能力也存在差异,笔者会不懈地研究化学实验教学,凝练和完善更适合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江波[10](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一轮高考改革,重庆市高2021届学生将采用“3+1+2”的高考模式。新高考和新课标视野下,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有所变化。化学教学更加注重化学概念,化学概念是初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希望找出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困境,并提出相关对策。从而希望可以增强教师的衔接意识,让化学教师对化学概念教学衔接更加重视。提升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初高中生化学学科的学习有一些帮助,提升其学习效果,增强其化学学习兴趣和信心,克服困难,促进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发展。笔者便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首先对初高中化学教材概念分析,再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根据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分析出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存在化学课程较难、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不好、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师衔接意识不够这些困境。并以此提出了以下对策:(1)高中教材和初中教材应具有结构性、系统性和整体性,详细呈现化学概念,初高中教材应更加紧密联系,更好的衔接起来。(2)初高中化学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师观念。(3)初高中化学教师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4)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学习化学概念。(5)教师应重视初高中化学概念衔接教学。(6)学生应掌握良好的化学概念学习方法。(7)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化学概念学习习惯。(8)学生应提高化学感兴趣程度。通过案例实施以及结果反馈,实施班级更多学生化学概念学习习惯和概念学习的方法有了较大程度提升,学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以及学习效果,也对学生选科化学有一些积极的作用。对于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有一些帮助,教师对新课标以及教材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树立了衔接意识,化学概念教学经验更加丰富,专业化水平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二、化学实验教学应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实验教学应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与实验拓展的研究 ——以张家口地区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实验教学研究进展 |
1.3.2 国内实验教学研究进展 |
1.3.3 实验创新与拓展研究进展 |
1.3.4 基于核心素养下对化学实验的要求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支持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化学实验 |
2.1.2 化学实验拓展 |
2.2 理论支持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内容 |
3.2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3.2.1 教师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3.2.2 学生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3.3 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 |
3.3.1 教师调查数据分析 |
3.3.2 学生调查数据分析 |
3.4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卷调查研究结论及优化策略 |
3.4.1 实验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 |
3.4.2 优化实验教学现状的策略 |
4 高中化学实验拓展研究 |
4.1 实验拓展目的 |
4.2 实验拓展的方向 |
4.3 实验拓展内容一:演示实验的创新 |
4.3.1 案例一:喷泉实验的改进 |
(1)实验改进原因 |
(2)实验仪器与试剂 |
(3)实验步骤 |
(4)改进装置的优点 |
4.3.2 案例二:防倒吸装置改进 |
(1)实验改进原因 |
(2)实验改进原理 |
(3)改进装置的优点 |
4.3.3 案例三:启普发生器装置改进 |
4.3.4 案例四: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
(1)实验改进原因 |
(2)实验仪器与试剂 |
(3)实验步骤 |
(4)改进装置的优点 |
4.3.5 案例五:溴乙烷消去反应的实验改进设计 |
(1)实验改进原因 |
(2)实验仪器及试剂 |
(3)实验步骤 |
(4)装置改进优点 |
(5)创新实践 |
4.4 拓展实验的内容二:化学实验与实践活动的整合方案 |
4.4.1 实践活动整合的目的 |
4.4.2 实践活动整合的方案 |
4.4.3 SO_2实践活动的整合案例 |
4.4.4 SO_2实践活动的实施及评价 |
4.4.5 SO_2实践活动的意义 |
4.5 实验拓展的实践评价与反思 |
5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3)生物学趣味实验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 概念界定 |
二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研究方案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四 技术路线 |
五 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四章 生物学趣味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
一 教师访谈及结果分析 |
二 学生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生物学趣味实验在教学中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思路 |
一 生物学趣味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原则 |
二 生物学趣味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 |
第六章 生物学趣味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 |
一 利用生物学趣味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我们生活中的霉菌”为例 |
二 强化知识理解——以“性状分离”和“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模拟趣味实验为例 |
三 培养科学素养——以植物腊叶标本制作为例 |
四 丰富教学内容,充实学生的头脑——以“温室效应”趣味小实验为例 |
第七章 生物学趣味实验的教学实践及评价 |
一 试卷检测及结果分析 |
二 学生生物学趣味实验学习问卷调查及分析 |
三 听课教师访谈分析 |
第八章 结论、思考与展望 |
一 结论 |
二 思考 |
三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PCK视角下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的重要性 |
1.1.2 教师专业化发展 |
1.1.3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面对的困境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PCK理论研究综述 |
2.1.1 PCK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
2.1.2 PCK理论国内研究现状 |
2.2 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综述 |
2.2.1 化学实验教学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化学实验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PCK理论 |
3.1 初中化学教师的PCK构成 |
3.1.1 化学学科知识 |
3.1.2 化学课程知识 |
3.1.3 学生知识 |
3.1.4 化学兴趣知识 |
3.1.5 化学教学策略知识 |
3.1.6 化学教学评价知识 |
3.2 初中化学实验现状分析 |
3.3 PCK理论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
3.3.1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
3.3.2 促进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3.3.3 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
3.4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思路 |
第四章 不同教龄初中化学教师PCK差异性的案例分析 |
4.1 访谈及分析 |
4.1.1 访谈过程 |
4.1.2 访谈结果及分析 |
4.2 课堂观察及分析 |
4.2.1 教学准备对比分析 |
4.2.2 教学过程对比分析 |
4.2.3 教学反思及教学评价对比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PCK视角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
5.1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研究 |
5.1.1 课程分析 |
5.1.2 学情分析 |
5.1.3 教学重难点 |
5.1.4 教学设计 |
5.1.5 教学设计的实施、评价 |
5.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研究 |
5.2.1 课程分析 |
5.2.2 学情分析 |
5.2.3 教学重难点 |
5.2.4 教学设计 |
5.2.5 教学设计的实施、评价 |
5.3 小结 |
第六章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PCK的发展建议 |
6.1 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
6.2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有效利用教材资源 |
6.3 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打磨课堂语言表述 |
6.4 积极进行实验的创新和改进 |
6.5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反思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A、B教师访谈问题及记录 |
附录2: A、B教师课堂观察记录 |
附录3: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前测问卷 |
附录4: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后习题 |
附录5: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前测问卷 |
附录6: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后习题 |
致谢 |
(5)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民族地区某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缘起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总体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化学实验 |
2.1.2 探究性实验 |
2.1.3 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 |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发现学习理论 |
2.2.3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 |
2.2.4 萨奇曼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 |
3 民族地区学生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1.1 研究工具的开发 |
3.1.2 研究工具的检验 |
3.2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
3.2.1 样本教师的基本信息 |
3.2.2 样本学校实验室的基本概况 |
3.2.3 样本学校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规定实验开设情况 |
3.2.4 样本学校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3.2.5 探究式实验教学评价与课外拓展情况 |
3.2.6 教师自我能力提升情况 |
3.3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3.1 样本学生的基本信息 |
3.3.2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
3.3.3 学生对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接受和认知程度 |
3.3.4 学生自主实验的动手能力 |
4 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设施有待完善 |
4.2 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
4.3 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 |
5 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建议 |
5.1 课前准备阶段 |
5.1.1 学情分析 |
5.1.2 教材分析 |
5.1.3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 |
5.1.4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
5.2 课中实施阶段 |
5.2.1 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设计 |
5.2.2 设计实验练习作业 |
5.2.3 设计教学板书 |
5.3 课后评价阶段 |
5.3.1 学校评价 |
5.3.2 自我评价 |
6 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实践 |
6.1 实验内容 |
6.2 实验对象 |
6.3 实验变量分析 |
6.4 实验实施过程与案例 |
6.4.1 实验实施流程 |
6.4.2 案例一: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 |
6.4.3 案例二:乙酸的性质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 |
6.5 实验效果分析 |
6.5.1 成绩比较 |
6.5.2 化学实验探究能力检测分析 |
6.6 不足及改进措施 |
6.6.1 不足 |
6.6.2 改进措施 |
7 研究结论及反思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调查表(教师卷) |
附录二: 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调查表(学生卷) |
附录三: 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调查表(学生卷) |
附录四: 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访谈提纲(教师卷) |
(6)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潮流 |
2.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
3.发展化学实验素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素养 |
2.化学素养 |
3.化学实验素养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关于实验素养的研究 |
2.国内关于实验素养的研究 |
3.述评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化学实验素养理论框架的构建 |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
1.化学实验方法论 |
2.化学实验教学理论 |
(二)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 |
1.实验知识和技能 |
2.实验思维与方法 |
3.实验情意和品行 |
(三)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图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内容分析研究法 |
(三)研究对象 |
五、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百年演进的历程梳理 |
(一)1919-1949 年:引入西方体系和成形期 |
(二)1950-1977 年:模仿借鉴苏联和初创期 |
(三)1978-2000 年:改革发展期 |
(四)2001 至今:自主建构中国特色素养体系 |
六、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百年演进的特征分析 |
(一)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 |
1.实验知识和技能: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作为科学探究的综合运用 |
2.实验思维和方法:从观察分析到具有高阶化学思维的创新设计 |
3.实验情意和品行:从基本的实验习惯到科学态度和精神 |
(二)化学实验素养的内容设计 |
1.实验内容体系:从学术性到生活性与探究性的融合 |
2.实验开展形式:从验证性到以探究为主的多元形式整合 |
3.实验过程设计:从照方抓药到基于STSE的情境设计 |
4.实验教学手段:从传统实验手段到现代实验手段 |
5.实验评价方式:从纸笔测验到基于活动表现的多元评价 |
(三)化学实验素养的教科书呈现 |
1.编写体例:从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到注重多维的学习视角 |
2.话语风格:从严谨的学术表达到互助式的对话描述 |
3.栏目设计:从单一形式到多元形式结合 |
七、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百年演进的启示 |
(一)建构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为推进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
(二)加强实验素养的内容设计和评价改革,为培育学生化学实验素养提供实践路径 |
(三)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为发展学生实验素养提供保障 |
八、研究结论及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1.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 |
2.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百年演进的历程 |
3.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百年演进的特征 |
4.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启示 |
(二)研究反思及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
二、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
五、研究思路 |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
六、研究方法 |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
(一)能动性 |
(二)实践性 |
(三)真实性 |
(四)发展性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
(一)学科课程 |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民族地区 |
2.1.2 现代教育技术 |
2.1.3 化学实验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语义网络理论 |
2.2.3 认知学习理论 |
3 民族地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4 调查的具体实施 |
3.5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
3.5.1 学生调查分析与结论 |
3.5.2 教师调查分析与结论 |
4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制作 |
4.1 设计与制作的原则 |
4.1.1 实验教学设计与实际条件的整合 |
4.1.2 实验教学制作的原则与实际条件的整合 |
4.2 制作案例 |
4.2.1 虚拟仿真实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制作案例 |
4.2.2 手机视频拍摄——“原电池”制作案例 |
4.2.3 微课——“铁盐与亚铁盐的转化”制作案例 |
5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
5.1 实践对象的选取 |
5.2 教学实践的过程 |
5.3 实践效果的比对 |
5.3.1 成绩对比 |
5.3.2 学生实验技能的改变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师问卷 |
附录2 学生问卷 |
致谢 |
(9)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程改革的实施 |
1.1.2 落实核心素养是培养高阶思维的过程 |
1.1.3 深度学习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
1.1.4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
1.1.5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实验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高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
1.3.2 实验反馈与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反思学习习惯 |
1.3.3 实验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3.4 构建实验教学模型,有助于指导教学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4.1 文献查阅情况 |
1.4.2 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
1.4.3 化学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
1.4.4 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
1.4.5 引导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策略 |
1.4.6 国外对深度学习的研究 |
1.4.7 小结 |
1.5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1.6 研究思路 |
1.7 研究方法 |
1.7.1 文献法 |
1.7.2 调查访谈法 |
1.7.3 课堂观察与实践法 |
1.7.4 课例研究与行动研究法 |
1.7.5 归纳总结法 |
2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1.2 深度学习 |
2.1.3 化学实验 |
2.1.4 教·学·评一体化 |
2.1.5 大单元教学设计 |
2.1.6 项目式学习 |
2.1.7 活动元教学 |
2.1.8 问题链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自主学习理论 |
2.2.2 探究式学习理论 |
2.2.3 元认知理论 |
2.2.4 建构主义理论 |
2.2.5 行动主义理论 |
2.3 本研究中的概念界定 |
3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分析 |
3.1 新课标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
3.2 高中化学实验的分布 |
3.2.1 必修1 |
3.2.2 必修2 |
3.2.3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
3.2.4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
3.2.5 小结 |
3.3 高中化学实验的分类 |
3.3.1 物质性质实验 |
3.3.2 物质组成和结构实验 |
3.3.3 物质制备实验 |
3.3.4 物质分离和提纯实验 |
3.3.5 物质检验实验 |
3.3.6 化学反应原理实验 |
3.3.7 基本操作实验 |
3.4 高中化学实验的特征 |
3.4.1 探究性 |
3.4.2 严谨性 |
3.4.3 自主性 |
3.4.4 开放性 |
3.4.5 趣味性 |
3.4.6 综合性 |
4 问卷调查 |
4.1 调查对象 |
4.2 问卷调查内容 |
4.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3.1 调查概况 |
4.3.2 各题频次统计 |
4.3.3 相关性分析 |
4.3.4 交叉分析 |
4.4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1 调查概况 |
4.4.2 各题频次统计 |
4.4.3 相关性分析 |
5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
5.1 实验中的“想当然” |
5.2 某些实验现象不易观察 |
5.3 实验活动的开展缺乏效率 |
5.4 实验问题缺乏挑战性 |
5.5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 |
5.6 缺乏反馈评价意识 |
6 策略与课例 |
6.1 性质类实验教学 |
6.1.1 教学策略与模型 |
6.1.2 教学案例——氮及其化合物 |
6.2 制备类实验教学 |
6.2.1 教学策略与模型 |
6.2.2 教学案例——海带中碘的提取 |
6.3 反应原理实验教学 |
6.3.1 教学策略与模型 |
6.3.2 教学案例——酸碱中和滴定 |
6.4 基本操作类实验教学 |
6.4.1 教学策略与模型 |
6.4.2 教学案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6.5 探究性实验教学 |
6.5.1 教学策略与模型 |
6.5.2 教学案例——金属的腐蚀 |
6.6 其他实验教学策略模型 |
6.6.1 课堂中难以操作的实验教学 |
6.6.2 物质组成结构实验 |
6.6.3 物质分离提纯实验 |
6.6.4 物质检验实验 |
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1 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中学化学教师引导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3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设计1-4 课时 |
附录4 《金属的腐蚀》学案设计 |
(10)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际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一 概念界定 |
二 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 研究方法 |
二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二节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节 认知主义理论 |
第三章 初高中化学教材中概念分析 |
第一节 初中化学教材概念 |
第二节 高中化学教材概念 |
一 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新教材概念 |
二 高中化学选修教材概念 |
第三节 初中化学教材和高中化学教材概念的联系 |
第四章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困境统计与分析 |
第一节 编制调查问卷 |
一 调查对象 |
二 设计问卷 |
第二节 编制教师访谈表 |
一 访谈对象 |
二 设计访谈表 |
第三节 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一 初三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二 高一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三 初三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四 高中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四节 调查与访谈结论 |
第五章 初高中概念教学衔接的对策 |
第一节 教材方面 |
第二节 教师方面 |
第三节 学生方面 |
第六章 教学案例与结果分析 |
第一节 教学案例 |
一 教学案例设计 |
二 教学案例实施 |
第二节 结果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四、化学实验教学应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三阶项目学习法在高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葛美娟.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与实验拓展的研究 ——以张家口地区高中为例[D]. 刘亚利.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2)
- [3]生物学趣味实验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的初步研究[D]. 孟鲜颖.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4]PCK视角下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案例研究[D]. 金铭.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5]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民族地区某高中为例[D]. 海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6]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D]. 杜丽斐.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7]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8]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D]. 哈丽达·赛力克大.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9]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D]. 蒋军泽. 西南大学, 2021(01)
- [10]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 江波.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