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庄煤矿充水因素分析

田庄煤矿充水因素分析

一、田庄煤矿矿井充水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来永伟,侯惠强,亓增刚,韩立强[1](2021)在《华亭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文中指出华亭煤矿目前主采煤层为煤5层,根据近期进行的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并结合以往资料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矿井开采主要充水因素为地下含水层水及采空区、巷道积水。井田内含水层按其含水性、含水类型及水力特征,划分为5个含水层,其中第一、二、三含水层为直接充水含水层,但其富水性弱,对未来井田开采影响不大;煤5层开采后所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全部没有进入第四、五含水层,因此煤层正常开采及构造不发育地段情况下,第四、五含水层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华亭煤矿目前开采2501采区,受工作面回采影响,部分工作面存在采空区积水,在煤层开采过程中需引起注意。

赵元强,李肖兰[2](2020)在《霄云煤矿1313工作面隐伏陷落柱突水机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水害已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不仅会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还会给煤矿的经济造成重要的损失。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影响因素较大,使得水害的类型繁多,特别是对隐伏型导水构造的精细探查预测能力不足,使其成为了矿井水害的重要导水通道。霄云煤矿1313工作面发生突水灾害,虽然该区域位于三维地震范围内,但受地震技术手段的限制,3煤层之下岩煤层分辨率很低,三维地震精细报告及井下瞬变电磁成果均未解释此区域内有陷落柱发育。通过对矿井内的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水文地质概况等资料的研究以及对突水后的水质、邻近奥灰长观孔水文观测、水温的分析,认为突水水源为奥陶纪灰岩含水层,通过后期的注浆钻孔漏失深度及注浆情况,能够确定该处存在一个半径约为9.00m的陷落柱,发育高度约为116m。据此综合判断该次矿井突水的通道为隐伏在3煤层底板之下的陷落柱构造。

胡彦博[3](2020)在《深部开采底板破裂分布动态演化规律及突水危险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国煤炭资源开发布局调整阶段,为了保证国家煤炭供给安全,东部矿区仍需保持20年左右的稳产期,许多矿井进入深部开采不可避免。围绕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通道动态形成过程机理、水害评价防治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华北型煤田东缘代表矿井为例,采用野外调研、理论分析、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按照华北煤田东缘矿区的赋煤地质结构特征→深部煤层开采底板变形破坏的动态监测方法→深部煤层开采底板岩层变形破坏的时空演化特征和突水模式→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方法和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深部煤层开采底板水害治理模式和治理效果序列验证评价方法的思路开展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提出了利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BOTDR)对深部煤层开采底板变形破坏的动态监测方法。根据研究表明BOTDR系统监测的动态变形量及应变分布状态与煤层底板岩层应力应变特征具有一致性,是有效监测煤层底板岩层变形破坏的新方案。BOTDR系统对煤层底板岩层监测显示,在采动过程中煤层底板岩层从上向下是呈现压-拉-压的应变趋势;同时获得了有效的煤层底板岩层的最大破坏深度,为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的精准预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原位测试数据。(2)揭示了深部煤层开采完整底板破坏的时空演化特征:a.采前高应力区超前影响范围大约在煤壁前方38 m附近;b.开采底板岩层第一破断点的位置在采煤工作面煤壁前方29.07 m,煤层下方垂距9.24 m处,煤层底板破坏是从脆性岩层开始破断;c.开采底板破断发展趋势是从第一破断点首先向上发展破断,然后再同步向下破断。d.煤层开采底板破断的最大深度处于采前高应力区内,并且最大破断深度在采前高应力区内的峰值应力传播线附近(一般情况下)。根据煤层开采底板破坏的时空演化特征,对比分析了完整底板和含断层底板两种条件下煤层开采底板岩层破坏特点;同时对煤层开采底板进行横向分区,区域名称依次为原岩应力平衡区、采前高应力区、采后应力释放区、采后应力再平衡区。(3)利用BP神经网络、煤层开采底板应力螺旋线解析、气囊-溶液测漏法、经验公式法、多因素回归及分布式光纤实测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了对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进行有效的预测模型及方法;研究表明,多因素回归中模型III预测值更接近分布式光纤监测和气囊-溶液测漏法等实测数据,预测误差较小的预测方法依次为新的数学理论模型解析法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4)利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结合深部煤层开采破坏后有效隔水层厚度和其他多种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对深度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得到了层次分析和熵权法(AHP-EWM)综合算法评价模型和基于改进型层次分析脆弱性指数(IAHP-VI)法两种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两者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择优选其一,也可以根据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取并集,能够进一步提高评价安全程度。(5)基于华北型煤田东缘矿区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通道的形成机理和突水模式,提出了“充水含水层和导水构造协同超前块段治理”模式并进行了定义。在现有的深部煤层开采水害的治理技术上,根据注浆改造目的层的构造、区域地应力、原岩水动力场等因素对地面受控定向钻进顺层钻孔方位和钻孔展布间距的设定进行科学有效的优化研究。(6)提出了“深部煤层开采底板水害治理效果序列验证评价方法”,利用对改造目的层的渗透系数和透水率、煤层底板阻水能力、矿井电法检测、检查钻孔数据等结合GIS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科学系统化的评价方法。(7)利用“充水含水层和导水构造协同超前块段治理”模式对华北型煤田东缘矿区深部煤层底板水害进行了治理,结果显示治理效果良好,研究矿区深部煤层工作面实现了安全回采。本论文研究成果可为华北型煤田东缘矿区下组煤开采底板水害防治提供参考。

陈磊[4](2017)在《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在采出煤炭资源的同时,以煤矸石、粉煤灰、水泥、外加剂和水等制成的高浓度胶结充填物充填采空区,限制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变形,从而控制地表沉陷。为分析胶结充填开采单工作面顶板变形机理以及跨工作面(将若干个相邻的平行工作面组成的区域定义为“跨工作面区域”)上覆岩层移动变形规律,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试验测试、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分析等方法,建立了胶结充填开采单工作面顶板岩梁力学模型和跨工作面顶板岩层力学模型。在充填开采单工作面区域内,构建了“煤壁-支架-顶板岩梁-充填体”结构的力学模型,分析了顶板岩梁的受力和弯矩,基于弹性地基梁模型,对顶板的移动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在胶结充填开采跨工作面区域内,构建了“煤柱-顶板岩层-充填体”结构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连续“W”形弹性板理论,研究了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特征。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高浓度胶结充填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得到胶结充填材料的合理配比,分析了充填材料凝结后的单轴抗压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拟合分析,通过试验得到充填体材料压缩破坏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胶结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随凝结时间的增长而增加,至28d左右趋于稳定并达到最大值,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为凝结时间的二次函数,但可以用线性关系近似表征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进行运算时,为简化处理,可以将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视为凝结时间的线性函数。凝结28d后的高浓度胶结充填体试样压缩破坏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与粉砂岩类似,分为压实阶段、线弹性阶段、屈服变形阶段和破坏阶段四个阶段。(2)充填材料的存在,改变了采空区的围岩应力结构,在一个回采空间内形成“煤壁-支架-顶板-充填体”的小结构,在相邻的跨工作面间形成“煤柱-顶板岩层-充填体”的大结构。结合充填体强度形成的时间特性,建立了单工作面“煤壁-顶板-充填体”的力学结构模型,分析顶板岩梁的剪力、弯矩分布,得出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充填体强度形成速度之间的关系。将充填体视为弹性地基,对顶板岩梁进行移动变形分析,并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验证理论分析结果。(1)基于煤壁、采场支架、充填体和顶板的联合作用,建立了胶结充填开采顶板岩梁力学模型,该模型为两端固支的“煤壁-支架-充填体”联合支撑的超静定力学结构,根据胶结充填材料强度形成与时间的关系特性,将充填体所在区域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分为强度增长区和强度恒定区2个区域,分析了2个区域的充填体强度界限。对顶板岩梁进行受力分析,求出顶板岩梁剪力和弯矩的表达式以及岩梁两固支端的支座反力1R、2R和弯矩1M、2M。工作面支架的工作阻力和充填体的支撑能力对顶板岩梁剪力和弯矩的分布影响较大,与垮落法相比,岩梁两端支座反力和弯矩均较小。讨论了胶结充填材料强度形成速度与工作面推进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充填开采极限跨距的概念以及充填材料强度形成的时间关系,计算了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充填体强度形成速度之间的关系。(2)将胶结充填体视为弹性地基,对顶板岩梁的移动变形进行了分析。利用初参数法求出顶板岩梁在煤体侧和采空区侧的下沉曲线,以及工作面前方煤体、采空区充填体的垂直应力方程。分析煤层埋深H、煤体地基系数mk、充填体地基系数ck、岩梁弹性模量E、岩梁厚度h和顶板与充填体接触时下沉量0z六个参数对顶板岩梁下沉量、工作面前方煤体、充填体垂直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顶板与充填体接触时下沉量0z为主要影响因素,0z是控制顶板岩梁下沉、减小煤壁垂直应力的关键因素。(3)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表明,充填开采时,顶板岩梁仅发生弯曲下沉,没有发生垮落现象,工作面前方出现增压区,在充填体侧出现减压区。随着充填率的增加,覆岩的移动变形量减小,充填体和工作面前方煤体的支承压力变小。顶板与充填体接触时的下沉量是影响充填开采顶板岩梁移动变形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提高充填率等方式减小顶板与充填体接触时的下沉量,使充填开采达到控制上覆岩层移动变形、控制地表沉陷的效果。(3)以新阳矿十采区为背景,研究了跨工作面间形成“煤柱-顶板岩层-充填体”的大结构覆岩移动变形特征,分析了煤柱和充填体的作用机制,提出胶结充填开采跨工作面连续“W”形弹性板理论,建立连续“W”形弹性板力学模型,分析在该结构移动变形情况下地表沉陷规律。并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进行了验证。(1)对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跨工作面顶板岩层进行了受力分析,构建了“煤体-顶板岩层-充填体”联合作用的协同支撑体系。分析了煤柱和充填体的作用机制,煤柱起到支撑顶板及上覆岩层载荷的作用,充填体的支撑作用有两个方面:对顶板岩层产生竖直向上的支撑作用力;对煤柱产生侧向支撑力,将煤柱的受力状态由二维受力变为三维受力,提高了煤柱抗压强度。推导了胶结充填开采条件下煤柱稳定的条件以及“煤体-顶板岩层-充填体”协同支撑体系稳定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弹性薄板理论的连续“W”形弹性板理论。(2)建立了胶结充填开采跨工作面顶板连续“W”形弹性板力学模型,分析了连续“W”形弹性板形成的基础、板结构连续的条件以及最大挠度,分析了顶板的最大下沉量max?与充填率η、充填体压缩率?、顶板与充填体接触前位移量0z之间的关系,提高充填率、降低充填体压缩率、减小顶板与充填体接触前位移量,有利于维护“煤柱-顶板岩层-充填体”协同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减小顶板下沉量,控制地表沉陷。(3)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胶结充填开采,在跨工作面区域内,基本顶在煤层倾斜方向上发生了“W”形连续弯曲下沉,不发生破断,基本顶的最大下沉量发生在各工作面中点位置。在跨工作面区域内,基本顶垂直方向应力峰值位于各工作面间煤柱边界处,基本顶应力峰值与充填率有关,随充填率的减小而增大。(4)以新阳矿十采区10203工作面和小屯矿1425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进行了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工业试验,分别对新阳矿10203工作面和小屯矿14259工作面矿压监测结果和地表沉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胶结充填开采工作面前后方支承压力较垮落法减小很多,工作面周期来压不明显。小屯矿充填开采采空区上覆岩层的运动变形为整体移动,地表最大变形量218.8mm。

马志举,唐凡迎,韦龙明[5](2016)在《山东田庄煤矿涌水量研究与防治》文中研究表明田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多个含水层和多个隔水层,在隔水层较薄处或断裂构造发育部位容易发生突水事件。根据其矿井涌水量计算结果和充水因素,提出若干防水、治水措施。

尹斌华,雷云发,曲景斌,孙忠波[6](2016)在《长才二井二区矿井水害的识别分析及防治水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才二井二区的主要充水水源和含水层有大气降水、老空水。与该矿井相邻的报废矿井有一定的积水,可能对矿井开采构成安全危害,对该矿井的水文情况,以及已报废矿井的采空区存在的水害进行了识别、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水的措施。

尹斌华,雷云发,曲景斌,张风明[7](2016)在《长才二井矿井水害的识别分析及防治水措施》文中研究说明长才二井的主要充水水源和含水层有大气降水、老空水,经过多年开采,与矿井相邻的报废矿井有一定的积水,可能对矿井开采构成安全危害,对该矿井的水文情况,以及已报废矿井的采空区存在的水害进行了识别、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水的措施。

张蕊[8](2014)在《带压开采底板构造裂隙带活化导渗机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煤矿延深开采,底板突水已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最主要灾害之一,构造裂隙带突水是其主要表现形式,研究采掘过程中底板构造裂隙带活化渗流机制,对于矿井水害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论文综合运用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等方法,针对带压开采过程中的构造裂隙带活化突水通道形成机制及渗流突变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如下成果:对岩石裂隙渗流的细观特征进行试验,分析岩石破坏过程中不同阶段渗透性变化及其与岩石内部微裂纹的演化关系,探讨岩石渗透性随变形的变化特点以及渗透系数应力之间的关联性,得出塑性软岩和脆性坚硬岩石在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及渗透性差异;根据脆性岩石的破坏机制与渗透系数的演化类比关系,结合岩石统计强度和重整化群理论,在岩石试样承载能力概率函数基础上推导出了预测岩石临界破坏点处应变的表达式。根据底板不同突水模式的力学共性特征,将底板突水划分为突水蓄势和突水失稳两个过程,并阐述各突水过程的基本力学特征,结合已有突水实例的统计结果,分析突水的发生条件、灾变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现场原位压渗实测,获取煤系完整岩层及裂隙带岩体的平均阻渗强度,研究底板岩体的阻渗特征,提出采用底板有效隔水层(单位厚度阻渗强度)评价断层带阻渗条件的方法。通过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基于采用孔隙流裂隙流管道流的渗流组合类型来表示断层带渗流过程的思想,指出断层带中充填物颗粒的流失是断层突水量和渗流类型发生改变的基础;结合现场压渗试验结果获得了构造裂隙带渗透破坏是底板突水的前兆过程,构造裂隙带活化突水实质是底板岩体发生渗透破坏,也是底板水害防治的重要阶段。考虑断层破碎带中介质的不同力学性质及外界采掘扰动的影响,用突变理论建立断层活化失稳的非线性模型,推导出断层活化失稳的充要力学判据及突水临界压力;从非线性的角度将诱发断层活化突水的外界扰动条件分为临界微扰动和超前强扰动,分析煤层底板断层活化突水与外界采掘扰动条件的关联性,揭示外界扰动条件下的断层活化突水机理。论文最后将试验及理论成果应用于现场,检验断层带岩体阻渗强度评价方法及断层活化突变模型的适用性,为带压开采构造扰动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明[9](2013)在《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覆岩控制机理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基于建下开采、保水开采、工作面过空巷的关键共性问题——覆岩控制问题为出发点,安全、高效、高采出率地开采煤炭资源为目标,充填超高水材料为手段,综合运用采煤学、流体力学、岩石力学、矿山开采沉陷学等相关理论,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室研究、计算机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与探讨了不同需求下的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覆岩控制机理,提出了采场覆岩中若干组软弱岩层在活动中存在“排队现象”和“追赶现象”,揭示了基本顶关键层的控制是充填开采技术成功的关键,发现了充填开采能明显减弱覆岩的活动程度,提出了充填开采条件下多个工作面应优先选用跳采开采顺序,分析了不同采空区充填方法的保水开采机理,研究了超高水材料充填过空巷覆岩控制机理,有效指导了工程实践。

段宏飞,姜振泉,朱术云,张蕊,邵明喜,刘近国[10](2011)在《综采薄煤层采动底板变形破坏规律实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兖州煤田综采薄煤层底板采动变形破坏规律,应用现场应变实测系统在兖矿集团杨村煤矿4602综采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实测,得到了底板2个监测钻孔8个应变传感器探头的的应变增量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曲线,通过2个监测钻孔监测数据的综合比较,确定底板破坏深度介于8.4~10.1m之间;结合现场底板变形实测,分析了煤壁前方超前支承压力影响的范围与底板深度的关系并给出了定量表达式;应变增量曲线反映出的周期来压步距为8.9m,这与工作面矿压监测数据反映的周期来压步距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在兖州矿区底板破坏深度实测的已有数据,提出了适合兖州地区的底板破坏深度的经验公式,为兖州煤田下组煤开采结合其他突水影响因素确定安全可采分区提供了可靠依据.目前,位于可采区内的杨村井田2个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已经证实了预测的准确性.这一问题的研究对鲁西南下组煤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田庄煤矿矿井充水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田庄煤矿矿井充水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华亭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矿区概况
2 地质概况
3 矿井含隔水层特征
    3.1 含水层
    3.2 隔水层
4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4.1 矿井充水水源
        (1)大气降水。
        (2)地表水。
        (3)含水层水。
        (4)采空区水。
    4.2 充水通道
    4.3 主要突(透、溃)水点情况
    4.4 矿井涌水量构成
5 结语

(2)霄云煤矿1313工作面隐伏陷落柱突水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概况
    1.1 地层概况
    1.2 井田构造
    1.3 岩浆岩
2 水文地质
    2.1 各含水层富水及涌水的基本规律
    2.2 断层导水性
3 矿井突水过程及突水量的变化情况
4 1313工作面充水因素分析
    (1)3煤顶板砂岩水。
    (2)三灰水。
    (3)断层水。
    (4)钻孔水。
    (5)老空水。
    (6)奥灰水。
    (7)火成岩侵入体及其他地质构造。
5 突水水源及通道分析
    5.1 突水水源分析
        5.1.1 水质
        5.1.2 水位
        (1)奥灰长观孔水位变化情况。
        (2)副井井筒水位变化情况。
        (3)水温。
    5.2 突水通道分析
        5.2.1 钻孔通道
        5.2.2 断层通道
        5.2.3 陷落柱通道
6 结论

(3)深部开采底板破裂分布动态演化规律及突水危险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华北型煤田东缘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区域赋煤构造及含水层
    2.2 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水源水文地质特征
    2.3 煤系基底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深部开采底板变形破坏原位动态监测
    3.1 分布式光纤动态监测底板采动变形破坏
    3.2 对比分析光纤实测与传统解析和原位探查
    3.3 本章小结
4 深部开采煤层底板破坏机理和突水模式研究
    4.1 深部开采煤层底板破裂分布动态演化规律
    4.2 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模式
    4.3 本章小结
5 深部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非线性预测评价方法
    5.1 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预测
    5.2 下组煤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及应用
    5.3 本章小结
6 深部开采底板水害治理模式及关键技术
    6.1 底板水害治理模式和效果评价方法
    6.2 底板水害治理模式和治理效果评价的应用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性成果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充填开采研究现状
        1.2.2 覆岩运移规律与矿山压力控制理论
        1.2.3 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及控制理论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高浓度胶结充填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2.1 现代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和材料分析
        2.1.1 综合机械化矸石充填
        2.1.2 膏体充填技术
        2.1.3 超高水材料充填技术
        2.1.4 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技术的提出及应用
    2.2 高浓度胶结充填材料主要材料的基本性能
        2.2.1 煤矸石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能
        2.2.2 粉煤灰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能
        2.2.3 胶凝材料和水
    2.3 胶结充填材料的合理配比分析
        2.3.1 试验方法和材料
        2.3.2 试验指标、因素及试验结果
        2.3.3 胶结充填材料外加剂研究
    2.4 高浓度胶结充填体的力学特性分析
        2.4.1 高浓度胶结充填体基本物理化学特性分析
        2.4.2 充填体强度随凝结时间变化规律及破坏规律
    2.5 小结
3 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单工作面顶板力学模型
    3.1 顶板岩梁受力分析
        3.1.1 充填体支撑顶板岩层前岩梁受力分析
        3.1.2 充填体支撑顶板后岩梁受力分析
        3.1.3 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充填体强度形成速度关系
        3.1.4 胶结充填开采顶板岩梁受力分析实例
    3.2 胶结充填开采岩梁移动变形分析
        3.2.1 胶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规律
        3.2.2 胶结充填开采顶板岩梁弯曲下沉分析
        3.2.3 顶板岩梁垂直应力分析
    3.3 胶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相似材料模拟
        3.3.1 模拟煤岩层力学参数
        3.3.2 模型铺设与测点布置
        3.3.3 胶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特征
        3.3.4 胶结充填开采围岩应力特征
    3.4 小结
4 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跨工作面覆岩移动力学模型
    4.1 胶结充填开采跨工作面顶板力学结构
    4.2 胶结充填开采连续“W”形弹性板力学模型
        4.2.1 弹性薄板理论
        4.2.2 连续“W”形弹性板的形成条件
        4.2.3 连续“W”形弹性板力学模型
        4.2.4 基于连续“W”形弹性板顶板下沉实例分析
    4.3 基于连续“W”形弹性板理论的跨工作面地表下沉预测模型
        4.3.1 概率积分法预测地表移动和变形
        4.3.2 基于连续“W”形弹性板理论的跨工作面地表下沉预测模型
        4.3.3 胶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4 胶结充填开采跨工作面覆岩运移规律相似材料模拟
        4.4.1 模拟煤岩层力学参数
        4.4.2 模型铺设与测点布置
        4.4.3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过程及结果
    4.5 小结
5 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规律数值模拟
    5.1 数值模拟软件
    5.2 数值模拟方案
        5.2.1 数值模拟模型
        5.2.2 数值模拟方案
    5.3 单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5.3.1 不同充填率条件下单工作面覆岩变形特征
        5.3.2 不同充填率条件下单工作面覆岩应力特征
    5.4 跨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5.4.1 跨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变形规律
        5.4.2 跨工作面上覆岩层应力特征
        5.4.3 跨工作面上覆岩层塑性区分布
    5.5 小结
6 工程应用
    6.1 试验工作面采矿地质条件
    6.2 10203胶结充填采煤工作面系统设计
        6.2.1 采煤方法和充填工艺
        6.2.2 充填材料及充填参数
        6.2.3 高浓度胶结充填系统
    6.3 10203工作面矿压监测
        6.3.1 胶结充填工作面矿压监测的作用和意义
        6.3.2 充填体受力观测结果
        6.3.3 支架工作阻力实测结果
        6.3.4 顶底板移近量实测结果
    6.4 10203工作面地表变形监测设计与实施
        6.4.1 充填工作面地表监测站的布设
        6.4.2 10203充填工作面地表变形监测方案
        6.4.3 充填工作面地表变形监测成果处理
    6.5 小屯矿跨工作面胶结充填开采实例
    6.6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5)山东田庄煤矿涌水量研究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矿井地质
    1.1 地层
    1.2 地质构造
2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2.1 地表水系
    2.2 含水层
3 矿井涌水量测算
    3.1 历年矿井涌水量分析
    3.2 矿井涌水量构成
    3.3 预算方法和结果
4 防治水措施

(6)长才二井二区矿井水害的识别分析及防治水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矿井概况
2 水文地质
    2.1 地表水系情况
    2.2 含水层
    2.3 隔水层
    2.4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2.5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3 采空区(老塘)积水存在水害的识别
    3.1 与原延边煤矿服务公司十井采空区关系及积水存在水害的识别
    3.2 与长才三井采空区关系及积水存在水害的识别
    3.3 与原福洞社办煤矿五井采空区关系及积水存在水害的识别
    3.4 与南阳井关系
    3.5 其他水害的识别与分析
4 水害危险性分析
    4.1 地表水
    4.2 含水层
    4.3 采空区积水危险性分析
        4.3.1 长才二井二区主井井筒+420m~+540m巷道上方防隔水岩柱
        4.3.2 原长才三井
        4.3.3 原福洞镇社办企业煤矿五井
        4.3.4 南阳井
5 矿井防治水要求

(8)带压开采底板构造裂隙带活化导渗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底板岩层细观渗流特征
    2.1 岩石伺服渗透试验
    2.2 岩石伺服渗透特征
    2.3 应变转换与渗流突变
    2.4 本章小结
3 底板突水力学特征及阻渗条件
    3.1 突水基本力学特征
    3.2 突水影响因素及类型划分
    3.3 底板阻渗条件
    3.4 本章小结
4 底板突水通道的形成及机制
    4.1 突水通道概念
    4.2 底板突水通道类型
    4.3 断层活化突水模型试验
    4.4 断层活化导渗机制
    4.5 本章小结
5 断层活化突变模型
    5.1 采掘扰动
    5.2 断层带介质水致弱化特性
    5.3 断层活化失稳非线性模型
    5.4 断层活化失稳机理
    5.5 本章小结
6 工程应用实践
    6.1 杨村矿 4603 工作面底板断层采动阻渗条件
    6.2 裴沟矿 32071 底板 F32-9断层采动阻渗性实测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覆岩控制机理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充填开采技术及其覆岩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1.3 保水开采理论及技术研究现状
    1.4 工作面过空巷技术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方法与内容
    1.6 论文技术路线
2 超高水材料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充填开采覆岩控制机理研究
    2.1 超高水材料物理与化学性质
    2.2 超高水材料采空区充填方法研究
    2.3 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覆岩控制机理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覆岩控制试验研究
    3.1 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覆岩控制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3.2 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覆岩控制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3.3 田庄煤矿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工程实践
    3.4 本章小结
4 超高水材料充填保水机理及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4.1 煤炭开采覆岩导水裂隙演化规律
    4.2 超高水材料采空区充填保水机理分析
    4.3 超高水材料充填安全保水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超高水材料充填过空巷机理及技术研究
    5.1 空巷稳定性及围岩变形破坏机理
    5.2 超高水材料充填过空巷机理研究
    5.3 超高水材料充填过空巷试验研究
    5.4 超高水材料充填过空巷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综采薄煤层采动底板变形破坏规律实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4602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
2 传感器在钻孔中的布置及其设计参数
3 4602工作面测试分析过程
4 4602工作面测试结果与分析
    4.1 测试结果
    4.2 测试结果的分析
        1) 底板破坏深度的确定
        2) 采动影响范围与底板垂深
        3) 采动影响与矿压探讨
5 底板破坏深度经验公式
6 结 论

四、田庄煤矿矿井充水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华亭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J]. 来永伟,侯惠强,亓增刚,韩立强. 煤炭与化工, 2021(10)
  • [2]霄云煤矿1313工作面隐伏陷落柱突水机理分析[J]. 赵元强,李肖兰. 山东国土资源, 2020(10)
  • [3]深部开采底板破裂分布动态演化规律及突水危险性评价[D]. 胡彦博.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研究[D]. 陈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02)
  • [5]山东田庄煤矿涌水量研究与防治[J]. 马志举,唐凡迎,韦龙明. 云南地质, 2016(03)
  • [6]长才二井二区矿井水害的识别分析及防治水措施[J]. 尹斌华,雷云发,曲景斌,孙忠波. 煤矿现代化, 2016(04)
  • [7]长才二井矿井水害的识别分析及防治水措施[J]. 尹斌华,雷云发,曲景斌,张风明. 煤, 2016(06)
  • [8]带压开采底板构造裂隙带活化导渗机制[D]. 张蕊. 中国矿业大学, 2014(12)
  • [9]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覆岩控制机理研究及应用[D]. 张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07)
  • [10]综采薄煤层采动底板变形破坏规律实测分析[J]. 段宏飞,姜振泉,朱术云,张蕊,邵明喜,刘近国.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1(03)

标签:;  ;  ;  ;  ;  

田庄煤矿充水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