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5042-2001 无公害食品 蛋鸡饲料使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5042-2001 无公害食品 蛋鸡饲料使用指南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5042-2001 无公害食品 蛋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论文文献综述)

刘云鹏,毕力格,刘迎贵[1](2020)在《建立良好养殖管理规范,全面提高畜禽产品质量》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相对有限的政府监管能力和相对无限的监管对象"之间的矛盾,解决生产主体行为不当,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已有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等人源性因素造成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本文从养殖企业的机构与人员、场房与设施、物料、防疫、卫生及文件管理等诸多方面入手,阐述了全面建立畜禽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追溯体系的要求和构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总站[2](2019)在《畜禽养殖配套主推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1.1技术概述该技术适用于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养殖,严格地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条例》,进一步规范生鲜乳生产过程中环境控制、饲料与饲养管理、繁殖与育种、疫病防治等技术环节。1.2技术要点1.2.1选址1.2.1.1原则: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相结合。

罗金玲[3](2019)在《梅州典型富硒农产品质量分析及标准化生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硒(Selenium,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膳食硒的摄入量为60μg/d。本文从广东省梅州市富硒农产品生产区选定了几种梅州主要的农产品,依据国家标准《GB 5009.93-2017》测定了硒含量,结果表明,梅州市富硒大米样品的硒含量为0.18mg/kg,富硒红茶样品的硒含量为0.055mg/kg,富硒绿茶样品的硒含量为0.14mg/kg,富硒鸡蛋样品全蛋的硒含量为0.18mg/kg,蛋清的硒含量为0.057mg/kg,蛋黄的硒含量为0.52mg/kg。测定的主要营养素结果显示:富硒大米样品的脂肪含量为(0.83±0.06)g/100g、赖氨酸含量为(9.91±0.38)μg/mg、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0.64±0.04)mg/g、可溶性糖含量为9.65%±0.24%和淀粉含量为79.74%±1.14%。富硒红茶样品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茶多酚含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茶汤pH值分别为3.29%±0.29%、13.18%±0.23%、(8.64±0.32)mg/g、1.85%±0.06%和5.23±0.01,富硒绿茶样品的同类指标分别为2.26%±0.05%、19.57%±0.68%、(9.49±0.49)mg/g、3.52%±0.22%和5.82±0.01。富硒鸡蛋样品的脂肪含量为(10.06±0.24)g/100g,水分含量为(74.33±1.03)g/100g,蛋白质含量为(12.10±0.08)g/100g,蛋黄胆固醇含量为(1321.08±27.84)mg/100g,蛋黄卵磷脂含量为1.08%±0.07%。富硒大米样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比较高,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富硒大米样品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即赖氨酸,且含量较高,食用富硒大米200300g/d,可以为人体提供赖氨酸约20003000mg/d。富硒红茶与富硒绿茶中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均较高,表明具有较好的品质基础,日常适量冲泡富硒红茶和富硒绿茶,是人体摄入氨基酸、茶多酚及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途径。每枚富硒鸡蛋蛋黄可以提供约250mg的胆固醇,每周食用富硒鸡蛋280350g,可以为人体提供脂肪约45g/d,提供水分,提供蛋白质约56g/d,提供卵磷脂约0.40.5g/d,表明富硒鸡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胆固醇含量较低,有利于人体健康。根据梅州地区的土壤生态环境,结合科学富硒生产的基本规律,拟定了几种富硒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规程。

王晶[4](2019)在《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文中认为绒毛用羊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农牧民从事的主要产业,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农牧民增收,也关系到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绒毛用羊产业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养殖方式粗放、生产效率较低、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规模化比重偏低等诸多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养殖模式的转变,以标准化为核心、以规模化为特征,逐步形成绒毛用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新格局。因此,有必要对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经济效益、影响因素、运行模式及相关扶持政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养殖模式的转变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牧户养殖经济效益增长和畜产品的长期有效供给。本文首先对我国绒毛用羊养殖的标准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进行定性评价和分析;其次,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和散养模式下农牧户的成本收益、单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然后,用模糊数学法和似乎无关方程组模型对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5个环节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牧户养殖规模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的实施路径、典型经验和运行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相关扶持政策进行评价;最后,提出提高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各项措施,为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参考和决策依据。主要研究结论是:(1)绒毛用羊各环节标准化程度存在差异,畜禽良种、养殖设施和疾病防控3个环节相对最高,生产管理次之,粪污无害化最低。绒毛用羊规模化养殖有长足发展,小规模散养仍占据绝对优势,规模化程度区域差异明显。(2)标准化规模养殖户总收益、纯收益和成本收益率均显着高于散养户,各投入产出指标及构成比例地区差异显着;标准化规模养殖户的单要素生产率显着高于散养户;标准化规模养殖户技术效率显着高于散养户,配置效率显着低于散养户,提升产出水平和压缩生产成本的空间都较大。(3)经济要素、技术要素、政策要素和个人家庭特征对绒毛用羊标准化养殖均有重要影响。养羊收入比重、固定资产比重有显着正向影响。人工授精、选址和棚圈设计、饲养管理、饲料配制、机械剪毛分级打包、病死羊无害化处理和粪便及污水处理7项养殖技术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正向影响;8项政策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影响,种公羊补贴、能繁母羊补贴、人工授精补贴、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奖励、禁牧补助和贴息贷款7项政策有正向影响,草畜平衡奖励有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养殖时长、劳动力人数、加入合作组织4项因素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正向影响,年龄有显着负向影响。经济、政策、环境和个人家庭特征对我国绒毛用羊养殖规模化均有显着影响,养殖收益、受教育程度和加入合作组织有正向影响,禁牧政策、草场面积和养殖时长有负向影响。(4)“家庭草库伦”、“种羊场+农牧户”、“生产基地+农牧户”、“委托管理式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合作社”、“草畜联营合作社”和“公司+合作社+农牧户”7种模式运行机制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主体构成、覆盖范围、资源供给、环境约束、协作程度和运行效果6方面。(5)农牧户对相关扶持政策的认知度、需求度、获取程度、满意度等各有差异,扶持政策较少且缺乏系统性,部分政策存在范围小、标准低、效果不显着等问题。

符琳沁[5](2016)在《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制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产地环境条件是畜禽安全健康养殖的前提条件,有机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研究有利于有机畜产品的产地环境开展先期适宜性评估和对产地环境进行分级分类,避免生产风险,为有机畜禽养殖认证提供标准依据,确保有机产品质量,促进有机畜禽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技术保障。本文就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问题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资料收集法、专家咨询法、比较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对有机畜禽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首先规定了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确定了该标准的主要功能,针对有机畜禽养殖认证的特点,本技术规范主要对象是拟申请有机认证的畜禽养殖场和牧场的产地环境有机认证。有机产地环境认定是通过有机认证的前提条件。(2)确立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中水、土、气的环境质量指标及限值以及监测。通过在对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等不同类型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产地环境标准的对比研究中,分析目前对畜禽养殖产地环境标准中的出现问题以及目前常见有机畜禽养殖方式的产地环境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引用了现行有效的水、土、气等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得出的有机畜禽养殖环境水质量、空气质量和土壤质量的评价项目限值和监测方法。(3)确定有机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应用了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分别对严格控制指标和一般控制指标进行评价。该方法通过单项污染指数法对对水土气环境质量中对有机畜禽健康养殖影响大的污染物进行的严格的把控。对影响相对较小的污染进行统一的综合污染物指数评价。应用该评价方法能够更科学、合理以及全面的对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的适宜性做出评价。从而在进行有机养殖场场地的选择和有机畜禽养殖产地认定时,为决策者提供更合理的建议。

刘建华[6](2010)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提出无公害农产品作为政府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有效政策措施,在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并对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在丰富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基本原理,分析其构成要素和实施成效,从体系微观运行和宏观发展两个层面进行评价,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和战略选择,确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现阶段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重要手段,为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参考。本文在理论分析的研究方面,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概念、管理原则和功能作用,结合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运用生态经济学相关原理,丰富发展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系统、生态模型和无公害农产品物品属性等理论。在体系认识的研究方面,主要从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形成和发展入手,提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当前中国影响最大的农业生产方式,分析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中标准或规范、生产主体及制度与体系队伍三个不可或缺要素。运用实例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行取得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等成果进行总结,对其引领中国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及形成典型模式、维护农产品产地环境、实现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等成效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作用。在体系运行评价研究方面,对标准体系、生产主体的实施和市场三个方面的体系微观运行层面进行评价;运用SWOT原理从优势、劣势、机遇、制约四个方面在体系宏观发展层面进行评价。其中,体系运行层面分析产地环境和产品标准制定、生产主体的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制度建设等方面影响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体系发展层面分析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自身的优势和一些劣势,外部发展的良好机遇及在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制约。在对策建议和战略选择方面,从科学优化标准体系、培育生产主体和完善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中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运行的对策,提出以SO战略为核心战略,WO战略和ST战略为补充战略,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发展战略。通过采取科学制定产地环境质量和产品标准、分层次优化生产操作规程;扶持主体采用适宜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主体运用现代化的组织和管理理念生产、促使主体承担农产品可追溯的社会责任;切实加强服务监管能力、建立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条件的产地准出制度和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的市场准入制度等措施;探索建立维护生态环境、加强基础建设、政府调控-市场带动-科学技术的保障体系,完善体系发展。分析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安全品牌创建、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现代农业基本要求“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的目标和要求、方式和途径及保障措施。

刘迎贵,于波,方俊英[7](2007)在《刍议无公害动物性食品的生产要求》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摄取动物性食品的数量将不断地增大,在满足温饱之后,人们对肉、蛋、奶、鱼、蜂蜜等动物性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动物性食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使之至少达到安全、无公害的标准,可以放心地食用。因此在动物性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等过程中,应该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生产标准。

王长青[8](2006)在《东台市蛋鸡兽药使用现状和残留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鉴于鸡蛋在人们膳食中的重要地位,鸡蛋中兽药残留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及国际组织均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本研究以江苏省养禽大县(市)—东台市为背景,调查了蛋鸡兽药使用情况,开展鸡蛋药残分析,并制定关键控制措施,进行应用效果比较。1、本研究通过255户、623543只蛋鸡的调查,结果表明,东台市蛋鸡抗菌药使用种类极其广泛,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物为养鸡户最常用抗菌药,户均年使用率分别为:35.7%,31.3%和27.1%;强力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为最常用抗菌素品种,户均年使用率分别为:26.3%、22.4%、21.6%。因饲养规模、饲养方式、给药途径、防治目的、饲养季节不同,抗菌药使用的种类各不相同。由此分析了鸡蛋中兽药残留超标的原因。2、以规模养鸡场为抽样对象,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免疫胶体金试剂板和ELISA试剂盒检测商品鸡蛋内强力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残留。(1)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38个鸡蛋样品的四环素族抗菌素残留,残留率达81.5%,其中残留量大于200ppb的样品有6个,占15.8%,它们中4个来自栏存5000只以下的鸡场,2个来自栏存5000只以上的鸡场;残留量小于200ppb但可检出的样品有25个,占65.7%;低于检测限的有7个样品,占18.5%。(2)用免疫胶体金试剂板检测东台市24个场鸡蛋的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结果4个样品呈阳性(其中1个假阳性),20个样品为阴性,与HPLC法相比,准确率95.8%。3个阳性样品均来自1000-5000只的蛋鸡场,此类鸡场应作为药物残留监控的重点。同时对农贸市场鸡蛋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抽检,共测样品18份,其中阳性2份,占11.1%。国内尚未见用免疫胶体金试剂板检测喹诺酮类药物的报道。(3)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鸡蛋中强力霉素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用200ppm的强力霉素水溶液喂鸡,连续投药5天,45.45mg/只、天,在用药的第3天、4天、5天,鸡蛋中强力霉素残留量分别为0.94mg/kg、0.67 mg/kg、0.27 mg/kg,均高于国家规定的0.20 mg/kg限量标准;停药第6天、7天,鸡蛋中强力霉素的残留量仍达到0.092mg/kg、0.077 mg/kg,说明强力霉素在鸡体内代谢缓慢;(4)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鸡蛋中环丙沙星的残留量,用98ppm的乳酸环丙沙星水溶液喂鸡,连用5天,投药量为19.6mg/只、天,在用药的第4 d,鸡蛋中环丙沙星的残留量为17.4μg/kg,停药第1d,鸡蛋中环丙沙星的残留量为9.2μg/kg;停药第3-13d,鸡蛋中环丙沙星的残留量均低于10μg/kg。本试验表明,以乳酸环丙沙星说明书标示剂量的2倍量兑水饲喂产蛋鸡,休药6 d后,环丙沙星在鸡蛋中的残留量均低于10μg/kg。3、为控制鸡蛋中药物残留,制定了包含《东台市兽药安全使用规范》的关键控制措施,比较鸡场在应用关键控制措施之前和之后的药物残留情况。每个鸡场8份样品,检测鸡蛋中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结果实施关键控制措施的鸡场喹诺酮类残留量在应用前后由0.068 mg/kg下降至0.025 mg/kg,以0.1mg/kg为标准,残留量超标率由10.4%下降至0,而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量在应用前后由0.105 mg/kg下降至0.06 mg/kg,残留量超标率由8.3%下降至0。同期6个对照鸡场,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前后分别为0.071mg/kg,0.067mg/kg,超标率分别为10.4%、8.3%;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量前后分别0.110mg/kg、0.092mg/kg,超标率分别为8.3%、6.3%。可见,关键控制措施的实施,作用明显。

吴秀敏[9](2006)在《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基于四川消费者、生产者行为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优质、安全农产食品的需求是国内外消费者的普遍行为取向,然而,与猪肉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猪肉质量安全问题,无论是对消费者的健康还是对猪肉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都已经构成了威胁,它还直接影响到生猪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的质量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和紧迫。因此,对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我国猪肉乃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指导。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还缺乏对猪肉质量安全及其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应用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管制经济学、契约经济学、博弈论等,结合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这一宏观命题的探讨,必须建立在对微观经济主体——消费者、生产者、屠宰加工企业行为的分析基础上。基于此,本研究总的思路是在对猪肉质量安全市场进行理论分析和借鉴国外猪肉质量安全保障实践的基础上,从消费者需求行为的分析入手,探讨安全猪肉的供给问题,最后探讨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由于四川是中国生猪生产、猪肉消费和出口的主要省份之一。因此,在对消费者需求行为和养猪户的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实证研究中,分别以四川省的城市消费者、养猪户为例进行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本文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五个部分,由十一章组成。其中,第三、四、五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导论与文献综述。包括第1、2章;第1章,导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界定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基本思路。第2章,文献综述。主要对食品安全、猪肉市场、博弈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评述。 第二部分,理论分析与实践借鉴。包括第3、4、5章。第3章,猪肉质量安全市场的经济学分析及政府管制。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章,典型国家的猪肉质量保障体系及兽医管理体制。第5章,猪肉的特性及影响猪肉质量安全的因素分析。主要从食品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消费者需求行为的实证分析。即第6章,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及有关信息的需求行为分析——对四川城市消费者的实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我国猪肉的需求情况(数量上的需求)、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对安全猪肉的购买情况、对安全猪肉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信息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等。

吉峰[10](2005)在《隆政镇发展无公害鸡蛋生产的技术方略》文中提出海安县是江苏中部的一个滨海平原农区县。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县畜牧生产获得了长足发展,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蛋鸡业的发展步伐更快,“九·五”期间,全县家禽饲养量连续五年超过4000万只,家禽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近40%;人均禽蛋占有量突破150公斤,达到发达国家水平。1997年,海安县被评为“中国禽蛋之乡”。1996-2002年连续七年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超过50%,2002年占比达到56%。因此,正确应对入世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海安县蛋鸡产业,对这类以家禽业为农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地区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海安县商品化养鸡的发源地——隆政镇为样本,从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着手,探索构架一条质量安全建设之路,以期突破发展家禽业经济的“瓶颈”。文章通过对相关基础资料以及政策法规和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的调查了解及分析,在明确发展目的及方向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规划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的有关资料与数据,运用家禽生产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区域与规划目标有关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的特征、劳动力素质、生产基础、市场条件以及区域生态潜力与限制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分析规划区开展无公害生产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然后,根据发展目标及任务制定出规划近期及规划远期具体方案,提出实施发展策略的保障措施。 本论文的正文部分包括四大部分:1、海安县畜牧业概况与发展策略;2、隆政镇蛋鸡生产现状调查;3、无公害蛋生产的指标体系;4、无公害鸡蛋生产规划的制定;5、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在总体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将隆政镇规划为西片蛋鸡生产经济区、中片禽蛋产品加工区、东片无公害投入品生产区三个区划。对生产环境要求规划了具体的指标以及保障措施,对具体生产中农户鸡场场址的选择、鸡场的工艺布局、鸡舍建筑、饲养品种的选择、标准化饲养管理措施、饲料安全、兽药使用准则、防疫管理、统一品牌销售都作了明确的发展要求。 饲料与环境安全的研究:在日粮中添加酶制剂0.4g/kg以及0.6%的沸石粉的两阶段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可显着降低鸡舍内NH3含量(P<0.05),并使肉仔鸡增重显着提高(P<0.05);蛋鸡的日粮中添加0.6%的沸石粉,极显着地降低了舍内的NH3浓度(P<0.01),对蛋鸡的产蛋率影响不显着,无公害鸡蛋生产提供了既可开拓饲料资源又利于环境安全的实用技术。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5042-2001 无公害食品 蛋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5042-2001 无公害食品 蛋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论文提纲范文)

(1)建立良好养殖管理规范,全面提高畜禽产品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机构与人员
2 场房与设施
3 物料的管理
4 防疫、治疗与卫生的管理
    4.1 养殖企业防疫规程的建立
    4.2 畜禽使用的疫苗和兽药
    4.3 卫生的管理
5 文件管理与记录
6 养殖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2)畜禽养殖配套主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
    1.1 技术概述
    1.2 技术要点
        1.2.1 选址
        1.2.1. 1 原则:
        1.2.1. 2 地势:
        1.2.1. 3 土壤:
        1.2.1. 4 周边环境:
        1.2.2 布局
        1.2.2. 1 生活区:
        1.2.2. 2 管理区:
        1.2.2. 3 生产区:
        1.2.2. 4 粪尿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
        1.2.3 牛舍
        1.2.3. 1 类型:
        1.2.3. 2 牛床:
        1.2.3. 3 运动场:
        1.2.4 日粮的配制
        1.2.4. 1 饲料种类及储备量:
        1.2.4. 2 日粮配制的原则:
        1.2.5 饲养管理
        1.2.5. 1 犊牛饲养管理(0~6月龄)
        1.2.5. 2 育成牛饲养管理(7~15月龄)
        1.2.5. 3 青年牛饲养管理(初配~分娩前)
        1.2.5. 4 成年母牛的饲养管理
        1.2.6 选育与繁殖
        1.2.6. 1 选育
        1.2.6. 2 繁殖
        1.2.7 卫生防疫与保健
        1.2.7. 1 防疫总则:
        1.2.7.2防疫措施:
        1.2.7. 3 消毒:
        1.2.7. 4 免疫:
        1.2.7. 5 检测及净化:
        1.2.7. 6 奶牛保健:
        1.2.7. 7 兽药使用准则:
        1.2.7. 8 消毒、免疫与用药记录:
        1.2.8 记录和档案管理
        1.2.8. 1 育种与繁殖记录:
        1.2.8. 2 奶牛进出场记录:
        1.2.8. 3 饲料、兽药使用记录;
        1.2.8. 4 卫生防疫和保健记录:
        1.2.8. 5 生鲜乳生产和收购记录:
    1.3 适宜区域
2 优质后备奶牛培育综合配套技术
    2.1 技术概述
    2.2 增产增效情况
    2.3 技术要点
        2.3.1 初乳质量评价与饲喂技术
        2.3.2 犊牛饲喂技术与培育目标
        2.3.3 育成牛和青年牛饲喂技术与培育目标
        2.3.3.1育成牛饲养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理的饲养使其按时达到理想的体型、体重标准和性成熟,按时配种受胎。
        2.3.3. 2 青年牛(一般为13~15月龄至22~24月龄)的饲养关键点:
    2.4 注意事项
    2.5 适宜区域
3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
    3.1 技术概述
    3.2 技术要点
        3.2.1 选址
        3.2.2 场地规划布局
        3.2.3 牛舍及设施设备
        3.2.3. 1 牛舍建筑应满足隔热、保温、通风和采光的要求,可采用砖混结构或轻钢结构。
        3.2.3. 2 采用拴系饲养的牛床长度为1.8m,床面材料以砖、混凝土为宜,并向粪沟有1.5%~3.0%的坡度。
        3.2.3. 3
        3.2.4 场区设施与设备
        3.2.5 生产管理
        3.2.6 卫生防疫
        3.2.7 记录与档案管理
        3.2.8 环保要求
    3.3 适宜区域
4 肉羊标准化规模饲养综合配套技术
    4.1 技术概述
    4.2 技术要点(图1)
        4.2.1 选择优良品种,通过经济杂交提高羊肉的生产效率
        4.2.2 合理分群饲养,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规范
        4.2.3 把握适度规模,确定适宜的饲养方式
        4.2.4 适时免疫驱虫,做好羊只综合保健
        4.2.5 建设标准化羊舍,做好粪便和污水处理
5 绵山羊高床养殖技术
    5.1 技术概述
    5.2 增产增效情况
    5.3 技术要点
        5.3.1 全舍饲高床养羊技术。
        5.3.2 有利于羔羊早期断奶。
        5.3.3 秸秆颗粒配合饲料饲喂技术。
        5.3.4 家畜品种改良技术。
        5.3.5 肉羊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6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
    6.1 技术概述
    6.2 增产增效情况
    6.3 技术要点
    6.4 适宜区域
7 蛋鸡标准化规模饲养技术
    7.1 技术概述
    7.2 增产增效情况
    7.3 技术要点
        7.3.1 建设规模标准化蛋鸡养殖场
        7.3.2 选址及布局
        7.3.3 生产设施与设备
        7.3.4 管理与防疫
        7.3.5 废弃物处理
    7.4 注意事项
    7.5 适宜区域
8 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
    8.1 技术概述
    8.2 增产增效情况
    8.3 技术要点
        8.3.1 环境要求
        8.3.1. 1 原则
        8.3.1. 2 地势
        8.3.1. 3 土壤
        8.3.1. 4 环境
        8.3.1. 5 水源水质
        8.3.2 生产规范要求
        8.3.2. 1 全进全出制度:
        8.3.2. 2 引种:
        8.3.2. 3 饲料:
        8.3.2. 4 兽药:
        8.3.2. 5 疫病预防:
        8.3.2. 6 粪污处理:
        8.3.2. 7 饲养管理:
        8.3.3 记录和档案管理
        8.3.4 养殖过程综合技术的应用
        8.3.4. 1 环境控制自动化技术:
        8.3.4. 2 制定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
        8.3.4. 3 排泄物无害化处理技术:
        8.3.4. 4 节能低耗技术的应用:
    8.4 适宜区域
9 家禽无公害养殖技术
    9.1 技术概述
    9.2 增产增效情况
    9.3 技术要点
        9.3.1 产地环境
        9.3.2 生产过程控制
        9.3.3 产品质量
    9.4 适宜区域

(3)梅州典型富硒农产品质量分析及标准化生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硒元素
    1.2 硒与人体健康
    1.3 硒与长寿
    1.4 富硒农产品
        1.4.1 天然富硒农产品
        1.4.2 人工富硒的富硒农产品
    1.5 富硒农产品的发展现状
        1.5.1 国外的富硒农产品的发展现状
        1.5.2 国内的富硒农产品的发展现状
        1.5.3 广东省的富硒农产品的发展现状
    1.6 富硒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化现状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1.8 技术路线
2 梅州典型富硒农产品的硒含量
    2.1 相关农产品简介
        2.1.1 大米
        2.1.2 茶叶
        2.1.3 鸡蛋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富硒大米的硒含量
        2.3.2 富硒茶叶的硒含量
        2.3.3 富硒鸡蛋的硒含量
    2.4 讨论与结论
        2.4.1 富硒大米的硒含量
        2.4.2 富硒茶叶的硒含量
        2.4.3 富硒鸡蛋的硒含量
3 梅州典型富硒农产品的营养成分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富硒大米的营养成分
        3.2.2 富硒茶叶的化学品质
        3.2.3 富硒鸡蛋的营养成分
    3.3 讨论与结论
        3.3.1 富硒大米的营养成分
        3.3.2 富硒茶叶的化学品质
        3.3.3 富硒鸡蛋的营养成分
4 富硒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规程
    4.1 富硒大米的标准化生产规程
        4.1.1 范围
        4.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1.3 产地环境
        4.1.4 品种选择
        4.1.5 浸种、育秧
        4.1.6 定植
        4.1.7 水肥管理
        4.1.8 田间打理
        4.1.9 病虫害治理
        4.1.10 收获、晾晒、贮藏、加工
        4.1.11 硒含量检测
    4.2 富硒茶的标准化生产规程
        4.2.1 范围
        4.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2.3 茶园基地选址与规划
        4.2.4 茶树种植
        4.2.5 茶园管理
        4.2.6 茶树采摘
        4.2.7 茶树修剪
        4.2.8 病虫草害防治
        4.2.9 硒含量检测
    4.3 富硒鸡蛋的标准化生产规程
        4.3.1 范围
        4.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3 鸡场选址
        4.3.4 鸡场环境质量
        4.3.5 鸡场布局
        4.3.6 引种
        4.3.7 饲养
        4.3.8 饲养管理
        4.3.9 鸡蛋收集、储存
        4.3.10 卫生消毒
        4.3.11 免疫、疾病防治
        4.3.12 无害化处理
        4.3.13 硒含量检测
    4.4 讨论与结论
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硒含量检测报告
附录B 梅州市各区、县、市富硒土壤分布图
附录C 富硒农产品的生产基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说明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产业组织理论
    2.2 规模经济理论
    2.3 标准化理论
    2.4 农户行为理论
第三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现状分析
    3.1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发展历程与启示
    3.2 与绒毛用羊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标准
    3.3 中国绒毛用羊养殖标准化程度分析
    3.4 中国绒毛用羊养殖规模化程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4.1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4.2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单要素生产率比较分析
    4.3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经济效率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5.1 绒毛用羊标准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5.2 绒毛用羊规模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分析
    6.1 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
    6.2 不同运行模式特点比较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评价
    7.1 现有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
    7.2 农牧户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的评价
    7.3 畜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的评价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5)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制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1.1 常规畜禽养殖与有机畜禽养殖
        1.2 产地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1.3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概况
        1.4 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标准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1 研究方法
        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准之产地环境条件比较研究
    1 我国不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准之产地环境条件
        1.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准
        1.2 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名称特征
    2 我国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检测指标体系研究
        2.1 空气质量
        2.2 水质量
        2.3 土壤环境质量
    3 我国对不同类型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限值特征
        3.1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指标限值特征
        3.2 产地环境水质量指标限值特征
        3.3 产地环境土壤环境质量指标限值特征
    4 讨论
        4.1 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与常规畜禽养殖产地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4.2 畜禽产地环境标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够强
        4.3 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的标准引用
第三章 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研究
    1 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分析
        1.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环境指标限值
        1.5 污染物监测要求
        1.6 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
    2 实证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特色之处
    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6)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萌芽与发展
        1.2.2 世界主要国家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研究
        1.2.3 中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1.2.4 中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总体思路与框架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资料来源
    1.5 主要特点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理论分析
    2.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内涵和外延
        2.1.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2.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管理原则
        2.1.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功能作用
    2.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产业生态学理论
        2.2.4 环境外部性理论
    2.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理论发展
        2.3.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原理
        2.3.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生态系统
        2.3.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生态模型
        2.3.4 无公害农产品的物品属性
第三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3.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1.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探索和形成
        3.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发展
        3.1.3 中国农产品主导生产方式的分析
    3.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标准体系分析
        3.2.1 产地环境的管理与标准
        3.2.2 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与标准
        3.2.3 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标准
        3.2.4 产品的质量标准
    3.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主体组成结构分析
        3.3.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主体类型分析
        3.3.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主体比例构成及发展趋势
    3.4 制度和体系队伍的建设情况分析
        3.4.1 工作制度建设
        3.4.2 体系队伍建设
第四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绩效分析
    4.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取得的成果
        4.1.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特点的形成
        4.1.2 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的扩大
        4.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快速提升
    4.2 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态势分析
        4.2.1 组织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分析研究
        4.2.2 市场化发展的分析
        4.2.3 产业化发展成效的实例分析
    4.3 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典型模式的形成
        4.3.1 都市无公害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4.3.2 综合农场产业化生产模式
        4.3.3 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4.3.4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4.4 生态环境作用和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黑龙江农垦红兴隆分局为例
        4.4.1 黑龙江农垦红兴隆分局基本概况
        4.4.2 红兴隆分局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主要措施
        4.4.3 取得的成效
        4.4.4 红兴隆分局产地环境评价
第五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运行评价分析
    5.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体系的运行分析
        5.1.1 标准体系建设的整体情况分析
        5.1.2 标准体系运行作用和效果的分析
    5.2 生产主体的实施效果分析
        5.2.1 生产主体实施的现状分析
        5.2.2 实证分析1——无公害农产品申报材料现状分析
        5.2.3 实证分析2——生产者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评价分析
    5.3 无公害农产品市场情况的分析
        5.3.1 无公害农产品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
        5.3.2 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评价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运行的对策
    6.1 科学优化标准体系,提升标准科技水平
        6.1.1 深入研究,科学制定产地环境质量和产品标准
        6.1.2 分层次优化生产操作规程,增强标准针对性应用
    6.2 培育生产主体,引领中国现代农业生产
        6.2.1 因地制宜,扶持主体采用适宜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6.2.2 提高服务能力,鼓励主体运用现代化的组织和管理理念生产
        6.2.3 加强引导,促使主体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农产品可追溯
    6.3 完善制度建设,保障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可持续发展
        6.3.1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服务监管能力
        6.3.2 建立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条件的产地准出制度
        6.3.3 推行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的市场准入制度
第七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选择与构想
    7.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SWOT 分析
        7.1.1 优势(Strengths)
        7.1.2 劣势(Weaken)
        7.1.3 机遇(Opportunities)
        7.1.4 制约(Threats)
    7.2 构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选择与保障
        7.2.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选择
        7.2.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保障要求
    7.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构想
        7.3.1 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安全品牌阶段
        7.3.2 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阶段
        7.3.3 实现现代农业基本要求的发展阶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8)东台市蛋鸡兽药使用现状和残留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上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保障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综合性措施
下篇 研究报告
    第四章 东台市蛋鸡饲养兽药使用现状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东台市鸡蛋中兽药残留分析
        1 ELISA试剂盒检测鸡蛋中四环素族抗菌素的残留
        2 免疫胶体金试剂板测定鸡蛋内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3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鸡蛋内强力霉素的残留量
        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鸡蛋内环丙沙星残留量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东台市兽药残留超标的控制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全文总结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9)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基于四川消费者、生产者行为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
        1.2.1 基本概念
        1.2.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意义与拟解决的基本问题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拟解决的基本问题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供给—需求分析法
        1.5.2 社会调查法
        1.5.3 假设市场评估法(CVM)
        1.5.4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1.5.5 博弈论方法
        1.5.6 案例研究法
    1.6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6.1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1.6.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食品安全的研究进展
        2.1.1 有关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因素的研究
        2.1.2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特性与质量控制的研究
        2.1.3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2.1.4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者行为研究
        2.1.5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与国际贸易的研究
        2.1.6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政府管理研究
    2.2 关于农户行为的研究
        2.2.1 集中在农户是否理性的争论上
        2.2.2 对农户的某一具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2.3 有关猪肉市场的研究
        2.3.1 猪肉供给研究
        2.3.2 猪肉消费研究
        2.3.3 猪肉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力研究
        2.3.4 生猪产业组织模式和猪肉供应链的研究
        2.3.5 发达国家在保障猪肉安全方面的经验介绍
    2.4 有关博弈论及其应用的研究
    2.5 简短的评述
3 猪肉质量安全市场的经济学分析及政府管制
    3.1 政府行为的经济学依据
        3.1.1 重商主义的政府行为观
        3.1.2 自由主义的政府行为观
        3.1.3 政府干预主义
        3.1.4 新自由主义
        3.1.5 政府干预理论的发展
        3.1.6 简短的评述
    3.2 关于市场失灵及如何矫正的理论分析
        3.2.1 关于市场失灵的理论分析
        3.2.2 关于矫正市场失灵的理论分析
    3.3 猪肉质量安全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3.3.1 猪肉质量安全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3.3.2 猪肉质量安全市场信息不对称
        3.3.3 猪肉质量安全市场的外部性问题
        3.3.4 猪肉市场存在的过度竞争问题
        3.3.5 消费者对猪肉的购买决策
        3.3.6 小结
    3.4 猪肉质量安全市场失灵的政府干预与市场手段
        3.4.1 政府管制猪肉质量安全市场的合理性与方法
        3.4.2 解决猪肉质量安全市场失灵的市场手段
        3.4.3 猪肉质量安全市场分析的启示
4 典型国家的猪肉质量保障体系及兽医管理体制
    4.1 典型国家的猪肉质量保障体系
        4.1.1 丹麦的猪肉一体化生产体系
        4.1.2 瑞典的绿色养猪模式
        4.1.3 德国的生猪及猪肉质量保障措施
        4.1.4 日本的优质猪肉产销体系
        4.1.5 美国的PQA体系
        4.1.6 荷兰的IKB体系
    4.2 OIE的官方兽医制度与欧盟、美国等的兽医管理体制
        4.2.1 OIE的官方兽医制度
        4.2.2 美国的兽医管理体制
        4.2.3 欧盟的兽医防疫体制
        4.2.4 澳大利亚的政府兽医管理制度
    4.3 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5 猪肉的特性及影响猪肉质量安全的因素分析
    5.1 猪肉的特性
        5.1.1 猪肉的产品特性
        5.1.2 猪肉的食用品质
        5.1.3 猪肉的消费特性
        5.1.4 猪肉的技术特性
    5.2 食品科学关于食品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5.2.1 食品科学对食品安全性的理解
        5.2.2 食品安全性与人类食物链
        5.2.3 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
    5.3 影响猪肉质量安全的因素分析
        5.3.1 农业环境污染对猪肉质量安全的影响
        5.3.2 天然有毒物质对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5.3.3 化学物质残留对猪肉质量安全的影响
        5.3.4 生物性污染对猪肉质量安全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及有关信息的需求行为分析——对四川城市消费者的实证分析
    6.1 我国猪肉的需求状况分析
        6.1.1 我国猪肉的进出口状况
        6.1.2 我国猪肉的国内消费需求概况及消费市场变化特征
    6.2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经典的消费者需求模型及其启示
        6.2.1 古典消费者需求理论
        6.2.2 对产品特性的家庭生产模型和需求模型
        6.2.3 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
        6.2.4 启示
    6.3 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需求及安全猪肉的支付意愿分析
        6.3.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描述
        6.3.2 调查统计与计量分析
    6.4 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信息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6.4.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描述
        6.4.2 调查统计与计量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我国猪肉的供给状况及猪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1 我国猪肉的供给状况
    7.2 猪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产业链的分析
        7.2.1 猪肉产业链分析框架
        7.2.2 猪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3 猪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资中县的实证分析
        7.3.1 研究方法及样本的选择
        7.3.2 资中县生猪产业链各阶段的状况
        7.3.3 资中县生猪产业链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7.4 本章小结
8 农户对猪肉质量安全的控制行为分析——对四川养猪户的实证分析
    8.1 农户对猪肉质量安全的控制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8.1.1 数据来源
        8.1.2 样本特征描述
        8.1.3 苗猪的来源
        8.1.4 饲料的使用情况
        8.1.5 对兽药的认知及使用状况
        8.1.6 对养殖协会的认知度及养殖协会提供服务的状况
        8.1.7 面临的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8.1.8 对合同生产方式及对有关技术服务的看法
    8.2 养猪户采用安全兽药的意愿的计量经济分析
        8.2.1 研究假设
        8.2.2 养猪户采用安全兽药的意愿的理论模型
        8.2.3 模型运算结果
        8.2.4 结果与讨论
        8.2.5 结论
    8.3 本章小结
9 安全猪肉产业化经营中加工企业与养猪户行为选择的博弈机理及契约选择机理
    9.1 安全猪肉产业化经营中加工企业与养猪户行为选择的博弈机理
        9.1.1 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问题
        9.1.2 加工企业与养猪户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9.1.3 加工企业与养猪户行为选择的博弈机理
        9.1.4 加工企业与养猪户行为选择的博弈模型
    9.2 安全猪肉产业化经营中加工企业与养猪户之间的契约选择机理
        9.2.1 问题的提出
        9.2.2 G—H—M模型简介
        9.2.3 G—H—M模型在安全猪肉产业化经营中的应用
        9.2.4 结论
    9.3 本章小结
10 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10.1 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
        10.1.1 猪肉质量安全的管理机构及职能划分
        10.1.2 猪肉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现状
        10.1.3 猪肉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
        10.1.4 猪肉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
        10.1.5 生猪及猪肉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现状
        10.1.6 猪肉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
        10.1.7 猪肉质量安全信用体系的现状
        10.1.8 兽医、兽药管理的现状
        10.1.9 现行的生猪屠宰制度
    10.2 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0.2.1 现行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0.2.2 现行猪肉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10.2.3 现行猪肉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10.2.4 现行猪肉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存在的问题
        10.2.5 现行猪肉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存在的问题
        10.2.6 现行猪肉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0.2.7 兽医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0.2.8 生猪屠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0.3 本章小结
11 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及相关政策措施
    11.1 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建设
        11.1.1 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建设的总体构想
        11.1.2 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11.2 猪肉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11.3 猪肉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11.4 猪肉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11.5 猪肉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
    11.6 猪肉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建设
    11.7 猪肉质量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11.8 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
        11.8.1 加强有关制度建设
        11.8.2 建立、健全我国动物疫病的防疫体制
        11.8.3 猪肉生产经营企业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和自身品牌建设
        11.8.4 改变经营方式,提高生猪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参考文献
附录1 第10章的有关附表
附录2 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及有关信息的需求行为调查表
附录3 养猪户的质量安全控制行为调查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隆政镇发展无公害鸡蛋生产的技术方略(论文提纲范文)

原创性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海安县畜牧业概况与发展策略
    1 中国禽蛋之乡
        1.1 蛋鸡业是生产的主体,畜牧业区域化布局明显
        1.2 适度规模成为共识,商品化程度高
        1.3 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提高较快
        1.4 服务、流通体系比较健全,深加工、体系方兴未艾
    2 海安县畜牧业所面临的形势
        2.1 发展海安县畜牧业的千载良机
        2.2 海安县畜牧业也面临诸多挑战
    3 发展策略之思考
        3.1 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养殖户素质
        3.2 加大投入,引进和推广适用技术
        3.3 调整结构,进一步扩大优势畜牧业的生产
        3.4 改变方式,实现现代生产组织形式
        3.5 创立品牌,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流通和外贸
        3.6 清理地方政策规定
        3.7 加快畜牧业管理体制的创新
        3.8 加快畜牧科技创新、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
第2章 隆政镇家禽生产现状调查
    1 隆政镇的自然经济条件
        1.1 地理区域特性
        1.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3 环境质量现状
        1.4 生态农业建设
        1.5 家禽生产方式现状
    2 隆政镇家禽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饲养分散,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不安全现象
        2.2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2.3 农药残留
        2.4 养鸡生产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3章 无公害鸡蛋生产指标体系
    1 产品指标体系
        1.1 无公害鸡蛋
        1.2 淘汰蛋鸡
    2 生产发展指标体系
        2.1 近期目标
        2.2 中远期目标
        2.3 指标体系
    3 生产环境质量要求
        3.1 空气质量要求
        3.2 饮用水质量要求
    4 饲料质量要求
        4.1 饲料安全
        4.2 饲料原料
        4.3 饲料添加剂
        4.4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4.5 加工过程
        4.6 日粮配合要求
    5 兽药使用准则
第4章 无公害蛋鸡生产规划的制定
    1 生产区域规划
        1.1 蛋鸡养殖经济区
        1.2 禽蛋产品加工区
        1.3 无公害投入品生产区
    2 技术管理策略
        2.1 清洁生产和ISO14000认证
        2.2 无公害蛋鸡生产的总体框架
        2.3 养殖场户的防疫卫生条件要求
        2.4 饲养管理准则
    3 生产基地的规划与布局
        3.1 场址的选择
        3.2 鸡场的工艺布局与规划
        3.3 鸡舍建筑
    4 品种管理
        4.1 品种选择的原则
        4.2 品种利用规划
    5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5.1 育雏前的准备
        5.2 雏鸡初期饲养管理
        5.3 环境管理
        5.4 技术管理
    6 产蛋期饲养管理
        6.1 饲养方式
        6.2 开产前的管理
        6.3 环境控制
        6.4 饲喂要求
        6.5 观察鸡群
        6.6 管理记录
        6.7 防疫消毒工作
    7 防疫管理
        7.1 免疫原则
        7.2 免疫程序
        7.3 疫苗的选择和使用
        7.4 卫生消毒
        7.5 消毒制度
    8 销售管理
        8.1 鸡蛋收集
        8.2 包装运输
        8.3 淘汰母鸡
        8.4 安全体系
第5章 酶制剂与沸石对鸡舍环境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1.3 试验时间
        1.4 环及观测指标
        1.5 生产指标
    2 结果
        2.1 酶制剂及沸石对鸡舍NH_3浓度的影响
        2.2 酶制剂及沸石粉对鸡生产性能影响
    3 讨论
        3.1 酶制剂及沸石对鸡舍空气环境的影响
        3.2 酶制剂及沸石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5042-2001 无公害食品 蛋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立良好养殖管理规范,全面提高畜禽产品质量[J]. 刘云鹏,毕力格,刘迎贵. 养殖与饲料, 2020(11)
  • [2]畜禽养殖配套主推技术[J].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总站. 新疆畜牧业, 2019(04)
  • [3]梅州典型富硒农产品质量分析及标准化生产研究[D]. 罗金玲.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9(07)
  • [4]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D]. 王晶. 中国农业大学, 2019(02)
  • [5]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制定研究[D]. 符琳沁.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6]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论与实践[D]. 刘建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10)
  • [7]刍议无公害动物性食品的生产要求[J]. 刘迎贵,于波,方俊英. 畜禽业, 2007(04)
  • [8]东台市蛋鸡兽药使用现状和残留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 王长青.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6)
  • [9]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基于四川消费者、生产者行为的实证分析[D]. 吴秀敏. 浙江大学, 2006(08)
  • [10]隆政镇发展无公害鸡蛋生产的技术方略[D]. 吉峰. 南京农业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5042-2001 无公害食品 蛋鸡饲料使用指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