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效自洁式空气过滤器在空分装置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尚宇[1](2020)在《空分装置变负荷操作的模拟与优化》文中认为空分装置由正常气体工况进行变负荷(减负荷)操作时,一般要求在保障氮气产量不变和各产品纯度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氧气产量减产至最小值,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主线(炼铁、炼钢)生产异常造成的氧气放散,另一面可以降低空分装置成本。近几年由于钢铁产品市场比较低迷,主线生产节奏较慢,生产用氧存在阶段性不平衡,导致氧气放散率居高不下,但是氮气用量并没有减少。40000Nm3/h空分装置在之前的变负荷(减负荷)操作中,满足氮气产量的同时满足各介质产品纯度在标准范围内时,氧气的标准产量最低可以降低至38000m3/h,没有进行氧气标准产量38000m3/h以下的减负荷操作。因此,本文首先对空分装置流程进行梳理,结合以前变负荷(减负荷)操作中的经验和变负荷时操作记录的数据,总结出空压机机后压力和膨胀量对变负荷操作影响较为突出,其次选择空压机系统、膨胀机系统的收敛条件,依据设计数据和实际数据,通过运用Aspen Plus模拟对大型空分装置全流程建模和模拟,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模拟、计算空分装置中的空压机系统机后压力变化时,各产品产量和纯度的变化;其次模拟和计算膨胀机系统中膨胀量变化时,各产品介质和纯度的变化。从而得出大型空分装置在变负荷(减负荷)时,空压机系统和膨胀机系统分别与各介质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理,为实际操作方案奠定理论基础。将模拟结果进行实际操作,2019年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空分装置运行方式调整和主线生产节奏较慢,有利于模拟的实践,同时依据模拟中数据的变化,并基于各参数每次调整时的安全幅度,编制操作方案后下发岗位人员执行,实践中将模拟结果应用在九号空分装置后,空分装置各工序运行平稳,氧气产量由38000m3/h降低至37000m3/h,如果不考虑氮气产量的影响,最低可达到36000m3/h,最后将实践中的各部分参数的操作方法,编制成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供岗位人员学习和参考执行操作。
苏昭辉[2](2020)在《结合HYSYS仿真模型优化空分装置运行方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先介绍了工业气体的应用和发展情况,以及全低压无氢制氩空分流程基本构成情况。通过HYSYS过程模拟软件,建立外压缩KDON-12000流程和内压缩KDON-12000流程。在HYSYS模拟流程中,外压缩KDON-12000流程重点模拟研究调整膨胀空气旁通流量对液氩产量和氩提取率的影响,内压缩流程则模拟研究调整液氧和液氮产量以及氩馏分抽取量对液氩产量和氩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多种工况的模拟对比,得出如下结果:1.外压缩空分流程中膨胀空气旁通量适度增加使液氩产量和氩提取率有所上升,但是氧气产量和氧气纯度会略微下降。2.内压缩空分流程液氧产量偏多时,液氩产量和氩提取率较高。内压缩空分流程液氮产量偏多时,液氩产量较少,氩提取率也不高,且氧气纯度也明显下降。3.氩馏分抽取量加大时,液氩产量、液氩提取率以及液氧纯度都有所提升,如果氩馏分抽取量不合理,很容易导致粗氩塔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影响到空分装置上塔的正常工作。通过模拟对比,为实际操作指明优化方向,空分操作员应依据客户用气需求情况,结合液体市场需求情况,适度调整空分装置运行工况,实现空分装置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实现空分装置最佳工况的运行。
周程,苏礼勇[3](2020)在《40000 m3/h空分装置设备选型及优化的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如今,我国煤化工产业正处于大发展的阶段,项目初期投资与运行能耗是需考虑的两个关键问题,对于空分装置来说尤其如此。据靖远煤业集团煤制合成气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拟建在甘肃省白银市银东工业园区)配套2×40 000 m3/h空分装置建设规划的要求,项目组据40 000 m3/h空分装置的产品初步设计,以国内外大型机组(空压机与增压机)的性能及效率、低温液体泵的应用业绩与研发、银东工业园区环境条件等为出发点,结合国内大中型空分装置的工艺流程选择、配套设备选型及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调研和比对,提出40 000 m3/h空分装置配套设施如空压机系统、水冷塔和空冷塔、分子筛纯化系统、膨胀机、高压板翅式换热器、精馏塔、主冷凝蒸发器、中压氮压机、低温阀门、仪表空压机、液氮/液氧/液氩贮罐等的选择及优化建议,旨在提升空分装置配套设备的单机效率,降低成套装置的运行成本。
王田田[4](2020)在《基于多域均衡的复杂装备能效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复杂装备如注塑成型装备、大型空分装置和整体气化联合循环装置,在运行中都通过流体介质实现预定功能。这种以流体为介质的工作模式,决定了复杂装备结构复杂、零部件参数多、模块关联耦合、集成度不断增高,为解决复杂装备工艺参数变更频繁化、多工况稳定运行、多装置智能集成的难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域均衡的复杂装备能效优化设计方法,对设计域进行了拓展并细分为:工艺参数域、多工况运维域和装置集成域,分别提出了层次正交优化(Hierarchy Orthogonal Optimization,HOO)、集总参数模型(Lumped Parameter Model,LPM)和模糊监督控制(Fuzzy Supervisory Predictive Control,FSPC)的多域均衡方法,并应用在注塑成型参数优化、大型空分装置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装置中。第1章,指出了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说明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框架。第2章,提出了工艺参数域能效优化的层次正交优化方法。复杂装备如注塑成型装置,它涉及多个热塑性流变非均匀参数,传统的多目标优化难以得到工艺参数的最优解。为此,提出了层次正交优化(HOO)方法来解决大量的非均匀参数优化问题。HOO的优点在于,它既可以从大量的非均匀参数中提取显着影响参数,也可以通过在不确定搜索空间中优化提取的显着影响参数来获得全局Pareto前沿解。第3章,提出了多工况运维域能效优化的集总参数模型方法。针对复杂装备中多工况运行环境以及装置之间的耦合关系,为解决复杂装备在多工况下的运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总参数模型(LPM)的连续过程设计方法。基于连续过程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利用线性规划法在变工况下提取分段集总参数。LPM方法可以解决复杂装备中数千个技术参数的关联耦合问题。为了提高LPM提取参数的精度,采用“先粗后精”的建模方法,利用模糊区间展开可行域。第4章,提出了装置集成域能效优化的模糊监督预测控制方法。针对复杂装备高超调量和低响应性问题,提出了模糊监督预测控制(FSPC)的能量与火用(?,exergy)联合优化方法。通过预先考虑不可测干扰和可测干扰,实现复杂干扰下的鲁棒控制。监控层采用从历史大数据中提取的模糊规则进行精确的控制决策。该方法对安全性高、控制鲁棒性强的节能型近零排放复杂装备具有重要意义。第5章,将提出的HOO、LPM和FSPC方法,分别应用在注塑成型参数优化、大型空分装置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装置中,实现了基于多域均衡的复杂装备性能强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通过HOO方法,温度控制器的注塑能量消耗下降41.85%,翘曲变形量降低了14.2%。利用LPM技术成功地设计了10万等级的大型空气分离装置,单位产氧量(k W/(Nm3O2))的净电耗设计值降低了6.45%。将FSPC方法应用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系统的超调量仅为4.5197%,净效率由37.6%提高到41.7%,火用效率由36.5%提高到39.2%。第6章,归纳和总结了本文对复杂装备能效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并展望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陈泽国[5](2020)在《炼化生产过程空分装置的建模及热耦合技术应用的节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空分是对空气进行分离,制取氧、氮、氩等高纯工业气体的过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空分过程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子、能源、航空航天、医疗保健以及一些新兴产业如,煤气化循环发电(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等各个领域。然而,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空分业的生产能力及其固有的高能耗特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行业发展的步伐,更加凸显了领域内进行节能优化研究的重大实际意义。本文针对九江某公司炼化生产过程的空分装置分别进行了机理与仿真建模,通过系列措施对于装置的操作型以及结构型参数展开了优化分析。此外,在对当前节能效率最高的热耦合精馏技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外设中间冷凝器和再沸器的方式应用于本装置,实现部分塔板之间的热耦合。能耗优化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热耦合技术拥有的潜在节能效力,为厂方将来装置的升级改造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有:(1)根据九江某公司空分装置实际工艺流程,首先应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搭建起了整套装置的流程仿真模型,模拟了实际工况。其次对于空气进料量,馏分液氮、富氧液空采出量,污氮抽提量等操作型参数以及空压机、膨胀机出口压力,液空进料位置,污氮抽提位置等结构型参数分别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的调优措施。通过对优化结果的分析,给出了相应参数的理论最优操作值,在现有工况下挖掘了生产潜力,降低生产能耗。(2)为进一步降低能耗,利用自主编程的方式,建立了空分流程基于MATLAB的更精确的机理模型并求解。与此同时,在模型基础上,采用内点法对于装置的关键操作变量展开了优化分析,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生产能力。(3)在对热耦合技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技术在当前空分装置可操作的应用途径(外设中间冷凝器、再沸器)做出了相应的节能优化分析。实验结果与两种建模方式优化结果的对比进一步验证了热耦合技术在节能降耗领域拥有的巨大潜力。
司丹丹[6](2019)在《预滤棉对滤芯过滤性能的影响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燃气轮机脉冲自洁式进气系统属于单级过滤系统,滤芯多为一级采用植物纤维为主要过滤材料的筒式滤芯。由于使用环境不可控,燃机单级过滤系统在运行中频繁出现滤芯使用寿命缩短的现象,使用寿命甚至仅为设计寿命的一半。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扩容或增加预滤单元,但9E重型燃机由于空间限制而无法进行改造。为了改善9E机组的这一问题,国际领先公司采用了滤芯外包预滤棉作粗滤的方案来应对。该方案利用预滤棉将大颗粒物及杨、柳絮等阻挡在表面,降低主滤芯污染程度及阻力升高的速度,同时通过更换价格低廉的预滤棉来保持主滤芯相对清洁,以达到延长滤芯使用寿命的目的。不同预滤棉和滤芯的搭配所取得的效果有很大差异,且与环境有关。为了明确不同的环境下如何搭配出能满足寿命要求的预滤棉与滤芯的组合,就有必要根据典型环境下的污染物特点,对预滤棉与滤芯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验研究,以对现实应用形成指导。本文首先设计微型滤芯的实验方案,使得实验参数接近实际应用参数,接着研究了加载油雾混合尘时预滤棉对两种主滤芯过滤性能的影响,然后研究了加载干燥灰和混合尘时两种预滤棉对主滤芯过滤性能的影响,最后结合预滤棉在电厂实际中的应用情况给出了预滤棉与主滤芯材料使用的意见与建议。论文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如下:1、综合考虑实验设备与实际使用滤芯参数,对三种能够体现滤芯整体性能的结构单元制作方案进行了对比,最终确定了满足本论文实验要求的微型滤芯制作方案为:55mm褶高,26褶,2条胶边固定褶间距,不透气纸板侧向密封,聚氨酯发泡周边密封。2、预滤棉对主滤芯过滤性能的影响。加载混合尘时,熔喷及电纺两种复合材料的滤芯包M5预滤棉容尘量是滤芯单独容尘量的2-3倍,其中熔喷复合材料滤芯容尘量是电纺复合材料滤芯的容尘量的6-7倍,因此预滤棉可以明显提高滤芯的容尘量,熔喷复合材料比电纺复合材料对混合尘有更好的容尘性能。3、预滤棉效率对主滤芯过滤性能的影响。无论固体灰还是混合尘,G4与M5预滤棉都能显着提升滤芯的总容尘质量。加载固体灰时G4预滤棉的效果优于M5预滤棉,加载混合尘时M5预滤棉的效果优于G4预滤棉。4、实际应用表明包预滤棉可以延长滤芯近一倍的使用寿命,在与滤芯的搭配中,熔喷复合材料优于电纺复合材料。
王海[7](2019)在《浅析某空分装置布置及管道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的空分市场给了空分设备和工业气体足够大的发展空间,空分行业只要有相关设备,就能免费利用空气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氩气等分离出来,用于石化、餐饮、电子、汽车等产业,以加速和帮忙其他产业发展,本文主要阐述空分装置的布置原则和管道设计方式。
才正彬[8](2019)在《空分装置高效节能优化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工业气体被形象地称为“工业血液”,空分装置则是气体生产的“心脏”。空分设备是一种高能耗设备,在煤化工行业中,制氧能耗约占总能耗的1 0%~1 5%,甚至更大;另外,空分装置电力消耗占钢铁企业总电耗的15%~20%。因此,在满足原有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对系统生产流程进行调整改善,有效调节产品供需平衡,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节能降耗,为本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客观的支持和帮助。空气分离装置大部分采用空气压缩机、空气冷却塔、分子筛吸附器、增压透平膨胀机、规整填料塔(中压塔、低压塔、粗氩塔、精氩塔)制取满足客户需求的氧、氮和氩。本文主要结合空分装置运行特点,在空分装置中的可优化项目上进行效率优化研究和应用,充分利用峰谷分时电价(TOU)的特点,结合空分装置实际运行能力,在市场液氧、液氮需求变动时,采用TOU对空分负荷进行变工况调整,降低产品整体电费,增大收益;类比分子筛吸附系统的顺控控制,对本装置的液化系统的启动进行剖析,分部分项的进行列分,通过优化实现了特定装置(液化装置)一键启动,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操作强度以及将误操作风险降低至零,实现了装置的高效节能运行的目的。
符汉洪[9](2018)在《空压站高转速离心式空压机故障频发的原因分析与整改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转速离心式空气压缩机技术含量高,能提供干净、相对干燥、无油品质的空气,具有流量大、转速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排气均匀、运转平稳可靠、易损件少、调节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冶金、纺织、造船、电力和汽车等各个领域,是企业公用工程系统中极其关键的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高转速离心式空气压缩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有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共同因素外,还会因为使用环境的差异而产生一些不同的原因。本文通过对国内某中型石化公司空压站内两台高转速离心式空气压缩机转子振动大、排气温度高和电机故障等频繁导致机组停机,故障率占比最高的三个方面,用描述性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从机组设计、使用环境及操作方法等进行原因分析,深入探讨通过进行机组入口自洁式过滤器改造、中间冷却器管束材质升级改造、叶轮喷涂特氟龙涂层、叶轮三角轴激光熔覆、中间冷却器壳体内壁做内防腐处理、循环水进水管增设高频高能油水处理器及反冲洗管线和阀门、电机增加简易外置稀油站、结合实际操作经验改进操作方法等等方法以消除转子振动大、排气温度高、电机烧瓦等故障,大大延长机组平稳运行时间,取得显着效果:中间冷却器采取上述措施后连续使用2年未出现过因排气温度高需清洗或更换中间冷却器管束的情况,比以往中间冷却器管束2年1换、半年一清洗、排气温度在夏天还经常偏高报警的局面大为改善;入口过滤器改为自洁式过滤器后,连续使用14个月,比之前滤网半月一清洗、半年一更换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后机组连续平稳运行时间达到211天至300天,比之前一般机组状态较好时才能连续运行90120天的情况大幅度提升,证明这些措施、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保证了机组的长周期安全运行,为公司的安全平稳生产提供强力支撑。
朱静坤[10](2018)在《液化空气站噪声影响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空气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混合气体,使用等焓和等熵膨胀,将热量从空气中抽取,使其降温,直到降低至冷凝温度后开始液化,从而将不同成分的氮、氧、二氧化碳等气体逐一分离。液化空气站在这些工艺过程中需要空气过滤设备、空气压缩膨胀设备、附属冷却装置等。随着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高纯度空气产品需求量不断上升,因而液化空气站近年来在我国各个发达城市广泛蔓延开来。本文介绍了液化空气站的概念,分析了大型液化空气站内噪声源的类型及特性,对液化空气站内具代表性的冷却塔、自洁式空气过滤器、空分厂房等噪声源进行了噪声影响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进行声源的噪声控制试验研究,使液化空气站厂界敏感点噪声达到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及《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内容和结论:(1)分析与研究国内外对液化空气站中主要噪声源的治理方法。得知强制湿式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噪声原因由以下导致:风机进排气、填料淋水、冷却塔水泵运行、电动机运转等。其噪声主要有空气动力性噪声构成,频带呈现中低频特性。空气过滤器噪声主要由空气动力性噪声、风机壳体振动相关的固体声,频带呈中低频噪声,尤其是低频噪声治理是其难点。空压机组噪声主要来源为风机进排气噪声、“喘振”、“液击”等构成,其低频噪声穿透力强,是治理的难点。本文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得出冷却塔进出风口1m靠近南厂界方向噪声分别为79.7 dB(A)、85.1dB(A),自洁式空气过滤器扩散口噪声为84.5 dB(A)。对其噪声频谱进行分析后得出,两类噪声主要特征为中低频噪声,并进行噪声源噪声影响预测与控制试验研究。(2)本研究选取位于3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液化空气站内的自洁式空气过滤系统、冷却系统噪声源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噪声衰减预测模式以及应用能量叠加法的面声源预测模型,根据噪声源的类型、特性及位置选取不同预测模型进行预测,以液化空气站厂界外5m处宿舍楼为敏感点,预测各声源的噪声水平、垂直距离衰减的叠加噪声影响。结果显示冷却塔机组进风面噪声衰减预测中利用环评导则和能量叠加法最终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分别在2.6 dB(A)、1.3 dB(A)范围内,本研究中将冷却塔机组进风口看作面声源并利用能量叠加法进行噪声衰减预测得到的预测值更符合实际情况,根据预测冷却塔机组、自洁式空气过滤系统所需的降噪量分别为16.5 dB(A)、2.3 dB(A)。(3)根据预测结果分别进行了自洁式空气过滤器、冷却塔机组的降噪试验,试验对自洁式空气过滤器安装整体吸隔声罩、在进风口安装阻抗复合消声器,降噪试验完成后自洁式空气过滤器进风口噪声降低16.1dB(A),试验前后进风风速增加0.2m/s,增加阻力损失为7.93Pa,风速及阻力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试验在冷却塔进、出风口安装阻抗复合消声器,试验完成后冷却塔机组噪声降低22.1dB(A),阻力损失为9.39Pa,满足预测所需降噪量,各楼层测点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的噪声限值标准。(4)液化空气站内空分厂房的噪声及振动对厂界噪声影响较大。本研究选取位于3类区的液化空气站中空分机房为研究对象,利用环评导则中的室内声源等效室外声源声功率级的方法对机房内声源噪声对隔壁楼层噪声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分析得出1楼室内噪声超标主要受空气声、固体声的共同影响,2、3楼噪声超标全部由机房内设备振动引起固体传声导致。(5)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了空分机房隔振和降噪试验,试验采用混凝土基座、弹簧减振器和橡胶减振垫结合的复合隔振结构对空压机机组进行隔振处理、在压缩主机下安装双层橡胶减振垫、在机房内吊挂吸声体并更换隔声门、隔声窗,试验完成后办公楼1层内昼间噪声从65.1dB(A)降至48.6dB(A),各楼层的噪声均达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表2、表3中3类区的要求。
二、高效自洁式空气过滤器在空分装置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自洁式空气过滤器在空分装置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空分装置变负荷操作的模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 |
1.2.1 行业发展现状 |
1.2.2 包钢制氧技术现状 |
1.2.3 包钢空分装置现状 |
1.3 大型空分装置手动变负荷(减产)现存问题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2 包钢九号空分装置简介 |
2.1 空分装置各部配置 |
2.2 主要技术参数 |
2.3 九号空分装置工艺原理 |
2.3.1 基本原理和过程 |
2.3.2 工艺流程简述 |
3 40000Nm~3/h空分装置模型的建立 |
3.1 基础环境的建立 |
3.1.1 组分构成 |
3.1.2 物性计算方法的选择 |
3.2 建立模拟环境 |
3.2.1 PFD的建立 |
3.2.2 初始条件的设定 |
3.2.3 空压机系统的建模 |
3.2.4 空气预冷系统的建模 |
3.2.5 增压透平膨胀机的建模 |
3.2.6 换热器的建模 |
3.2.7 精馏塔的建模 |
3.2.8 管线设备的建模 |
3.3 模型的建成 |
3.3.1 物流数据组成 |
3.3.2 塔器设备建模数据组成 |
4 40000Nm~3/h空分装置减负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
4.1 空分装置减负荷操作模拟和实际应用效果 |
4.1.1 空分装置减负荷操作模拟 |
4.1.2 空分装置变负荷操作实践 |
4.2 膨胀空气量的操作模拟和实际应用效果 |
4.2.1 膨胀空气量操作模拟 |
4.2.2 实际操作方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2)结合HYSYS仿真模型优化空分装置运行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章 全低压无氢制氩空分设备介绍 |
2.1 空分工艺流程组成 |
2.1.1 原料空气过滤和压缩单元 |
2.1.2 空气预冷单元 |
2.1.3 空气纯化单元 |
2.1.4 制冷单元 |
2.1.5 精馏分离单元 |
2.1.6 无氢精馏制氩单元 |
2.2 空分工艺流程简介 |
2.2.1 外压缩空分工艺流程简介 |
2.2.2 内压缩空分工艺流程简介 |
2.3 空分工艺流程对比 |
2.3.1 投资成本 |
2.3.2 空分工艺流程安全性与可靠性 |
2.3.3 空分装置运行成本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模型构建 |
3.1 模拟软件介绍 |
3.2 过程模拟软件Aspen HYSYS开发背景和特点 |
3.3 外压缩空分模拟流程建立 |
3.3.1 外压缩空分工艺流程初始环境的设定 |
3.3.2 外压缩KDON-12000流程模拟流程搭建 |
3.3.3 外压缩KDON-12000流程氩富集区特性分析 |
3.4 内压缩空分模拟流程建立 |
3.4.1 内压缩空分工艺流程初始环境的设定 |
3.4.2 内压缩KDON-12000流程模拟流程搭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KDON-12000空分装置氩提取率研究 |
4.1 氩的用途及来源 |
4.2 空分装置氩生产现状 |
4.3 外压缩空分工艺流程氩提取率影响因素研究 |
4.3.1 进入空分装置空分上塔膨胀空气流量的限定因素 |
4.3.2 合理控制空分上塔膨胀空气量 |
4.3.3 外压缩KDON-12000流程模拟分析 |
4.3.4 建立对比工况模型 |
4.3.5 外压缩KDON-12000流程液氩产量性能分析 |
4.3.6 外压缩KDON-12000流程液氩产量性能分析小结 |
4.4 内压缩空分工艺流程氩提取率影响因素研究 |
4.4.1 液氧和液氮工况操作对液氩产量的影响 |
4.4.2 建立液氧和液氮工况模型 |
4.4.3 内压缩KDON-12000流程液氩产量性能分析 |
4.4.4 内压缩KDON-12000氩馏分抽取量对液氩产量的影响 |
4.4.5 内压缩KDON-12000流程液氩产量性能分析小结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 |
5.1 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40000 m3/h空分装置设备选型及优化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40 000 m3/h空分装置的产品初步设计 |
2 设备选型及优化的出发点 |
2.1 大型机组的性能和效率 |
2.1.1 空压机与增压机单机配置比较 |
2.1.2 配置机组的性能比较 |
2.1.3 配置机组的投资及运行费用比较 |
2.2 低温液体泵的应用业绩及研发 |
2.2.1 国产与进口液氧泵的应用业绩比较 |
2.2.2 国内低温液体泵的研发情况 |
2.2.3 对氧气、氮气流程设计的建议 |
2.3 银东工业园区的环境条件 |
2.3.1 水资源 |
2.3.2 生态环境 |
3 工艺流程的选择 |
4 配套设备的选择 |
4.1 空压机系统 |
4.1.1 空压机组的选择 |
4.1.2 自洁式过滤器的选用和优化 |
4.1.3 汽轮机乏汽冷凝方式的选择 |
4.2 水冷塔和空冷塔 |
4.3 分子筛纯化系统 |
4.4 膨胀机 |
4.5 高压板翅式换热器 |
4.6 精馏塔 |
4.7 主冷凝蒸发器 |
4.8 中压氮压机 |
4.9 低温阀门 |
4.1 0 仪表空压机 |
4.1 1 液氮、液氧、液氩贮罐 |
5 结束语 |
(4)基于多域均衡的复杂装备能效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清单和术语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工艺参数域能效优化的层次正交优化方法 |
2.1 引言 |
2.2 粘弹性流变控制方程的理论模型 |
2.2.1 考虑通道粘弹性效应的热塑性流体 |
2.2.2 简化控制方程 |
2.2.3 压力场的数值解 |
2.2.4 温度场的数值解 |
2.3 基于层次正交优化法(HOO)的工艺参数设计 |
2.3.1 初始层工艺参数设计 |
2.3.2 中间层工艺参数设计 |
2.3.3 最终层工艺参数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多工况运维域能效优化的集总参数模型方法 |
3.1 引言 |
3.2 多工况运维装置流程描述 |
3.3 基于集总参数模型(LPM)的多工况装置设计 |
3.3.1 理论方法模型 |
3.3.2 吸附流程的集总参数模型 |
3.3.3 换热流程的集总参数模型 |
3.3.4 精馏流程的集总参数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4 装置集成域能效优化的模糊监督预测控制方法 |
4.1 引言 |
4.2 装置集成整体描述 |
4.2.1 低温空气分离装置 |
4.2.2 装置整体正向集成设计 |
4.3 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理论基础 |
4.3.1 能量效率 |
4.3.2 火用效率 |
4.4 基于模糊监督预测控制(FSPC)的高响应性能设计 |
4.4.1 运维大数据的系统辨识 |
4.4.2 模糊监督控制数学模型 |
4.4.3 IGCC系统中的节能ASU |
4.4.4 余热锅炉HRSG和 IGCC系统 |
4.4.5 脱硫脱硝CCS系统 |
4.5 本章小结 |
5 实例应用研究 |
5.1 层次正交优化法(HOO)应用于注塑成型装置 |
5.1.1 温控器模型的模流分析 |
5.1.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2 集总参数模型(LPM)应用于空气分离装置 |
5.3 模糊监督预测控制(FSPC)应用于整体气化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5)炼化生产过程空分装置的建模及热耦合技术应用的节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 空分流程的基本概述 |
1.1.1 空分流程的研究意义 |
1.1.2 空分流程类型 |
1.2 行业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热耦合技术介绍及其发展历程 |
1.4 全文思路总结 |
2 空分流程介绍及Aspen Plus仿真建模优化分析 |
2.1 常规空分原理 |
2.2 九江某公司空分装置基本介绍及运行工艺流程 |
2.2.1 空分装置基本概述 |
2.2.2 各部分设备具体流程说明 |
2.2.3 空分工艺流程详述 |
2.3 Aspen Plus商业软件的介绍 |
2.4 仿真建模的概述、细节及结果描述 |
2.4.1 流程进料、出料及状态说明 |
2.4.2 各操作单元的参数设定 |
2.4.3 能耗计算方式 |
2.4.4 Aspen模型仿真情况小结 |
2.5 基于Aspen Plus空气分离过程分析和调优 |
2.5.1 灵敏度分析介绍及应用 |
2.5.2 空分流程的调优分析 |
2.5.3 操作型变量的调优和分析 |
2.5.4 结构型变量的调优和分析 |
2.6 小结 |
3 机理建模及其优化分析 |
3.1 空分精馏过程机理模型的建立 |
3.1.1 物性计算描述 |
3.1.2 平衡级模型建立 |
3.1.3 MESH模型表述 |
3.2 机理模型的求解与仿真结果 |
3.3 空气分离过程的优化等算法介绍及应用、结果展示 |
3.4 机理仿真建模小结 |
4 热耦合空分技术介绍及应用分析 |
4.1 热耦合技术背景及原理介绍 |
4.2 中间冷凝器和再沸器作为耦合连接器的使用 |
4.2.1 中间冷凝器和中间再沸器的介绍 |
4.2.2 实际应用案例 |
4.2.3 归纳与小结 |
4.2.4 实际架构 |
4.3 热耦合应用机理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4.4 结果分析与展示 |
5 小结与思考 |
5.1 全文主要工作 |
5.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预滤棉对滤芯过滤性能的影响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燃气轮机进气系统 |
1.2.1 燃气轮机进气系统的设计原则 |
1.2.2 脉冲反吹自洁式过滤系统 |
1.2.2.1 脉冲反吹模式 |
1.2.2.2 脉冲反吹注意事项 |
1.2.2.3 自洁式脉冲过滤系统存在的问题 |
1.2.2.4 自洁式脉冲过滤系统的优化 |
1.2.2.5 预滤棉在过滤系统中的应用 |
1.3 预滤棉材料及其过滤机理 |
1.3.1 预滤棉材料 |
1.3.2 过滤机理 |
1.4 预滤棉的应用情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预滤棉的应用范围 |
1.4.2 预滤棉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 |
1.4.2.1 自然环境的影响 |
1.4.2.2 风速的影响 |
1.4.2.3 燃机运行规律的影响 |
1.4.2.4 与主滤芯匹配性的影响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微型滤芯的设计及制备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微型滤芯的设计 |
2.4.2 微型滤芯褶高的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预滤棉对主滤芯过滤性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3 实验仪器与实验设备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滤材基本性能分析 |
3.4.2 A2 灰与DEHS比例的确定 |
3.4.3 预滤棉对主滤芯过滤性能的影响 |
3.4.4 预滤棉效率对主滤芯过滤性能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预滤棉在滤芯上的应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M5 预滤棉在应用中对滤芯过滤性能的影响 |
4.2.1 M5 预滤棉对熔喷复合材料滤芯的过滤性能的影响 |
4.2.2 M5 预滤棉对电纺复合材料滤芯过滤性能的影响 |
4.2.3 包M5 预滤棉的两种材料的旧滤差异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浅析某空分装置布置及管道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空分 |
2 总平面布置 |
3 空分装置的布置 |
4 管道布置 |
4.1 管道 |
4.2 管道上阀门布置 |
5 结束语 |
(8)空分装置高效节能优化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空气的主要分离方法 |
2.1.1 吸附法 |
2.1.2 膜分离法 |
2.1.3 低温精馏法 |
2.2 空气分离设备 |
2.3 峰谷分时电价 |
2.3.1 国外峰谷分时电价现状 |
2.3.2 国内峰谷分时电价现状 |
2.4 空分变负荷 |
2.4.1 跟踪调节 |
2.4.2 液氧与液氮周期倒灌变负荷 |
2.5 化工智能化生产技术 |
2.5.1 化工智能化生产技术的现状 |
2.5.2 智能化化工生产技术的实际应用 |
2.6 课题提出和研究内容 |
3 实验部分 |
3.1 空分流程介绍 |
3.2 空分设备及设计参数 |
3.2.1 空气压缩机组 |
3.2.2 预冷系统 |
3.2.3 空气净化系统 |
3.2.4 进料和循环氮气压缩机组 |
3.2.5 冷箱内设备 |
3.2.6 增压透平膨胀机组 |
3.2.7 其它设备 |
3.2.8 冷却水循环系统 |
4 空分系统TOU变负荷 |
4.1 TOU变负荷基准的确定 |
4.2 TOU变负荷数据选取 |
4.3 TOU变负荷收益计算 |
4.4 空分系统TOU实际测试 |
4.4.1 空气压缩机负荷±500 Nm~3/h运行模式下空分系统TOU |
4.4.2 空气压缩机负荷±1000 Nm~3/h运行模式下空分系统TOU |
4.4.3 空气压缩机负荷±2000 Nm~3/h运行模式下空分系统TOU |
4.4.4 不同TOU运行模式的比较 |
4.4.5 TOU运行模式深入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液化系统自动启动 |
5.1 空分液化系统手动启动 |
5.2 空分液化系统自动启动步骤划分 |
5.3 手动和自动启动空分液化系统的比较 |
5.4 成本核算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导师情况 |
(9)空压站高转速离心式空压机故障频发的原因分析与整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装置情况综述 |
1.3 机组工作原理及故障情况 |
第二章 机组故障原因分析 |
2.1 机组转子振动大 |
2.1.1 离心式空压机在启动时转子振动大 |
2.1.2 离心式空压机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转子振动大 |
2.1.3 机组设计存在缺陷 |
2.2 机组各级排气温度高 |
2.2.1 中间冷却器换热管内壁腐蚀结垢 |
2.2.2 中间冷却器管束橡胶门形垫失效 |
2.2.3 中间冷却器换热管外壁结垢 |
2.2.4 中间冷却器换热管之间的间隙被杂物堵塞 |
2.2.5 新上循环水节能降耗改造项目引起 |
2.3 电机故障率高 |
2.3.1 电机在投用之初振动大 |
2.3.2 电机前轴承温度偏高 |
2.3.3 电机轴颈磨损引起轴承磨损 |
2.3.4 风扇保护罩上积灰严重 |
2.3.5 电机后轴承温度偏高 |
2.3.6 电机定子温度长期偏高 |
2.3.7 电机前轴承连续烧瓦 |
2.3.8 电机噪音大 |
第三章 整改措施及建议 |
3.1 针对机组转子振动大可采取的措施 |
3.1.1 加大机组入口空气过滤器的粗滤芯更换的频次 |
3.1.2 在叶轮上喷涂特氟龙(Teflon)涂层 |
3.1.3 叶轮叶片空气流速度和最大线速度计算 |
3.1.4 对叶轮进行清垢处理 |
3.1.5 调节叶轮三角圆弧轴与齿轮轴三角圆弧孔的间隙 |
3.1.6 定期做内防腐处理 |
3.1.7 在排凝线上增设PNLDⅡ-28 新型自动疏水器 |
3.1.8 定期更换水气分离器中变形的破沫网 |
3.1.9 改进操作方法 |
3.2 针对机组各级排气温度高可采取的措施 |
3.2.1 中间冷却器管束材质升级 |
3.2.2 正确安装中间冷却器及“O”形密封圈 |
3.2.3 增设反冲洗管线和阀门并定期进行反冲洗 |
3.2.4 增设高频高能油水处理器 |
3.3 针对电机故障率高的措施 |
3.3.1 电机轴颈磨损引起轴承磨损的整改措施 |
3.3.2 风扇保护罩上积灰严重的整改措施 |
3.3.3 电机后轴承温度偏高的整改措施 |
3.3.4 电机定子温度长期偏高的整改措施 |
3.3.5 电机前轴承连续烧瓦的整改措施 |
3.3.6 电机噪音大的整改措施 |
第四章 改造效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转子激光熔覆及动平衡报告 |
附录二 论文获奖证书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液化空气站噪声影响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液化空气站国内外现状 |
1.3 液化空气站噪声来源及危害 |
1.4 冷却塔噪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空气过滤系统噪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 空分车间噪声、振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7 课题研究思路及意义 |
第二章 液化空气站噪声来源及危害 |
2.1 自洁式空气过滤系统噪声 |
2.2 空压机组噪声 |
2.3 冷却塔噪声 |
第三章 液化空气站冷却塔、自洁式空滤系统噪声影响预测及控制实验研究 |
3.1 试验情况 |
3.2 噪声源特性分析 |
3.2.1 测量仪器 |
3.2.2 水平、垂直距离测点 |
3.2.3 声源噪声监测结果及分析 |
3.2.4 水平、垂直距离测点噪声监测结果及分析 |
3.3 噪声衰减预测模型 |
3.3.1 点声源模型 |
3.3.2 线声源模型 |
3.3.3 面声源模型 |
3.3.4 能量叠加法的面声源预测模型 |
3.4 噪声影响预测 |
3.4.1 水平距离噪声影响预测 |
3.4.2 垂直距离噪声影响预测 |
3.4.3 结果分析 |
3.5 噪声控制试验研究 |
3.5.1 冷却塔降噪试验研究 |
3.5.2 自洁式空气过滤系统降噪试验研究 |
3.6 噪声控制试验结果及讨论 |
3.6.1 冷却塔降噪试验结果 |
3.6.2 自洁式空气过滤器降噪试验结果 |
3.6.3 敏感目标降噪结果及讨论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液化空气站空压厂房噪声、振动控制实验研究 |
4.1 试验情况 |
4.2 空压机房噪声特性分析 |
4.2.1 噪声源噪声特性分析 |
4.2.2 办公楼各楼层室内噪声特性分析 |
4.3 空压机房噪声影响分析研究 |
4.4 空压机房隔振、降噪实验研究 |
4.4.1 隔振试验研究 |
4.4.2 降噪试验研究 |
4.5 试验结果及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四、高效自洁式空气过滤器在空分装置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空分装置变负荷操作的模拟与优化[D]. 杨尚宇.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6)
- [2]结合HYSYS仿真模型优化空分装置运行方式[D]. 苏昭辉.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3]40000 m3/h空分装置设备选型及优化的可行性分析[J]. 周程,苏礼勇. 中氮肥, 2020(03)
- [4]基于多域均衡的复杂装备能效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王田田. 浙江大学, 2020(06)
- [5]炼化生产过程空分装置的建模及热耦合技术应用的节能优化研究[D]. 陈泽国. 浙江大学, 2020(02)
- [6]预滤棉对滤芯过滤性能的影响及应用研究[D]. 司丹丹.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浅析某空分装置布置及管道设计[J]. 王海. 山东化工, 2019(10)
- [8]空分装置高效节能优化与应用[D]. 才正彬. 浙江大学, 2019(03)
- [9]空压站高转速离心式空压机故障频发的原因分析与整改措施[D]. 符汉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10]液化空气站噪声影响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D]. 朱静坤.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