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磁流变流体流变特性的方法和装置

检测磁流变流体流变特性的方法和装置

一、磁流变液的流变学特性检测方法与仪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富豪[1](2021)在《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输出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功能材料在工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逐渐引起国内外科学研究者的关注。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luid)作为现如今最具有开发潜力之一的新功能材料,凭借其独特的流变效应以及流变性能稳定的特点,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工业、汽车、军事和医疗等众多领域。本文在圆盘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实现了在输入电流相同时输出力矩范围的更大变化,解决了当前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在研抛过程中存在输出力矩不足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概述了磁流变液的组成,分析了磁流变液的工作原理,利用奥地利安东帕综合流变仪MCR-302对三种型号的磁流变液(MRF-250、MRF-350、MRF-450)进行了研究,测试了其流变特性、剪切应力、(饱和)屈服应力及沉降稳定性等性能,根据测试结果选择了一款合适的磁流变液作为本文后续研究的材料,并对影响磁流变液力学性能的因素做出研究。(2)对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进行了结构设计,推导出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输出转矩公式。根据霍普金森定律和磁路欧姆定律设计出工作区域磁路走向,进行了材料的选取,并完成了整体结构参数的确定。(3)利用ANSYS完成对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磁路磁场的仿真建模,通过对磁场磁力线、磁通密度以及磁感应强度的分析,验证了磁路设计和选材的合理性,对比圆盘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得出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的特点。(4)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各个影响因素对输出转矩的影响规律,用SIMULINK建立了励磁电流与磁感应强度模型、磁感应强度与剪切应力模型,分析了励磁电流、磁流变液的工作间隙对输出转矩大小的影响,并用MATLAB软件拟合出励磁电流和输出转矩的四次方程式,为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张琰[2](2021)在《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热环境下的转矩计算模型研究》文中提出基于磁流变液响应迅速、变化可逆、易于控制等优点设计的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尺寸小、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可以实现对微小型旋转机械的无极调速,在航空航天、汽车制动、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是它在工作时会有热量的产生影响磁流变液流变学性能,致使转速不能被精确控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热环境下更精确的转矩计算模型,本研究基于微小型涡轮发动机上使用的磁流变执行器展开转矩计算模型探索,具体研究内容概况如下:(1)探究了磁流变液在温度场、磁场、流场复合作用下的流变学性能。通过流变仪测试结果表明,磁流变液粘度η和屈服应力τy都随着温度升高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建立了多场耦合作用下新的粘度和屈服应力模型。与实验数据拟合,新的粘度和屈服应力模型符合度判定系数分别为0.993、0.982,表明模型准确。(2)对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工作时的传热机制进行分析,建立了磁-流-温多物理耦合模型,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执行器在工作时磁场、温度场的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执行器在工作时磁流变液温度分布均匀,表明温度对执行器中各区域磁流变液流变学性能影响相同。(3)通过搭建的减速-测温实验系统在初始转速18200 r/min工况下,施加不同电流进行减速性能和实时测温实验。实验表明,施加电流由0.3 A增加到1.5A时,稳定后转速由15855 r/min下降到4122 r/min,磁流变液的温度由41℃升高到123℃。此外,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在工作时柱面和底面测得温度基本相同。将温度场仿真和测温实验结果对比,符合度判定系数0.972,验证仿真的准确性。(4)分析了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工作模型,将温度场、磁场、流场的影响引入到转矩计算中,建立了热环境下新的转矩计算模型。并与实验测得数据进行对比,符合度判定系数为0.993,验证转矩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与不考虑温度影响模型的判定系数0.864相比,新的转矩计算模型计算精度提高了12.9%。本研究深入探究了温度场、磁场、流场对磁流变液流变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磁-流-温多物理耦合仿真和实际测温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工作时温度场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热环境下的转矩计算模型,这对精确控制微小型旋转机械的转速具有重要意义。

王宁宁[3](2021)在《磁流变液传动系统动力传递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磁流变液是一种新型的固-液两相智能材料,其工作机理受外加磁场控制和调节。磁流变传动是以磁流变液为动力和运动传递介质的一种新型传动技术,具有响应迅速可逆、控制简单、低能耗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机电设备软启动、软制动、无级调速和过载保护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磁流变液传动系统动力传递机理尚不清晰的问题,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研究了磁流变效应的作用机理,获取了磁场强度对磁流变效应的影响特征;分析了磁流变液的选材原则以及不同属性材料对磁流变液性能的影响特性,研究了磁流变液制备方法,制备出五种包含纳米Fe3O4球形导磁颗粒添加物的高性能磁流变液,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磁流变液综合性能最佳时纳米Fe3O4球形导磁颗粒添加物的质量分数。通过理论分析获取了软磁性颗粒在磁场作用下所受的作用力以及软磁性颗粒体系所具有的能量,建立了软磁性颗粒的运动方程和软磁性颗粒体系的能量方程;研究了磁流变液微观结构演变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策略和模拟加速方法,并分别对大颗粒数量磁流变液在不同磁感应强度下的微观结构演变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获取了不同颗粒数量的磁流变液在不同磁感应强度下的微观结构演变规律。设计了基于工业CT的磁流变液微观结构特性研究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案,搭建了磁流变液工业CT扫描实验台,开展了不同颗粒体积分数的磁流变液在不同磁感应强度下的工业CT扫描实验,获取了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的整体、局部以及样品内部的三维微观结构特征,定量捕捉到颗粒链长度的变化规律和软磁性颗粒体系的分布特点。研究了挤压强化技术在磁流变制动器中集成设计的工作模式和可行性,开发出一种新型挤压强化磁流变制动器,对其磁路进行了设计和分析,并通过电磁场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磁路设计的合理性,获取了各主要设计环节对工作间隙磁感应强度的影响规律。设计并搭建了磁流变液制动、挤压和温度测试实验系统,开展了挤压强化磁流变制动器的性能测试实验,获取了制动转矩在温度场上的映射特征,磁流变液温度在不同滑差功率和不同散热条件下的变化特点,制动转矩在不同挤压压强作用下的增强规律,以及挤压强化磁流变制动器在挤压作用下的工作性能,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挤压强化磁流变制动器的可靠性和挤压强化技术集成设计的可行性。本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于磁流变液传动系统动力传递机理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为大功率磁流变传动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共有图124幅,表22个,参考文献137篇。

张永亮,王可意,石建光,张帅帅[4](2020)在《磁流变液挤压模式下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磁流变液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可以进行固液两相的转变,而且响应速度快,在工业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为研究磁流变液在不同磁场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建立了用于测试磁流变液挤压试验装置,并通过comsol对此试验装置磁路的磁感应强度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利用此测力装置进行试验,研究了磁流变液在不同外加磁场强度下的挤压特性。

王弘义[5](2020)在《磁流变液沉降特性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种可控的新型智能材料,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uidl,MRF)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一种可以在磁场中改变粘度的液体。当处于外加磁场中时,这种液体的粘度随外加磁场的增大而增大,随外加磁场的减小而减小。这种粘度随着磁场大小改变而改变的效应称之为磁流变液效应。由于具备这种优良的性能,磁流变液被广泛的应用在汽车,军工,建筑等多个领域。磁流变液所具有的这种磁流变效应依赖于磁流变液中磁性颗粒的均匀分布,一旦磁流变液中的磁性颗粒发生沉降,磁流变液的所具有的磁流变效应就会大幅下降直至消失。因此磁流变液的沉降稳定性就成为了磁流变液的重要属性,每一篇与磁流变液配制方法相关的研究都会对磁流变液的沉降稳定性进行测量。但是目前对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的测量依赖于实验测量,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尤其是在目前磁流变液的配制方法越来越完善,有些文献提供的配方所配制出的磁流变液沉降时间长达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依赖实验方法测量磁流变液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本文提出了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磁流变液的沉降过程,并探究了模拟时间与实际测量时间之间的联系。由于目前对磁流变液的数值模拟方法集中在模拟磁流变液在磁场中的微结构变化,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现有的磁流变液微结构的数值模拟方法,然后在这些模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模拟磁流变液沉降过程的动力学模拟方法。其次,本文根据磁流变液的电容和电感特性设计了两种磁流变液沉降测量装置,在对比这两种装置的优缺点后本文选取了电感式沉降装置来测量磁流变液的沉降时间。最后,本文配制了多种磁流变液样品并对比了这些样品的实际沉降速率和模拟沉降速率。通过对比可知模拟的沉降速率比实际沉降速率快很多。这说明除了本文所考虑的因素之外还有更多的因素会影响到磁流变液的沉降过程。但是当只改变单一变量时可以发现,模拟结果与测量结果之间的比值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如果模拟程序可以包括更多的影响因素,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磁流变液的沉降过程是可行的。

陈亚蒙[6](2020)在《磁流变液沉降稳定特性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磁流变液(Magnetotheologicalfluid,MRF))是由磁性颗粒、添加剂及基液均匀混合组成的悬浮液。磁性颗粒在外磁场作用下会形成有序的磁链结构,该结构会随着外磁场的强度变化而变化,因而它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屈服应力会随着外加磁场的控制发生毫秒级、可逆的反应,这也是磁流变液广泛应用在多领域的前提。也正是因为磁流变液有如此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近年来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的智能材料之一。目前,磁流变液沉降稳定特性研究多集中在沉降稳定性表征及如何改善其沉降稳定性,本文基于磁流变液沉降过程中物理特性的变化而引起剪切屈服应力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剪切屈服应力变化表征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的新思路,研究磁流变液长期静置过程中的沉降稳定性,即用剪切屈服应力变化评价磁流变液沉降稳定特性。首先,本文在对现有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表征方法及剪切屈服应力测试装置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表征方法及剪切屈服应力测量装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方法,并依据此改进方法提出采用基于提拉剪切原理的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实验台架进行剪切屈服应力测量,采用沉降过程中剪切屈服应力变化表征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的新思路。其次,基于提拉法设计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测试装置,选用铜质1mm深矩形槽壁面特征的提拉块,磁路采用材料为钕铁硼的永磁铁,使用拉压力传感器记录发生屈服时的剪切屈服应力。依据HLB值的不同选用十二烷基苯黄酸钠、聚乙二醇、油酸作为表面活性剂,依据材料的安全性选用二硫化钼、氮化硼、石墨、氢化蓖麻油、聚四氟乙烯作为润滑剂,设计并制备9种磁流变液配方。利用所设计的剪切屈服应力测试装置对不同表面活性剂、不同润滑剂的磁流变液配方进行剪切屈服应力测试实验,实验周期为36天,用于研究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与沉降稳定性的变化关系。另外,通过最小二乘法对磁流变液沉降稳定特性曲线进行拟合,用于预测其未来90天的沉降稳定性变化,并利用第60~75天的实验值与理论值对比进行验证。最后,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对磁流变液进行恢复实验,一方面,以配方1为例,将静置90天的磁流变液样品进行实验,观察其恢复能力;另一方面,对已沉降587天的MRF-122EG、MRF-132DG、MRF-140CG进行恢复实验,将实验数据与原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别对自配的磁流变液和Lord公司的磁流变液进行恢复性实验并对比两种工艺下的磁流变液恢复能力。

佟昱[7](2019)在《钴颗粒形貌的调控及其对磁流变材料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磁流变材料(Magnetorheological materials,简称MR materials)是一类具有磁场响应能力的智能材料,通常由非磁性的基体材料和软磁性的微纳米磁性颗粒组成,在军用、民用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以硅油为基体的磁流变液和以橡胶为基体的磁流变弹性体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磁流变材料。磁性颗粒种类、粒径、磁性能以及在磁流变材料中的体积分数等因素对磁流变材料性能的影响已有全面深入的研究,而磁性颗粒形貌对磁流变材料性能的影响却鲜有研究。尽管有理论指出,颗粒的形貌对磁流变材料的性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缺乏相关的实验佐证,其原因在于颗粒形貌的改变通常会伴随粒径、磁性能的改变,从而无法将颗粒形貌作为独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备出粒径及磁性能相似、而形貌不同的磁性颗粒是研究颗粒形貌影响的前提和关键。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多种形貌钴微米颗粒。通过控制溶剂热反应过程中的反应试剂、碱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反应温度等,实现对钴颗粒生长过程的控制,制备出形貌各异的四种钴颗粒。根据研究目的,最终选择粒径和磁性能相近的球状和花状两种钴颗粒作为磁流变材料的分散相,以研究磁性颗粒形貌对其性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首先,研究了颗粒形貌对磁流变液性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通过测试两种颗粒对硅油的接触角,评价颗粒与载液硅油的润湿性;而后利用旋转流变仪测试了两种磁流变液的粘度、剪切性能、磁致流变性等;最后通过静置法测试对比了两种磁流变液的抗沉降稳定性。结果表明:花状颗粒粗糙的表面增加了颗粒运动的阻力,提高了其对硅油的润湿性,使流变液的粘度升高;特殊的花状形貌使颗粒间形成机械锁定效应,将其磁致剪切屈服强度提高了 13%;特殊的花状形貌减小了静置时颗粒的团聚,使磁流变液的抗沉降稳定性提高了 150%。其次,研究了颗粒形貌对磁流变弹性体性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不同形貌的颗粒与基体的界面结合能力不同。为评价不同界面的影响,以硅烷偶联剂改性球状钴颗粒为分散相制备磁流变弹性体,分别将球状钴磁流变弹性体的性能与花状钴和改性球状钴两种磁流变弹性体的性能作比较。结果表明:花状形貌能够改善颗粒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但与偶联剂改性提高界面结合的产生原因及性能特点存在不同;特殊的花状形貌增加了磁流变弹性体的交联密度,提高其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增加其能量耗散密度、减弱了Payne效应;与球状钴颗粒磁流变弹性体相比,花状钴颗粒磁流变弹性体的磁致储能模量的可调范围增加83%。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磁流变弹性体内部结构模型和振荡剪切过程的结构演化模型。最后,综合分析颗粒形貌对磁流变材料性能影响的机理。花状颗粒可提升磁流变液和磁流变弹性体两类典型磁流变材料的综合性能。颗粒形貌主要通过颗粒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颗粒与基体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磁流变材料。这两方面作用对不同的磁流变材料性能的影响侧重不同。分析颗粒形貌对不同磁流变材料性能影响的具体规律,确定两方面作用在不同磁流变材料中影响的占比,可建立颗粒形貌对磁流变材料性能影响的通用机理模型。

邓丽[8](2019)在《二维层状材料(LDHs,MXenes)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电磁流变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维层状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受到相当大的关注,成为了当今的研究热点,同时,电/磁流变(ER/MR)智能材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但基于二维材料导电性高而顺磁性低,不能直接用作ER/MR材料。在本论文中,我们概括了近年来层状二维材料(LDHs和MXenes)和ER/MR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并运用简便方法(水热法、静电吸附、表面氧化等)制备了二维层状材料复合物,将其成功应用于ER/MR,且研究了其ER/MR性能与机理。首先,我们通过水热法制备了Ni-Al LDH,再利用简单的静电吸附作用合成了Fe3O4/Ni-Al LDH纳米复合物。Fe3O4纳米粒子具有顺磁性和高饱和磁化强度,Ni-Al LDH具有丰富的极化基团,同时,所制备的复合物避免了Ni-Al LDH的堆积和Fe3O4纳米粒子的聚集,提高了ER/MR液的沉降稳定性。研究发现,用Fe3O4/Ni-Al LDH纳米复合物制备的ER/MR液,表现出了良好的ER/MR双响应行为。该复合物易制备、低成本并绿色环保,所以这种基于Fe3O4/Ni-Al LDH的电/磁双响应智能流体可以大规模生产并极具潜在工业应用前景。其次,我们运用HF刻蚀制备了片层Ti3C2Tx MXene,并采用水热法和CO2煅烧法对其进行氧化,衍生成TiO2纳米颗粒点缀的层状C/TiO2复合物,并将其成功用作ER材料。水热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ER效应;CO2煅烧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其TiO2颗粒的大小和数量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表现出了极具研究价值的有趣电响应行为。这项工作拓宽了MXenes的应用范围,并为将其他二维材料应用于电流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王元堃[9](2019)在《基于纤维素衍生物悬浮体系的磁流变学研究》文中认为磁流变液是一种由磁性粒子作为分散相并通过添加剂稳定弥撒在载液中所形成的悬浮体系。该体系可通过调控磁场实现液态到类固态的快速转变,以及黏度和屈服应力的可逆性增加。根据这一特性,为满足工程领域的需要,各种类型的磁流变液器件层出不穷。目前,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依然是高性能磁流变液的研发。沉降稳定性伴随着磁流变液的诞生,一直是研发过程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由于磁性粒子与载液之间存在较大的密度差,磁流变液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沉降现象,导致磁流变液的流变性能下降甚至失效。本文选用羰基铁(CI)作为磁性粒子,通过纤维素衍生物稳定了制备的水基磁流变液。从磁性粒子的链化过程,添加剂对磁流变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纤维素衍生物对磁流变液的稳定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制备不同体积分数的羰基铁磁流变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磁流变液的链化过程与链化形式。通过磁场扫描、稳态扫描等流变学测试手段,建立了宏观磁流变性能与微观磁性粒子链结构的联系,并研究了体积分数、磁场强度对磁流变液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此外,蠕变和蠕变回复实验说明链式结构在大应力下并不适用,需要用柱状结构来解释。2.采用纤维素纳米晶(CNC)稳定了羰基铁磁流变液。通过流变学研究了 CNC/CI基磁流变液的性能以及稳定性。利用流变学建立了屈服应力、零场黏度等流变性能与磁流变液内部结构变化的关系。通过蠕变实验,证明CNC触变网络与磁性粒子的链式结构协同作用,提供了抗蠕变能力。在时间扫描实验中,通过施加大应变破坏磁流变液微观结构,发现触变网络的恢复具有滞后性,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状态。3.采用三种纤维素衍生物稳定了CI基磁流变液,对比分析了添加剂类型对磁流变性能的影响。在相同磁场强度和相同添加剂质量分数下,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形成的触变网络,会使体系的屈服应力和零场黏度增加,磁流变液的流动性被严重削弱。在沉降实验中,纤维素基添加剂的引入更好地稳定了磁流变液。体系中CI粒子间距的大小,可以作为评价磁流变液稳定性的依据。因为CNF具有较大的长径比,在体系中能形成更加稳定的触变网络,因此CI粒子的间距最大,磁流变液的稳定性最佳。不同添加剂的性质需要单独考虑,必须根据具体需要决定添加剂的类型以及用量。

李佩[10](2019)在《磁流变液响应时间测试方法及装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in short MRF)是一种由微米级颗粒分散于载液中形成的悬浮液,它将液体的流动性与磁性物质的磁性结合起来,使得其流变特性随外加磁场变化,且此响应过程为毫秒级。因此,磁流变液在航空航天,武器军工,汽车工程,船舶工程以及医学等方面被广泛地应用。磁流变器件的响应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控制效果,因此响应时间是磁流变器件的一个重要指标。磁流变器件的响应时间分为电磁响应时间和MRF自身响应时间,为了更好地提高磁流变器件动态性能,学者们对磁流变器件响应时间以及电磁响应时间的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但针对磁流变液自身响应时间的研究成果较少。根据磁流变效应,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强度随磁场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利用正弦电流信号形成正弦变化磁场,得到正弦变化的扭矩,找出扭矩信号与磁场信号的峰值时间差,测量磁流变液的响应时间。基于此方法,设计一套测量磁流变液响应时间的装置。本文主要工作及取得成果如下:(1)简要分类说明测量磁流变液响应时间的方法,了解到当今测磁流变液响应时间的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分析了从微观成链分析,利用狭缝剪切装置以及圆盘剪切装置测量磁流变液响应时间时存在的问题,提出论文的研究工作;(2)对Herschel-Bulkley模型(简称HB模型)模型进行参数辨识,确保其能够运用于磁流变液响应时间的测试中,进而推导出双剪切盘模型的扭矩传递公式,引入电流偏置正弦信号与扭矩传递的关系,得到扭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利用正弦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峰值时间差寻找磁流变液响应时间的方法。同时开展磁流变液流变学行为微观动力学模型研究,通过仿真,得到MRF响应时间与体积分数的关系。然后从细观角度出发,定性分析其与磁感应强度,剪切率等因素的关系。得出磁流变液在临界点之下,若增加其体积分数,则缩短磁流变液的响应时间;超出临界点则加长,磁流变液的响应时间随体积分数增大而减小;剪切率对响应时间的影响不敏感。(3)对装置进行磁路设计和机械系统设计。首先对装置进行磁路设计,通过磁路设计原理对磁路进行基本设计,确定初始线圈、磁路参数。而后,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进行进一步定量分析,基于两者结合循环的设计方式,对磁路设计进行优化。磁路设计完成后,对装置的机械核心零件进行设计,包括装置的剪切机构,支撑结构等,确定各零部件的尺寸、公差,选取机械标准件。依据预估的扭矩,剪切率等参数,对装置的转子电机和升降电机以及滑台进行选取。(4)搭建装置的传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用扭矩传感器来检测传递力矩的变化,用电流传感器和磁场探针来测量电流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把电流传感器置于装置外部,磁场探针安放在剪切盘之上,扭矩传感器置于剪切转轴之上,集成数据采集系统与机械系统,装配,调试,令此装置能够成功测量磁流变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响应时间。(5)设置电流,电源,控制系统等,对磁流变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响应时间做出实验测试,分别测量磁流变液响应时间与体积分数、磁感应强度和剪切率的关系,并与理论分析做出对比。发现在临界点之内,磁流变液的体积分数越大,响应时间越快,若超过临界点,体积分数的增大会引起响应时间的变大;磁感应强度越大,磁流变液的响应时间越快;并且,剪切率不是影响磁流变液响应时间的重要因素。分析了测量磁流变液响应时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及其来源,认为此测试装置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二、磁流变液的流变学特性检测方法与仪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磁流变液的流变学特性检测方法与仪器(论文提纲范文)

(1)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输出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1.2 磁流变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磁流变液的主要应用
        1.3.1 磁流变离合器
        1.3.2 磁流变制动器
        1.3.3 磁流变阻尼器
        1.3.4 磁流变抛光技术
        1.3.5 其它应用
    1.4 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磁流变液性能研究
    2.1 磁流变液的概述
        2.1.1 基载液
        2.1.2 磁性固体颗粒
        2.1.3 添加剂
    2.2 磁流变液的工作原理
        2.2.1 磁流变液的流变机理与特性
        2.2.2 磁流变液模型分析
    2.3 磁流变液性能参数测试
        2.3.1 流变特性测试
        2.3.2 剪切应力和粘度测试
        2.3.3 (饱和)屈服应力测试
        2.3.4 稳定性测试
        2.3.5 磁流变液的选取
    2.4 磁流变液力学性能影响因素
        2.4.1 电流大小(磁场强度)影响
        2.4.2 体积比影响
        2.4.3 温度影响
        2.4.4 添加剂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结构设计
    3.1 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的理论分析
        3.1.1 多层式磁流变伺服装置的基本理论
        3.1.2 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工作原理
    3.2 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数学模型的建立
        3.2.1 本构方程
        3.2.2 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力学模型
    3.3 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磁路设计与材料选择
        3.3.1 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磁路的设计
        3.3.2 材料选择
        3.3.3 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主要参数设计
    3.4 热力学分析
        3.4.1 产热分析
        3.4.2 散热措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磁场特性研究
    4.1 磁场的仿真分析
        4.1.1 磁场有限元分析方法和流程
        4.1.2 仿真模型建立
        4.1.3 定义装置材料属性
        4.1.4 仿真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的定义
    4.2 磁场仿真结果分析
        4.2.1 磁力线与磁通密度分析
        4.2.2 磁感应强度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表征参数性能分析
    5.1 基于正交实验影响因素分析
        5.1.1 影响因素确定
        5.1.2 影响因素正交实验设计
        5.1.3 正交实验输出转矩分析
    5.2 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输出转矩仿真分析
        5.2.1 励磁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关系
        5.2.2 磁感应强度与剪切屈服应力关系
        5.2.3 工作电流与输出转矩关系
        5.2.4 工作间隙与输出转矩关系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热环境下的转矩计算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磁流变液流变学性能研究国内外现状
        1.2.2 磁流变执行器温度场分布研究国内外现状
        1.2.3 磁流变执行器转矩研究国内外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磁流变液多场复合作用下流变学性能研究
    2.1 磁流变材料的选用
    2.2 温度场、流场复合作用下磁流变液粘度模型探究
        2.2.1 零磁场下磁流变液粘度测试实验
        2.2.2 温度场、流场复合作用下的粘度模型
    2.3 温度场、磁场复合作用下磁流变液屈服应力模型探究
        2.3.1 磁流变液剪切应力测试实验
        2.3.2 温度场、磁场复合作用下的屈服应力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磁-流-温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3.1 微小型涡轮发动机和磁流变执行器的结构模型
    3.2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传热机制分析
    3.3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多物理场耦合模型
        3.3.1 磁-流耦合有限元模型
        3.3.2 流-温耦合有限元模型
    3.4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磁-流-温多物理场耦合仿真
    3.5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静磁场仿真分析
    3.6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温度场仿真分析
        3.6.1 空转稳态温度场分布
        3.6.2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工作时温度场分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减速-测温实验探究
    4.1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测温仪器性能测试
    4.2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减速-测温实验系统
    4.3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减速性能分析
    4.4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实时测温分析
        4.4.1 空转实时测温分析
        4.4.2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工作时实时温度分析
        4.4.3 热量来源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热环境下转矩计算模型研究
    5.1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剪切模型分析
    5.2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转矩计算模型
        5.2.1 微小型涡轮发动机驱动转矩
        5.2.2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粘滞阻尼转矩
        5.2.3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磁致阻尼转矩
    5.3 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热环境下的转矩计算模型
        5.3.1 热环境下转矩模型分析
        5.3.2 热环境下的转矩计算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磁流变液传动系统动力传递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磁流变动力传动技术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传动用高性能磁流变液研究
    2.1 磁流变效应及磁流变液组分
    2.2 磁流变液性能指标及影响因素
    2.3 高性能磁流变液制备及性能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磁流变液微观结构数值模拟
    3.1 磁流变液系统理论分析
    3.2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工业CT的磁流变液微观结构特性研究
    4.1 工业CT介绍
    4.2 工业CT实验系统设计
    4.3 实验内容、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挤压强化磁流变制动器设计与磁路分析
    5.1 挤压强化磁流变制动器设计方案研究
    5.2 挤压强化磁流变制动器结构设计
    5.3 挤压强化磁流变制动器磁路设计
    5.4 挤压强化磁流变制动器电磁场仿真
    5.5 挤压强化磁流变制动器磁场测试
    5.6 本章小结
6 挤压强化磁流变制动器性能实验研究
    6.1 磁流变液制动、挤压和温度实验系统设计
    6.2 实验内容及测试方法
    6.3 实验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磁流变液沉降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和背景
        1.1.2 课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磁流变液的配制方法研究现状
        1.2.2 磁流变液的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1.2.3 磁流变液的沉降稳定性测量方式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3.1 本文的研究目的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行文思路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数值模拟模型的构建
    2.1 磁流变液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2.1.1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2.1.2 动力学模拟
        2.1.3 蒙特卡洛方法
    2.2 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2.2.1 磁性颗粒受力的简化
        2.2.2 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排斥力计算公式
        2.2.3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联系
    2.3 磁性颗粒的模拟算法
        2.3.1 数值模拟程序的输入参数
        2.3.2 模拟程序的结束条件
        2.3.3 边界条件
        2.3.4 运动模拟算法
        2.3.5 动力学模拟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沉降检测装置的设计
    3.1 电容式沉降检测装置的设计
        3.1.1 装置设计
        3.1.2 设计原理
        3.1.3 装置测试
    3.2 电感式沉降检测装置的搭建
        3.2.1 装置设计
        3.2.2 设计原理
        3.2.3 实验测量
    3.3 测量装置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磁流变液沉降过程的数值模拟
    4.1 简单磁流变液沉降过程的数值模拟
        4.1.1 样品配制
        4.1.2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
        4.1.3 结果分析
    4.2 复杂磁流变液沉降过程的数值模拟
        4.2.1 本文所采用的复杂磁流变液的配制方法
        4.2.2 配制过程对数值模拟参数的影响
        4.2.3 磁性颗粒球磨时间对磁性颗粒粒径的影响
        4.2.4 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对磁性颗粒粒径的影响
        4.2.5 触变剂对基液粘度的影响
        4.2.6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1 、模拟程序
        1.1 主函数
        1.2 力函数
        1.3 分散子函数
        1.4 位移计算子函数

(6)磁流变液沉降稳定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磁流变液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沉降稳定性及表征方法研究现状
        1.2.2 屈服应力及其测试装置研究现状
        1.2.3 目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沉降理论及稳定性表征方法研究
    2.1 磁流变液沉降理论研究
        2.1.1 Kynch沉降理论
        2.1.2 重力沉降理论
        2.1.3 离心沉降理论
    2.2 磁流变液稳定性表征方法
        2.2.1 静置观察法
        2.2.2 沉降电势法
        2.2.3 电感法
        2.2.4 定时定量采样化学分析
        2.2.5 时温等效法
        2.2.6 电容法
        2.2.7 透光率脉动检测法
    2.3 基于剪切屈服应力表征磁流变液稳定性监测理论
        2.3.1 磁流变液稳定性监测理论
        2.3.2 磁流变液稳定性预测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测试装置
    3.1 剪切屈服应力测试装置设计目的
    3.2 剪切屈服应力测试装置设计准则
    3.3 剪切屈服应力测试装置结构设计
        3.3.1 磁场设计
        3.3.2 提拉块设计
        3.3.3 提拉绳选择
        3.3.4 储液槽设计
        3.3.5 电机选择
        3.3.6 拉压力传感器选择
        3.3.7 固定底座设计
    3.4 剪切屈服应力测试装置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配方的磁流变液沉降稳定特性实验研究
    4.1 磁流变液样品的制备
        4.1.1 磁流变液材料选择
        4.1.2 磁流变液配方设计
        4.1.3 磁流变液的制备
    4.2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影响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方案
        4.2.3 实验步骤
        4.2.4 有无表面活性剂的沉降稳定性分析
        4.2.5 不同磁场下表面活性剂的沉降稳定性分析
        4.2.6 各表面活性剂稳定性对比分析
    4.3 不同润滑剂对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影响
        4.3.1 试验目的
        4.3.2 实验方案
        4.3.3 不同磁场下润滑剂的沉降稳定性分析
        4.3.4 两种润滑剂混合的沉降稳定性分析
        4.3.5 各润滑剂稳定性对比分析
    4.4 磁流变液沉降稳定特性预测
        4.4.1 沉降稳定特性预测目的
        4.4.2 拟合及验证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配方的磁流变液恢复特性研究
    5.1 实验室自配磁流变液的恢复特性
        5.1.1 实验目的
        5.1.2 恢复方法
        5.1.3 实验步骤
        5.1.4 自配样品恢复前后对比分析
        5.1.5 自配样品多次搅拌恢复对比分析
    5.2 Lord磁流变液样品的恢复特性
        5.2.1 实验目的
        5.2.2 材料选择
        5.2.3 数据处理
        5.2.4 恢复方法
        5.2.5 Lord样品恢复前后对比分析
        5.2.6 Lord 样品机械恢复后沉降稳定性分析
        5.2.7 不同磁场下Lord样品沉降稳定性分析
    5.3 自配磁流变液与Lord磁流变液恢复特性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7)钴颗粒形貌的调控及其对磁流变材料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写及符号表
1 绪论
    1.1 磁流变材料概述
        1.1.1 磁流变液
        1.1.2 磁流变弹性体
    1.2 磁流变材料的应用
        1.2.1 磁流变液的应用
        1.2.2 磁流变弹性体的应用
    1.3 磁流变效应的产生机理
    1.4 磁流变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
        1.4.1 环境因素对磁流变材料性能的影响
        1.4.2 基体材料对磁流变材料性能的影响
        1.4.3 界面对磁流变材料性能的影响
        1.4.4 磁性颗粒对磁流变材料性能的影响
    1.5 本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2 实验方法
    2.1 钴颗粒制备
        2.1.1 实验药品及主要仪器
        2.1.2 钴颗粒制备过程
    2.2 不同形貌钴微纳米颗粒的表征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2.2 X射线衍射分析
        2.2.3 振动样品磁强计分析
    2.3 钴颗粒磁流变液的制备
    2.4 磁流变液的性能评价方法
        2.4.1 磁流变液流变性能测试
        2.4.2 磁流变液的抗沉降性测试
        2.4.3 磁性颗粒对硅油润湿性测试
    2.5 磁流变弹性体的制备
        2.5.1 填充钴颗粒磁流变弹性体的制备
        2.5.2 偶联剂改性磁流变弹性体的制备
    2.6 磁流变弹性体的性能评价方法
        2.6.1 磁性能测试
        2.6.2 交联密度测试
        2.6.3 截面形貌分析
        2.6.4 动态粘弹性及磁流变性能测试
3 不同形貌钴微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3.1 引言
    3.2 溶剂热法控制所制备颗粒形貌的方法及原理
    3.3 钴颗粒的制备
        3.3.1 球状钴颗粒的制备
        3.3.2 花状钴颗粒的制备
        3.3.3 刺球钴颗粒的制备
        3.3.4 链状钴颗粒的制备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钴颗粒的形貌及成分组成
        3.4.2 钴颗粒的生长机理
        3.4.3 钴颗粒的晶体结构分析
        3.4.4 钴颗粒的磁性能对比
        3.4.5 适用于磁流变液及磁流变弹性体制备及性能比较的钴颗粒
    3.5 本章小结
4 钴颗粒形貌对磁流变液性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
    4.1 引言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钴颗粒形貌对磁流变液粘度影响的规律及机理
        4.2.2 钴颗粒形貌对磁流变液剪切性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
        4.2.3 钴颗粒形貌对磁流变液磁致流变性影响的机理
        4.2.4 钴颗粒形貌对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影响的规律及机理
    4.3 本章小结
5. 钴颗粒形貌对磁流变弹性体性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
    5.1 引言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磁流变弹性体的结构、交联度及磁性能
        5.2.2 钴颗粒形貌对磁流变弹性体Payne效应影响的规律及机理
        5.2.3 钴颗粒形貌对磁流变弹性体阻尼特性影响的规律及机理
        5.2.4 钴颗粒形貌对磁流变弹性体场致粘弹性影响的规律及机理
    5.3 颗粒形貌对两类磁流变材料性能影响的普遍规律及区别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二维层状材料(LDHs,MXenes)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电磁流变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二维层状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1.1.1 二维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简介
        1.1.2 LDHs的制备
        1.1.2.1 调整夹层环境进行的剥离
        1.1.2.2 机械力驱动的剥离
        1.1.2.3 水中的剥离
        1.1.2.4 静电排斥剥离
        1.1.2.5 低温剥离
        1.1.2.6 直接合成法
        1.1.3 LDHs的应用
        1.1.3.1 LDHs应用于催化剂
        1.1.3.2 LDHs应用于超级电容器
        1.1.3.3 LDHs应用于发光材料
        1.1.3.4 LDHs应用于阻燃剂
        1.1.4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碳氮化物(MXenes)简介
        1.1.5 MXenes的合成
        1.1.5.1 自上而下剥离法
        1.1.5.2 自下而上直接合成法
        1.1.6 MXenes的性能
        1.1.6.1 MXenes的稳定性
        1.1.6.2 MXenes的力学性能
        1.1.6.3 MXenes的光学性能
        1.1.6.4 MXenes的电学性能
        1.1.6.5 MXenes的磁学性能
        1.1.6.6 MXenes的表面化学性质
        1.1.7 MXenes的应用
        1.1.7.1 MXenes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1.1.7.2 MXenes作为传感器的应用
        1.1.7.3 MXenes用于化学吸附
    1.2 电/磁流变(ER/MR)智能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1.2.1 电流变简介
        1.2.2 常规电流变机理
        1.2.3 电流变材料的发展与多样化
        1.2.3.1 无机非金属材料
        1.2.3.2 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
        1.2.3.3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1.2.4 电流变特性
        1.2.4.1 流动曲线分析
        1.2.4.2 动态和静态屈服应力
        1.2.4.3 动态振荡与动态模量
        1.2.5 磁流变简介
        1.2.6 磁流变材料
        1.2.6.1 含添加剂的羰基铁基体系
        1.2.6.2 羰基铁基复合材料
        1.2.6.3 磁铁矿(Fe_3O_4)基复合材料
        1.2.7 磁流变当前和潜在的应用
        1.2.8 电磁双响应流变及其材料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分层磁性镍-铝二元层状双氢氧化物:可调控电/磁双刺激响应性能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1.2.1 Ni-Al LDH的制备
        2.1.2.2 Fe_3O_4 NPs的制备
        2.1.2.3 Fe_3O_4/Ni-Al LDH NCs的制备
        2.1.2.4 基于Fe_3O_4/Ni-Al LDH NCs的电/磁流变液的制备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通过静电吸附法制备Fe_3O_4/Ni-Al LDH NCs的机理
        2.2.2 Fe_3O_4/Ni-Al LDH NCs形貌及结构表征
        2.2.3 Fe_3O_4/Ni-Al LDH NCs基电磁流变性能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表面氧化在二维材料Ti3C2Tx MXenes电响应行为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1.2.1 Ti3C2Tx MXene的合成
        3.1.2.2 二维层状C/TiO_2复合物的合成
        3.1.2.3 基于h-C/TiO_2-1.5-20 的电流变液的制备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通过水热法和CO2煅烧法制备C/TiO_2复合物的制备机理
        3.2.2 二维层状C/TiO_2复合物的形貌及结构表征
        3.2.3 基于C/TiO_2复合材料的电流变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纤维素衍生物悬浮体系的磁流变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磁流变液的组成与应用
        1.2.1 磁流变液的组成
        1.2.2 磁流变液的应用
    1.3 磁流变液的流变性能
        1.3.1 磁流变效应
        1.3.2 磁流变液的宏观本构模型
    1.4 磁流变液的稳定方法
        1.4.1 磁性粒子包覆
        1.4.2 纳米粒子
        1.4.3 纳米线
        1.4.4 载液
        1.4.5 添加剂
    1.5 论文研究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2 羰基铁磁流变液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步骤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羰基铁粒子的表面形貌
        2.3.2 羰基铁粒子的磁性能
        2.3.3 磁流变液的链化模型
        2.3.4 羰基铁磁流变液的流变学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基于纤维素纳米晶悬浮体系流变学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物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步骤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纤维素纳米晶的性质
        3.3.2 CNC触变网络
        3.3.3 CNC/CI基磁流变液的性能
        3.3.4 CNC/CI基磁流变液的结构稳定性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基于纤维素衍生物悬浮体系的流变学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及物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步骤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纤维素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
        4.3.2 磁流变液的分散稳定性
        4.3.3 磁流变液的性能
        4.3.4 磁流变液的沉降稳定性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及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

(10)磁流变液响应时间测试方法及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磁流变液及其应用
    1.2 测试响应时间方法与原理研究现状
        1.2.1 磁流变器件的响应时间
        1.2.2 磁流变液自身的响应时间
        1.2.3 磁流变液响应时间测试方法
    1.3 影响磁流变液响应时间的因素
        1.3.1 影响磁流变液响应时间的内部因素
        1.3.2 影响磁流变液响应时间的外部因素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本文研究意义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磁流变液响应时间测试方法
    2.1 磁流变液响应时间定义
    2.2 磁流变液响应时间微观机理
        2.2.1 软磁颗粒磁场下受力模型
        2.2.2 软磁颗粒成链过程模拟
    2.3 影响因素分析
    2.4 HB本构模型及参数辨识
    2.5 磁流变液双盘剪切扭矩传递原理
    2.6 本章小结
3 磁流变液响应时间测试装置设计
    3.1 装置测试原理与总体设计
    3.2 装置磁路设计
        3.2.1 磁路设计要求
        3.2.2 磁芯材料选择及磁路设计
        3.2.3 线圈参数
        3.2.4 磁路仿真
    3.3 装置机械结构设计
        3.3.1 核心机械结构设计
        3.3.2 标准件的选取
    3.4 本章小结
4 磁流变液响应时间测试装置系统实现
    4.1 控制系统实现
        4.1.1 控制系统硬件实现
        4.1.2 控制系统软件及电机调试
    4.2 传感器系统
        4.2.1 传感器的布置
        4.2.2 传感器选型
    4.3 数据采集及存储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验证及测试结果分析
    5.1 测试装置的制作
    5.2 测试装置的验证
        5.2.1 测试的基本条件
        5.2.2 验证结果及分析
    5.3 装置误差分析
        5.3.1 结构设计及加工引起的误差
        5.3.2 硬件设备的误差
        5.3.3 数据处理引起的误差
    5.4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5.4.1 低通滤波器过滤噪声
        5.4.2 用相位差法求响应时间
        5.4.3 影响磁流变液响应时间的因素
    5.5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6.2 本文特色
    6.3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报专利目录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四、磁流变液的流变学特性检测方法与仪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层式磁流变力矩伺服装置输出特性研究[D]. 张富豪.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2]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热环境下的转矩计算模型研究[D]. 张琰. 南昌大学, 2021
  • [3]磁流变液传动系统动力传递机理研究[D]. 王宁宁.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磁流变液挤压模式下力学性能研究[J]. 张永亮,王可意,石建光,张帅帅.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0(12)
  • [5]磁流变液沉降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 王弘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6]磁流变液沉降稳定特性实验研究[D]. 陈亚蒙.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7]钴颗粒形貌的调控及其对磁流变材料性能的影响[D]. 佟昱.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8]二维层状材料(LDHs,MXenes)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电磁流变中的应用研究[D]. 邓丽. 青岛大学, 2019(02)
  • [9]基于纤维素衍生物悬浮体系的磁流变学研究[D]. 王元堃. 扬州大学, 2019(01)
  • [10]磁流变液响应时间测试方法及装置研究[D]. 李佩. 重庆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检测磁流变流体流变特性的方法和装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