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功能词的语音修辞功能

经典功能词的语音修辞功能

一、文言虚词的语音修辞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刘星伶[1](2021)在《中学文言文探究性学习的语言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

宋思燃[2](2021)在《《古尊宿语录》谚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谚语是中华文明之瑰宝,传统文化之精华,是万千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产生于生产生活,并反作用于人类实践。《古尊宿语录》是一部重要禅宗语录汇编,口语化程度高,其中的谚语以强烈的口语性与说理性使其成为禅师开堂说法、点化学人过程中最喜用的言辞方式。本文将《古尊宿语录》谚语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谚语的语法结构类型及其语法功能;其次,通过对谚语形式的分析,总结其特点并指出其不同的使用场合;再次,论文从语义角度划分出谚语的不同类型,包括农业生产谚、气象节气谚等;另外,分析谚语的修辞特色,包括谚语的语音修辞以及修辞格在谚语中的运用;最后,通过对其疑难谚语的分析,为禅宗文献入门初读者提供方便,助力于他们的禅籍阅读。

冉义姗[3](2021)在《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言虚词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牢固掌握文言虚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条件。文言虚词对读懂文言语句、体悟作者情感、帮助文章断句乃至整个文章的理解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差异悬殊,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文言阅读及鉴赏能力,则必须重视文言虚词的教学。通过调查与研究所得出的数据显示,现行高中语文必修上下两册教材(部编版)中的文言虚词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尝试对所发现的问题做一些粗浅的研究。内容除绪论与结语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厘清文言虚词的类别和特点,其次明确文言虚词的功能及教学价值,再从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层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文言虚词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第二部分,笔者通过对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虚词的出现频次和频率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得出新教材必修板块文言虚词教学的重难点。第三部分,对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分析调查数据了解到目前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部编版)中文言虚词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文言虚词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较难掌握;学生不仅缺乏对文言虚词的学习兴趣也未曾意识到其重要性;教学过程程式化、碎片化;教学方法单一且固定;同时,通过从教材、虚词本身、教师、学生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导致文言虚词教学现状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目前新教材中文言虚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明确文言虚词学习的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文言虚词学习方法,促进有效学习;有机融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曹茜[4](2020)在《初中文言虚词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文言虚词既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因为各种原因,文言虚词教学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据,对文言虚词教学进行研究。文章包括六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学术界对虚词的代表性定义及分类,接着将虚词的特点归纳为:单音节为主、一词多义以及存在古今异义现象,最后阐述虚词的作用:语音修饰、表达语气、加强逻辑、形成句式;第二章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虚词进行定量统计与分析,根据出现频率将71种单音节虚词分为高频、中频、低频三类,双音节虚词数量虽少,但出现频率也有高低之分,频率统计的目的是对虚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第三章基于问卷调查,发现初中文言虚词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虚词释义不一,加大教学困难,学生对文言虚词学习兴趣缺失,不理解学习文言虚词的意义,教学过程程式化、碎片化;针对以上问题,第四章提出六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归类总结法、替换比较法、前后一体解读法、抓住主次法、多样朗读法。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得到的相关结论,对研究的不足进行反思。

杜可风[5](2020)在《汉语“V/A+PP”跨层结构的演化趋势与表达功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V/A+PP”作为汉语中一种比较独特的结构,常用度较为高频,用法较为广泛,可以置于结构中的“P”主要有“于、乎、自、以、向、往、在”等,介词最基本的句法特征就是必须介引其后宾语,组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可以充当状语,还可以充当谓词的补语。具体而言,全文主要探讨谓词与后面的介词短语形成跨层结构的演化趋势与表达功用,力求从多角度、多方面考察介词短语“PP”与谓词“V/A”的组合特点与发展结果,印证“V/A+PP”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牵制,互相约束的关系。关于“V/A+PP”中双音节谓词“V/A”的考察则相对匮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在具体个案的理论解释方面,主要采取共时探究为主,历时考察为辅,语言描写与理论解释、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归纳总结与演绎推理、语法研究与认知语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强化相关语言现象的描写,综合运用词汇化、语法化、附缀化、主观化、认知语法、韵律句法等相关理论进行整体性探究。关于介词短语处于谓词后充当补语的全面考察,全文除绪论和结语之外,分为上下两编共十二章,其中两章属于宏观总论概括,其余属于微观研究,每个章节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条分缕析的梳理语言现象。第一章总体概括“V/A+PP”结构的性质、类别与功用,“V/A”表现为单、双音节谓词,“PP”为介词短语,由“于、乎、自、以、向、往、在”与宾语所组成,宾语一般为体词成分“NP”,少数为指称性谓词成分“VP”。具体描写和分析单、双音节“V/A”对“P”产生不同的影响与作用,探究“P”的性质与功用。第二到六章,从宏观角度分别探究跨层结构“A在”、“(V)自”的附缀化及其叠加式、“V/A乎NP”的演化方式与转化结果、“V双+向/往+NP”的演化趋势与结果、“V往NP”结构发展与演化,通过整体结构的考察,揭示“V/A+PP”结构的特性与种类。第七章阐述结构的演化倾向、发展诱因,主要从“V/A+PP”构造的演化趋势、发展结果及动因与机制出发,阐述整体构造发展演化所产生的多种语法现象。从不同的视角切入,考察“P”进入词内的词汇化特征、成词后的再次演化,前附于谓词而附缀化,附加在双音节谓词或附缀结构之后而零形化,零形化诱导双音节谓词“V/A”及物化等一系列语言现象,谓词与介词短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第八到十二章,在全面掌握相关研究主题的情况下,注重微观研究,分别选取否定副词“难于”、构式“看在X的份(面/分)上”、形式动词“给以”“予以”、“不外乎”、“仅限于”等不同个案,从多方面、多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分析它们的性质与类别、动因与机制、演化趋势与发展规律、语义特征与表达功用,重点对那些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变化较为显着的语言现象,作出微观的描写与阐述,阐释它们演化的动因与机制,揭示汉语“V/A+PP”结构的演化趋势与发展结果。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汉语研究提供语法规律,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检索技术,大量挖掘符合本文主题的汉语语料,在语言事实的基础上,详细总结出汉语“V/A+PP”跨层结构发展的语法规律。其次,为词库输入新成员,语言处于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中,谓词和介词短语的跨层组合也不例外,“V/A+PP”处于述补结构向述宾结构演化的过程中,“V/A+PP”发生了重新分析,产生一批新词语、新形式,为汉语词汇系统融入新词语,为词典编撰工作提供参考范围,为汉语教学和自动化处理带来便利。最后,为语言理论的验证融入新思路,一方面对汉语“V/A+PP”结构的认识更加深化,尤其是深入了解汉语中大量跨层结构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对词汇化、语法化、词缀化等相关理论的运用更加完善,特别是使用相关语言学理论对一些汉语语法问题进行阐释。总体而言,这方面的研究为汉语跨层词汇化和语法规律的探索打开全新的视角,为揭示人类语言中关于谓词与介词短语的演化趋势提供一定的语言事实和理论基础。

黎碧银[6](2019)在《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高中语文词汇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词汇是语言建构的基本材料,是语言中最丰富、最活跃的部分。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的高中语文词汇教学现状存在一些不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方式单一,考查机制不完善等。词汇教学处于一个重要却不被重视的尴尬境地。鉴于高中语文词汇教学的现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了语文词汇教学的相关问题。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高中语文词汇教学的重要性。首先,根据现实高中语文词汇教学现状提出问题,总结词汇教学存在的不足;其次对语文词汇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最后论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章是对语文词汇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总结了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对高中语文词汇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定位。本章从词汇的内涵、语文教材词汇知识内容的安排和高考对词汇知识的考查来尝试构建词汇教学的三维目标和确定词汇教学的主要内容。第四章是根据前文总结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词汇教学需要遵循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规律、坚持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词汇教学与词汇运用相结合的原则;其次,从教材的角度论述编制词汇表的必要性和改进词汇练习形式;最后,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改进词汇教学和提高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措施与对策,如教师应有深厚的语言学修养,发挥教师教学语言的魅力,掌握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应该加强词汇的积累,注重自我提高。第五章是概述传统词汇评价方式的不足,提出要完善、改进词汇的评价方式。结语总结全文的内容,提出了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邓丽雯[7](2019)在《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语文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运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修辞教学则担任着语言教学的重任,力求语言运用得得体、规范、准确,取得最优表达效果。然而,修辞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修辞教学观念曲解了《课标》和教材对于修辞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学生修辞素养的培育。本文从修辞学理论出发,以高中语文修辞教学为研究对象,对课本中的修辞资源进行梳理整合。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及文献分析等方法,探究高中师生修辞教学的现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探讨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策略方法,旨在帮助教师准确把握修辞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修辞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本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语文课程中的修辞这一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其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和价值,明确高中修辞的定位和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高中修辞知识在教育纲领性文件、高考考核试题和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情况分析,探究当下中学语文修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访谈的方式进行探究。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现状和意义,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提出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对策。第四部是结语部分,是对本文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本文探讨成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时季[8](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阎连科、刘震云小说计量风格学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语言风格指的是语言运用中形成的言语气氛和格调,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所以,语言风格也被认为是表达主体利用特定的手段所呈现出的语言个性和区别性特征。每位作家文学创作时都有着自己的遣词用句的习惯,这些习惯隐藏在字里行间之中,形成了一个作家区别于另一位作家的语言风格。正因为如此,进行语言风格方面的研究应该以具体的语言素材为研究对象,去观察作家在选词上,句法组织和篇章安排上,使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样的偏好或是习惯。关于这一问题,传统的研究方法多是依赖个人的知识素养得出结论,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但是,现在可以采用定量的方式来对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进行研究,由此,也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计量风格学。该方法不仅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思路,创新了研究方法,而且也使得语言研究的结论有了数据的支撑,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阎连科和刘震云两位作家都是在当今文坛知名度较高的河南籍作家,两人的出身、成长经历、文学创作都有许多相似之处。目前关于两人的研究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单独对两人的作品及创作所进行的研究中仍以文学、文艺学研究为主,虽有数量较少的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但其研究方法仍采用传统的内省式的研究方法,个别硕士论文的研究中会辅之以少量的、简单的频率统计。二是研究规模小,多是对单部作品的语言风格的分析研究,或针对少量的几部作品的语言风格给出一个笼统的说法。三是关于二人的比较研究成果很少,且大都是将两人作为某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来对某一流派的整体情况做分析。本文使用一种统计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方法——计量风格学的方法,对两位作家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有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作家作品语料库。根据研究的主题在两位作家的作品中选择字数相当,主题相似的语料建立语料库,据此共选取了12部小说(各6部)建立了两个语料库,规模达到100多万字(各50多万)。并且对所选语料进行处理、加工、校对以及方言词、詈骂语的人工标注以保证语料的质量,为后面采用语料库的方法、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打好基础。第二,寻找语言特征,确定区别特征并进行验证。在这一部分,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自己的反复试验,一方面得出了确定区别特征的比较合适的统计方法;另一方面,也总结出一些在对有相似之处的作家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研究时一般都适用的一些语言特征,这些语言特征包括作品中所使用的标点符号,各类实词、虚词在文本中所占的比重等。第三,根据得到的具有区别作用语言特征,对阎连科、刘震云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计量风格学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为已有的通过传统研究方法得到的主观性较强的结论提供了数据支持,验证了其中的一些结论。同时不但对现有结论做了补充而且也对现有的一些结论提出了质疑。

李荣荣[9](2018)在《高中语文文言虚词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文言文是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它具有言简意赅、要言不烦的特点,是古代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历史上散发着灿烂的光彩。文言虚词作为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进行探究学习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言虚词教学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也成了文言虚词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面对这种不容乐观的状况,本文对文言虚词教学进行了探究,力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建议,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查阅大量相关论文文献专着的基础上,搜集许多有价值的文言文虚词教学实例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中文言文虚词教学方法进行探究。论文首先对选题研究背景作了介绍,然后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对研究文言虚词的论文和期刊等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接下来论文第一章中论述了文言虚词概说和文言虚词在语文实际教学中的意义,介绍了文言虚词的概念来源、分类、特点。通过教学中反映出的一系列问题,找出矛盾的所在,为探讨解决方法打下基础。论文第二章中,从教师与教法、学生与学法以及教材三方面分析了高中文言虚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出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底蕴,同时学生要克服恐惧和畏难心理,师生加强同步学习,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多增加互动环节,为文言文虚词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论文第三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了一些文言虚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包括从虚词本身特性出发把握虚词,立足虚词本身特性,追溯它的源头,探究它的演变轨迹,在语境中把握虚词,通过虚词在文中作用把握虚词,还要多积累文言虚词,并且学以致用,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所学运用到实际中,所以本文还着重对虚词在翻译、断句等题目中的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增加文言虚词学习在实际解题中运用的阐释。总之,解决高中文言文虚词教学问题仍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进行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寻找更加科学的方法。

丁蕾[10](2017)在《古汉语双音节词修辞学造词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修辞的手法来进行新的词汇创造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造词方法。古代人民通过这样的方式创造出了大量的双音节词,是丰富古代汉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阶段由于缺少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再加上历史上对于修辞学造词法的理论研究较为匮乏,因此导致在时代的发展下,修辞学造词法被逐渐的忽视,人们开始尝试在新的领域中进行造词的研究。现将对古汉语双音节修辞学造词法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一、修辞学造词法的相关分析

二、文言虚词的语音修辞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言虚词的语音修辞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2)《古尊宿语录》谚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价值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价值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谚语及禅籍谚语的研究
        1.2.2 关于《古尊宿语要》及《古尊宿语录》的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谚语概述
        1.4.1 谚语的界定
        1.4.2 谚语的特点
2 《古尊宿语录》谚语的语法结构类型及其语法功能
    2.1 《古尊宿语录》谚语的语法结构类型
        2.1.1 单句谚语
        2.1.2 复句谚语
    2.2 《古尊宿语录》谚语的语法功能
        2.2.1 充当句子成分
        2.2.2 单独成句
    小结
3 《古尊宿语录》谚语的形式特点及使用场合
    3.1 《古尊宿语录》谚语的形式特点
        3.1.1 词汇方面
        3.1.2 语法方面
    3.2 《古尊宿语录》谚语的使用场合
        3.2.1 禅师话语
        3.2.2 学人话语
        3.2.3 偈颂
    小结
4 《古尊宿语录》谚语的分类
    4.1 农业生产谚
    4.2 气象节气谚
    4.3 事理规劝谚
    4.4 衙门官场谚
    4.5 动物习性谚
    4.6 战斗战事谚
    4.7 农事作物谚
    小结
5 《古尊宿语录》谚语的修辞特色
    5.1 语音修辞
        5.1.1 音节的配合
        5.1.2 声调的协调
        5.1.3 押韵的和谐
    5.2 修辞格在《古尊宿语录》谚语中的运用
        5.2.1 比喻
        5.2.2 反问
        5.2.3 对偶
        5.2.4 夸张
        5.2.5 对比
        5.2.6 仿拟
        5.2.7 顶真
    小结
6 《古尊宿语录》疑难谚语宗门义例释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现状及尚存在问题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教学概述
    第一节 文言虚词的类别及特点
    第二节 文言虚词的功能与教学价值
    第三节 高考对文言虚词知识的考查
第二章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的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文言虚词的统计范围
    第二节 18 个重点文言虚词的出现频次及频率
    第三节 18 个重点文言虚词的词次统计和位置概率
第三章 部编版高中文言文虚词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虚词教学现状
    第二节 高中文言文虚词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第四章 部编版高中文言虚词教学现状的应对策略
    第一节 明确文言虚词学习的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二节 优化文言虚词的学习方法,促进有效学习
    第三节 有机融合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文言虚词教学效率
    第四节 部编版必修上下两册文言虚词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初中文言虚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及方法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虚词概述
    第一节 虚词的定义
    第二节 虚词的特点
        一、单音节为主
        二、一词多义
        三、古今异义
    第三节 虚词的作用
        一、语音修饰
        二、表达语气
        三、加强逻辑
        四、形成句式
第二章 对教材中虚词的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文言虚词统计范围
    第二节 文言虚词统计种类的确定
    第三节 文言虚词统计情况与分析
第三章 初中文言虚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虚词释义不一,加大教学困难
    第二节 学生对文言虚词学习兴趣的缺失
    第三节 学生不理解学习文言虚词的意义
    第四节 教学过程程式化、碎片化
第四章 初中文言虚词教学方法
    第一节 分层教学法
        一、以单篇课文为例
        二、以单个虚词为例
    第二节 归类总结法
    第三节 替换比较法
        一、句末虚词“也”与“矣”的比较
        二、句首虚词“噫”与“呜呼”的比较
    第四节 前后一体解读法
        一、结合整句
        二、结合整段及全文
    第五节 抓住主次法
        一、教新不教旧
        二、挑难点、重点进行教授
    第六节 多样朗读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南通市虹桥二中文言虚词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部编版文言虚词统计表
附录三 南通市虹桥二中文言虚词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情况统计表
致谢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汉语“V/A+PP”跨层结构的演化趋势与表达功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由与研究对象
        0.1.1 选题缘由
        0.1.2 研究对象
    0.2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0.2.1 研究现状
        0.2.2 研究意义
    0.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0.3.1 研究目标
        0.3.2 研究方法
    0.4 语料来源与文章体例
        0.4.1 语料来源
        0.4.2 文章体例
上编“V/A+PP”跨层结构及其演化研究
    第一章 “V/A+PP”构造的性质、类别与功用
        1.1 结构性质与构造特点
        1.1.1 “P”居中
        1.1.2 结构特点
        1.2 介词类别与虚化差异
        1.2.1 介词分类与虚化程度
        1.2.2 词性归类与类别判断
        1.3 内部牵制与性质功用
        1.3.1 谓词音节
        1.3.2 性质与功用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从共时角度看“A在”的演化发展与重构
        2.1 语法层次与附缀结构
        2.1.1 内部层次
        2.1.2 附缀结构
        2.2 拷贝构式与构式成分
        2.2.1 结构模式
        2.2.2 成分选择
        2.2.3 语法特征
        2.3 “好在”的再演化与诱因
        2.3.1 情态化
        2.3.2 关联化
        2.3.3 演化成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语“(V)自”的附缀化及其“于”的叠加式
        3.1 构成性质与结构功能
        3.1.1 单音节词
        3.1.2 双音节词
        3.1.3 语义特征
        3.1.4 句法功能
        3.2 词汇化过程及成因
        3.2.1 词汇化过程
        3.2.2 词汇化成因
        3.3 介词叠加与叠加效应
        3.3.1 “V自+于”
        3.3.2 “V于+自”
        3.3.3 产生诱因与叠加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A乎 NP”的演化方式与转化结果
        4.1 内部功能与结构转化
        4.1.1 介引功能与宾语扩大
        4.1.2 线性组合与结构转化
        4.2 韵律制约与词汇化等级
        4.2.1 单音节到双音节
        4.2.2 虚化梯度及其词汇化
        4.3 词汇化成因及演化趋势
        4.3.1 演化动因与成词机制
        4.3.2 发展趋势与演化结果
        4.3.3 从附缀化到零形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V双+向/往+NP”的演化趋势与结果
        5.1 内部结构与宾语类别
        5.1.1 结构方式
        5.1.2 类别性质
        5.1.3 体标记后附
        5.2 结构转变与演化结果
        5.2.1 附缀化与零形化
        5.2.2 及物化历程
        5.3 演化成因与发展缘由
        5.3.1 介词虚化
        5.3.2 音步制约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V+往+NP”的构造特征及“V往”的词汇化
        6.1 成分性质与语义特征
        6.1.1 组成性质与内部构造
        6.1.2 音节形式与语义特征
        6.1.3 宾语变化与范围扩展
        6.2 结构转化与位移变动
        6.2.1 连动而述补
        6.2.2 述补而述宾
        6.2.3 现实位移与虚拟位移
        6.3 词汇化与内部脱落
        6.3.1 成词趋势与时体标记
        6.3.2 成分脱落与音步和谐
        6.3.3 成词动因与脱落结果
        6.4 本章小结
下编“V/A+PP”跨层结构的再演化研究
    第七章 “V/A+PP”构造的演化趋势、发展结果及动因机制
        7.1 构造发展与演化趋势
        7.1.1 结构特性与演化趋向
        7.1.2 及物化与词根化
        7.1.3 附缀结构与附着叠加
        7.1.4 构式化与关联化
        7.2 演化动因与机制
        7.2.1 跨层结构重组
        7.2.2 韵律音步
        7.2.3 语言表达经济性
        7.2.4 语用需求强化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从跨层到副词:“难于”的演化历程与表达功用
        8.1 性质特征与句法分布
        8.1.1 跨层短语“难于”
        8.1.2 粘宾动词“难于”
        8.1.3 副词性“难于”
        8.2 结构演化与表达功能
        8.2.1 行域到知域
        8.2.2 委婉否定
        8.3 词化历程与演化机制
        8.3.1 成词过程
        8.3.2 演化机制
        8.3.3 鉴别标准
        8.4 从述宾到状中
        8.4.1 副词化趋势
        8.4.2 副词化梯度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看在X的份(面/分)上”的构式化及其发展
        9.1 构式特征与构式语义
        9.1.1 内部组件与位置分布
        9.1.2 构式语义与语用功能
        9.2 体标记的鉴定证明
        9.2.1 词性判定
        9.2.2 动介共存
        9.3 词化过程与成词诱因
        9.3.1 跨层结构
        9.3.2 成词诱因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给以”“予以”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动因与机制
        10.1 句法功能与语义特征
        10.1.1 语法特征
        10.1.2 虚化程度
        10.1.3 语义特征
        10.2 宾语的种类特性与指称化
        10.2.1 宾语种类
        10.2.2 指称化宾语
        10.2.3 宾语特性
        10.3 发展历程与演化成因
        10.3.1 演化过程与词义虚化
        10.3.2 结构省缩与配合共现
        10.3.3 配合使用与共现搭配
        10.4 使用语体与表达功效
        10.4.1 使用语体
        10.4.2 表达功效
        10.5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不外乎”的主观评注功能及其发展
        11.1 句法位置与后续成分
        11.1.1 句法位置
        11.1.2 组合倾向
        11.1.3 后续宾语
        11.2 语义特征与情态功能
        11.2.1 语义特点的多样化
        11.2.2 表达功能的情态化
        11.3 发展历程与演化诱因
        11.3.1 词汇化过程
        11.3.2 功能虚化
        11.3.3 演化机制
        11.4 叠加用法
        11.5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从“限于”到“仅限”的词汇化与再演化*
        12.1 演化过程与成词动因
        12.1.1 固化成词
        12.1.2 成词动因
        12.1.3 动词虚化
        12.2 限定强调与形成原因
        12.2.1 前加限定
        12.2.2 凸显强调
        12.3 表达功用与发展演化
        12.3.1 语用功能
        12.3.2 “于”的零形化
        12.3.3 配合使用
        12.4 本章小结
结语和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高中语文词汇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高中语文词汇教学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
第二章 高中语文词汇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和访谈
    二、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三、高中语文词汇教学问题呈现
第三章 高中语文词汇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一、词汇的定义
    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
    三、高中语文词汇教学目标的探索
    四、高中语文词汇教学内容的探索
第四章 改进高中语文词汇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明确词汇教学的原则
    二、贴近高中语文词汇教学,加强语文教材建设
    三、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四、学生要做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第五章 词汇教学的评价建议
    一、传统词汇教学评价模式的不足
    二、完善词汇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修辞及修辞教育发展过程
        (二)语文修辞教学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行动研究法
        (四)访谈法
一、高中语文修辞教学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修辞
        2.修辞教学
    (二)修辞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
    (三)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价值
        1.修辞教学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2.修辞对写作教学的影响
    (四)高中语文对修辞的要求
        1.高考考试对修辞的要求
        2.新课标对修辞的要求
        3.阅读教学对修辞的要求
        4.写作教学对修辞的要求
    (五)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内容
        1.积极修辞
        2.消极修辞
二、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
    (一)修辞知识在语文教材中的呈现
    (二)修辞知识在高考试题中的呈现
        1.语言文字运用类
        2.诗歌鉴赏类
        3.文学类文本鉴赏类
        4.在写作题中的体现
    (三)高中语文修辞教学存在问题
        1.对学生方面的调查
        2.对教师方面的调查
        3.教育背景层面
三、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策略
    (一)教师教学修辞的对策
        1.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修辞观,全面认识修辞教学内容
        3.全面考虑,合理安排修辞教学
        4.系统学习修辞学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二)学生学习修辞策略
        1.正确认识修辞知识的语文价值
        2.丰富修辞学习形式,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3.主动参与实践,提高修辞运用能力
    (三)教学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语文修辞现状问卷调查报告(学生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教师卷)
致谢

(8)基于语料库的阎连科、刘震云小说计量风格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对阎连科、刘震云小说研究的意义
        二、对计量风格学的意义
        三、对研究中文文本语言风格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重、难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重点、难点
    第四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语言风格与计量风格学
    第一节 语言风格
        一、概述
        二、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
    第二节 计量风格学
    第三节 计量风格学发展历程
        一、国外计量风格的发展
        二、国内计量风格学的发展
    第四节 计量风格学的语言特征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刘震云、阎连科小说研究现状
    第一节 阎连科小说研究现状
    第二节 刘震云小说研究现状
    第三节 阎连科、刘震云小说的比较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作品语料库建设与语言特征选取
    第一节 作品语料库建设
        一、阎连科作品语料库
        二、刘震云作品语料库
        三、语料加工处理
    第二节 语言特征的选取
    第三节 区别特征的确定
    第四节 区别特征的验证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阎连科、刘震云小说的计量风格学比较研究
    第一节 语言特征的风格学意义
        一、标点符号
        二、词
        三、句子
        四、段落
    第二节 阎连科、刘震云小说中的区别特征分析
        一、语气
        二、文本可读性
        三、词汇丰富度
        四、文本离散度
        五、词类占比情况
        六、特殊词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一、总结
    二、展望
附录A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四、会议/论文集论文
    五、语料库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9)高中语文文言虚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二、课题研究现状
    三、课题研究目的
    四、课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言虚词概说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节 文言虚词概说
        一、虚词的界定
        二、虚词词性的划分
        三、虚词特点
    第二节 文言虚词教学价值
        一、工具价值
        二、人文价值
第二章 文言虚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文言虚词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教师方面原因
        二、学生方面原因
        三、教材方面原因
    第二节 文言虚词教学中采取对策
        一、教师方面对策
        二、学生方面对策
        三、教材方面对策
第三章 文言虚词教学有效策略
    第一节 按图索骥把握虚词特性
        一、在动态流变中把握虚词
        二、在上下文义中把握虚词
        三、在语气情态中把握虚词
    第二节 多多益善巧记忆多积累
        一、虚词巧串联
        二、借助成语、熟语
        三、“功夫”在课外
    第三节 融会贯通掌握虚词应用
        一、虚词的断句应用
        二、虚词的句式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古汉语双音节词修辞学造词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修辞学造词法的相关分析
     (一) 中国传统思维与修辞学造词法之间的关系
     (二) 构词法与造词法
二、修辞学造词法的分类
     (一) 比喻修辞造词法
     (二) 借代修辞造词法
     (三) 委婉修辞造词法
     (四) 其他修辞造词法

四、文言虚词的语音修辞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文言文探究性学习的语言学策略研究[D]. 刘星伶. 重庆三峡学院, 2021
  • [2]《古尊宿语录》谚语研究[D]. 宋思燃.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教学研究[D]. 冉义姗.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4]初中文言虚词教学研究[D]. 曹茜. 喀什大学, 2020(07)
  • [5]汉语“V/A+PP”跨层结构的演化趋势与表达功用研究[D]. 杜可风.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高中语文词汇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D]. 黎碧银. 广州大学, 2019(01)
  • [7]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探究[D]. 邓丽雯.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基于语料库的阎连科、刘震云小说计量风格学比较研究[D]. 时季.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3)
  • [9]高中语文文言虚词教学研究[D]. 李荣荣. 河北师范大学, 2018(07)
  • [10]古汉语双音节词修辞学造词法研究[J]. 丁蕾.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29)

标签:;  ;  ;  

经典功能词的语音修辞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