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康[1](2021)在《社会化模式下高校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部分,后勤管理不仅是师生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和保障,而且是支撑学校稳定运行的坚强后盾。文章从社会化模式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后勤保障服务的社会化改革,笔者认为,有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成本费用核算机制,从而推动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进步。
邵冰[2](2018)在《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上海市H高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后勤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等学校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一流的高校必然需要一流的后勤保障作为支撑,没有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后勤保障,“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无从谈起。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分析视角,梳理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模式,并实际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上海H高校为例,对H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的主要模式进行系统分析,运用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后勤服务的满意度开展调查研究。该调查研究从师生对校园环境及绿化、学生对住宿管理情况、伙食供应与食堂管理、学校商品供应与服务、校医院卫生保健与服务、后勤维修保障等六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了师生满意比较差的指标,并分析了其中的成因,以及提高师生后勤服务满意度的方法路径。在个案剖析基础上,本文把H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放在整个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大视野下、放在1999年至今的历史纵向维度下进行审视,认为经历近20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管理服务质量显着提升,大物业、大后勤校园综合治理理念已经成为共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然而,受制于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后勤服务供给能力跟不上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需求、固定资产不易分割、后勤属性姓“教”还是姓“社”、法律法规界定模糊等因素,当前的改革基本陷入停滞,需要启动再出发,进一步深化改革。本文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以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张作为分析框架,对分析了当前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时代背景,认为目前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所遇到的困境,主要包括:后勤属性姓“教”姓“社”之争,导致后勤企业营商环境比较严峻,市场化运作与公益性要求导致高校后勤实体陷入两难境地,高校后勤实体的自我定位摇摆不定造成发展目标不明确,高校后勤实体产权不明晰严重影响其发展的后劲冲劲,高校优秀后勤管理人才普遍欠缺严重制约企业发展。本文建议,从五个方面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包括:要不忘初心坚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建立保障后勤实体深化社会化改革的配套政策;规范完善高校后勤实体的管理运行模式;优化后勤服务人员分配模式;坚持“因校制宜”的改革模式。相信政府、高校和后勤实体如能持续推进改革“再出发”,一定会为高校后勤进一步走向社会化创造更好的空间,为提供与一流的高等教育相匹配的一流的后勤保障夯实基础。
周城[3](2018)在《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R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迅速,但依然问题不少。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政府、医院和社会作为利益相关者,需三方通力合作,在政府有力主导下,医院自身突破下,社会不断支持下,医疗事业的发展必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医院后勤作为医疗事业发展的最有力的支撑体系,医院后勤社会化已然是趋势,医院后勤社会化如何改革,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如何在新时代中取得新的理论实践成果。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下研究我国公立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以期研究出可行的对策。研究中以苏州R医院为研究对象,运用对公共管理学中治理理论等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苏州R医院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该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个问题:1、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慢;2、外包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差;3、医院后勤服务满意度较低;4、医院管理者重视度不够,分析其存在的原因:1、医院后勤社会化意识不高;2、医院选择外包公司机制不完善;3、后勤社会化管理经验不足;4、各层考核机制不完善,并从政府方面、医院自身和社会支持方面给出对策。
范琳琳[4](2018)在《大连市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运行改进研究》文中提出高校深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后勤社会化改革,这一措施能够有效缓解高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克服瓶颈推动人才建设脚步加快,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从全国范围内高校后勤改革全面实施以来,我国各地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后勤开始呈现出了市场经济特色,后勤转型道路有所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在此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有所改变,但是随之而来的与改革相关的不满声音多发,改革面临的难度越来越大。由此可见,对高校后期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剖析,针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从而为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也为改革效率提升奠定基础。本文从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发展目标、目前成绩等进行分析,采用访谈分析与实地调研等方式探索大连市高校三种具备代表性的后勤管理社会化模式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在三种主要的模式中高校后勤改革都存在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冲突的现象,而以社会价值和盈利为目标的价值观念矛盾冲突也是当前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方面的突出问题,成为了制约高校教育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在后勤改革方面,学校、政府改革目标不一致,存在着权责不明和管理混乱的现象这也是导致改革效果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明确政府、后勤和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同一改革目标是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主要措施。高校在改革深化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出自身的主导性作用,完善改革措施,建立健全后勤监管体系,防止公益性学校出现后勤改革执行目标的变化,降低可能出现的后勤管理职能转变,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推动后勤深度改革,保障社会效益的实现。后勤服务企业要以改革为契机,立足于校内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社会效益,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运作机制,转变原有模式,采用科学的管理体系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而走向市场化并提升经营效益。
孟旭[5](2017)在《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研究中始终未得到理论透视与在地经验紧密的结合。本文首先按社会—市场化程度、管理主体的不同将高校公寓管理模式分为绝对社会化、比较社会化、相对社会化与学区社会化模式。厦门大学典型地综合采用了相对社会化与学区社会化模式,其优缺点都极为明显。最后,本文以厦大为案例继续对如何应对现存困境进行了理论探索。
蒋明[6](2016)在《关于高校安全保卫社会化模式问题探析》文中认为高校安全保卫社会化模式是在新形势下为保障高校安全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通过与高校自行招用保安员模式的对比研究,系统剖析了高校安保社会化模式的运作机理、管理模式和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实行安保社会化模式的现存问题,从高校管理者角度提出了加强高校校园安保社会化模式的具体对策:明确合作机制,确保目标统一;强化监督作用,保证工作实效;抓好重要环节,规避市场风险。
万青[7](2014)在《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浙江大学为例》文中指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产生于住房体系社会化改革、物业管理发展及高校实施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大环境下,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称为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部分。住房体系社会化改革作为物业管理制度的根本,助力高校后勤社会化、实施高校物业管理的改革。高校物业管理无法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推行精兵简政政策,缓解高校财政负担,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更合理配置高校后勤机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有效路径。提升高校后勤机构服务管理层次,可更有效地护航正常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及校园生活秩序。90年代末,我国的首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会议,开始了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进程,而会议中批复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文件,奠定了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基础。此会议与确立的相关文件表明,我国已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关注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实施大力变革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政策性方案,且将施行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视为政策上的大举措,高校进一步推进后勤物业管理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性议程之一。为此,具备专业化水平的物业管理服务队高效尤为重要。然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进程中物业管理模式也顺应社会化的变革。结合高校实际,对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模式改革进行研究分析。想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以浙江大学为例对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进行研究分析,寻找发展新措施,推进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更好发展。本课题研究理论意义在于进一步丰富了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模式改革研究体系,从具体的事例来研究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这就有一定的创新性,这对于在其他高校开展物业管理社会化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参考。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对具体事例的改革过程中可结合实际工作规范物业管理服务,向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建言献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孙华明[8](2014)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三种典型模式比较》文中认为本文首先从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三种典型模式出发,将这三种模式进行比较,为今后的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提供了基础依据。
张亮[9](2013)在《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的模式及其选择》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后勤保障服务是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我国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服务模式,本文对这些模式的特点以及如何作出选择进行了简要分析。
鲁伟,刘承赫[10](2013)在《高校学生公寓模式:研究综述、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公寓化管理的提出最早在1987年,2000年1月起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加快,学生公寓的隶属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的探讨方兴未艾。通过学生公寓管理的文献和实证研究,厘清学生公寓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未来发展方向。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化模式下高校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模式解析 |
二、高校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传统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
(二)管理体制难以理顺 |
(三)后勤人才队伍建设难以推进 |
(四)后勤财务状况问题严重 |
三、社会化模式下高校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实践探究 |
(一)坚持社会化发展方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
(二)强化顶层设计,确立合理的后期保障管理体制 |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人员业务能力培训 |
(四)建立成本费用核算机制,健全后勤服务实体监督机制 |
1. 建立成本费用核算机制 |
2. 加强财务监督 |
3. 健全后勤服务实体监督机制 |
四、结语 |
(2)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上海市H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六、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七、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第一章 新公共管理理论:透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困境的视角.. |
第一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特质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
一、把服务公众需求作为工作目标 |
二、把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公共服务 |
三、实施部分公共服务有偿收费 |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缺陷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困境 |
一、公共性与管理主义的矛盾 |
二、笃信市场与市场缺陷的矛盾 |
三、“顾客”与“公民”的矛盾 |
第二章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模式 |
第一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主要模式 |
一、甲乙方模式 |
二、学校注册企业经营模式 |
三、社会企业参与经营模式 |
四、多个校区多元经营模式 |
五、集团化经营模式 |
第二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分析 |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优势 |
二、各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三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以上海市H高校为例 |
第一节 H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情况 |
一、后勤组织机构情况 |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 |
第二节 H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过程 |
一、第一次社会化改革 |
二、H高校第二次后勤社会化改革 |
第三节 H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典型做法 |
一、管理规范化 |
二、运作精细化 |
三、保障专业化 |
四、服务人性化 |
第四章 从师生满意度看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困境 |
第一节 H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服务质量调查分析 |
一、校园环境绿化满意程度 |
二、学生宿舍服务满意程度 |
三、学校食堂服务满意程度 |
四、商业街服务的满意程度 |
五、学校医院服务满意程度 |
六、学校维修服务满意程度 |
第二节 后勤满意度调查与后勤社会化的困境 |
一、“教”“社”之争与经营环境 |
二、市场化与公益性的“两难” |
三、后勤实体的发展定位与方向 |
四、产权不明与发展后劲 |
五、管理人才与企业发展 |
第五章 新时代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新时代对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心” |
二、建立社会化改革配套政策体系 |
三、优化后勤实体的运行机制 |
四、细化后勤人员收入分配 |
五、实施“因校制宜”改革模式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R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 |
(二)国外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实证分析法 |
(五)归纳总结法 |
四、研究内容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一章 医院后勤社会化概念及相关理论 |
一、相关概念 |
(一)医院 |
(二)医院后勤 |
(三)后勤 |
(四)医院后勤社会化 |
二、相关理论 |
(一)服务外包理论 |
(二)治理理论 |
(三)利益相关理论 |
第二章 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以苏州R医院为例 |
一、我国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 |
(一)后勤服务实体或企业集团化模式 |
(二)专业竞标分类承包模式 |
(三)整体委外模式 |
二、苏州R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 |
三、苏州R医院后勤社会化反应性分析 |
(一)调查内容 |
(二)调查问卷 |
(三)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 |
(四)统计资料分析 |
(五)质量控制 |
(六)结果与分析 |
第三章 苏州R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苏州R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 |
(一)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较慢 |
(二)医院外包服务人员综合服务较差 |
(三)医院后勤服务满意度较低 |
(四)医院后勤管理机制不完善 |
二、苏州R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医院后勤社会化意识不高 |
(二)选择公司和选人机制不完善 |
(三)后勤社会化管理经验不足 |
(四)各层考核机制不完善 |
第四章 国内外医院后勤社会化经验及启示 |
一、国内医院后勤社会化模式 |
(一)上海 |
(二)四川 |
二、国外医院后勤社会化模式 |
(一)美国 |
(二)日本 |
(三)德国 |
三、国内外医院后勤社会化经验启示 |
第五章 完善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应对策略 |
一、政府方面 |
(一)加快建立医院后勤发展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 |
(二)持续完善医院后勤社会化行业准入标准 |
(三)积极探索制定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规范 |
(四)不断健全医院后勤考核监管体系 |
二、医院方面 |
(一)稳步推进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 |
(二)建立有效的后勤社会化管理机制 |
(三)提高医院后勤社会化层次 |
(四)完善后勤管理考核制度 |
三、社会支持 |
(一)营造后勤社会化势在必行的理论局面 |
(二)建构院企合作互赢良好伙伴关系 |
(三)共建区域性多院后勤合作新机制 |
(四)开展多渠道监督助推医院后勤新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4)大连市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运行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关键词阐述 |
1.2.1 高校后勤 |
1.2.2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2 大连市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现状 |
2.1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发展历程 |
2.1.1 高校后勤改革快速推进阶段 |
2.1.2 高校后勤企业规范内部管理阶段 |
2.1.3 深化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阶段 |
2.2 大连市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基本情况 |
2.2.1 机关与实体并存的过渡模式 |
2.2.2 行政管理大实体模式 |
2.2.3 委托或购买租赁模式 |
2.3 大连市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存在问题 |
2.3.1 后勤服务实体与学校产权关系不明确 |
2.3.2 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市场性与学校服务的公益性矛盾较突出 |
2.3.3 后勤财务状况问题严重 |
2.4 大连市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2.4.1 后勤管理层改革意识薄弱 |
2.4.2 高校后勤行管监管职能转换滞后 |
2.4.3 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 |
2.4.4 人事问题制约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步伐 |
2.4.5 缺乏健全的后勤管理体制 |
3 深化大连市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进方案 |
3.1 社会化改进方案理论依据 |
3.1.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3.1.2 准公共产品 |
3.1.3 多中心治理 |
3.2 国内外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经验借鉴 |
3.2.1 国内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经验借鉴 |
3.2.2 国外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经验借鉴 |
3.2.3 国内外高校后勤改革经验启示 |
3.3 大连市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进方案 |
3.3.1 遵循“小机关、大实体、多服务”的管理思路 |
3.3.2 转变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职能 |
3.3.3 后勤集团的职能 |
3.3.4 后勤服务实体的主要职能 |
3.4 大连市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进方案可行性论证 |
3.4.1 前期基础分析 |
3.4.2 财政来源分析 |
3.4.3 实施效果分析 |
4 大连市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模式改进保障措施 |
4.1 完善后勤服务实体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
4.1.1 完善产权制度 |
4.1.2 建立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双重评价机制 |
4.2 完善高校后勤人事管理制度 |
4.2.1 对“老人”的补偿措施 |
4.2.2 合理优化职工选拔 |
4.3 健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机制 |
4.3.1 建立成本费用核算机制 |
4.3.2 加强财务监督 |
4.4 健全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监督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访谈记录 |
致谢 |
(5)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有高校管理模式及反思 |
二、厦门大学现有模式分析 |
三、问题及应对 |
(6)关于高校安全保卫社会化模式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校园安全保卫社会化模式问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2关于高校校园安全保卫社会化模式的相关文献综述研究 |
3高校校园安全保卫社会化理论探析和模式分析 |
4高校校园安保社会化模式与自行招用保安员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
4.1 安保社会化模式与自行招用保安模式的对比研究 |
4.2 高校实行安保社会化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5高校安保社会化模式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
5.1 社会化模式下高校安保管理工作存在对接盲区高校肩负着国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科学研究和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 |
5.2 社会化模式下高校安保管理所要面对的市场风险 |
5.3 社会化模式下高校安保管理所面临的多方利益的博弈 |
6完善高校校园安全保卫社会化管理模式的措施建议 |
6.1 明确合作机制,确保目标统一 |
6.2 强化监督作用,保证工作实效 |
6.3 抓好重要环节,规避市场风险 |
(7)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浙江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物业管理相关理论 |
2.2 高校物业管理相关研究进展 |
2.3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相关研究进展 |
第3章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及其改革的相关理论概述 |
3.1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与社会化改革的界定 |
3.2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运行模式 |
3.3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 |
第4章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形成原因 |
4.1 目前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的进展 |
4.2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进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5章 浙江大学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现状剖析 |
5.1 浙江大学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已取得的成绩 |
5.2 浙江大学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
5.2.1 后勤物业管理体制不全 |
5.2.2 后勤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监督体系不全 |
5.2.3 后勤物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
5.3 浙江大学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
5.3.1 政府方面作用不大 |
5.3.2 学校方面有干扰 |
5.3.3 社会方面有压力 |
第6章 深化浙江大学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对策与建议 |
6.1 深入校内外环境的对接 |
6.2 制度的改革 |
6.3 经营方式的改革 |
6.4 管理队伍内部改革 |
6.5 选择合适的社会化模式 |
6.6 变革社会化观念上的偏差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的结论 |
7.2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三种典型模式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三种典型模式 |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三种典型模式比较 |
(一) 从服务质量比较 |
(二) 从高校的财政负担比较 |
(三) 从实施的限制条件比较 |
(四) 从参与主体的地位比较 |
(五) 从服务效率比较 |
结束语 |
(9)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的模式及其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的模式 |
二、影响高校后勤保障服务选择的因素 |
(10)高校学生公寓模式:研究综述、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发展历程文献研究综述 |
1.1 高校学生宿舍公寓化管理出现, 目的简单明了 |
1.2 高校学生宿舍公寓化功能定位, 教育管理服务 |
1.3 高校学生公寓实施社会化管理, 各种矛盾呈现 |
1.4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社会化改革, 不能片面理解 |
2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探讨文献研究综述 |
2.1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探索历程曲折, 错综复杂 |
2.2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探索一波三折, 相互博弈 |
2.3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探索日渐清晰, 更贴国情 |
3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宏观管理模式现状研究综述 |
3.1 高校学生公寓宏观管理模式的种类 |
3.2 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责任主体 |
3.3 高校理想的学生公寓管理主体 |
3.4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各项事务中哪些工作最为棘手 |
4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 |
四、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化模式下高校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 郑康. 就业与保障, 2021(12)
- [2]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上海市H高校为例[D]. 邵冰. 华东政法大学, 2018(02)
- [3]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R医院为例[D]. 周城. 苏州大学, 2018(01)
- [4]大连市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运行改进研究[D]. 范琳琳. 大连理工大学, 2018(10)
- [5]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J]. 孟旭. 高校后勤研究, 2017(01)
- [6]关于高校安全保卫社会化模式问题探析[J]. 蒋明. 未来与发展, 2016(02)
- [7]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浙江大学为例[D]. 万青. 湘潭大学, 2014(02)
- [8]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三种典型模式比较[J]. 孙华明. 才智, 2014(07)
- [9]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的模式及其选择[J]. 张亮. 成功(教育), 2013(22)
- [10]高校学生公寓模式:研究综述、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J]. 鲁伟,刘承赫.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