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地震资料连续处理的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应用

基于3D地震资料连续处理的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应用

一、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的多井约束反演技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勇根,张朝军,曾庆才,孙殿新[1](2021)在《薄层砂岩含气性多维信息加权约束地震反演判识方法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北地区山西组一段为例》文中认为针对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深层勘探程度低、沉积相纵横向变化快、薄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油气性分布不稳定等造成的薄储层识别和含气性预测难题;通过地质、地震、测井和钻井资料综合分析,基于地震正演技术,挖掘储层参数潜在的地震响应特征,提出了一种以多种地震属性加权为反演约束条件的薄储层及烃类高精度预测方法。通过由简入繁设置理论模型进行反演测试,在增加条件复杂性如薄互层模型以及加20%噪声的情况下,该方法的反演结果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该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庆北地区山西组一段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对陆相薄层砂体有很好的适用性;经对比,含气性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结果吻合度高,符合研究区地质认识,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判识薄层砂岩含气性及其饱和程度。通过含气性分析和识别,精细刻画了研究区山一段的天然气空间分布,指出该区天然气呈离散型富集,并划分出3类区域,其中西南部环A井和B—C井一线的砂带、含气性良好,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该方法具备不依赖于钻井数量和勘探程度、应用条件要求低、适应性广、流体识别精度高等优势,有望对陆相薄储层钻探目标选择提供更为可靠的参数依据,并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含气性识别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

陈彦虎[2](2020)在《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原理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超薄储层和非常规储层甜点刻画等对反演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系统总结了主流地震反演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局限性,认为高分辨率反演的核心和难点在于如何获得高于地震分辨率的高频部分,目前的反演技术高频部分得获得主要依靠井插值或者随机模拟,存在反演结果过于模型化或者随机性强的问题,无法满足薄精细储层预测的需求。研究发现相似的岩性组合往往具有相似的地震波形,但是测井曲线由于高频信息的差异导致了相似性较低,通过对测井曲线逐步降低频率滤波,发现当测井曲线滤波到100-200Hz,甚至到200-300Hz,就具有了和地震波形相当的相似性,建立了低频地震波形与高频测井信息的内在联系,奠定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理论基础。在地震波形分类和地震沉积学技术基础上,引入具有纵向高分辨率的测井曲线,建立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Seismic Meme Inversion,简称SMI)。该方法通过地震波形高效动态聚类,建立了地震波形结构与高频测井曲线结构的映射关系,提高了反演结果的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使地震反演的分辨率提高到了 2-3m;通过构建不同地震相类型的贝叶斯反演框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相控反演。为了验证波形指示反演和波形指示模拟方法的应用效果,利用Marmousi模型与模拟薄储层、砂体叠置、煤层强反射屏蔽砂岩和页岩裂缝孔隙度等4种不同地质条件的正演地质模型开展波形指示反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可以预测2-3m的薄储层,证明了方法的合理性和反演结果的高精度。利用陆相薄储层资料、煤层强屏蔽下的薄砂岩资料和海相页岩气裂缝孔隙度参数模拟三个实例论证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效果。利用大庆长垣典型的陆相薄互层实际资料开展了波形指示反演,波形指示反演能识别2-3m的薄互层,并且反演精度高,参与井和验证井吻合率达到了 90%和80%。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为薄储层预测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利用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层强屏蔽下的薄砂岩预测结果表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可以有效地避免煤层强反射强同相轴的影响,可以准确预煤下2-8m的薄砂岩;利用四川盆地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实例表明,地震波形指示模拟实现了裂缝孔隙度的定量预测,通过和测井曲线和蚂蚁体等地震几何属性对比,验证了裂缝孔隙度模拟的可靠性。地震波形指示反演通过地震波形驱动测井曲线实现高分辨率反演,反演结果突破了地震分辨率的极限,为薄储层预测、高分辨率储层参数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卞保力[3](2019)在《基于高密度三维地震河道砂体储层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新疆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发育多个鼻状构造带,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有利勘探面积2000km2,资源潜力巨大。近年来,阜东2、阜东5等多口井在侏罗系头屯河组获得了工业油流,显示出了头屯河组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阜东斜坡头屯河组地层为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岩储层纵向上多期叠置关系复杂,横向岩性及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在复杂地质条件和常规大面元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制约下,目的层优质储层预测难度大,含油气性检测准确率低。本次研究基于阜东5井区新采集的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主要应用地震叠前属性分析和叠前反演技术,开展了优质储层预测和含油气性检测。首先通过对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特点及优质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详细分析,并结合已钻井的岩石物理特征分析,确定了描述河道的演变发育过程及河道砂体储层精细刻画的地震参数和方法,进而采用地震叠前同时反演、流体替换等技术,对优质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测,得到了研究区优质储层分布及含油气性分布较为可靠的结果,为该地区的井位部署、新的地质认识的形成及新方法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研究区侏罗系河道型岩性油藏从“河道外形雕刻-储层识别-油气检测-高产储层预测”的四步法预测高产油气区的方法技术系列,此技术方法系列及工作流程,较好地解决了阜东斜坡区河道砂体优质储层预测困难和流体预测复杂的问题,为该地区侏罗系头屯河组岩性油藏后期的精细勘探、评价乃至开发过程中对高效油层的识别奠定了基础,为新疆油田油气勘探开发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任江丽[4](2019)在《乌里雅斯太凹陷H区K1baⅣ段地质特征综合研究》文中提出乌里雅斯太凹陷位于二连盆地东北端的马尼特坳陷,具有多物源、近物源、粗碎屑、相变快等特点,在下白垩统发育多套油层,勘探开发前景较为乐观,从北到南划分为北洼、中洼及南洼三个洼槽带。前人的研究多是对南洼槽的区域地质特征或其某一方面展开的,对中-北洼漕内部单一油藏的深入剖析与综合研究很少,对区内重要的地质特征综合研究更少。H区作为中-北洼槽主要油气产区之一,由于研究区的地层划分结果与南洼漕及相邻凹陷不一致,构造系统解释不合理,导致勘探开发方案与实际钻井、注水见效差异大。如今研究区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真实情况如何,构造组合及沉积相类型对油气成藏有什么影响,油气成藏模式是什么样的,勘探前景怎样,开发调整措施如何制定等等,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该区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沉积学等理论知识,在深入研究H区的地层特征、构造特征、沉积微相等地质特征之后,建立了主产区目的层的储层预测模型、三维地质模型,研究了该区控制油气成藏的构造特征,探讨了构造演化过程,总结了主要油气成藏模式和剩余油横纵向分布特征;最后利用地质特征综合研究成果,寻找到储量接替区块,同时开展主产区综合调整措施优选。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引进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井震联合方法,应用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进行H区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地层对比结果表明应将前人笼统划为腾一段的油层组,细分为腾一下段、阿I+II段、阿III段及阿IV段等5个含油层系。2、采取层位自动追踪、多线联合解释、三维立体显示等多种地震解释手段,由点-线-面完成研究区构造解释,平面上断层展布特征细分为四组类型,剖面上组合样式也较多,构造圈闭形态多样,以交叉断块、复杂断块为主。凹陷在早白垩世之后经历了快速沉降期、稳定沉降期、回返期、消亡期四期主要变化阶段。3、根据储层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粒度特征及其参数结合测井相研究,综合判断H区腾一下段及阿尔善组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相两种类型。研究区阿Ⅳ段沉积期经历了两次湖退和两次湖进,形成阿Ⅳ2、阿Ⅳ4两套较厚储集层,腾一下段以湖相沉积为主,为研究区最重要的烃源岩及区域盖层。4、筛选出腾一段、阿尔善组的优势属性瞬时频率属性和均方根属性,再应用地震和测井资料,采用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的储层预测模型,从储层预测模型中可以获得沉积微相、砂体分布、油气成藏面积等地质特征,最后依据前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研究区主产油层的四种油气成藏模式,其中阿Ⅳ1砂组的下生上储式砂体侧倾尖灭构造-岩性成藏模式在本区取得突破。5、在前期综合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建模软件使其三维可视化,建立了研究区的岩相模型,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属性模型,结合生产资料对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研究区的剩余油分布规律。6、联合应用储层预测模型和三维地质模型,可以使地质特征三维可视化,使研究区的地质认识更全面,更透彻。综合应用前面的研究成果,联系实际生产情况,在寻找到储量接替区块的同时,完成了H区提高采收率的措施调整方案。H区是典型的复杂断块低孔、低渗油田,本文研究中所用的高分辨率地层划分与对比、储层预测、及相控建模等地质特征综合研究思路和方法可推广应用到类似油田。

胡永蓁[5](2019)在《基于地震反演的趋势分析在碳酸盐岩储层中的识别与预测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大型的封闭性山间盆地之一,地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分别约占全国油、气资源蕴藏量的1/6和1/4。顺北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部,是中石化在碳酸盐岩海相石油勘探的新发现。顺北1井区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已钻井深达7500多米,储层的非均质性强,目的层一间房组(O2yj)表层的地震信息被“红波谷”掩盖,导致振幅强度微弱、储层地震响应特点不明显、定量化精细描述困难。据此,以临近红波谷区的一间房组(O2yj)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地震资料进行子波重构和断层增强预处理,再进行缝洞型储层正演数值模拟,最后应用两种不同的反演预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反演数据体进行趋势分析得到剩余波阻抗,获得了研究区缝洞型储集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断裂控制成藏:垂向上深部热液沿断裂上移,改造断裂周边,形成孔隙,油气从寒武纪烃源岩向上运移充注于孔隙发育的一间房组(O2yj),上方为厚度较大的桑塔木组(O3s)泥岩作为盖层;横向上储层发育沿主干断裂呈带状分布。(2)子波重构对剔除“红波谷”、增强地震信息的分辨率具良好效果,满足后续反演所需要求;断层增强明显削弱了地震数据中的噪音,使地震剖面噪声更少,断层更容易识别;正演表明利于油气发育的缝洞型储集体具备“串珠”反射特征,“串珠”与“串珠”之间有裂缝断层带作为油气运输通道,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3)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与模型宽带约束反演结果各有千秋,经趋势分析后的两种剩余波阻抗与井吻合度均为100%,相比单独反演更为可信,模型宽带约束反演剩余波阻抗在平面中对NE向的两条断裂带刻画效果好。(4)叠合两种反演方法计算出剩余波阻抗属性,以重合度为依据圈定出Ⅰ、Ⅱ、Ⅲ和Ⅳ四个有利区,设计的验证点A、B通过拉取十字剖面得到有效验证。结果表明此次储层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为下一步油气藏开发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李春梅[6](2019)在《葡西油田古117区块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西油田-古117区块葡萄花油层主要属于姚家组一段地层,该地层沉积期受西北方向的物源控制,沉积环境为较弱能量的三角洲相前缘亚相,储层具有垂向薄,单砂体厚度主要分布在02m,平面上沿着物源方向零散分布等特征,给储层精细刻画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并且该区块属于资料拼接带,以往的研究对该区块目的层缺少系统精细的储层刻画研究,因此,急需对该区块进行完整系统的沉积微相研究。本论文针对葡西油田古117区块,以高分辨率地层等时性、沉积岩石学、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葡萄花油层组进行小层级别的沉积微相分析,首先对研究区的目的层进行小层的划分,然后以小层为单元进行反演储层预测,最后利用反演储层预测的成果刻画沉积微相的展布。获得的成果和认识有:以高分辨率地层等时性理论为指导将目的层分为8个小层:PI8、PI7、PI6、PI5、PI4、PI3、PI2、PI1;以小层为单元,开展地震反演储层的预测;以沉积岩石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测井资料、录井资料以及岩心照片分析沉积相类型,认为葡萄花油层沉积相为三角洲相,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等4个微相类型并结合反演预测结果刻画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对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特征分析表明,按照河道展布方向将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分为3类:第一类,PI8、PI7、PI6,河道从北向南方向展布,砂体一般厚度02m,累计厚度最大11m,席状砂发育,砂体以河道砂和席状砂为主;第二类,PI5、PI4、PI3,河道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展布,砂体一般厚度02m,累计厚度最大为5m,砂体以河道砂为主;第三类,PI2、PI1,河道从西北和北两个方向,向东南方向展布,砂体一般厚度02m,累计厚度最大为8m,席状砂发育较好,砂体以河道砂和席状砂为主。沉积微相及储层砂体分布规律对于研究区葡萄花油层下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高阳[7](2019)在《煤层顶底板致灾含水层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研究 ——以澄合矿区王村煤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煤矿水害事故是造成煤矿群死群伤的重要原因,须用地质勘查技术手段查明水源的存在,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防治水措施;利用三维地震信息预测煤层顶板含水地层异常区立足于预测煤层顶底板水源层的空间位置展布,为矿井防治水提供水文地质依据。澄合矿区主采煤层5号煤顶板的砂岩裂隙含水层和底板下伏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是矿井涌水的主要来源,由于目标含水层和围岩的波阻抗差异相对较小,地震反射波能量较弱,预测难度较大。为提高目标含水层的成像效果和预测精度,本文在分析了影响澄合矿区目标含水层反射波品质的干扰因素的基础上,从三维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解释三个方面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主要成果有:(1)考虑澄合矿区巨厚黄土的地表地质条件,提出了在高速层中(潜水面以下)组合多井激发的爆炸方式;(2)经过理论分析和试验对比分析发现,目前煤田勘探主流采用的60Hz自然频率检波器会导致地震低频有效信号失真,率先提出采用28Hz或更低自然频率检波器进行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采集;(3)针对澄合矿区以往构造勘探采用的三维观测系统面元过大、覆盖次数过低、方位角过窄等问题,优化设计出一种新的有利于弱反射波成像的小面元、高覆盖次数和宽方位的岩性勘探观测系统;(4)设计出一种六步迭代速度分析流程用于目标数据处理的剩余静校正工作,通过速度谱的时变调整有效提高了含水层弱反射波速度拾取精度;(5)为消除煤层对底板灰岩界面反射信号的屏蔽作用,提出了一种叠后数据去煤技术,可有效压制煤层强反射波能量,增强煤层底板弱反射地层的能量;(6)基于波阻抗、自然伽马、电阻率等叠后反演成果,发展了岩相概率分析技术,获得了反映岩层空间展布特征的岩性数据体;(7)优选均方根振幅、频谱成像、波形分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稀疏脉冲、测井约束、多参数神经网络、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以属性分析为辅,叠后反演为主,叠合圈定煤层顶板的含水砂层分布和煤层底板灰岩岩溶区域。通过这种采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的煤层顶底板致灾含水层预测技术在澄合矿区王村煤矿的工程应用,使得含水层目标成像效果和预测精度显着提升,预测的煤层顶板砂体厚度可达5m以上,识别的灰岩裂隙岩溶发育带得到矿方认可,说明这种预测技术能为顶底板突水预测防治提供有效的矿井地质依据,可推广使用。

廖文婷[8](2018)在《陆相高速薄砂层有效砂体地震预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固结良好的陆相沉积地层中,砂岩速度通常高于泥岩,有效砂岩速度则介于低速泥岩与高速致密砂岩之间。在复杂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影响下,地震中的有效储层信息往往被更多非储层信息所掩盖。有效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决定着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风险与成本。本文以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戴一段为研究对象,首先以岩石物理-地质建模-地震正演研究为切入点,从成因出发,研究储层、非储层因素对地震响应的贡献;再以地质成因为指导,去伪存真,从地震中获取有效储层信息,建立了适合陆相沉积盆地的有效砂体地震预测技术系列,成果和认识如下:(1)对影响戴一段地震响应的储层、非储层因素进行宏观排序,按重要性依次为:压实作用与固结史、沉积旋回、岩性、孔隙度、流体——明确了储层的贡献地位。(2)结合岩石物理正演与钻井实测资料,定量分析了岩性、孔隙度、流体、埋深、沉积旋回对岩石弹性参数的影响,建立了不同砂组的储层参数解释量板。(3)结合地震正演模型与实际地震,分析储层参数与地震振幅、相位、频率、波形的关系,明确了储层地震敏感属性。(4)针对横向相变快、井点分布不均的问题,建立相控-测井约束反演流程,使地震反演成果更符合地质规律。(5)针对纵向沉积旋回多、埋深跨度大、砂岩与泥岩速度叠置的问题,建立岩石物理分步解释技术,剔除非储层信息,实现储层参数定量预测。(6)优化了地质统计学反演流程,使其适用于井控少的勘探区块,有效提高了储层预测纵向分辨率。(7)针对不同地质、地震条件,组建合适的储层预测路线,落实一批隐蔽圈闭,发现了肖15、周64、邵23、黄166等一批隐蔽油藏。

赵地[9](2018)在《基于苏5区块叠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构造与储层研究》文中提出苏5区块位于苏里格气田中北部,主要产层位于二叠系石河盒组以及山西组,属于陆相辫状河、曲流河沉积。储层纵向非均质强,横向随河道迁移剧烈变化。随着苏5区块勘探开发工作不断深入,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区块南部含气富集区内山西组山1段各小层气藏难以有效动用;含气富集区外新钻井在主要目的层石盒子组盒8段以及山西组山1段产气较低,且大量产水,气田面临着稳产难题。为了解决上述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难题,本次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利用地震、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分别对苏5区块石盒子组-山西组各小层段进行了地层划分与对比,对砂体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储层的岩性、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储层孔隙度分布在5~9%之间,渗透率分布在0.01~0.1mD之间;采用沉积相控制法详细绘制了各小层段的砂体展布图、储层展布图以及有效储层展布图。采用井震联合叠后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针对苏5区块石盒子组-山西组地层进行了叠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所得到高分辨资料具有与实钻井匹配程度高,对储层响应特征强的优点。对目的层主要小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层位追踪,并对地质分层进行了校对,使地质分层与高分辨率地震层位得以更好的匹配。运用多种与断层有关的地震属性,首次对苏5区块的断层进行了有效刻画,识别出2种不同性质的断层。提出断层以及断层附近区域的裂缝对苏5区块储层有控制作用的新观点。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层位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工作,所绘制的构造图相比使用井数据绘制的构造图精确度更高,构造细节更丰富。利用多种地震属性以及波阻抗随机反演技术,对目的层段各小层进行砂体定性、储层定量预测,精细描述了各小层的砂体、储层的平面展布特征。开展了储层气水分布特征研究,分别采用地质、地震研究方法对苏5区块主要目的层盒8段到山1段气水分布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区块气水分布特征进行了预测。结合储层特征、砂体分布、构造特征、储层预测以及气水分布预测研究成果,为气田下一步勘探开发提出了有利目标区。

陈晶[10](2018)在《地震反演方法在高邮地区薄互储层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高邮地区的主要地质目标为中-高速、中-高阻抗的“薄互砂体”,横向变化快,砂泥岩波阻抗明显叠置。受岩石物理特性和地震分辨尺度的限制,反演成果的纵波阻抗剖面上所谓的砂体特征,实际上可能包含了岩性、物性、流体、埋深甚至高速泥岩等诸多信息。其预测结果往往具有多解性,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生产中的定量化要求。在大量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从精细砂体对比与沉积微相研究、地质建模与地球物理建模、地震正演与薄互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圈闭成藏条件评价与目标优选等四条主线入手,总结了高邮地区永安、联盟庄和马家嘴地区的砂体展布规律和沉积微相分布特征;以地质建模、岩石物理建模、地震正演模拟为研究手段,总结E2d1各砂层组储层参数-岩石物理-地震响应的关系,建立了不同构造背景、沉积条件、物性条件下深凹带E2d1各砂层组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型和属性模型;针对不同地质、地震资料条件,综合运用地震属性分析、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相控-测井约束反演、地质统计学反演、有效砂体解释等技术,在永安,马家嘴等地开展应用;发现和落实隐蔽圈闭10个,优选了马47、永48、永33南等有利目标,其中永X48井钻探取得成功。取得了一个创新:在多属性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相控-测井约束反演将测井、地质和属性信息融入低频模型,可以得到平面和纵向上都更加符合地质规律和实钻认识的反演成果。还引入地质统计学反演、有效砂体解释等技术,针对不同地区的薄层地质目标,实现了“有的放矢”的预测手段。(1)针对永安地区相变较快的E2d1薄互砂体的,应用“地质相控-测井约束反演+有效砂体解释技术”;(2)针对黄马地区E2s1、E2d25、E2d1薄互砂体对弧长属性较敏感的特征,分层段开展“地震相控-测井约束反演+有效砂体解释技术”;(3)针对肖刘庄地区较陡的E2d1砂体,采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地质统计学反演”相结合的预测方法,还可以把砂体的纵向预测精度提升到5m以内。

二、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的多井约束反演技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的多井约束反演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薄层砂岩含气性多维信息加权约束地震反演判识方法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北地区山西组一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多维信息加权约束的高精度地震反演技术原理与应用
    1.1 基本原理
    1.2 理论模型测试
        1.2.1 Wedge变厚度模型
        1.2.2 砂泥岩薄互层模型
2 致密储层天然气甜点识别实例分析及有利区预测
    2.1 研究区天然气地质条件
    2.2 多维信息加权约束高分辨率地震反演天然气识别实例分析
    2.3 研究区勘探潜力、甜点区预测及靶区优选
3 结论

(2)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原理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意义
    1.2 地震反演技术研究现状
    1.3 传统反演技术存在的局限性
    1.4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5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1.6 论文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第2章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理论基础
    2.1 地震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的探讨
    2.2 基于褶积模型的地震反演技术
    2.3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
    2.4 地震沉积学技术
第3章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及原理
    3.1 地震波形结构特征的量化分析
    3.2 地震波形与测井高频信息的内在联系
    3.3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基本原理与流程
    3.4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算法实现
    3.5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与模拟
    3.6 地震波形反演的相控特征
    3.7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特色
第4章 正演模型方法验证
    4.1 Marmousi模型正演实验
    4.2 薄互层模型正演实验
    4.3 薄砂体叠置模型正演实验
    4.4 强屏蔽薄砂体模型正演实验
    4.5 裂缝型薄储层模型正演实验
    4.6 小结
第5章 陆相薄互层砂岩预测实例
    5.1 区域地质概况
    5.2 研究区储层特征
    5.3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预测薄互层
    5.4 小结
第6章 煤层强屏蔽薄砂岩预测实例
    6.1 区域地质概况
    6.2 研究区储层特征
    6.3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预测煤层强屏蔽薄砂岩
    6.4 小结
第7章 海相页岩裂缝孔隙度预测实例
    7.1 区域地质概况
    7.2 龙马溪组裂缝发育特征
    7.3 页岩岩石物理建模
    7.4 地震波形指示模拟定量预测裂缝型孔隙度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基于高密度三维地震河道砂体储层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地震储层预测相关方法理论
    2.1 地震叠前资料分析原理及作用
        2.1.1 AVO分析原理及作用
        2.1.2 叠前弹性反演原理及作用
    2.2 地震储层解释技术及作用
        2.2.1 三维可视化的工作原理
        2.2.2 三维体解释技术
        2.2.3 三维体解释技术实际应用
第3章 高密度地震资料的特征分析
    3.1 概述
    3.2 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在河道砂体刻画中的作用
    3.3 高密度地震资料的应用效果分析
        3.3.1 叠前CRP道集分析
        3.3.2 分角度叠加数据体分析
第4章 储层岩石物理分析
    4.1 概述
    4.2 测井资料品质分析
    4.3 岩石物理建模
        4.3.1 粘土骨架点确定
        4.3.2 储层参数计算
    4.4 横波速度预测
        4.4.1 横波模拟理论分析
        4.4.2 研究区横波速度预测
    4.5 研究区储层敏感参数优选
第5章 优质储层地震预测应用实例研究
    5.1 研究区地质概况
        5.1.1 区域地质简况
        5.1.2 油气勘探简况
        5.1.3 研究区头屯河组沉积储层特征
        5.1.4 研究区头屯河组河道型岩性油气藏成藏要素
    5.2 研究区头屯河组河道外形及边界精细刻画技术
    5.3 研究区头屯河组AVO属性油气识别技术
    5.4 研究区头屯河组储层叠前同时反演
        5.4.1 地震地质综合标定
        5.4.2 头屯河组叠前同时反演
    5.5 高产储层预测技术
        5.5.1 高产敏感参数分析
        5.5.2 趋势体控制下的地质统计学反演
    5.6 研究区河道型砂体优质储层预测的方法流程
    5.7 应用效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乌里雅斯太凹陷H区K1baⅣ段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区域及主要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区域研究现状
        1.2.2 储层预测技术研究现状
        1.2.3 地质建模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流程
    1.5 完成工作量
    1.6 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第二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研究区位置及勘探开发现状
    2.3 地层特征与地层划分对比
        2.3.1 地层特征
        2.3.2 确定标志层
        2.3.3 地层划分与对比成果
第三章 构造特征
    3.1 构造解释
        3.1.1 单井层位标定
        3.1.2 三维构造解释
        3.1.3 构造变速成图
    3.2 结构特征
    3.3 断裂特性
        3.3.1 平面构造特性
        3.3.2 纵向构造特性
    3.4 平面上构造区块单元的划分
        3.4.1 东部洼槽带
        3.4.2 西部洼槽带
        3.4.3 东部缓坡带
        3.4.4 东部鼻状构造带
        3.4.5 中部断垒带
        3.4.6 西部鼻状构造带
        3.4.7 西部反转带
    3.5 构造的演化过程
        3.5.1 断陷形成早期
        3.5.2 断陷稳定期
        3.5.3 断陷萎缩期
        3.5.4 回返抬升期
第四章 沉积相特征
    4.1 沉积相标志
        4.1.1 岩石学特征
        4.1.2 测井相
    4.2 沉积相特征和沉积类型
        4.2.1 扇三角洲沉积
        4.2.2 湖相沉积
    4.3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4.3.1 单井相分析
        4.3.2 连井相分析
        4.3.3 沉积演化及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第五章 储层预测模型
    5.1 地震属性的筛选和优化
        5.1.1 均方根振幅(振幅统计类)
        5.1.2 地震波弧线长值(频谱类统计类)
        5.1.3 平均信噪比(地震道相关统计类)
        5.1.4 平均瞬时频率(复地震道统计类)
    5.2 反演难点及解决办法
        5.2.1 构造破碎,断裂发育
        5.2.2 地震资料纵向分辨低
        5.2.3 测井曲线数据差异大
        5.2.4 波阻抗重叠严重,砂泥岩无法有效识别
        5.2.5 纵向反演层系多
    5.3 反演方法的优选
        5.3.1 常规反演方法
        5.3.2 反演方法优选
        5.3.3 稀疏脉冲反演基本原理
    5.4 反演关键参数的确定
        5.4.1 确立反演流程
        5.4.2 优选反演参数
    5.5 反演模型检验
    5.6 油气成藏研究
        5.6.1 成藏条件与机制
        5.6.2 油气成藏模式
        5.6.3 潜力层系的成藏特征
第六章 三维地质建模
    6.1 地质建模目的
    6.2 建模方法简述
        6.2.1 确定性建模方法
        6.2.2 随机建模方法
    6.3 建模技术路线及流程
    6.4 模型建立
        6.4.1 构造模型
        6.4.2 岩相模型
        6.4.3 属性模型
    6.5 模型验证
    6.6 剩余油分布特征
        6.6.1 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
        6.6.2 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
第七章 勘探开发实践应用
    7.1 加强地质综合研究,寻找储量接替潜力
    7.2 完善注采井网,扩大水驱波及体积
    7.3 强化注水系统,保持老井固有生产能力
        7.3.1 油井转注
        7.3.2 扩大油层水驱波及体积
    7.4 加大油层改造措施,提高油井产量
        7.4.1 老井压裂
        7.4.2 解堵驱油
    7.5 调整方案总结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发表学术论文
    2.参与科研项目及科研获奖
作者简介
    1. 基本情况
    2. 教育背景

(5)基于地震反演的趋势分析在碳酸盐岩储层中的识别与预测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现状
        1.2.2 地震反演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完成的工作量
2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位置
    2.2 区域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2.2.1 地层特征
        2.2.2 地球物理特征
        2.2.3 基底岩性及断裂构造特征
        2.2.4 油气地质特征
3 地震资料预处理与缝洞型储层正演数值模拟
    3.1 地震数据图像增强
        3.1.1 子波重构去除红波谷
        3.1.2 断层增强
    3.2 缝洞型储层正演数值模拟
        3.2.1 地震波数值模拟基本原理
        3.2.2 缝洞型储层正演模拟
4 储层预测方法
    4.1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4.1.1 基本原理及优缺点
        4.1.2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流程
        4.1.3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结果
    4.2 基于模型的宽带约束反演
        4.2.1 基本原理与优缺点
        4.2.2 基于模型的宽带约束反演流程
        4.2.3 基于模型宽带约束反演结果
5 趋势分析
    5.1 趋势分析原理
    5.2 约束系数脉冲反演波阻抗数据体趋势分析计算
    5.3 基于模型宽带约束反演波阻抗数据体趋势分析计算
    5.4 趋势分析单井识别解释
        5.4.1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与模型宽带约束反演单井识别
        5.4.2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与模型宽带约束反演单井解释
6 目的层预测
    6.1 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6.2 储层有利区划分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葡西油田古117区块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储层预测研究现状
        0.2.2 沉积微相研究现状
    0.3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一章 区域地质特征
    1.1 研究区位置
    1.2 区域地层特征
    1.3 区域构造特征
第二章 地层格架建立
    2.1 小层划分与对比原理
    2.2 小层划分与对比步骤
    2.3 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2.4 小层划分与对比结果
第三章 地震反演储层预测
    3.1 基础数据分析及处理
    3.2 地震反演曲线处理
    3.3 地质统计学多属性反演
    3.4 储层预测精度分析
第四章 沉积微相与砂体分布
    4.1 物源分析
    4.2 沉积微相类型的确定
    4.3 单井相分析
    4.4 井震结合联井剖面沉积相分析
    4.5 井震结合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研究
    4.6 砂体展布规律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7)煤层顶底板致灾含水层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研究 ——以澄合矿区王村煤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认识
2 地质概况及反射波特征
    2.1 研究区位置
    2.2 地层特征
    2.3 水文地质特征
    2.4 地震地质条件
    2.5 目标地层标准反射波
    2.6 影响反射波品质的干扰因素
        2.6.1 黄土塬特色的噪音影响
        2.6.2 上覆强波阻抗界面对下部地层的屏蔽作用
        2.6.3 黄土层的吸收衰减作用
        2.6.4 黄土塬复杂的地貌对静校正带来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3 含水地层目标地震采集
    3.1 选择合适的激发条件
        3.1.1 井深的选择
        3.1.2 单井和组合井的选择
    3.2 选择自然频率较低的检波器
        3.2.1 检波器自然频率与传输函数
        3.2.2 不同自然频率检波器对比试验
    3.3 选择合理的观测系统
    3.4 本章小结
4 含水地层目标数据处理
    4.1 目标处理的必要性
    4.2 精确做好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
        4.2.1 一次静校正和残余静校正
        4.2.2 六步速度分析法迭代剩余静校正
    4.3 有针对性的叠前去噪原则
    4.4 补偿弱反射波能量
    4.5 弱化基岩面强反射界面
    4.6 目标处理流程
    4.7 本章小结
5 精细构造解释技术
    5.1 解释思路
    5.2 层位解释
        5.2.1 地震地质层位的确定
        5.2.2 层位追踪对比
    5.3 断层解释
        5.3.1 区域构造模式
        5.3.2 断点的解释
    5.4 解释成果
        5.4.1 断层
        5.4.2 底板起伏形态
    5.5 本章小结
6 地震属性识别含水层技术
    6.1 叠后数据去煤技术
        6.1.1 基于Morlet小波的MP算法
        6.1.2 基于MP算法的去煤技术
    6.2 均方根振幅
    6.3 频谱成像
    6.4 波形分类
    6.5 属性叠合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地震反演识别含水层技术
    7.1 反演方法的选择及技术思路
    7.2 基础数据准备及可行性分析
        7.2.1 测井资料预处理
        7.2.2 层位数据预处理
        7.2.3 可行性分析
    7.3 稀疏脉冲反演
        7.3.1 稀疏脉冲方法原理
        7.3.2 稀疏脉冲方法实现
        7.3.3 稀疏脉冲反演效果
    7.4 测井约束反演
        7.4.1 测井约束方法原理
        7.4.2 测井约束方法实现
        7.4.3 测井约束反演效果
    7.5 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
        7.5.1 多属性神经网络方法原理
        7.5.2 多属性神经网络方法实现
        7.5.3 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效果
    7.6 地质统计学反演
        7.6.1 地质统计学方法原理
        7.6.2 地质统计学方法实现
        7.6.3 地质统计学反演效果
    7.7 反演方法效果分析
    7.8 本章小结
8 煤层顶底板岩性解释
    8.1 岩相概率分析
        8.1.1 岩相概率分析基本原理
        8.1.2 岩相概率分析实现
    8.2 砂体预测及其含水性评价
        8.2.1 煤层顶板砂体预测
        8.2.2 煤层顶板砂体含水性预测
    8.3 灰岩岩溶预测
        8.3.1 奥灰顶界面预测
        8.3.2 奥灰岩溶异常区预测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及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科技成果

(8)陆相高速薄砂层有效砂体地震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陆相沉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现状
    1.2 陆相高速砂岩地震预测的技术难点
    1.3 研究区概况
        1.3.1 勘探研究概况
        1.3.2 区域地质概况
        1.3.3 研究目标与思路
第二章 陆相高速砂岩的岩石物理特征
    2.1 测井储层评价
        2.1.1 “四性”特征分析
        2.1.2 测井曲线预处理
        2.1.3 储层参数解释
    2.2 岩石物理正演模拟
        2.2.1 岩石物理理论模型比较
        2.2.2 技术方法与参数选择
        2.2.3 正演结果合理性分析
    2.3 岩石物理影响因素排序
        2.3.1 埋深变化和固结史对岩石弹性参数的影响
        2.3.2 沉积旋回对岩石弹性参数的影响
        2.3.3 储层特征对岩石弹性参数的影响
    2.4 岩石物理解释量板
        2.4.1 岩性解释量板
        2.4.2 孔隙度解释量板
        2.4.3 流体解释量板
第三章 陆相高速砂岩的地震响应特征
    3.1 地质建模与地震正演
        3.1.1 储层地质建模
        3.1.2 地震数值模拟
        3.1.3 地质-地震反射界面对应关系
    3.2 地震响应影响因素排序
        3.2.1 埋深对地震响应的宏观影响掩盖了储层信息
        3.2.2 沉积旋回是引起E2d1 层间地震反射的主因
        3.2.3 不同岩性组合引起的地震响应变化
        3.2.4 物性、流体引起的地震反射变化量较小
    3.3 储层地震敏感属性分析
第四章 陆相高速砂岩的地震预测方法研究
    4.1 常用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4.2 相控-测井约束反演
        4.2.1 常规测井约束反演的基本原理
        4.2.2 相控-测井约束反演的思路与流程
        4.2.3 应用效果与可信度评估
    4.3 岩石物理分步解释预测有效砂体
        4.3.1 岩石物理解释量板的优化
        4.3.2 储层参数分步解释
        4.3.3 有效砂体判别
        4.3.4 技术可行性验证
    4.4 地质统计反演流程的优化
        4.4.1 基本思路与技术特点
        4.4.2 横向变差函数的优化
第五章 不同类型砂体的地震预测实例
    5.1 扇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刻画
        5.1.1 低砂地比区薄互砂体预测
        5.1.2 高砂地比区岩性圈闭识别
    5.2 近岸水下扇体有效砂岩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基于苏5区块叠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构造与储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高分辨地震处理技术
        1.2.2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1.2.3 波阻抗反演技术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概况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勘探开发概况
        2.2.1 总体状况
        2.2.2 地震勘探情况
        2.2.3 产能建设完成情况
        2.2.4 主要开发指标
第3章 苏5区块石盒子组-山西组地质特征
    3.1 地层划分及对比
        3.1.1 地层划分
        3.1.2 小层对比
    3.2 砂体展布特征
        3.2.1 苏5区块沉积相概述
        3.2.2 砂体小层对比
        3.2.3 山2段砂体展布特征
        3.2.4 山1段砂体展布特征
        3.2.5 盒8段砂体展布特征
        3.2.6 盒7段砂体展布特征
        3.2.7 砂体展布特征小结
    3.3 储层特征
        3.3.1 矿物岩石组分
        3.3.2 储层孔隙类型
        3.3.3 储层物性特征
        3.3.4 储层平面展布特征
第4章 苏5区块叠后高分辨率地震处理与解释
    4.1 叠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
        4.1.1 井震联合高分辨率处理技术
        4.1.2 苏5区块叠后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技术流程
        4.1.3 拓频目标的确定
        4.1.4 参与井的优选
        4.1.5 叠后高分辨处理效果分析
    4.2 叠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构造精细解释
        4.2.1 层位标定
        4.2.2 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层波组特征及小层对比追踪
        4.2.3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断层解释
        4.2.4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目的层构造成图
        4.2.5 构造成图效果分析及认识
    4.3 基于叠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储层预测
        4.3.1 地震属性定性预测砂体展布
        4.3.2 基于叠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定量预测储层
第5章 苏5区块气水分布研究
    5.1 气水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5.1.1 气水垂向分布规律
        5.1.2 断层和裂缝对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
        5.1.3 烃源岩分布对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
        5.1.4 储层性质对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
    5.2 气水分布预测
        5.2.1 有效储层厚度与储层厚度比值法气水分布预测
        5.2.2 地震属性预测气水分布
第6章 结论及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10)地震反演方法在高邮地区薄互储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条件
    2.1 研究区概况
    2.2 地层发育特征
    2.3 砂体精细对比
    2.4 砂体展布规律研究
第三章 地震模型正演
    3.1 测井储层参数评价
    3.2 岩石物理正演模拟
    3.3 地质建模
    3.4 储层岩性组合正演
    3.5 可行性研究
第四章 反演方法在高邮的应用
    4.1 地震反演方法概述
    4.2 高邮地区应用实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的多井约束反演技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薄层砂岩含气性多维信息加权约束地震反演判识方法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北地区山西组一段为例[J]. 李勇根,张朝军,曾庆才,孙殿新. 地质学报, 2021(08)
  • [2]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原理及其应用[D]. 陈彦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3]基于高密度三维地震河道砂体储层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D]. 卞保力.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7)
  • [4]乌里雅斯太凹陷H区K1baⅣ段地质特征综合研究[D]. 任江丽. 西北大学, 2019(01)
  • [5]基于地震反演的趋势分析在碳酸盐岩储层中的识别与预测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D]. 胡永蓁.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 [6]葡西油田古117区块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研究[D]. 李春梅.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7]煤层顶底板致灾含水层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研究 ——以澄合矿区王村煤矿为例[D]. 高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 [8]陆相高速薄砂层有效砂体地震预测方法研究[D]. 廖文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9]基于苏5区块叠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构造与储层研究[D]. 赵地.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2)
  • [10]地震反演方法在高邮地区薄互储层中的应用[D]. 陈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标签:;  ;  ;  ;  ;  

基于3D地震资料连续处理的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