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学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及其启示

日本小学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及其启示

一、日本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及其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丁英英[1](2021)在《报刊、概念与实践:中国现代美育思潮与社会观念之互动 ——民国初期两种《美育》杂志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美学史、教育史和报刊史为切入点,结合五四前后激荡着的各种教育思潮,如教育救国思潮、国民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等,梳理了两种《美育》刊物的创刊史。并以现代性为理论支撑,对民初美育思潮的特征以及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深入地剖析。笔者以探索美育实践为创新点,探寻民初美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实施状况并分析其特征。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先从历史背景入手探究民初美育思潮产生的原因、过程与影响,之后从报刊史入手梳理两种《美育》杂志的创刊历程。中华美育会的《美育》杂志建立在民国艺术教育期刊的“新兴勃发期”,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较为直接和深刻,对美育的倡导具有启蒙性与实用性特点。李金发的《美育》杂志以对经典艺术品的欣赏和对艺术理论的精研探讨为主,对美育的倡导更加具有艺术的纯粹性和审美性特征。第二部分,从现代性入手,具体分析了民初美育的内涵和特点。中华美育会的美育以新民、强国为美育实施的目的,具有德性启蒙的特征;李金发的美育以对审美感受的培养为目的,具有心性启蒙的特征。两种刊物,一本以改造后的传统艺术为美育实施的资源,一本以西方艺术,尤其是希腊艺术为提倡美育的审美取向,虽然方法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具有民族性特征。第三部分,结合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国民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等,探究中国现代美育与社会观念的相互影响。在美育主体的变更以及美育与审美、功利、道德、科学的关系等问题上,民初的美育为当代美育建设提供了范例。第四部分,以美育实践探索为创新点,从三个层面论述了美育实施的具体内容:家庭美育,以儿童美育为中心;学校美育,以艺术技能培养为重点;社会美育,以国民道德培育为基础。美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广泛实施,使得“美育”在国民教育得以真正地落实。

李传南[2](2020)在《《美育》杂志现代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近代史,是浸泡在鲜血、泪水和汗水中的。在西方船舰利炮的轰鸣声中,家园被入侵、祖国的疆域被割裂、四万万人民遭受奴役迫害,但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深烙心中,使我们的先辈不愿屈服、妥协于列强,从而奋起斗争、无惧艰险。正因无数先烈英杰血肉之躯的无私奉献,才造就了我国近代这自强不息,不懈斗争的宏伟诗篇。西方的炮火轰开了我们国门的同时,外来的知识理念也同样影响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在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和西方先进科学的碰撞下,被封建礼法禁锢的观念被冲破,对事物的认知不断刷新,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进行着从古到今的属性转变。有志识之士们在这场疯狂的文化输入中不断的汲取其中的养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一次次实践,希望从中寻找救国救亡的道路,王国维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他认同席勒美育学说中美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美育教育有着通过改善个人从而达到改善整个社会的功能,并结合实际国情和以往变革失败的经验,肯定美育教育这种自下而上的改革模式,才是真正地拯救国民和国家于危难的正确道路。通过王国维的传入推广,以及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的认可和初步实践,几年后,美育学说终于在中国的土地上冒出嫩芽。1919年11月,丰子恺、吴梦非和刘质平三人,组织全国大部分从事美育事业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一同成立了中华美育会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并为了使中华美育会更好的实施推行美育,次年四月出版了我国美育史上第一刊美育类专业杂志《美育》杂志。这刊杂志不仅产生于古今交替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同时也是美育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标识,其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含义。所以文本采用现代性的研究方法观察《美育》杂志,希望通过探究《美育》杂志的创刊背景和文本内容,挖掘美育在中国近代发展中独特的现代性特征,并以此作为经验对当下美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预判。本文正文主要由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语构成。首先在绪论部分对问题缘起、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论文创新,以及美育思想、《美育》杂志和现代性的研究综述分别进行论述;其次在第一章中对美育、《美育》杂志和现代性的概念做详细的论证;紧接着在第二章中对《美育》杂志的文本内容从美育思想、艺术内容,教育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在第三章中,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层次对《美育》杂志中的现代性标识做深入的分析;再次,在第四章把美育放到历史的大环境中,横向的对其现代性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以上的研究成果,对当今美育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最后结合论点和研究结果对本文做精炼的总结。为了方便更好的阅读,在下文中以《美育》代替《美育》杂志。

崔琦[3](2020)在《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艺术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性情、提高学生智能等方面大有裨益。艺术课程也是2000年来新课程改革的重难点,是培育和开发中小学生艺术素养,乃至整体教育素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虽然艺术课程从提出到推广再到实施,面临着重重困难与阻碍,但也在发展中有了较大的突破与收获。不过,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艺术课程实施仍存在许多问题,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在查阅和整理艺术课程实施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湖南省郴州市Y县三所农村小学为调研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与现场访谈法调查,了解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梳理出艺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阻碍艺术课程优化实施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若干优化对策,从而进一步完善当地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通过研究发现: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突出问题表现在艺术课程地位悬空、艺术课堂内容虚化、课程资源相对匮乏、课程评价手段单一。究其原因是对艺术课程学科认识存在偏差、艺术师资不足且专业提升途径窄、艺术课程资源投入相对不足、艺术课程的监管体系有待健全,导致农村小学艺术课程的发展较为落后。针对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更新课程观念,深化课程认识,明确课程功能,提升课程地位;二是明确教学目标,充实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灵活授课方式;三是拓宽培训渠道,完善师资配置,同时,通过政府的帮助和多方支援,合理运用物资,有效开发农村本土资源和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四是完善艺术课程管理的监控体系以及构建能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王琼[4](2020)在《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研究 ——基于对N市幼儿教师与小学美术教师的调查》文中认为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儿童具有益于终身发展的美术素养成为基础美术教育目标之一。由于目前我国幼儿园、小学阶段分段教育以及幼小教师各具独立的培养体系两方面的现状,使上述两学段课程的良好衔接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对于美术教育而言,不同学段课程的高质量衔接成为促进儿童美术素养连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促进儿童美术经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对当前幼小美术课程实施现状对比分析提出幼小美术衔接的必要性并对幼小学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展开调查研究。以自编问卷《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现状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以N市一定数量的幼儿园教师与小学美术教师为调查对象,了解当前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现状、提升途径与提升需求现状。以此为依据,为进一步加强幼小美术衔接,提升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促进儿童美术经验连续性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与策略。本次研究中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调查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显性衔接素养,直接指向幼小美术课程衔接。包含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观念、衔接知识(即教师对彼此学段美术课程的了解、对儿童美术经验的了解)、衔接实践能力。基于美术独特的学科特性,教师自身美术专业素养是影响不同学段儿童美术经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第二部分为隐性衔接素养,指向不同学段教师美术专业素养。包含教师美术学科素养及美术教育素养。第三部分为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提升途径及提升需求现状。包含教师参与幼小美术衔接活动、提升美术专业素养途径及提升需求现状。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幼小两学段美术课程实施中仍存在诸多差异与不足,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也存在不同差异。在显性衔接素养方面: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观念良好,衔接知识与衔接实践能力均有待加强;隐性衔接素养方面:小学美术教师美术专业素养整体高于幼儿教师。在一系列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中得出教师美术学科素养与衔接观念是影响幼小教师进行美术课程衔接实践的重要因素。在素养提升途径现状中,与幼儿教师相比多数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师有过参加课程衔接活动的经历。在素养提升需求中,幼小教师显性素养提升需求一致,均表示需进一步提高衔接观念与课程衔接实践能力;在隐性衔接素养的提升需求中幼儿教师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需求趋向。同时,介于幼小分段教育现状,幼小教师均表示希望通过加强沟通交流加深对彼此学段美术课程现状的了解以更好的进行幼小美术课程衔接。最后,结合此次问卷调查现状,研究者从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两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以提升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从而为实现幼小美术衔接、促进儿童美术经验的连续性发展提供支持。

姜姗[5](2020)在《教育戏剧应用于小学低年级安全教育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全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使儿童更好地接受学校的安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之一。但是经过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小学低年级的安全教育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重文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教学方法单一、重讲授轻体验等问题。安全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涨。教育戏剧是将戏剧元素和技巧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其在欧美等国家已有多年的应用历史,也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但目前在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考虑到其开展过程中具有情景性、趣味性等特点,笔者认为教育戏剧较适合在小学安全教育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将教育戏剧应用于小学低年级的安全教育教学中,改善其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绪论、正文与结语。正文中笔者首先就行动研究的设计对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阐述。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访谈法和观察法。研究旨在丰富小学低年级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安全教育的教学效果。行动研究共进行两轮,每轮都遵循“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结构。行动研究第二轮的计划与实施是在第一轮观察反思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与修改。其次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诊断后,初步设计了行动研究的计划,实施计划之后进行观察和反思。经过研究后发现,将教育戏剧应用到小学低年级的安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教育观念有所转变;学生参与安全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知识得到提升,多种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与发展。为了使教育戏剧更好地应用于小学低年级的安全教育教学中,笔者分别针对学校方面和教师自身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学校方面需要为教育戏剧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首先为师生们提供可以实施教育戏剧的环境,并为教师提高将教育戏剧应用于安全教育的素养提供多种保障途径,同时还需要宣传教育戏剧的理念,获得家长的支持。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应用教育戏剧的素养。首先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戏剧理念,其次加强将教育戏剧应用于小学低年级安全教育中的意识,最后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能力。

龚灵[6](2020)在《加拿大教师全球素养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在各领域、各层次全面建立,机遇和挑战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展现出来。对于教育而言,从全球视野出发,考虑教育的全球维度,发展全球教育成为迎接全球化浪潮的必要举措。一些国家已经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培养21世纪的全球公民,然而,已有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学生身上,却忽略了指导学生实施教育活动的关键——教师。只有首先培养出具备全球素养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备全球素养的学生。加拿大作为文化多元、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在培养教师全球素养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可以为当前中国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借鉴。论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加拿大教师全球素养培养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论文从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三个方面分析了加拿大重视培养教师全球素养的原因。其次,论文以加拿大安大略、阿尔伯塔、新斯科舍、不列颠哥伦比亚四个省份的教师专业标准为例,剖析发现,其中对教师全球素养的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平等与公正,树立全球视野。然后,论文通过分析加拿大几所大学的教育学院的培养目标和教师教育课程,发现职前阶段对教师候选人全球素养的培养措施主要是:树立国际化的教师培养目标,将全球教育融入教育基本理论课、学科教学课、专业重点课、国际教育实习四类教师教育课程当中。接着,论文考察了加拿大在职教师全球素养的培养,指出其培养方式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实施了以全球教育项目为主导的培训模式,二是以群体责任共享为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后,论文总结了加拿大教师全球素养培养的特点,反思了中国教师全球素养培养的现状,提出了促进中国教师全球素养培养的四点建议:在教师专业标准中增添和细化有关全球素养的要求,在教师职前教育各环节补充全球教育内容,加强教师全球教育可用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教师全球素养在线培训。

陈思宇[7](2020)在《现行中国苏少版小学《美术》与美国Davis版《Exploration in ART》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都在高速发展,为了培养能够适应发展,具备社会所需能力的新型人才,我国开始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要求。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教科书作为承载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目标,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美国戴维斯版小学美术教科书,是依照美国2014年《国家艺术标准》于2018年再版的小学美术教科书,虽然国与国之间政治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是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有相通之处。比较研究美国与我国小学美术教科书,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的改革,和教科书的编写有着借鉴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中国苏少版与美国戴维斯版小学美术教科书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两国美术课程标准以及两国教科书编写的异同。基于本国国情,并保留我国美术教科书优点的基础上,总结苏少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编写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戴维斯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优点,提出教科书编写的改进意见,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明研究缘起和研究目的与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中国苏少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与美国戴维斯小学美术教科书总体介绍。此部分对两版教科书编写背景、历史发展情况、学科理念、编写依据和编写具体目标进行总体介绍。编写依据中对两国美术(视觉艺术)课程标准的框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中国苏少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与美国戴维斯版小学美术教科书内容与结构分析。此部分是论文的重中之重,围绕着两套教科书书籍装帧与版式、体系结构、栏目设置、内容选编几个方面展开,联系编写依据对两套教学美术教科书进行深入比较。第四部分:是对两国小学美术教科书比较进行总结,分析编写差异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小学美术教科书编写提出建议。

潘颍[8](2020)在《现代媒体艺术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研究 ——以海南黎族文化传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黎族文化传承为具体案例,探索普通高中现代媒体艺术对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本研究分析了现代媒体艺术特征及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探讨了黎族文化的人文价值。提升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主要从课堂观察与学生自评入手,通过分析高中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学科语言,判断人文素养的提升。审美和文化内涵、人格品质、思想观念是较为抽象的概念,无法直接观察,而行为和语言是前者的直观反映。笔者结合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设定三级评价标准,在实践研究部分对应前述评价标准,分析学生自评语言;通过课堂观察,使用记号体系与等级量表,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缘由、问题成因,以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为方向,提出优化策略,交流高中美术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经验,从而实现黎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媒体艺术创新的双向推进。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分析了现代媒体艺术的科技特色、艺术特色、人文特色,在此基础上,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了媒体艺术的作用。第三章,分析了黎族文化的人文价值,并从学科素养评价提升效果,提出三个阶段的评价标准。第四章的实践研究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聚焦学生行为和语言进行观察分析,提出切实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第五章,整合教学效果的反馈,优化现代媒体艺术的教学策略与黎族文化的传承。

刘炳赫[9](2019)在《小原国芳教育思想批判 ——“全人教育”的合理构架与理论缺陷》文中认为小原国芳是日本近代最知名、且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家,他所主张的“全人教育”,不仅对日本近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理论体系在亚洲部分地区的教育实践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小原国芳是日本新教育运动以及日本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其思想核心——“全人教育”理论产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成熟和完善于六、七十年代,且发展成为了被全世界所普遍认可的一种教育思潮。小原国芳主张学生身心共同发展,道德、学识、艺术、体育、经济与生活等方面协调发展。他的主要教育学观点收录入《教育的根本问题:哲学》、《教育的根本问题:宗教》、《教育立国论》、《教育救国论》、《自由教育论》、《全人教育论》、《世界教育巡礼》、《母亲的教育学》、《道德教育论》、《修身教育改革论》、《教育改革论》、《玉川塾的教育》、《理想的学校》、《学校剧论》等着作,后人将其整理为《小原国芳全集》共48卷。“全人教育”是小原国芳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也是小原国芳教育理论体系中的精髓,贯穿了小原国芳的理论研究体系、教育学着作及其毕生教育实践。“全人教育”的理论是其思想的成果,与他的个体经历息息相关,因而具有显着的时代特征。“全人教育”不仅是小原国芳本人教育实践的产物和思想的精华,也融入了他对全世界多种教育思想的重新理解与解读。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思想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该理论奠定了日本从大正时期至今半个多世纪的教育体制,对当今的日本仍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开展日本近代教育史的研究,务必要提及的就是小原国芳和他的“全人教育”理论。本论文共分为导论、四个大章和结论。其中,导论部分主要交待选题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中日两国的先行研究成果、研究思路与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笔者主要对“真、善、美、圣、健、富”进行阐述,并将其划分为“心”的内在要求和“身”的外在要求两方面,分别在第一章和第二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阐述“全人教育”理论中对于“心”的内在要求。第一节“‘善’之德育及其启示”之中主要叙述了小原国芳的德育理论的形成背景和主要内容,在小原国芳倡导下战后日本道德教育的改革及其成效,以及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当今教育的启示意义。第二节“‘圣’之宗教教育及其缺陷”主要交待了该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宗教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在本节中笔者着重对小原国芳宗教教育观的理论缺陷进行了批判。第三节“‘美’之艺术教育及其开展”中阐述了小原国芳艺术教育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以及艺术教育的具体开展。第四节“‘真’之智力教育及其体系”,阐述了智育要求的学问教育、智育体系下的教学论,并结合日本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建设,尝试讨论了小原国芳所主张的教育与我国秉持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观念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全人教育’理论中‘身’的外在要求”,主要分为第一节“‘健’之体育及其评价”和第二节“‘富’之经济、生活与劳作教育”两大部分。第一节主要阐述了体育的主要目的、体育教育的具体内容、体育教育在日本的实际开展的过程,以及笔者对该理论的评价。第二节则具体阐述“富”的概念与要求,包括生活教育、劳作教育和经济教育等几个方面,同时肯定了“富”之教育理念的积极意义。在该章结尾处,笔者着重阐述了“健”、“富”的概念与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区别和联系。第三章“‘全人教育’理论衍生论”,论述了“全人教育”理念下,对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和母亲提出的要求,即“全人师道论”和“母亲教育论”。第一节“‘全人师道论’的意义与过失”之中,叙述了“全人师道论”的主要内容、施行方法、价值辨析及其主要意义。第二节“‘母亲教育’的相关探讨”之中,阐述了母亲的基本工作、女性的婚前教育和胎教的重要性,尤其注重分析小原国芳对女性认知中存在的偏颇与局限性。第三节则集中探讨了作为“全人教育”理论衍生出的周边理论体系的“全人教师论”和“母亲教育”。第四章“小原国芳及其‘全人教育’的批判性解读”,在前几章论述的基础之上梳理了“全人教育”的功过得失,论述了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的形成及其战争观。笔者指出了小原国芳其思想形成历程的复杂性,剖析了小原国芳对战争认识的变迁。终章则主要总结了“全人教育”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迪意义,此为全文的最终目标与意义所在,亦是本论文的创作宗旨。本文对“全人教育”思想中的可取之处及其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借鉴意义予以肯定,对其理论的唯心主义部分做出理性的批判。不仅追索了小原国芳的教育家生涯以及他的“全人教育”理论,还基于中日两国学界对小原国芳“全人教育”的研究,讨论了其“全人教育”思想与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性。

宋琼[10](2019)在《湘潭市岳塘区城镇小学低年级色彩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色彩课程作为美术教育的教学重点,需引起人们重视,我们要深化色彩课程教学改革,遵循美育特点和低年级学生成长规律,探索构建以审美和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色彩课程体系,通过色彩课程完善美术教育,从而通过美育促进德育、智育,进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认识色彩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础内容,但实际教学中,湘潭市岳塘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获得色彩认知的过程却存在一些问题,如色彩教学资源的缺乏,教师教学技能有待提高等等,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教学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基于低年级小学生色彩认知特点,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小学低年级色彩教学经验,开发以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的小学色彩课程,鼓励小学生在自然中观察事物,发现色彩美,并用丰富的色彩表达内心世界,引导他们个性化的自主发展,让儿童画真正展现色彩和创意的童趣,而不是被教师的成人思维禁锢,这样才能实现色彩教育课程的进一步提高。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应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以创新思维推动色彩教学,为学生的色彩学习设置丰富多样的渠道。色彩课程作为美育教育的内容之一,要让小学生学会用色彩发现美,表现美,运用美,在小学生的心中种下美的思想,这一颗种子才会生长成为艺术的苗圃。

二、日本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及其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报刊、概念与实践:中国现代美育思潮与社会观念之互动 ——民国初期两种《美育》杂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特色与思路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报刊、学科与思潮:两种《美育》杂志的创办
    第一节 民国初年激荡的美育思潮
        一 美育思潮的时代背景
        二 “美育”内涵的演变
    第二节 中华美育会《美育》杂志的创办
        一 第一种美育刊物的创刊
        二 中华美育会学人共同体
    第三节 李金发主编的《美育》
        一 刊物内容及特色
        二 美育思想来源及刊物影响
    小结
第二章 多维的“美育”:两种《美育》杂志对“美育”的诠释
    第一节 实用与唯美:“美育”的多元内涵
        一 实用艺术教育观
        二 唯美艺术教育观
    第二节 审美与救国:“美育”的多重目的指向
        一 美育救国论
        二 审美教育论
        小结
    第三节 古今中西之间:“美育”的资源重构
        一 传统艺术的再审视
        二 西方艺术的高阶地位
        小结
第三章 美育思潮与社会观念的交织:两种《美育》杂志关于“美育”的论争
    第一节 审美与功利
        一 艺术教育的功利化取向
        二 艺术教育的纯粹审美性
        小结
    第二节 美与真、善的关系
        一 美育为道德重建的利器
        二 科学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美育主体的变更
        一 通俗文艺教育下的民众群体之崛起
        二 民主思潮下天才之发展
        小结
第四章 家庭、学校与社会:美育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家庭美育的建设
    第二节 学校美育的实施
        一 养成实用能力的图画科
        二 重建国民道德的音乐科
        三 促进工业文明的手工科
    第三节 社会美育的普及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华美育会《美育》杂志目录
附录B 李金发《美育》杂志目录
附录C 中华美育会《美育》期刊数据统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美育》杂志现代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综述
    (五)论文创新
一、相关概念诠释
    (一)美育释义
    (二)简述《美育》杂志
    (三)现代性界定
二、《美育》杂志内容分析
    (一)美育思想传播
    (二)艺术内容丰富
    (三)教育方式改革
三、《美育》杂志现代性标识
    (一)形式上的体现
    (二)内容中的突出
四、美育现代性给予的思考和启示
    (一)对美育现代性的思考
    (二)对当今中国美育发展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
    2.1 调查设计及过程
        2.1.1 调查设计
        2.1.2 调查过程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相关群体对艺术课程的态度和认知分析
        2.2.2 艺术课程的师资配备与配套设施分析
        2.2.3 艺术课程的开设现状与主要内容分析
        2.2.4 艺术课程的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分析
第3章 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问题审视及原因探究
    3.1 问题审视
        3.1.1 艺术课程地位悬空
        3.1.2 艺术课堂内容虚化
        3.1.3 课程资源相对匮乏
        3.1.4 课程评价手段单一
    3.2 原因探究
        3.2.1 艺术课程学科认识存在偏差
        3.2.2 艺术师资不足且专业素养欠佳
        3.2.3 艺术课程资源投入相对不足
        3.2.4 艺术课程的监管体系有待健全
第4章 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优化对策
    4.1 更新课程观念,提升课程地位
        4.1.1 更新课程观念,深化课程认识
        4.1.2 明确课程功能,提升课程地位
    4.2 充实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4.2.1 明确教学目标,充实课程内容
        4.2.2 改革教学方法,灵活授课方式
    4.3 丰富课程资源,完善师资配置
        4.3.1 丰富课程资源,合理运用资材
        4.3.2 拓宽培养渠道,完善师资配置
    4.4 优化评价体系,健全课程机制
        4.4.1 优化评价体系,凸显实施成效
        4.4.2 细化课程管理,健全课程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的访谈提纲(校领导卷)
附录B 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的访谈提纲(教师卷)
附录C 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D 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E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4)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研究 ——基于对N市幼儿教师与小学美术教师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幼小美术课程衔接,促进儿童美术经验的连续性发展
        2.有利于促进幼小美术教育工作者美术专业素养贯通性发展
    三、相关概念界定
        1.幼小衔接
        2.课程衔接
        3.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
    四、文献综述
        (一)幼小课程衔接的相关研究
        (二)教师美术素养的相关研究
        (三)基础教育教师课程衔接素养相关研究
    五、研究设计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访谈法
        3.观察法
第一章 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制
    一、问卷编制的基础与框架结构
        (一)前期调研
        (二)理论基础
        (三)框架结构
    二、问卷的编制
        (一)问卷初稿的编制
        (二)问卷试测分析及修改
    三、N市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现状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一)问卷的信度检验
        (二)问卷的效度检验
第二章 N市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幼小美术课程实施现状对比分析
    三、幼小教美术课程衔接素养现状分析
    四、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提升途径现状分析
    五、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提升需求现状分析
第三章 N市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现状讨论
    一、N市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现状讨论
        (一)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观念良好,衔接知识与能力有待提高
        (二)幼小教师美术专业素养存在差异,幼儿教师美术学科素养不足
    二、N市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提升途径讨论
        (一)教师参与课程衔接活动较少,幼儿教师美术学科素养提升途径单一
        (二)幼小教师希望加强沟通交流,了解彼此学段美术教育活动现状
    三、N市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提升需求讨论
        (一)幼小教师显性素养提升需求一致,均需要进一步提高衔接观念与能力
        (二)幼儿教师在隐性素养的提升中呈现出多样化倾向
第四章 提升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发展的建议
    一、职前培养层面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美术类课程结构提升幼小教师美术专业素养
        (二)美术能力培养合理化多样化,确保幼小教师美术学科素养平衡发展
        (三)树立大美术观,丰富幼小教师美术文化素养
        (四)确立儿童立场,提升幼小教师课程衔接观念
    二、职后发展层面
        (一)监督儿童美术档案袋的建立与流通,确保儿童美术经验发展可视化
        (二)构建幼小合作交流机制,建立幼小教师美术教研共同体
        (三)设立教师美术素养发展工作坊,促进幼小教师美术素养个性化发展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现状调查(幼儿园教师版)
附录2
致谢

(5)教育戏剧应用于小学低年级安全教育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小学低年级安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二)教育戏剧应用于小学低年级安全教育具有独特价值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教育戏剧
        (二)学校安全教育
    四、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五、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中小学安全教育研究现状
        2.教育戏剧应用于中小学学科教学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1.中小学安全教育研究现状
        2.教育戏剧应用于中小学的研究现状
        (三)述评
第一章 行动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
        2.观察法
        3.行动研究法
    二、研究地点、对象与研究合作者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与编码
    四、研究问题及诊断
        (一)K小学低年级安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重文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
        2.教学方法单一,重讲授轻体验
        (二)问题诊断
    五、行动研究方案初步设计
        (一)制定安全教育教学目标
        (二)选取适当的安全教育教学内容
        (三)选择适用于安全教育的教育戏剧教学策略
        (四)制定适当的安全教育教学的反思评价形式
第二章 教育戏剧应用于小学低年级安全教育的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行动计划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地点与内容
    二、行动实施
    三、行动观察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学习氛围较为浓厚
        (二)教学效果较以往有所提升,但尚未达到预期效果
    四、反思总结
        (一)课堂教学主体把握不明确,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内容有待丰富,深度有待挖掘
第三章 教育戏剧应用于小学低年级安全教育的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计划调整
        (一)教学准备的调整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
        (三)教学实施的调整
    二、行动实施
    三、行动观察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
        (二)教学效果有很大提升,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四、反思总结
        (一)教师需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二)充分发挥教育戏剧的优势,形成特色教学
第四章 教育戏剧应用于小学低年级安全教育的结果与建议
    一、结果
        (一)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教育观念有所转变
        (二)学生参与安全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高涨
        (三)学生的安全知识与意识得到提升,多种能力得到一定锻炼
    二、建议
        (一)学校方面为教育戏剧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
        1.提供实施教育戏剧的环境
        2.为教师提高将教育戏剧应用于安全教育的素养提供多种途径
        3.宣传教育戏剧的理念,获得家长的支持
        (二)教师提高自身应用教育戏剧的素养与能力
        1.树立科学的教育戏剧理念
        2.加强将教育戏剧应用小学安全教育的意识
        3.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作者简历

(6)加拿大教师全球素养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一)全球化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加拿大的教师全球素养培养富有成效
        (三)提升中国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概念界定
        (一)全球素养
        (二)教师全球素养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已有研究
        (二)国外已有研究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加拿大重视培养教师全球素养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适应人口多样性的应对之策
    二、文化背景:遵循多元文化主义传统的选择
    三、教育背景:教授国内外学生的需要
第二章 加拿大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全球取向
    一、尊重文化多样性
    二、促进公正与平等
    三、树立全球视野
第三章 加拿大职前教师全球素养培养
    一、树立国际化的教师培养目标
    二、将全球教育融入教师教育课程
        (一)在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中开设全球公民教育课
        (二)在学科教学课程中融合全球教育内容
        (三)在专业重点课程中聚焦国际教育教学
        (四)开展跨国教育实习
第四章 加拿大在职教师全球素养培养
    一、以全球教育项目为主导的培训模式
    二、以群体责任共享为机制的专业发展
第五章 评价与启示
    一、加拿大教师全球素养培养的特点
        (一)教师专业标准注重体现全球素养的多方面要求
        (二)职前教师教育计划注重构建全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教师在职培训注重全球教育线下工作协同与线上资源共建
    二、中国教师全球素养培养省思
        (一)国家宏观政策的持续引领
        (二)教师全球教育实践的薄弱现状
    三、加拿大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一)在教师专业标准中增添和细化有关全球素养的要求
        (二)在教师职前教育各环节补充全球教育内容
        (三)加强教师全球教育可用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四)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教师全球素养在线培训
参考文献
致谢

(7)现行中国苏少版小学《美术》与美国Davis版《Exploration in ART》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小学美术教科书的重要作用
        二、国际视野下的美术教科书研究引发的思考
        三、基于个人经历与研究旨趣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对国内现有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研究
        二、对国外现有美术教科书的研究
        三、对美术教科书比较的文献研究
        四、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教材与教科书
        二、美术教科书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文本分析法
        三、比较分析法
第一章 中国苏少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与美国Davis出版社小学美术教科书总体介绍
    第一节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科书总体介绍
        一、苏少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基本情况
        二、苏少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学科理念
        三、苏少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依据
        四、苏少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编写的具体目标
    第二节 美国Davis出版社小学美术教科书总体介绍
        一、戴维斯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基本情况
        二、戴维斯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学科理念
        三、戴维斯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依据
        四、戴维斯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具体目标
第二章 中国苏少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与美国Davis出版社小学美术教科书内容与结构分析
    第一节 书籍装帧与版式的比较
        一、开本尺寸、封面、封底设计
        二、扉页、目录设计
    第二节 体系结构的比较
        一、两版教科书体系结构的特点
        二、两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体系结构的比较
    第三节 栏目设置的比较
        一、中国苏少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栏目设置
        二、美国戴维斯版小学美术教科书栏目设置
        三、两版小学美术教科书栏目设置的比较
    第四节 内容选编的比较
        一、中国苏少版小学美术教科书内容分析
        二、美国戴维斯版小学美术教科书内容分析
        三、两版小学美术教科书内容选编的比较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中国苏少版与美国戴维斯版小学美术教科书比较结论
        一、两版美术教科书的比较结论
        二、差异的成因分析
    第二节 对苏少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建议
        一、学科素养立足基础教育改革,注重培养21世纪技能
        二、探索大概念,整合教科书体系结构
        三、完善教科书栏目设置,注重学习活动,体现学习方法
        四、结合时代特点,注重美术学科中艺术语言的探索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科书的装帧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现代媒体艺术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研究 ——以海南黎族文化传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概念界定
        (一)人文素养
        (二)现代媒体艺术
        (三)普通高中美术教育
        (四)黎族文化与艺术
    四 研究现状
        (一)国外现代媒体艺术课程
        (二)国内现代媒体艺术课程
        (三)海南中小学中黎族文化艺术课程
    五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现代媒体艺术的特征及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 现代媒体艺术的特征分析
        (一)科技特色
        (二)艺术特色
        (三)人文特色
    二 媒体艺术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二)推动传统文化跨界交流
        (三)推动政府与企业的投入
第三章 人文素养提升的评价标准与黎族文化的人文价值
    一 评价标准的思辨
    二 从学科素养评价提升效果
        (一)第一阶段标准
        (二)第二阶段标准
        (三)第三阶段标准
    三 黎族文化的人文价值
        (一)丰富内涵,拓宽人文视阈
        (二)内在品质,发展人文意识
        (三)民族情感,完善人格品质
第四章 课程实录与观察分析
    一 《醉美白沙——黎族印象》摄像基础
        (一)课程实录
        (二)评价分析
        (三)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二 《不一样的文物修复——黎族纹样》电脑图像处理
        (一)课程实录
        (二)观察分析
        (三)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三 《唤醒黎族沉睡的记忆——场景再现》软件绘画
        (一)课程实录
        (二)观察分析
        (三)总结分析
第五章 教学效果反馈与策略建议
    一 技术简化,育人为本
        (一)教法的简化
        (二)学法的流畅
    二 形成话题,学科渗透
        (一)锻炼学科语言
        (二)跨学科互动
    三 黎族文化传承的建议
        (一)传授基础,创新继承
        (二)深入浅出,启发引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附件

(9)小原国芳教育思想批判 ——“全人教育”的合理构架与理论缺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人物生涯及思想生成
        (二)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日本学界对小原国芳以及“全人教育”的关注视角
        (二)中国学界对小原国芳“全人教育”的研究情况
        (三)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目标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目标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历史研究法
    五、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全人教育”理论中“心”的内在要求
    第一节 “善”之道德教育及其启示
        一、道德教育理论的形成背景
        二、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
        三、道德教育的主要方面
        四、道德教育论
        五、道德教授革新论
        六、道德教育的变革、方法与其他问题
        七、道德教育理论对当今中国教育的启迪
    第二节 “圣”之宗教教育及其缺陷
        一、宗教教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作为“教育根本问题”的宗教
        三、宗教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四、“宗教教育论”的原理与实际问题
        五、宗教教育与“全人教育”的关系论
        六、宗教教育的缺陷与反思
    第三节 “美”之艺术教育及其开展
        一、艺术教育的基本理念
        二、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艺术教育的具体开展
    第四节 “真”之智育及其体系
        一、智育要求的学问教育
        二、智育体系下的教学论
        三、幼儿教育的学科建设要求
        四、基础教育的学科建设要求
        五、“全人教育”之智育与我国智育主张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 “全人教育”理论中“身”的外在要求
    第一节 “健”之体育及其评价
        一、体育的主要目的
        二、体育的各个方面
        三、体育的实际开展
        四、体育的理论评价
    第二节 “富”之经济、生活与劳作教育
        一、关于“富”的哲学式思考
        二、“富”之生活教育和劳作教育
        三、“富”之经济教育的含义
        四、“富”之教育理念的积极意义
    第三节 “健”、“富”的概念与我国“体”、“劳”内涵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章 “全人教育”理论衍生论
    第一节 “全人师道论”的价值辨析与启迪
        一、“全人师道论”的主要内容
        二、“全人师道论”的施行方法
        三、“理想教师论”、“师道论”与“教师道”
        四、“全人师道论”的价值辨析
        五、“全人师道论”的意义
    第二节 “母亲教育”的相关探讨与缺落
        一、母亲的基本工作
        二、女性的婚前教育
        三、小原国芳的女性结婚论
        四、胎教的重要性
        五、“母亲教育”中的“全人教育”理论
        六、“母亲教育”的启示与批判
    第三节 作为周边理论体系的“全人师道论”和“母亲教育”
第四章 “全人教育”理论体系的周边
    第一节 以“全人教育”理念为基础的小原国芳“幼儿教育”
        一、小原国芳“幼儿教育”理念的形成
        二、小原国芳“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三、成城、玉川学园时期小原国芳“幼儿教育”的实践
        四、小原国芳“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五、由“全人教育”理念形成的“全人保育”观
    第二节 小原国芳的“女性教育”观与“全人教育”
        一、小原国芳“女性教育”观的形成背景
        二、二战期间形成的特殊“女子教育”观
        三、小原国芳“女子教育”理论中的战争理解
        四、二战期间小原国芳的“女子教育”观
    第三节 教师培养、作为教育根本问题的哲学、“全人教育”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二、哲学的精神与教育观的确立
        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哲学精神与学习热情
    第四节 关于小原国芳的《学校剧论》的考察
第五章 小原国芳及其“全人教育”理论的批判性解读
    第一节 “全人教育”的理论结构及其功过
    第二节 小原国芳的海外访问活动与“全人教育”的推行实践
        一、小原国芳海外访问的主要活动
        二、小原国芳主要走访目的地
        三、小原国芳外访活动的主要影响
    第二节 “全人教育”的形成与小原国芳的战争观
        一、教育家的思想观与战争认识
        二、军国主义体制下的教育家个人体验
        三、教育对战争的实际参与
        四、小原国芳论着中的战争认识
        五、教育思想与矛盾的战争认识
    第三节 “全人教育”理论给予我国教育发展的教训与启迪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湘潭市岳塘区城镇小学低年级色彩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基于低年级小学生色彩认知的色彩教学
    2.1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色彩绘画特征
    2.2 低年级小学生色彩认知特点
    2.3 小学生色彩认知特点与色彩教学的关系
第3章 湘潭市岳塘区城镇小学低年级色彩教学现状
    3.1 岳塘区城镇小学美术教育概况
        3.1.1 美术师资力量
        3.1.2 学校重视程度
    3.2 学校色彩课安排及课外发展
        3.2.1 色彩课在美术课中所占比例
        3.2.2 与色彩有关的课外美术活动
    3.3 色彩教学资源的利用
        3.3.1 学校专用美术教室的使用情况
        3.3.2 学生色彩工具的准备
        3.3.3 美术教材中与色彩相关的课程内容
        3.3.4 多媒体中声光色功能的搭配
    3.4 色彩教学现状
        3.4.1 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3.4.2 学生在色彩课堂上的表现
        3.4.3 学生色彩作业评价标准
第4章 湘潭市岳塘区城镇小学低年级色彩教学的问题及其原因
    4.1 色彩教学实践层面
        4.1.1 课堂色彩教学缺乏趣味性
        4.1.2 学生色彩感受与体验不强
        4.1.3 技能训练与创新意识难以均衡
    4.2 教师色彩教研层面
        4.2.1 对美术教材重点把握不到位
        4.2.2 色彩教学模式存在局限性
        4.2.3 忽视小学生创造力的作品评价
    4.3 色彩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4.3.1 色彩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够
        4.3.2 忽略低年级小学生色彩认知特点
        4.3.3 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有待日常化
        4.3.4 色彩教学问题的其他因素
第5章 湘潭市岳塘区城镇小学低年级色彩教学问题对策
    5.1 提升美术教师综合素养
        5.1.1 教师专业色彩技能培训
        5.1.2 转变教师色彩教学观念
        5.1.3 积极开发校本色彩课程
    5.2 教学方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5.2.1 鼓励学生色彩个性化表现
        5.2.2 营造学生自主学习氛围
    5.3 充分利用色彩教学资源
        5.3.1 充分利用学校色彩教学物质资源
        5.3.2 调整学校美术教学时间
        5.3.3 充分发挥社会美术教育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附录 B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 C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 D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E 湘美版小学美术教材 1-3 年级目录
附录 F 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 1-3 年级目录
致谢

四、日本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及其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报刊、概念与实践:中国现代美育思潮与社会观念之互动 ——民国初期两种《美育》杂志研究[D]. 丁英英.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2]《美育》杂志现代性研究[D]. 李传南.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3]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优化策略研究[D]. 崔琦.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4]幼小教师美术课程衔接素养研究 ——基于对N市幼儿教师与小学美术教师的调查[D]. 王琼.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5]教育戏剧应用于小学低年级安全教育的行动研究[D]. 姜姗. 鲁东大学, 2020(02)
  • [6]加拿大教师全球素养培养研究[D]. 龚灵.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7]现行中国苏少版小学《美术》与美国Davis版《Exploration in ART》的比较研究[D]. 陈思宇.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现代媒体艺术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研究 ——以海南黎族文化传承为例[D]. 潘颍.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小原国芳教育思想批判 ——“全人教育”的合理构架与理论缺陷[D]. 刘炳赫.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10]湘潭市岳塘区城镇小学低年级色彩教学研究[D]. 宋琼.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日本小学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及其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