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源县农机维修管理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成效显着(论文文献综述)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2021)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消防救援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文中提出闽政办[2021]4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福建省"十四五"消防救援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9月3日福建省"十四五"消防救援事业发展专项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消防救援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姚晓娟[2](2020)在《江苏农机从业人员人力资本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截止2019年,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6%,全省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装备结构不断改善,高性能、大功率、复式作业装备发展步伐显着加快。现在国家不断实施惠农支农政策,大力支持农机购置补贴,从事农机行业的人员不断增长。一些农机手不懂农机专业知识,常常引发农机运转质量低、农机故障频繁和维修费用高等诸多问题,不仅降低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而且降低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农机驾驶员培训相对薄弱,持证率低,为农机安全埋下隐患,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化是重要途径,而农机培训是农机从业人员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因素,充分认识通过培训将人力资源储备转化成人力资本优势意义重大。
周涛[3](2018)在《安徽省滁州市创新农机化示范大院项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项目建设是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扶持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扶持项目在整个政府扶持项目中具有其特殊性,项目数量居多,项目分布零散,项目绩效评估困难,对其研究更有利于从难点突破,进一步提升政府扶持项目建设水平,完善政府治理。安徽省滁州市农机化示范大院项目是一项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性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其核心是政府通过统一设计规范,通过政策、资金等扶持手段,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以期通过壮大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整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该项目具有创新性和典型性。本文尝试从项目实施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探索、项目概况、项目具体操作过程、项目的成效、项目的不足和反思、以及一些建议等方面对整个项目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总结一些政府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经验,避免在探索政府扶持模式方面走弯路;探索政府在服务农业生产方面如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这种方式实现有效作为,既不包办,也不缺位。思考建立一整套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模式。
王春雨[4](2017)在《提高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水平 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顺利进行》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大量应用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职业鉴定管理却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本文主要分析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
马琳[5](2016)在《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农机社会化服务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影响着农业社会化生产,其在优化农村中农机资源、降低农机作业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农机户的经济收入。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新型农机经营形式的外在表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作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必由之路,其发展程度也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通过农机社会化务实现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象的规模化和农机户自身经营规模的扩大,在应用规模和专业化程度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益,为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市场化的农业经营形式确定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地位,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带来了一些列的社会效益,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得这种农机经营形式得以蓬勃发展。济阳县地处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农业发展条件先天性条件较好,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件下,急需找到一个转折来引济阳县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进行的调研。本研究首先通过进村入户对五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研,概括了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所包含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运作模式、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取得成效等状况。其次,调研分析了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三种供给主体及其供给方式、农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状况两方面的供需现状。再次,详细阐述了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层次低、融资难、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农机服务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基础建设不规范、农机管理部门职能缺失等问题,以及产生上述问题地方政府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力度不够、农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缺乏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深层调研分析研究等原因。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地域性农专业合作社、加强业务指导与职能服务、创新农机化作业的组织模式、大力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措施和加大各项投入、提高扶持程度、加强管理服务能力、加大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科技水平的政策建议。
胡福康[6](2015)在《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以福建省罗源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县域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符合县域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访谈等实证研究的方法,以福建省罗源县为个案开展实证研究,对相关企业、往届毕业生等进行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在事实的基础上阐述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分析,实证研究罗源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改革基础上的思考并提出推进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作法。调查结果显示,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设置不能很好的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才培养具体目标泛化、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专业教学实践性不突出、顶岗实习期教学跟进不及时、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针对上述问题,罗源县分别针对全日制职业教育、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和县域职业培训三个方面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后反思改革,提出从确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建设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完善县级职教中心与县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等几方面推进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王翠章[7](2015)在《江苏省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现状分析及思考》文中研究指明为全面掌握农机化教育培训情况,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对部分市、县、乡镇、农机合作社进行调研,通过问卷、实地走访座谈和查阅有关资料等方式,对全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及职业技能开发工作进行了解分析,希望进一步促进全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及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推动全省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1基本情况"十二五"以来,省农机局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要求,围绕农机"361"人才计划,扎实推进全省农机化教育培训
吕瀚[8](2014)在《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的重要时期,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必须要抓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本文以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对全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现状和问题、对策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于为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为深入的对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进行研究,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阐明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对江苏农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江苏在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重点对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现有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分析由于“三农”的现状,农机化教育培训具有培训对象的多元化、内容的多样性和效果的多重性三种主要特征;其次根据培训对象、培训主体、培训运作方式等因素,分析了江苏当前阶段的农机从业人员主要的四种培训模式:政府引导型、学校自主型、企业自身型、校企合作型等培训模式;再次对江苏培训模式的探索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江苏探索出了一些值得推广的基本经验的同时,也存在培训模式的普遍适用性不强、培训模式还有缺陷等问题;第四章总结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农业从业人员培训经验和模式,进而提炼出可借鉴的完善江苏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启示;第五章对江苏农机从业人员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农机从业人员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多方式结合的培训方式、最希望的师资是企业技术人员、更愿意接受2-3天的短期培训、更愿意在乡镇接受相关培训;第六章在上述内容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江苏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有关建议:首先提出要加强农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建设的建议;其次提出了加强农机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的有关建议;第三是提出了加大农机从业人员培训能力建设的有关建议;第四是提出了完善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的配套措施;最后提出了完善江苏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具体可行的多种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形式探索建议。
郑小钢[9](2011)在《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对策分析》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农机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物质基础的农业机械化的建设,无论是在保障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人才支撑方面,还是在构筑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产业体系建设方面,都离不开农机人才的开发工作。农机化教育培训是农机化服务推广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围绕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拖拉机驾驶培训、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机关事业单位特有工种工勤技能岗位技术等级培训考核、各类师资培训等方式,全省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但也存在培训投入少、培训机构设备老化、培训师资层次不高、培训开展不平衡等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和实践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农机化教育培训现状进行分析。从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实际出发,通过设计调研问卷,对江苏省内衣机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机用户,以及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对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现状、培训主要方式进行调研。结合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队伍情况和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江苏省农机化教育机构培训情况调研分析、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情况调研分析,阐述现阶段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存在问题,进一步探讨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新途径和新模式。文章提出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发展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教育培训认识,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加强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更新理念,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农机化重点项目开展培训,拓宽思路、开展政(校)企合作等。文章目的是为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王翠章[10](2011)在《坚持育人为本 加强队伍建设 推动全省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文中研究指明1"十一五"全省农机化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显着成效"十一五"是江苏省农机化地位提升、跨越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省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江苏农机化发展所取得的显着成
二、罗源县农机维修管理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成效显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源县农机维修管理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成效显着(论文提纲范文)
(2)江苏农机从业人员人力资本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江苏农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现状 |
1.1 江苏农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
1.2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队伍的发展与壮大 |
1.3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机构的规模及形式 |
1.4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队伍的素质能力 |
1.5 农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配套措施 |
2 江苏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总体情况 |
1) 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规模不断扩大。 |
2) 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能力显着提升。 |
3) 开展培训活动情况。 |
4) 农业机械化培训模式日趋多样。 |
3 江苏农机从业人员人力资本提升存在的问题 |
3.1 农机从业人员人才结构不合理 |
3.2 缺乏投入保障机制 |
1) 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萎缩。 |
2) 农机培训师资力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 |
3) 农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学设施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培训需求。 |
4) 农机实用人才培训教材缺乏系统化设置,覆盖面不广。 |
3.3 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理念缺位 |
3.4 农机从业人员培训针对性不强 |
4 江苏农机从业人员人力资本提升建议 |
4.1 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培训管理措施 |
4.2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展投入渠道 |
4.3 完善多样化的农机实用人才培训体系 |
4.4 稳定农机实用人才师资队伍 |
4.5 注重农机实用人才培训的基础设施及教材建设 |
5 结论 |
(3)安徽省滁州市创新农机化示范大院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和意义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第2章 滁州市农机化示范大院项目的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机化示范大院 |
2.1.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2.1.3 政府购买服务 |
2.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论 |
2.3 农业补贴相关理论 |
2.4 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
第3章 滁州市农机化示范大院项目背景及动因 |
3.1 项目背景 |
3.1.1 农业根基趋稳 |
3.1.2 种田农民不断减少 |
3.1.3 粮食安全需要社会化经营 |
3.2 滁州市情 |
3.3 项目动因 |
3.3.1 农机具停放难、安家难等现实困难 |
3.3.2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弱势群体 |
3.3.3 农机社会化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3.3.4 农机化示范大院建设成本高 |
3.3.5 希望以点带面提升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整体水平 |
第4章 滁州市农机化示范大院项目概况 |
4.1 项目简介 |
4.2 项目建设内容 |
4.2.1 农机化示范大院建设主体 |
4.2.2 农机化示范大院建设分类 |
4.2.3 农机化示范大院建设样式 |
4.3 申报及验收 |
4.3.1 主要申报材料目录 |
4.3.2 主要申报程序 |
4.3.3 主要申报要求 |
4.3.4 项目验收程序及要求 |
4.4 主要推进措施 |
4.4.1 出台专项扶持政策 |
4.4.2 采取整体推进措施 |
4.4.3 突出文化融合 |
第5章 滁州市农机化示范大院项目成效及不足 |
5.1 项目成效 |
5.1.1 农机具“安家难”、“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
5.1.2 提升了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管理水平 |
5.1.3 促进了全市农机化事业发展 |
5.2 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不足 |
5.2.1 产权不明晰 |
5.2.2 后续管护困难 |
5.2.3 社会效益有待提高 |
5.2.4 软件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
5.3 存在不足原因分析 |
5.3.1 宏观政策的限制 |
5.3.2 项目方案考虑不细 |
5.3.3 建设主体整体实力不强 |
5.3.4 存在一些客观上的现实困难 |
第6章 通过项目研究对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思考 |
6.1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
6.2 解决好用地障碍 |
6.3 拓宽好融资渠道 |
6.4 强化专业农机人才队伍建设 |
6.5 加强信息化融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滁州市农机化示范大院项目访谈提纲 |
致谢 |
(4)提高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水平 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顺利进行(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机技能鉴定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 农机维修网点规模小 |
1.2 管理流程不合理 |
2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
2.1 提高农机技能鉴定管理人员的认知度 |
2.2 建立长效的资格证书管理机制 |
2.3 加强农机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 |
2.4 加大对培训鉴定基地的投入 |
2.5 加强考评队伍建设, 提高鉴定质量 |
3 结语 |
(5)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 |
1.4.1 农机社会化服务现状调研 |
1.4.2 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现状 |
1.4.3 问题及原因分析 |
1.4.4 发展措施及政策建议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2.1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关概念介绍 |
2.1.1 农机 |
2.1.2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
2.2 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历程 |
2.2.1 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形成 |
2.2.2 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 |
2.2.3 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壮大 |
2.3 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现状 |
2.3.1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 |
2.3.2 农机社会化服务运作模式多样化 |
2.3.3 农机社会化服务取得初步成效 |
2.4 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实地调研情况 |
2.4.1 济阳县农机合作社建设情况调研 |
2.4.2 入户调研情况分析 |
2.4.3 农机社会化服务情况调查 |
3 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分析 |
3.1 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状况 |
3.1.1 供给主体分析 |
3.1.2 供给方式分析 |
3.2 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分析:基于100份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
3.2.1 农户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
3.2.2 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
4 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总体层次较低 |
4.1.2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
4.1.3 农户综合素质较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
4.1.4 农机服务信息渠道不够畅通 |
4.1.5 基础建设不规范,带动能力弱 |
4.1.6 乡镇农机站撤销,基层农机管理部门缺失 |
4.2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
4.2.1 政府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力度不够 |
4.2.2 农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 |
4.2.3 缺乏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深层次研究 |
5 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措施与政策建议 |
5.1 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措施 |
5.1.1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提升总体水平 |
5.1.2 农机主管部门要加强资金与政策的倾斜力度 |
5.1.3 加强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的综合素质 |
5.1.4 搭建农机信息交流平台 |
5.1.5 强化政府农机主管部门的带动能力,大力开展农机跨区作业 |
5.1.6 创新农机化作业的组织模式 |
5.2 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政策建议 |
5.2.1 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投入力度 |
5.2.2 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组织化程度 |
5.2.3 加强对农机服务体系的管理和服务 |
5.2.4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情况 |
(6)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以福建省罗源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起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文献研究综述 |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一章 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
第一节 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
一、县域职业教育的内涵 |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
三、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
第二节 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
一、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特征 |
二、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特征 |
三、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特征 |
第三节 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
一、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统一性 |
二、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 |
第四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 |
二、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形式 |
第二章 罗源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分析 |
第一节 罗源县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及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
一、罗源县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
二、罗源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
第二节 罗源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动因分析 |
一、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呼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
二、罗源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
三、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三章 罗源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依据 |
一、以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为指导思想 |
二、基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
第二节 全日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一、罗源县公共实训基地介绍 |
二、依托县域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引企入校 学训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第三节 非全日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第四节 职业技能培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第四章 推进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于改革实践的几点思考 |
第一节 确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 |
第二节 建设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 |
第三节 完善县级职教中心与县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
第四节 构建符合职教育人规律的课程体系 |
第五节 推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
第六节 促进县域内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
第五章 结论 |
附录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江苏省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现状分析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
2 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 |
3 主要做法 |
4 当前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5 几点思考 |
(8)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2.1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 |
2.2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三章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现有模式研究分析 |
3.1 农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特点分析 |
3.1.1 培训对象的多元化 |
3.1.2 培训内容的多样性 |
3.1.3 培训效果的多重性 |
3.2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现有模式研究 |
3.2.1 政府引导的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 |
3.2.2 学校自主的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 |
3.2.3 企业自身的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 |
3.2.4 校企合作的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 |
3.3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
3.3.1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探索的基本经验 |
3.3.2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国内外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模式分析和启示 |
4.1 国内农业从业人员典型培训经验分析 |
4.1.1 国内农业从业人员典型培训经验的介绍 |
4.1.2 国内农业从业人员培训经验的启示 |
4.2 国外农业从业人员典型培训模式分析 |
4.2.1 国外农业从业人员典型培训模式介绍 |
4.2.2 国外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启示 |
4.3 国内外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模式比较 |
第五章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
5.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
5.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5.3 基于调查问卷的启示 |
第六章 完善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建议 |
6.1 完善农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建设 |
6.1.1 完善农机人员教育培训法规法规建设 |
6.1.2 完善农机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建设 |
6.1.3 完善农机从业人员保障和激励制度建设 |
6.2 加强农机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 |
6.2.1 健全农机从业人员培训体系 |
6.2.2 构建多元化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机构 |
6.2.3 规范农机化教育培训行为 |
6.3 加大农机从业人员培训能力建设 |
6.3.1 加大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扶持力度 |
6.3.2 加强农机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
6.3.3 加强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
6.3.4 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教材建设 |
6.4 完善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的配套措施 |
6.4.1 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 |
6.4.2 营造农机化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 |
6.4.3 实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程 |
6.5 探索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新模式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必要性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必要性 |
1.2 国内外农机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
1.2.1 国外农机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
1.2.2 国内农机化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现状 |
2.1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总体情况 |
2.2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主要方式 |
2.3 农机化教育培训教材的开发与运用 |
2.4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典型案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队伍情况和培训需求调研与分析 |
3.1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队伍基本情况 |
3.2 农机用户培训情况调研分析 |
3.3 “十二五”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情况调研与分析 |
4.1 江苏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基本现状 |
4.2 江苏省农机化学校基本情况调查 |
4.3 江苏省农机化技术学校承担各类培训情况调研分析 |
4.4 江苏省农机化技术学校师资队伍情况调查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情况调研与分析 |
5.1 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总体情况 |
5.2 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情况调研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促进农机化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6.1 促进农机化教育培训必须坚持的几项原则 |
6.2 促进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建议 |
6.2.1 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教育培训的认识 |
6.2.2 完善培训体系,优化培训结构 |
6.2.3 加强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
6.2.4 更新理念,提高培训质量 |
6.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6.2.6 围绕农机化重点项目开展培训 |
6.2.7 加强农机培训的宣传,提高农民参加培训认知度 |
6.2.8 拓宽思路,开展政(校)企合作培训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
7.1 总结 |
7.2 讨论 |
附件1 |
附件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编写的教材书籍 |
(10)坚持育人为本 加强队伍建设 推动全省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十一五”全省农机化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
2 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农机化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
3 务实奋进, 推动全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
四、罗源县农机维修管理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成效显着(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消防救援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J].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12)
- [2]江苏农机从业人员人力资本提升对策研究[J]. 姚晓娟.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0(09)
- [3]安徽省滁州市创新农机化示范大院项目研究[D]. 周涛. 湖南大学, 2018(06)
- [4]提高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水平 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顺利进行[J]. 王春雨. 吉林农业, 2017(02)
- [5]济阳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 马琳.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4)
- [6]县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以福建省罗源县为例[D]. 胡福康.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5)
- [7]江苏省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现状分析及思考[J]. 王翠章. 江苏农机化, 2015(01)
- [8]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调查研究[D]. 吕瀚.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5)
- [9]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对策分析[D]. 郑小钢.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4)
- [10]坚持育人为本 加强队伍建设 推动全省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J]. 王翠章. 江苏农机化,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