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疏桩基工程案例分析

稀疏桩基工程案例分析

一、疏桩基础的工程实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风丽[1](2020)在《扩底桩-承台复合疏桩基础竖向承载试验及受力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复合疏桩基础是以降低基础沉降量为目的,考虑桩-土-承台的相互作用,按控制沉降量为原则来确定所需的用桩数量。目前,复合疏桩基础的设计理论尚不成熟,还须要有大量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以及地区经验作为技术支撑。选择何种桩型作为复合疏桩基础最为有利,哪一种桩基形式能更好的发挥减沉目的是减沉理论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扩底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桩身刚度大、能承受较大竖向荷载、沉降小等优点。基于扩底桩的各种优势,本论文将其应用到减沉理论中,融合两者的特点,这样即可充分利用扩底桩基础的优势,又可以有效发挥其在复合疏桩基础中的主导地位,起到合理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本文以复合疏桩基础理论为研究背景,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初步开展扩底桩-承台基础的竖向承载性能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建立多种分析工况,分别制作由直桩及扩底桩组成的单桩承台、三桩承台、四桩承台、六桩承台,模拟各工况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受力变形过程,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扩底桩-承台基础的竖向承载受力性能及影响规律。2、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多种分析工况,分别建立直桩及扩底桩组成的单桩承台、三桩承台、四桩承台,模拟各工况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受力变形过程,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整理分析,研究扩底桩-承台基础的竖向承载受力性能及影响规律。3、总结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及其沉降影响因素。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扩底群桩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以及数值模拟分析可知:1、对单桩不同工况的受荷变形来说,扩底桩比直桩的桩端沉降小,持力性能高;扩底桩承台基础的承载力比直桩基础的高,扩底桩比直桩更能有效控制基础的沉降量;扩底桩由于有扩大头存在,桩端尺寸比直桩大,因此扩底桩对桩下地基土的压缩影响范围也比直桩更大。2、对群桩承台不同工况的受荷变形过程来说,随着外荷载的增加,扩底桩的承载性能明显优于直桩,扩底桩比直桩具有更多的承载性能安全储备;随着外荷载的增加,桩底土不断压缩密实,扩底桩由于扩大头的存在,较好的分散了桩端的应力,故扩底桩的桩端阻力比直桩略小。

常远[2](2019)在《不同桩距桩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沉降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十年我国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得到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物在我国涌现。桩基础因其承载力高、施工便捷等特点成为我国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常规桩基础设计时多采用均匀布桩的形式,而建筑物因上部结构荷载或者地层不均匀分布,桩端应力叠加影响程度有别使得差异沉降较大,严重时会上部结构遭到破坏,影响正常使用;其次实际工程桩土或多或少会承担部分荷载,设计时将荷载全部由桩承担,造成桩承载力浪费。通过采用改变桩间距、桩长以及桩径等方式对桩基础刚度进行调平以减小不均沉降,并考虑桩土荷载分担的这种桩基础设计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实际工程进行分析,提出了按桩和土承担荷载各自位移相叠加的方法计算建筑物沉降,并引入面积比和桩距比的概念分析桩基础沉降变化规律,并基于变刚度调平理念提出新的基础布桩方案进一步研究桩距和桩数对沉降的影响,进而提出有效减小不均匀沉降的变桩距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实际工程单桩试桩结果,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单桩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带有不同面积承台单桩基础桩土荷载分担情况,提出桩土荷载分担与桩土面积比之间的关系式。(2)本文考虑桩土荷载分担,提出了按桩和土承担荷载各自位移相叠加的计算方法,将桩基础沉降分为桩分担荷载产生的沉降Sp和桩间土分担荷载产生的沉降Sr两部分,根据桩土荷载分担与桩土面积比的计算式分别求出相应桩、土荷载分担情况,通过叠加得出桩基础总沉降。(3)由于基础中心部位桩端应力叠加现象高于基础四周,沉降呈外大内小“碟”形的分布现象,具有较大的差异沉降。依据“加强中心,减弱外围”变刚调平的桩基础设计原则,将占筏板面积23%31%的中心区域作为核心区,或将核心筒所在的区域作为核心区,其余为非核心区。通过计算表明调整桩基础核心区与非核心区的桩距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桩基础差异沉降。(4)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保持桩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在核心区内采用大桩距,在非核心区内采用小桩距进行布桩,对减小不均匀沉降有显着效果。针对实际工程计算建议桩距比宜取1.671.83。(5)桩基础考虑桩间土分担荷载的设计方法,充分利用桩间土承载能力,可以采用适当减少桩数的方法,已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目的。针对实际工程计算得出桩数适当减少时桩基础既满足承载力同时满足变形要求,且有较好的经济收益。

方成,林柏,章华,徐和财,黄超[3](2018)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法商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提供的2例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案例,与该规范用于验证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法的2例案例,以及上海地区有着长期桩土荷载分担原位实测与沉降监测数据的1例复合疏桩基础案例中,发现"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法"的计算可靠度依赖"假想天然地基平均附加压力"的取值,然而"假想天然地基平均附加压力"取值所依据的"承台效应系数"却不适用于常规复合疏桩基础。因此,应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法"时需先获得可靠的沉降计算值,然后才能反推得"假想天然地基平均附加压力"。

张荣才[4](2017)在《刚性桩复合地基和桩基础设计计算理论对比》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深入分析刚性桩复合地基和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桩基设计计算理论,以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计算实例为依托,总结出在承载力提高和变形降低幅度较大的地基基础设计中,大桩距疏桩基础作为一种复合桩基,克服了刚性桩复合地基和常规桩基础地基基础方案的缺点,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均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冯寿青[5](2016)在《既有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偏法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区。近年来,由于地基处理方法选用不当或房屋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善而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给正常生产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的甚至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对于采用不同基础形式的既有建筑,如何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同步顶升,避免构件的应力集中,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开展对倾斜房屋纠偏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某电厂煤泥泵房地基加固、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偏工程为背景,对坑式静压桩整体顶升纠偏法进行了系统的应用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了国内外纠偏加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经典案例,论述和总结了建(构)筑物常用的纠偏加固方法、纠偏方案及适用条件。从地基稳定性、基础形式、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建筑物倾斜的原因。2、系统阐述了坑式静压桩顶升纠偏法的设计原理和施工过程,重点说明了施工关键工序的工法及现场监测方案。将静压托换桩和原有地基共同组成疏桩复合地基,分析了其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及可靠性。3、针对工程案例详细进行了托换桩的布置和纠偏方案设计。对施工中的结构加固处理、纠偏监测、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4、对坑式静压桩顶升纠偏施工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沉桩阻力特性、不同基础形式整体同步顶升纠偏施工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5、按照“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顶升过程中现场监测的煤泥泵房沉降量、倾斜率等方面的数据对托换桩的施工顺序和顶升方案不断调整,最终达到预期的加固目的。实践证明,坑式静压桩顶升纠偏法是一种解决房屋倾斜问题的有效处理方法。采用基础连同上部结构整体顶升纠偏技术,对于处理存在不同基础形式的倾斜建筑物同步顶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法工期短、纠偏效果易于控制,适合在我国湿陷性黄土等地区推广使用。

徐奋强,曹云[6](2010)在《软土地基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分析》文中认为运用改进的Geddes应力解计算软土地基基桩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及Boussinesq解计算承台下土分担的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将两部分附加应力线性叠加,按分层总和法计算疏桩基础的沉降。通过工程实例的计算,并与规范法的计算相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联合解法经济、安全,且具符合实际的荷载传递机理。

戴必辉[7](2010)在《大型箱梁制存梁台座沉降计算分析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铁路进入高速时代,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被广泛应用于铁路建设中。制梁台座是箱梁预制的平台,存梁台座是箱梁存放的临时支撑,其工作性状,特别是台座不均匀沉降直接影响箱梁质量。本文结合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某预制梁场实际工程,对使用中的制存梁台座进行沉降计算分析和研究,基于制存梁台座实测沉降资料的规律性总结,并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对台座沉降问题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一些有益于工程实际的结论。具体工作包括:(1)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制存梁台座的工作机理,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对制存梁台座的沉降进行计算,同时讨论了地基土压缩模量的取值问题。(2)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对制存梁台座沉降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着重解决了三维桩土接触中的模型建立、接触分析、参数取值及计算收敛等问题,得出制存梁台座沉降变化的趋势和影响范围。(3)对制存梁台座实测沉降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了沉降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分析了影响沉降的因素,把制存梁台座用不同方法计算得出的台座沉降与实测沉降进行比较,总结出适合制存梁台座的沉降计算模式和压缩模量取值,把基于Ansys的制存梁台座沉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沉降进行比较,分析了制存梁台座的沉降机理,得出了制存梁台座沉降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崔连莲[8](2010)在《软土地基中疏桩基础沉降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疏桩基础是指桩距≥6d同时考虑桩和承台底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一种复合基础,因为其经济效益明显,国内外工程界正在推广应用。由于疏桩基础考虑了桩土共同作用,其沉降量比天然地基小,比常规桩基大,因此本文着重对深厚软土地基中疏桩基础沉降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目前普遍采用的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的研究,同时结合深厚软土地基中疏桩基础的受力特征,从应力修正法出发,提出计算疏桩基础沉降的新方法——疏桩极限法,该方法巧妙解决了计算桩土应力比这个难题,假定桩基已达到其极限承载力,利用修正系数对沉降进行修正。通过工程实例的对比,说明其方法的方便性和可靠性,为计算疏桩基础的沉降提供了更好的参考。以软土群桩试验为理论依据,运用FLAC3D岩土工程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疏桩基础在软土地基中的工作特性,认为与普通群桩和大桩距群桩相比,桩距为6d时最利于桩端阻力及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将现场试验结果与软件模拟数据对比,在保证模型合理性的前提下对不同桩长、不同桩距、不同桩体模量以及变刚度等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对软土地基中疏桩基础沉降的影响。利用按沉降量控制的复合桩基设计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复合疏桩基础的设计方法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概括了目前疏桩基础适宜应用的领域,疏桩基础突出的优势是显着的经济效益,一般可节省桩基费用的30%左右。

崔连莲,陈颖辉,孙芳,唐鹏[9](2009)在《关于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的研究分析》文中指出以修正应力法为依据,假设桩体在疏布状态时,其承载力达到单桩设计承载力极限值,在此前提出一种计算深厚软土地基中疏桩基础沉降的新方法,命名为疏桩极限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该方法在适宜的条件下是可行的。

唐学峰,陈仁朋,赵乾卓,白琳[10](2009)在《疏桩基础在软弱地基电厂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疏桩基础为在浅层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而深层地基土为高压缩性软土的地基上建造电厂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沉降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桩和桩间土的承载力,仅用少量的桩便可实现对沉降的控制,经济合理,缩短工期。

二、疏桩基础的工程实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疏桩基础的工程实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扩底桩-承台复合疏桩基础竖向承载试验及受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疏桩减沉机理的研究与发展动态
        1.2.1 疏桩减沉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
        1.2.2 疏桩减沉机理的试验研究现状
        1.2.3 疏桩减沉机理的数值分析研究现状
    1.3 桩基承台的研究与发展动态
        1.3.1 桩基承台的研究现状
        1.3.2 桩基承台的试验研究现状
        1.3.3 桩基承台数值分析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桩基-承台基础竖向承载性能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2.1 概述
    2.2 模型试验基本理论
        2.2.1 相似理论
        2.2.2 相似准则
        2.2.3 试验相似比设计
    2.3 试验方案
        2.3.1 模型箱及加载装置
        2.3.2 模型桩的制作与布置
        2.3.3 承台的制作
        2.3.4 地基土及相关参数确定
        2.3.5 荷载模拟及加载方案
        2.3.6 数据采集系统
    2.4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2.4.1 桩顶位移
        2.4.2 桩底端阻力的分析
        2.4.3 桩下地基土应力的分析
        2.4.4 承台下土压力的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桩基-承台基础竖向承载性状的数值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简介
        3.2.1 Abaqus简介
        3.2.2 Abaqus在岩土中的应用
    3.3 本构关系
        3.3.1 土体本构模型
        3.3.2 混凝土的本构模型
    3.4 有限元模型建立
        3.4.1 基本假定
        3.4.2 建模的基本参数
        3.4.3 相互作用的设置
        3.4.4 边界条件及网格划分
    3.5 试验与模拟结果对比验证分析
    3.6 不同类型桩基承台对比分析
        3.6.1 桩顶位移
        3.6.2 桩下地基土压力
        3.6.3 桩身轴力
        3.6.4 承台底土压力
        3.6.5 桩端土压力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群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讨论及工程实例分析
    4.1 群桩沉降计算方法
        4.1.1 常规等代实体深基础法
        4.1.2 建筑桩基规范法
        4.1.3 经验近似公式
        4.1.4 沉降计算原则与简化
        4.1.5 目前复合沉降计算存在问题
    4.2 复合桩基中基桩工作性状
        4.2.1 桩侧摩阻力的工作性状
        4.2.2 桩端阻力随沉降的发挥性状
    4.3 群桩沉降控制理论
        4.3.1 沉降控制原则
        4.3.2 实用比例原则
    4.4 复合桩基计算实例
        4.4.1 工程地质资料
        4.4.2 计算所用承台概况
        4.4.3 对比计算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2)不同桩距桩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沉降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桩基础研究现状
        1.2.2 刚度调平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基础沉降计算理论
    2.1 不计桩间土荷载分担群桩沉降计算方法
        2.1.1 弹性理论法
        2.1.2 等代墩基法
        2.1.3 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2.2 计桩间土荷载分担群桩沉降计算方法
        2.2.1 压缩区域分解法
        2.2.2 应力与沉降分解法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3.2 水文地质资料
    3.3 工程地质资料
    3.4 基础形式
4 单桩基础有限元分析
    4.1 单桩有限元分析
        4.1.1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4.1.2 基本假定
        4.1.3 模型建立及计算范围选取
        4.1.4 边界条件的设置
        4.1.5 本构模型选取
        4.1.6 模型接触的选择与初始位移场的消除
        4.1.7 单元网格划分
        4.1.8 加载方式
    4.2 计算结果
    4.3 带承台的单桩有限元分析
        4.3.1 模型建立
        4.3.2 桩土荷载分担
    4.4 桩土荷载分担与桩土面积比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5 群桩沉降性能分析
    5.1 桩数对群桩基础沉降性能的影响
        5.1.1 桩间土荷载分担情况
        5.1.2 群桩基础沉降计算
        5.1.3 沉降计算结果
        5.1.4 结果分析
    5.2 核心区划分
        5.2.1 核心区选择
        5.2.2 结果分析
    5.3 变桩距对群桩基础沉降性能的影响
        5.3.1 布桩方案
        5.3.2 沉降计算结果
        5.3.3 结果分析
    5.4 基础优化方案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法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案例探讨
    2.1 案例1
        2.1.1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法
        2.1.2 上海地基规范“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法”
3 上海地区复合疏桩基础工程案例探讨
    3.1 案例2
        3.1.1 2例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法
        3.1.2 上海地基规范“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法”
    3.2 案例3
        3.2.1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法
        3.2.2 上海地基规范“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法”
4 结语

(4)刚性桩复合地基和桩基础设计计算理论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计算理论
2 算例
    2.1刚性桩复合地基和常规桩基础设计计算对比
    2.2刚性桩复合地基和复合桩基设计计算对比
3 结语

(5)既有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偏法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建筑物纠偏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建筑物倾斜的主要原因及常用的加固方法
    2.1 建筑物倾斜的主要原因分析
        2.1.1 地质灾害方面的原因
        2.1.2 勘察设计方面的原因
        2.1.3 施工方面的原因
        2.1.4 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原因
    2.2 常用的纠偏加固方法
        2.2.1 顶升纠偏法
        2.2.2 迫降纠偏法
        2.2.3 综合纠偏法
3 疏桩复合地基的基本理论与可靠性分析
    3.1 疏桩基础基本理论与工作原理
        3.1.1 疏桩基础基本理论
        3.1.2 疏桩基础工作原理分析
        3.1.3 疏桩基础的设计
    3.2 疏桩基础可靠性分析
        3.2.1 疏桩基础竖向承载力变异性分析
        3.2.2 疏桩基础荷载和抗力变量概率模型
        3.2.3 疏桩基础可靠性分析模型
        3.2.4 疏桩基础可靠性指标 ? 的计算分析
    3.3 疏桩复合地基中单桩阻力特性分析
        3.3.1 桩侧阻力分析
        3.3.2 桩端阻力分析
4 坑式静压桩顶升纠偏加固技术
    4.1 坑式静压桩技术
        4.1.1 概述
        4.1.2 设计原理
        4.1.3 坑式静压桩的施工
    4.2 顶升方案的设计
        4.2.1 顶升量计算
        4.2.2 信息化施工
        4.2.3 监测与控制措施
    4.3 同步顶升纠偏技术
        4.3.1 设计原理
        4.3.2 整体顶升纠偏设计
        4.3.3 整体顶升纠偏施工
5 工程案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1.1 设计与施工概况
        5.1.2 工程地质与水文特征
        5.1.3 建筑物倾斜现状及原因分析
    5.2 既有建筑物纠偏加固方案
        5.2.1 顶升纠偏加固工程方案的选择
        5.2.2 设计原理
        5.2.3 桩位布置
        5.2.4 顶升方案设计
    5.3 同步顶升纠偏施工
        5.3.1 施工顺序
        5.3.2 施工工艺
        5.3.3 同步顶升纠偏施工
        5.3.4 托换施工
        5.3.5 回填、浇筑混凝土、注浆及地面恢复
    5.4 结构加固处理
    5.5 纠偏加固效果
        5.5.1 楼房倾斜量观测
        5.5.2 顶升期间各观测点的监测
    5.6 静压桩压桩阻力分析
    5.7 静压桩可靠性分析
        5.7.1 可靠性指标计算
        5.7.2 可靠性分析
6 结论展望及建议
    6.1 结论
    6.2 展望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获得的奖励

(6)软土地基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规范中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
2 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分析
    2.1 基桩分担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沉降 (改进Geddes应力解)
    2.2 承台下土分担的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沉降 (Boussinesq解)
3 实例分析
4 结 论

(7)大型箱梁制存梁台座沉降计算分析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大型箱梁制存梁台座概述
        1.1.1 大型箱梁制梁台座
        1.1.2 大型箱梁存梁台座
    1.2 大型箱梁制存梁台座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意义和所做的工作
        1.3.1 本文的意义
        1.3.2 本文将做的工作
第二章 大型箱梁制存梁台座沉降计算分析
    2.1 引言
    2.2 制存梁台座工作机理分析
        2.2.1 制梁台座工作机理分析
        2.2.2 存梁台座工作机理分析
    2.3 制存梁台座沉降计算工程实例
        2.3.1 工程背景
        2.3.2 制梁台座沉降计算实例
        2.3.3 存梁台座沉降计算实例
    2.4 不同方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存梁台座沉降的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制存梁台座沉降计算数值模拟
        3.2.1 概述
        3.2.2 基本理论
        3.2.3 材料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3.2.4 Ansys 接触单元及接触分析
    3.3 制梁台座沉降计算数值模拟工程实例
        3.3.1 制梁台座有限元模型
        3.3.2 计算结果分析
    3.4 存梁台座沉降计算数值模拟工程实例
        3.4.1 存梁台座有限元模型
        3.4.2 计算结果分析
    3.5 有限元方法与常规方法的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存梁台座沉降计算比较分析
    4.1 制梁台座沉降计算比较分析
        4.1.1 制梁台座实测沉降分析
        4.1.2 制梁台座计算沉降与实测沉降比较分析
        4.1.3 制梁台座Ansys 计算沉降与实测沉降比较分析
    4.2 存梁台座沉降计算比较分析
        4.2.1 存梁台座实测沉降分析
        4.2.2 存梁台座计算沉降与实测沉降比较分析
        4.2.3 存梁台座Ansys 计算沉降与实测沉降比较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5.1 结论
    5.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软土地基中疏桩基础沉降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复合桩基理论及群桩工作特性
    1.3 疏桩基础的发展概况与试验研究
    1.4 本文的主要方法、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疏桩基础沉降的计算方法
    2.1 普通群桩沉降计算方法
        2.1.1 等代墩基法
        2.1.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法
        2.1.3 其他方法
    2.2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2.2.1 加固区土层压缩量S_1的计算方法
        2.2.2 下卧层土层压缩量S_2的计算方法
    2.3 有关疏桩基础沉降的计算方法
        2.3.1 疏桩基础的沉降漏斗法
        2.3.2 利用疏桩率分析桩基沉降
        2.3.3 疏桩基础沉降计算的新方法——疏桩极限法
    2.4 复合疏桩基础工程实例分析
        2.4.1 工程概况
        2.4.2 不同沉降计算方法的计算过程
        2.4.3 实测沉降量与计算沉降量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疏桩基础的数值模拟分析
    3.1 FLAC~(3D)程序简介
    3.2 FLAC~(3D)的基本原理
        3.2.1 MOHR-COULOMB本构模型
        3.2.2 结构桩单元
    3.3 数值模拟的模型建立
        3.3.1 模拟方案设计
        3.3.2 计算模型
        3.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3.4 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复合疏桩基础设计方法及经济效益
    4.1 按沉降量控制的复合基础设计方法
        4.1.1 设计基本原则
        4.1.2 设计步骤及要点
    4.2 复合疏桩基础设计的工程实例分析
        4.2.1 工程实例一——杭州金都华府小区工程[74]
        4.2.2 工程实例二——上海市乾泽园住宅小区工程[75][76]
    4.3 疏桩基础的应用领域及经济效益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的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疏桩基础的工程实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扩底桩-承台复合疏桩基础竖向承载试验及受力特性研究[D]. 李风丽.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2]不同桩距桩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沉降性能研究[D]. 常远. 河南大学, 2019(01)
  • [3]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法商榷[J]. 方成,林柏,章华,徐和财,黄超. 浙江建筑, 2018(06)
  • [4]刚性桩复合地基和桩基础设计计算理论对比[J]. 张荣才.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7(02)
  • [5]既有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偏法的应用研究[D]. 冯寿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2)
  • [6]软土地基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分析[J]. 徐奋强,曹云. 路基工程, 2010(04)
  • [7]大型箱梁制存梁台座沉降计算分析和研究[D]. 戴必辉. 长沙理工大学, 2010(06)
  • [8]软土地基中疏桩基础沉降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D]. 崔连莲. 昆明理工大学, 2010(02)
  • [9]关于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的研究分析[J]. 崔连莲,陈颖辉,孙芳,唐鹏. 低温建筑技术, 2009(10)
  • [10]疏桩基础在软弱地基电厂设计中的应用[J]. 唐学峰,陈仁朋,赵乾卓,白琳. 电力建设, 2009(08)

标签:;  ;  ;  ;  ;  

稀疏桩基工程案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