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聚内烯烃的应用

合成聚内烯烃的应用

一、合成聚内烯烃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如青,郭雨飞,杨媛,张剑[1](2021)在《烯烃及烯烃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α-烯烃和内烯烃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中间体。根据其碳原子数的不同,用途也不同,其中碳链在C12~C18的烯烃主要用于表面活性剂的合成。21世纪以来,烯烃类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α-烯烃类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以α-烯烃和内烯烃为原料合成烯烃类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生产工艺简单,产品成本低,产品性能稳定。近年来,随着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性能如抗硬水、钙皂分散能力和润湿性能等改善的需求,国内外开始重视对内烯烃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性能的研究。本文介绍了α-烯烃和内烯烃的合成工艺及其制备烯烃类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温鹏,梁宇翔,贺景坚,赵梦亚[2](2021)在《乙烯复分解反应在生物质合成烯烃化学品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通过乙烯复分解反应,将生物质原料中的双键切断,获得端烯化学品,为实现生物质原料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本文围绕乙烯复分解反应在生物质原料的应用,简述了该反应的机理和发展,介绍了乙烯复分解催化剂,阐述了乙烯复分解反应在油脂、腰果壳油、巴豆酸酯、苯丙氨酸等生物质原料合成中的研究进展,这些反应得到的端烯化学品可用于润滑剂、聚合物、香料、药物中间体等领域,其中在微波辅助下油脂乙烯复分解反应周转数最高可达1561500,有望工业化,同时指出乙烯复分解反应存在催化剂价格偏贵且难以回收、部分生物质原料转化率和产率偏低的问题,建议接下来的研究除了开发更加经济且高效的催化剂外,还应探索合适工业化的原料、催化体系和工艺过程。

王鹏,刘欢,杨妲[3](2021)在《一氧化碳参与不饱和烃类化合物羰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饱和烃类化合物的羰基化反应是指在过渡金属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将一氧化碳(CO)分子以羰基的形式插入到烯烃(或者炔烃)与不同的亲核试剂中,合成更高附加值化学品的转化过程.本文综合评述了羰基化反应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重要性,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羰基化反应(氢甲酰化反应、氢酯化反应、氢酰胺化反应和氢羧基化反应)在发展新型催化剂体系及高效合成目标产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羰基化反应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阮晶晶,郑涵斗,蒋岩,王力搏,王斯晗,高海洋[4](2021)在《α-二亚胺镍钯配合物合成及催化混合癸烯低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亚胺镍钯催化剂具有独特的链行走的特点,通过对催化剂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调控其催化性能和链行走过程来制备性能优异的聚烯烃产品.本文合成和表征了莰基骨架的α-二亚胺镍钯配合物,并研究了其在一氯二乙基铝的助催化作用下催化混合癸烯低聚性能.详细探究了催化剂金属中心、溶剂、温度及铝镍比对混合癸烯低聚结果的影响.钯催化剂催化混合癸烯低聚时几乎无活性;而镍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结合单体的异构化过程线性的单体几乎能完全低聚转化.所得到的产物是高度支化、低分子量的油状聚烯烃产物,并且具有高的黏度指数(>170),低的倾点(<-30℃),在润滑油基础油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魏典[5](2021)在《自由基介导的烯烃双官能团化:碳-碳键和碳-杂键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

肖霄,刘建超[6](2021)在《烯烃参与的还原Heck反应构建C(sp2)—C(sp3)键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过渡金属催化的C(sp2)—C(sp3)交叉偶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合成复杂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近年来,还原Heck反应已发展成为构筑C(sp2)—C(sp3)键的简洁、高效方法之一.根据参与反应的氢供体类型不同,综述了近十年来烯烃参与还原Heck反应的研究进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朱世豪[7](2021)在《光催化烯烃分子间加成胺化反应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含氮杂环是胺类化合物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天然产物分子和人工合成大分子的骨架结构,也是重要合成中间体、原料或精细化学品。本文研究了以卟啉铁(Ⅲ)或酞菁铁(Ⅱ)为光敏剂,光照条件下邻苯二甲酰亚胺和烯烃的加成胺化反应。结果表明,该反应选择性地进行了C-N加成反应,并生成了一系列含有氮杂七元环苯并吖庚因结构的化合物。本研究探索了最佳的反应条件,30℃,氮气保护,三乙胺提供碱性环境条件下,C-N加成胺化产物收率为99.0%。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底物的范围,结果表明该反应适用于多种烯烃,脂族烯烃的收率高于芳香族烯烃。另外,进一步研究了光源的影响。使用简单的低功率昆虫诱捕灯(6 W,365 nm)作为反应的光源,HPLC显示获得了95.0%的高产率。此合成方法为含有氮杂七元环苯并吖庚因结构的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途径。为获得具有立体选择性的加成胺化产物,研究采用具有光敏性和旋光性的苯并噻唑亚砜为加成胺化反应的手性模板参与加成胺化反应。环己酮的过氧化物(peroxides derived from cyclohexanone)是一种烷基过氧化物,易于获得且比TBHP更具反应性且不呈现酸性,更易于工业化应用。使用双氧水与环己酮制备环己酮的过氧化物,可以氧化含多种官能团的苯并噻唑基硫醚。研究发现,反应可以在无催化剂、45℃、甲醇为溶剂条件情况下进行,亚砜的收率高于90%,在苯并噻唑基部分的近端双键,N和S原子上没有或几乎没有反应发生。还以苯基硫醚作为底物来扩展底物范围。结果表明,在1小时内苯基硫醚被高选择性氧化为亚砜。这部分研究建立了一种温和,环保,无催化剂的芳基硫醚硫化方法。然而,在立体选择性实验中,手性苯并噻唑亚砜作模板未能得到明显立体选择性的加成胺化产物。

黄观旺[8](2021)在《钴催化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Wacker-type氧化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芳香酮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工产品及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食品、有机合成、涂料、香料、化妆品、医药及高分子材料等领域。钯催化氧化烯烃到酮的反应称为Wacker反应。尽管该反应体系已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结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催化剂昂贵,反应中产生大量含铜、含氯废料,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可持续、新型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研究基础上,本论文设计一种氮掺杂碳负载单原子钴催化剂,并将其成功运用到Wacker类型反应中,实现了清洁条件下苯乙烯及其衍生物向芳香酮的转化、1,1-二取代型苯乙烯及其衍生物向三级醇的转化,通过催化剂表面组成分析与对照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活性位点。具体工作如下:(一)使用商业可得的活性炭作为载体,四水合醋酸钴为钴源,邻菲啰啉作为配体,通过高温热解的方法简便高效地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热解温度下的钴催化剂,分别记为Co-N/C-600,Co-N/C-700,Co-N/C-800以及Co-N/C-900。以苯乙烯为模型底物,通过大量的实验条件筛选发现Co-N/C-800活性最佳;以异丙醇为溶剂,在0.4 MPa氧压、150℃下反应6 h,苯乙酮的收率可达95.8%。进一步在该优化条件下对底物进行拓展,该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无论苯环上连接吸电子基团还是供电子基团,还是多环、稠环烯烃,均能得到中等或较高收率的相应产物。当使用1,1-二取代烯烃作为底物时,得到相应的三级醇收率达到99%。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苯乙酮α-C上的一个氢来自异丙醇。(二)通过氮气吸附-脱附曲线计算出催化剂的孔径和比表面积,属于介孔材料。从电镜和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XAS)图发现催化剂中同时存在钴纳米粒子和单原子钴。进一步利用XPS确定了单原子钴的化学环境。KSCN滴定实验结果说明反应的活性位点是单原子钴,而不是钴纳米粒子。通过一系列对照实验,深入研究了反应机理,参考相关文献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本论文研究工作以绿色清洁高效的方式实现了单原子钴催化剂催化的Wacker-type反应,具有理论与实际应用意义。

李明[9](2021)在《烯烃参与的烷基卤代物/环酮肟酯自由基串联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对二氟烷基试剂、卤代糖和环酮肟酯与不饱和双键的自由基加成反应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章:第一章在本章中我们将分三节分别介绍二氟烷基卤化物试剂与不饱和双键的自由基串联反应研究进展;近年来通过使用溴代糖以自由基路径构建C-糖苷键的最新进展;基于亚胺基自由基开环的碳碳键重组策略的研究进展。第一节氟原子特殊的“氟效应”可以有效的改善有机化合物的生理、化学和物理性质。特别是二氟亚甲基,由于其特殊的代谢稳定性,近年来与之相关的研究得到快速的发展。本节中我们以XCF2CO2Et(X=I,Br)为二氟亚甲基的前体,总结近些年来XCF2CO2Et试剂与烯烃的一些常见的自由基串联反应的研究。第二节糖类化合物作为生命基本单元—细胞的三大有机组分之一,在生命体中不可或缺。特别是C-糖苷类衍生物,广泛的存在于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中。因此对C-糖苷骨架的修饰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节中我们将通过不同的催化体系对近些年来基于溴代糖自由基路径构建C-糖苷骨架的反应简单的总结。第三节氰烷基骨架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天然产物等生物活性分子中。因此,在化合物分子中高效引入长链氰烷基基团在合成化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中,我们简单概述近年来氰烷基自由基参与的自由基Heck、环化、双官能团化、杂原子化等反应构建氰烷基骨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在本章中作者开发了一种新颖的非金属催化体系,实现了1,6-烯炔的二氟烷基自由基环化反应。该反应中,通过选择性的使用无机碱和有机碱,合成了两种不同取代的二氟烷基环化产物。体系中无需添加过渡金属试剂,符合绿色可持续化学的发展理念。第三章本章中作者延续第二章中开发的新方法,报道了非活化烯烃在无金属参与的条件下制备线性炔酮的方案,该反应条件温和,通过1,2-炔基迁移,合成了一系列的二氟、三氟取代的线性炔酮类衍生物。第四章此章作者描述了一种芳基烯烃参与的新型的、可见光诱导的、钯催化溴代糖的自由基Heck反应。该反应具有较高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可用于制备各种取代的C-乙烯基糖苷。同以往的策略相比较,该反应具有原料简单易得、反应步骤简短等优势。该策略在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修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第五章本章中报道了活化烯烃参与的铜催化环酮肟酯自由基开环-交叉偶联、芳基迁移策略合成氰烷基磺酰吲哚和氰烷基酰胺的方法。作者通过巧妙地底物设计,使得底物中的离去基团作为反应物,实现了原子的高效利用。

吴佳宁[10](2021)在《基于“切割-缝合”策略的钯催化烯烃硫酰化反应研究》文中提出“切割-缝合”策略是基于过渡金属催化下多个化学键活化重组的一种新型合成方法学。该策略通过分子内或分子间化学键的重组使不同结构向特定方向转化,具有高原子与步骤经济性的优势,是构建复杂分子骨架的高效合成策略。目前,该策略在不同分子、不同反应中的应用逐渐成为有机化学方法学研究中的热点。本论文围绕“切割-缝合”策略的应用展开。论文共分为两章,作者的主要研究如下:基于“切割-缝合”策略设计了一种钯催化硫酯C(酰基)-S键活化使得未活化的烯烃发生硫酰化反应,可用于构建茚酮骨架。首先探索了硫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反应条件优化。随后在最优条件下,对硫酯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兼容性进行拓展,并且通过产物转化证明该方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价值。此外,我们通过竞争实验和理论计算对反应机理做出合理的推测。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法成功地抑制了脱羰副反应以及β-氢消除副反应的发生,为获得茚满酮骨架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原子经济的方法。

二、合成聚内烯烃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成聚内烯烃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烯烃及烯烃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α-烯烃的合成工艺
    1.1 INEOS公司的改进Ziegler工艺
    1.2 日本出光公司的Idemitsu工艺
    1.3 Shell公司的SHOP法工艺
    2.1 催化脱氢,烷烯分离法制内烯烃
    2.2 SHOP工艺
    2.3 低碳烯烃齐聚
3 制备烯烃类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3.1 α-烯烃磺酸盐(AOS)的合成工艺
    3.2 内烯烃磺酸盐(IOS)的合成工艺
4 烯烃类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4.1 α-烯烃磺酸盐(AOS)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4.2 内烯烃磺酸盐(IOS)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5 总结与展望

(2)乙烯复分解反应在生物质合成烯烃化学品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乙烯复分解反应
    1.1 乙烯复分解反应机理
    1.2 乙烯复分解反应发展过程
2 生物质原料中的乙烯复分解反应
    2.1 油脂中的乙烯复分解反应
    2.2 腰果壳油中的乙烯复分解反应
    2.3 巴豆酸酯中的乙烯复分解反应
    2.4 苯丙氨酸中的乙烯复分解反应
    2.5 ω-苯基-α长链烯烃衍生物中的乙烯复分解反应
    2.6 β-胡萝卜素中的乙烯复分解反应
    2.7 来自于纤维素的戊烯酸中的乙烯复分解反应
3 结语

(3)一氧化碳参与不饱和烃类化合物羰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氢甲酰化反应
2 氢酯化反应
3 氢酰胺化反应
4 氢羧化反应
5 氢羰基化反应的产品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
6 总结与展望

(4)α-二亚胺镍钯配合物合成及催化混合癸烯低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1.2 测试与表征
    1.3 镍钯配合物的合成
    1.4 混合癸烯低聚
2 结果与讨论
    2.1 配合物合成表征
    2.2 混合癸烯低聚研究
    2.3 低聚产物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3 结论

(6)烯烃参与的还原Heck反应构建C(sp2)—C(sp3)键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甲酸盐作为氢供体
2 胺作为氢供体
3 醇作为氢供体
4 水作为氢供体
5 结论与展望

(7)光催化烯烃分子间加成胺化反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 言
1 文献综述
    1.1 烯烃的加成胺化研究进展
        1.1.1 分子内加成胺化
        1.1.2 分子间加成胺化
    1.2 氮杂七元环的合成概述
        1.2.1 分子内成环
        1.2.2 分子间成环
        1.2.3 扩环反应
    1.3 手性亚砜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
    1.4 课题的选择与研究内容
        1.4.1 选题背景
        1.4.2 课题的主要内容
2 光催化烯烃分子间加成胺化反应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及规格
        2.2.2 主要仪器和测试方法
        2.2.3 金属卟啉的制备步骤
        2.2.4 金属酞菁的制备步骤
        2.2.5 光反应步骤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光反应产物结构表征
        2.3.2 催化剂的选择
        2.3.3 加成胺化反应条件的探索
        2.3.4 光源对反应的影响
        2.3.5 反应机理推导
    2.4 小结
3 苯并噻唑亚砜的合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及规格
        3.2.2 主要仪器和测试方法
        3.2.3 苯并噻唑硫醚的合成
        3.2.4 氧化剂CPO的合成与含量测定
        3.2.5 过氧化环己酮对苯并噻唑硫醚的氧化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环己酮过氧化物CPO结构的表征
        3.3.2 苯并噻唑硫醚的氧化产物和结构表征
        3.3.3 氧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3.3.4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3.5 CPO-C对不同硫醚底物的选择性氧化
    3.4 小结
4 加成胺化立体选择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及规格
        4.2.2 主要仪器和测试方法
        4.2.3 光反应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苯并噻唑亚砜对映体含量测定
        4.3.2 加成胺化反应立体选择性探索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钴催化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Wacker-type氧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Wacker氧化反应对氧化剂的研究
        1.1.1 双氧水作为氧化剂的Wacker反应
        1.1.2 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作为氧化剂的Wacker反应
        1.1.3 对苯醌作为氧化剂的Wacker反应
        1.1.4 氧气作为氧化剂的Wacker反应
        1.1.5 使用其他氧化剂的Wacker反应
    1.2 Wacker氧化反应对溶剂的研究
        1.2.1 离子液体作为溶剂的Wacker氧化反应
        1.2.2 超临界CO_2作为溶剂的Wacker氧化反应
        1.2.3 碳酸乙烯酯作为溶剂的Wacker氧化反应
    1.3 Wacker氧化反应对催化剂的研究
    1.4 本论文设计思路
2 苯乙烯Wacker-type氧化反应
    2.1 催化剂合成方法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苯乙烯Wacker-type氧化方法
        2.2.3 产品分析方法的建立
        2.2.4 反应条件优化
        2.2.5 底物拓展
        2.2.6 克级别实验
        2.2.7 催化剂的循环实验
    2.3 反应机理的初步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催化剂的表征、活性位点的确定与反应机理的提出
    3.1 催化剂的表征
    3.2 活性位点的确定
    3.3 反应机理的提出
    3.4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烯烃参与的烷基卤代物/环酮肟酯自由基串联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烯烃参与的二氟酯基卤化物自由基串联反应研究
        1.1 引言
        1.2 烯烃参与的二氟酯基卤化物的自由基Heck反应
        1.3 烯烃参与二氟酯基卤化物的环化反应
        1.4 烯烃参与二氟酯基卤化物的二氟酯基、卤化双官能化反应
        1.5 烯烃、二氟烷基卤化物与芳烃的三组分、双官能团化反应
        1.6 烯烃与二氟酯基卤代物的二氟酯基、氰基或叠氮化反应
        1.7 烯烃、二氟酯基卤化物与杂原子(氧、硫、氮)的三组分反应
        1.8 烯烃与二氟酯基卤化物的其他反应
    第二节 基于卤代糖自由基路径的C-糖苷键的构建
        1.1 引言
        1.2 非金属促进的卤代糖自由基反应
        1.3 镍催化的卤代糖自由基反应
        1.4 钌催化的卤代糖自由基反应
        1.5 廉价金属铁、钴和钛催化的卤代糖自由基反应
    第三节 环酮肟酯的自由基串联反应的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环酮肟酯与烯或炔烃生成氰烷基取代烯烃的反应
        1.3 烯烃参与环酮肟酯的环化反应
        1.4 烯烃参与环酮肟酯双官能团化
        1.5 环酮肟酯与碳、氧和硫合成子的反应
        1.6 环酮肟酯与碳、氮、氧、硫和硼亲核试剂的反应
    本章小结及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碱调控的1.6-烯炔串联环化、双官能团化
    2.1 引言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反应条件优化
        2.2.2 底物适用范围考察
        2.2.3 机理探究
    2.3 本章总结
    2.4 实验及数据
        2.4.1 实验试剂及所用仪器
        2.4.2 底物制备
        2.4.3 产物的合成
        2.4.4 产物2.4,2.19和2.29 单晶数据
        2.4.5 产物的表征数据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非金属促进的非活化烯烃的二氟烷基/三氟甲基双官能团化反应
    3.1 引言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反应条件优化
        3.2.2 底物适用范围考察
        3.2.3 机理探究
    3.3 本章总结
    3.4 实验及数据
        3.4.1 实验试剂及所用仪器
        3.4.2 底物制备
        3.4.3 产物合成
        3.4.4 产物的表征数据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可见光诱导的钯催化自由基反应构建C-乙烯基糖苷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反应条件优化
        4.2.2 底物适用范围考察
        4.2.3 机理探究
    4.3 本章总结
    4.4 实验及数据
        4.4.1 实验试剂及所用仪器
        4.4.2 底物制备
        4.4.3 产物合成
        4.4.4 产物4.7和4.12~1单晶数据
        4.4.5 产物的表征数据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铜催化自由基芳基迁移制备氰烷基磺酰吲哚和氰烷基酰胺
    5.1 引言
    5.2 结果讨论
        5.2.1 反应条件优化
        5.2.2 底物适用范围考察
        5.2.3 机理探究
    5.3 本章总结
    5.4 实验及数据
        5.4.1 实验试剂及所用仪器
        5.4.2 底物制备
        5.4.3 产物合成
        5.4.4 产物5.12、5.13和5.22 的单晶数据
        5.4.5 产物的表征数据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及展望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切割-缝合”策略的钯催化烯烃硫酰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碳碳键与不饱和键的“切割-缝合”策略
        1.2.1 环张力化合物
        1.2.2 非张力化合物
    1.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钯催化烯烃硫酰化反应研究
    2.1 研究背景
        2.1.1 碳氮键与碳氧键活化的烯烃碳酰化
        2.1.2 碳硫键活化不饱和键脱羰碳硫化反应
        2.1.3 基于“切割-缝合”的不饱和键硫酰化反应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内容
        2.3.1 反应条件优化
        2.3.2 芳香族硫酯不同化合物的拓展
        2.3.3 衍生化反应研究
        2.3.4 化合物结构的确定
        2.3.5 反应机理的研究
        2.3.6 密度泛函理论(DFT)
    2.4 小结
    2.5 实验部分
        2.5.1 实验采用的药品及仪器
        2.5.2 硫酯底物的合成
        2.5.3 钯催化标准反应
        2.5.4 2-茚酮化合物的衍生化
        2.5.5 DFT计算细节
    2.6 化合物的表征
    2.7 化合物的谱图
        2.7.1 ~1H和~(13)C核磁谱图
        2.7.2 ~(19)F核磁谱图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合成聚内烯烃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烯烃及烯烃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J]. 张如青,郭雨飞,杨媛,张剑.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21(12)
  • [2]乙烯复分解反应在生物质合成烯烃化学品中的研究进展[J]. 温鹏,梁宇翔,贺景坚,赵梦亚. 化工进展, 2021(S2)
  • [3]一氧化碳参与不饱和烃类化合物羰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 王鹏,刘欢,杨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10)
  • [4]α-二亚胺镍钯配合物合成及催化混合癸烯低聚研究[J]. 阮晶晶,郑涵斗,蒋岩,王力搏,王斯晗,高海洋. 高分子学报, 2021(12)
  • [5]自由基介导的烯烃双官能团化:碳-碳键和碳-杂键的构建[D]. 魏典. 兰州大学, 2021
  • [6]烯烃参与的还原Heck反应构建C(sp2)—C(sp3)键研究进展[J]. 肖霄,刘建超. 有机化学, 2021(09)
  • [7]光催化烯烃分子间加成胺化反应的探索[D]. 朱世豪.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8]钴催化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Wacker-type氧化反应研究[D]. 黄观旺. 辽宁师范大学, 2021
  • [9]烯烃参与的烷基卤代物/环酮肟酯自由基串联反应研究[D]. 李明. 兰州大学, 2021(09)
  • [10]基于“切割-缝合”策略的钯催化烯烃硫酰化反应研究[D]. 吴佳宁. 西北大学, 2021(12)

标签:;  ;  ;  ;  

合成聚内烯烃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