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戏》教学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胡旸[1](2021)在《文体意识视角下初中鲁迅小说教学设计》文中指出
胡秋爽[2](2021)在《初中鲁迅小说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鲁迅是中国现代着名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面旗帜,作为经典被选入不同时期教材中,发挥着培养学生文学文化修养,丰富学生人生阅历,给学生以思想启迪等方面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价值。鲁迅小说一直是初中小说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的文本特点,初中生理解起来困难;另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编辑及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基于教学有效性理论与新课程标准,结合鲁迅小说教学现状与研究现状,多角度审视鲁迅小说教学及其问题,探讨行之有效的策略。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为接下来的论文研究作铺垫。第二章,鲁迅小说的删节问题。在部编版教材中,《社戏》存在着删节问题。从历史角度总结《社戏》在教材中的选编情况,阐述《社戏》删节的原因及导致的问题,指出删节对鲁迅小说教学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和编写角度提出教学策略。第三章,文体问题。目前鲁迅小说教学中,将小说当作记叙文进行教学活动的问题较为突出,由此导致鲁迅小说教学方式固化,教学内容忽视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因此提出变记叙文教学为小说教学的策略。第四章,教学评价问题。目前中考教学评价模式影响下,鲁迅小说教学评价单一化、片面化,为此提出应结合鲁迅小说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重点关注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应当多元化的评价策略。第五章,教师素养问题。教材删节问题、小说教学的记叙文视角问题、基于中考的评价策略问题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素养以及专业化成长方面出现了问题,为此提出做学者型教师的教学建议。第六章,余论。鲁迅小说教学中的问题是中学小说教学问题的突出代表,基于对鲁迅小说教学问题的探讨,对中学小说教学的问题、教学策略进行延伸思考,有助于中学小说教学的改进与提高。
祁朔[3](2021)在《基于文本细读的初中小说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文体。但是实际的小说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初中小说教学的调查研究,依据新课标以及学生的学情,将文本细读与小说教学结合起来,探究文本细读对小说教学的意义。在调查中总结当前小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探究,提出能够应用于初中小说教学的文本细读相关策略。本文在引言部分对文本细读理论进行了概述,其中包括文本细读理论的溯源和发展,对英美新批评派与国内的文本细读的论述,并总结了文本细读在语文教学领域与小说教学实践中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是对文本细读的内涵及意义的论述,文本细读可以提高教师对小说文本的解读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和语文核心素养。第二章是通过研究初中部编版小说选文,发放初中小说文本细读教学的相关调查问卷,了解现在的初中小说文本细读的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在初中小说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文本细读理论素养,小说文本细读能力不足,使用的文本解读方法陈旧,对教科书的使用不充分等原因,导致小说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对小说文本细读的理解有误区,对小说语言的细读不充分,教学呈现套路化倾向与忽视对小说助读系统的细读等问题。第三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立足小说文本,根据学生学情以及调查研究的结果,从两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小说教学的文本细读策略。一方面是从根源出发,强化文本细读与小说教学的联系,切实提高教师的文本细读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则与初中小说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出具体可行的细读策略。首先是对小说语言的细读,例如通过细读小说关键字词、人物称呼和陌生化语言来强化对小说文本语言的细读。其次是对小说叙事视角的细读,可以先通过了解叙事视角,再利用细读叙事者和转换叙事视角的方式对小说容易被忽视的叙事视角方面进行细读。最后是对小说助读系统的细读,助读系统也是文本中的一部分,通过对小说提示类、注释类和图像类助读系统的细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更好地对小说文本进行细读。
王呈艳[4](2021)在《论“群文阅读”与“群生阅读”的运用 ——以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为例》文中认为群文阅读教学与群生阅读教学分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资源和阅读方式问题,但同时二者在目前的教学实施中也都存在一定弊端。若将二者相融合,展开匹配性阅读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阅读文本,语文阅读的效率就会更高。故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当前群文阅读教学和群生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以及对所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在可行性与必要性上,对群生阅读与群文阅读相结合进行探索,找出两者的契合点,提出解决策略。并以初中阅读教学为例,开展教学设计,进行课堂实践和观察,从而验证所提出策略的可行性。论文主要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问题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为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教学与群生阅读教学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当前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群生阅读教学以及二者联合运用的现状,归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中原因。第三章为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与群生阅读的融通。根据第二章的调查结果,从群文阅读任务量大、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三个方面论述二者融通的必要性;从群文阅读教学与群生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群文阅读教学与群生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基础和现行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三个方面论述二者融通的可行性。并从议题的确定、文本的选择、阅读团队的组建、教学流程的设计、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提出二者融通的实施策略。第四章为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与群生阅读融通的课例。运用行动实践法,通过对新模式下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课堂实践和课堂观察,验证所提出策略的可行性。第五章为结语。总结全文主要观点,以及对本论文研究成果在今后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的展望。希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对初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课堂有所启发,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和群生阅读教学的认识,辅助教师创造性地结合群文阅读和群生阅读之间的共通点进行教学设计,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与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借由分工合作的方式,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实现对信息的整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传统课堂中更多的依靠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解决阅读效率低、课堂参与度不强的现状,并且丰富阅读教学的素材,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课堂效率、加大阅读教学课堂内容深度。
田海琰[5](2021)在《西藏农牧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昂仁县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秋,西藏自治区初中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全国统编语文教材;2019年8月笔者来到西藏昂仁县中学支教,发现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对当地教师和学生都有着一定的挑战。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教材、亲近教材,如何使教学更适合农牧区学生,并着眼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笔者在支教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试图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课程标准的梳理、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实践的感悟中进行研究。在课标的梳理中,发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标的内容在内部之间有继承和发展,与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有趋同和差异;在教材的对比中,发现统编语文教材与西藏区编汉语教材的相同篇目存在差异性,不同篇目存在相通性。因此,统编本在西藏农牧区的教学实践中,可立足于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借鉴区编汉语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对西藏农牧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启发。本论文一共分为绪论、三个章节和结语:绪论部分明确研究动机和选题依据,阐明研究内容和方法,同时在相关文献的梳理上提出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一章从课程标准的研究入手,2014年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对2006年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有继承和发展,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4年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既有差异又有趋同,找出课程标准间的趋近性和差异性,以便更好地指导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第二章从教材的研究入手,将统编语文教材与以前的西藏区编教材进行对比,立足于两套教材范文的相同篇目和不同篇目。相同篇目的文题、所在位置、单元编排方式、注释、练习以及教学要求存在差异,不同篇目的主题、文体、作者、描写对象等又存在相通之处。通过教材的比较,找出两套教材内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让农牧区教师在统编教材的使用中找到突破口,克服畏难情绪。第三章从教学实践的研究入手,从口语交际、阅读、写作三个方面,指出昂仁县中学的教学现状、分析原因,并在教学实践的感悟中给出建议。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总结,提出西藏农牧区走进统编语文教材可以进一步努力的几个方面,并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作了说明。
张衡[6](2021)在《初中诗化小说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深圳市宝安区金源学校为例》文中指出近些年来,部分具有诗化倾向的小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然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方面忽略了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以及此种体式应具有的何种顶层设计。在极其缺少相关教学实践研究文献的形势下,笔者尽力理清了有关的语文教学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尝试设计了初中诗化小说的教学内容,同时验证相关理论的严密性。力图试验性地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此外,本文选择笔者目前任教学校的九年级与学科组作为调查样本。本论文由绪论及正文组成。绪论包括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现状的综述、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简要介绍了该课题的相关研究资料。正文有三章。第一章为简要界定诗化小说概念,同时从对诗化小说的审美性进行了阐述,确立了现阶段的教学篇目,充实小说教学内容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初中诗化小说教学的教学现状分析,主要是本校教师小说教学现状及学生阅读现状,同时对现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当前教学实践中诗化小说的问题。以第一章为理论指导,第二章为数据支撑,第三章探讨在初中诗化小说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更适当地采取教学方法,在相关教学、文学、美学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课堂实录、微课实录、设计和反思等多种方式开展直观的策略演示。
何奕舒[7](2020)在《《社戏》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乾芬[8](2020)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是国家传统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资源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十分丰富。本文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分类统计法等方法,了解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内容及其教学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要研究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并从民俗文化教学对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其次对国内相关的民俗文化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整理与分析,从而借鉴其中值得参考的部分,避免其中的不足之处。最后简要的阐述了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就民俗文化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并对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内容,参照钟敬文先生的分类方法进行了详尽概述。最后从辅助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三个方面分析了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的具体作用。第二章为民俗文化在初中阶段的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这部分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初中民俗文化教学展开调查,总结出了民俗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对初中阶段民俗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三章为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教学策略。本章针对民俗文化的特点和民俗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种主要的民俗文化教学策略,首先是在阅读教学中,从民俗文化角度切入,引导学生领悟文本内涵,或以民俗文化为主体,引导学生挖掘民俗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其次是在综合性学习和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以及课文中的民俗文化为写作材料和探究对象,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探究意识;最后是在民俗文化专题教学中,通过讲座和竞赛的形式,丰富学生民俗文化知识。第四章为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教学设计。这部分本文选以《社戏》与《安塞腰鼓》两篇民俗文化气息比较浓郁的课文为例,对文中的民俗文化进行教学分析,并进行教学设计。
王晶莹[9](2020)在《《社戏》的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重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戏》是鲁迅于1922年十月发表在《小说月报》的一篇小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篇目。自1926年第一次被选入北京孔德学校自编的《初中国文选读》至今,已有近百年之久。本文对《社戏》的解读史、教材编排和教学课例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依据,对《社戏》的教学内容重构提出建议。通过对以往的研究成果梳理,发现《社戏》的主题思想集中在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作者对现实不满的反抗、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割裂、都市成年人的乡愁和对农民孩子淳朴品质的赞颂五个方面,对其艺术特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使用和表达技巧方面。论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课例分析法,以《社戏》在教材中的编排和解读为研究对象,对课例的教学内容选择进行分析,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主要是关于鲁迅《社戏》的文本解读史。首先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以便下文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其次对学界和第二次教材改革前使用的教材、教参中对《社戏》的解读进行梳理。第二章以第二次教材改革后通用的四版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苏教版、鄂教版、冀教版)及第三次教材改革后统一使用的部编版共五版教材为研究对象,对《社戏》所在单元的单元编排、单元导语、课前提示、课后习题等助读系统所导向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三章结合十篇教学课例,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录作了针对性的探讨,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展开,希望通过分析一线教师对《社戏》的教学处理,得到对《社戏》教学内容选择的启示。第四章是在前三章的基础上,立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社戏》的教学内容重构做出建议。首先确定《社戏》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即关注课标、关注教材、关注学情、关注文本体式,其次结合教学实施中的问题、阅读教学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针对定篇《社戏》,提出教学内容选择与创生的几点建议。
盛玉仙[10](2020)在《初中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民俗教育研究》文中认为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民俗资源是多元而丰富的,它们是用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民俗教育的重要元素。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在八年级下册安排了“民俗”为主题的单元,民俗教育因此受到语文教师普遍的重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同样在八年级下册安排了民俗主题单元,但选篇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其他选文和编辑方式的变化,教科书中实际呈现的民俗教育资源就与2001版有明显区别。而这些变动的产生必然会对初中语文的民俗教育带来一些变化。研究围绕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民俗教育资源的变动来展开。部编本中的民俗教育资源相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些变化反映出部编本的“民俗文化”内涵有哪些转变?一线语文教师对这种变化会如何理解?由此,初中语文的民俗教育应有怎样的转变?现实教学中是否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初中语文民俗教育应如何更好地使用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围绕这些问题,采用了文献查阅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探究。先是查阅相关文献,将这些文献分类梳理、评述。发现部编本中的民俗资源选编,民俗教育内涵转变,民俗教育价值取向、内容选择、方式方法以及民俗教育案例研究这几个方面仍有可以探究的空间。明确方向之后,对部编本与2001年版教材中民俗教育资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整理与统计,对比分析了两版教材选文及编辑方式的不同。发现部编本相较2001版的民俗,选文数量和比率有所减少,有注重选文的更新;编辑方式中单独组元的、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中的、以及仅在文本中出现的民俗教育资源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后结合教材细节对比分析了教材中民俗资源变动之处,发现部编本中的民俗教育侧重已由2001版的重视人文情感教育、对消亡民俗的保护转变成更加重视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这些变化是需要教师跟随教材的脚步,在教学实践中做相应调整的。但案例分析发现存在部编本倡导的价值取向在当前的部分实际教学中没有得到体现;部分民俗教育内容选择不符合价值取向、或没有进行课外延伸;部分民俗教育方式运用不当的情况。最后,根据案例分析反应的问题,从初中语文民俗教育的价值取向、内容选择和方式方法三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二、《社戏》教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戏》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初中鲁迅小说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鲁迅小说教学研究现状 |
1.2.1 初中鲁迅小说选编情况研究 |
1.2.2 初中鲁迅小说的教学解读研究 |
1.2.3 初中鲁迅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
1.2.4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意义 |
1.3.1 实践意义 |
1.3.2 理论意义 |
1.4 概念界定 |
1.4.1 教学有效性 |
1.4.2 教学策略 |
1.4.3 教学解读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观察法 |
1.5.4 课例研究法 |
1.6 本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二章 鲁迅小说教材编辑中的删节问题 |
2.1 《社戏》删节概述 |
2.2 《社戏》删节的原因 |
2.2.1 教材文本的长度要求 |
2.2.2 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
2.2.3 教材编辑思想的影响 |
2.3 删节的文本影响 |
2.3.1 导致小说主题的变化 |
2.3.2 对小说文体的影响 |
2.4 删节的教学影响 |
2.4.1 对小说解读与认知的影响 |
2.4.2 对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影响 |
2.5 《社戏》选编与教学建议 |
2.5.1 完善教材编写 |
2.5.2 重视原作,改善助读系统 |
2.5.3 教学解读基于学情、重视原文 |
第三章 鲁迅小说教学中的文体问题 |
3.1 问题由来与表现 |
3.1.1 问题的由来 |
3.1.2 鲁迅小说固化的教学方式 |
3.1.3 忽视鲁迅小说艺术特征的教学内容 |
3.2 教学内容的重新设定:由文章文体解读转变为小说文体解读 |
3.2.1 体会叙述视角的多样表达 |
3.2.2 感悟叙述语言的精妙 |
3.2.3 关注叙述时间的感悟 |
3.3 教学方式的改变:由模式解读到还原解读 |
3.3.1 以学生的可接受性为前提 |
3.3.2 还原鲁迅小说的创作思路 |
3.3.3 还原鲁迅小说的创作情境 |
第四章 鲁迅小说教学的评价问题 |
4.1 问题由来与表现 |
4.1.1 问题的由来 |
4.1.2 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
4.1.3 评价内容的片面化 |
4.2 鲁迅小说阅读能力评价策略 |
4.2.1 评价内容 |
4.2.2 评价方式 |
第五章 鲁迅小说教学与教师专业化成长问题 |
5.1 问题:教师素养不足 |
5.2 学者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
5.2.1 加强鲁迅小说文本解读能力培养 |
5.2.2 提升鲁迅小说文本解读向教学解读转化的能力 |
第六章 余论:关于中学小说教学问题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3)基于文本细读的初中小说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本细读的内涵及意义 |
(一)文本细读的内涵 |
(二)文本细读对初中小说教学的意义 |
1.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
3.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二、基于文本细读的初中小说阅读教学调查与分析 |
(一)部编版初中小说选文教材分析 |
(二)调查相关情况 |
1.调查背景 |
2.调查目标 |
3.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
1.学生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2.教师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四)初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初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原因分析 |
三、应用于初中小说教学的文本细读策略 |
(一)强化文本细读与小说教学的联系 |
(二)细读小说语言 |
1.关键字词的细读 |
2.人物称呼的细读 |
3.陌生化语言的细读 |
(三)细读小说叙事视角 |
1.了解叙事视角 |
2.细读叙事者 |
3.转换叙事视角进行细读 |
(四)细读小说助读系统 |
1.细读小说提示类助读系统 |
2.细读小说注释类助读系统 |
3.细读小说图像类助读系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初中小说教学与文本细读相关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二 初中小说教学与文本细读相关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三 部编版语文教学小说选编情况 |
致谢 |
(4)论“群文阅读”与“群生阅读”的运用 ——以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教学与群生阅读教学的现状 |
第一节 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现状 |
第二节 初中语文小说群生阅读教学现状 |
第三节 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教学与群生阅读教学联合运用现状 |
第三章 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与群生阅读的融通 |
第一节 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与群生阅读融通的必要性 |
第二节 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与群生阅读融通的可行性 |
第三节 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与群生阅读融通的策略 |
第四章 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与群生阅读融通的课例 |
第一节 课例一《外国讽刺小说中的人物刻画》 |
第二节 课例二《鲁迅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西藏农牧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昂仁县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动机 |
二 选题依据 |
三 研究综述 |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五 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课程标准的趋近与差异 |
第一节 课程标准的继承与发展 |
一 从课程性质分析 |
二 从课程理念分析 |
三 从课程目标分析 |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
一 课程性质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
二 课程理念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
三 课程目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
第三节 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变化和问题 |
一 从教与学的理念来看 |
二 从教与学的方式来看 |
三 从教材和教师素养来看 |
四 从汉语学习环境来看 |
第二章 教材内容的分析与选择 |
第一节 《汉语》教材分析 |
一 教材体系结构介绍 |
二 教材范文分析 |
三 两套教材的比较与分析 |
第二节 相同篇目比较 |
一 相同篇目的差异性 |
二 相同篇目中教学要求的异同 |
三 相同篇目教材内容的选择 |
第三节 不同篇目比较 |
一 不同篇目的相似性 |
二 不同篇目教材内容的选择 |
第三章 教学实践的分析与建议 |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分析 |
一 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
二 口语交际现状原因分析 |
三 口语交际教学实践分析与建议 |
第二节 阅读教学分析 |
一 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
二 阅读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
三 阅读教学实践分析与建议 |
第三节 写作教学分析 |
一 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
二 写作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
三 写作教学实践分析与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附录A 《汉语》教材目录一览表 |
附录B 相同篇目练习题梳理 |
致谢 |
(6)初中诗化小说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深圳市宝安区金源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价值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初中诗化小说教学之依据 |
第一节 何谓诗化小说 |
(一)诗化小说的概念 |
(二)诗化小说之特征 |
第二节 诗化小说之定篇 |
(一) 现行篇目之统计 |
(二)现行篇目之分析 |
第二章 诗化小说教学实践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初中诗化小说教学现状调查 |
一、初中学生小说阅读现状及分析 |
二、初中教师小说教学现状及分析 |
第二节 初中诗化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阅读的问题 |
二、教师教学的问题 |
第三章 初中诗化小说教学策略及案例 |
第一节 以《孤独之旅》品语言 |
一、魔化理论:语言即内容 |
二、《孤独之旅》教学策略及实录 |
附:《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
第二节 以《社戏》话叙事 |
一、儿童视角:哀而不伤 |
二、《社戏》教学策略及实录 |
附:《社戏》教学反思 |
第三节 以《故乡》显抒情 |
一、“melos”和“opsis”:别样抒情 |
二、《故乡》教学策略及实录 |
附:《故乡》教学反思 |
第四节 以《溜索》悟意境 |
一、意象思维:“诗化”之路 |
二、《溜索》的教学策略及设计 |
附:《溜索》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一) 民俗文化研究现状 |
(二) 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教学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概述 |
第一节 民俗文化的定义和分类 |
一、 民俗文化的定义 |
二、 民俗文化的分类 |
第二节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概述 |
一、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特色 |
二、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内容 |
第三节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的具体作用 |
一、 有利于辅助语文教学 |
二、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
三、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
第二章 民俗文化在初中阶段的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 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情况 |
二、 学生对教材中的民俗文化认识情况 |
三、 学生对民俗文化学习的兴趣与态度 |
第二节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 教师对教材中的民俗文化了解 |
二、 教师对民俗文化的教学认识 |
三、 教师对民俗文化的教学方式 |
第三节 民俗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学生方面 |
二、 教师方面 |
三、 学校和社会方面 |
第三章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教学建议 |
第一节 阅读课中的民俗文化教学 |
一、 以民俗文化为角度领悟文本内涵 |
二、 以民俗文化为主体了解民风民情 |
第二节 写作、综合性学习课中的民俗文化教学 |
一、 在写作中挖掘民俗文化丰富学生习作资源 |
二、 在综合性学习中研究民俗文化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
第三节 民俗文化专题教学 |
一、 民俗文化知识讲座 |
二、 民俗文化知识竞赛 |
第四章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教学设计 |
第一节 《安塞腰鼓》中的民俗文化及教学设计 |
一、 文中民俗文化分析 |
二、 教学设计及说明 |
第二节 《社戏》中的民俗文化及教学设计 |
一、 文中民俗文化分析 |
二、 教学设计与说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一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二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9)《社戏》的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重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社戏》的文本解读 |
第一节 《社戏》的主题思想研究 |
一、《社戏》的创作背景 |
二、文学方面的解读 |
三、教学方面的解读 |
第二节 《社戏》的艺术特色研究 |
一、《社戏》的语言风格 |
二、《社戏》的结构特点 |
三、《社戏》的人物塑造 |
四、《社戏》的情节设置 |
第二章 教材中《社戏》的编选情况分析 |
第一节 《社戏》在五套教材中的选编 |
一、单元编排情况 |
二、课后习题编撰情况 |
三、注释与插图的比较 |
第二节 不同教材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启示 |
第三章 《社戏》经典课例评析 |
第一节 不同课例中《社戏》的教学内容梳理 |
一、教学内容的评析 |
二、教学过程的评析 |
三、教学方法的评析 |
第二节 不同课例对《社戏》教学内容选择的启示 |
一、主题的多种解读 |
二、从矛盾入手体会感情 |
三、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分析 |
第四章 《社戏》教学内容的重构建议 |
第一节 《社戏》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
一、遵循课程标准 |
二、厘清编者意图 |
三、关注学生接受 |
四、符合小说文体 |
第二节 《社戏》教学内容“选择与创生”的建议 |
一、聚焦解读,挖掘文本教学素材 |
二、聚焦语用,注重读写结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十位教师课例梳理一览表 |
附录 B 五版教材中的练习系统 |
致谢 |
(10)初中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民俗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2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民俗教育的相关研究 |
2.1 有关语文教科书民俗教育资源选编的研究 |
2.2 有关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教育研究 |
3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民俗教育资源及其选编方式 |
3.1 2001年前各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民俗教育资源 |
3.2 2001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民俗教育资源 |
3.3 2017年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民俗教育资源 |
3.4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民俗教育资源选编方式的变化 |
4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民俗教育资源的内涵转变与教师理解 |
4.1 部编本中民俗教育资源的内涵转变 |
4.2 教师对部编本民俗教育资源内涵的正确理解 |
4.3 基于部编本的民俗教育侧重点 |
5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中的民俗教育分析 |
5.1 案例反映的民俗教育价值取向偏差 |
5.2 案例反映的民俗教育内容选择不当 |
5.3 案例反映的民俗教育方式方法运用不当 |
6 改善初中语文民俗教育的建议 |
6.1 对初中语文民俗教育价值取向的建议 |
6.2 对初中语文民俗教育内容选择的建议 |
6.3 对初中语文民俗教育方式方法的建议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民俗教育资源详表 |
附录2 课例原文1 |
附录3 课例原文2 |
附录4 课例原文3 |
附录5 课例原文4 |
附录6 课例原文5 |
附录7 课例原文6 |
参考文献 |
四、《社戏》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文体意识视角下初中鲁迅小说教学设计[D]. 胡旸.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2]初中鲁迅小说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D]. 胡秋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3]基于文本细读的初中小说教学研究[D]. 祁朔.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论“群文阅读”与“群生阅读”的运用 ——以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为例[D]. 王呈艳.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5]西藏农牧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昂仁县中学为例[D]. 田海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初中诗化小说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深圳市宝安区金源学校为例[D]. 张衡.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2)
- [7]《社戏》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研究[D]. 何奕舒.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
- [8]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教学研究[D]. 张乾芬.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9]《社戏》的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重构研究[D]. 王晶莹. 河南大学, 2020(02)
- [10]初中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民俗教育研究[D]. 盛玉仙.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