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阙穴贴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超声穿透速度的影响

神阙穴贴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超声穿透速度的影响

一、神阙穴贴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超声穿透速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藏有军[1](2020)在《壮骨片防治糖皮质激素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长期超剂量使用GC常可导致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表现为骨的微结构遭破坏,骨含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强度减弱,表现为易发骨折的代谢性骨病,成为高居第三位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因此,需要探究新的方法提高GC的使用率,降低GIOP的发病几率是我们当代年轻研究者的主要任务。现代医学对OP的防治方法主要是提高钙含量、雌激素、降钙素等,但是经济代价安全性较差。比如:泌尿系统结石。近年来中医学治疗效果颇优,运用中医藏象的理念理论辨证论治OP,以中医药方剂复方整体调节,取得极优的治疗效果。《素问·痿论》篇记载“肾主身之骨髓”,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腔之中,以滋养骨骼,肾精亏虚,骨枯髓减。即肾虚常发骨质疏松,肾精决定骨骼骨骼的强弱,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则以补肾壮骨为主本实验的主要理论,而作为“纯阳之品”性阳刚的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久用易导致肾阴亏虚,所用补肾壮骨复方壮骨片即基于此理论组方。目的:通过研究壮骨片对继发糖皮质激素性大鼠骨质疏松的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对左侧股骨相关代谢参数及骨密度和右侧股骨形态组织学指标的影响,通过西药钙尔奇D对比来阐明中药复方壮骨片对骨代谢的调节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壮骨片预防GIOP优越性如何,"肾主骨藏精生髓""补肾亦如补骨"等中医药理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能否得到验证。材料与方法:取健康3月龄Wister大鼠40只(SPF级SD雌性大鼠),体重为200±20g。适应性饲养7d,每三天换垫料一次。随机划分四组喂养,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中药(壮骨片)治疗组(C组)和西药(钙尔奇D)对照组(D组)各10只,除A组外,余组均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0.25mg/100g腹腔注射注2次/周(周一,四),进行造模。中药治疗组+壮骨片灌胃,西药对照组+钙尔奇D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蒸馏水灌胃(10mg/kg),为期8周,每周称重一次,适时调整地塞米松注射量。8周后,对大鼠解剖,取血离心,取大鼠双侧股骨,micro-CT测定骨密度形态变化、相关骨代谢参数、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生化法测定血磷、血钙及ELISA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与模型对照组进行组间检验分析比较,组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采用LSD法,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建立GIOP模型:造模8周后,骨生化指标对比,A组较B组:碱性磷酸酶(ALP)B组较A组下降,差异性显着(P<0.05);骨钙素(BGP)B组较A组下降,差异性显着(P<0.05);钙(Ca)、磷(P)在A、B组间未见明显异常(P>0.05);左股骨骨密度(BMD)CT影像可见B组较A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B组空洞区较大、骨小梁系数紊乱断裂;左股骨骨矿含量(BMC)显示B组较A组降低存在显着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B较空白对照组A的显微结构参数值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均显着降低(P<0.05);参数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着升高(P<0.05);相对骨体积或骨体积分数(BV/TV)显着降低(P<0.05);BS/BV骨表面积骨体积比值(BS/BV)显着升高(P<0.05);但中药治疗组C与空白对照组A比较参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C骨小梁骨质改善,局部修复较好。右股骨HE染色影像学比较也存在差异,B组骨空洞明显,骨微结构破坏。总之,对比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骨生化指标和骨微观结构,GIOP成功造模。2.壮骨片对GIOP的防治作用(1)体重的变化:实验第4周开始,四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开始出现明显差异(F=6.397;P=0.001<0.05),A组较B、D三组体重明显升高(P=0.000,0.007<0.05);A组与C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6>0.05);B组体重相对于A、C组来说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00,0.028,<0.05);B、D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170>0.05);C、D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378>0.05)。(2)骨生化指标的变化:A、B、C、D四组之间的ALP、BGP存在明显差异(F=6.153,18.806;P=0.002,0.000<0.05);B组的ALP、BGP均低于A组且差异显着(P=0.042,0.003<0.05);A与C、D组的ALP未见明显差异(P=0.225,0.068>0.05);A与C、D组的BGP差异明显(P=0.01,0.001<0.05);C、D组ALP、BGP高于B组且差异显着(P=0.002,0.000<0.05,P=0.000,0.000<0.05);四组的血钙、血磷未见明显异常(F钙=1.664,P钙=0.192;F磷=1.509,P磷=0.229)。(3)骨密度的变化:A、B、C、D四组间左侧股骨骨密度有显着差异(F=4.736,P=0.007<0.05);左股骨骨密度B组较A组降低有显着差异(P=0.002<0.05);A组与C、D组未见明显差异(P=0.506,0.621>0.05);C,D组高于B组(P=0.009,0.006<0.05);C,D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864>0.05);左股骨骨矿含量显示A、B、C、D四组间的左侧股骨骨矿含量之间存在存在显着差异(F=18.57,P=0.000<0.05)。B组较A组降低存在显着差异(P=0.000<0.05),C,D组高于B组且存在显着差异(P=0.000,0.000<0.05),C,D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22>0.05);A、C两组差异显着(P=0.008<0.05),而A、D两组没有显着差异(P=0.56>0.05)。(4)骨相关参数的变化:A、B、C、D四组之间的骨微结构BV/TV、BS/BV、Tb.Th、Tb.N、Tb.Sp存在明显差异(F=7.648,10.449,4.086,4.913,10.533;P=0.000,0.000,0.014,0.006,0.000<0.05);B组的骨微结构BV/TV、Tb.Th、Tb.N低于A组且差异显着(P=0.004,0.026,0.002<0.05);BS/BV、Tb.Sp高于A组且存在显着差异(P=0.000,0.000<0.05);A与C、D组的BV/TV、Tb.Th、Tb.N、Tb.Sp未见明显差异(P=0.720,0.131;0.922,0.283;0.612,0.975;0.109,0.267>0.05);A与D组的BS/BV未见明显差异(P=0.103>0.05);A与C组的BS/BV有明显差异(P=0.009<0.05);C、D组BV/TV、Tb.Th、Tb.N高于B组且差异显着(P=0.002,0.000;0.033,0.002;0.009,0.002<0.05);C、D组BS/BV、Tb.Sp低于B组且差异显着(P=0.010,0.001;0.001,0.000<0.05)。(5)骨形态学变化:B组与其余三组之间骨影像学、骨的微结构差异性显着。A、C、D组比较未见显着的影像学差异。左股骨骨密度CT影像学见B组较A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B组空洞区较大、骨小梁结构紊乱呈断裂性。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微结构,可知模型组骨小梁宽度、数量、面积百分比都低于A组,骨小梁分离度比A组大。结论:1.大鼠模型组的骨密度骨矿含量降低及HE染色说明地塞米松可以成功建立GIOP模型。但是具体造模时间、差异性显着与否还存在个体性时间差异。2.中药复方壮骨片能够预防GIOP的发生,其预防作用和钙尔奇D的作用相互促进;有中药参与干预的组体重增长较快,通过改善骨生化指标可以抑制骨吸收、减少骨量的流失,可以很好的预防骨质疏松。3.丰富了“肾藏精,精生髓”,“补肾亦如补骨”理论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的内涵。

苏俊声[2](2013)在《从肾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随着糖皮质激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GIO))的发病率仅次于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而居第三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糖皮质激素仍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药物之一。中医认为,糖皮质激素为阳刚之品,大剂量皮质激素长期应用,易导致肾阴亏虚,当撤减激素时,肾阳又因失去“纯阳”之品的“助养”而导致肾阳虚衰。其病因类似于“药毒”,病机特点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针对糖皮质激素的特性,临床我们根据糖皮质激素使用量采用以滋阴或温阳为主进行干预,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目的:观察从肾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从肾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简单随机、对照、非盲的临床试验原则,收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和排出标准的SLE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金匮肾气丸加减中药联合碳酸钙D3、骨化三醇胶丸治疗,对照组予碳酸钙D3、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疗程6个月。于试验观察6个月后次日检测两组各项指标,包括血钙、血磷、尿钙、尿磷、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25-(OH) D3、骨密度(BMD),分析各检测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Ca、尿P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血P水平比较,治疗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尿Ca比较,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IPTH水平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5-(OH)D3及ALP水平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GP和BMD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过程中,无病例脱落。治疗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从肾论治,以金匮肾气丸加减结合西药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比单用西药疗效更显着,在改善骨转换、骨代谢、骨密度等指标方面疗效更为确切。同时,有着良好的安全性,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发生。

周晓莉[3](2011)在《“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OPG/RANKL/RANK系统的调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去卵巢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模型大鼠调节骨吸收平衡的相关细胞因子系统——护骨素(osteoprotegerin, 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RANK)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PMO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MO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随机原则将5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常规取穴针刺组(简称常规组)、“双固一通”针刺组(简称双固一通组)和中成药治疗组(简称中成药组),每组10只。模型组、常规组、双固一通组和中成药组切除双侧卵巢后常规饲养,造成实验性PMO动物模型。90天后常规组、双固一通组采用电针治疗,中成药组早晚予仙灵骨葆胶囊灌胃治疗(早晚以0.4g/次灌胃,药液量以生理盐水溶解,调整至3m1),对照组、模型组早晚予生理盐水3m1灌胃,用药期间常规饲养。疗程均为8周。电针治疗(采用四川恒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HM-6805型经穴治疗仪,疏密波8~80Hz,疏密波转换14次/分钟,电压1.5V,强度1mA左右,通电15min),每天1次,每次15分钟,留针10分钟,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共治疗8周。常规组取穴: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均为双侧;双固一通组取关元、后三里(双)、肾俞(双)、膈俞(双)、大杼(双)。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钙(calcium, Ca)、磷(phosphorus,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和尿钙、尿磷、尿肌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骨钙素(Osteocalcin, BGP);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ELISA)测定尿脱氧吡啶啉(Deoxypyridinoline, DPD)的含量;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雌二醇(estradiol,E2); 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tukin, IL)-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OPG、RANKL、RANK;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 BMD); HE染色观察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法检测M-CSF、OPG、RANKL-mRNA表达及OPG/RANKL。大鼠因造模手术、麻醉、灌胃死亡,取材时各组大鼠数量如下:对照组8只,模型组6只,中成药组6只,常规组6只,双固一通组7只。结果1模型组血Ca值明显降低、血P值明显升高、血ALP值明显升高、BGP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固一通组和中成药组血Ca明显升高、血P明显降低、血ALP明显降低,BGP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双固一通组优于常规组(P<0.01)。模型组尿Ca/Cr、P/Cr比值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Ca/Cr、P/Cr比值均降低,常规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双固一通组Ca/Cr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P/Cr有显着性差异(P<0.05);双固一通组与中成药组和常规组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尿DPD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固一通组尿DPD含量明显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双固一通组与中成药组和常规组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血Ca明显降低、而血P、ALP值明显升高、血BGP明显升高(P<0.01);尿Ca/Cr、P/Cr明显升高(P<0.01),尿DPD明显升高(P<0.05)。说明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呈现高骨转化率,骨吸收增加,伴随骨形成代偿性增加,骨量减少,预示骨密度降低,与临床常见的PMO女性的骨高转换率极相似,提示造模成功。而“双固一通”针灸治疗后,BGP显着升高,提示成骨细胞(OB)活性增强,骨形成增加。双固一通组、中成药组均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降低尿Ca/Cr、尿P/Cr、DPD;常规组可升高血钙,降低尿Ca/Cr、尿P/Cr、DPD,对于血P无明显的降低作用。说明中医药治疗可以调节Ca、P代谢,促进骨形成,减缓骨吸收。2模型组腰椎BMD明显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腰椎BMD均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双固一通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股骨BMD明显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股骨BMD均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双固一通组比较,各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3光镜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骨小梁稀疏、细、中断点多、间距宽,部分区域出现较大的空白区域。常规组、中成药组、双固一通组的骨小梁增多、增粗、间隙变窄,中断点减少,三组间的区别不明显。双固一通的骨小梁排列密集,相互之间的连接明显增多,宽度增宽,体积增大,间隙变窄。4模型组血清IL-6明显升高,E2明显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IL-6均降低,E2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中成药组比较,双固一通组和常规组血E2无显着性差异(P>0.05)。双固一通组优于常规组和中成药组(P<0.01)。在本实验中模型组E2水平降低,IL-6含量增高,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双固一通”针灸治疗后,大鼠血E2显着升高、IL-6显着下降(P<0.05),双固一通组优于常规组和中成药组。表明“双固一通”针法治疗能够升高雌激素,抑制IL-6分泌,抑制OC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5模型组血M-CSF明显升高、OPG明显降低、RANKL明显降低、RANK值明显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固一通组、常规组和中成药组M-CSF明显降低、OPG值明显升高、RANK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成药组血清RANKL升高,常规组血清RANKL有降低趋势,但均无显着性差异。双固一通组优于常规组和中成药组。说明针刺可以通过提高血OPG、RANKL、RANK的含量,降低M-CSF,从而抑制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的骨吸收来减少骨量的丢失,且“双固一通,,针法优于其它方法。6模型组骨M-CSF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M-CSFmRNA表达均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双固一通组比较,常规组M-CSFmRNA表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成药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成药组、常规组、双固一通组均有效,但双固一通组效最好。模型组骨OPG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OPGmRNA表达均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中成药组和常规组比较,双固一通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中成药组、常规组、双固一通组均有效,但双固一通组效最好。模型组骨RANKL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固一通组骨RANKLmRNA表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成药组和常规组RANKL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双固一通组与中成药组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双固一通组有效,中成药组和常规组均无效。模型组骨OPG/RANKL比值较对照组显着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双固一通组骨OPG/RANKL比值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成药组与模型组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常规组与模型组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中成药组与双固一通组均有效,但双固一通组效更好。本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组骨M-CSF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提示OC生成增加;各治疗组M-CSFmRNA表达均降低(P<0.01),表明中医药治疗尤其是“双固一通”针法可以抑制OC数量,或降低OC活性,减缓骨吸收。模型组骨OPG、RANKL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提示OPG蛋白表达降低,破骨吸收增加;RANKL蛋白表达降低,OPG与RANKL结合有一定程度的阻滞OC生成的作用,而综合作用仍表现为骨吸收的增加。OPG/RANKL比值能反映成骨细胞(osteoblast, OB)的形成,比值越大,OB介导的能力越强;englixibaoweiia促进骨吸收,限制骨矿化的速度。模型组骨OPG/RANKL比值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提示骨形成降低。双固一通组骨OPG、RANKL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RANKLmRNA表达降低(P<0.01),OPG/RANKL比值明显升高(P<0.01),提示“双固一通”针法可能通过促进OPG蛋白表达,提高OB活性,通过与RANK竞争和RANKL的结合,阻止OC的生成,阻止骨吸收。结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双固一通”针法对OPG/RANKL /RANK的调节是多环节、多途径的:1“双固一通”针灸治疗后,BGP显着升高,提示成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形成增加;血钙升高,血磷降低,尿Ca/Cr、尿P/Cr、DPD降低,提示“双固一通”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增加胃肠吸收功能,促进对钙、磷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调节Ca、P代谢,降低尿Ⅰ型胶原分解产物DPD浓度,提高BGP浓度,从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最终使骨矿含量增加,维持甚至提高骨密度。2“双固一通”针灸治疗能通过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E2的水平,减少IL-6含量,加强雌激素对IL-6的抑制作用,减少OC的前体细胞形成,抑制骨吸收,表现为BMD的升高、模型大鼠骨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善。3“双固一通”针灸治疗能升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OPG、RANKL、RANK含量和降低M-CSF水平,以抑制OC的活性而减少骨吸收,减少骨量的丢失。4“双固一通”针灸治疗能升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OPG、RANKL、RANK含量和降低M-CSF,以抑制OC的活性而减少骨吸收,减少骨量的丢失;“双固一通”针灸治疗能通过降低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M-CSFmRNA表达来抑制OC数量,或降低OC活性,减缓骨吸收;通过升高骨OPGmRNA表达,升高RANKLmRNA的表达,提高OB活性,通过与RANK竞争和RANKL的结合,阻止OC的生成,阻止骨吸收;通过升高OPG/RANKL比值,调节OPG/RANKL/RANK,能抑制OC活性,拮抗骨吸收。

王争[4](2008)在《穴注夹脊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腿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及改善骨质疏松腰腿痛上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骨密度(bone massdensity,BMD)、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Ca、血P、尿ca/cr、疼痛评分等多项指标的调节作用,从而探讨穴位注射夹脊穴改善骨质疏松腰腿痛的治疗机制,并为穴位注射法治疗骨质疏松腰腿痛提供临床根据。方法全部90例研究对象均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病人,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按照POP的诊断标准,诊断为POP,并按就诊先后顺序,以查随机表的办法,随机分为夹脊穴注组,补肾健脾穴注组和药物对照组三组,每组各30例。夹脊穴穴注组取穴:双侧夹脊穴T11、L1、L3、L5、S2(单周),T10、T12、L2、L4、s1(双周)。补肾健脾穴注组取穴:双侧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所有穴位均每穴注射约1mL复方当归注射液稀释液,隔日1次。治疗3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随访2月。药物对照组口服强骨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服用,治疗6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随访2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BMD值、血ALP,血Ca、血P、尿Ca/cr及疼痛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疗效。结果夹脊穴注组,补肾健脾穴注组和药物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效。总有效率夹脊穴注组与补肾健脾穴注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夹脊穴注组与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而补肾健脾穴注组与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夹脊穴注组治疗POP疗效最佳。疼痛评分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治疗后夹脊穴注组分别与补肾健脾穴注组、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补肾健脾穴注组与药物组对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提示夹脊穴注组止痛效果最好,补肾健脾穴注组比药物对照组好。骨密度测定值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测定值对比,夹脊穴注组BMD值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药物对照组、补肾健脾穴注组BMD值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夹脊穴注组与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补肾健脾穴注组与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夹脊穴注组改善BMD效果最佳。血ALP的比较:治疗后3组ALP均有所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考虑可能与疗程过短有关。血ca、血P比较:治疗后3组均可升高血Ca、降低血P。对于升高血ca及降低血P,夹脊穴注组和药物对照组对比有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穴注夹脊穴对钙、磷代谢有一定调节作用。尿Ca/Cr比较:各组治疗后均可降低尿Ca/Cr,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三组均可通过降低尿Ca/Cr调节骨代谢。结论穴注夹脊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腿痛镇痛效果及提高骨密度上,优于补肾健脾组及药物治疗组,对钙、磷代谢有一定调节作用,并可降低尿Ca/Cr,从而调节骨代谢,提高骨密度。

宋道飞[5](2007)在《针刺悬钟穴、肾俞穴、命门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肝肾不足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针刺悬钟穴、肾俞穴、命门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osteoporoSis,POP)(肝肾不足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钙(Ca)、血磷(P)、骨密度(BoneMass Density)等相关指标的调节作用,以探讨其治疗的机制,规范操作规程,为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依据。方法:全部48例研究对象均为武汉市第一医院针灸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按照POP的诊断标准,诊断为POP,并随机分为两组:针刺治疗组、中成药对照组,每组24例,共48例。治疗组取穴:悬钟穴(双侧)、肾俞穴(双侧)、命门穴。常规消毒后,安定患者情绪,调整患者呼吸,悬钟穴,以规格0.30×50mm毫针,采用指切法进针,直刺,进针约1.5—2.5cm,得气后,将捻转补泻与提插补泻之补法相结合,针由浅入深,由左向右,重插及左转,轻提及右转,频率为20—30次/分,留针45min;肾俞穴,以规格0.30×50mm毫针,采用指切法进针,直刺,进针约1.5—2.5cm,得气后,行手法同悬钟穴;命门穴,以规格0.30×50mm毫针,采用指切法进针,针尖斜向上约75°刺入,进针约1.5—2.5cm,得气后留针同悬钟穴。每日针刺1次,30次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3天,共治疗3个疗程。中成药对照组服用骨松宝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1袋,饭后30分钟口服,连续服药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钙(Ca)、血磷(P)、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及症状体征评分等,比较两者的差异性和优越性。结果:1.针刺治疗组、中成药组治疗后均有效,显效率分别为62.5%,25%。针刺治疗POP有显着疗效。2.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针刺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优于中成药组。3.骨密度比较:两组疗后骨密度均有提高,两组疗后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针刺治疗组和中成药组均可提高骨密度,且以针刺组为佳。4.血钙、血磷比较:各组均可提高血钙、降低血磷。对于升高血钙,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针刺组在升高血钙的作用中优于中成药组。对于降低血磷,疗后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针刺组对于改善钙、磷代谢有一定作用。结论:1.本针刺法治疗POP有确切的疗效,能明显缓解腰背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具有疗效优势。2.本针刺法能提高患者骨密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控,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调节骨代谢而增加骨密度。3.本针刺法能改善Ca、P代谢,增加血Ca,降低血P,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针刺的整体调节,增加胃肠吸收功能,促进Ca、P等物质的代谢,促进骨形成。

刘华宝,艾双春,吴龙娣[6](2005)在《神阙穴贴药调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性激素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神阙穴贴补血益精透皮贴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人130例,随机分为4组治疗,即补血益精透皮贴剂组、邦得林组、补血益精药蜜丸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为40、30、30、30例。结果:补血益精透皮贴剂组、邦得林组、补血益精药蜜丸组均能显着提高临床疗效,升高血清中E2、T含量;补血益精透皮贴剂在调整T方面,其作用优于西药邦得林及补血益精药蜜丸。结论:补血益精透皮贴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既能促进骨形成,又能抑制骨吸收,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且更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易被骨质疏松症患者长期接受使用。

周晓莉[7](2005)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BMD)、雌二醇(estradiol,E2)、白细胞介素6(interletukin-6,IL-6)、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Ca、血P、尿Ca/Cr等多项指标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治疗的机制。 方法 1.“双固一通”针法简介:来源于导师王华教授的“双固一通”针灸治疗学思想,针灸防治疾病注重治病求本,以正气为本,固护先天和后天是其基础和关键;通过“治”来达到“防”的目的,“治”是积极的、主动的“防”。双固,即固护人体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选用具有固护先天(元气)的关元和固护后天(胃气)的足三里为主穴,固定使用;“一通”即疏通经脉,通泻病邪,用穴为随证取穴或阿是穴。本课题所采用的“双固一通”针法,即选取固护正气的关元和足三里为主穴,配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经验穴腰背部夹脊穴(腰背疼痛部位相应的夹脊穴)、委中穴进行针刺。 2.临床研究:全部45例研究对象均为武汉市第一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按照PMO诊断标准,诊断为PMO,并随机分为3组:“双固一通”治疗组、常规针刺治疗组、中成药组,每组15例,共45例。“双固一通”治疗组取穴:关元,足三里(双),腰背部夹脊穴(腰背疼痛部位相应的夹脊穴),委中(双)。常规针刺治疗组取穴:腰背部夹脊穴(腰背疼痛部位相应的夹脊穴),委中(双)。关元、足三里穴用提插捻转补法,腰背部夹脊穴、委中穴用泻法,所有穴位留针时均子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均隔日针刺一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8周。中成药组服用仙灵骨葆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服药8周。治疗前后检测:血ALP、E2、IL-6、血Ca、血P、尿Ca/Cr、骨密度及症状体征评分,并于治疗后湖北中医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评定疗效。结果 1.“双固一通”治疗组、常规针刺治疗组、中成药组治疗后均有效,显效率分别为80%,33.3%,2006。“双固一通”针法治疗PMO有显着疗效。 2.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双固一通”治疗组和中成药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组。 3.骨密度比较:各组治疗后骨密度均有提高,“双固一通”治疗组与中成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双固一通”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双固一通”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均可提高骨密度,且以“双固一通”针法为佳。 4.EZ比较:治疗前“双固一通”治疗组与中成药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肠)。常规针刺治疗组与中成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双固一通”治疗组与常规针刺治疗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双固一通”治疗组和中成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常规针刺治疗组与中成药组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双固一通”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均可以提高E2水平,“双固一通”针法可以提高PMO患者雌激素水平。 5.IL一6比较:各组治疗后均可降低IL一6水平,“双固一通”治疗组和中成药组在降低IL一6水平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组(P<0 .01)。 6.血ALP的比较:治疗后各组ALP均有所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在升高ALP时,疗效无显着差异,可能与疗程较短有关。 7.血钙、血磷比较:各组均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对于升高血钙,“双固一通”治疗组和中成药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组(P<0.05);对于血磷,双固一通”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o“双固一通”针法对于改善钙、磷代谢有一定作用。湖北中医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8.尿Ca/cr比较:各组治疗后均可降低尿Ca/cr,各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双固一通”针法可以通过降低尿Ca/Cr调节骨代谢。结论 1.“双固一通”针法治疗PMO有确切的疗效,能缓解腰背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具有疗效优势。 2.“双固一通”针法能提高患者骨密度和血中EZ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血中E2水平,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调节骨代谢而增加骨密度。 3.“双固一通”针法在升高E2的同时,能使患者血中升高的IL一6降低,增加骨密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IL一6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和生长,提高破骨活性;E2的增加降低IL一6含量及其作用,调节骨代谢而增加骨密度。 4.“双固一通”针法能改善Ca、P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针刺的整体调节,增加胃肠吸收功能,促进Ca、P等物质的代谢,促进骨形成。关健词PMO血Ca血P临床研究“双固一通”针法骨密度EZ IL一6血ALP 尿Ca/Cr

杨大志,艾双春,刘文莉[8](2004)在《合用神阙穴贴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神阙穴贴补血益精透皮贴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人130名,随机分为4组治疗,即补血益精透皮贴剂组(A组)、邦得林组(B组)、补血益精药蜜丸组(C组)、空白对照组(D组)。结果:补血益精透皮贴剂组、邦得林组、补血益精药蜜丸组均能显着提高临床疗效。结论:补血益精透皮贴剂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既能促进骨形成,又能抑制骨吸收,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且补血益精透皮贴剂更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易被骨质疏松症患者长期接受使用。

袁燕萍[9](2004)在《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研究近况》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旨在体现近十余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及研究 ,为今后的科研及临床工作提供依据和帮助。方法 :共综合了发表在《中国针灸》和《上海针灸杂志》上的 6 0篇相关文献 ,通过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两方面总结了近十余年来穴敷疗法的进展。结论 :穴位贴敷疗法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 ,尤其是对哮喘、慢支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远期疗效 ,值得临床应用 ,对其它病种的治疗有待进一步积累。

石政达[10](2004)在《电针“命门”、“绝骨”对去卵巢雌鼠骨质疏松症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简称OP)是指在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的退行性变为其特征,临床表现为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本课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生物免疫技术,从电针对去卵巢大鼠骨矿含量(BMC)、骨密度(BM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调节角度,初步探讨电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选用雌性未孕SD大鼠50只为实验对象,5月龄,体重180-200g。将其中30只摘除双侧卵巢进行造模,10只行假手术,另10只不做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的动物随机分为去卵巢对照组、雌激素组、电针组,每组10只。雌激素组和电针组均在术后90天开始治疗,共4个疗程。末次治疗结束后,麻醉下检测腰椎和股骨的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摘眼球取血,离心取上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 结果: 1.去卵巢雌鼠腰椎及股骨的BMC和BMD均下降(P<0.01); 2.去卵巢雌鼠血清IGF-Ⅰ含量下降(P<0.05); 3.雌激素和电针治疗均可提高去卵巢雌鼠腰椎的BMC、BMD,与去卵巢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 4.雌激素和电针治疗均可以提高去卵巢大鼠血清IGF-Ⅰ含量,与去卵巢对照组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 结论: 电针去卵巢大鼠“命门”,“绝骨”二穴,可以明显提高IGF-Ⅰ含量,可以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腰椎的BMC和BMD,提示电针治疗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增强骨重建,改善骨质疏松,为临床运用电针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实验依据。

二、神阙穴贴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超声穿透速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神阙穴贴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超声穿透速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壮骨片防治糖皮质激素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回顾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从肾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一、对病名及证候的认识
        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一、骨质疏松症的概念
        二、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三、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
        四、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第三节 糖皮质激素(GC)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一、GC对骨质代谢的影响
        二、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的西医治疗研究
    第四节 中医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一、中医对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二、中医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第五节 金匮肾气丸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二、临床研究方法
        (一) 分组
        (二) 治疗方法
        (三) 临床观察项目
        (四)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一)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二) 两组治疗后骨代谢及生化指标
第三章 讨论
    一、立论依据
    二、组方依据
    三、疗效分析
    四、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OPG/RANKL/RANK系统的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一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E_2、IL-6水平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M-CSF、OPG、RANKL、RANK水平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六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组织M-CSF、OPG、RANKL-MRNA表达水平及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讨论
    1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2 西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3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4 OPG/RANKL/RANK与PMO
    5 针灸对OPG/RANKL/RANK的影响及机理探讨
    6 本课题的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针灸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OPG/RANKL/RANK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参考文献
就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着作
致谢
附图

(4)穴注夹脊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腿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观察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3 本课题选穴依据
    4 主要研究结果和综合疗效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5)针刺悬钟穴、肾俞穴、命门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肝肾不足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2 取穴依据
    3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4 主要研究结果及综合疗效评价
    5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1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2
    参考文献
致谢

(7)“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文献综述1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
文献综述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针灸治疗概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9)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研究进展
    1.1 病种的选择
    1.2 穴位的选择
    1.3 药物的选择
    1.4 治疗时机与疗程
    1.5 疗效分析
2 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2.1 对血清干扰素的影响
    2.2 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
    2.3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2.4 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2.5 对动静脉血流的影响
    2.6 对癌细胞周期移行的影响
    2.7 对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3 结 语

(10)电针“命门”、“绝骨”对去卵巢雌鼠骨质疏松症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概况(综述)
前言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2 取穴立论依据
    3 动物模型的评价
    4 电针“命门”“绝骨”对大鼠骨质疏松症防治作用实验结果的分析
        4.1 电针对骨质疏松症大鼠BMC、BMD的作用
        4.2 电针对骨质疏松症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作用
    5 电针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机制的探讨
        5.1 整体调节作用
        5.2 双向调整作用
        5.3 对骨重建的作用
        5.4 调整的有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神阙穴贴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超声穿透速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壮骨片防治糖皮质激素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 藏有军.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从肾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 苏俊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 [3]“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OPG/RANKL/RANK系统的调节[D]. 周晓莉.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04)
  • [4]穴注夹脊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腿痛的临床观察[D]. 王争. 湖北中医学院, 2008(09)
  • [5]针刺悬钟穴、肾俞穴、命门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肝肾不足证)的临床研究[D]. 宋道飞. 湖北中医学院, 2007(02)
  • [6]神阙穴贴药调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性激素的临床观察[J]. 刘华宝,艾双春,吴龙娣. 四川中医, 2005(09)
  • [7]“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 周晓莉. 湖北中医学院, 2005(04)
  • [8]合用神阙穴贴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J]. 杨大志,艾双春,刘文莉. 现代医药卫生, 2004(24)
  • [9]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研究近况[J]. 袁燕萍. 针灸临床杂志, 2004(12)
  • [10]电针“命门”、“绝骨”对去卵巢雌鼠骨质疏松症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D]. 石政达. 湖北中医学院, 2004(03)

标签:;  ;  ;  ;  ;  

神阙穴贴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超声穿透速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