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晕厥性癫痫临床及脑电图

26例晕厥性癫痫临床及脑电图

一、晕厥性癫痫26例临床与脑电图(论文文献综述)

黄立俊[1](2021)在《恩施地区单中心491例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单中心分析恩施地区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为恩施地区儿童惊厥的早期病因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儿科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惊厥发作而住院的491例患儿临床资料,并通过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惊厥患儿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结果:⑴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别为:热性惊厥247例(50.3%),癫痫96例(19.6%),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49例(10%),颅内感染39例(8%),CO中毒5例(1%),低血糖4例(0.8%),重症手足口病4例(0.8%),低钙血症3例(0.6%),中毒性脑病3例(0.6%),颅脑外伤2例(0.4%),脑肿瘤2例(0.4%),脑性瘫痪2例(0.4%),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0.4%),颅内出血2例(0.4%),高氨血症1例(0.2%),高血压脑病1例(0.1%),急性心功能性脑缺血综合征1例(0.2%),尿毒症性脑病1例(0.2%),食物中毒1例(0.2%),胃复安副反应1例(0.2%),误服大量药物1例(0.2%),病因不详24例(4.9%)。(2)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75,P>0.05)。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民族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5)。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8,P<0.05),热性惊厥、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颅内感染均在1~3岁这一年龄段多见,癫痫则以≥6岁这一年龄段多见。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发病季节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4,P<0.05),热性惊厥、癫痫、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均在冬季多发,颅内感染则在秋、冬季节多发。结论: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复杂,本研究中儿童惊厥已明确的病因共21项,其中排前四位的主要病因为:热性惊厥、癫痫、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颅内感染。这四类主要病因在性别、民族构成上无明显差异,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发病季节构成上存在差异。

赵嵌[2](2021)在《东北地区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讨存在癫痫持续状态的老年人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的认识。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6月至2020年10月46例确诊为癫痫持续状态的老年患者。收集资料包括就诊情况、发病病因及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脑电图(EEG)、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采用SPSS 20.0软件(IBM公司,美国纽约州阿蒙克市)进行统计分析。变量用平均值±标准差(SD)显示,并用Student t检验进行比较。分类值用频率(百分比,%)表示,并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共收集46例老年SE患者,男性有30例,女性有16例,男女比例1.9:1,60岁是患者最小年龄,88岁是患者最大年龄,平均年龄69.02±7.64岁。60岁-69岁年龄段所占比重最大,占比67.4%。根据患者发病季节进行统计,发现本组46例老年SE患者中,春季发病8例,占比17.4%,夏季发病18例,占比39.1%,秋季发病17例,占比37%,冬季发病3例,占比6.5%。病因中既往癫痫病史3例,病毒性脑炎9例,既往脑血管病9例,急性卒中7例,肿瘤及术后5例(脑胶质瘤3例,鼻咽癌1例,乳腺癌1例),变性及脱髓鞘4例(路易体痴呆1例,快进进展性痴呆2例,脑白质病变1例),酮症酸中毒1例,急性酒精戒断1例,既往静脉窦血栓1例,病因不明6例。急性病因18例,占比39.1%,慢性病因22例,占比47.9%,病因不明6例,占比13%。急性病因以颅内感染、代谢紊乱、急性卒中常见,慢性病因以既往脑血管病病史,肿瘤及术后,癫痫未正规治疗多见。其中60岁-79岁患者多以慢性病因为着,80岁-89岁患者以急性病因为着,男性患者多以急性病因为着,女性患者多以慢性病因为着。46例SE患者中无明显诱因引发者40例,感染诱发3例,精神创伤诱发2例,疲劳诱发1例。46例SE患者中CSE41例,其中GCSE34例,CPSE7例,5例患者为NCSE。46例SE患者中非难治性SE30例,难治性SE8例,超难治性SE2例。本组46例SE患者中未做影像学检查2例,影像学检查正常3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及软化灶22例,颅脑术后改变7例,急性脑梗死7例。本组46例SE患者中未做脑电图者10例,痫性放电26例,异常慢波22例,背景节律慢4例,背景快活动3例,异常尖波2例,弥漫低电压或低幅1例。除2例患者未做心电图外,心电图正常28例,窦速8例,室上速1例,房颤3例,房扑1例,T波低平2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例。入院患者中腰椎穿刺术24例,正常3例,异常21例,其中压力升高3例,压力降低1例,葡萄糖高13例,蛋白高13例,白细胞高8例,氯高6例,氯低2例,IGG高10例。46例患者中33例在24h内入院,13例超过24h入院,34例患者SE持续时间为30-60min,12例患者SE持续时间60min以上。46例患者就诊于急诊时均肌注地西泮,入院后因经济等因素放弃治疗者6例,40例患者在入院后病情控制方面,使用一线药物得以控制者22例,使用二线药物治疗得以控制者14例,使用到三线药物治疗控制者4例。出院时评估治疗疗效,治疗有效24例,治疗部分有效9例,治疗无效2例,院内死亡2例,中途放弃治疗7例。结论:(1)老年SE患者中男性居多,多集中60岁-69岁年龄段,高发季节是夏秋季。急性病因以颅内感染、代谢紊乱、急性卒中常见,慢性病因以癫痫未正规治疗多见。(2)入院时间、发作持续时间与出院时预后有相关性,24h内入院患者以及持续时间30-60min者预后好。(3)老年SE患者预后较好。

郭雪隽,吴宇飞,杜先锋,徐瑶[3](2021)在《阿-斯综合征误诊分析: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syndrome)误诊原因,以及脑电图、心电图监测在其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3例阿-斯综合征误诊为癫痫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心电图资料;并对国内外近25年报道的19例类似病例进行回顾总结及文献复习。结果22例患者均以"发作性意识不清"入院,其中18例伴肢体抽搐,入院诊断为"癫痫"。临床特点均无明显诱因,在清醒期发作,发作时间短,持续数秒至十几分钟,意识恢复迅速且无神经系统后遗症;脑电图正常8例,异常14例,其中慢波增多14例,表现为暴发抑制3例,出现尖波5例;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其中描述为心脏停搏8例,房室传导阻滞7例,室性心动过速4例,房扑1例,QT间期延长2例,后均确诊为阿-斯综合征。治疗上成人11例行心脏起搏器植入;儿童1例行射频消融术,6例药物口服治疗。19例进行了出院随诊,18例无类似症状再发,1例儿童停药猝死。结论阿-斯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为癫痫,需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及全面的神经、心脏方面检查;脑电图、心电图监测在阿-斯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必要时需进行长程同步监测,为阿-斯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薛少杰,王碧,王晓丽,沈晨曦,周新华,刘永红[4](2021)在《Jeavons综合征合并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电-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Jeavons综合征合并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的临床和脑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018年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接受脑电监测期间出现NCSE的3例Jeavon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脑电生理进行研究并随访。对每例患者均进行24 h视频脑电监测。结果 3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12~24岁。3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均见合眼诱发的全面性棘慢复合波发放。脑电监测期间,3例患者均记录到持续8 min至6.5 h不等的连续性棘慢波发放,期间患者有持续性意识障碍,均在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后NCSE自行终止。给予相应抗癫痫药物治疗后,未再出现上述情况。结论 NCSE也可发生于Jeavons综合征,且Jeavons综合征患者的NCSE均以GTCS结束,提示尽早发现并及时终止Jeavons综合征患者的NCSE,也许可以避免GTCS的发生。

王富丽[5](2020)在《非癫痫性发作的电-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发作性疾病是一大类具有突发性、反复性、自限性等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是发作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二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临床上误诊率极高。尽管国内外均有文献描述了如何将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相互鉴别,但仍有部分非癫痫性发作患者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明确诊断,有些甚至被诊断为“难治性癫痫”并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迄今为止尚无确切的关于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长程视频脑电图是诊断非癫痫性发作的金标准,其判断方法主要以排除癫痫发作为主,尚缺少系统的关于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的研究,更缺少关于非癫痫性发作脑电图方面的研究。目的:分析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特征,并对其病因学进行归纳总结,为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综合门诊的以发作性症状为主诉并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患者病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史、体征、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结合影像学、心电图、心理测试、常规及特殊血化验等结果,由2名神经科医生和心理科医生明确诊断,并完善病因学诊断。总结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其视频脑电图的背景活动、发作期、发作间期脑电图特征,最终对其进行病因的归纳总结。结果:1.不同类型发作性疾病占比分析以发作性症状为主诉并行VEEG监测的患者644例,其中癫痫345例(53.57%),NES 233例(36.18%),痫性发作40例(6.21%),癫痫共患NES 26例(4.04%)。2.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NES患者男女比例为0.78:1,女性多于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0-12岁儿童为30例(12.88%),13-17岁青少年为23例(9.87%),18-40岁青年为59例(25.32%),41-60岁中年为87例(37.34%)所占比例最高,60岁以上老年为34例(14.59%)。平均病程5年,1年以下为60例(25.75%),1-5年为100例(42.92%)所占比例最高,6-10年为39例(16.74%),10年以上为34例(14.59%)。临床表现以运动性发作最为常见共135例(57.94%),其中PNES表现为运动性发作73例(31.33%),生理性NES表现为运动性发作62例(26.61%),具体表现为头部后仰或转头、双上肢抖动、双侧肢体抖动、肚皮抖动、单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双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睡眠中惊跳、不自主运动、肢体无力及猝倒、发声,其中双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为最常见的发作形式;非运动性发作98例(42.06%),其中PNES表现为非运动性发作10例(4.29%),生理性NES表现为非运动性发作88例(37.77%),具体表现为头痛、头晕、腹胀、幻觉、惊恐、记忆丧失、意识丧失、肢体麻木,其中意识丧失最为常见。3.非癫痫性发作的脑电图特征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提示正常节律脑电图为NES患者主要的脑电活动特征;18例(7.73%)出现非特异性快波(β);20例(8.58%)出现非特异性慢波(θ);监测到临床发作的57例患者发作同期脑电图均为干扰波,未见痫样放电。4.非癫痫性发作的病因学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综合门诊中,生理性因素引起的NES最为常见,共150例(64.50%),其中晕厥54例(23.22%)为最常见的病因,晕厥类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排尿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心律失常性晕厥、脑源性晕厥,次为常见的病因为非痫性惊厥,共29例(12.47%),引起非痫性惊厥的病因:低血糖、胰岛细胞瘤、离子紊乱、高热惊厥、酒精戒断综合征、阿-斯综合征,NES的其它病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9例(8.17%)、偏头痛17例(7.31%)、抽动症14例(6.02%)、睡眠障碍7例(3.01%)、短暂性全面遗忘(TGA)3例(1.29%)、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PKD)4例(1.72%)、颈椎病2例(0.86%)、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0.43%);由精神心理疾病引起的PNES共83例(35.50%),其中躯体或精神创伤为最常见病因,共47例(20.10%),其它为焦虑状态28例(11.98%)、抑郁状态6例(2.56%)、躁狂2例(0.86%)。5.癫痫共患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本研究中癫痫共患NES 26例,临床表现均可见2种或以上发作症状,除刻板的癫痫发作症状之外,惊恐发作和幻觉最常见均为8例(30.77%),且多伴有焦虑,此外,伴发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更易误诊为癫痫发作,如低血糖、睡眠障碍,其它临床症状包括:双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4例(15.38%),猝倒1例(3.85%),发声3例(11.54%),头痛2例(7.69%)。26例癫痫共患NES患者的病因:最常见的为精神心理疾病,共16例(61.54%),包括躯体或精神创伤10例,焦虑状态5例,抑郁状态1例;生理性因素10例(38.48%),包括离子紊乱5例,胰岛细胞瘤1例,肝癌并发低血糖1例,偏头痛2例,睡眠障碍1例。结论:1.VEEG是诊断NES的重要依据,NES无发作期特征性脑电图改变,发作间期背景脑电图可作为诊断参考。2.NES临床特征及病因复杂多样,生理性NES以非运动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晕厥为最常见病因。PNES以运动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躯体或精神创伤为最常见的病因。NES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对病因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重视病因筛查及治疗是NES良好预后的保障。

王志婕[6](2020)在《大椎穴埋线调控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治疗癫痫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先经系统综述验证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再以动物实验探究大椎穴埋线疗法调控Egrl-T型Ca2+-Limkl-cofilin通路对癫痫小鼠模型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癫痫提供有效的方案以及有力的证据学依据。方法:系统综述部分应用meta分析评价关于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方法学评价。经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检索方式,两名研究人员根据既定的纳入标准确定最终纳入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以临床疗效为主要结局指标,癫痫相关评价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分析应用RevMan5.3软件。动物实验部分从宏观到微观对大椎穴埋线调控Egrl-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治疗癫痫小鼠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先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8mg/kg、10mg/kg、12mg/kg)的海仁酸确定造模方案;之后将5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150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按照随机数字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埋线组、全剂量药物组、埋线+全剂量药物组和埋线+半剂量药物组6组,每组25只。空白组不做干预,每日只行抓取称重;模型组造模后不做治疗,每日只行抓取称重;埋线组造模后予大椎穴埋线治疗(将3mm长的可吸收外科手术缝合线埋入大椎穴),共埋线1次,7天后观察疗效;全剂量组予奥卡西平(30mg/kg)灌胃治疗,早7时和晚7时两次给药,连续灌胃7天;埋线+全剂量药物组在穴位埋线疗法的基础上予奥卡西平(30mg/kg)灌胃治疗,早7时和晚7时两次给药,连续灌胃7天;埋线+半剂量药物组在穴位埋线疗法的基础上予奥卡西平(15mg/kg)灌胃治疗,早7时和晚7时两次给药,连续灌胃7天。结局指标包括:小鼠体重、旷场实验、HE染色、尼氏染色、Fluoro-Jade B染色、PET/CT检测以及通路中相关蛋白(Egrl、CACNA1H、Limkl、cofilin 以及 p-cofilin)的表达量测定。以SPSS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系统综述分析临床研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穴位埋线疗法结合抗癫痫药或中药方剂与抗癫痫药或中药方剂相比可显着提高临床有效率;穴位埋线疗法结合抗癫痫药与抗癫痫药相比可显着降低癫痫评分;单纯使用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有效率(RR 1.03,95%CI[0.95,1.12])和癫痫评分(MD-2.26,95%CI[-5.08,0.56])与西药相比,不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穴位埋线疗法对降低癫痫发作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MD-0.46,95%CI[-1.48,0.56]);安全性方面,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时会造成严重的临床不良事件。2.造模注射剂量小鼠腹腔单次注射8mg/kg、10mg/kg以及12mg/kg海仁酸造模成功率分别为0%,71.4%和25%,3组间造模成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故予小鼠腹腔单次注射10mg/kg海仁酸可复制本研究实验周期内较成功的模型成功率,故将以此为复制癫痫小鼠模型的标准计量。3.大椎穴埋线疗法对癫痫小鼠行为学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造模后癫痫小鼠体重减轻(P<0.05),经埋线、全剂量奥卡西平、埋线+半剂量奥卡西平、埋线+全剂量奥卡西平治疗后均能使小鼠体重增加(P<0.05);从治疗第2天,使用奥卡西平药物的3组小鼠体重开始增加;治疗第3天起,单纯埋线疗法组小鼠体重开始增加。海仁酸诱导的癫痫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爬壁次数、中央路程以及中央时间均减少,小鼠表现出焦虑情绪;埋线、全剂量奥卡西平、埋线+半剂量奥卡西平、埋线+全剂量奥卡西平疗法都能改善小鼠的焦虑情绪(P<0.01),治疗4组相比,埋线疗法较其他3组治疗效果最差(P<0.01),埋线+全剂量疗法较其他3组治疗效果最优(P<0.01),埋线+半剂量疗法和单纯全剂量疗法居中且两者治疗效果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4.大椎穴埋线疗法对癫痫小鼠海马病理学和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的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排列规整,细胞结构整齐,细胞器完整;模型组的CA3区神经元细胞大量凋亡,排列极其不规整,细胞丧失原本形态,细胞破裂不完整;经治疗后,细胞形态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所改善,细胞的凋亡数目与模型组相比减少;治疗4组相比,埋线+全剂量药物组在改善神经细胞形态方面效果最优,细胞排列欠整齐,细胞欠完整,形态欠规则;其次为埋线+半剂量组和全剂量组,且二者的效果相近,细胞排列相对规整,细胞结构较完整,形状较规则;埋线组最差,细胞排列不整齐,细胞相对完整,形状相对规则。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经造模后的5组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尼氏体数量显着缩减,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的CA3区神经元细胞尼氏体数目显着减少,与空白组相比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经4组治疗后,神经元细胞尼氏体数量显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4组相比,埋线+全剂量组与其他3组相比,尼氏体数量最多,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埋线组与其他3组相比,尼氏体数量最少,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埋线+半剂量组与全剂量治疗组数目居中,且两组相比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FJB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对比,经造模后的5组中海马CA3区FJB(+)细胞数目显着增加,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模型组CA3区神经元FJB(+)细胞数目显着增加,与空白组相比,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经4组治疗后,FJB(+)细胞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4组中,埋线+全剂量组与其他3组比较,FJB(+)细胞数最少,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埋线组与其他3组比较,FJB(+)细胞数最多,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埋线+半剂量组与全剂量治疗组数目居中,且两组相比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组小鼠全脑处于18F-FDG高摄取灶,模型组小鼠为极低摄取灶,治疗4组介于二者之间。SUVmax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显示:与空白组比较,经造模后的5组SUVmax值均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4组治疗组SUVmax增加,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4组中,埋线+全剂量组SUVmax较其他3组高,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埋线组SUVmax较其他3组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埋线组+半剂量组与全剂量组介于二者之间,且两者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大椎穴埋线疗法对癫痫小鼠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的影响通路中相关蛋白(Egrl、CACNA1H、Limkl、cofilin以及p-cofilin)在空白组海马组织中表达量极低,造模后其表达量均升高,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过治疗的4组蛋白表达量均降低,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4组中,埋线+全剂量组与其他3组相比,蛋白的表达量最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埋线组与其他3组相比,蛋白表达量最高,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埋线组+半剂量组与全剂量组相比表达量居中,且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eta分析结果可知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事件;2.腹腔单次注射10mg/kg海仁酸可以成功复制本实验期内稳定的小鼠癫痫模型;3.大椎穴埋线疗法可以改善癫痫小鼠的体重和癫痫共患之焦虑;4.大椎穴埋线疗法可能是通过降低Egrl-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改善癫痫小鼠海马病理学变化以及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状态,从而控制癫痫发作;5.药物联合大椎穴埋线疗法时,可增强正常剂量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的药物疗效;将奥卡西平的服用量减半时,仍能取得较满意的实验效果。

何世华[7](2020)在《600例西藏地区发作性疾病患者VEEG监测及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西藏地区发作性疾病的病种,明确需要进行录像脑电图监测的发作性疾病种类。分析常见发作性疾病即癫痫发作及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高原地区、高海拔及高血红蛋白是否对癫痫发作产生影响。以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预测发生脑血管意外后及脑囊虫病等致使大脑皮层存在病灶者的患者发生癫痫的风险率,以指导临床预后判断。总结西藏地区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符号学特征,提供更多与癫痫相鉴别的依据。方法1.临床资料:在符合医学伦理要求和取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依据符合本研究制定的相关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回顾性纳入2013年至2018年期间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600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且均完成录像脑电图监测。2.本研究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发作性疾病的定义按照范杰[1]和Stafstrom CE[2]在相关报道中所提到的定义;癫痫诊断参照《神经病学》诊断标准[3];分析清醒期、非快速眼动期(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快速眼动期(Rapid eye movement,REM)及监测到的临床发作期的脑电波形,脑电图诊断标准按刘晓燕编着的《临床脑电图学》进行分析[4];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参照诊断PNES发作的线索[5]和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提出的PNES诊断的确定性水平[6]。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百表示,并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结果在录像脑电图监测的600例发作性疾病中,有痫性样异常放电者171例(28.50%),录像脑电图在其发作期和(或)发作间期能监测到异常放电,表现为广泛性或局灶性痫性异常波,其中有癫痫诊断意义的录像脑电图监测结果为143例(23.83%)。西藏地区目前需要进行录像脑电图监测进行鉴别的发作性疾病有29种类型,主要发作类型有癫痫、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痫性发作、晕厥等。主要的几种发作类型如癫痫发作、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痫性发作、晕厥,在发作前有明显的发作诱因或者前驱表现。性别、发作病程、发作频率、影像学提示大脑皮层有病灶在癫痫发作组和非癫痫发作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项logistic分析中,性别、大脑皮层病灶、发作频率、发病病程及居住地海拔是癫痫发作的独立影响因素,男性相对于女性在癫痫发作中更明显,女性发生癫痫风险是男性发生癫痫风险的0.416倍(P<0.05,OR=0.416);而皮层有病灶相对于皮层无病灶者,发生癫痫发作的风险增加12.674倍(P<0.05,OR=12.674);发作频率越频繁,再发癫痫的风险随之增加(P<0.05,OR=1.636);其发作病程越长,再发癫痫的风险较病程短者增加2.509倍(P<0.05,OR=2.509)。患者居住地海拔高度和癫痫发作呈正相关(回归系数=0.001),海拔每增加一个单位高度其风险较减低一个海拔高度增加1.001倍(P<0.05,OR=1.001)。脑卒中为发作继发性癫痫的其主要因素(32.69%);脑卒中亦为青年人群发生癫痫的主要病因,其次为脑囊虫病。在各年龄段中,女性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患者均高于男性,男性和女性在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中主要分布于青年。多因素二项logistic分析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危险因素显示,文化程度、性别为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能显着影响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发生,发生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患者的文化程度较其他类型发作的患者的文化程度偏低;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在男女性别中的发作有差异,女性发病风险是男性发病风险的1.796倍(P<0.05,OR=-1.796)。在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符号学研究中,最常见的症状为肢体抖动,男性占63.64%,女性占54.76%。将其按照各种符号学特征分为四大类型后,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全身性运动发作,男性12例(54.55%),女性42例(50.00%),各类型发作在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未成年组与青年组的发作类型时,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西藏地区发作性疾病表现和癫痫发作类似的疾病种类较多,这些类型的疾病需要进行录像脑电图监测。2.少数录像脑电图监测发现有癫痫样波形时,未诊断为癫痫的患者需要长期随访有无癫痫样发作。3.在西藏地区,高海拔会增加癫痫发病风险,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下,颅内大脑皮层存在病灶者,其发生癫痫风险也相应增加。4.癫痫发作如果不早期进行治疗,随着发作病程的延长,其再发癫痫的风险也随之增加。5.录像脑电图监测仍然是癫痫发作和非癫痫发作鉴别的金标准。6.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与文化程度及性别相关,青年女性和文化程度较低者易患,发作时临床表现丰富,最常见的符号学特征为肢体抖动,最常见的类型为全身运动性发作。

傅鹏[8](2018)在《NeuroGam软件分析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发作间期癫痫定位诊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NeuroGam软件分析法在晕厥患者中检出癫痫的增益性探讨目的:晕厥是一种因短时的大脑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TLOC),其特点是快速发作、持续时间短、可完全自行恢复。晕厥不但可能会造成身体伤害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可能提示机体存在潜在的致命性疾病。客观、准确地评价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对晕厥患者至关重要。脑灌注SPECT视觉分析法在临床中较为常用,但存在客观性差、容易产生偏倚的特点,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NeuroGam软件可基于体素水平分析大脑血流灌注,可使功能异常区域的评估更加可靠,临床解释也更加客观。本研究对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对比不同病因所致晕厥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并探讨NeuroGam软件分析在晕厥中的价值,以及癫痫与脑SPECT影像表现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新的分析工具和诊断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3例患者,其中男10人,女13人,平均年龄为50.2±14.7岁。所有患者均被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晕厥。病例包括7例反射型,6例心脏型,3例直立性低血压型和7例不明原因晕厥。对照组共包括17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8人,女性9人,平均年龄为53.1±11.9岁,均无任何神经系统或心脏疾病的病史。患者在进行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前至少72小时没有晕厥发作。受检者安静休息,避免光刺激,口服过氯酸钾400mg 1h后,静脉注射99Tcm-ECD740925MBq,注射完毕后,患者平卧休息,30 min后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由两名未查阅过患者资料的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以视觉分析法共同阅片。以2个以上断面且在同一断面连续2个或2个以上层面出现肉眼可辨的局部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确认定为阳性病灶。应用NeuroGam软件(Segami公司,美国)对图像重建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左右大脑半球各叶及特定脑功能区域(Brodmann’s area)血流灌注状况。对图像的归一化处理完成后,定性分析以小脑作为参考区域进行计数标准化。定量分析以软件提供的相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数据库为对照,进行个体分析时,计算机程序用以下公式计算每个体素的Z值:Z值=(数据库对照组平均值-个体值)/数据库对照组标准差为了能够更精确地定位灌注异常的区域,对大脑皮层功能区采用Brodmann分区进行分析。结果:对脑血流灌注的SPECT rCBF显像结果的视觉分析显示,23例晕厥患者仅4例脑灌注显像异常,阳性率为17.4%(4/23)。3例异常病变,包括反射性、直立性低血压和不明原因的晕厥各1例,由于rCBF图像呈散在的放射性减少,没有明显的局限性。仅1例表现为颞叶局限性rCBF减少,为反射性晕厥。NeuroGam软件分析结果显示:23例患者中有14例[60.9%(14/23)]显示异常的脑灌注成像,包括4例反射性,2例心脏性,1例直立性低血压,7例不明原因性晕厥。6例异常病变表现为rCBF图像的弥漫性放射性减低,其中2例为反射性,2例为心脏性,1例为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性,1例不明原因性晕厥。其余8例患者表现为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减低[57.1%(8/14)]。采用NeuroGam软件对8例患者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患者包括2例反射性,6例不明原因性晕厥。对6例不明原因性晕厥的患者进行临床综合评价,最终确诊为癫痫的患者5人。在这5例患者中,局限性放射性摄取减低区分别位于额叶、颞叶和岛叶。通过比较NeuroGam软件的健康人群数据库的参考数据,在以下的Brodmann区域(Brodmann’s area,BA)中进一步显示异常病变:BA12(双侧),BA13(右侧),BA37(双侧),BA38(双侧)和BA44(左侧)。r CBF的Z值减低的区域位于BA12/44(额叶)、BA38(颞叶)、BA13(岛叶)和BA37(枕颞部),分别为-2.9±0.8、-3.2±1.1、-3.6±0.9、-3.4±0.7、-3.1±1.2。结论:NeuroGam软件分析可以观察到晕厥患者脑灌注异常,且显示出比传统方法更高的阳性率,NeuroGam软件分析有助于发现和定位rCBF的异常区域,并可以评估晕厥的这些变化。使用NeuroGam软件分析可能对癫痫进一步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第二部分NeuroGam软件分析法与几种临床常规方法对癫痫定位诊断的比较目的:癫痫是脑皮质异常放电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传统致痫灶定位的方法常采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CT及MRI,但仍难以很好地确定病灶的精确位置和累及范围。应用99Tcm-双半胱乙酯(ethylcysteinate dimmer,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定位癫痫致痫灶的价值已经得到肯定,但仍存在主观性强、重复性差,容易导致偏倚的缺点。近年来基于体素分析的统计参数图(the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3D-SSP(the three-dimensional stereotactic surface projection)及NeuroGam等自动化诊断的软件包的开发和应用,为脑功能研究提供了丰富、客观的诊断方法。本研究应用NeuroGam软件对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进行分析,观察致痫灶在癫痫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特点,评估NeuroGam软件对检出并定位致痫灶的价值,进而为临床选择辅助的定位方法提供可靠的核医学依据,为临床医师提供一种新的辅助诊断工具。方法:癫痫患者52例,男25例,女27例,年龄1358岁,平均37.2±13.4岁,均为2005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99Tcm-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均在发作间期进行,99Tcm-ECD脑显像与EEG、MRI检查均在2周内进行。采用GE Infinia Vc Hawkeye型SPECT仪,配低能高分辨率平行孔准直器。99TcmO4-由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ECD由北京师范大学师宏药业有限公司提供,99Tcm-ECD放化纯度大于90%。受检者安静休息,避免光刺激,口服过氯酸钾400mg 1h后,静脉注射99Tcm-ECD 740925MBq,注射完毕后,患者平卧休息,30 min后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应用Neuro Gam软件(Segami公司,美国)对图像重建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左右大脑半球各叶及特定脑功能区域(Brodmann’s area)血流灌注状况。定量分析以软件提供的相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数据库为对照,进行个体分析时,计算机程序用以下公式计算每个体素的Z值:Z值=(数据库对照组平均值-个体值)/数据库对照组标准差,不同区域Z值以x±s的形式表示,与正常人数据库相比相差2个标准差以上者为异常,并通过特定的色阶方法显示Z值图。为了能够更精确地定位灌注异常的区域,对大脑皮层功能区采用Brodmann分区(见图1)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常规EEG检查,以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做常规单双极导联描记,由专业医师进行分析,以记录到棘波、尖波、棘一慢综合波、尖一慢综合波和多棘波等为异常波形。43例患者行常规MRI扫描,采用Siemens 1.5T Sonata MRI仪,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MRI医师共同读片,以颞叶萎缩、海马硬化、胶质增生及局部信号异常等为阳性表现。通过与EEG、MRI对致痫灶的检出阳性率及异常区显示率进行比较,评价NeuroGam软件对癫痫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Neuro Gam软件分析显示,52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显像42例异常,阳性率为80.8%(42/52),42例中能明确显示异常区36例,异常区显示率为85.7%(36/42),均高于脑血流灌注显像目测法(59.6%、77.4%),且两种检查结果的完全一致性为65.4%(34/52)。36例中30例表现为单叶局限性rCBF减少,显示分别位于额叶10例、颞叶18例及顶叶2例;4例表现为多叶局限性rCBF减少,均显示位于额叶和颞叶;2例患者可见rCBF增加,分别位于颞叶和顶叶。应用NeuroGam软件分析法还可进一步显示异常区位于不同脑功能分区并进行半定量分析显示Z值。EEG检查52例患者29例异常,阳性率55.8%(29/52),能明确异常区16例,异常区显示率为55.2%(16/29)。另有43例患者行MRI检查,异常17例,阳性率39.5%(17/43),能明确异常区9例,异常区显示率为52.9%(9/17)。NeuroGam软件分析法与EEG、MRI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48.1%(25/52),34.9%(15/43)。结论:NeuroGam软件分析法是一种简便、客观、有效的癫痫病灶定位方法,探测敏感性高于EEG和MRI,是99Tcm-ECD脑显像分析的有力工具。特别适用于临床日常实践,对临床医师判断癫痫病灶非常有帮助,是另一个可以选择的定位诊断癫痫病灶的方法,较传统方法较具有更强大的诊断能力。第三部分Neuro Gam软件分析法对发作间期SPECT定位诊断癫痫的增益价值目的:癫痫是一组由异常的大脑神经元过度或同步放电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由于部分患者发展成为耐药性癫痫等原因,使癫痫灶切除术等外科治疗方法,成为有效控制癫痫症状的重要手段,而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对癫痫致痫灶的定位诊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由于癫痫发作时致痫灶传播速度快且不易捕捉,对注射显像剂时机要求较高,使在癫痫发作期进行SPECT常规检查受到较大的限制。发作间期SPECT定位致痫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发作期低。脑功能分析软件可以较好地弥补这一不足。脑功能分析软件可基于体素水平对脑SPECT数据进行分析,具有客观、重复性好等优点。本研究应用脑功能分析NeuroGam软件,在SPECT脑血流灌注图像的基础上,对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致痫灶进行定位分析,研究其对常规视觉分析法定位能力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住院并经神经内科医师确诊为癫痫的患者67例(男36例,女31例,年龄2361岁,平均42.2±10.7岁)。所有患者均于入院规范治疗前行SPECT检查,且检查前24小时停服抗癫痫药物。由2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以目测法共同阅片。对癫痫的定位结果分为明确、不确定和无法定位3个等级,明确定位者为视觉可辨的局灶性阳性病灶,不确定者为多处散在的弥漫性或不均匀的脑血流灌注改变,无法定位者为临床确诊为癫痫而SPECT视觉分析结果为阴性。应用NeuroGam软件对图像重建数据进行分析。对图像的归一化处理完成后,定性分析以小脑作为参考区域进行计数标准化,局部脑血流灌注由橙色到蓝色的连续色阶表示;半定量分析以软件提供的相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数据库为对照,进行个体分析时,计算机程序用以下公式计算每个体素的Z值:Z值=(数据库对照组平均值-个体值)/数据库对照组标准差,不同区域Z值以x±s的形式表示,与正常人数据库相比相差2个标准差以上者为异常,并通过特定的色阶方法显示Z值图。为了能够更精确地定位灌注异常的区域,对大脑皮层功能区采用Brodmann分区进行分析。对癫痫的定位结果分为明确、不确定和无法定位3个等级,明确定位者为Z值低于2个标准差以上的局灶性阳性病灶,不确定者为Z值低于12个标准差以内的局灶性或弥漫性脑血流灌注改变,无法定位者为临床确诊为癫痫而NeuroGam软件分析为阴性。由2名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影像学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完成对致痫灶的最终定位结果的诊断分析。分别计算视觉分析法和Neuro Gam软件分析法的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rat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rate,NPV),准确度(accuracy,Ac),灵敏度(sensitivity,Se),特异度(specificity,Sp)和不确定比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评价诊断效能。结果:经临床最终诊断综合定位,67例癫痫患者中可明确定位致痫灶51例,16例无法定位。NeuroGam软件分析法可明确定位47例,无法定位12例,不确定8例;视觉分析法可明确定位32例,无法定位19例,不确定16例。与视觉分析法相比,NeuroGam软件分析法对致痫灶的定位灵敏度更高(χ2为4.876,P=0.027)。NeuroGam软件分析法和视觉分析法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0.760和0.689、(0.613,0.908)和(0.547,0.832)。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差(Kappa=0.367,P=0.001)。与视觉分析法相比,Neuro Gam软件分析法对致痫灶的定位诊断更具优势(P<0.001)。结论:在对发作间期癫痫的99Tcm-ECD脑血流灌注SPECT致痫灶的定位诊断中,Neuro Gam软件分析法对视觉分析法具有明显的增益价值。结论:1.NeuroGam软件分析有助于发现和定位rCBF的异常区域,可能对癫痫进一步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并对癫痫的发病机制有更多的认识。2.NeuroGam软件分析法是一种简便、客观、有效的癫痫病灶定位方法,探测敏感性高于EEG和MRI,对临床医师判断癫痫病灶非常有帮助,较传统方法较具有更强大的诊断能力。3.在对发作间期癫痫的99Tcm-ECD脑血流灌注SPECT致痫灶的定位诊断中,NeuroGam软件分析法对视觉分析法具有明显的增益价值。

李丹[9](2015)在《中国北方地区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160例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预后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所有目标患者中:(1)男性101例,女性59例,男:女﹦1.7:1,发病年龄60~92岁,平均(70.11±7.56)岁,年龄<70岁占50.6%,病程0~17年,平均(2.88±2.75)年。(2)共患病:135例合并有其他疾病,平均合并疾病(2.06±1.09)个,其中合并高血压病84例(52.5%),心脏病56例(35.0%),糖尿病33例(20.6%),高血脂23例(14.4%),其他比较常见的合并症为肿瘤、贫血、慢性肾功能不全、肝脏疾病等。(3)影像学表现:13例门诊患者就诊时未携带影像学资料,所有住院患者均行头颅影像学检查。行头颅MRI检查92例,异常88例,单发或多发腔隙性脑梗死49例、脑软化灶33例、脑萎缩38例、颅内缺血灶29例、脑白质疏松27例、急性脑梗死22例,其余为颅内占位、炎症等。余55例行头颅CT检查,结果均异常,主要表现脑梗死、脑萎缩、脑软化灶、脑白质疏松、脑出血等;(4)脑电图:所有患者中行脑电检查119例,异常103例,背景和节律异常32例(26.9%),发作间期检测到散在或阵发性尖波、棘波、尖慢、棘慢综合波68例(57.1%),检测到临床/脑电发作23例(19.3%),持续状态7例(5.9%),弥漫或局限性θ/δ波活动43例(36.1%)。(5)血药浓度及其他辅助检查:29例行单种或多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检测,应用小剂量者22例,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8例,应用正常剂量12例,达到有效血药浓度8例。113例住院患者均行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离子及心电检查,其中肝功异常43例,肾功异常15例,血常规异常55例,离子异常36例,心电异常35例。(6)病因:139例有明确病因,脑血管病77例,颅内感染13例,颅内肿瘤13例,脑外伤11例,其余主要为脑萎缩、脑变性病、非酮症性糖尿病、缺氧性脑病等。病因不明确的21例患者中有10例仅影像学显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上无相应的症状与体征。(7)发作类型:所有患者中部分性发作95例,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2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31例,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38例;全面性发作45例,癫痫持续状态20例(惊厥持续状态17例,非惊厥持续状态3例)。(8)治疗:就诊或住院时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138例,其中单药112例,主要为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丙戊酸、拉莫三嗪等,联合用药26例。(9)预后:所有患者中接受随访者138例,失访20例。经随访误诊2例,1例为癔症,1例为心源性晕厥。规律应用抗癫痫药101例,长期单药治疗的77例患者中,应用小剂量64例(83.12%),有效60例(93.75%),应用正常剂量13例(16.88%),有效10例(76.92%),单药治疗总有效70例(90.91%);联合药物治疗24例,有效18例。结论:老年人癫痫以男性多见,大多为症状性癫痫,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癫痫的主要病因,部分性发作为其主要发作类型,老年人癫痫的脑电图检查阳性率较高,药物治疗效果好,以单药小剂量治疗为主。

钱小平[10](2012)在《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癫痫药物治疗疗效分析》文中指出背景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癫痫(BECT)是一种最常见的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患病率为1:1000,病因尚未查明,可能与遗传相关,患儿发作多在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中,如刚入睡或快睡醒时。脑电图可见中央区和颞区局限性放电,随着患儿年龄增长,放电亦可扩散至额部或枕部。目前,抗癫痫药物是治疗该病最主要的方法,多数病例单药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的疗效,部分患儿须经加用其他药物后,发作才能得到控制,但并不是任何一种药物均能发挥作用,少数病例对3种以上抗癫痫药物都不敏感,因此有必要对各种抗癫痫药物的疗效进行对比,以寻找对该类型癫痫患儿最理想的药物。BECT在癫痫治疗中会出现3种转归:1)临床症状消失,脑电图正常;2)临床症状消失,脑电图异常;3)发作未得到控制,脑电图异常。研究认为在上述3种转归中,第1种最常见,发病年龄较大,第2种次之,发病年龄偏小,第3中最少见。但我们在临床上发现,第2种转归更普遍,且多数患儿服用抗癫痫药物至少2年,甚至长达5年后,复查脑电图仍然异常,这些患儿经添加其他抗癫痫药物或增加原有的抗癫痫药物剂量1个月后再次复查脑电图时,发现脑电图中痫样放电较以前有明显好转。控制良好的BECT患儿复查脑电图的结果是否与其所服用的抗癫痫药物的种类或者剂量有关,目前国内尚缺乏这方面的报道。目的探讨BECT患儿的抗癫痫药物的疗效;对BECT患儿治疗前后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其与药物剂量及药物的种类的相关性。方法对142例新诊断的BECT患儿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观察,填写癫痫患者登记表,对他们的发作形式、用药情况、家族史、既往史、热惊史、新生儿期病史及CT或MRI检查结果等重点记录。对其脑电图表现和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42例BECT患儿平均发病年龄为8±4.47(1-15岁),男女之比为2.2:1。研究组中,有36例为具有明确病因的症状性癫痫,106例为特发性癫痫,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说明症状性癫痫和隐源性癫痫患者年龄存在差别(P=0.01<0.05),且症状性癫痫发病年龄较特发性癫痫早。2、在BECT的病因调查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家族史(17.2%),热惊史(12.7%)和出生时窒息史(9.2%)。3、142例病人中,有31例合并影像学异常表现的BECT患儿,其中5例为结节性硬化,可能与中央颞区放电存在某种程度的联系,剩余26例病变部位与中央颞区放电无明显联系。31例患者接受抗癫痫治疗后,有20例得到完全控制,提示这些颅内病变可能与BECT仅仅存在并存关系,对BECT的病程影响较小。4、142例患儿以往均未用过抗癫痫药物,共有97(68.3%)例患者在服用第一种抗癫痫药物后,发作即得到控制,其中丙戊酸类(VPA)44例,托吡酯(TPM)4例,奥卡西平(OXC)43例,拉莫三嗪(LTG)6例,采用卡方检验,X2=14.277,P<0.05发现OXC的首药发作控制率优于VPA,而与LTG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5、142例患者中单药治疗者114例,多药治疗者28例,其中VPA+LTG8例,7例得到完全控制。两组病人的发病年龄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P<O.005;提示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年龄存在明显差异。单药治疗组19例合并颅内结构性异常,多药治疗组12例合并颅内结构性异常;两组比较Z2=9.036,P=O.003,提示单药组及多药组合并颅内结构性异常存在显着性差异。6、在142例BECT患儿中,42例(18例服用VPA,21例服用OXC,3例服用LTG)发作得到完全控制的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24小时视频脑电监测,对VPA、OXC、LTG的药物剂量及患儿复查脑电图结果正常与否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VPA及OXC药物剂量对脑电图结果正常与否无明显影响(二者P值均大于0.05),LTG样本例数虽然较少,但仍从侧面反映了脑电图的结果是否正常与LTG的药物剂量无关。再对服用VPA后复查脑电图正常率与服用OXC复查脑电图正常率进行对比,X2=7.392,P=0.007<0.05,提示服用VPA对脑电图的改善情况优于OXC。结论1、BECT患儿具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外显,2、BECT的病因主要为热惊史和出生时窒息史,且与家族史有一定的相关性,3、OXC的首药发作控制率优于VPA,4、单药治疗组和多药治疗组患者的年龄存在差异,多药治疗组患者年龄偏小。对于合并颅内结构性异常的患者,一般需要多药治疗才能控制病情。多药治疗中,VPA+LTG可获得较好疗效,5、药物剂量对脑电图结果无明显影响,VPA对脑电图的改善情况优于OXC

二、晕厥性癫痫26例临床与脑电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晕厥性癫痫26例临床与脑电图(论文提纲范文)

(1)恩施地区单中心491例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出生史
    2.3 既往史
    2.4 惊厥发作情况
    2.5 其他临床表现
    2.6 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分布特点
    2.7 止惊药物的应用
    2.8 检查结果
    2.9 惊厥患儿的病因构成特点
    2.10 主要病因在性别、民族、年龄、入院时间等方面的构成情况
    2.11 主要病因在脑电图、头颅CT、头颅MRI等方面的分布特点
3 讨论
    3.1 惊厥的流行病学特点
    3.2 惊厥的辅助检查结果特点
    3.3 病因构成特点
    3.4 各主要病因的构成特点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癫痫药物临床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2)东北地区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研究进展
    1.1 SE定义的演变
    1.2 SE分类的演变
    1.3 SE与年龄性别种族
    1.4 SE在老年人中的流行病学
    1.5 SE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发病机制
    1.6 SE的病因及诱因
    1.7 SE的并发症
    1.8 SE的辅助检查
        1.8.1 脑电图(EEG)
        1.8.2 其他辅助检查
    1.9 SE的防治措施最新进展
        1.9.1 一线治疗
        1.9.2 二线治疗
        1.9.3 RSE和Super-RSE
        1.9.4 免疫调节疗法
        1.9.5 新兴疗法
    1.10 目前在癫痫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第2章 病历资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资料收集
        2.1.3 统计分析
        2.1.4 疗效判断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SE的年龄分布
    3.2 SE与发病季节
    3.3 既往史
    3.4 SE的病因
    3.5 SE的诱因
    3.6 SE的发作类型
    3.7 SE持续时间与病因分布
    3.8 头颅影像学
    3.9 脑电图类型分类
    3.10 入院时检查
    3.11 脑脊液检查
    3.12 治疗及预后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阿-斯综合征误诊分析: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文献复习
    2.1 阿-斯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2.2 脑电图及心电图表现
3 讨论

(5)非癫痫性发作的电-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1.1 研究对象来源
        3.1.2 入选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临床资料
        3.2.2 发作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3.2.3 视频脑电图监测
        3.2.4 多导睡眠监测
        3.2.5 神经心理测试
    3.3 研究内容
        3.3.1 不同类型发作性疾病占比分析
        3.3.2 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
        3.3.3 非癫痫性发作的脑电图特征分析
        3.3.4 非癫痫性发作的病因学分析
        3.3.5 癫痫共患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不同类型发作性疾病占比分析
    4.2 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
        4.2.1 发病年龄与性别
        4.2.2 病程
        4.2.3 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表现分析
    4.3 非癫痫性发作的脑电图特征分析
    4.4 非癫痫性发作的病因学分析
    4.5 癫痫共患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与病因学分析
        4.5.1 临床特征分析
        4.5.2 病因学分析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NES、癫痫共患NES典型病例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大椎穴埋线调控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治疗癫痫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癫痫的中医学相关认识
        一、病名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分型
        四、辨证论治
        五、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应用
        六、大椎穴治疗癫痫的依据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癫痫病的认识
        一、病因
        二、诊断方法
        三、分型
        四、治疗
    第三节 癫痫耐药的研究进展
        一、耐药假说
        二、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
        三、耐药的治疗
    第四节 癫痫共患疾病的研究进展
        一、焦虑和抑郁
        二、偏头痛
        三、心脏病
        四、其他
    第五节 癫痫相关的动物模型
        一、遗传性癫痫模型
        二、急性癫痫模型
        三、慢性癫痫模型
    第六节 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一、钙离子稳态失衡是癫痫发生的主要根源
        二、Cav3.2表达上调导致Ca~(2+)大量内流是癫痫发作的关键
        三、Egr1介导Cav3.2表达
        四、Egr1调控T型Ca~(2+)通路异常可能是癫痫发作的重要路径
        五、钙离子异常内流是导致Limk1/cofilin细胞凋亡通路开放的前提
        六、葡萄糖代谢异常促进Ca~(2+)内流
        七、埋线疗法可能干预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调控癫痫
第二章 Meta分析探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癫痫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二节 大椎穴埋线疗法对癫痫小鼠体重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节 大椎穴埋线疗法对癫痫小鼠海马病理学和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四节 大椎穴埋线对癫痫小鼠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五节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600例西藏地区发作性疾病患者VEEG监测及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索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临床资料和基本标准
    2.1 临床资料
        2.1.1 癫痫的诊断标准
        2.1.2 诊断PNES发作的线索
        2.1.3 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提出的PNES诊断的确定性水平
        2.1.4 PNES发作症状分类标准
    2.2 基本标准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3.数据录入
4.分析指标
    4.1 基本资料分类
    4.2 临床特征情况
    4.3 统计学分析
    4.4 技术线路图
5.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
        5.1.1 临床资料
        5.1.2 人口学资料
    5.2 分类及VEEG临床特征
        5.2.1 发作性疾病的分类及各类的构成比
        5.2.2 发作性疾病的VEEG特征
        5.2.3 VEEG监测的阳性结果比较
    5.3 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分析
        5.3.1 癫痫发作单因素分析结果
        5.3.2 癫痫发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5.3.3 症状性癫痫不同年龄段病因分析
    5.4 PNES发作的临床特征
        5.4.1 PNES在男女性别、各年龄段的占比
        5.4.2 癫痫家族史在PNES发作中的差异
        5.4.3 PNES发作的单因素分析
        5.4.4 PNES发作的多因素分析
        5.4.5 PNES发作的符号学特征及分类
6.讨论
    6.1 癫痫发作研究情况
    6.2 PNES发作的研究情况
    6.3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NeuroGam软件分析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发作间期癫痫定位诊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NeuroGam软件分析法在晕厥患者中检出癫痫的增益性探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NeuroGam软件分析法与几种临床常规方法对癫痫定位诊断的比较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NeuroGam软件分析法对发作间期SPECT定位诊断癫痫的增益价值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NeuroGam在核医学脑功能显像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9)中国北方地区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2.2 老年癫痫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2.3 老年癫痫的病因
    2.4 老年癫痫的临床表现
    2.5 老年癫痫的辅助检查
        2.5.1 脑电图
        2.5.2 影像学
        2.5.3 其他
    2.6 老年癫痫的鉴别诊断
    2.7 老年癫痫的治疗
        2.7.1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
        2.7.2 老年人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2.7.3 老年人抗癫痫药物剂量
        2.7.4 老年癫痫患者常见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
        2.7.5 抗癫痫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7.6 外科治疗
    2.8 老年癫痫的预后
第3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人口学特征
    4.2 共患病
    4.3 发病原因
    4.4 发作类型
    4.5 辅助检查
        4.5.1 脑电图检查
        4.5.2 影像学检查
        4.5.3 血药浓度检查
        4.5.4 其他辅助检查
    4.6 诊断
    4.7 治疗
    4.8 预后
第5章 讨论
    5.1 老年癫痫的临床特征
        5.1.1 性别
        5.1.2 病因
        5.1.3 发作类型
        5.1.4 辅助检查
    5.2 老年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3 老年癫痫的治疗
        5.3.1 病因治疗
        5.3.2 抗癫痫药物治疗时机及药物选择
        5.3.3 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
    5.4 老年癫痫的预后
        5.4.1 抗癫痫药物剂量及预后
        5.4.2 急性症状性发作的预后及转归
        5.4.3 老年癫痫患者死亡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癫痫药物治疗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词表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一、一般情况
    二、个人经历
    三、发表论文
致谢

四、晕厥性癫痫26例临床与脑电图(论文参考文献)

  • [1]恩施地区单中心491例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析[D]. 黄立俊.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东北地区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临床分析[D]. 赵嵌. 吉林大学, 2021(01)
  • [3]阿-斯综合征误诊分析: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郭雪隽,吴宇飞,杜先锋,徐瑶.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02)
  • [4]Jeavons综合征合并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电-临床研究[J]. 薛少杰,王碧,王晓丽,沈晨曦,周新华,刘永红.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01)
  • [5]非癫痫性发作的电-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D]. 王富丽. 吉林大学, 2020(08)
  • [6]大椎穴埋线调控Egr1-T型Ca2+-Limk1-cofilin通路治疗癫痫的机制研究[D]. 王志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600例西藏地区发作性疾病患者VEEG监测及临床特征分析[D]. 何世华. 西藏大学, 2020(02)
  • [8]NeuroGam软件分析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发作间期癫痫定位诊断的价值[D]. 傅鹏. 河北医科大学, 2018(12)
  • [9]中国北方地区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 李丹. 吉林大学, 2015(08)
  • [10]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癫痫药物治疗疗效分析[D]. 钱小平. 郑州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26例晕厥性癫痫临床及脑电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