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农资可免征增值税(论文文献综述)
高敏芳,王明海[1](2021)在《涉农产业相关的税收优惠》文中指出农业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副食品、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当前我国农业相比较工业来说,还处于弱势地位,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是很不利的,而涉农相关产业税收政策对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致富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邓志昌[2](2021)在《乡村振兴中的税收优惠法律规制研究》文中指出
欧灌莹[3](2020)在《促进广西农业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产业发展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然而当前广西农业仍处于“大而不强”的发展优化阶段,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仍不高,发展方式仍显粗放,产业价值不高,经营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农业进一步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受阻。财税政策是政府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本文首先对农业转型升级内涵、农业发展理论以及财税政策促农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得出农业转型升级是农业发展中的变化现象,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形态,因此农业转型升级必须遵守农业发展阶段跨越的客观规律。农业转型升级以现代农业体系为目标,包含生产效益提高、产业融合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生产绿色可持续四个方面内容。对此在农业弱质性理论、公共财政理论等基础上,分析财税政策对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并扩大投入、影响农业资本、劳动供给和投资、消费需求等三方面的作用机理,并根据农业阶段性发展理论分析财税政策不同阶段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其次,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对广西农业现状分析,发现广西发展面临可持续生产能力不高、产业化和经营水平不佳、生产效益较低等困境,亟需财税政策助力农业转型升级。对此本文梳理广西农业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发现当前实施的财政支农政策和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对标现代农业转变政策导向,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上更具针对性和导向性,但在资金投入、政策效益、支持结构及税收优惠上仍存在不足。之后通过实证检验对广西财税政策对农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对所提出不足进行验证。一方面分析财政支农政策与农业转型升级的动态关系,根据农业转型升级内涵构建广西农业转型升级的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熵权法测算广西农业转型升级水平综合指数,然后与财政支农数据构建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广西财政政策对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在长期具有促进作用,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负向影响且效率有待提高,此外广西农业转型升级对财政支农政策具有一定依赖性。另一方面通过税负经验数据分析发现,第一产业税收优惠对广西农业增长的激励作用有限,而涉农第二产业的税收优惠对农业产业融合具有正面作用。最后,分别从财政支农政策和涉农税收政策两方面提出促进广西农业转型升级财税政策优化建议。在财政支农政策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保障机制、推进支农资金整合管理、优化支农结构,提高财政农业投入的使用效率;在涉农税收政策上要提高税收优惠力度,扩大农产品加工税收优惠覆盖面,延长优惠时间,并着力落实国家涉农税收优惠。
刘莉[4](2020)在《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机制及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绿色发展事关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应有的农业道路选择。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是生产环节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决策者,也是实施者,其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行为是考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实施效果,优化有机肥替代化肥政策的微观基础,是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实施的关键。本文在厘清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内外部环境特征基础上,将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面临的内外部条件约束,与影响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最为直接的内生经济因素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构建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机制及效果研究理论框架。选择以苹果种植户为基本研究单元,分四个步骤对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机制及效果展开研究:首先,构建生产函数模型,根据利润最大化实现条件,测算有机肥与化肥的经济最优投入水平,研判当前生产实践中肥料施用偏离经济最优水平的程度,考察有机肥与化肥的替代难度。其次,考虑资源禀赋约束以及要素替代条件构建有机肥施用行为模型,识别影响有机肥施用决策的关键因素。第三,构建包含肥料投入方程、产量方程、收入方程、成本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行为与行为效应的互动关系,揭示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行为逻辑。第四,分析有机肥替代化肥典型案例,对比不同肥料投入组合的实施效果与实现条件,从果农探索和政策推动视角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实现路径。主要研究结论:果农施肥存在不经济投入行为,化肥施用过量与有机肥施用不足是突出表现。有机肥施用量显着低于经济最优投入水平,有机肥增施空间较大。化肥施用主要表现为相对过量,化肥与有机肥实际投入比高于经济最佳投入比,相对于有机肥的施用水平,化肥过量施用。基于此,化肥施用量趋近经济最优的关键是提高有机肥施用水平。肥料施用过量与施用不足问题并存。相对而言,有机肥施用不足现象最为普遍,制约有机肥施用的主要因素是肥料价格、收入水平、风险偏好、认知水平、资源禀赋。从目标产量的实现情况来看,存在化肥过量施用,但实际产量仍低于目标产量的情形,继续增施化肥既不经济,且对产量目标改进无益,而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改进产量实现水平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划算空间。肥料投入与产出互动效应显着。在当前施肥水平下,增施有机肥对产量有显着促进作用,而增施化肥则对产量无显着影响;化肥和商品有机肥投入是推高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来源,而施用农家肥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要素价格、产量及成本投入水平是影响肥料投入决策的重要因素。产出表现既是投入决策的结果,也是投入决策的依据。农户根据产出表现,调整肥料投入方案直到投入产出达到满意的均衡状态,是农户肥料投入决策的行为逻辑。实证分析显示,有机肥与化肥呈不完全替代关系,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实践案例也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有利于肥料投入趋近经济最优,采用“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化肥”的配施模式比较效益最优。根据理论与实践分析,增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经济合理性应是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实施的着力点,基于面临的内外部条件约束,采取政策引导与市场带动相结合的长效手段是构建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机制的关键。从有机肥替代化肥政策试点效果来看,灵活性较大的政策成效明显;当前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中存在补贴肥供需不匹配,政策目标未兼顾农户稳产增收需求,对实施效果的评估简单化等问题,亟需总结优化,形成有效推进科学施肥的工作机制。本文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机制及效果研究框架,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系统的分析思路。基于实证研究,分析得出在苹果种植中,有机肥与化肥表现出不完全替代关系特征,拓展了有机肥与化肥关系内涵;提出对有机肥替代行为的考察应从衡量化肥减量延伸为有机肥增施,且在当前情形下,应更为关注有机肥增施,对优化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提供了有益思考。基于实地调研,总结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实践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对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实施效果与实施条件给出了本文的判断,提出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带动相结合的措施,增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经济合理性,为有效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提供了路径探索。
王晓丹[5](2019)在《河南省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执行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也因此成为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关注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成中国的农业经济更是在全方面的公共政策的执行和作用的发挥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整体农业产业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向新良好发展趋势,进一步发挥了农业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稳压器”的重要职能和作用,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扎实的根基。而税收作为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税收政策的不但调整以及涉及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扩大,税收在支持和引导中国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过程中也扮演着起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之所以选择涉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研究和分析,是因为自从税制改革后,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税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自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以来,增值税的政策以及执行也更加的完善,同时增值税在整个税收体系中的地位也快速提升。同时增值税的环环相扣的“链式”机制,也让增值税政策和执行对国民经济产生更直接影响。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复杂性以及我国涉农增值税政策体系自身的原因,导致农产品增值税政策的执行在推进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影响了农产品值税应有政策效应的发挥。而河南省不仅仅是中国的人口大省,同时也是中国的农业大省,特别是粮食总产量一直居于全国第一位。选择中国有农业大省作为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执行的研究对象,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在本文中要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以河南省为例,以增值税政策的执行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分析,通过对相关涉农增值税政策梳理、现行增值税政策包括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产品各环节的效应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发现当前农产品增值税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对未来农产品增值税的改革也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想法和思考。
赵臻[6](2019)在《以黑龙江粮食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构想研究 ——基于财税视角》文中研究指明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和可用耕地面积连年居全国首位,而经济发展情况却位列全国尾部。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严重落后。因此,如何利用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天然优势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提供积极的助力作用,是这个农业大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税收与财政两个角度,对黑龙江省粮食产业进行分析。从税收角度,总结了现行粮食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及影响,尤其是对税制改革前后的税负变动进行了分析,说明粮食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是黑龙江省税收收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从财政角度,详细阐述了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和执行力度,并总结财政补贴政策对粮食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影响。文章使用SWOT分析方法,从财税方面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并提出以粮食产业带动多行业发展,提升税收总量实现财力自由,最终以财力支持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几点构想。
徐晓磊,李阳[7](2018)在《增值税下调,化肥企业能分到多少“羹”?》文中指出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明确将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税负。会议决定,从2018年5月1日起,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预计全年可减税2400亿元。会议还决定,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这些措施,将对农资行业带来哪些利好与影响?《中国农资》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相关人士。
李婵娟[8](2017)在《税收优惠政策对油茶企业的效益影响分析 ——以梅州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梅州市油茶产业不断的在发展,油茶企业为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对于梅州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农业城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梅州市油茶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研究对象,研究税收优惠对油茶企业效益的影响。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发现油茶企业享受的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油茶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其转型升级扩大生产。相关学者面临的是如何对税收优惠对企业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农产品加工行业税收优惠的广泛研究具体到一个微观的行业中,更加明确的体现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形成的各方面影响,在具体的研究中研究税收优惠对油茶企业效益影响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课题。本文以增支减税理论、最适课税理论和市场不完全理论为基础,选取梅州市2013-2015年油茶企业增值税申报数据及相关财务报表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经过科学整理,选择样本时去除掉有数据缺失的企业,随机选取辖区内数据完整且享受到税收优惠的油茶企业20户利用软件SPSS与EXCEL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选取的变量进行了设计分析,最终确定了以梅州市所有油茶企业税收优惠的总额来作为最重要的相关变量,以企业的净利润增长、企业的规模、企业的资产净利润作为变量因子来分析其对油茶企业效益的影响。并建立模型进行了假设检验得出了税收优惠与企业效益成正相关的结论。笔者研究发现,梅州油茶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税收优惠政策对梅州油茶企业影响巨大。税收优惠政策与油茶企业效益两者正相关,企业效益与净利润增长率系数为正,显着正相关,企业效益与企业规模不成比例,资产净利率与油茶企业效益显着正相关。也就是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企业的资产净利率来影响企业的效益,且税收优惠政策力度越大,越能够提升油茶企业的效益。
沈晓钟[9](2015)在《有关农资免税会计处理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农资免税指的是免征增值税。但是在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明确指出企业减免的增值税应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在农资企业免税会计处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阻碍农资企业免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革新。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免税会计处理多样化的方式,当前农资企业免征增值税会计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加强农资企业免征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有效措施。
高妍,焦培培[10](2015)在《化肥增值税复征了,你算明白了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明日起,销售和进口化肥将统一按13%税率征收国内环节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这无疑是化肥行业的一件大事。然而,业内多位专家向记者表示,复征增值税对行业长期成本没有明显影响,只是会在复征起始节点前后,由于缓冲期不确定和企业调整速度不同,对局部市场产生影响。也有业内
二、哪些农资可免征增值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哪些农资可免征增值税(论文提纲范文)
(1)涉农产业相关的税收优惠(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相关的税收优惠 |
1. 增值税 |
2. 企业所得税 |
3. 个人所得税 |
4. 房产税 |
5. 城镇土地使用税 |
6. 其他税种 |
三、结语 |
(3)促进广西农业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农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 |
1.2.2 财税政策与农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3.3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2章 财税政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理论 |
2.1 农业转型升级概述 |
2.1.1 农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
2.1.2 农业转型升级的层次 |
2.2 财税政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
2.2.1 财税政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理论 |
2.2.2 财税政策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 |
第3章 促进广西农业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现状 |
3.1 广西农业现状及困境分析 |
3.1.1 广西农业基础生产能力有待改善 |
3.1.2 广西农业产出效率不高 |
3.1.3 广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强 |
3.1.4 广西农业规模经营水平不高 |
3.1.5 小结 |
3.2 当前广西农业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 |
3.2.1 补贴政策 |
3.2.2 财政投资政策 |
3.2.3 涉农税收政策 |
3.2.4 小结 |
3.3 广西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财税政策存在的不足 |
3.3.1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长不稳定 |
3.3.2 财政支农政策效益有待提升 |
3.3.3 财政支持结构仍需优化 |
3.3.4 涉农税收政策存在局限 |
第4章 财税政策对广西农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分析 |
4.1 财政支出政策对广西农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分析 |
4.1.1 模型形式确定 |
4.1.2 实证分析 |
4.1.3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
4.1.4 实证结论 |
4.2 税收政策对农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分析 |
第5章 促进广西农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优化建议 |
5.1 促进广西农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支出政策建议 |
5.1.1 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保障机制 |
5.1.2 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管理 |
5.1.3 着力优化财政政策支农结构 |
5.2 促进广西农业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建议 |
5.2.1 扩大涉农税收优惠力度 |
5.2.2 落实涉农税收优惠政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机制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1.2.1 农户技术采纳决策研究 |
1.2.2 有机肥替代化肥可行性研究 |
1.2.3 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行为研究 |
1.2.4 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行为效应研究 |
1.2.5 文献评述 |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
1.3.1 概念界定 |
1.3.2 研究对象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数据来源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5.3 数据来源 |
1.6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2.1 理论基础 |
2.1.1 农户行为理论 |
2.1.2 农户技术选择理论 |
2.1.3 农户决策理论模型 |
2.2 研究框架 |
2.2.1 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行为内涵 |
2.2.2 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行为逻辑 |
2.2.3 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经济机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宏观环境:演变趋势及特征 |
3.1 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政策环境 |
3.1.1 化肥管理政策从增量增产转向减量增效 |
3.1.2 有机肥增施成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着力点 |
3.2 有机肥替代化肥的产业环境 |
3.2.1 从供给不足到产能过剩,化肥产业面临去产能调结构 |
3.2.2 从停滞不前到恢复发展,有机肥产业供给能力亟待提升 |
3.3 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社会环境 |
3.3.1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凸显 |
3.3.2 农村居民收入提高,非农收入推升农业用工成本 |
3.3.3 居民消费稳步增长,鲜食水果消费需求旺盛 |
3.4 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用环境 |
3.4.1 化肥施用量呈现下降趋势,施用强度仍处于较高水平 |
3.4.2 有机肥施用处于低水平状态,耕地有机质严重缺乏 |
3.4.3 果蔬类作物耗肥量大,单位面积施肥强度高 |
3.4.4 增产导向的偏施化肥模式向提质导向的养分平衡施肥模式转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微观环境:现实基础及特征 |
4.1 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生产者环境 |
4.1.1 小农户依然是苹果种植的主力军 |
4.1.2 收入水平较高,种植苹果是果农主要收入来源 |
4.1.3 务农劳动力匮乏,用工成本攀升 |
4.1.4 认知水平提高,有机肥替代化肥具备认知基础 |
4.1.5 苹果经营呈现高风险特征,果农风险偏好度较高 |
4.2 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投入产出环境 |
4.2.1 资本投入水平较高,肥料费用是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 |
4.2.2 肥料价格跨度较大,高端肥料价格不菲 |
4.2.3 单位面积施肥强度高,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正在普及 |
4.2.4 有机肥与化肥配比差异显着,存在一定替代空间 |
4.2.5 单产水平较高,优果率有待提升 |
4.2.6 苹果价格等级差异显着,优质优价特征初步显现 |
4.3 有机肥替代化肥的供给环境 |
4.3.1 农家肥肥源减少,可得性与可得量受限 |
4.3.2 商品肥料品牌众多,农资经销渠道是肥料供给的主要途径 |
4.3.3 农资商与农技部门是施肥技术的推广主体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有机肥与化肥偏施状况实证分析 |
5.1 研究思路 |
5.2 研究假说 |
5.3 实证分析 |
5.3.1 模型设定 |
5.3.2 模型估计 |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行为实证分析 |
6.1 研究思路 |
6.2 研究假说 |
6.3 实证分析 |
6.3.1 模型设定 |
6.3.2 模型估计 |
6.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行为效应实证分析 |
7.1 研究思路 |
7.2 研究假说 |
7.3 实证分析 |
7.3.1 模型设定 |
7.3.2 模型识别 |
7.3.3 模型估计 |
7.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7.5 本章小结 |
附表 |
第八章 有机肥替代化肥实践路径探索 |
8.1 果农探索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实践模式 |
8.1.1 模式一:成本经济型施肥模式 |
8.1.2 模式二:传统农家肥主导型施肥模式 |
8.1.3 模式三:广义种养结合型施肥模式 |
8.1.4 模式四:高产示范园型施肥模式 |
8.1.5 模式五:资本偏向型施肥模式 |
8.1.6 经验启示 |
8.2 政策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实施模式 |
8.2.1 “配肥方案+肥料产品”模式 |
8.2.2 “供肥企业+配额管理”模式 |
8.2.3 经验启示 |
8.3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全文结论 |
9.1 研究结论 |
9.1.1 主要结论 |
9.1.2 适用性讨论 |
9.2 政策建议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有机肥替代化肥农户调查问卷 |
附录B 生产函数形式的扩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河南省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执行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主要研究情况 |
(二)国外关于农产品增值税的主要观点 |
(三)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基本内容 |
四、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一)本文的创新点 |
(二)本文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我国农产品增值税政策相关理论概述 |
一、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 |
(一)公共政策的起源与发展 |
(二)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功能 |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
二、农产品增值税内容概述 |
(一)农产品增值税作为一项公共政策的要素体现 |
(二)农产品增值税政策的定义 |
(三)农产品增值税的执行的影响因素 |
(四)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执行依据 |
第二章 河南省农业发展及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执行现状 |
一、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
(一)粮食生产持续取得突破 |
(二)其他农业经济也不断取得发展 |
(三)“互联网+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
二、近年河南省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执行总体情况 |
(一)现行河南省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执行主要依据 |
(二)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执行影响对象 |
(三)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执行总体情况 |
第三章 河南省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现行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公共政策顶层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二)农产品增值税政策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 |
(三)政策执行主体中存在的问题 |
(四)增值税政策执行对象中存在的问题 |
二、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增值税的链条机制在农产品中难以体现 |
(二)增值税政策惠农效应存在转嫁 |
(三)“自开自抵”缺少有效的监管体系 |
(四)农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体系不完整 |
第四章 优化河南省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执行的相关建议 |
一、明确农产品增值税政策定位 |
二、完善农产品增值税政策内容 |
(一)改进现行农产品进项税额扣除计算方式 |
(二)修订完善《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 |
(三)明确农产品发票的相关政策规定 |
(四)统一流通环节农产品的增值税征退免政策 |
三、完善农产品值税政策执行主体管理 |
(一)拓展农产品增值税涉税信息渠道 |
(二)加强涉农增值税信息的分析利用 |
(三)加强农产品出口退税的管理 |
四、完善政策执行对象建议和措施 |
第五章 未来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改革设想 |
一、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改革基本原则 |
二、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改革的思路 |
三、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改革的具体内容 |
(一)全面取消农产品直接减免税政策 |
(二)分类确定税率、统一农产品增值税的进项扣除政策 |
(三)农产品的出口退税改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以黑龙江粮食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构想研究 ——基于财税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财政支农政策研究 |
1.2.2 税收惠农政策研究 |
1.3 文章结构和框架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黑龙江粮食产业现状 |
2.1 粮食产量 |
2.2 生产效率 |
2.3 企业规模 |
2.4 从业人员结构 |
2.5 绿色产品市场 |
2.6 小结 |
第3章 粮食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3.1 增值税税收政策及影响 |
3.1.1 粮食生产环节 |
3.1.2 粮食流通环节 |
3.1.3 粮食加工环节 |
3.1.4 粮食进出口环节 |
3.1.5 粮食仓储环节 |
3.2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及影响 |
3.3 其他税种税收优惠政策及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粮食产业财政补贴政策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4.1 我国现行粮食产业财政补贴政策 |
4.2 财政补贴执行状况-以J市为例 |
4.2.1 J市“三项”补贴资金方面 |
4.2.2 J市农机补贴资金方面 |
4.2.3 其他涉农补贴的发放情况 |
4.3 粮食财政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 |
4.4 小结 |
第5章 以粮食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构想 |
5.1 财税视角下的黑龙江粮食产业分析 |
5.1.1 优势分析 |
5.1.2 劣势分析 |
5.1.3 机遇分析 |
5.1.4 挑战分析 |
5.2 以粮食产业转型带动区域经济构想研究 |
5.2.1 基于税收政策的粮食产业转型的构想 |
5.2.2 以粮食产业转型带动多行业发展的构想 |
5.2.3 以财力支持人才培养带动区域经济的构想 |
5.2.4 以财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的构想 |
5.3 小结 |
第6章 文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税收优惠政策对油茶企业的效益影响分析 ——以梅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综述 |
1.3.1 国外概述 |
1.3.2 国内概述 |
1.3.3 综合评价 |
1.4 研究方法 |
1.5 数据来源 |
1.6 研究框架 |
2.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税收优惠的概念 |
2.1.2 企业效益的概念 |
2.2 税收优惠的基础理论 |
2.2.1 最适课税论 |
2.2.2 市场不完全理论 |
2.2.3 增支减税理论 |
2.3 税收优惠对企业绩效影响作用 |
2.4 税收优惠可采取的多元化方式 |
3.梅州市油茶企业发展概况 |
3.1 梅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
3.1.1 油茶生产的历史 |
3.1.2 梅州市油茶资源现状 |
3.1.3 油茶生产的现状 |
3.1.4 梅州油茶企业的发展 |
3.2 梅州市油茶企业税收减免情况分析 |
3.2.1 梅州市对油茶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汇总 |
3.2.2 受益油茶企业数量变化情况 |
3.2.3 平均税额减免情况 |
4.梅州市油茶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效应实证分析 |
4.1 样本选取与变量设计 |
4.1.1 样本选取 |
4.1.2 变量设计 |
4.2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造 |
4.3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分析 |
4.4 变量的回归检验分析 |
4.5 主要结论 |
5.国外税收优惠政策借鉴 |
5.1 美国农业企业优惠政策 |
5.1.1 具体的优惠政策 |
5.1.2 税收政策对美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 |
5.2 德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税收政策 |
5.2.1 德国农业合作社促进从业发展 |
5.2.2 促进德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税收政策 |
5.2.3 税收优惠政策的意义 |
6. 税收优惠政策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
6.1 现有税收优惠存在的问题 |
6.2 税收政策优化建议 |
6.3 研究总结 |
6.4 研究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有关农资免税会计处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资免税概述 |
二、农资免税会计处理方式的现状 |
(一)生产企业免税会计处理形式现状 |
(二)批发零售企业免税会计处理形式现状 |
三、当前农资免税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会计处理方式随机多样 |
(二)会计准则的规定不能适应当前农资企业免税会计处理的现状 |
(三)农资企业免税会计处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
四、提高农资免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措施 |
(一)规范会计处理方式 |
(二)完善会计处理准则的相关要求 |
(三)提高农资企业免税会计处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
五、结束语 |
四、哪些农资可免征增值税(论文参考文献)
- [1]涉农产业相关的税收优惠[J]. 高敏芳,王明海. 全国流通经济, 2021(34)
- [2]乡村振兴中的税收优惠法律规制研究[D]. 邓志昌. 常州大学, 2021
- [3]促进广西农业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研究[D]. 欧灌莹. 广西大学, 2020(07)
- [4]有机肥替代化肥决策机制及效果研究[D]. 刘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5]河南省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执行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晓丹. 河南大学, 2019(02)
- [6]以黑龙江粮食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构想研究 ——基于财税视角[D]. 赵臻. 吉林大学, 2019(03)
- [7]增值税下调,化肥企业能分到多少“羹”?[J]. 徐晓磊,李阳. 中国农资, 2018(S1)
- [8]税收优惠政策对油茶企业的效益影响分析 ——以梅州市为例[D]. 李婵娟.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9]有关农资免税会计处理的探讨[J]. 沈晓钟. 商业会计, 2015(17)
- [10]化肥增值税复征了,你算明白了吗?[N]. 高妍,焦培培. 中国化工报,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