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反式维甲酸及香龙散含药血清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1](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提出
王晓妍[2](2013)在《健脾消瘀法防治胃癌(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的临床依据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文献回顾及临床研究,提出中晚期胃癌的常见证型(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及其辨证要点,并对其相应治法进行文献研究。通过观察以“健脾消瘀”法为基础组方的昆参颗粒对大鼠胃组织病理的影响,以及对胃癌大鼠P53蛋白、C-myc蛋白及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昆参颗粒防治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1.证型及治法研究:本文分别对1979年1月~2011年11月间公开发表文献,以及506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中晚期胃癌常见证型。进一步对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此证型的辨证要点及其与临床客观指标的相关性。分别对健脾养胃法及活血解毒法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其临床疗效。2.实验研究: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莲胶囊组、昆参大剂量组和昆参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MNNG+乙醇+氯化钠”的综合方法复制胃癌大鼠模型,共61周。第50周各组随机抽取7只大鼠,观察造模进展情况,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开始给予药物干预。药物干预完毕后,于第61周取所有大鼠胃,留取胃组织切片。观察各组大鼠胃粘膜病理形态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癌组织P53蛋白、C-myc蛋白及NF-κBp65的表达。结果:1.文献回顾研究:中晚期胃癌常见中医证型为脾胃虚损型、瘀毒内阻型、气血两亏型、肝胃不和型、胃热伤阴型。临床研究:中晚期胃癌的常见证型为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心脾气血两虚证、脾虚痰湿凝结证、肝胃不和证、胃热伤阴证。以上研究表明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是中晚期胃癌的最常见证型。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的辩证要点包括:①主症:神疲懒言、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胃脘刺痛、脉络瘀血、舌紫暗或青紫、苔薄、脉沉弱;②次症:腹胀、面色萎黄、肌肤甲错、便溏、苔白或腻、脉细;③兼症:恶心呕吐、大便不畅、黑便、苔厚、脉滑。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肿瘤病变部位、病程、Borrmann分型、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标志物(CA72-4、CA19-9、CEA)、Karnofsky评分、QLQ-C30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可作为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的客观评价指标。Meta分析表明健脾养胃法和活血解毒法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有效方法。3.实验研究结果:①胃粘膜病理改变:昆参大剂量组大鼠胃癌发生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昆参大剂量组大鼠胃粘膜萎缩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较低,与模型组比较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昆参小剂量组大鼠胃粘膜萎缩发生率明显低于与模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P53蛋白:正常组P53蛋白表达弱,模型组表达强烈,两者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昆参大、小剂量组及参莲胶囊组大鼠胃癌组织P53蛋白表达较弱,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且昆参大、小剂量组组间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昆参大剂量组P5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参莲胶囊组,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③C-myc蛋白:正常组C-myc蛋白表达弱,模型组表达强烈,两者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昆参大、小剂量组及参莲胶囊组大鼠胃癌组织C-myc蛋白表达较弱,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且昆参颗粒大、小剂量组组间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昆参颗粒大剂量组与参莲胶囊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NF-κB p65:正常组NF-κB p65表达弱,模型组表达强烈,两者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昆参大、小剂量组及参莲胶囊组大鼠胃癌组织NF-κB p65表达较弱,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昆参大、小剂量组组间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昆参大剂量组大鼠胃癌组织NF-κB p65表达低于参莲胶囊组(P<0.05)。结论:1.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为中晚期胃癌最常见的证型。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的辩证要点包括:①主症:神疲懒言、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胃脘刺痛、脉络瘀血、舌紫暗或青紫、苔薄、脉沉弱;②次症:腹胀、面色萎黄、肌肤甲错、便溏、苔白或腻、脉细;③兼症:恶心呕吐、大便不畅、黑便、苔厚、脉滑。肿瘤病位、病程、分型、分期、浸润深度、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可作为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的客观评价指标。2.以“健脾消瘀”为法组方的昆参颗粒能显着降低MNNG诱发的大鼠胃癌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53蛋白、C-myc蛋白以及NF-κB异常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王翠翠[3](2012)在《川芎嗪对NB4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抗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检测川芎嗪(TMP)对NB4细胞增殖、凋亡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c-myc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TMP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100ug/ml、300ug/ml、500ug/ml)不同作用时间(24h、48h、72h)的TMP对NB4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TRAP-PCR银染法定性检测端粒酶活性;TRAP-PCR-ELISA法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c-myc mRNA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浓度100ug/ml-500ug/ml的TMP能明显抑制NB4细胞的增殖,且其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浓度300ug/ml、500ug/ml的TMP作用NB4细胞48h、72h后,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P﹤0.05);PCR-TRAP银染法定性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各浓度组的TMP作用NB4细胞72h后,条带明显变浅;PCR-TRAP-ELISA法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各浓度组的TMP作用NB4细胞72h后,端粒酶活性(A450nm)显着降低(P﹤0.05);RT-PCR结果显示NB4细胞的hTERT、c-myc mRNA表达水平随TMP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且二者降低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本实验显示在NB4细胞中TMP通过下调c-myc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同时下调hTERT的表达来降低NB4细胞端粒酶活性以发挥其抗肿瘤的作用。
姜山[4](2011)在《猫眼草活性成分提取物的肺癌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肿瘤依然是人类尚未克服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类疾病之首。其中,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居首位。目前,肿瘤的防治仍然采取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策略,而药物学治疗是目前抗肿瘤防治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当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约有七十余种,但仍不能有效控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尽管进入临床研究的抗肿瘤药物居高不下,但理想的高效低毒药物却寥寥无几。天然产物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我国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国粹,中药的抗肿瘤活性已得到国际公认。猫眼草是中国传统中草药之一,其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已有部分报道,但关于其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基础及其详细机制未有文献报道。本论文通过提取分离获得猫眼草中黄酮类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其体内对肺癌的作用,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1、猫眼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探讨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从猫眼草中提取总黄酮的工艺,以乙醇为溶剂,考察了四个因素乙醇浓度(30%~90%)、乙醇用量((W/V):9~15倍)、回流时间(0.5~3.5小时)、回流次数(1~3次)对猫眼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并按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以原药材14倍(W/V)的50%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的条件,从猫眼草中提取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3.28%)。用该工艺提取猫眼草总黄酮工艺简单,提取率高,操作容易控制,稳定性好,适合于工业化生产。2、利用血清药理学手段,在细胞水平确定了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的抗肿瘤作用在确定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结合Western Blot手段,研究了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结果发现,含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兔血清可明显抑制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且其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和时间相关性,20%浓度下作用72h对A549增殖的抑制率为39.08%。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发现,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兔血清可明显阻滞肺癌细胞株A549于G1期,并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手段观察了细胞周期相关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含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兔血清可以促进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切割,进而引起PARP蛋白活化,促进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升高,减少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及凋亡相关蛋白Bad磷酸化。表明含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兔血清能够诱导肺癌细胞株A549的凋亡。3、确定了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利用荷Lewis肺癌小鼠肿瘤动物模型,通过观察肿瘤重量变化,评价了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体内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并通过观察动物一般表现、体重变化及用药后动物的胸腺和脾脏重量的改变,初步评价药物的潜在的一般毒性及其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在1和0.5g/kg剂量下连续服用19天,可明显抑制Lewis肺癌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与模型组比较,p<0.01和0.05),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1.14%和40.40%;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在0.25g/kg剂量下连续服用19天,对Lewis肺癌在小鼠体内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为21.31%,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体内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在1和0.5g/kg剂量下连续服用19天,对荷Lewis肺癌小鼠的胸腺和脾脏重量均有一定的减轻作用,但仅1g/kg剂量下对脾脏重量的减轻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p<0.01),其他各组各指标虽有下降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相应计算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提示其本身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但也有可能是其抑制肿瘤生长后表现出来的间接效应。实验期间的一般观察发现,除环磷酰胺组和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高剂量(1g/kg)组动物略显消瘦外,各组动物的精神状态、饮食、饮水、大小便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在1 g/kg及环磷酰胺在30mg/kg剂量下连续给药19天可使荷Lewis肺癌小鼠体重明显减轻(p< 0.01),提示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在高剂量下可能对小鼠具有一定的体重增长抑制作用。4、猫眼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活性追踪及结构鉴定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进一步对猫眼草黄酮粗提物中各馏分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并针对黄酮类化合物特征紫外,对猫眼草50%乙醇提取物中的主要黄酮类结构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该提取物中分离出两个黄酮单体为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1)和kaempferol 3-O-β-d-glucuronic acid(2) ;提取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为其中的脂溶性部分,但从脂溶性成分中获取的两个单体1和2均不具有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该研究从猫眼草黄酮粗提物中分离出了两个黄酮类结构单体,并确定了该提取物中的抗肿瘤活性部位。5、利用激酶筛选及相关技术平台,在分子及细胞水平确定猫眼草活性部位的抗肿瘤作用利用激酶筛选平台及体外细胞相关技术,结合Western Blot手段,研究了猫眼草活性部位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结果发现,猫眼草活性部位可特异性抑制EGFR的磷酸化,且其IC50值为0.32μg/ml。采用人脐静脉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模拟血管新生实验发现,猫眼草活性成分可明显抑制管腔形成,提示其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进一步采用Transwell观察了猫眼草活性成分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猫眼草活性成分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活动。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表明,猫眼草活性成分可明显抑制EGFR的磷酸化,下调相关的AKT和ERK信号。本研究通过提取分离制备了猫眼草的活性部位,确定了该活性部位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明确了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为中药猫眼草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艳梅[5](2011)在《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 trophic gastritis, CAG)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并多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IM)和异型增生(dysplas ia, Dys)则称为肠型胃癌的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rastic cancer, PLGC)。从正常的胃黏膜演变成为胃癌,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目前一致认可的演变模式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胃癌(肠型)。积极逆转癌前病变,是防治胃癌发生的尤为重要的一环。西医对胃癌前病变尚无特效疗法,在治疗上多采用对症治疗,而且很难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发展趋势。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优势,不但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还可以逆转萎缩甚至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故国内外对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成为目前胃癌防治学研究的重点。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1文献综述第一篇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因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来探讨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第二篇通过对CAG癌前病变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第三篇从辛开苦降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理论基础、古今运用、现代研究等方面探讨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应用。2临床研究:目的:对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疗效作以客观评价,并探讨其可能的病因病机,方药组成特点,从而为药物的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应用辛开苦降法治疗,予胃康宁颗粒口服,2g/次,3次/日,3个月为1疗程,服药2个疗程。对照组40例予胃复春片口服,4片/次,3次/日,3个月为1疗程,服药2个疗程。两组治疗期间停服一切影响本研究的药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表现、病理表现、Hp感染等方面的改变,并统计分析做出比较。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症状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胃脘隐痛或胀痛、胃脘痞满、食少纳呆症状积分和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胃镜改善总有效率是75.0%,对照组是45.0%,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经胃康宁治疗后,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均有明显改善(P<0.05),异型增生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萎缩方面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Hp转阴率是73.7%,对照组是40.9%。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胃康宁能明显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炎症、萎缩和肠化,对Hp感染可能有一定抑制作用。胃康宁以辛开苦降立法,寒热平调,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方面效果明显,体现了中医治疗的特点与优势。
刘永衡[6](2010)在《从线粒体介导的失巢凋亡途径探讨健脾益肾冲剂防治胃癌复发转移的分子机制》文中指出胃癌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的发生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病死率居各类恶性肿瘤中第1位,在老年人群中病死率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寻找有效治疗胃癌的药物和方法是目前抗肿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医药疗法是胃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药对于降低术后复发率、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健脾益肾冲剂是导师在长期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经验和多年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在实际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本课题正是在导师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NO.30600839)为依托开展的,研究工作从动物实验、细胞实验延伸至临床,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TUNEL、AV/PI、Realtime RT-PCR.免疫组化(IHC)等技术,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深入探讨了健脾益肾冲剂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机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和成果如下:1.健脾益肾冲剂是导师在长期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经验和多年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显示出良好的疗效。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其可以抑制实验动物复发瘤的生长,推迟肺转移的发生,还可以减少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其中最高复发瘤抑制率为术后10天时(63.87%),最高肺转移抑制率为术后5天时(40%)2.采用TUNEL法和AV/PI双染色两种方法,测定615小鼠复发灶、转移灶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证实健脾益肾冲剂具有诱导615小鼠前胃癌肺转移灶和复发灶中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转移灶和复发灶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4.88±2.56%和9.53±0.26%,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从而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其防治复发转移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3.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Cytc、Smac、Omi/HtrA2和XIAP的表达在其肿瘤细胞凋亡中的变化规律,证实健脾益肾冲剂可以促进术后复发转移小鼠模型肺转移灶中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 3、CytC、Smac和Omi/HtrA2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P<0.05),而对于凋亡抑制蛋白XIAP则影响不大(与模型组相比P>0.05)。说明健脾益肾冲剂可能通过上调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中caspase9、caspase 3和CytC、Smac、Omi/HtrA2的表达,起到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这可能是健脾益肾冲剂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这一结论也为中药复方防治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4.采用RT-PCR技术,测定615小鼠复发灶、转移灶肿瘤组织中caspase9、3和Cytc、Smac、Omi/HtrA2、XIAP等凋亡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进一步证明了健脾益肾冲剂具有促进术后复发转移小鼠模型肺转移灶中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 3、CytC、Smac和Omi/HtrA2表达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免疫组化方法得到的结果相一致。同时健脾益肾冲剂对凋亡途径中多个蛋白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也为验证中药复方的多靶点效应增添了实验依据。5.采用poly-HEMA包被的六孔板建立了人胃低分化粘液腺癌MGC803细胞系和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细胞系的失巢模型,通过改良的转瓶琼脂培养法建立了人胃低分化粘液腺癌MGC803细胞系和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细胞系的肿瘤多细胞球体(MTS)模型。两种模型分别较好地模拟了肿瘤细胞的失巢状态和体内生长状态。6.采用MTT法证实了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系及BGC-823细胞系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而且与空白大鼠血清抑制率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排除了大鼠血清成分对药效的干扰。并通过对不同浓度的血清抑制率的观测,确定了后续实验中将要采取的含药血清浓度和化疗药物浓度。含药血清干预浓度为15%血清浓度,DDP的干预浓度为1μg/ml。(实验中采用的大鼠血清药理学方法参照《中药含药血清体外实验操作参考规程(草案)》)7.通过AV/PI双染色法检测了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失巢及多细胞球体模型的促凋亡作用,证实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系及BGC-823细胞系失巢模型及多细胞球体(MTS)模型生长均具有诱导凋亡作用(与空白大鼠血清组相比P<0.05),凋亡率与作用时间成正比,且中药的促凋亡作用对胃癌的这两种细胞株之间不具有差异(两者相比者P>0.05)。8.使用FCM检测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多细胞球体(MTS)模型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证实健脾益肾冲剂含药血清可明显降低两种模型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其降低程度和作用时间呈正比。说明健脾益肾冲剂可以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诱导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这可能是其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9.使用比色法检测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多细胞球体(MTS)模型caspase3、caspase9活性的影响,观察到在两种模型中均能活化和诱导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其相对活性大鼠含药血清组均高于空白血清组,P<0.05)。进一步证明健脾益肾冲剂可以通过促进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和表达,使其参与凋亡的启动和执行,从而启动caspase蛋白酶级联切割过程,进而启动线粒体介导的凋亡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本研究为中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提供了科学依据。10.健脾益肾冲剂可以显着提高胃癌术后患者血清抑制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增殖的能力。服用健脾益肾冲剂后患者血清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服用前(对肿瘤细胞抑制率由10%左右提高至40%-5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也有意义(P<0.05)。这可能是其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研究患者病理状态下中药复方含药血清的作用,是血清药理学方法学上的有益尝试,其结果是否更加真实反映患者血清移行成分的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理论创新:本研究提出“保护失巢凋亡是防治胃癌转移的重要机制”这一工作假说,以荷瘤小鼠术后转移动物模型和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失巢模型及多细胞球体培养模型为载体,通过线粒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探讨健脾益肾冲剂保护胃癌转移过程中失巢凋亡的分子机制,验证了该假说的客观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医扶正祛邪抗肿瘤复发转移理论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方法创新:本研究引入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多细胞球体(MTS)培养模型,进行失巢凋亡及中药复方研究,经检索查新,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3.指标创新:将线粒体凋亡信号转导途径中相关调控因子Smac、Omi/HtrA2和XIAP与胃癌的复发与转移紧密联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目前在胃癌防治研究领域还鲜有报道。
骆丹[7](2009)在《抗癌扶正方及拆方抗肝癌有效成分的筛选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筛选抗癌扶正方有效抗肝癌的药效简方。体内外评价抗癌扶正方及拆方抗癌与扶正两类药物组的抗肝癌活性,筛选其抗肝癌功效的主要药物及有效成分,精简临床有效验方。研究方法:建立肝癌小鼠H22腹水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5-FU阳性对照组,抗癌扶正方高、中、低剂量组,抗癌方高、中、低剂量组及扶正方高、中、低剂量组。接种次日开始,每日按组分别予全方高、中、低剂量、抗癌方和扶正方高、中、低剂量水煎液灌胃。配制的抗癌扶正方及据功效拆分抗癌方和扶正方药物溶液剂量如下:ALC全方依次为0.92g/ml、0.46g/ml、0.23g/ml;抗癌方依次为0.58g/ml、0.29g/ml、0.15g/ml;扶正方依次为0.32g/ml、0.16g/ml、0.08g/ml,每只小鼠每日0.4ml灌胃。模型组小鼠每日0.4ml生理盐水灌胃;5-FU阳性对照组小鼠按182mg/kg剂量,每日0.4ml灌胃。给药7日后处死小鼠,剥离肿瘤和脾脏并称重,计算各组药物的抑瘤率和小鼠脾指数。将各组小鼠实体瘤标本包埋、切片并HE染色,显微镜镜下比较坏死面积百分率。ELISA法检测小鼠肝癌实体瘤组织中细胞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端粒酶活性。体外研究以氟尿嘧啶5-FU阳性对照,抗癌扶正方以及拆方的抗癌方和扶正方为实验组,三方均设1μg/ml、10μg/ml、100μg/ml、1mg/ml、10mg/ml、100mg/ml六个剂量组,采用MTT噻唑氮蓝比色法观察各组不同剂量的药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筛选MTT有效剂量的药物作用细胞24小时后,以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分布,以及对肝癌细胞SMMC-7721中p53、bcl-2凋亡调控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抗癌扶正方ALC及拆方对小鼠H22肝癌均有一定抑制,各剂量组小鼠肝癌瘤重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ALC高剂量组抑瘤率达76.73%,中剂量组抑瘤率与5-FU阳性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抗癌方的抑瘤作用与ALC全方相当(p>0.05),明显强于扶正方(p<0.05)。抗癌扶正方以及抗癌方、扶正方均可提高小鼠脾指数,明显高于5-FU组(p<0.05),与正常空白组小鼠水平接近(p>0.05)。用药组小鼠肝癌瘤组织HE染色后,镜下均可见不同面积的坏死灶,其中抗癌方高剂量组坏死面积最大。ELISA法测小鼠肝癌实体瘤TNF-α水平和端粒酶活性的结果显示:抗癌扶正方及拆方组小鼠肝癌TNF-α水平较模型组小鼠有显着提高(p<0.05);端粒酶活性较模型组,则显着下降(p<0.05)。体外实验中,抗癌扶正方全方及抗癌方组药物的MTT结果显示:100μg/ml剂量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于加药后24小时均有明显抑制(p<0.01),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100μg/ml 48小时组的细胞抑制率与24小时组相比,未有明显提高。10mg/ml剂量组扶正方对细胞的抑制显着(p<0.01),但较ALC全方及抗癌方,均差异显着(p<0.01)。抗癌方中莪术油组分24小时10mg/ml剂量的抑制率,显着高于同剂量的全方当归+莪术油以及扶正当归油组(p<0.01);而抗癌方多糖组抑制率较扶正方多糖组,有明显提高(p<0.01)。合用抗癌方中莪术油和抗癌方中多糖组分后,抑制率均高于单用莪术油和单用多糖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经Hoechst33258染色的各组用药组肝癌细胞,均出现少量核固缩或核碎裂,ALC及拆方的高剂量组出现典型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FCM分析抗癌扶正方及拆方作用24小时的肝癌细胞,DNA直方图显示1mg/ml药物作用下即出现明显“亚G1峰”,即凋亡峰Ap,且凋亡量效关系明显(p<0.01)。其中抗癌方1mg/ml凋亡率与全方接近,10mg/ml显着大于全方(p<0.01)。细胞周期显示:较于空白对照组,G0/G1期比例相对增加,S期及G2/M期比例相对下降,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ALC作用细胞24小时,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凋亡调控基因蛋白表达的结果表明:随着ALC及拆方用药浓度增加,肝癌细胞SMMC-7721中mtp53和bcl-2蛋白表达均不同程度的减弱。其中全方组与抗癌方、扶正方表达的RFI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抗癌扶正方及拆方均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肝癌H22移植瘤的生长,其中抗癌方与全方效果接近,可能是体内实验中,ALC全方抗肝癌的主要功效简方。抗癌扶正方及拆方均能提高小鼠机体免疫水平,且不同程度的抑制了小鼠肝癌端粒酶活性、提高肝癌组织中TNF-α水平。抗癌扶正方及拆方有效抗肝癌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以及提高肝癌组织TNF-α水平有关。抗癌扶正方及拆方在体外亦能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其中,抗癌方的抑制效果与全方接近,优于扶正方。抗癌扶正方ALC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阻滞细胞周期,下调细胞中mtp53和bcl-2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抗癌扶正方ALC及拆方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以及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抗癌方中药物作用而实现的。其中,抗癌方中多糖及挥发油组分可能是体外实验中,ALC全方抗肝癌作用的药效主要成分,具有研究和开发中药活性单体的价值。
李云波[8](2007)在《中药清毒栓对HPV相关宫颈癌防治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中药清毒栓含药血清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体外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以及其对MDM2基因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清毒栓防治宫颈癌的作用机制。方法1.含药血清的提取:参照李仪奎法提取含药血清,56℃水浴灭活后分装,-70℃冰箱保存备用;2.体外生长抑制实验: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培养液分别作用于SiHa细胞24、48、72、96h,并设立空白血清及含中、西药阳性对照药血清为对照组,通过MTT法检测该药对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计算抑制率并选出最佳量效时点以进行下一步实验;3.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实验: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进行细胞周期及细胞调亡检测,根据MTT的最佳量效时点条件的药血清培养液处理SiHa细胞后,用RNAase消化半小时,PI避光染色1小时,上机检测,Modi Fit软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绘制DNA分布图,同时设立空白血清及含中、西药阳性对照药血清为对照组;4.用PT-PCR法半定量检测对原癌基因MDM2及抑癌基因p53mRNA表达的影响:根据MTT的最佳量效时点条件的含药血清培养液处理SiHa细胞后,提取总RNA,进行RT-PCR反应后,电泳、凝胶图像分析仪采集图像,分析灰度值,同时设立空白血清及含中、西药阳性对照药血清为对照组。结果1.清毒栓含药血清对SiHa细胞体外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口服组清毒栓含药血清与其它对照组相比72h时对SiHa细胞抑制作用最强,96h抑制作用明显减弱,阴道给药组各含药血清组与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对细胞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研究:2.1细胞周期各时相中,口服给药各含药血清组G0-G1期所占比例较空白血清对照组增加,其差异有显着性(P<0.01)。而口服各组含药血清组S期所占比例较空白血清对照组减少,其差异有显着性(P<0.05),尤以干扰素组明显(P<0.01),清毒栓组次之。而阴道给药各含药血清组与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在G0-G1期所占比例有增加的趋势;2.2口服给药组清毒栓组及干扰素组含药血清对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与空白血清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保妇康组含药血清未见明显差异,阴道给药各含药血清组与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在细胞凋亡方面未见明显差异。3. MDM2-p53基因反馈环表达:3.1对MDM2基因表达的影响:经RT-PCR并测定电泳条带吸光度值,计算MDM2与β2m基因扩增片段的吸光度比值,可见各组含药血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DM2 mRNA的表达量降低(P<0.01),以干扰素组最佳,清毒栓次之,清毒栓与干扰素组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3.2对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经RT-PCR并测定电泳条带吸光度值,计算p53与β2m基因扩增片段的吸光度比值,可见各组含药血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53 mRNA的表达量增加(P<0.01),以干扰素组最佳,清毒栓次之。阴道给药清毒栓组及干扰素组与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p53 mRNA的表达量增加(P<0.01),其余各组含药血清与空白血清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清毒栓含药血清不仅可直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并可能通过调控MDM2-p53反馈环的分子机制,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黄浏姣[9](2006)在《四君子汤与5-FU合用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经典复方四君子汤与5-FU合用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理。 方法: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培养的实验方法,用四君子汤的含药血清和稀释的5-FU溶液作用于人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株)后,通过倒置显微镜来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用MTT法测定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的凋亡指数;并以免疫组化法来检测两药合用对人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同时,对四君子汤含药血清的主要成分进行检测。 结果: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与5-FU联合应用能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10%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血清分别与5-FU合用组的24小时抑制率分别为35.49%、43.45%、50.36%,具有剂量依赖性。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经两药共同作用后,胃癌细胞SGC-7901变小、变圆,悬浮于培养液中,胞浆透明度下降,胞膜完整,颗粒感、折光性增强,以高剂量合用组最为明显。流式细胞仪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显示,5-FU对SGC-7901细胞具有G1/S期阻滞作用;高剂量血清与5-FU合用具有明显的S期阻滞作用,而其他组细胞周期分布较对照组而言变化不是很明显。AV/PI双染色法计数显示低、中、高剂量血清与5-FU合用作用细胞8小时和24小时后,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且较两种药单独使用时的作用显着增强,且随剂量的加大作用愈强。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与5-FU合用作用于SGC-7901后能明显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对p53表达没有显着性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检测到四君子汤高剂量含药血清中含有人参皂苷Rg1。 结论:四君子汤与5-FU合用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作用强于单用组。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有关,而非依赖于p53途径。该实验为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提供理论依据。
黄文玲[10](2006)在《葛根提取物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道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58~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已占到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子宫内膜癌是一种起源于子宫内膜的雌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激素替代治疗(HRT)广泛应用,子宫内膜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与宫颈癌比较,已趋于接近甚至超过,受到研究者高度重视。虽然有多家研究机构致力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工作,但对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更深入的研究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开展。为此,本实验以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发病机制,首次探讨葛根提取物对Ishikawa细胞的影响,以及葛根提取物抑制Ishikawa细胞体外增殖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理论基础和体外实验的资料。方法:1、MTT法分别地检测葛根提取物对Ishikawa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葛根提取物处理Ishikawa细胞48小时后,测定光吸收值,计算抑制率,获得量效数据。取ICB50B浓度葛根提取物处理Ishikawa细胞24、48、72、96、120小时后,测定光吸收值,计算抑制率,获得时效数据。2、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葛根提取物对Ishikawa细胞周期及凋亡的作用:不同浓度葛根提取物处理Ishikawa细胞48小时后,固定细胞,RNAase消化半小时,PI避光染色1小时,上机检测,Modi Fit软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绘制DNA分布图。3、RT-PCR法检测葛根提取物、雌二醇、孕激素对Ishikawa细胞ERRα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不同浓度葛根提取物、雌二醇、孕激素处理Ishikawa细胞48小时后,提取总RNA,进行RT-PCR反应后,电泳、凝胶图像分析仪器采集图像,分析灰度值。结果:1、葛根提取物对Ishikawa细胞体外增殖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剂量依赖性。葛根提取物对Ishikawa细胞体外增殖抑制最显着的时间是加药后48小时,加药后72小时的抑制率虽然有所上升,
二、全反式维甲酸及香龙散含药血清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反式维甲酸及香龙散含药血清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健脾消瘀法防治胃癌(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的临床依据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晚期胃癌证型及治法研究 |
1 中晚期胃癌的证型分布 |
1.1 中晚期胃癌证型分布的文献回顾研究 |
1.2 中晚期胃癌证型分布的临床研究 |
2 中晚期胃癌(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辨证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4 研究结论 |
3 中晚期胃癌的治法研究 |
3.1 健脾养胃法治疗中晚期胃癌的 Meta 分析 |
3.2 活血解毒法治疗中晚期胃癌的 Meta 分析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昆参颗粒对大鼠胃粘膜病理形态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实验二 昆参颗粒对大鼠胃癌组织 P53 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实验三 昆参颗粒对大鼠胃癌组织 C-MYC 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实验四 昆参颗粒对大鼠胃癌组织 NF-ΚBP65 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2 中晚期胃癌证型分布的研究 |
3 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证型研究 |
3.1 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的辩证规律 |
3.2 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 |
4 健脾养胃法及活血解毒法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
4.1 健脾养胃法的作用机制 |
4.2 活血解毒法的作用机制 |
5 昆参颗粒的作用机理 |
5.1 昆参颗粒方药分析 |
5.2 昆参颗粒的作用机理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详细摘要 |
(3)川芎嗪对NB4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抗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猫眼草活性成分提取物的肺癌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猫眼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 |
1.1 前言 |
1.2 实验材料 |
1.2.1 药品与试剂 |
1.2.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1.3.1 定量原理 |
1.3.2 方法设计 |
1.3.3 实验流程 |
1.4 实验结果 |
1.5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2 利用血清药理学手段,在细胞水平确定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的抗肿瘤作用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药品与试剂和主要耗材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动物 |
2.2.4 肿瘤细胞株培养 |
2.3 实验方法 |
2.3.1 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含药血清的制备 |
2.3.2 正常兔血清对 A549 细胞生长的影响 |
2.3.3 含药兔血清不同浓度对A549 细胞生长的影响 |
2.3.4 含药兔血清作用不同时间对A549 细胞生长的影响 |
2.3.5 含药兔血清对 A549 细胞周期的影响 |
2.3.6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2.3.7 Western Blot 检测 |
2.3.8 统计学处理 |
2.4 实验结果 |
2.4.1 正常兔血清对 A549 细胞生长的影响 |
2.4.2 含药兔血清浓度对A549 细胞生长的影响 |
2.4.3 含药兔血清孵育时间对A549 细胞生长的影响 |
2.4.4 含药兔血清对A549 细胞周期的影响 |
2.4.5 含药兔血清引起A549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 |
2.4.6 含药兔血清破坏 A549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
2.5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3 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模型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药品与试剂 |
3.2.2 实验器材 |
3.2.3 实验动物 |
3.2.4 荷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
3.2.5 观察指标 |
3.2.6 统计学处理 |
3.4 实验结果 |
3.4.1 一般观察 |
3.4.2 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体内对荷Lewis 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
3.4.3 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体内对荷Lewis 肺癌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3.5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4 猫眼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活性追踪及结构鉴定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药品与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猫眼草浸提物的分离纯化 |
4.3.2 生物活性测试 |
4.4 实验结果 |
4.4.1 结构鉴定 |
4.4.2 活性评价 |
4.4.3 乙酸乙酯萃取浸提液浸膏诱导A549 细胞发生周期阻滞的作用 |
4.4.4 乙酸乙酯萃取浸提液浸膏诱导A549 细胞发生凋亡 |
4.5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5 猫眼草活性部位抗肿瘤机制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材料 |
5.2.1 试剂和耗材 |
5.2.2 实验仪器 |
5.3 实验方法 |
5.3.1 蛋白酪氨酸激酶分子水平筛选 |
5.3.2 细胞水平检测猫眼草活性成分EA 对 EGFR 酪氨酸激酶的抑制活性 |
5.3.3 Western blot 检测相关信号的变化 |
5.3.4 HMEC 细胞迁移实验 |
5.3.5 HMEC 细胞管腔形成实验 |
5.4 实验结果 |
5.4.1 EA 分子水平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
5.4.2 EA 对细胞内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影响 |
5.4.3 EA 对 EGFR 相关信号的影响 |
5.4.4 EA 抑制 HMEC 细胞迁移 |
5.4.5 EA 抑制 HMEC 细胞管腔形成 |
5.5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因诊治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探微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疗标准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病例报告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从线粒体介导的失巢凋亡途径探讨健脾益肾冲剂防治胃癌复发转移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
胃癌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
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近况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三 |
本课题相关研究背景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动物实验 |
动物实验一 健脾益肾冲剂对前胃癌615小鼠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动物实验二 TUNEL法和AV/PI法测定615小鼠复发灶和转移灶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动物实验三 免疫组化法检测615小鼠肺转移灶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动物实验四 RT-PCR法检测615小鼠复发灶、转移灶肿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mRNA表达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动物实验研究小结 |
第二部分 细胞实验 |
细胞实验一 建立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失巢模型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细胞实验二 建立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多细胞球体模型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细胞实验三 MTT法检测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系及BGC823细胞系的抑制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细胞实验四 AV/PI法检测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失巢及多细胞球体模型的促凋亡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细胞实验五 FCM检测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多细胞球体(MTS)模型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细胞实验六 比色法检测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多细胞球体(MTS)模型caspase3、caspase9活性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细胞实验小结 |
第三部分 临床实验 |
关于胃癌患者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临床实验小结 |
结语 |
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抗癌扶正方及拆方抗肝癌有效成分的筛选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前言 |
中药治疗肝癌在实验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展望 |
第二部分 理论根源 |
1 中医治疗肝癌的基础理论 |
1.中医对肝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2.肝癌的辨证论治 |
3."祛邪"与"扶正"的治法探讨 |
4.临证备要 |
2 抗癌扶正方治疗肝癌的前期临床研究 |
1.抗癌扶正方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
2.疗效结果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抗癌扶正方及拆方抗肝癌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 |
1 移植性肝癌动物体内实验──抗癌扶正方及拆方抑制小鼠肝癌生长并影响其TNF-α水平及端粒酶活性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2 肝癌细胞体外实验──抗癌扶正方及拆方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并影响细胞周期及凋亡调控基因表达 |
1.材料与方法 |
2.实验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分析与总结 |
第四部分 综述图参 |
现代中药复方研究方法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中药清毒栓对HPV相关宫颈癌防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综述二 后基因时代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HPV相关宫颈癌的探讨 |
综述三 中医药治疗HPV相关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流程图 |
实验一 清毒栓及对照组含药血清的提取 |
1. 材料与方法 |
2. 讨论 |
实验二 清毒栓含药血清对SiHa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实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三 清毒栓含药血清对SiHa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实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实验四 清毒栓含药血清对SiHa细胞MDM2-p53 反馈环影响实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讨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四君子汤与5-FU合用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胃癌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二、胃癌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三、四君子汤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
四、四君子汤与5-FU合用治疗胃癌的理论优势 |
五、本研究的立题依据与创新点 |
材料和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一) 胃癌细胞SGC-7901的培养 |
(二) 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抑制率的测定 |
(三) 胃癌细胞SGC-7901形态结构与生长状态的观察 |
(四) 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周期的检测 |
(五) 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检测 |
(六) 胃癌细胞SGC-7901中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 |
(七) 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药效成分的测定 |
结果 |
一、四君子汤与5-FU合用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抑制率的影响 |
二、四君子汤与5-FU合用对胃癌细胞SGC-7901形态学的影响 |
三、四君子汤与5-FU合用对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 |
四、四君子汤与5-FU合用对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率的影响 |
五、四君子汤与5-FU合用对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Bax表达的影响 |
六、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药效成分的测定结果 |
讨论 |
一、四君子汤与5-FU合用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 |
二、四君子汤与5-FU合用对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 |
三、四君子汤与5-FU合用对p53表达的影响 |
四、四君子汤与5-FU合用对Bcl-2表达的影响 |
五、四君子汤与5-FU合用对Bax表达的影响 |
六、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应用 |
七、胃癌SGC-7901细胞株培养条件的讨论 |
八、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10)葛根提取物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词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
综述二 雌激素相关受体ERR_α与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
葛根提取物对 Ishikawa 细胞体外增值抑制实验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
葛根提取物对 Ishikawa 细胞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实验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
葛根提取物对 Ishikawa 细胞雌激素相关孤儿受体调节实验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全反式维甲酸及香龙散含药血清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2]健脾消瘀法防治胃癌(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的临床依据及机理研究[D]. 王晓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3]川芎嗪对NB4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抗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D]. 王翠翠. 重庆医科大学, 2012(01)
- [4]猫眼草活性成分提取物的肺癌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姜山.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 [5]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D]. 韩艳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6]从线粒体介导的失巢凋亡途径探讨健脾益肾冲剂防治胃癌复发转移的分子机制[D]. 刘永衡.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10)
- [7]抗癌扶正方及拆方抗肝癌有效成分的筛选及机制研究[D]. 骆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6)
- [8]中药清毒栓对HPV相关宫颈癌防治的实验研究[D]. 李云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9]四君子汤与5-FU合用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 黄浏姣. 湖北中医学院, 2006(11)
- [10]葛根提取物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黄文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