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电气安全措施探讨

住宅建筑电气安全措施探讨

一、住宅建筑电气安全措施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罗东豪,龚仕伟[1](2021)在《基于模糊分析法的住宅建筑电气安全评估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住宅建筑电气安全评估的重要指标,采用模糊分析法,建立建筑电气安全评估模型。通过案例进行住宅建筑电气安全评估模型计算分析,并就评估模型的优缺点以及改进方法进行探讨。

王奥奇[2](2021)在《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建设的大批量住宅,凭借着自身区位优势,居住率居高不下,然而这些住宅虽然尚未到使用年限,但其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室内改造愈发普遍,数量日益增长。除了传统的住户自发改造外,政府和企业主导下的批量改造逐渐成为改造的热点,自“十一五”开始,我国就就开始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既有住区建筑更新,试点改造工程、研究项目也不断推行,此外,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资本利益吸引下的商业改造也不断增加。随着改造的不断深入,政府和企业主导下的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的数量不断上升。然而,由于室内改造是多专业协同工作,复杂程度较高,涉及大量墙体结构、管线设备等安全性相关的改造内容,专业性较强。由于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缺乏统一的规范指导以及评估标准,而现有住宅规范标准也无法适用于既有改造住宅,因此导致改造标准不一,改造后效果良莠不齐。故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借此提出适应于我国的、针对批量改造下的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以此引导住宅室内批量改造朝着高品质方向发展。首先,通过国内外成熟的建筑评估标准对比,通过分析其体系构成、评价内容、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归纳总结出六条评价建立要点,包括评价建立的必要性、评价建立依据、指标项来源、指标分级、评分方法及评价结果相关的内容,提出改造后评价需从改造模式入手,结合改造对象特征来建立。故此,后文通过图纸规范调研、入户调研、案例调研,分别了解既有住区建筑的设计特征、居住需求以及改造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梳理需求以及设计影响下的改造内容、改造部位,总结出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下主要的改造模式为(1)居住空间改扩建、(2)建筑设备更新改造、(3)物理环境提升、(4)无障碍改造四类,以此作为本文评价体系建立的依据。在明确了评价建立原则和方法后,从评价内容出发,对国内外评估体系中室内相关的评价内容进行梳理,并进行频度统计,归纳总结出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的雏形。随后,将评价体系与改造模式进行关联性分析,筛选出与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相关的评估项,并根据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特点,对指标体系进行适应性调整,最终确定以A功能空间、B墙体结构、C管线设备、D物理环境、E无障碍为一级指标,共3个层级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内现有住宅规范、评估标准,结合既有住区建筑室内特征,确定指标评分细则。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项的权重值,并确定评分方法,随后基于Excel平台,采用visual basic语言进行开发,建立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辅助工具,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试评价,论证评价工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是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方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与低碳改造的基础理论与优化方法”(51638003)展开的科学研究。立足于批量改造下室内改造的后评估理论研究,研究一方面完善了我国既有住区建筑改造评估理论,另一方面也为规范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行为以及相关决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瑞苑[3](2021)在《基于价值工程的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的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缓解城市居住需求,我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造了大量城市多层住宅。此类住宅建成距今已有30-40年时间,受先天条件、物理老化、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多因素影响,已成为陈旧、功能落后、高耗能的老旧住宅,难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居住需求。“十四五”要求,各城市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力争在期末基本完成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对于存量巨大、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城镇老旧住宅,采用综合改造或拆除重建等方案对其更新是势在必行的。目前城镇老旧住宅更新面临四大问题,即更新方案是否可行,更新后住宅建筑性能能否得到提升,更新能否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更新方案的成本是否经济合理,因此需在建筑策划阶段对老旧住宅单体的更新方案进行评价。价值工程作为一项技术及经济相结合的方法,从技术、经济和功能的角度研究更新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特点,在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尤其设计阶段发挥很大能效,本文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建立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的评价工作流程和综合评价模型,为更新方案优选和决策提供一种简单可行、反映客观事实的定量评价方法。本文通过对城镇老旧住宅现状及更新方案调研剖析,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既有住宅性能评价标准及相关研究,建立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基于ANP-模糊评价的功能综合评价模型,从更新后功能性、施工可行性及方案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对更新方案进行评价,求出价值工程相应的功能系数。再构建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的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的成本估算模型,对更新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求出价值工程中相应的成本系数,进而结合功能系数求出更新方案的价值系数。最后结合大连某老旧住宅建筑的案例,验证本文构建的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的综合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为更新方案决策提供指导性意见。本文基于价值工程,在城镇老旧住宅更新的建筑策划阶段对各更新方案进行功能成本分析,将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引入更新方案评价中,将价值工程工作流程与更新方案的评价流程结合,为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何丰明[4](2021)在《住宅建筑电气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民用住宅电气系统以电能、电子、电气设备及电气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对住宅建筑环境的改善,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技术科学,是将电气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的具体形式。对此,文章针对当前建筑住宅电气技术应用现状展开分析,详细阐述电气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提出住宅建筑电气安全评价的方法,为建筑住宅施工人员提供技术参考,有效减少了住宅建筑的电气安全隐患。

潘明[5](2020)在《“断零”解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断零"机理分析,证明是故障点在供电端的三相电路故障,法定职责方是供电部门,只能供电端防护,用电端防护是徒劳的,现行标准措施存在错误。研究了"断零"防护新方案,并提出对策与修订建议。

黄鹿鸣[6](2020)在《住宅建筑电气火灾综合防护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火灾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其中电气火灾更是占据了各类火灾的首位,电弧是造成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住宅类建筑室内空间的消防安全依旧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主要原因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各种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电气故障和火灾。二是住宅建筑趋于向高层建筑发展,当发生火灾时逃生困难。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室内电气火灾综合防护系统不仅能够保证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有利于降低电气火灾的发生概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此,本文开展研究工作如下:(1)为了监控家用电器的使用情况,从家庭用电总负荷中辨识出各类负荷用电数据,提出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家用电器负荷分解算法。通过Simulink分别搭建多种家用电器单独及同时运行的仿真模型得到相关波形,用自适应差分算法改进BP神经网络,并应用于多个用电器工作情况下的负荷辨识,相比于未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具有更好的辨识准确度。(2)家庭用户中,设备绝缘老化、开关存在烧蚀点等原因都易导致故障电弧的产生,当电弧较小或位置隐蔽的话,容易引起火灾。对电弧模型改进后,在上一节多负荷同时运行状态分解的基础上,将负荷分类成阻性、容性、感性负荷,并分别单独运行于不同状态,通过提取特征值实现对故障电弧的识别。(3)针对运行过程中产生故障电弧的电器,提取该用电器的故障电流,采用傅里叶变换得到各次谐波,建立谐波与发热量的关系,再用神经网络预测发热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阈值判断该用电器是否有着火的可能性,对可能着火的电器进行危险性分析。(4)考虑到危险性较大的着火情况,提出了基于智能算法的三维火灾动态疏散策略。对于着火的住宅楼,首先考虑楼内个体疏散情形,在三维环境下建模,将传统蚁群算法进行改进,缩短个体疏散路径生成时间。再考虑住宅小区内地下车库中多人同时疏散情形,根据火源位置及整体人员疏密程度情况,提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动态疏散策略,以优化疏散出口并合理配置空间内动态疏散指示灯,使总的疏散过程具有快速性、直观性。综合以上整个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气火灾综合防护系统能对住宅内具有着火可能性的家用电器进行有效排查,降低火灾发生概率,并在危急情况下生成最佳疏散策略,减少人员伤亡。

曹建[7](2020)在《多高层住宅建筑电气接地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大功率家用电器在多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对建筑用电负荷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设计中的接地保护设计成为电气设计重要的设计内容。接地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成为影响多高层建筑电气系统实际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文章重点研究和探讨多高层住宅建筑电气接地设计的要点和难点。

吴豆豆[8](2020)在《绿色建筑预评价增量成本分析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居住建筑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建筑业带来的资源高消耗与环境高污染深深地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为此,各国纷纷推行绿色建筑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截至2018年底,我国绿色建筑成就斐然,绿色建筑面积累计超过了25亿平方米,然而乌鲁木齐市由于各行各业对绿色建筑的高成本误解以及不完整的绿色建筑市场等使得乌鲁木齐市绿色建筑的发展非常缓慢。因此,本文选取乌鲁木齐占比较大、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居住建筑为对象,针对绿色建筑预评价阶段的增量成本展开分析研究以推动乌鲁木齐市绿色建筑的发展,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将按国家或地方标准规范设计的建筑定义为基准方案建筑,通过对比分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各条款与基准方案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条文,得到绿色建筑技术产生增量成本的条款。(2)对产生增量成本的各条款进行适宜技术分析,得出各条款实现的技术措施以及不适宜乌鲁木齐发展的条款例如景观水体、雨水设施等,并通过实地调研得出各绿色建筑技术的增量成本。(3)引入指数估算法以及造价指标对各绿色建筑技术及其增量成本提出实际工程应用模型,为各地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分析提供参考,并通过典型工程案例得出乌鲁木齐市居住建筑进行绿色建筑预评价时各等级技术方案的单位建筑面积增量成本,基本级约为2~3元/m2,一星级约为22~34元/m2,二星级约为49~74元/m2,三星级约为105~160元/m2。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探讨发现,乌鲁木齐市居住建筑实现绿色建筑并不困难,其带来的成本并不高。因此,乌鲁木齐市各行各业应正视绿色建筑及其评价带来的成本,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并可参考本文提供的技术措施以及成本数据进行工程建设。绿色建筑的实施和推广,对于降低环境负荷、缓解资源压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生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合理分析绿色建筑的成本,对于消除社会各界的误解与顾虑、高效实施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曹遥威[9](2020)在《宜居导向下北方既有住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建构研究》文中指出在21世纪住宅存量背景下,大量既有住宅在许多方面都已经不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现行规范,且无法满足居民需求。随着国家政策推动以及相关研究的展开,既有住宅的宜居改造逐渐成为居民生活的焦点。作为改造工程的收尾工作,在改造后进行科学的效果评价对检验工程完成度非常重要。如今关于既有住宅宜居改造效果的研究仍相对不足,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针对此类现状,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改造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本文依托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展开了相关科学研究,主要进行了如下5点科研工作:1.在明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后,整理并研究了国内外的住宅评价相关理论和标准,包括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和评价内容,为建立评价体系作理论基础。2.通过实地调查、住户问卷和访谈对话的形式,对北方地区既有住区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既有住区的改造现状和居民需求,并总结出对于评价体系建构的启示。3.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我国既有住宅改造工作,从性能、功能、环境三个不同方面,建立了一个以北方既有住宅改造实施效果为对象的体系结构。体系架构共分为3个层级,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赋权法结合的形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参照有关国家规范标准来确定评价结果分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4.选取了经过综合性改造的典型小区案例,进行试评价,并提出相关问题和进一步的改善建议。5.对研究内容进行归纳,同时也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陆帅[10](2019)在《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全寿命期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家、地方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装配式住宅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装配式住宅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较多质量问题,如构件安装定位准确性、节点接缝可靠性等。对常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设计工作是其起点,并且设计对工程寿命期目标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目前设计普遍缺乏全寿命期理念。基于此,本研究从装配式住宅设计内涵出发,将全寿命期理念引入设计工作,制定全寿命期设计准则,识别全寿命期设计关键要素及其实现障碍,制定相应策略,旨在为装配式住宅设计工作提供指引。首先,对装配式住宅设计工作进行内涵分析,总结其具有三点设计特征:模块化、高集成性、生产-施工间的顺次相互依赖性。依据传统结构设计准则结合装配式住宅特征制定11条全寿命期设计准则,为可生产性设计、可运输性设计、可吊装性设计、可施工性设计、设计专业间协同性设计、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人性化设计、可维护性设计、空间适应性与可变性设计、环境友好型设计、全寿命期费用优化设计。随后,以国家、行业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规范标准为基础来源进行全寿命期设计关键要素的识别,共识别出39个一级指标、64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并对设计关键要素进行内涵分析。接着,运用Q方法,得出影响设计关键要素实现的主要障碍为工业化设计能力不足、规范标准存在空白且适用性不佳、供应链协同设计机制缺乏、住宅通用体系未完整建立,并基于上述障碍分析提出相关解决策略。最后,对案例项目进行设计关键要素实现程度和障碍分析,对比案例分析结果和实际结果,验证了设计关键要素设置和实现障碍分析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将全寿命期理念引入装配式住宅设计工作,制定了全寿命期设计准则,并进行了设计关键要素的识别及实现障碍分析,丰富了装配式住宅设计理论体系。实践价值在于识别出的设计关键要素和基于设计关键要素实现障碍制定的策略可以为装配式住宅的设计工作提供具体指导,从而达到提升设计质量、规范行业发展的效果。

二、住宅建筑电气安全措施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住宅建筑电气安全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模糊分析法的住宅建筑电气安全评估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电气安全指标
2 电气安全评估方法
3 案例分析
4 结语

(2)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存量时代下既有住区建筑的现状
        1.1.2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的品质提升需求及改造现状
        1.1.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发展趋势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范围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2 国内外住宅评价标准对比研究
    2.1 国外典型评估体系概述
        2.1.1 国外典型住宅综合性能评估体系
        2.1.2 国外典型绿色评估体系
        2.1.3 国外典型使用后评估体系
    2.2 国内典型评估体系及理论研究
        2.2.1 相关评估标准
        2.2.2 相关理论实践研究
    2.3 比较分析与总结
        2.3.1 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2.3.2 评价内容比较分析
        2.3.3 评价过程比较分析
        2.3.4 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2.4 启示与局限
    2.5 本章小结
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调研及改造模式总结
    3.1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影响因素
        3.1.1 居住模式的转变
        3.1.2 设计建造影响
        3.1.3 使用过程影响
    3.2 既有住区建筑图纸规范调研
        3.2.1 住宅相关设计规范梳理
        3.2.2 既有住区建筑设计图纸调研分析
    3.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入户调研
        3.3.1 既有住区建筑居住现状调研
        3.3.2 既有住区建筑改造现状调研
        3.3.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入户调研总结
    3.4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案例调研
        3.4.1 国内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案例
        3.4.2 国外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案例
        3.4.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总结
    3.5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模式总结
        3.5.1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活动统计分析
        3.5.2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模式总结
    3.6 本章小结
4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评价建立原则与方法
        4.1.1 评价构建技术路线
        4.1.2 评价建立原则
        4.1.3 评价构建方法
    4.2 评价体系指标项的筛选
        4.2.1 国内外评价内容对照分析
        4.2.2 指标项的分类和提取
        4.2.3 指标项的筛选
    4.3 评价体系指标项的适应性调整
        4.3.1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特征
        4.3.2 评价体系指标项的整合
    4.4 评估体系细则及阐述
        4.4.1 功能空间
        4.4.2 墙体结构
        4.4.3 管线设备
        4.4.4 物理环境
        4.4.5 无障碍
    4.5 本章小结
5 指标权重确定及辅助评价工具
    5.1 指标权重确定
        5.1.1 权重确定方法
        5.1.2 确定指标权重
    5.2 综合评分计算
    5.3 辅助评价工具
        5.3.1 评价软件的程序设计
        5.3.2 评价软件的程序实现
    5.4 评价使用流程
    5.5 评价体系及辅助工具应用
        5.5.1 案例介绍
        5.5.2 评价过程及结果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自发改造内容详述
附录B 批量改造内容详述
附录C 室内改造效果评价指标权重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基于价值工程的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的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1.2.1 概念解析
        1.2.2 研究对象
        1.2.3 评价主体
        1.2.4 研究范围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3 研究现状综述评述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1.5.4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价值工程理论
        2.1.1 价值工程定义
        2.1.2 价值工程产生与其在建筑业中的发展
        2.1.3 价值工程的工作流程
        2.1.4 价值工程用于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评价研究的优越性
    2.2 城镇老旧住宅发展历程及现状
        2.2.1 城镇住宅发展历程
        2.2.2 城镇老旧住宅时代背景及住宅政策变革
        2.2.3 城镇老旧住宅建造情况
    2.3 老旧住宅拆旧建新及综合改造相关概念
        2.3.1 拆旧建新的特点
        2.3.2 城镇老旧住宅综合改造的内容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价值工程的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3.1 基于价值工程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综合评价模型框架
        3.1.1 评价模型构建思路
        3.1.2 基于价值工程的综合评价流程及各阶段工作
    3.2 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的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评价指标选取和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3.2.3 筛选功能分析评价指标及内涵解释
        3.2.4 建立指标体系及指标间关联性分析
    3.3 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的功能模糊评价模型构建
        3.3.1 综合评价方法对比及选择
        3.3.2 AN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3.3.3 指标权重确定
        3.3.4 评价指标等级标准确定
        3.3.5 功能系数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LCCA的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经济性分析
    4.1 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4.1.1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内容及全寿命周期管理各阶段
        4.1.2 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
        4.1.3 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项目寿命种类
        4.1.4 经济评价指标与方案比选
    4.2 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模型构建
        4.2.1 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模型构建步骤
        4.2.2 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模型
        4.2.3 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模型中相关参数选择
        4.2.4 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LCCA估算模型中成本单元估算
        4.2.5 成本系数计算
    4.3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2 项目更新方案设计
        5.2.1 方案1-综合改造(提升项为适老化改造)
        5.2.2 方案2-综合改造(提升项为节能节水改造)
        5.2.3 方案3-拆旧建新
    5.3 基于综合评价模型的A项目综合评价
        5.3.1 A项目各方案功能系数分析
        5.3.2 A项目各方案成本系数分析
        5.3.3 A项目各方案价值系数计算及方案评价决策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的功能评价指标权重调查
附录 B 运用Super Decisions的运算过程及结果
附录 C 评价指标等级标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住宅建筑电气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住宅建筑电气概况
2 住宅建筑电气安全评价的内容及原则
    2.1 电气系统安全评价的内容
    2.2 电气系统安全评价的原则
3 住宅建筑电气安全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方法
    3.1 电气安全评价的影响因素
        (1)电气环境。
        (2)电气设备。
        (3)安全管理。
    3.2 电气安全评价的具体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2)事故树分析法。
        (3)模糊综合评价法。
        (4)预先危险分析法。
4 结束语

(5)“断零”解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断零”故障机理分析
    1.1 单相电路“断零”不会产生过、欠电压
    1.2 “断零”一定是三相电路故障
    1.3 住宅“断零”故障点通常位于供电端
    1.4 事故电压将在正常、过电压和欠电压之间无序波动
    1.5 过电压与欠电压是同生共灭相伴发生的
2 质证分析
    2.1 现行条文措施防护原理不成立
    2.2 保护无效
    2.3 自恢复有害
        2.3.1 自恢复违反安全规则
        2.3.2 自恢复非常危险
        2.3.3 设置自恢复缺乏原理和规范依据
        2.3.4 自恢复功能产生一系列副作用
        (1) 使事故判查排除更困难。
        (2) 可能引起电压震荡。
3 规范应用情况
    3.1 规范得到普遍执行
    3.2 未见有效防护案例
    3.3 造成安全隐患
    3.4 误导电器制造行业
    3.5 造成巨大浪费
4 “断零”防护对策研究
    4.1 有必要重新评估风险
        4.1.1 国情变化
        4.1.2 必要性讨论
        4.1.3 风险调查
        (1) 故障发生率事实上大幅度下降。
        (2) 建议组织事故征集和现行措施执行效果调查。
        (3) 应注重费效比。
        4.1.4 应科学确定判断标准
    4.2 GB、IEC和供电规范均未设置“断零”保护
    4.3 设置范围建议
        4.3.1 建议取消在新建住宅设置“断零”保护的规定
        4.3.2 建议在“断零”高风险区域增加设置“断零”保护的规定
    4.4 “断零”防护措施研究
        4.4.1 保护必然要设置在三相电路上
        4.4.2 最末一级分相配电箱是“断零”保护的最佳设置点
        4.4.3 “断零”保护具体方案
    4.5 脱离供电部门单独实施“断零”保护明显不妥
        4.5.1 住宅“断零”的法定责任主体是供电部门
        4.5.2 “断零”保护只有设置在供电端才有效
        4.5.3 有必要与供电部门统一认识
        4.5.4 有必要与供电部门协调联动
    4.6 有必要适当调整OUPA的制造标准
5 “断零”规范条文的具体修订处理建议
    5.1 取消新建住宅设置“断零”保护措施
    5.2 部分建筑增设“断零”保护措施
    5.3 新建住宅设置保护
    5.4 对现行规范和既有建筑的处置
6 结 语

(6)住宅建筑电气火灾综合防护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故障电弧识别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主要内容概述
第二章 住宅建筑电气火灾综合防护理论基础
    2.1 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路线
        2.1.1 基本原理
        2.1.2 技术路线
    2.2 典型家用电器负荷分类及特征量提取方法分析
    2.3 电气火灾产生原因
    2.4 故障电弧理论基础
        2.4.1 故障电弧形成机理
        2.4.2 故障电弧种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火灾预防的家用电器负荷分解
    3.1 典型家用电器仿真建模
        3.1.1 单种家用电器运行仿真情况
        3.1.2 多种家用电器综合运行仿真情况
    3.2 家用电器负荷特征
        3.2.1 负荷特征的选取
        3.2.2 负荷特征的获取
    3.3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家用电器负荷分解原理
    3.4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家用电器负荷分解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家用电器负荷故障电弧识别
    4.1 常用电弧模型
    4.2 改进的电弧模型
    4.3 不同负荷下电弧模型仿真过程
        4.3.1 阻性负荷时电弧仿真
        4.3.2 感性负荷时电弧仿真
        4.3.3 容性负荷时电弧仿真
        4.3.4 过负荷时电弧模型
    4.4 家庭负荷故障电弧识别
        4.4.1 快速傅里叶变换
        4.4.2 故障电弧判定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室内电气火灾发生及危险性预测
    5.1 基于AMI的数据采集与信息共享
        5.1.1 高级计量架构
        5.1.2 数据采集与信息实时共享
    5.2 神经网络在电气火灾预测中的应用
        5.2.1 神经网络预测方法
        5.2.2 预测结果分析
    5.3 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
        5.3.1 火灾发展过程
        5.3.2 室内火灾轰燃预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住宅建筑火灾三维动态疏散策略
    6.1 工作环境的构成
        6.1.1 二维火灾疏散环境模型
        6.1.2 三维火灾疏散环境模型
        6.1.3 火势蔓延模型
    6.2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个人三维疏散策略
        6.2.1 改进生物启发式蚁群算法
        6.2.2 火灾疏散路径决策设计
        6.2.3 仿真实验分析
    6.3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群体动态疏散策略
        6.3.1 整体人员疏散模型
        6.3.2 疏散指示灯优化模型
        6.3.3 仿真实验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本课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多高层住宅建筑电气接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多高层住宅建筑电气接地设计特点
2 多高层住宅建筑电气接地设计内容及要点
    2.1 预防高电位的引入
    2.2 防雷设计要点
    2.3 明确接地范围
    2.4 预防反击过电压
3 结束语

(8)绿色建筑预评价增量成本分析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居住建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综述
    1.4 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论文结构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绿色建筑概念
    2.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述
        2.2.1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2.2.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3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定义
    2.4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定义
    2.5 乌鲁木齐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建筑技术及其增量成本分析
    3.1 乌鲁木齐居住建筑绿色建筑预评价增量成本组成
        3.1.1 控制项增量成本组成
        3.1.2 评分项增量成本组成
        3.1.3 加分项分析增量成本组成
    3.2 控制项绿色建筑技术及其增量成本分析
        3.2.1 无危险类照明产品
        3.2.2 与排风联动的CO监测装置
        3.2.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3.3 评分项绿色建筑技术及其增量成本分析
        3.3.1 “安全耐久”技术
        3.3.2 “健康舒适”技术
        3.3.3 “生活便利”技术
        3.3.4 “节约资源”技术
        3.3.5 “环境宜居”技术
    3.4 加分项绿色建筑技术及其增量成本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需解决的问题
    4.2 相关概念引入
        4.2.1 建筑面积
        4.2.2 指数估算法
        4.2.3 造价指标
    4.3 案例工程应用模型
    4.4 案例工程分析
        4.4.1 基本级技术方案增量成本
        4.4.2 一星级技术方案增量成本
        4.4.3 二星级技术方案增量成本
        4.4.4 三星级技术方案增量成本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控制项增量成本分析
附录 B 评分项增量成本分析
附录 C 加分项增量成本分析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9)宜居导向下北方既有住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既有住宅现状与改造需求
        1.1.2 国家相关政策推动
        1.1.3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评价研究理论基础
        1.3.1 建筑策划理论
        1.3.2 建筑策划与使用后评估
        1.3.3 建筑性能评估理论
        1.3.4 建筑性能评估与使用后评估
        1.3.5 启示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评价研究现状
    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2.1.1 坎特的居住满意度模型
        2.1.2 沃夫尔冈·普莱塞《使用后评价》
    2.2 国外相关评价体系
        2.2.1 综合性能评价体系
        2.2.2 绿色住宅建筑评价体系
        2.2.3 评价体系的差异及启示
    2.3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2.4 国内相关评价标准
        2.4.1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
        2.4.2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
        2.4.3 相关国家标准规范
    2.5 小结
        2.5.1 对比分析
        2.5.2 启示
3 典型住区案例调研及对比分析
    3.1 调研对象选取原则
        3.1.1 地域选择——北方地区
        3.1.2 住区选择——三大因素
        3.1.3 改造性质——综合性改造
    3.2 调研内容构建
        3.2.1 调查问卷设计
        3.2.2 访谈内容设计
    3.3 既有住区调研分析
        3.3.1 哈尔滨共乐小区
        3.3.2 北京市某小区调研分析
        3.3.3 大连市既有住区调研分析
        3.3.4 对比分析
    3.4 小结
4 宜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4.1 评价体系构建综述
        4.1.1 宜居导向原则
        4.1.2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4.1.3 评价基本步骤
    4.2 评价方法
        4.2.1 层级分析方法
        4.2.2 模糊综合评价
        4.2.3 专家诊断
        4.2.4 居民调查
        4.2.5 AHP层次分析法
    4.3 计算方法与最终总分
        4.3.1 计算方法
        4.3.2 最终总分
5 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5.1 一级指标构建
    5.2 权重计算及等级划分
    5.3 性能改造指标
        5.3.1 安全性
        5.3.2 耐久性
        5.3.3 节能性
    5.4 功能改造指标
        5.4.1 户型空间改造
        5.4.2 适老化
        5.4.3 加装电梯
        5.4.4 增设停车位
        5.4.5 公共设施
    5.5 环境改造指标
        5.5.1 室内环境改造
        5.5.2 室外环境改造
    5.6 改造指标体系
6 既有住宅改造效果案例试评价
    6.1 案例试评价综述
    6.2 案例试评价过程
    6.3 案例试评价结果
    6.4 案例问题及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国内外评价体系表格
附录 B 老旧住区改造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全寿命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环境—政府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
        1.1.2 行业现状—高速发展伴随质量问题频发
        1.1.3 本文选题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全寿命期理论
        1.2.3 装配式住宅研究现状
        1.2.4 装配式住宅设计研究现状
        1.2.5 研究不足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装配式住宅全寿命期设计内涵分析
    2.1 装配式住宅全寿命期阶段定义
    2.2 装配式住宅设计特征分析
        2.2.1 模块化
        2.2.2 高集成性
        2.2.3 生产-施工间的顺次相互依赖性
    2.3 装配式住宅全寿命期设计准则
        2.3.1 设计准则的制定
        2.3.2 设计准则的内涵分析
第三章 装配式住宅全寿命期设计关键要素识别
    3.1 设计关键要素初步识别
        3.1.1 设计关键要素识别来源
        3.1.2 设计关键要素识别结果
    3.2 设计关键要素调整修正
        3.2.1 专家访谈
        3.2.2 调整修正结果
    3.3 设计关键要素内涵分析
        3.3.1 可生产性设计(A)
        3.3.2 可运输性设计(B)
        3.3.3 可吊装性设计(C)
        3.3.4 可施工性设计(D)
        3.3.5 设计专业间协同性设计(E)
        3.3.6 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F)
        3.3.7 人性化设计(G)
        3.3.8 可维护性设计(H)
        3.3.9 空间适应性与可变性设计(I)
        3.3.10 环境友好型设计(J)
        3.3.11 全寿命期费用优化设计(K)
    3.4 设计关键要素验证
        3.4.1 焦点小组讨论的适用性
        3.4.2 焦点小组讨论的过程
        3.4.3 焦点小组讨论结果
第四章 装配式住宅全寿命期设计关键要素实现障碍
    4.1 设计关键要素实现障碍初步识别
    4.2 研究设计
        4.2.1 Q方法的概念与特点
        4.2.2 Q方法的适用性
        4.2.3 Q方法步骤
    4.3 数据分析
        4.3.1 因子分析
        4.3.2 因子负荷
        4.3.3 理想化因子排列
    4.4 结果讨论
        4.4.1 设计关键要素实现障碍
        4.4.2 设计关键要素实现策略
第五章 南京市丁家庄A28保障房项目案例分析
    5.1 案例项目概况
        5.1.1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5.1.2 项目技术结构体系
        5.1.3 项目分析信息来源
    5.2 案例项目分析
        5.2.1 设计关键要素实现程度分析
        5.2.2 设计关键要素实现障碍分析
    5.3 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四、住宅建筑电气安全措施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模糊分析法的住宅建筑电气安全评估探究[J]. 罗东豪,龚仕伟. 建筑电气, 2021(07)
  • [2]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王奥奇.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价值工程的城镇老旧住宅单体更新方案的综合评价研究[D]. 方瑞苑.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住宅建筑电气安全评价研究[J]. 何丰明. 住宅与房地产, 2021(03)
  • [5]“断零”解析与对策研究[J]. 潘明. 现代建筑电气, 2020(06)
  • [6]住宅建筑电气火灾综合防护系统研究[D]. 黄鹿鸣.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6)
  • [7]多高层住宅建筑电气接地设计研究[J]. 曹建. 住宅与房地产, 2020(18)
  • [8]绿色建筑预评价增量成本分析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居住建筑为例[D]. 吴豆豆. 新疆大学, 2020(07)
  • [9]宜居导向下北方既有住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建构研究[D]. 曹遥威.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10]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全寿命期设计研究[D]. 陆帅. 东南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住宅建筑电气安全措施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