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真做好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云微微[1](2021)在《整体性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军工企业保密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军工企业的保密监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把有效监管作为简政放权的必要保障”。这是我国实施放管服改革以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有效监管”这个理念,显示了国家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心。本文研究了政府监管理论在保密工作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保密监管是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确定国家秘密、保护防范涉密信息泄露、建设保密工作的法律体系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系统、整体管理过程。进入新时期,保密监管实践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从传统意义上对企业进行的规范和制约向为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转变。保密监管的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迭代,统筹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和资源,把专业指导融入到保密监管中。但目前保密监管尤其是基层单位的保密监管工作呈现出“碎片化”趋势,缺乏规范化、体系化、网络化的监管一体化建设。本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实地座谈调研、分析统计结果,从用“提高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效能”破解“军工企业保密管理难题”的角度,助力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保密监管在我国发展现状,整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取出可以促进我国保密监管完善的借鉴之处。采取实地调査、综合分析数据的方法,对军工企业保密监管工作做了详细详实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掌握我国军工企业保密监管存在的难点痛点后,提出了优化军工企业保密监管的对策建议。本文选择军工企业保密监管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和目的,阐述整体化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分析将整体性治理理论引入保密监管领域的可行性。全面梳理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制度下,我国军工企业保密监管现状。针对军工企业的保密监管既有一般保密监管行为的共性,又具有行业特性。对军工企业保密监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军工企业保密工作的指导思想、保密监管的理念以及保密管理所利用的方法手段等进行了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实地采访相关人员,收集第一手详实资料,发放调查问卷,仔细深入分析数据,利用统计学的知识,查找问题并剖析产生的根源。综合分析保密监管领域国内外先进案例,提炼出我国保密制度可以借鉴的方面,梳理总结现有经验,结合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出符合军工企业保密监管的模式。
绍兴市人民政府[2](2020)在《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中指出绍兴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绍政发[2019]23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现将《绍兴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2019年12月30日为推进我市"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根据《浙江省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浙政发[2019]2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贺鹏飞[3](2019)在《关于完善我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加速推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军民融合保密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复杂,敌对势力窃取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技术力度强度明显增大,加强军民融合保密工作,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军民融合保密法规制度,不仅是军民融合发展稳固的“防火墙”,更是确保国家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的底线工程、生命工程。军民融合保密制度作为全新课题,实践远远走在理论之前。为了促进我国军民融合保密法规制度的完善,有效解决军工企业、民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无力解决的军民融合保密工作难题,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扎实有序平稳发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内涵特征,认真梳理我国保密法律法规、国防科技保密法规、军队保密法规制度等有关内容,提炼与军民融合发展相关保密制度,明确军民融合保密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采取实地调査法,在绵阳科技城遴选不同类型的军民融合单位,运用调査问卷和座谈了解的方法对军民融合领域保密管理工作做了详细详实的调查研究,在摸清掌握了当前我国军民融合领域存在的问题后,重点将需要国家层面解决的问题作了梳理和提炼。采用比较分析法,以美国的定密、解密制度、保密监督制度、国防技术转化中的保密做法、美国国防科研机构共享开放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认真分析美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建设特点,提取可以促进我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完善的借鉴之处。最后在上述基础上,针对我国军民融合保密工作领域问题,从完善定密和解密机制、对外合作交流保密审查机制、国防科技成果转化保密审查机制和构建协同保密监管机制为切入点,提出完善我国军民融合保密法规制度体系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万圆[4](2017)在《美国精英高校录取决策机制研究:多重逻辑作用模型的建构》文中认为美国精英高校对生源的选拔,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唯有获得完整、深入地认识,才能取其精华。本研究以“录取决策机制”为切入点,基于对美国精英高校选拔生源时使用的考量因素、审阅方式以及质量控制手段的考察,分析其录取决策的目标及达成方式,进而构建驱动录取决策行为的多重逻辑作用模型。通过以美国三所精英公立大学、两所精英私立大学、两所精英文理学院为案例,运用质性取向下的多个案比较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基于对39位招办人员、13位利益相关者的访谈和大量的相关文本,本文得出以下研究发现、结论和建议:首先,美国精英高校均遵循目标导向、服务自身利益和使命的原则来选拔生源。一方面,美国精英高校的共同招生目标为以公正、透明的方式,塑造一届卓越且多样化的新生。另一方面,录取决策的铁律为服务高校利益和使命:高校利益包括达到注册目标、满足财政需求、提高声望、增加选拔性、促进种族多样化、保持校园体育实力等等,但各校录取决策服务的利益诉求和优先项不尽相同;录取决策实践受到高校承担的培养公民和公民领导者以及服务社会三大办学使命的驱动。其次,为了达成各项招生目标,案例高校在录取决策中都采用了基于多个标准的综合评价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整体性审阅,并通过质量检查技术、组建专业审阅团队、投入大量资源、接受教师和董事会监督等手段进行质量控制。其中,在综合评价上,各校通过查看学业表现、个人成就和个人背景三个维度下的多个具体因素,基于三个标准——在大学取得成功的潜能、做出外在贡献的潜能以及从大学教育中获益的潜能,来判断申请者与高校的匹配程度。综合评价中的决策规则体现为:学业成就是几乎所有申请者参与录取竞争的必要条件,其中学业杰出者基本都会被录取;个人成就有助于区分属于中间群体的“不错的学生”;加号因素有助于学业表现和个人成就相似的中间群体和“合格的学生”赢得竞争,也可使得“不合格的学生”以降低学业标准的形式被录取。在整体性审阅上,各校均使用背景化审阅、个体化审阅和集体化审阅,保证录取决策的公平与效率:1)将每位申请者取得的成就置于高中教育背景和个人成长背景中审阅,考虑其拥有的资源和机会,同时被置于申请者库中审阅,即各校将每位申请者与来自同一高中的申请者、与申请者库的平均表现以及与录取标准之间进行比较,而非脱离背景进行横向比较。2)个体化审阅将每位申请者视为“一个整体”和“一个个体”,没有阈值、没有公式、没有单一的决胜因素,是最高法院批准的考虑种族的合法方式和州禁令下达成种族多样化的必要方式,也是保证决策自由度、区分申请者和达成各项招生目标的最佳方式。3)集体化审阅的模式分为委员会模式和团队审阅模式,但产出一届新生的路径均始于单名读者对每份申请材料进行基于量化评级的分项评价或基于质性评语的整体评价,并经历至少两名读者的评价以及委员会讨论或高级AO的审阅,止于确定一届新生名单的招生季末审核,是一种高度依赖人为经验的协作式决策路径。第三,在不同类型精英高校的录取决策实践中,学术逻辑、文化逻辑、市场逻辑、政治逻辑、伦理逻辑、成本逻辑的影响同时存在,但每项逻辑发挥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异:1)学术逻辑和文化逻辑是导致各校在使用考量因素时存在相似性的逻辑,市场逻辑、政治逻辑、伦理逻辑、成本逻辑则是导致差异性的逻辑。2)学术逻辑和伦理逻辑的作用强度均在公、私立维度存在细微差别,并均在公立大学体现更为明显。文化逻辑的作用强度在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和文理学院之间存在细微差别,其中在文理学院体现最为明显。市场逻辑和政治逻辑的作用强度在公、私立维度存在显着差别,其中市场逻辑在私立高校体现尤为明显,政治逻辑则在公立大学体现尤为明显。成本逻辑的作用强度不存在办学类型的差异。最后,美国经验为完善我国高校招考制度提供的启思包括:拓宽卓越生源的定义,探索生源多样化的价值;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提升招生透明度;坚定推进综合评价改革,完善实践操作;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提供环境支持。
张凯[5](2017)在《B研究院保密管理体系改进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我国已逐步在各种领域中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国内安全环境的复杂态势开始显露,窃密与反窃密斗争形势严峻。对于身负保军报国光荣使命的军工单位而言,保密管理工作渐渐突显出了其重要性,保密已成为军工单位的生命线。自2002年以来,经过保密资格认证的考核,各军工单位的保密管理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很多单位的保密管理工作依然停留在“为保密而保密”、“为认证而保密”上,如何将保密资格认证体系标准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保密工作精准化管理体系标准,深化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进而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是近年来军工单位保密管理工作的研究重点。本文在国内外军工单位保密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B研究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B研究院保密管理体系的现行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B研究院保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质量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探讨B研究院保密管理体系的改进方案,通过对保密规章制度、保密监督检查、保密管理绩效考核、保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改进,完善B研究院保密管理体系,并对改进方案的实施进行评价。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B研究院保密管理工作整体水平,期望优化后的B研究院保密管理体系可以在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推进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实质性融合,为B研究院顺利开展武器装备研制任务提供有力保障。B研究院在保密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军工单位优化保密管理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刘勇[6](2015)在《顺势而治 接力而为——把资质认证管理工作做实做好》文中提出沧州市现辖15个县(市、区)和渤海新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市经济总量居全省第3位。近年来,沧州经济快速发展,北京现代第四工厂、海兴核电站、核燃料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战略支撑项目落户沧州,带动传统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其中,石油化工、管道装备、机械制造三大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 0%以上,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优势民营企业,许多企业多年来都参与了武器装备生产
方涛[7](2014)在《DH军工研究所保密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窃密、泄密事件处高发态势,给军工研究所保密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DH研究所是系统集成级研究所,从事军工科研生产工作,对保密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系统地分析DH研究所保密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其保密管理体系的构建,对提高该研究所保密管理水平,使保密管理融入业务工作,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DH研究所保密管理现状和问题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所实际,较系统地分析了该所保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适合该所的保密管理体系。DH研究所保密管理体系共分为五大体系,包括保密责任体系,分层次确定保密责任主体,建立保密责任体系明确各责任;组织机构体系,建立“金字塔”型的保密组织结构体系,并指出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制度文件体系,通过对科研生产流程进行分析,构建以科研生产流程为主线的保密制度文件体系;检查考评体系,建立以戴明环理论为基础的保密检查考评体系;保密保障体系,通过建立保障体系给予保密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该研究所保密管理体系的实施对策,表现在建立涉密人员保密责任的实施对策,建立组织机构、制度文件的实施对策以及以戴明环理论为基础的检查方法,基于检查内容的考核打分评价等方面。本文的研究工作对同类单位或领域的保密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葛杨,黄欣[8](2014)在《军工系统保密工作的评价体系》文中提出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成效显着由国家保密局、原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共同建立并实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制度至今已走过了10年时间,许多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企事业单位已先后完成了两轮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在现场审查中,依据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的评分标准,对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企事业单位的保密工作给出了基本评价,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单位的保密工作,提升了在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过程中对国家秘密的保护能力,保障了我军武器装备更新和升级换代任务的完成。通过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的企事业单位,在保密组织机构建设、保密制度体系建设、保密监督管理水平、载体与信息安全保密防护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
霍然[9](2013)在《下好军工认证这盘棋——山西省建立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长效管理机制掠影》文中研究表明2003年,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拉开序幕。山西省以其完善的工作机构、独立的人员编制等,在全国保密系统独树一帜。如今,山西全省通过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的军工单位53家,10万名科研生产人员,经济规模近200亿元,已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走好认证工作的每一步棋。认证时,严格现场审查标准;认证后,不断
郝少盼,仲建峰,苑磊[10](2012)在《以保密复查为契机加强高校科研项目保密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保密资格单位实行保密复查制度,是审查认证工作的重要监督形式,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科技保密工作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取得保密资质的高校后期如何规范地管理保密工作,尤其是国防科研项目的保密管理工作,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学校的长远发展、国家的秘密安全保驾护航,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高校保密工作特点,分析高校保密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措施,为高校做好国防科研项目管理,推动保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一些思路。
二、认真做好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认真做好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整体性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军工企业保密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和不足 |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军工企业 |
2.保密监管 |
3.军工企业保密监管 |
(二)理论基础 |
1.政府监管理论 |
2.整体性治理理论 |
二、军工企业保密监管现状 |
1.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制度下的保密工作 |
2.军工企业保密监管工作组织框架 |
3.军工企业保密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
三、军工企业保密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1.重资格认证,轻日常管理 |
2.重制度编制,轻制度执行 |
3.重流程把控,轻源头管理 |
4.重宣传教育,轻效果落实 |
(二)原因分析 |
1.保密监管存在滞后性 |
2.保密监管权责不相符 |
3.缺乏体系化监管队伍 |
4.保密监管缺乏有效问责约束 |
5.保密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 |
6.保密监管技术也面临重大变革 |
7.保密监管重点不突出 |
四、国内外经验借鉴 |
(一)美国定密管理制度 |
1.定密官制度 |
2.定密异议制度 |
3.国防知识产权保密制度 |
(二)杭州市保密训练观察方案 |
1.保密训练观察方案的理念 |
2.保密训练观察方案的过程 |
五、军工企业保密监管模式构建 |
1.完善“横向”间监管协同机制 |
2.完善保密监管网络情报共享机制 |
3.完善定密责任人资格认证制度 |
4.完善保密监管考核问责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关于完善我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重点 |
四、研究方法及写作框架 |
五、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一章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保密制度的理论基础 |
1.1 军民融合发展相关概念 |
1.1.1 军民融合发展的定义 |
1.1.2 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 |
1.1.3 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内涵特征 |
1.2 军民融合发展保密相关理论 |
1.2.1 国家秘密的概念 |
1.2.2 军民融合秘密概念 |
1.2.3 建立军民融合保密制度的必然性 |
1.2.4 军民融合发展中保密要求 |
1.2.5 军民融合相关保密制度 |
1.3 军民融合发展保密的主体与客体 |
1.3.1 军民融合保密主体 |
1.3.2 军民融合保密客体 |
第二章 我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的建设和运行现状 |
2.1 军民融合保密制度建设和运行现状实地调研 |
2.1.1 调研目的 |
2.1.2 调研对象 |
2.1.3 调研内容和方案 |
2.1.4 调研过程 |
2.2 军民融合保密制度建设和运行现状实地调研情况分析 |
2.2.1 调研单位的基本情况分析 |
2.2.2 军民融合保密工作现状的评价的调研分析 |
2.2.3 不同类型军民融合单位保密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 |
2.3 军民融合保密制度建设和运行现状存在问题综合分析 |
2.3.1 军民融合定密和解密方面存在问题 |
2.3.2 军民融合保密监管方面存在问题 |
2.3.3 “军转民”保密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
2.3.4 对外合作交流保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美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借鉴分析 |
3.1 定密相关制度 |
3.1.1 定密官制度 |
3.1.2 美国定密异议制度 |
3.2 解密工作体系 |
3.2.1 解密机构 |
3.2.2 解密制度主要特点 |
3.2.3 主要的解密制度 |
3.3 军民融合领域知识产权保密制度 |
3.3.1 国防知识产权管理 |
3.3.2 国防知识产权保密制度 |
3.4 军民融合共享合作保密管理 |
3.4.1 国防科技工业共享保密制度 |
3.4.2 对外合作保密制度 |
3.5 美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军民融合保密法规制度的建议 |
4.1 完善定密和解密制度 |
4.1.1 建立军民融合定密责任人资格认证制度 |
4.1.2 完善军民融合定密异议和解密申诉制度 |
4.1.3 完善军民融合定密和解密审查制度 |
4.2 构建“三位一体”军民融合保密监管机制 |
4.3 完善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审查制度 |
4.4 完善对外合作交流信息保密审查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美国精英高校录取决策机制研究:多重逻辑作用模型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问题 |
一、相关概念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三节 研究背景 |
一、美国不同类型高校的信念与院校文化 |
二、美国选拔性高校录取决策机制的演变历程 |
三、美国选拔性高校录取决策过程的隐秘性 |
第四节 文献述评与概念框架 |
一、美国学者关于选拔性录取的理论学派 |
二、美国学者关于选拔性录取实践的研究 |
三、我国相关研究 |
四、概念框架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资料收集与分析 |
三、研究可靠性 |
四、研究伦理 |
五、研究限制 |
第二章 考量因素(一):学业表现因素 |
第一节 高中学业记录之学业严格度 |
一、课程难度 |
二、课程门数 |
第二节 高中学业记录之课程成绩与年级排名 |
一、课程成绩 |
二、年级排名 |
三、作为整体的高中学业记录 |
第三节 考试分数之不可或缺 |
一、决策规则 |
二、不可或缺的原因 |
第四节 考试分数之可免试入学改革 |
一、改革历程 |
二、改革原因之考试价值审思 |
三、改革原因之服务高校利益 |
四、改革争议与回应 |
第五节 写作和推荐信 |
一、写作 |
二、推荐信 |
第三章 考量因素(二):个人成就因素 |
第一节 面试 |
一、面试不重要的原因与体现 |
二、面试重要的原因与体现 |
第二节 课外活动与才能 |
一、内涵与决策规则 |
二、驱动逻辑 |
三、UNC体育特长生的录取改革 |
第三节 个人品质 |
一、内涵与决策规则 |
二、驱动逻辑 |
三、甄别途径 |
第四章 考量因素(三):个人背景因素 |
第一节 种族 |
一、考虑原因 |
二、不考虑原因 |
第二节 社经地位 |
一、支付能力 |
二、“第一代大学生” |
第三节 家庭联结 |
一、校友联结 |
二、其他关系联结 |
第四节 地理位置 |
一、居住地 |
二、本州居民 |
第五节 其他因素 |
一、注册兴趣 |
二、就读高中 |
三、性别与宗教信仰 |
第五章 整体性审阅(一):背景化审阅 |
第一节 整体性审阅的要素 |
第二节 背景化审阅的维度与实施 |
一、背景化审阅的内涵与维度 |
二、了解背景的途径 |
三、申请者库审阅 |
第三节 实行背景化审阅的多重动因 |
一、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
二、识别大学成功潜能 |
三、决策最优化的需要 |
第六章 整体性审阅(二):个体化审阅 |
第一节 个体化审阅的内涵与特征 |
一、个体化审阅的内涵 |
二、个体化审阅的特征 |
第二节 个体化审阅的实施 |
一、UCSD的操作方式 |
二、UNC的操作方式 |
第三节 实行个体化审阅的多重动因 |
一、个体化审阅是考虑种族的合法方式 |
二、个体化审阅是州禁令下达成种族多样化的必要方式 |
三、个体化审阅是保证决策自由度的更好方式 |
四、个体化审阅是区分申请者的有效方式 |
五、个体化审阅是达成各项招生目标的最佳方式 |
第七章 整体性审阅(三):集体化审阅 |
第一节 集体化审阅的模式 |
一、委员会模式 |
二、团队审阅模式 |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 |
第二节 集体化审阅的路径 |
一、分项评价与整体评价 |
二、招生季末审核 |
第三节 录取决策的艺术性 |
第八章 录取决策的质量控制 |
第一节 开展质量控制的原因 |
一、保证信度 |
二、保证效度 |
第二节 质量检查技术 |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
二、验证申请材料真伪 |
第三节 专业的审阅团队 |
一、专业团队的构成 |
二、读者培训 |
第四节 大量的审阅投入 |
一、时间投入 |
二、人力投入 |
三、财力投入 |
第五节 教师和董事会的监督 |
一、教师监督的形式 |
二、教师监督的原因 |
三、董事会的监督 |
第九章 多重逻辑作用模型的建构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一、录取决策的目标与铁律 |
二、招生目标的达成方式 |
第二节 研究结论:多重逻辑作用模型 |
一、各项逻辑的内涵与体现 |
二、多重逻辑作用模型的建构 |
三、多重逻辑作用模型存在的原因 |
第三节 研究讨论与建议 |
一、美国精英高校入学机会的挑战及应对 |
二、美国经验对完善我国高校招考制度的启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3 约访邮件(隐去) |
附录4 PITZER COLLEGE ACADEMIC RATING SCALE-2014(隐去) |
附录5 USC INTERVIEW SHEET-2015(隐去) |
附录6 UNIVERSITY OF PUGET SOUND RATING SHEET-2015(隐去) |
附录7 GUILFORD COLLEGE APPLICATION RUBRIC-2015(隐去) |
附录8 GUILFORD COLLEGE WRITING RUBRIC-2015(隐去) |
致谢 |
(5)B研究院保密管理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军工单位保密管理概述 |
2.1 保密相关基本概念 |
2.2 保密管理发展概述 |
2.2.1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 |
2.2.2 新形势下保密管理发展趋势 |
2.3 保密管理体系改进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
2.3.1 质量管理理论 |
2.3.2 科学管理理论 |
2.3.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3章 B研究院保密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1 单位简介 |
3.2 保密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
3.3 保密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保密规章制度操作性不强 |
3.3.2 业务流程保密监管效率低 |
3.3.3 保密检查整改落实不到位 |
3.3.4 保密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
3.3.5 保密教育培训效果不明显 |
第4章 B研究院保密管理体系的改进 |
4.1 改进目标 |
4.2 改进原则 |
4.3 改进方案设计 |
4.3.1 规章制度子系统的改进 |
4.3.2 监管考核子系统的改进 |
4.3.3 宣传教育子系统的改进 |
第5章 保密管理体系改进方案的实施 |
5.1 实施原则 |
5.2 实施的关键因素 |
5.3 实施步骤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DH军工研究所保密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所保密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及方法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研究所保密管理知识基础 |
2.1 保密的含义 |
2.2 保密管理体系 |
2.3 保密资格认证管理概述 |
2.4 DH研究所保密工作的原则 |
第三章 DH研究所保密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
3.1 DH研究所简介 |
3.2 DH研究所保密管理现状 |
3.3 DH研究所保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3.3.1 保密管理工作缺少动力 |
3.3.2 保密组织机构设置单一 |
3.3.3 涉密人员管理急需加强 |
3.3.4 保密制度可执行度不高 |
3.3.5 保密管理工作不成体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H研究所保密管理体系构建 |
4.1 保密管理体系的构建目标及思路 |
4.2 保密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
4.2.1 保密责任体系建立 |
4.2.2 保密组织体系建立 |
4.2.3 保密制度体系建立 |
4.2.4 检查考评体系建立 |
4.2.5 保密保障体系建立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DH研究所保密管理体系的实施对策 |
5.1 建立涉密人员保密责任实施对策 |
5.1.1 完善涉密人员激励机制 |
5.1.2 建立涉密人员利益补偿机制 |
5.1.3 健全涉密人员流动管理机制 |
5.1.4 加强涉密人员约束机制 |
5.2 保密组织体系的实施对策 |
5.3 制度文件体系的实施对策 |
5.4 检查考评体系具体实施对策 |
5.4.1 建立合理的检查机制 |
5.4.2 保密考核评价办法 |
5.5 保密保障体系的实施对策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本文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A |
(8)军工系统保密工作的评价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成效显着 |
保密资格审查认证面临的新局面和新问题 |
现有评价体系在工作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
探索新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保密工作的持续发展 |
(9)下好军工认证这盘棋——山西省建立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长效管理机制掠影(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步:理顺机制 协调发展 |
第二步:严格标准 建立长效 |
第三步:双管齐下 强化管理 |
四、认真做好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整体性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军工企业保密监管研究[D]. 云微微.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J]. 绍兴市人民政府. 绍兴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2)
- [3]关于完善我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的研究[D]. 贺鹏飞. 兰州大学, 2019(02)
- [4]美国精英高校录取决策机制研究:多重逻辑作用模型的建构[D]. 万圆. 厦门大学, 2017(02)
- [5]B研究院保密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 张凯.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6]顺势而治 接力而为——把资质认证管理工作做实做好[J]. 刘勇. 保密科学技术, 2015(11)
- [7]DH军工研究所保密管理体系研究[D]. 方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05)
- [8]军工系统保密工作的评价体系[J]. 葛杨,黄欣.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4(08)
- [9]下好军工认证这盘棋——山西省建立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长效管理机制掠影[J]. 霍然. 保密工作, 2013(10)
- [10]以保密复查为契机加强高校科研项目保密管理[J]. 郝少盼,仲建峰,苑磊. 文教资料, 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