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沥青混合料(LSM)粗集料级配的马歇尔试验分析

大型沥青混合料(LSM)粗集料级配的马歇尔试验分析

一、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M)粗集料级配马歇尔试验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罗亮[1](2020)在《大粒径嵌锁式基层材料开发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交通量增长、重载超载情况增多、车辆渠化等日益突出。传统沥青路面半刚性结构在重载交通作用下极易出现反射裂缝问题,难以根治。而柔性基层虽然车载分布较为均匀,但现有柔性基层材料存在强度不足的问题,使得路面结构层加厚,易产生车辙等病害。大量研究表明,增大混合料集料粒径,调整混合料级配形成嵌锁结构可以提升材料力学性能。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柔性路面材料强度问题,抵御重载交通,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基于平面三圆堆积理论、贝雷级配设计方法和和SAC级配设计方法,确定了大粒径嵌锁式级配设计的关键控制筛孔,提出的大粒径嵌锁式混合料级配的计算方法。同时,为保证嵌锁级配的形成,特别提出以1/2最大粒径筛孔作为大粒径嵌锁式基层材料级配设计的关键控制筛孔。确定了各关键筛孔通过率的上下限,采用分段计算的方法,通过富勒级配曲线计算各筛孔通过率,形成级配曲线的上下限,并提出了嵌锁结构的评价标准,以便在配合比设计中更好控制。其次,为了检验大粒径嵌锁式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力学性能,更好的应用于试验路。首先,通过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了ATSM-25、ATSM-30、ATSM-40三种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其次,选择相同粒径柔性基层常用材料ATB作为对照组,通过高温车辙试验、低温抗裂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价。最后,通过动态模量试验对ATSM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探究,得到了ATSM的动态模量主曲线。结果表明:ATSM混合料的高温、水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与相同最大粒径ATB材料对比,高温稳定性提升20%-40%,低温抗裂性提升20%-35%,水稳定性略优,动态模量平均提升约20%。再次,为了检验大粒径嵌锁式级配碎石的力学性能。先确定IGSB-50、IGSB-60、IGSB-70级配曲线的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通过混合缩尺方法对大粒径嵌锁式级配碎石的级配进行缩尺。然后通过击实试验确定IGSB-50、IGSB-60、IGSB-70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最后按照规范中要求,测试IGSB-50、IGSB-60、IGSB-70的CBR值和回弹模量,并选取规范中传统的连续型级配和骨架型级配碎石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IGSB-50、IGSB-60、IGSB-70的CBR值均可满足规范要求,并且相较连续型级配和骨架型级配碎石可提升20%-35%;动态模量满足规范要求,相较连续型级配和骨架型级配碎石平均可提升约40%。最后,依据室内试验得到的力学数据,结合试验路交通量数据,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郑登快速路结构方案进行力学分析,确定了试验路路面结构。提出大粒径嵌锁式基层材料施工技术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铺筑完成后对试验段进行跟踪观测,并对试验段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大粒径嵌锁式基层材料抗重载能力优于传统路面结构;试验路施工效果良好,通过一年的观测,没有出现车辙、裂缝等病害问题。

严诺[2](2020)在《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与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着较好的力学特性、耐久性以及行车舒适性,从而近年来成为我国主要的公路路面类型。但随着日益增加的大流量交通、车辆重载超载等问题出现,造成许多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开裂、车辙、破损等病害,其运行安全面临着严峻考验。其中车辙相较于其他病害造成沥青路面的损坏更大、发生率及维修难度更高,对路面交通运输安全运行造成直接威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影响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因素出发,对六钦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病害进行了调查,并在典型断面钻取芯样进行沥青抽提试验、筛分试验等来探究导致该路段车辙病害产生的原因;基于马歇尔试验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通过室内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与冻融劈裂试验,完成了沥青材料和级配类型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的研究。对研究路段车辙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行车道车辙病害情况较超车道严重,且中面层产生的车辙变形量相对较大。通过对不同车辙深度路段的芯样进行毛体积密度测定,发现压密变形是导致研究路段车辙病害发生的原因之一。进一步对不同车辙深度路段的芯样进行筛分试验、沥青抽提试验,发现沥青含量和级配都对车辙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级配偏细也是导致研究路段车辙发生的重要原因。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为基础,通过室内车辙试验研究不同沥青材料、不同级配类型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研究了不同温度与不同荷载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级配越细、荷载越大、温度越高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越是不利。通过水稳试验研究不同级配类型对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所产生的影响,表明随着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的增大,其水稳定性随之降低。从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措施角度出发,分别从晒水降温处理、设置专用爬坡车道、提高沥青路面养护工艺措施、建立综合性管理体系这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以进一步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

魏建辉[3](2019)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行为及阻裂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下面层、柔性基层和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路面中应用广泛。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路面下面层,不仅承受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还受到温度变化的作用;作为路面结构联结层,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承担路面基层的荷载,并控制半刚性基层或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下面层反射裂缝向上扩展。沥青路面在低温、长期老化和疲劳作用下,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和疲劳裂缝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目前尚没有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行为及阻裂机理的研究,开展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行为及阻裂机理研究,对加深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阻裂机理的认识,开发新的沥青混合料结构类型,控制半刚性基层和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向沥青路面中扩展和防止沥青路面下面层疲劳开裂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overlay tester(OT)试验模拟路面结构,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应变范围、试件合理厚度和应变分布特征,基于扰动状态概念建立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本构模型、扰动演化规律和损伤演化规律。考虑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影响,采用60mm厚的试件进行试验研究。试件采用轮碾成型,全部试件均从车辙板中切出,确保试件成型条件及厚度能够较真实地模拟实际路面情况。1.基于OT试验方法,研究了单调偏心加载时,加载速率、拉伸位移、沥青含量和老化程度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断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裂缝扩展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断裂能对油石比的变化不敏感,破坏荷载没有明显变化;分维数和断裂能随温度提高而降低、随着老化的程度而增加;随着加载速率增大,破坏荷载增大,断裂应变没有明显降低。这些特征这表明:降低油石比、降低温度、提高加载速率和增加老化程度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抗裂能力没有明显不利影响,总体上是有利的。本研究基于扰动状态理论建立了偏心受拉荷载作用下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本构关系,选择的扰动函数拟合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颇为相符,为使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进行结构分析和验算提供了依据。2.重复荷载作用下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中的裂缝扩展行为受到很大关注。本研究基于OT试验和虚位移概念,采用Paris公式研究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规律,利用J-积分替代Paris公式中的应力强度因子。试验采用位移控制模式,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拉伸位移、不同油石比和不同老化条件对重复荷载作用下裂缝扩展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裂缝扩展模型并给出了Paris公式中参数A和9)值。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9)值均较小,说明疲劳裂缝扩展缓慢,对重复应变不敏感,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具有明显的应力松弛特性,有利于控制疲劳裂缝扩展。3.为了避免沥青混合料疲劳过程中损伤的分散性、随机性和非均质性等问题,本文改进了OT试验方法,选取有代表性区域的材料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拉伸位移、不同油石比和不同老化条件对重复荷载作用下损伤演化行为的影响。基于黏弹性连续损伤模型建立了虚刚度演化规律,参数Z反映了材料损伤的变化情况,随频率增加、荷载增大以及老化程度而减小。提出扰动参数的概念,该参数可以表示疲劳过程中损伤的演化,结果表明扰动随频率增加、荷载增大和老化程度而逐渐增加,寿命逐渐减少,基于扰动状态建立的疲劳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综上所述,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良好,耐低温、耐疲劳,对应力和重复应变不敏感,是沥青路面下面层及防止反射裂缝优良的结构材料。

李翱翔[4](2016)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抑制反射裂缝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以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作为基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被广泛应用,是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由于半刚性材料基层容易因温缩、干缩等产生变形,在交通荷载和温度变化反复作用下,致使半刚性基层材料常常会出现由温度和荷载造成的裂缝,进而导致沥青面层发生反射裂缝而开裂。为了研究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LSM-25材料作为上基层在中轻交通中的适用性与抑制反射裂缝的能力,依托抚顺宝上线试验路为工程背景对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上基层LSM-25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对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LSM-25材料的原材料性能指标进行检验;然后对试验用级配进行设计,通过大型马歇尔击实试验确定LSM-25最佳沥青用量。通过室内试验,对LSM-25进行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试验来检验其路用性能;紧接着又对LSM-25进行抗压回弹、抗压强度试验并与典型基本型结构进行对比来检验LSM-25的路用性能。再通过HPDS路面计算软件对其路面结构层进行设计与计算、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按照设计的结构层对其进行荷载和温度作用下的模拟,与基本型对比来分析LSM-25结构层间受力,从数值模拟方面对抑制反射裂缝的效果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根据所设计的结构层进行试验路铺筑现场测试以及钻芯取样,对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LSM-25试验路进行承载板、弯沉值试验测,对芯样进行压实度、抗压回弹、抗压强度试验来检验LSM-25实体工程的适用性。在试验路正常使用一段时期后,对试验路的平整度以及裂缝情况进行后期观测,并与基本型对比,分析LSM-25结构抑制反射裂缝的效果。最后对LSM-25结构进行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通过上述试验与分析可知,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LSM-25结构具有良好路用性能及力学性能,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LSM-25应用于实际道路工程中,能满足强度、压实度等路用性能要求。具有良好的抑制反射裂缝的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辽宁省值得推荐的抑制反射裂缝较好的路面结构。

王少森[5](2014)在《掺加抗车辙剂PR的大粒径沥青碎石性能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轴载的加重及交通渠化现象,目前车辙是高速公路主要的破坏形式之一,严重着影响路面的服务水平;半刚性基层路面早期损坏较普遍,其中之一就是半刚性基层路面的反射裂缝问题,大大降低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另外,强度高、耐冲刷的刚性基层越来越受到重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同样存在着反射裂缝问题,严重制约着该结构的发展。为了重点解决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及反射裂缝问题,本文开展了大粒径沥青碎石的研究。大粒径沥青碎石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与抗反射裂缝性能,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级配类型、改性剂PR掺量因素影响大粒径沥青碎石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反射裂缝性能及透水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本文首先总结国内外研究,提出对大粒径沥青碎石按照级配类型及空隙率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半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及密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并确定将OLSM、AM、ATB依次作为研究对象。根据3种大粒径沥青碎石类型,选取相应的矿料级配范围,并进行集料级配设计。根据大粒径沥青碎石特点,确定改性剂PR掺量为0、0.2%、0.4%。然后进行相关试验分别确定不同级配类型不同PR掺量的最佳沥青用量。然后分别确定大粒径沥青碎石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反射裂缝性能及透水性能的评价方法,主要研究级配类型、改性剂PR掺量因素对其上述各个性能影响。最后将3种大粒径沥青碎石在不同PR掺量下的路用性能按照提出的评价等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海文高速试验段所处的气候条件及交通情况,对比优选出不掺加PR的OLSM-25为最适宜铺筑的材料。根据室内试验,结合试验段情况,研究了大粒径沥青碎石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控制问题。

邬俊峰[6](2014)在《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路交通量大幅增加,车辆轴载、胎压显着增大,导致沥青路面在使用初期就出现严重的永久变形和疲劳破坏。半刚性基层材料自身缺陷造成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及水损坏问题也日趋突出。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为解决或缓解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我国对于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研究还相对较薄弱,迄今尚无清晰界定。本文参考国内外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及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LSPM材料组成设计及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充分考虑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所处路面结构层位功能基础上,分析了其组成结构及强度构成特性;建立了基于贝雷法级配设计思想、引入“预留空隙率”这一预设参数的LSPM矿料级配设计方法,并通过对设计级配的检验,初步验证了应用贝雷法进行空隙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的可行性;考虑了沥青被集料吸收的比例,提出了以沥青膜有效厚度和集料比表面积初定沥青用量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沥青膜有效厚度、设计空隙率、大型马歇尔试件体积指标以及析漏和飞散质量损失等确定LSPM最佳沥青用量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室内路用性能,主要包括高温稳定性试验、水稳定性试验、渗透试验及疲劳试验。试验表明,级配设计良好的LSPM抗车辙能力明显高于传统沥青混凝土;在满足沥青析漏质量损失前提下,混合料抗水损能力主要依靠沥青膜厚度保证;空隙率界定在13%18%主要是考虑混合料排水性能与耐久性能之间的平衡,满足排水要求也具备较高的耐久性。通过试验路段铺筑,对LSPM现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了探讨。经过8个多月行车荷载作用,路表无明显车辙和裂缝产生,初步表明水泥混凝土板加铺LSPM柔性基层具有较好的抵抗高温永久变形和反射裂缝的能力,但试验段长期的使用性能还待更进一步观测。

王模[7](2013)在《玄武岩纤维增强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急剧增加及行车荷载的不断加大,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日渐突出,其中车辙破坏现象以其负面影响的严重性而被广大道路工作者作为研究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主要对象。使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路面下面层和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路用纤维两种方法,在以往研究改善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过程中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本文的研究依托京港澳高速公路湘潭至耒阳段提质改造工程,主要以沥青路面下面层作为分析载体,采用玄武岩纤维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玄武岩纤维及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M)共同作用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玄武岩纤维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所存在的优势。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采用网篮析出、锥入度和DSR动态剪切试验,对比分析了几种常见路用纤维沥青胶浆的吸附性能和高温性能,确定了玄武岩纤维的作用优势。对AC-25C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标准马歇尔和大型马歇尔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大型马歇尔成型提高了马歇尔指标中的稳定度、流值、密度及饱和度,降低了孔隙率、矿料间隙率及最佳油石比。通过对比分析AC-25C和AC-30C两种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指标、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随纤维掺量的变化关系,得出两种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纤维掺量分别为0.33%和0.30%。以最佳纤维掺量为基础,通过对比AC-30C类型沥青混合料中玄武岩纤维掺入前后的抗弯拉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结果表明:适量玄武岩纤维的掺入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上述两种路用性能。通过试验路段的技术调查,分析了玄武岩纤维LSM的施工工艺,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并提出了建议性的施工检测方法补充和变更,对玄武岩纤维LSM的工程应用进行了经济分析,探讨了其可行性。目前试验路段的正常运行状况良好,研究成果为玄武岩纤维LSM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必要的试验依据。

郭红兵[8](2013)在《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以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共同存在的沥青面层反射裂缝问题,以及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水损害问题,近年来我国部分学者提出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Open-graded Large StoneAsphalt Mixes, OLSM),并将其作为裂缝缓解层设置在沥青面层的下面层,铺筑在带有裂缝(或接缝)的半刚性基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或贫混凝土刚性基层之上。针对OLSM缓解层沥青路面的研究仍处于室内试验及试验路铺筑阶段。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对OLSM的材料组成设计、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对OLSM缓解层沥青路面的细观结构及其宏观力学响应进行系统、深入地理论分析,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结合试验段修筑情况,提出OLSM缓解层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步骤及流程。本文以国内外OLSM参考级配为基础,应用变I法原理设计OLSM-25级配,结合空隙率(15%~20%)要求,提出OLSM-25推荐级配范围,通过试验研究其力学特性、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提出OLSM-25技术指标。采用离散元方法,对AC-16、AC-20、OLSM-25的间接拉伸(劈裂)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结合试验段修筑情况,建立设置OLSM-25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离散元模型,在车辆荷载偏载作用下,对不同类型裂缝缓解层、不同级配OLSM-25裂缝缓解层的细观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设置OLSM-25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有限元模型,对不同类型裂缝缓解层、不同级配OLSM-25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进行应力分析及疲劳分析。在分析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我国沥青路面存在基层开裂早期破坏的实际情况,提出OLSM缓解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施工建议、设计步骤及流程,推荐基于抗裂性能的OLSM缓解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通过研究表明:(1)在峰值轴向力作用下,当沥青混合料圆柱体试件开裂破坏时,随着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增大,试件内部的微裂缝数量逐渐减少。与AC-16、AC-20相比,OLSM-25的间接拉伸抗裂效果显着。(2)在车辆荷载偏载作用下,当裂缝缓解层厚度相同时,OLSM-25裂缝缓解层底部A点颗粒的竖向接触力、竖向运动速度及竖向位移量均小于普通AC-25裂缝缓解层的对应值,OLSM-25裂缝缓解层的抗裂效果优于普通AC-25裂缝缓解层。(3)OLSM裂缝缓解层的耦合应力小于其荷载应力或温度应力;对于设置OLSM裂缝缓解层的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以OLSM裂缝缓解层的荷载应力或温度应力不超过其自身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作为设计依据,计算确定OLSM裂缝缓解层的合理厚度。(4)与相同厚度的普通AC-25裂缝缓解层相比,OLSM-25裂缝缓解层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应力消减及缓解性能;采用OLSM-25裂缝缓解层可有效减缓基层裂缝的扩展速率,显着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5)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综合考虑应力缓解效果、变形能力、减缓基层裂缝扩展速率、延长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及施工中的离析问题等因素,选择材料组成相对偏粗、空隙率适中的2#级配OLSM-25作为裂缝缓解层,既达到缓解应力、减缓基层裂缝扩展速率的目的,又满足其路用性能要求,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形能力,有效延长了沥青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童申家,雷琳,惠阵江[9](2011)在《几种不同级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大马歇尔试件研究》文中指出采用析漏试验和大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开级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通过实验研究几种不同级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水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均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性能随着空隙率的增大呈减小趋势,LSM力学性能优于OLSM。

李惠霞[10](2011)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大粒径沥青碎石具有抗车辙能力及抵抗反射裂缝的能力,能够解决现在路面使用中出现的高温稳定性差和耐久性差的问题。目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大多用作沥青路面基层,对其作为下面层的研究和使用相对较少。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作为下面层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材料组成设计通过对比两种级配的大粒径沥青碎石的路用性能和力学性能,首先对提出的密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ATB-30,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ATPB-30分别进行配合比设计。然后对所选择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水稳性能试验,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强度实验,对比评价两种大粒径沥青碎石的综合性能。结构设计方法是通过对拟定的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及不同的大粒径沥青碎石下面层厚度进行力学计算分析,结合结构层位功能的要求,同时考虑路面层厚度和公称最大粒径的关系,综合这几方面的要求推荐大粒径沥青碎石下面层的合理厚度。

二、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M)粗集料级配马歇尔试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M)粗集料级配马歇尔试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大粒径嵌锁式基层材料开发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研究现状
        1.2.2 大粒径级配碎石研究现状
        1.2.3 矿料级配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大粒径嵌锁式矿料级配设计方法研究
    2.1 嵌锁结构的定义
    2.2 关键控制筛孔的选取
    2.3 矿料级配设计方法
        2.3.1 关键筛孔通过率的确定
        2.3.2 级配计算方法
    2.4 矿料级配检验方法
        2.4.1 粗集料骨架检验方法简介
        2.4.2 基于VCADRC法的嵌锁结构检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粒径嵌锁式沥青稳定碎石性能研究
    3.1 大粒径嵌锁式沥青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3.1.1 原材料性能
        3.1.2 混合料级配设计
        3.1.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3.2 大粒径嵌锁式沥青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
        3.2.1 高温稳定性
        3.2.2 低温抗裂性
        3.2.3 水稳定性
    3.3 大粒径嵌锁式沥青稳定碎石动态模量研究
        3.3.1 动态模量试验
        3.3.2 动态模量主曲线的建立与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粒径嵌锁式级配碎石力学性能研究
    4.1 大粒径嵌锁式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
        4.1.1 级配缩尺处理
        4.1.2 原材料性能
        4.1.3 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4.2 大粒径嵌锁式级配碎石力学性能试验
        4.2.1 CBR试验
        4.2.2 回弹模量试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粒径嵌锁式基层材料在试验路应用研究
    5.1 试验路概况
    5.2 试验路结构选择
        5.2.1 结构拟定
        5.2.2 力学响应分析
    5.3 生产施工技术方案
        5.3.1 大粒径嵌锁式沥青稳定碎石施工技术方案
        5.3.2 大粒径嵌锁式级配碎石施工技术方案
    5.4 郑登快速通道(郑州段)
        5.4.1 配合比设计及性能检测
        5.4.2 生产及施工
        5.4.3 检验验收
        5.4.4 跟踪观测
    5.5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及展望
    主要结论
    本研究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2.1 车辙类型及形成机理
        2.1.1 车辙的分类
        2.1.2 车辙形成机理
    2.2 车辙主要影响因素
        2.2.1 沥青材料性质与添加剂
        2.2.2 集料性能与级配
        2.2.3 环境温度
        2.2.4 行车荷载与速度
        2.2.5 路面纵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
    3.1 沥青路面实地车辙调查
        3.1.1 概况及路面结构
        3.1.2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3.1.3 车辙调查
        3.1.4 典型路段钻取芯样
    3.2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
        3.2.1 沥青面层变形分析
        3.2.2 沥青面层密度分析
        3.2.3 沥青面层油石比分析
        3.2.4 沥青面层级配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1 原材料技术指标
        4.1.1 沥青材料
        4.1.2 粗、细集料和矿粉
    4.2 试验仪器
    4.3 配合比设计
        4.3.1 矿料级配设计理论
        4.3.2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4.3.3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实证分析
    5.1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研究
        5.1.1 车辙试验方法
        5.1.2 级配类型和沥青材料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5.1.3 温度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5.1.4 荷载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5.2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
        5.2.1 浸水马歇尔试验
        5.2.2 冻融劈裂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改善措施
    6.1 洒水降温处理
    6.2 设置专用爬坡车道
    6.3 不断提高沥青路面养护工艺措施
    6.4 建立综合性管理体系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3)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行为及阻裂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开裂机理及LSAM路用性能
        1.2.2 沥青路面裂缝扩展研究现状
        1.2.3 沥青路面疲劳损伤研究现状
    1.3 常用试验方法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试验方法
    2.1 组成设计
        2.1.1 级配设计
        2.1.2 油石比确定方法
    2.2 试验方法
        2.2.1 试件成型和老化方法
        2.2.2 overlay tester(OT)试验
    2.3 小结
第三章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断裂性能研究
    3.1 断裂性能表征方法
        3.1.1 断裂性能
        3.1.2 裂缝形态的分形特征
        3.1.3 扰动状态表征
    3.2 试验方案
    3.3 断裂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3.3.1 荷载速率对断裂性能的影响
        3.3.2 油石比对断裂性能的影响
        3.3.3 温度对断裂性能的影响
        3.3.4 老化对断裂性能的影响
    3.4 裂缝分形特征研究
        3.4.1 裂缝分形特征
        3.4.2 分形维数与断裂能的关系
    3.5 扰动本构方程
        3.5.1 扰动状态本构方程
        3.5.2 模型验证
    3.6 小结
第四章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研究
    4.1 裂缝扩展计算模型
        4.1.1 Paris公式和虚应变能(Pseudostrain Energy)概念
        4.1.2 材料无损状态下的力学分析
        4.1.3 裂缝扩展过程力学分析
        4.1.4 裂缝扩展参数
    4.2 有限元分析
        4.2.1 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
        4.2.2 试件几何尺寸对试验的影响
        4.2.3 应力强度因子与J—积分
    4.3 试验方案和模型验证
        4.3.1 试验设计
        4.3.2 模型验证
    4.4 裂缝扩展试验结果分析
        4.4.1 温度对裂缝扩展的影响
        4.4.2 拉伸位移对裂缝扩展的影响
        4.4.3 油石比对裂缝扩展的影响
        4.4.4 老化对裂缝扩展的影响
        4.4.5 裂缝扩展参数确定
    4.5 小结
第五章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扰动和损伤研究
    5.1 损伤参数及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本构模型
        5.1.1 损伤参数的确定
        5.1.2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本构模型
    5.2 试验方案
    5.3 扰动和损伤演化影响因素研究
        5.3.1 频率对扰动和损伤演化的影响
        5.3.2 荷载对扰动和损伤演化的影响
        5.3.3 沥青含量对扰动和损伤演化的影响
        5.3.4 老化对扰动和损伤演化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抑制反射裂缝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研究背景
    1.2 项目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特性和强度机理
    2.1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特性及类型
    2.2 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
    2.3 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基层性能要求
    2.4 本章小结
3 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试验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沥青
        3.1.2 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
        3.1.3 试验用集料级配设计
        3.1.4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3.2 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3.2.1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研究
        3.2.2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
    3.3 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研究
        3.3.1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抗压回弹试验
        3.3.2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抗压强度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路面结构设计与模拟
    4.1 路面结构设计
        4.1.1 交通量情况
        4.1.2 设计弯沉值计算
        4.1.3 结构层厚度计算
    4.2 路面结构力学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4.2.1 FLAC~(3D)软件简介
        4.2.2 路面结构模型建立
        4.2.3 路面而结构计算及结果分析
    4.3 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的数值模拟分析
        4.3.1 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模型思路及框架
        4.3.2 路面结构温度场模型建立及分析
    4.4 小章小结
5 现场试验路铺筑与钻芯取样试验研究
    5.1 试验路工程概况
    5.2 现场试验路测试
        5.2.1 承载板试验
        5.2.2 弯沉试验
    5.3 钻芯取样试验研究
        5.3.1 钻芯取样
        5.3.2 压实度
        5.3.3 抗压回弹试验
        5.3.4 抗压强度试验
    5.4 本章小结
6 试验路路面性能长期观测与评价
    6.1 试验路路面检测内容和方法
    6.2 路面平整度检测和评价
    6.3 路面裂缝检测和评价
    6.4 路面弯沉检测和评价
    6.5 本章小节
7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7.1 经济分析
        7.1.1 单公里建设成本分析
        7.1.2 养护成木分析
    7.2 社会效益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掺加抗车辙剂PR的大粒径沥青碎石性能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粒径沥青碎石组成结构特性和强度构成机理
    2.1 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特性
        2.1.1 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的现代理论
        2.1.2 大粒径沥青碎石的组成结构
    2.2 大粒径沥青碎石分类
    2.3 大粒径沥青碎石组成结构及强度特点
    2.4 小结
第三章 大粒径沥青碎石配合比设计
    3.1 原材料基本性质
        3.1.1 沥青
        3.1.2 集料
        3.1.3 矿粉
        3.1.4 改性剂PR
    3.2 矿料级配设计
        3.2.1 大粒径沥青碎石级配理论
        3.2.2 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OLSM-25)级配设计
        3.2.3 半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AM-25)级配设计
        3.2.4 密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ATB-25)级配设计
    3.3 掺加PR大粒径沥青碎石配合比设计
        3.3.1 改性剂PR室内试验参数
        3.3.2 室内成型方法研究
        3.3.3 掺加PR的OLSM-25 最佳沥青用量
        3.3.4 掺加PR的AM-25 最佳沥青用量
        3.3.5 掺加PR的ATB-25 最佳沥青用量
    3.4 小结
第四章 掺加PR大粒径沥青碎石的路用性能
    4.1 高温稳定性
        4.1.1 车辙试验
        4.1.2 结果分析与对比
    4.2 水稳定性
        4.2.1 浸水马歇尔试验
        4.2.2 冻融劈裂
    4.3 透水性能
    4.4 小结
第五章 掺加PR大粒径沥青碎石的抗裂性及综合性能分析
    5.1 反射裂缝产生及发展
    5.2 抗反射裂缝评价研究
    5.3 抗反射裂缝试验设计
    5.4 试验结果及对比
    5.5 大粒径沥青碎石性能综合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大粒径沥青碎石施工技术研究
    6.1 试验路概述
    6.2 试验路配合比设计
        6.2.1 室内试验控制指标
        6.2.2 生产配合比设计
        6.2.3 目标配合比设计
    6.3 试验路施工
        6.3.1 现场准备
        6.3.2 施工工艺
    6.4 施工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
        6.4.1 OLSM-25 的抽提检测
        6.4.2 试验段质量控制及现场检测
    6.5 小结
结论及展望
    主要结论
    进一步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6)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1.2.2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2.1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
        2.1.1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2.1.2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构成特性
    2.2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
        2.2.1 基于贝雷法的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2.2.2 合成级配的检验
    2.3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
        2.3.1 沥青胶结料的选择
        2.3.2 成型方法的选择
        2.3.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3.1 高温稳定性能
    3.2 水稳定性能
    3.3 渗透性能
    3.4 抗疲劳性能
        3.4.1 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室内试验方法
        3.4.2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试验路铺筑
    4.1 试验路工程概况
    4.2 混合料的生产
        4.2.1 热料振动筛筛孔尺寸的选择
        4.2.2 混合料拌和温度与拌和时间
        4.2.3 生产配合比设计
    4.3 混合料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4.3.1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
        4.3.2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
    4.4 试验路后期观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7)玄武岩纤维增强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玄武岩纤维 LSM 增强机理分析及材料性能研究
    2.1 玄武岩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作用机理
    2.2 原材料技术性能指标
    2.3 玄武岩纤维沥青胶浆性能试验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玄武岩纤维 LSM 马歇尔试验研究
    3.1 LSM 矿料级配的确定
    3.2 确定 LSM 最佳油石比
    3.3 确定最佳纤维掺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玄武岩纤维 LSM 路用性能研究
    4.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4.2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4.3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弯拉性能
    4.4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玄武岩纤维 LSM 施工工艺及经济分析
    5.1 实体工程概述
    5.2 玄武岩纤维 LSM 施工工艺及检测方法
    5.3 玄武岩纤维 LSM 经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科研项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综述
详细摘要

(8)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OLSM 材料组成与性能
    2.1 OLSM 的强度机理分析
    2.2 试验用原材料及技术要求
    2.3 OLSM 材料组成
        2.3.1 OLSM 级配设计方法分析
        2.3.2 OLSM-25 集料级配设计
        2.3.3 OLSM-25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2.4 OLSM-25 路用性能
        2.4.1 OLSM-25 的力学特性
        2.4.2 OLSM-25 的高温性能
        2.4.3 OLSM-25 的低温性能
        2.4.4 OLSM-25 的水稳定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LSM 细观结构与抗裂分析
    3.1 离散单元法的基本理论
        3.1.1 基本方程
        3.1.2 接触模型
        3.1.3 颗粒流程序的数值分析步骤
    3.2 OLSM 离散元试件的颗粒生成
        3.2.1 扩大颗粒半径法
        3.2.2 激增颗粒数量排斥法
        3.2.3 OLSM-25 混合料离散元模型
    3.3 OLSM-25 间接拉伸(劈裂)试验的离散元数值分析
        3.3.1 离散元计算模型与参数
        3.3.2 OLSM-25 劈裂试验的离散元数值模拟
        3.3.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3.4 设置 OLSM 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离散元数值分析
        3.4.1 离散元计算模型与参数
        3.4.2 不同荷载作用位置对比分析
        3.4.3 设置不同类型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细观结构对比分析
        3.4.4 设置不同级配 OLSM-25 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细观结构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设置 OLSM 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应力分析
    4.1 有限元计算模型与参数
        4.1.1 计算模型
        4.1.2 计算参数
    4.2 OLSM 裂缝缓解层荷载应力分析
        4.2.1 荷载应力参数影响规律分析
        4.2.2 荷载应力计算公式
    4.3 OLSM 裂缝缓解层温度应力分析
        4.3.1 温度应力参数影响规律分析
        4.3.2 温度应力计算公式
    4.4 OLSM 裂缝缓解层耦合应力分析
        4.4.1 耦合应力参数影响规律分析
        4.4.2 耦合应力计算公式
    4.5 设置 OLSM 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应力对比分析
        4.5.1 不同类型裂缝缓解层应力对比分析
        4.5.2 不同级配 OLSM-25 裂缝缓解层应力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置 OLSM 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疲劳分析
    5.1 路面断裂力学基本理论
        5.1.1 路面裂缝边缘移动的形式
        5.1.2 应力强度因子 K 理论
        5.1.3 最大周向拉应力理论
        5.1.4 疲劳裂缝扩展速率及扩展寿命
    5.2 有限元计算模型与参数
        5.2.1 计算模型
        5.2.2 计算参数
    5.3 交通荷载作用下 OLSM 缓解层沥青路面疲劳分析
        5.3.1 轴载的影响
        5.3.2 基础模量的影响
        5.3.3 贫混凝土基层模量及厚度的影响
        5.3.4 OLSM 裂缝缓解层模量及厚度的影响
        5.3.5 沥青混凝土面层模量及厚度的影响
    5.4 交通荷载作用下 OLSM 缓解层沥青路面疲劳寿命预估
        5.4.1 疲劳寿命参数影响规律分析
        5.4.2 疲劳寿命预估公式
    5.5 设置 OLSM 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对比分析
        5.5.1 设置不同类型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对比分析
        5.5.2 设置不同级配 OLSM-25 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设置 OLSM 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研究
    6.1 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分析
    6.2 设置 OLSM 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设计标准
        6.2.1 设计指标
        6.2.2 验算指标
    6.3 设置 OLSM 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6.3.1 沥青面层
        6.3.2 OLSM 裂缝缓解层
        6.3.3 基层及底基层
    6.4 设置 OLSM 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6.4.1 设计依据
        6.4.2 路面结构设计
    6.5 基于抗裂性能的 OLSM 缓解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推荐
        6.5.1 设计步骤
        6.5.2 路面合理结构推荐
    6.6 本章小结
结论及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
    主要创新点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致谢

(9)几种不同级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大马歇尔试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大粒径沥青碎石配合比设计
    1.1 原材料组成与技术特性
        ① 沥青试验。
        ② 集料试验。
    1.2 集料级配设计
    1.3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2 大粒径沥青碎石路用性能试验
    2.1 车辙试验
        ① 级配对车辙试验结果的影响。
        ② 最大粒径对车辙试验结果的影响。
    2.2 浸水马歇尔试验
    2.3 力学性能试验
        2.3.1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混合料回弹模量试验
        2.3.2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混合料劈裂试验
3 结论

(10)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集料的级配设计及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性质
        2.1.1 沥青
        2.1.2 集料
    2.2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级配选择
        2.2.1 密级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ATB-30)级配设计
        2.2.2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ATPB-30 的级配设计
    2.3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2.3.1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TB-30)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2.3.2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ATPB-30)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2.4 小结
3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3.1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3.1.1 车辙试验
        3.1.2 车辙试验结果分析
    3.2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
        3.2.1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
        3.2.2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3.3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3.3.1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回弹模量
        3.3.2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混合料劈裂试验
    3.4 小结
4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下面层厚度设计
    4.1 ABAQUS 在路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4.2 热分析
        4.2.1 热分析简述
        4.2.2 数值计算主要理论基础
        4.2.3 热传导边界条件
        4.2.4 热分析模型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沥青路面结构模型
        4.3.2 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建立
        4.3.3 温度与荷载耦合应力计算有限元模型建立
    4.4 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行为分析
        4.4.1 ATB-30 力学计算及结果分析
        4.4.2 ATPB-30 力学计算及结果分析
    4.5 大粒径沥青碎石下面层 ATB-30 合理厚度研究
        4.5.1 路面结构层位功能
        4.5.2 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之间的关系
        4.5.3 路面结构厚度与路面结构力学行为的关系
    4.6 小结
结论
    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M)粗集料级配马歇尔试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粒径嵌锁式基层材料开发及应用研究[D]. 罗亮.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2]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与技术研究[D]. 严诺.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3]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行为及阻裂机理研究[D]. 魏建辉. 广西大学, 2019(02)
  • [4]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抑制反射裂缝效果研究[D]. 李翱翔.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6(05)
  • [5]掺加抗车辙剂PR的大粒径沥青碎石性能研究与应用[D]. 王少森. 长安大学, 2014(03)
  • [6]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D]. 邬俊峰. 武汉工程大学, 2014(03)
  • [7]玄武岩纤维增强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D]. 王模. 长沙理工大学, 2013(S2)
  • [8]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D]. 郭红兵. 长安大学, 2013(05)
  • [9]几种不同级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大马歇尔试件研究[J]. 童申家,雷琳,惠阵江. 公路工程, 2011(06)
  • [10]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D]. 李惠霞. 长安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大型沥青混合料(LSM)粗集料级配的马歇尔试验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